关于沙漠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沙漠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沙漠的文章1:碧水蓝月

我穿梭在无人的沙漠,遥望四周,除了茫茫还是白茫茫的戈壁滩。没有绿色,也没有烟尘,只有大漠的涛声,似远似近的在耳旁响起,如此的熟悉,又是如此的陌生。尘世间的种种烟尘,在寂寥的大漠里,消失得是如此的彻底,如此的淡然……

我跋涉在绿意盎然的苍山,抬头不见天,只见满目的苍翠和满眼的落寞在四周蔓延。我知道这不是我想拥有的绿,不是我想拥抱的翠。心中的那份绿,早已消失在尘嚣中,它只能让人在梦里无限的期待。

我徘徊在无垠的海边,看不见浪卷起的那蒙尘嚣,也闻不到海水带腥的那股特有的味。咸咸的海风舞起我那缕散落的、零落的卷发。在风的抚摸下,我忆起那深不见底,远不见边的海边,有我曾经驻足的印记……

我行走在无烟的城市,仰头望向星空,只见清寂的夜空有轮蓝月。那么蓝的天,蓝的不见一丝的清新,这样的蓝还是让人感到有种说不出的空旷。或许这样的蓝,不是我所期待的蓝。我喜欢的湛蓝是那样的纯净,又是那样的清透,让人神往,又让人无法去揣摩。

我的梦里有捧碧水,有抹蓝月,它依稀在我的影像里呈现。我醉在那抹清澈的湛蓝里,独自在那风口微笑。那眸迷人的笑靥,永远定格在了那个有碧水、有蓝月的夜晚,那个属于我自己的夜晚。

梦回三千,甩不走的是那份远久的记忆,如此的模糊,又是如此的清晰。在梦里一直清晰可见,岁月的尘埃洗去的是岁月的尘陌,洗不去的是岁月的沧桑。带着所有的漠然前行,独自拂袖在那无色无味的风里,独自行走在那不冷不清的子夜。只知道,曾经有风来过,曾经有梦圆过。

碧水蓝月,是属于那个清澈见底的岁月,只有在不染的尘世,才会有如此雅致的景致。我们都带着太多的漠然在尘世行走过,所以我们曾经闻到过碧水蓝月的味。但是,谁也无法永远的捕捉到,来自内心深处最纯净的碧水蓝月。

跋涉、越岭。为的是找回曾经的碧水蓝月,属于那个纯真岁月的碧水蓝月。每次好像和它离得很近的时候,又发现距离是那样的遥远。只有淡淡的清味在记忆的深处蔓延。每次,在触手可及的时候,又是悄然的从我们生命的尘迹里飘远。或许,这样的岁月只能用来感念了,却再也不能用心的去体会了。已经走远了,远得有点模糊了。

很多的时候,一直在怀念,一直在追忆。碧水蓝月,曾经在我们生命里很鲜活的跳跃过,就是没有好好地锁住那段岁月,最终成为恒远。当一切成为追忆的时候,或许才明白什么是自己真正想需要的。或许,每次用心去怀念碧水蓝月的时候,只能静静的体会。它,或许在我们的酣梦里,还会随风逸来……

岁月的尘埃,洗不净的是那桎梏在我们心灵深处的铅华。所以,我们每次漠然转身的时候,总是见不到那碧水和蓝月……

关于沙漠的文章2:善良,就是后路

文/王云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去无回。

1814年,一支考古队第一次打破了这个死亡魔咒。当时,荒漠中随处可见逝者的骸骨,队长总让大家停下来,选择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起来,还用树枝或石块为他们竖个简易的墓碑。

但是沙漠中骸骨实在太多,掩埋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队员们抱怨:“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队长固执地说:“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们的同行,怎能忍心让他们曝尸荒野呢?”

一个星期后,考古队在沙漠中发现了许多古人遗迹和足以震惊世界的文物。但当他们离开时,突然刮起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接着,指南针都失灵了,考古队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淡水开始匮乏,他们这才明白了为什么从前那些同行没能走出来。

危难之时,队长突然说:“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竖起的墓碑,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考古队的队员们都感慨:“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在沙漠中,是善良为我们留下了路标,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在人生道路上,善良,是心灵的指南针,让我们永远不迷失方向。不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你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

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关于沙漠的文章3:爱情沙漠里的冷水清茶

那一年,他28岁,为了追随心爱的女子,他舍弃了稳定优越的工作,只身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但是生活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当他风尘仆仆赶到约定的酒店时,却正看到她穿着一袭洁白的婚纱,幸福地偎在另一个男人的肩头。

他的心从那一刻开始荒芜成一片沙漠,再优秀的女子也难在他的沙漠上种植一叶青翠。包括她。

她是个25岁的美丽女子,温柔体贴成熟低调。那时候,他在这个城市重开炉灶,新的事业刚刚起步,每天疲于奔波、焦头烂额。她心甘情愿地在他身后,他加班的时候,她像个温柔的小妇人,系着蓝底碎花的小围裙,在厨房照着菜谱为他煲汤,然后坐公交车一路送给他。他需要的时候,半夜三更打电话给她,她也会在一秒钟之内清醒,听他诉说那些烦忧那些痛。他忙的时候,她从不去打扰他,把自己隐在角落里,仿佛不存在。她干净利落地处理好自己的一切事情,从不为他添额外的麻烦。

每天,不管他回来得多晚,她都会泡一杯茶等着他。只是普通的绿茶,可是她泡出来的味道却很别致。那茶盛在雕花的细瓷杯里,水色是莹莹的碧绿,舒展的茶叶仿佛刚刚离开枝头,鲜活而生动。入口是淡淡的凉,在舌尖上打一个转,即刻便化成芬芳的甘甜,满口异香。

他是贪恋每天那一杯茶的,曾经问过她,怎么样才能把茶泡出如此绝妙的味道来?她答,很简单,用冷水泡清茶啊。

他便笑,冷水泡清茶,他哪里有那么多时间和耐心去等待啊?他匆匆喝完茶,又接着在灯下开始工作。每天都忙,他的时间就像沙漠里的泉水一样珍贵而稀缺。如此的努力,也只是想报复,报复那个女子当初狠心决然的舍弃。

她不是不懂得,爱情里谁先动心谁先死。只是一旦爱了,早已焚心似火,哪里还会计较先后?也不是没感受到他的冷漠,只是想,如果他是冷水,自己便是茶叶,只要有持久的耐心,总能泡出一杯醇厚浓郁的爱情香茶。

一晃便是3年,3年里她的心起伏辗转,欣喜、失落、焦灼、无奈、绝望,所有的滋味统统尝遍。而他的心,始终像紧闭的蚌,从不曾为她打开过。她终于在这场爱情里筋疲力尽,提出分手。

分手那天,两个人最后一次喝酒,红色的葡萄酒溢得到处都是,也醉湿了她的心。微醉的她,目光迷离,借着醉问他,告诉我,你究竟有没有爱过我?他没有回答,目光移向别处,飘渺不定。她的心,就那样一寸一寸地湿下去。她想起《东邪西毒》里的慕容嫣说,如果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你一定要骗我,就算你心里有多么不愿意,也不要告诉我你最喜欢的人不是我。

而他,连骗她都不肯。

那一刻,她终于明白,有些爱情,注定了难以修成正果。她本以为,用自己的一颗完整的心去爱,不给他压力,甚至不要他的温度,就如冷水泡茶,时间久了,彼此的生命终会完全融会交合,再难分离。却不知,他的心是沙漠,再多的温情和爱,也只能被无情的黄沙一点点吞噬,不留痕迹。

关于沙漠的文章4:水做的夏天

文/韩燕

夏天仿佛是缺水的沙漠,头顶的烈日煎熬着我们的意志,在一种肆虐的温度中,我们仿佛开始倒数秋天的到来。

可是,夏天并不仅仅有着魔鬼般的气质,其实夏天也是水做的季节。相信没有哪个季节,更让我们向往水,大片大片的水,无穷无尽的水,温柔美丽的水。无处不见畅饮着的姿势,清澈冰凉的水,五颜六色的饮料涌入我们的喉间,仿佛母亲的手抚慰着我们心底的焦虑;在游泳池舒展畅游,也是无比快乐的事情,不管是优雅的游姿,还是好笑的狗扒式,与水的亲近,都是一种轻松的融合;和亲爱的人走在海边,海风掠过,酷暑的燥热仿佛很远、很远,浅浅的涛声和美丽的贝壳,是我们夏日的收获。

如今,城市里的湿地、湖面越来越窄。于是,在逐渐干涸的城市里,心底无边地怀念起了乡村,怀念童年浸在水里的时光。撑着小舟,在湖面上快乐地前进,有鲜艳的荷花、碧绿的莲蓬和粗壮的莲藕,还有不甘寂寞的鱼儿,时不时跃出水面。或许鱼儿要呼吸最清新的空气,或许是炫耀着水波围绕的幸福,或许只是和快乐的孩童打个招呼吧。乡村的孩子不怕水,在湖边长大,不知不觉便成了游泳的好手。联想到当下,家长为了教孩子学游泳一掷千金,心底更加珍视自己的童年了。

此时此刻,仿佛有一句歌词在耳边萦绕: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可以想像,那应该是夏日的傍晚吧,漂亮的人儿裙角飞扬,水面波澜不惊,映射着佳人美丽的容颜。或许,佳人是有一丝丝落寞、一丝丝伤楚的,但是安静的水却是最好的聆听者,或是佳人心路中无声的伙伴。这样的夏夜,这样的水,佳人应该可以有一个美丽的梦。或许在又一个清晨,那些期待的人或者场景,会悄然出现在寂寥的窗台。

给夏天贴上水的标签,水做的夏天远离了烦恼,渐渐便显露出了可爱的模样,让我们发自内心的珍惜,永远都不再舍弃。

关于沙漠的文章5:自由撒哈拉

文/孙瑜

撒哈拉沙漠终是要踏上的。

三毛的那本《撒哈拉的故事》,少女时代看过,从此埋下了那份属于前世回忆般的乡愁。

在埃及的撒哈拉沙漠,乘坐四驱越野吉普颠簸在滚烫的沙子间,不断翻滚,跳笑,尖叫,才真正体会了什么叫畅游。撒哈拉,铅华洗尽,从地平面雄伟立起,这个如同另一个存在的古老空间,似乎是难以跨进的平行宇宙,在骄阳下反弹着耀眼的白光,用巨大无比的热力,不动声色地显露着它的威严。形态各异的沙丘,随着光线的变化展示出金黄、淡粉、赭石、铁灰等不同的颜色,与橘红的落日交融出别样的风情。

天,高阔而悠远;地,神秘而安静。

无际的黄沙之上,不时有淡褐色的风呼啸而过。偶尔冒出的一株野生植物,带着与生俱来的不羁,淡定盛放,安详得近乎优雅。远处,有一只鹰从高空掠过,速度快得连影子都没有落下。

撒哈拉的沧桑,就是如此的大写意。

阿拉伯语的“撒哈拉”,意思是“广阔的不毛之地”,昼夜温差高达50摄氏度。但撒哈拉沙漠中发现的史前壁画和岩画却可以证明: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500年,撒哈拉处于一个绿茵时代,这里曾有过充沛的雨量、蓊郁的森林、青葱的草原和发达的畜牧业。但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撒哈拉的季风雨少了起来,降雨量和蒸发量发生了无可逆转的失调。江河湖泊日益干涸,植物枯萎退化。撒哈拉从热带的“稀树草原”变成“干旷草原”,又从“干旷草原”变成了沙漠。

夕阳晕染着骆驼群和已在沙漠中生活了上千年的阿拉伯游牧民族——贝都因人。“贝都因”在阿拉伯语中就是“荒原上的游牧民族”,属于阿拉伯民族的一个分支,他们不喜欢受制约,只听命于酋长。远离现代物质文明社会的他们,目前主要聚集在埃及东部的西奈半岛和撒哈拉沙漠中。

生命,在如此荒僻落后贫瘠缺水的撒哈拉,时时被烈日炙烤着,居然一样欣欣向荣。世上真的有这么一群人,过着和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贝都因人就在沙漠中生老病死,与自然浑然一体,并不需要过分挣扎。什么样的日月变迁,都不会让他们迷失本性。

我那天穿的是凉鞋,下车走过沙丘时,沙灌进了鞋子,脚犹如触到了冒着火星子的碎煤渣,烫得发疼。而这个令人生畏的生命禁区,却是贝都因人自由的天堂:他们住在沙漠的帐篷中,光着脚走路,骑骆驼找水,无拘无束地生活着。他们对外界一直保持着必要的陌生感,男人们穿着素净的长袍,头裹围巾,默不作声;而妇女们,一概用黑色的纱巾把自己的脸包裹起来,只露出深眼窝后面隐含探寻意味的略显惊恐的黑眼睛。

在沙漠生活,必不可少的是骆驼。要在沙漠严酷的条件下生存,水是真正的生命之源。贝都因人的骆驼是找水专家,任凭沙海茫茫,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单峰骆驼却从不会迷失方向,并能发现地下深达几百米的水源。严酷的大自然,使骆驼成为极限环境中生存的冠军。新娘的彩礼、罪犯的赎罪金、赌徒的赌注、酋长的财富等等,都是以骆驼为计算单位。骆驼是贝都因人不可缺少的伙伴和最重要的财富。

但世世代代崇尚自由的贝都因人,如今却成为被观赏的活标本。一拨儿接一拨儿的游客寻到这里猎奇,骑在贝都因人的骆驼上,让瘦小的贝都因少年牵着骆驼,在沙漠中短途往返,并从各个角度帮他们拍照。我身边有两个刚会走的贝都因孩子,因抢夺一元的小费,相互厮打,哭叫不止。

野蛮、愚昧和文明在这里共存,生命的卑微与尊严在这里交汇。撒哈拉,白天的酷热与夜晚的冰寒,如同人世间的冷暖,循环更替。

三毛有一句话我很喜欢:“让我去爱,即使爱把我毁了,我宁可拥抱一个血肉模糊的人生,也不要白开水一样的空杯。”

相较于毫无曲折的地平线,撒哈拉沙丘那种错落起伏的抛物线更具悬念。

时间在撒哈拉失了效用。

生活并不诗意,各种不得已的苟且,此起彼落。但我还是愿意,一次次,将目光投向远方。

关于沙漠的文章6:种花女:享受一个下午

文/寒塘

蟹爪兰、沙漠玫瑰、三角玫,种花女新购的三种花。

早上有些事必须完成,比如去收集路边的晾着的杂草。这些被绿化园林工人清理出来的杂草,日晒雨淋,无人问津。它们几乎成了需要人工搬运的垃圾,却也可以成为我花坛的肥料。

早上尽干这个了。骑个电瓶车,戴上塑胶手套,带两黑色超大塑料袋。

所以没随种花女去萧山花市。

中午相约一起吃饭。星光大道的一家西餐厅,环境不错,晚上还有现场演唱。她为我点的主食是银雪鱼,配的是俄式罗宋汤、水果沙拉、芒果甜品、焦糖马期朵。适合我这种门外汉。

她吃着她七分熟的牛排,一边不住地赞“太棒了”“真好吃”。喜欢她这个样,毫不掩饰。把她自己天然地摆在我面前,我尽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坦诚。率直。简单。天真。

享受美食。与志趣相投的朋友度过一个下午。就这样,美好。

她的女儿一边学习杭高课程,一边读托福。过了语言关之后还要学习全英文课程。高二开始申请国外大学。目标是常春藤大学,拿奖学金。周六托福,周日数学科学。每天晚上几乎都是过十一点才睡。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她讲到第一次参加杭高家长会。家长一边倒反对孩子带手机。她嚓嚓嚓跨上讲台,说“我同意孩子带手机”。然而咔咔咔分析了一大通。“堵反而会引发决堤,不如疏通。”“问题在于如何引导孩子用手机。”“注意!是用手机,而不是玩手机。”

好家伙!瞬间成了众矢之的。羊入狼群。你认为我说的对吗?

我抚掌大笑:当然!

想象现场情景……与她不同的是,我虽也持这种观点,却不会有胆量表达。

她是多么的与众不同!

“等孩子们长大了,咱俩去满世界跑!”她又开始了。“买两飞机票,住朋友家,朋友开车带我们四处玩……”

我看着她,心里好喜欢。想到三年后……她女儿去国外念大学,她也随丈夫定居国外,卖掉滨江房子,花园另属他人……

想那么多干嘛!过好眼前的日子。快乐!简单!

离开餐厅,又去花园。这次,我总算做了点:她种,我递。大把大把的金边、茶梅。

花市里的卖主还以为你办苗木场开花店吧?还一个人从一楼搬到二楼。

“我就是喜欢花!喜欢种!就是喜欢!”她重重地往下刨土。

天上的云彩也听见了,露出欣赏的笑容。

“哪天我带几个文友来花园坐坐。”话刚出口,自己都怀疑。

关于沙漠的文章7:生命的胡杨

文/卜法友

胡杨,生命的胡杨,你植根沙漠,身处荒野,任凭赤日如火,飞沙似剑,你不屈的身躯兀自挺立,笑傲风沙烈日,睥睨电光石火,以你的枝叶,以你的茁壮,以你的茂盛,证明你的存在,你的坚韧,你的顽强!

你挺立于天地间的身姿,恍然化作远征的勇士,目光如炬,信念如山,披戈执甲,横扫一切。我看到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壮;我看到了捐躯赴困难,誓死忽如归的豪迈;我看到了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天地英雄。

胡杨,生命的胡杨,美丽的胡杨,你饱经风霜,历经沧桑,你站着是风景,倒下是风景,夏天绿叶婆娑,秋天黄叶烁金。你的美是历经风沙砥砺的刚烈之美,是穿透时空的惊艳之美。

荒野中的胡杨,你有惊天之美却从不炫耀,你身处大漠戈壁,人迹罕至。清晨,你在霞光中挺立,你衣袂飘飘,秀发轻拂;你有点羞涩,有点妩媚,你却从不祈望有人欣赏。黄昏,你在晚霞中挺立,最后一缕夕阳也消失了。没有山,一轮圆月从地平线上升起来了,归巢的鸟也没有,我不知道,孤寂之美有多美,谦虚之美有多美,抑或孤芳自赏有多美。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荒凉的大漠,是谁,有一点水分就发芽?是谁,给一点阳光就灿烂?胡杨,坚硬的胡杨,坚韧的胡杨,坚强的胡杨!你兀立狂野,笑傲群雄,任尔东西南北风,任尔飞沙与走石,任尔电光与鬼火,狂风吹不倒,飞石击不垮。

比起那些一夜风雨连根起,比起那些一点邪风两面倒的奇冠异树,你刚烈如泰山般伟岸,性情如白云般纯洁,品质如月亮般高洁!

胡杨,生命的胡杨,美丽的胡杨,坚强的胡杨!

关于沙漠的文章8:沙漠之旅

文/何彦瑾

天还未全亮,天空中还悬挂着几颗星,眨巴着眼睛,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踏上了去宁夏沙漠之旅的征途。

路上车很少,我们的车急速行驶着,车外的风景像电影一样,飞一般地放映着,不停地变幻着,似乎在述说一个古老的故事。渐渐的,天亮了,经过了长达5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目的地了。

第一站:宁夏中卫腾格里沙漠湿地·金沙岛。它是一处西北独具特色的沙漠花园。如果让我来形容的话,它应该是一个美如天堂的地方,它有着西域的沧桑,又有着园林的灵巧,来过一次,就会让人难忘,如爱神之箭轻掠过人们心灵的原野……

大漠边塞,鹰飞鱼跃,芳草碧连天。这里有金黄柔软的沙滩、洁净清澈的湖水、连片如毡的绿茵、浪漫迷人的花海于一体,让人不禁流连忘返。曾经有一首歌唱道“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而现在,最浪漫的事,就是和知心好友们一起看薰衣草花海,在蓝天白云下,薰衣草尽情地绽放自己的美丽,我们漫步在花海中,享受属于我们的浪漫时光,在多愁善感的花海里,看轻摇慢舞的薰衣草如何烂漫一个多情的季节,在漫天的清香里,你会爱上呼吸,一呼一吸之间,沁人心脾的不止是花香,还有醉人的美,也许是喜欢这美到令人心动的紫色,随着相机的“咔嚓”声 ,完美的瞬间凝固成永恒的留念,多年后,慢慢地品味……

第二站:内蒙古腾格里沙漠水稍子。来到水稍子,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金色沙丘立刻吸引了我们,我们坐上冲浪车,高高的从沙坡上滑下来,溅起的沙子仿若金色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彩,而我们的心也随着冲浪车忽上忽下,似乎一切的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又骑上了骆驼,坐在驼峰之间,体验着骆驼一步步的上下起伏,慢慢向沙漠深处走去,越行至沙漠深处,越是寂静辽阔,在强烈的阳光下,伴着悠悠的驼铃声,每一步似乎都在倾述古老的西域故事,夕阳斜下,清风拂过,远望大漠只见茫茫沙海一片金黄,无边无尽,似乎没有尽头。不禁让人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

我们还骑了四轮摩托车、滑沙……刺激而又惊险项目之后,我们坐在沙堆上休息,看着太阳逐渐西沉,我们彼此都不说话,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似乎在回味,似乎在思考……

“回家喽──”一声清脆的童音打破了我们的思绪,大家回过神来,匆匆收拾行李,踏上了回家的归途。这次沙漠之旅,不仅带来了欢笑和喜悦,同时,也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我期盼着,下一次的旅行。

关于沙漠的文章9:行走在腾格里沙漠

文/季纯

来到阿拉善,又怎能不去腾格里沙漠呢?

吃过早饭,天阴下来,偶尔有几滴细小的雨落下,这样的天气去沙漠是最好不过的。

沙是金色的,即便没有阳光的爱抚,沙依然是金色的。一座座沙丘,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连绵起伏,遥远得无边无际。我不得不惊叹大自然有一双神奇的手,大手笔、大境界。如果说在我的印象里,穿越干旱少雨的沙漠是挑战自然,是生死与绝望的考验。那么真正来到沙漠,我顷刻爱上了它洁净的身体,它的狂野或安静。

坐在越野车里冲浪,我发现沙漠没有路。车开到哪里,哪里就是路。车没有固定的路线,所有高耸的沙丘仿佛都在静默中等待,等待被征服被碾压。车的每一次豪迈地俯冲或者攀爬都会引来此起彼伏的尖叫声。我看到其他车走出完全不同的路线。车倾斜的身体,似乎是要翻车的节奏。我们不是最害怕死亡吗?当恐惧与快乐并存,我们选择了快乐。来到沙漠,不就是想跟那些四平八稳的生活说声再见吗?

车子终究还是停了下来,沙漠里有了绿色的草,那是顽强的生命的颜色。我穿着玫红色的上衣,是想把自己打扮成沙漠中一团燃烧的火焰么?采风团一行人爬上浅浅的沙丘,有人欢呼雀跃,惊喜不已。原来在沙漠的腹地,有一处波光粼粼的湖,湖中是亭亭玉立的芦苇,几只白鹭在水中嬉戏。张老师说这是情人湖。传说曾有一对相爱的情侣私奔,迷失在沙漠的深处三天三夜。他们依偎在一起,吃完了最后一片干粮,喝完了最后一滴水。既然不能生,那么和相爱的人相拥死在一起,又何尝不是最好的结局呢?恍惚间,他们看见了一处湖泊,喜极而泣,长跪在湖边。是爱的力量感动了上苍吗?从此,这对情侣再也没有离开沙漠。

我宁愿相信这个传说是真的。情人湖,多么像情人明亮而炽热的眼眸。在腾格里沙漠,有多处大大小小的湖,才使得沙漠有了灵性。

远看是曲线优美的沙丘,近看却是高耸的沙峰,如刀削般尖利。爬上沙峰意味着对沙的破坏吗?每走一步,沙似乎极不情愿地拽着我的脚,它会在我的脚下淘气地做小动作,让我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在瘦削的沙峰上行走,脚下沉沉浮浮有了弹性,我和文友跳着随性的舞蹈,快乐得像个孩子。

坐在沙梁上极目远眺,沙漠像波涛汹涌的金色的海洋,凝固成美轮美奂的模样,突然间就沉静如斯。沙在沙的怀里,裸露的身体无遮无掩,它优美的体态和曲线,野性中尚有几分羞怯。那些细小的波纹,是时光刻在沙漠的指纹么?

我手握彩色的丝巾,一任风高高地吹起。这方丝巾,原是两年前游览沙坡头时所买。沙坡头不也在沙漠吗?人在沙漠里为什么总要打扮自己,穿亮色的衣服,围彩色的丝巾,说到底,人还是太小了,小得如一粒流沙。在沙漠,人恨不得把自己变成一粒纵情而又顽皮的沙子,但人似乎又要固执地和沙区别开来。

我确信沙能疗伤,经年的伤痛与恐惧在沙的世界里已经飘得无影无踪。

风,是沙漠最好的伴侣,它终年与沙为伴,或细语呢喃,或咆哮怒吼,终于还是不离不弃。其实,我们永远都无法破坏沙,风会修复我们长长的凌乱的脚印。它会把沙重新塑造成它所喜欢的模样,仿佛我们从未来过一样。那么,我们拿什么来证明我们曾经来过呢?

我的彩色丝巾跑了,不知什么时间背着我偷偷跑了。丝巾一定知道我内心的秘密,它在风的召唤下替我把自己留在了沙漠。

关于沙漠的文章10:到沙漠那边看看

文/陈琪

体制就像一座围城,里外是两个世界,犹如硬币的正反面,截然不同的两种体验。体制对很多人而言,薪水不会太高但体面,工作不会太忙但稳定,空间不会太大但弹性,是一个“香饽饽”。这也是有人熙熙攘攘挤破脑袋进来的动因。在各种场合,无论是科级还是处级,一句最正常不过的“我在某某局工作”的介绍,说者传递出优越感,内心充满真实的满足,而听者升腾起敬畏感,表面尽显客气的姿态。事实上,在体制内成长,也常有它的尴尬和局限,严格依照年限、资格、条件和编制发展,有时千里马常见而伯乐不常有,个人纵使有抱负、有情怀、有本事,但不一定有施展的机遇、平台和空间。能力强水平高但职级待遇不见得提升,有功劳有苦劳但价值地位不见得展现,不可避免地陷入一种“温水煮青蛙”的境地。网上有一个调侃的段子,市区地铁口一个小贩卖水果,在附近上班的小公务员每天都去小贩处买上一袋水果。几年后,小公务员依然去买水果,而小贩已然在市区买房置业。固然成功的衡量标准各有不同,但价值才华的彰显和抱负情怀的实现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生命给予我们多元化的生活方式,时代赐予我们多样性的成功内涵。跋涉探索一场未知的旅程,胜过驻足等候一个已知的结局,更何况我们还年轻。不久前,正巧一家上市的咨询公司以诚意信任、职位待遇和目标愿景,抛来了橄榄枝,击中了我的创业情怀。世界那么大、人生很匆忙,初心未改、理想未消的我,想乘着尚未安逸老去,试着离开体制生涯,选择闯荡拼搏,历练成长。无论经受困难还是挑战,无论面对顺境还是逆境,无论遭遇成功还是失败,风雨兼程、往复求索,至少让生命不留太多遗憾。

我记得一部电影台词说,“年轻的时候,总想到沙漠的那一边去看看,其实去过了才知道,沙漠的那一边也是沙漠,和这里的并没有什么不同。”选择的对错、优劣、进退,只有走过才懂得。生活不只眼前的苟安,还有精美的诗歌和远方的田野。

关于沙漠的文章11:善良,就是后路

文/王云

撒哈拉沙漠,又被称为“死亡之海”。进入沙漠者的命运:有去无回。

1814年,一支考古队第一次打破了这个死亡魔咒。当时,荒漠中随处可见逝者的骸骨,队长总让大家停下来,选择高地挖坑,把骸骨掩埋起来,还用树枝或石块为他们竖个简易的墓碑。

但是沙漠中骸骨实在太多,掩埋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队员们抱怨:“我们是来考古的,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队长固执地说:“每一堆白骨,都曾是我们的同行,怎能忍心让他们曝尸荒野呢?”

一个星期后,考古队在沙漠中发现了许多古人遗迹和足以震惊世界的文物。但当他们离开时,突然刮起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接着,指南针都失灵了,考古队完全迷失方向,食物和淡水开始匮乏,他们这才明白了为什么从前那些同行没能走出来。

危难之时,队长突然说:“不要绝望,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竖起的墓碑,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考古队的队员们都感慨:“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在沙漠中,是善良为我们留下了路标,让我们找到回家的路。在人生道路上,善良,是心灵的指南针,让我们永远不迷失方向。不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你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

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关于沙漠的文章12:看骆驼

文/王祥夫

曾在沙漠看过赛骆驼,是狂奔,是奔突,样子真不怎么好看,但更让人担心的是骑在骆驼背上的赛手。很怕他们给从骆驼背上掀下来。有句话是“骆驼撒欢大没样。”信是写实。

骆驼的样子其实并不难看,尤其是它们的双眼,大,水灵,好像还比较温柔,眼睫毛又是那么长。这样的眼睛在鸵鸟的脸上也有,几乎一样,只不过小了几个号儿。光看眼睛你是会喜欢上骆驼的,想想,有时候你会忽然被一双眼睛感动了,突然感动了。

我们那个小城已经三十多年没过过骆驼了。吾乡作家程琪和张枚同写过一篇名叫《拉骆驼的女人》的小说。女人拉骆驼确实很少见。骆驼脖子下挂的那个铃铛可真大,比足球小不到哪里去,声音很闷,但传得很远。小时候,有一次父亲从外边带回来一包骆驼肉,不怎么好吃,肉丝很粗。骆驼是从西域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汉代或更早一些。阿拉伯人生活离不开骆驼,非洲那边也一样,看一个家庭的贫富要看他们有多少驮骆驼。

唐代的唐三彩骆驼有齐人腰那么高的,上边坐五六个伎乐,有拿琵琶的,有拿箜篌的,有拿阮的,还有拿别的什么乐器的,但我想一驮骆驼怎么能够坐那么多的人?再大的骆驼好像也吃不消。艺术毕竟是艺术,要真那么来一下,让一驮骆驼驮一个小型乐队,我看不行,来头大象还差不多。中国古代的画家画骆驼的不多,明清有人画,也不多。现当代有两位,一位是黄胄,一位是吴作人,都喜欢画骆驼。虽笔法不同,但各有千秋。

看骆驼肥瘦要看它的驼峰,骑骆驼也离不开那两个驼峰,人骑在两峰之间,不会骑的人总是用两手抓着前边那个驼峰,据说这样一来骆驼会很不舒服。骑骆驼要有技术,骆驼卧下来,人骑上去再让它往起站,动作幅度很大,很容易把人一下子甩下来,骆驼的一卧一站,让人感觉是惊涛骇浪,是大颠簸,不怎么好玩。有一次去科尔沁草原,在沙漠上骑了一回,感觉不好,提心吊胆的。可骑的动物里边牛最好,一个字,稳,骑在上边可以读书。老子骑青牛入关才是老子,如骑快马和骑一头小毛驴就不是老子了。

关于沙漠的文章13:沙漠行

文/清晨沫沫

我爱旅行,可喜欢的也许只是那种在路上的感觉,那种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轻松,所以很少会在旅行后写游记。可是这次的宁夏之行却给了我更深刻的感觉,也许整日在人群中穿梭,在喧嚣中浸泡的我们更容易被西北的辽阔和干净所感染吧。

在宁夏的一周时间里,我们走了西北影视城、西夏王陵、中华回乡文化风情园、沙坡头等一些比较有名的景点。在这些地方,我最喜欢的当属沙坡头和沙湖。

8月9日的宁夏各地都晴空万里,我们从银川出发,和爷爷、奶奶、哥哥等一行人去了向往已久的沙坡头 .在我这个河北土生土长的地地道道的中原人想来,满是砂砾的沙漠,一定会很脏,而真正用手接触的时候,才发现,沙漠中的沙不仅干净,且富有生命,细细的沙土在指缝间轻轻流去的时候,那种美好妙不可言,像一段动人的旋律,又像一个迷人的故事。我没有看到过沙漠上风沙肆虐的场景,我见到的是阳光下有着微风轻轻抚着的沙坡头,像一个安详又韵味十足的女人,她披着金色的纱衣,奔腾的黄河是她棕色的头发,成排的骆驼是她摇摆的裙褶。在这片沙漠中有沙漠越野、滑沙、黄河飞锁等很多刺激的动感游戏,可让我难以理解的是这些动感游戏丝毫不能影响这个女人的安详。

沙湖和沙坡头虽都带有一个"沙"字,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大相径庭。8月11日上午10点左右,我们到达沙湖风景区。光看入口的建筑就能感觉这里明显比沙坡头细致了些。走进去后,却让人感觉出些怪异,这沙湖风景区,一边是西北沙漠的粗犷,一边又成了江南碧波的荡漾。如果把沙坡头比作一个成熟的女人,那这沙湖无疑是一个稚气未脱,活泼开朗的少女。湖水中各色的游船在芦苇中穿梭,还有好玩的水上飞机和水上滑翔伞,湖边呢,也不平静,满是戏水的孩子和穿着各色泳衣游泳的旅客。就连湖边的沙漠也染上了几分欢快,沙雕艺术、海狮表演、奔跑的马儿……让这块不算很大的沙漠跟着碧波的节拍动了起来。

在宁夏,不仅天空湛蓝、沙漠辽阔,就连马路也比中原的马路干净、宽广许多,即使是在省会银川,堵车的情形都很少见。这里的人也有着西北人的直爽和热情,在宁夏旅行的几天中,一直有这边的亲戚放下生意陪同游玩,让我们很是感动。

宁夏,一次让我留下深深的不舍得旅行,一个自由自在,远离喧嚣的世外桃源。

关于沙漠的文章14:沙漠玫瑰

文/凡夫

非洲戈壁,缺水少雨,空气干燥,植物要在那里生长,可真是难上加难,可依米小草却偏要在戈壁上扎根,并发誓要开出美丽的花朵,做一株沙漠玫瑰。

沙鼠听说后,赶紧劝她说:“快把你这个梦想收拾起来,生长在这如同火炉的沙漠里,不要说开花,就是活命也很难啊!”

依米说:“就请你见证,让我试试吧!”

沙鼠说:“你根本不用试!我们祖祖辈辈都居住在这里,难道还不清楚么?”

依米说:“请你明年来看吧!”

第二年,沙鼠依约前来,依米可怜巴巴地在沙漠里挣扎着,哪里有什么花?

依米请求说:“请你明年再来看看吧!”

第三年,沙鼠又来了,依米依旧没有开花,只是比上年略长高了一点点。

依米再次恳求说:“请你明年再来好吗!”

第四年、第五年,沙鼠都来了,依米艰难地活着,始终没有开花。

到了第六年,沙鼠想,今年一定要劝说那棵倔强的依米,让她学会放弃,不要再痴心妄想了。哪知他找到依米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他惊呆了:那棵依米不仅开花了,而且花瓣呈红、白、黄、蓝多种颜色,比玫瑰还美丽。

沙鼠半天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地问:“你……你……你怎么开花了?”

依米说:“我五年前就告诉你,我一定要开花的?”

沙鼠说:“那,这……这五六年你都在做什么?”

依米说:“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根不断地往深处扎。第一年,我发现根扎得不够深,收集的水分还不够开花用,就继续往下扎。后来的三四年,我仍不停地往深处扎,发现积蓄的水分还不够。于是,我毫不动摇地坚持往深处扎。只到前不久,我发现我的根已探到了地下水源,那里的水已足够我用来开花了,于是,我就痛痛快快地开出花来!”“哎呀,”沙鼠惊叹道,“你……你可真是一朵沙漠玫瑰啊!”

关于沙漠的文章15:沙漠的惊艳

文/鸽子

那种令人摄魄的苍凉和空旷冲击着视野,让灵魂无法自由呼吸。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戈壁、黄沙铺天盖地袭卷而来,无边无际,凭空生出一种虚无的,找不到痕迹的不踏实感。而宽广的地平线上,只有那些一线排开的电线杆孤单地矗立着,成为这片土地唯一标高的风景,在这片戈壁和黄沙中寂寞成永恒。

眼下的无垠,却又不全是空旷和寂寞。又仿若有战马嘶叫、戟戈相交的战场豪情,汹涌而至。尘沙四扬、马蹄奋疾中的厮杀拼斗,似一幅恢宏的画面展现开来,仿若秦皇汉武时代那份豪迈和气魄,演绎在脑海,幻化在这片戈壁黄沙中,让人亢奋,也让人窒息。

在酒泉通往金塔胡杨林这段苍茫茫的无垠空间中,那些骆驼刺,像夜空灿烂的星星,点缀着这片黄沙,他们无声的闪着光,发着亮。于是这片沙漠,便有了生命,充满了灵性,一下子灵气活现。那一片片,一颗颗、荆棘般的骆驼刺们,稀疏的散落在沙漠的脊背上、胸怀中、手掌的纹路里,成了点睛之彩。如果,如果只有骆驼刺,那么,沙漠,他还不足以温情,只能是一种怅然的踌躇吧。幸好,那些驼红的沙柳,在这个金秋季节,姗姗开来,他们是这片沙漠的精灵,带着季节更迭,镶着红绿宝钻,给戈壁、黄沙披上了一件锦衣华裳。他们在骆驼刺匍匐的地平线上,延伸出微许的高度和梯度,错落有致的张扬出戈壁、尘沙这片黄土地的妩媚和妖艳。而那些木棉花、更是倔强,紧紧攀岩在公路侧畔,肆意的开着那些棉絮絮松软软的白花,柔弱的似不堪一击,实则坚韧地固守着他们灵魂深处那份高贵。看着这些让人敬畏的生命,心便只有一种选择,那便是,如骆驼刺般,匍匐在这片黄沙、戈壁上,虔诚接受大自然馈赠的这份厚爱,莫辜了,莫负了。

那片胡杨林,在一片突兀之后闯入我的视线时,我简直惊呆了。在这满目苍凉的黄沙尘土中,他们那么显赫的傲立着,似凯旋的将士,更似这片戈壁滩的守护神,昭告着沙漠的不可侵犯和威严。突然间,脑海涌现,那满身龙绣祥云的黄袍帝王,于他们,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而此刻,这些高傲屹立的胡杨,岂不就是这片戈壁、黄沙的帝王吗?除却这份帝王的豪情满怀,气概满身。金塔胡杨林,这块沙漠森林,风光的旖旎更令人心醉神怡,倾情倾心。胡杨、倒影、夕阳、湖水、光影互迭,交相辉映,勾勒出金秋沙漠之艳。而那金灿灿的落叶,零散漂流于倒影的湖水中、打着转、翻着身,恣意享受着尘世金秋,最后时节的温暖。胡杨婆娑的枝干们,更是疏密有致的交叠着,似彼此问候、又似心领意会的相互瞩望,这份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景致,即便没有开出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香韵,也硬是幻花出一份人间斑斓多彩的仙境。咔嚓咔嚓,多想自己成为其中的一枝一叶,哪怕只是片刻的璀璨,然后凋零,也永不言悔。于是乎所有的相机、摄影设备都在这份美景中将真气用尽,最后人、物在这钟灵毓秀中感慨忘景兴叹的无奈。

真想,就此将灵魂交付,在这人间仙境,和着湛蓝的天、金黄的叶,和着金波湖的妩媚,胡杨的苍劲永久驻留下去。真想,将肉身留下,在这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尘土、黄沙中,脱凡出世,做另一个自在漂泊的三毛。

当然还有夕阳随着我们一路走来,他洒过树林、洒过村庄、洒进农家的温馨画面,那一路金灿灿铺开,照进我们的心口,呼啦啦的开着花。

关于沙漠的文章16:沙坡头——沙漠与绿洲同在

文/兰草ygl

盛夏去沙坡头,天气,比想象要凉爽许多。从银川出发, 经中卫市,再前行,就到了闻名遐迩的沙坡头风景区。

通向景区深处是一条狭长的柏油路,路的一边是不息的黄河,一边是起伏的沙漠。不知是陆地空间有限,还是便于管理,景区内旅馆廖廖可数,更看不到那种星级豪华宾馆。

下榻的黄河山庄,就在黄河岸边。几幢涂着黄色的平房,并行排列着,小小的院落,青藤缠绕着绿树,鲜花点缀窗台,还有水泥小径路面上彩绘的花草鱼鸟,虽看不出奢华,却很典雅,富有情调。

早晨起来,在黄河边散步,看不到多少游人。只有到了景区开放的时间,游人们才坐着观光车一拨拨进来,又一拨拨出去。一辆辆载着游人的观光车,每每经过旅馆,总能听到车上广播里介绍:这里是黄河山庄。我不知道黄河山庄有着怎样的人文历史,它却每每在景区解说词中提及。

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南靠重峦叠障的祁连山余脉香山,山下是一大片郁郁葱葱的绿洲,北连沙峰林立的腾格里沙漠,金沙闪闪,浩瀚无垠,奔腾不息的黄河从中横穿而过,圆润成一段柔美的孤线。沙坡头既具西北风光之雄伟,又兼江南景色之秀美。黄河、黄沙、黄土高原,与来来往往的黄皮肤游人,构成了景区深深浅浅浑然一体的黄色调。还有一些大大小小的与旅游设施相关的建筑,也都采用黄色,到处是一种和谐、温暖、热烈的氛围。

沙坡头,顾名思义就是沙坡之首。它是流动的沙粒,日积月累,渐渐自然堆积而成。有人称它为沙丘,有人称它为沙山,我喜欢称它为沙坝。沙坝有千米长、百米高,云朵似地起伏有序,层层推进,像一道巍然高大的金色屏障,矗立在黄河沿岸,给人一种浑厚的宏伟和苍凉之感。站在沙坝底往上看,那种感受挺特别,如同直面一座黄灿灿的金山。我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它为什么会有那么神奇的力量,让几百年来不可一世的黄沙,在这里戛然而止!

沙坡头的黄沙与众不同,细腻、柔软、洁净。坡最陡、势最险的那段,是一座天然的滑沙场,据说可称之为全国之最。

愿意挑战沙漠的游人,干脆放弃沙漠空中览车和直升电梯,还有那狭窄的人工步梯,脱下鞋袜,顶着阳光,踩着黄沙,随心所欲地一步一步往上登攀。累了,擦擦汗,小憩一下,再继续攀登。人在体验和享受沙漠快乐的同时,是需要付出一定的体力,更需要有一种顽强的毅力。

与登沙坝比起来,下沙坝就显得轻松得多。若是坐在轻巧的滑板上滑沙,身体如一只飞翔的小燕,从百米高的坝顶俯冲滑下,似乎是瞬间的事情。沙坡头的沙,是会唱歌的沙。滑沙时,一路会听到一种沉闷浑厚奇特的声响,人们称之为“金沙钟鸣”。沙坡头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质结构,让滑沙的过程,别有一番动感情趣。

翻过这道沙坝,出了景区南门,进入北区,乘观光车前行,不远,就是腾格里沙漠了。视野里,除了沙漠活动室、沙漠餐厅、沙漠宾馆,还有一些沙漠旅游设施外,到处是一片片金灿灿的黄沙,一浪一浪地漫过天际。沙的波浪,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戴上墨镜,眼睛顿时舒服得多。

绵延起伏的黄沙,给年轻人带来无尽的诱惑,他们就是带着一颗沙漠的好奇心而来,不会放过难得的与沙漠同舞的机会。在景区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有的选择驾着摩托车,在茫茫沙海玩冲浪。有的选择乘坐两、三个小时的越野车,穿越跌宕起伏的沙漠,直见莽莽草原。年纪大的游人,心境平和得多,坐着大型沙漠观光车,悠闲地体验大漠孤烟的自然景象。

太阳当头照着,沙漠热浪扑脸,干燥的空气,耀眼的阳光,不妨碍更多的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沙漠亲近。我看到一群孩子,拿着手机,摆弄着各种姿色,不住地自拍。几个中年妇女,站在沙漠里,挥着手里的纱巾、遮阳帽,手舞足蹈地说着笑着,兴奋无比的样子。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者,蹲在那里,欣赏着细如粉的黄沙,一会儿双手捧起,慢慢滑落,一会儿再捧起,再慢慢滑落。那神情,好象手里捧的不是黄沙,而珍贵的粮食。我猜想,他曾经从事的职业,或许与沙漠有着某种关联。

沙坡头不仅自然景观独特,人文景观也特别丰厚。站在唐代大诗人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碑前远眺,大漠、黄河、高山、绿洲,尽收眼底,风光无限。顺着王维的眼光,跨越千年再望,远处,蒙蒙的山、黄黄的沙,沙坝下,清清的河、绿绿的林,虽然看不到孤烟,也未见圆日,却看见一条绿带,蜿蜒到天际,这条绿带就是着名的包兰铁路防护林。

包兰铁路将沙坡头一分为二。上世纪50年代,国家动手设计兴建包兰铁路,铁路需经沙坡头穿越腾格里沙漠。由于腾格里沙漠是流动沙漠,坡度大,风沙猛烈,要保证铁路畅通无阻,必须治理沙漠。

治沙工作者和科技人员一起,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采取最经济、最简便、最原始的方式,年复一年地打麦草方格,鱼鳞般地罩住沙丘,年复一年地种草种树,让荒漠可见绿荫。就这样,慢慢地将一小片一小片的绿色,连成一大片绿地,又让一大片一大片的绿地,形成了包兰铁路两侧几十公里长的绿色防风林草带,成功地挡住了沙丘的移动,治服了沙魔,成为世界治沙史上奇迹。尽管这项防风固沙工程进行得是那么艰苦、那么缓慢,却呈现给人一种真真切切的绿色希望。正是这种绿色希望,让今日的沙坡头,成为首个国家级以沙漠景观、自然沙尘植被及野生动物为主要对象自然保护区。其治沙成果,曾被国务院颁发“科技进步特别奖”。

那天夕阳西下,我站在与黄河一道之隔的沙漠治理研究所前,驻足了好久,心情有些不平静。应该说,沙漠研究所的建筑低矮、普通,年代似乎也有点久远,但门墙上几个黄沙般的几个大字告诉我,在这里从事沙漠研究一代代的科技人员,他们曾经风餐露宿,在为治理这片浩瀚的沙漠,作出了卓越的科学贡献,同时贡献的还有他们的聪明才智和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从沙漠研究所径直走,是一片幽静的绿林。种类繁多的槐树、柳树、杨树、枣树间,铺着条石、方砖的小径,小径不是很长,弯弯曲曲。辛勤的保洁人员,每天清晨都在这里挥动扫帚,清理路面上的落叶和沙尘。这里的枣树大概源于野生的缘故,一棵比一棵高大,树杆不是很粗、很直,枝叶也不是很繁茂,但青色枣果累累,只是还未到成熟季节。枣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树杆上挂着的红色小木牌,提示游人,每棵枣树都已300多年的历史。人站在枣树下,忽然觉得十分渺小。

奔流不息的黄河,是一条母亲河,在沙坡头流泻呈一个“几”字形。从沙漠里风尘仆仆地归来,扑进黄河怀抱,最好的方式是乘坐古老的羊皮筏漂流。羊皮筏子是沙坡头可供游人乘坐的特色漂流工具。先是将山羊割头去蹄,将囫囵脱下的羊皮扎口,吹气鼓起,然后将十几只同样处理的囫囵羊皮捆扎在一起做成筏,既轻便实用,又生态环保,不会对黄河的水质和空气造成任何污染。

沙坡头的黄河,可能是落差小的原故,看不到似虐的奔腾咆哮,水流温柔、平缓。漂流时,游人们穿着色彩艳丽的救生衣,一对对背靠背坐在筏子上,一边体验着黄河漂流的乐趣,一边观赏着两岸的自然景色。筏工则慢悠悠地用桨划着筏,轻车熟路地往返此岸于彼岸,让一拨拨的游人近距离地感受黄河的灵动。筏到河心,应游人之邀,几个筏工共同唱起着黄河十八弯的小调,听起来别有味道。

在沙坡头,沙漠无疑是大自然的主角,但沙漠与黄河水和谐共处,情景交融,而且吻合得天衣无缝的自然景观让人大开眼界。这里,河水滋润着干涸沙漠中的点点绿色,绿色也涂抹着沙漠单调的色彩。河水有如沙漠似的拥簇,沙漠也有如河水般的滚动。河水和沙漠用流体的虚无与神似,相互忘我的渗透,消磨了岁月的棱角,融解了历史痕迹。

那天散步,无意中在沙坝下一块空地的地面上,见到一个用沙石和水泥材质勾勒的沙漠微型地图。沙漠地图标注了祖国版图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沙漠,让游人对沙漠的分布、形态、方位、面积一目了然。沙漠地图占地面积不是很大,工艺也显得粗糙,有些地方已经出现裂痕。我注意到,第一、第二大沙漠在新疆境内,排在第三位的就是沙坡头腾格里沙漠了。可能是置身沙漠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加之沙漠地图形象化的展示,无形中让我对沙漠的了解,此时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这或许也是沙坡头之行的最大收获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