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初冬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初冬的文章1:爱,这一帘初冬
冬来的时候,瘦了一山绿意。
背倚江岸,一双目眩神迷的醉眼,不禁喟叹,这缤纷络绎的彩蝶,如何翩跹入画?如何五色焕发,弥漫山岚?
我与这山,这水,以及远眺的悬崖峭壁,在时空的那一页描绘中,是一张图赋里各自韵动的神灵,来风的时候,兀自妖娆,抑或雄壮,忽而冷戚,继而妩媚生情。
看那一树的金黄,看那一树的火红,还有四季都不衰败的冬青,崇山叠嶂中起伏游动。终于,敌不过如歌的诱惑,纵身崖壁,铺满两百里的江岸。
静默壁立千仞的幽谷深处,一丝暖阳割破山缝,金煌煌且毫无声息的倾泻而下,犹如钻出石缝的轻纱,飘渺如梦却真实温暖。
水岸,涧流静淌,闪着光亮,将倒映的水墨碎成万点晃眼的铜镜,之后随风,粼粼荡漾。
谁的竹筏,随哗哗的水声挤出岩壁?倚着桨橹,挥钎刻字,钻石的脆响回弹深触耳麦,百米的青壁和着期许的目光,深植铿然写字那人的心底。
水边的竹林静谧安然,紧紧相依着渐已灰黄的竹坞,袅袅炊烟扬起。新搭的小桥柔软的哼唱着笛的后韵,畅然自肺腑,将关隘里盼切的忧思拉的辽远悠长。
踱步初冬,又一季花开叶落潜入眼底。清远的天际,傲然盘旋的苍鹰,鸣响嘹唳而清脆的歌声。
我想,我是溶于这初冬的景色的,如一缕恬软的音韵倚着小桥顾盼,微笑着看山头的日落与月起,黄昏时扯过天幕,黎明时掀起翠屏,一臂环拥崇山峻岭,一臂拨弄千尺清瀑,阡陌纵横里,用横生的双翅运筹帷幄,攀越严寒,转来春情。
原来,我是爱着这一季冬色的。爱着这山峦的深邃和这浓墨重彩的自然手笔,爱着这溪涧的灵透和这七彩斑斓的风景,爱着这澄明万里的长空,爱着这金峰疏林的安闲宁静。
我,还爱着竹坞外的青石与竹园吧,或倚或坐,看云飞云涌,月缺月圆,看四季的脚步深深浅浅,绿的诱惑,黄的喧闹,红到凋零。
这一切,都该在飘逸的衣衫下安详入画吧,撇去浮世的烦躁喧腾,和,心波里残存的感伤落寞,只将这绚烂的叶片激越宣纸,慢慢的,用时间的笔触,铭记浅淡悠闲的心境,极好。
年华易逝,如这一刻的时光,已在我的笔划里老了一步,眼神里的那滴水,已滗掉酸涩,至纯至清。
跟着初冬,饱读四季,任心中的花园肆意盛放,以虔诚的渴盼迎来冬雪。
如此,春天还远吗?
关于初冬的文章2:初冬到田河来看叶
文/肖娴
初冬在人们的印象里,是萧索的代名词。然而素有陇上江南、银杏之乡美誉的徽县,却在初冬用无数金黄的银杏叶,改变了人们对冬天的印象。“初冬到徽县来看叶”,便成了人们开启金色旅程的口头禅。徽县大地上银杏树最密集的村落,当数嘉陵镇的田河村了。
田河村坐落在嘉陵江畔,位于徽县东南部。出徽县城,走快捷通道不到二十分钟的时间,车子便进入了被当地人誉为“金色童话”的田河村。举目四望,眼前一片金黄,犹如进入了一座金色的古堡。道路两旁银杏树夹道而立,顺着河流一直向下延伸着,仿佛一群从天宫下凡到民间的女子,脱去霓裳羽衣,换上青灰色的旗袍,举一把金色的伞,在道路两边热热闹闹走着模特秀。又似袅袅婷婷的邻家姐妹,用太阳般的微笑迎接着你。立时就让人感觉到了回家的温暖。脑海里也不觉出现了宋代诗人葛绍体的《晨兴书所见》,“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
透过银杏树金黄的枝叶,一些农舍错落有致。或面向河流,背靠层林尽染的大山;或白墙黛瓦、篱笆小院,这些房舍中间时不时会出现三棵或者五棵,特别高大的银杏树。这些银杏树和道路两边的银杏树交相辉映,又和河边滩涂的银杏树遥遥相望。微风过处满树的叶子,又似唱着古老的歌谣,相互对答。据资料记载,田河村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就有153棵,其中有两棵银杏树的树龄已经超过了三千年以上,被当地村民称为“仙树”。这两棵“仙树”需三四人合抱才能合围。因为田河村的银杏树历史悠久、独具规模,成群落式生长,从快捷通道到黄沙河大桥延绵的公路两边,随处都可以见到金色伞盖一样的银杏树群。2017年田河村还被授予了“中国最美银杏树村落称号”。尤其是到了暮秋初冬时节,匝地而起、接天连地的金黄,仿佛是田河村向游人发出的“烫金请帖”,没有谁能辜负这场“金色的盛典”。
下了车,沿着一条平坦干净的水泥路向村落中心走去,远远就看见那两棵被称为“仙树”的古银杏,举着硕大的宝盖迎面而立,蔚为壮观、庄严华美。犹如两尊金碧辉煌的古佛,在阳光的照耀下,身前身后的游人仿佛全都被笼罩在祥瑞的金光里。树的周围落满黄灿灿的叶子,游人仿佛走在用金子铺成的通道上进入了神话世界。身心也犹如随风飞舞的银杏叶,轻盈欢愉起来。仿佛回到了童年,很想在满地金毯子似的落叶上打个滚、撒个欢。此时,银杏树下的篱笆小院,也成了梦中的家园,使人很想成为小院屋顶上的那缕炊烟。
树下有许多穿着花花绿绿衣服的游人,或坐或站,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在拍照。银杏树茂密的枝叶盘曲伸展在游人的头顶,金色的叶子犹如蹁跹的蝴蝶,落在游人的肩头。又仿佛金色的雨幕,把村落濡染成了一幅灿烂的油画,每个游人都像是行走在一幅金色的古画里。以这两棵“仙树”为起点,游人可以走到任何一棵银杏树下,抚着粗壮的树干,想象这些千年古树背后的故事。或走进“农家乐”,去品尝田河美食中的罐罐茶、银杏大盘鸡、豆花面。
正对着两棵“仙树”的右边是田河村的银杏博物馆,游人在银杏树下拍完美照、赏完美景,在“农家乐”里品尝了今年刚刚从树上收获的银杏果,带着惬意来到博物馆里,这里不但陈列着和银杏树有关的工艺品,当地村民还会向你说起有关千年银杏树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土地神为赴西天王母在瑶池举办的蟠桃盛宴,临行前带了一锦囊叫银杏的仙果准备给王母进贡,没想到途中装仙果的锦囊松了口,仙果从天空哗哗啦啦下雨般落到了嘉陵江畔的田河村。说也奇怪仙果一落到田河村,就生了根发了芽,长出扇形的小叶子。后来田河村的银杏树便越来越多。
夕阳斜照里,一天的光阴全都被收进了“金色的童话”里,眼睛看到了风景、身心收获了快乐。带着一身轻盈踏上归途,心里想的却是:“明年再来田河看叶子”。
关于初冬的文章3:初冬
文/金春霞
在初冬的早晨,驾车行走在平旧路上,两侧整齐的大白杨一闪而过,感受着雨后清新的空气,看湛蓝的天空白云朵朵,树叶片片飘落,一幅精美的画卷便展现在我的面前。
初冬的风,还不是太寒冷,不是刺骨的寒,但也尽显威力,一阵风过,金黄色的树叶打着旋从空中飘下,如同袅袅的仙女,风姿绰约。几片叶子调皮地敲打着车窗,跟你做着鬼脸:“快开窗,天冷了,让我进去暖和暖和。”更壮观的是,在疾驰的车尾,厚厚的落叶泛起波浪,打着滚追寻着远去的小车,一曲“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便莫明在心中响起!
初冬的花,虽有凋敝,却仍然昂首挺胸。你看那菊花,都说秋日菊花分外香,其实,菊花的傲霜开放,还是初冬的多,千头菊、狮子头、金钩……花头攒动、迎风摇摆;月季花在清冷中有些瑟瑟,但它仍然抖起精神,努力地感受着冬日的阳光,做最后的绽放;一串红,生长在大路旁,性格粗糙,耐雪耐霜,虽然花小,但串在一起,如同火炬,红得鲜艳,红得耀眼!
初冬的果,大都落尽,成了家家冬日的养分。苹果早已进了家门,绿的是仁冬、黄的是金帅、红的是富士……大苹果做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点心;没有摘净的柿子挂在树头,高兴地向过往的人们招手;海棠也红了,她小巧玲珑,晶莹剔透,捧在手上,宛如玉石玛瑙!但她很害羞,躲在树的枝桠中,需要你仔细找寻,才能看的到哦!山楂,紫红色,看着它,不用吃,你的嘴里便漾起津液,它实在是太酸了!可你却不能小瞧它,养胃,它是圣手!
初冬的田野,一片萧瑟,哪家懒得玉米秸都没收,孤零零地站在坡里,沟边、田地里一片片的枯草,勤快的人家玉米秸堆成垛,码在田里,等天冷了,好弄回家去烧炕。心里来不及悲伤,便看见一畦畦的绿色映入眼眶,那是冬麦!为了接受寒冬的洗礼,麦苗争先恐后,破土而出,早的已是绿油油的一片,晚的也是泛着鹅黄,没几天,就会着上新绿,它们已做好准备,期盼着冬雪的降临,好铺上一层暖暖的棉被,为明年的丰收做好准备。
初冬的庭院,经过秋的收获,家家户户,颗粒归仓!院子里、房顶上、粮囤里满满的都是粮食,忙活了一年的农户个个绽开笑脸,冬天,过个休闲的日子吧!支起桌凳,左邻右舍凑在一起,打打扑克,抿上两盅,好不快乐。这是开心的季节,这是悠闲的时光!
初冬的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能融化所有的忧伤;照在树上,如同撒上一层金箔,整棵树便灿烂起来。初冬,如同一个人到中年的女人,经过春的青涩,夏的火热,秋的萧瑟,正是人生最丰富的季节,就这样,向我们款款走来。初冬,好一片美丽的景色!
关于初冬的文章4:初冬的清晨
文/社主
初冬的清晨
初觉寒冷的这个清晨依稀还夹带着昨夜窗外寒风急掠与屋内宁静寂寥的交响余乐…正因昨夜低沉的灯于寒冷的清晨仍孤独地亮着…
初冬的清晨蕴藏着几分似乎不那么协调的寒意。渴望能给予大地希望的暖阳也总是迟迟试跃,经一夜寒风冷艳的洗礼,忽觉镜中略带憔悴的,我的脸。显得几分青春的迷离。好似平凡的脸庞亦显示出一层不平凡的欲望,趁着灯光仍未熄灭我正视了藏身于左眼的理想。我感觉。假设灯熄灭了,我的左眼也将跟随着失明…我悄悄地偷视右眼中浮现着的已泛黄的生活,我感觉。假设生命要在下一秒结束,我的右眼将永远闭不上!后知后觉一声源自生活的叹息,正于我赤热的心腔默默而平淡地呼出。
冬天的来临暗指着许多萌生在秋天那片土地里的那喜悦的、忧伤的、随着秋风中落叶一同泛黄的事物、都将要被冰封,冰封秋日里躁动的心,冰封秋风中公路两旁飘零的黄叶。
悄悄的关于秋天记忆的那些事物就在字缝中被冰封住了…
不经意间整颗心好像已经飞回到那个刚挥手作别的秋天!
顿悟醒来之际,我仍立身于初冬的这个清晨,灯还孤独地亮着,寒风没有离去,正立镜子前我习惯而麻木地撕下一张真实、茫然而憔悴的脸,仍旧麻木而疲惫地画上一张自信、坚强而灰谐的脸。没有谁允许我忘记也没有谁赞同我改变,我得继续上演这场风光的喜剧,赢得更多的掌声,兴许这是一份荣耀、小丑大师般的荣耀。
初冬清晨的天空灰得是那样的阴沉。随着这个清晨放出的第一缕似乎带给人梦境般深深醉意的暖阳,镜子里满满自信略带傲慢的虚目,在这一束暖阳的照射下显示了万分的冷艳与冷漠,生活难以抉择的困惑,难以摆脱的现实不是都被冰封了么?所以尽显淡然。
急驰于每日往返的路径我也饱览着初冬唯一热情的高山、田野、流水…我的眼睛正在那高山上眺望,我的心已在那辽阔的田野中漫游,我的理想正在那急流中勇进、我且融入这般闲情逸致,正因为我清晰的明白很快这般唯美的画面便会停下了…
回到我厌恶的世界回到矛盾无处不在的场景回到冷酷的我的生活里…
尽管寒风吹起了…高空也总是会挂着暖阳的…
_
《景涛诗社》
关于初冬的文章5:冬游唐山寺
文/丁德芬
初冬第一天,微雨的周日,午后的丝丝寒意包裹了整个身体,内心却被一个地方深深吸引,那就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唐山寺。
一方庙宇,隐于深山,多次毁于兵燹,饱经风雨。千年之后,香客不断。究其原因,不得不让人想起历任四川、直隶布政使,山东巡抚,陆军部尚书,两江、两广总督的晚清重臣周馥以及其族人。
唐山寺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城南十六公里的官港镇秧畈村,群山环抱,鸟语花香,绿竹掩映的放生池,清澈见底。闲暇之余的你,无论是只身前往,或与友人同行,皆能体会一种世外桃源的境界。乡间道路,曲折蜿蜒,黄色砂砾铺就的路面,没有泥泞,偶尔经过的水坑,溅起一串水花,将白色车身换个色彩。探寻唐山寺,你会发现,这里的每一处都显露出与周氏家族无法割舍的渊源。
由于上午有事耽搁,所以我们去唐山寺的时间,选择在下午。今日之行,与其说是陪家人观景,实则却是为了研究会开展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抵达唐山寺时,忙活了一个上午的研究会同仁们,此刻仍在埋头苦干,我们也立即加入其中。
自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成立以来,各项工作都在紧张有序推进。最近接到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余华林先生的邀请,下月将在北京举办一场题为“纪念周馥诞辰178周年暨周氏家族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研讨会”。周氏家族绵延五代,经久不衰,但凡是对晚清历史有钻研的专家学者,都会痴迷于这个家族的研究。而作为身在异地的东至学者余华林副教授,更是有着强于别人的情感。而作为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人员,不仅欣然受邀,更深感有必要做些什么,为这样的一个专题研讨会添色。于是,研究会的同仁们牺牲双休,冒着细雨,不顾寒风肆意,对记录着唐山寺始建、重建的各式墓碑进行拓片处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同心协力,一张张拓片逐渐完成,小心的摆放在右侧空出的床上,清晰的字迹,或清秀或遒劲,详细呈现了周家数代为唐山寺所积攒的功德无量。
周氏先祖周访,因避其武则天代唐称帝之乱迁居,自此一脉在此生息繁衍,更有繇、繁迁于城东纸坑山,离开此地却不忍家庙荒废,舍宅而建唐山寺。时隔多年,官居两江两广总督的晚清重臣周馥,回乡探望病重母亲,一声慨叹“贫不克养,贵则亲
亡,于世怎能心安”之后,便是居家守孝三年。在这三年里,周馥不仅解决林地纠纷,还发动当地乡绅捐资,将历经战乱毁于一旦的唐山寺予以重建。
就在今年的十月份,唐山寺迎来了三尊大佛的开光仪式,周馥元孙启晋先生,不顾古稀之劳顿,从北京赶回故乡,并为唐山寺赠送了其祖父周叔迦的《周叔迦佛学论着手稿》,此情深重,代代相传。
天外依旧下着毛毛细雨,在等待师傅拓片的间隙里,准备收拾返程时,陪同家人往新近开光的唐山寺走去。林间的树木,早已被深秋喷上了调色剂,路旁的那棵红枫,昨夜的秋风摇落了大半的叶子,一场从秋下到冬的细雨,为他们更添了几分灵动,虽绕满了树脚,却无意感受即将的逝去,反倒昭示着下一个生机盎然的季节。
关于初冬的文章6:岩脚古镇揽胜
文/江跃华
丙申年初冬,我们一行50多人,到六枝特区岩脚古镇采风。来到岩脚,一派典雅浓厚的民族风情、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映入眼帘,不愧有“小荆州”之称的美誉。
该溪位于岩脚镇西,约2公里长,是一段由岩溶缝隙形成的狭窄河流;宽约5米,高6-10米。两岸陡峭悬绝,石牙、石矛、石佛,石花等岩溶景观形态各异,妙不可言。河流蜿蜒曲折,似巨龙曲行,水深5米以上,清澈见底,波平如镜,荡舟其中,碧波荡漾,令人心旷神怡。回龙溪是岩脚古镇的一颗明珠,两岸风光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春日踏青,夏时消暑,秋赏黛月,冬观雪景,一年四季景色如画,四时八节各领风骚,如梦如幻。
狮子山下的观音洞,朴朔迷离,深不可测。炎夏立于洞口,顿时清心凉爽;寒冬驻足洞内,倍感温暖如春。刀削般的石崖上镌刻着“洞天福地,觉士佑民”八个大字,苍劲有力,跃然眼际。洞口有一天然石台,形如莲花;台上有一尊观音像,圣洁典雅,游人至此无不驻足观看,一赌石洞莲台的风采。有诗赞曰:
一洞天然浊沌开,银根护地起莲台。
观音面喜双溪绕,佛像非从鹫里来。
只说红羊经浩劫,俨同白鹊竟成灰。
而今面貌复巍焕,人世沧桑信怆怀。
来到岩脚镇挑水河北岸的岩泉,泉水自岩壁缝隙中流出。井口一带,藤蔓丛生,枝叶茂密。方井储水,深达3米,甘甜凉爽,清澈透明;由于水源无染,泡茶味道纯正,清心爽口。水眼下面,石板铺地,用水洗濯,光滑清洁,既保护了水质,又方便了村民,建造别致,独具一格。左侧岩壁上,鉴刻楷书“岩泉”二字,字体丰满苍劲,为点缀水井风光添色增辉。站在井上边,背靠依山而立的小屯远望,滚滚东去的挑水河碧波荡漾;河堰下,一帘瀑布飞流而下,溅起的朵朵水花,随风飘散,沁人心脾。近处,水井似一面方镜,水底河沙可见,井壁苔藓绿茵,错落的山岩,重选的树丛,倒影井中,宛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位于古镇东南约4公里的二道河湾,长约3公里,宽10-20米,水深2米以上,水色清澈湛蓝,是六枝特区境内唯一未受污染的河流。河湾上面有一石砌拱桥,横跨水面,桥上可通车马。桥下游,有一石堰,长32米,高9米,站在公路旁的山坡上观望,近处堰下飞瀑激流,水花四溅,形如白梅吐蕊,玉盘落英;远处,桥似石龙卧波,蠕蠕欲动。两岸稻田阡陌,水渠纵横,柳枝摇拽,翠竹荫荫,是荡舟、垂钓、游春的胜地。
喜好旅游的人都知道,在春城昆明西山,曾有睡美人丽景,让旅游人驻足观望,如痴如醉。无独有偶,由六枝特区乘车去岩脚途中,距古镇约一公里处,也可看到睡美人的芳姿倩影,仔细观望,她是由几座山峰连在一起的一个自然景观。那飘然下垂的长发,那轮廓鲜明的脸庞,那高耸挺拔的胸部,那光滑平坦的小腹,那弯曲优美的大腿,无不散发出美的信息。阴雨天气,山间云雾缠绕,睡美人若隐若现,稍含几分羞涩;待到雨后初睛,山间一抹彩虹,这时,睡美人恰似芙蓉出水,更是绰约多姿,光彩照人。
这里值得一游的还有阿珠峡谷,自1998年拦坝蓄水发电后,回龙溪、老卜底大河流域约20平方公里即成平湖。湖面碧波荡漾,最宽处约3公里,最深处约50米。被淹没的山体露出部分形态各异,或似虎头,或似龙尾,或似美女梳妆,或似顽童撅腚,惟妙惟肖,任人浮想联翩。由于水质清洁,湖中生存的野生鲢鱼,鲤鱼、鲫鱼等,肉味鲜美;湖边垂钓,若得三五条,随即下锅,略放点姜、盐,即鲜美无比。天气晴好时,泛舟湖上,既可饱览湖光山色,又可游泳戏水,湿润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顿感畅快清爽。
岩脚镇北,紧靠狮子山有一孤峰,名曰大屯,峰腰建有山王庙,庙内敬有财神,为岩脚修复较早的古庙之一。登上屯顶远眺,耸立在挑水河南岸的斗蓬山、贵人山、万灵山和火焰山就像四位老翁,那通往河边的小路就象伸向水面的鱼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故有财神观钓之说。
岩脚镇西狮子山下的平桥,建于清嘉庆年间;南北跨河而建,把狮子山和火焰山连在一起。平桥虽小,气度不凡,远观如青龙戏水,近看似霓虹卧波。前人有诗赞曰:
舟子相望稔坐船,平桥横锁两山连。
桃花红卷波三级,雁齿丹流尺五天。
南浦离怀春荡漾,长卿题柱势蹁跹。
漫夸坦坦遵王道,多少崎岖触眼帘。
关于初冬的文章7:初冬……
文/旧梦江南
冬,什么时候悄然降临人间,已记不大清了。
行道上,洒落一地银杏树的叶堆积着厚厚的一层,又被突然而来的风吹散了。树上一大批摇摇欲坠的黄叶,正蓄势待发。一阵风来,便飘飘洒洒,飞舞而下,如折翅的蝴蝶,扑向大地。
落叶将尽,秋去冬来。
漫步在寂寞的海堤上,一切都变得冰冷生硬了。冷冷的海风、冷冷的礁石、冷冷的沙滩……一切都是冰冷的,冷风吻着我的脸,寒气顺着衣领往下钻。
海是灰色的,连着远处铅灰色的天空。海天相连的地方,泊着一首首运煤的巨轮,像浮动的城堡。海面被风吹开的时候,形成一条条弯曲的弧线,像一条条冰冷的蛇在水里游动。
最喜欢秋天的海,海是蓝的,天也是蓝的,蓝得那么纯净、那么透澈,如同晶莹透明的蓝水晶,不带任何杂质。天上一抺白云,像是装饰吧,如同绕在少女粉脖上的轻纱。一切都那么美好、那么让人心动、让人怀念。如今,一切美好的印象都让这恼人的冬给破坏了……
岸上的灌木林,没有了昔日的蓬勃生机。枯黄的脸上,布满皱纹和沧桑。漫山堆积的落叶,昭示着一段青春的结束。想起生命、想起人生,多么让人动情。春夏秋冬四季,正应对着人生少壮中老四个不同阶段。四季可以轮回,人生不能重复。一季过去了,就过去了……
风不知道在何时,变得柔和了。太阳升起来了,海上景色正一点点变得清新。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感谢冬日的暖阳,没有你,我不知道要该如何憎恨冬了。
关于初冬的文章8:初冬随想
文/马晓炜
遍地凋零的树叶,无声地淹没了一个季节的骄傲。
浩荡的西风,一声招呼没打,就从空旷的田野走过,留下芦苇白头、飞絮,守着河滩,回味着昔日葳蕤生长的风雨和曲折。
还没来得及装袋入仓的谷粒,招惹着四方的鸟雀,把一个个村庄闹得热气腾腾。乡亲们的盛情,顿时让房前屋后消瘦的树木,挂上了几分暖意与喜庆,经过午后的一抹暖阳发酵,立即变得其乐融融。
而此刻,父亲单薄的身影,依然忙碌于田间地头。南飞的雁群,驮走是离别的忧伤,还是远行的欢歌,他从不曾甄别与关注。因为面对一个渐行渐远的收获季节,与土地相伴一生的父亲,从骨子里感恩,感恩黄土地的恩赐,感恩大自然的馈赠与布施!
在迎候一场雪里,父亲似乎只有把一粒粒种子,深埋入田间,让它们畅快地呼吸上泥土的芬芳,才能稍做停歇,守着一捧炉火,静听大地孕育希望,孕育明媚春光的声音。
关于初冬的文章9:阳光明媚的初冬
文/人生如水
冬天来了,可我们却没感觉到。时光似乎已忘了变换季节,我们好像还滞留在深秋。“小雪”时令也快到了,可天气只是比前些天稍冷一些,阳光明媚,延续了好些天的雾霾已完全地散了,天空一下子变得明朗了许多。这几天,太阳总是很早就露出笑脸,金色的光辉从东边的天空洒向整个大地,给地上的一切都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一直没有风,空气微微有些冷,但决称不上寒,看起来很洁净,似乎雾的散去也带走了浮在空中的灰尘。
每天走在春城的大街上,一是锻炼身体,二是观风望景,在闲散中了解城市,了解初冬,在初冬的阳光里,心情好的没法说,实际上就想学那些退休多年的老人,闲暇时找一处充满阳光的公园或广场,谈论着南朝北国和国家大事,当然最多的还是养生健康的话题,舒舒服服地享受那初冬阳光的温情……那阳光如爱人柔情的手一样拂着你的脸,让你有一种暖意,有一种迷醉,真想闭上眼睛美美地睡上一觉。
长春的初冬还没有特别寒冷的感觉,似乎还有微微暖意。原野上落叶飘零,丛林中繁花落尽,而春城有的树木依然着这绿色,路两边绿草如茵,给人以暖暖的感觉。大街上的柳树随风飘荡,淡绿的叶子依然点缀着高大的柳树,似乎仅仅是初秋的感觉。路边的白杨树的黄叶多起来了,风起处,飘落了几片,也只是秋风扫落叶的意味。
进入这个季节,给人的是萧瑟的感觉,但也有热闹的地方。每个大型农贸市场门前,一些退休的老人一大早就来到这里,等着购买白菜和大葱。尽管现在中国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新鲜蔬菜一年四季都能买到,可经历过艰苦岁月的老人还是保留着那些悠久的传统习惯,过着朴素的日子,他们不辞辛苦,冒着早晨已显寒意的冷风,站在那儿排着队,为漫长的冬季储存白菜和大葱而等待着。
穿行在春城的马路上,不时有穿着前卫的时髦女郎擦肩而过,惹来行人的注目,她们大多身穿长裙,脚蹬长靴,披着洒脱的风衣,凸现出婀娜的身姿,漂亮的秀腿,给初冬的城市街头带来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个老太太推着三轮车有点蹒跚的走着,车上是腿脚更加不便的老伴,他们边走边说着什么,面带着微笑,没有一点对生活的哀怨,这才是“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真实画面。
以一颗平常之心,感恩之心,感受着大自然的美丽,感受着社会的美好。今年的初冬没有寒冷,心里是柔柔的、暖暖的感觉。对我有帮助因为天气暖和,树木也没什么特别明显的变化。柳依然垂着那长长的枝条,如一根根长长的发丝,没有风的吹拂,就那么一动不动地直直地垂着,如眉的柳叶还是青的,虽说不再鲜艳,但也决没泛黄,更没干枯,还没一点离开枝头的迹象。也许是季节的原因,柳已不再能唤起离情的伤感,只是静默成一道初冬的风景。
北方的梧桐树叶子已经落尽,唯有那一条条似豆角般的果实依然挂在树梢,前些日子这些豆角状的果实还有绿色,现在似乎更多了一分干涩。虽说这些果实已见枯萎的迹象,但仍顽强地占据着枝头,很少飘零。整棵树的树冠比夏季满树青翠时显得单薄很多很多,只是增加了几分苍桑感,别具一种特别的美,如哪位油画大师用手中的彩笔刻意渲染的效果:青中透黄,黄中带褐,色彩丰富极了。
白桦树,枝叶扶疏,姿态优美,尤其是树干修直,洁白雅致,除去碧叶之外,通体粉白如霜,有的还透着淡淡的红晕,在微风吹拂下,枝叶轻摇,十分可爱。纯的就像一个个身着白裙的少女,亭亭玉立曼妙可人。初冬,每当我一次次经历桦林身边时,已经看到深秋的色彩一重重地浓郁着,我等待着,按捺着自己的心情,总希望每片叶子被阳光穿透。桦树笔直而洁白的树干,在夕阳的照射下显得纯洁宁静而从容,林中层林尽染,一片金黄,地面铺上了赤黄色的“地毯”,树干上没有脱落的树叶,犹如透亮的纱衣,与银白的树干,湛蓝色的天空交相辉映,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使人流连忘返。
如今,各种曾经开花结果的树都早已是没有一片树叶,在阳光下裸露着深褐色的枝干,期待着下一个春天。草坪里的草对季节的变换浑然不觉,依然如故地保持着那种新鲜的绿色。初冬的阳光洒落在草坪上,竟会有一种错觉,好像那里还是春。古人曾问“春归何处”,看来春是留在了草的身上,要不冬日里怎么会见芳草萋萋呢?看季节,冬天已经来了,但这初冬还不见一点萧杀。
初冬似乎少了几分萧条,多了一些本不该有的柔美。初冬,它残留着秋的凄美,携着些许冬的沧桑,在无形中悄然而至。我每天都把散步作为一种营生,独自走在大街上,公园里、透过明媚的阳光,默默地感受这个冬天:其实,初冬不太冷,虽然已经过了“立冬”,但天气依然晴朗,天空高而深远,不算无暇,但绝称得上洁净。在没有风的午后,太阳照在身上暖暖的,显不出一点寒意,阳光在眼前逝过,向我们显示着生命的淡远。大地上的景色一片灰暗枯黄,总使人感到冬天还没有到来。那些干枯的枫叶,已由淡黄变成深红,原野上的蒲公英花还顽强地表现它的桔黄。只有在收获的土地上,几株没割倒的玉米稞,在北风的吹动下发出哗哗的声音……
初冬的早上,一片白茫茫的浓雾,从薄处看,雾已结霜。经过秋风修剪后的疏柳枯杨,倏然间变得粉妆玉琢,仪态可人。湖水茫茫,冒着白气。霜天把近处的原野衬托得愈发清亮静穆。小路边的衰草,顶了层柔厚的新霜,变得那么白素神秘。眼前的千枝万条,本是干硬如铁,了无诗意,竟一夜之间面目新爽,婷婷妩媚,静若处子。那厚厚匀匀的霜粉,使我想起了林黛玉的清纯。我为这大自然的妙笔惊叹不止!此时,一切的一切,都多了层晶白的霜痕,融入霜中了。霜,它渺茫、静谧,为初冬抹了一片白韵,让我品味着诗意的同时也感知到生命的美好。
冬天的冷,其实是风。没有风的日子是安谧、温暖的。当北风吹起时,像狼嚎,像虎啸,灰尘、落叶、沉闷,仿佛都因北风而肆虐,都因北风而战栗。一切都是在艰难的忍受中孕含着机遇。北风肆虐的同时,也许就会带来一些小雪,来点缀这个迷人的初冬。初冬,不如隆冬神圣庄严,不如金秋给人以收获的喜悦,然而,它却承载着别有的一份美丽,让我眷恋。它让我想到温暖的阳光,使人想到明亮的笑容和蓬勃的青春。
冬天代表着一种生命体验的需要,代表生命在艰难的日子对信念的固守。其实,只有在经历了枯与荣、炎与凉之后,才会呈现绝美的韵致。眼前的初冬,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番诗情。慢慢地闭上眼睛,窗外的初冬已经读完,心中的初冬却还有待翻阅,它,已成为一段永恒,让我久久眷恋……
关于初冬的文章10:初冬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还没来得急感受秋天,冬天就接踵而来,两场雨后,气温一下降低了许多。霜降刚过,天气突然就冷了起来。树叶纷纷落下,人们不得不纷纷关门闭窗、打开制热空调,添衣御寒。冷飕飕的初冬真的来了。
唐代诗人杜甫在《初冬》中这样描述,“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大意是初冬季节,城里的大姑娘、小丫头最知温暖,春夏是她们最早换上诱人的绣裙,初冬,是她们最先披上斑斓的风衣,围上迷人的丝巾,留给城市一道道、一缕缕靓丽的风景线。
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不知冷暖,单衣单衫单长裤,要风度不要温度。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惹的多少年老者眼热,年轻多好。公园里晨练的老人逐渐减少,个个包得严严实实,生怕中了风寒。于是家家户户试水压、通暖气,生炉取暖,准备过冬,成了普通人家寻常事。
初冬的乡村,田野麦苗青青,一望无际,树上叶子一片金黄,在冬日的暖阳照耀下,光芒四射。面对此景,多少农家少男少女,无不思绪万千,生活有限,宇宙无穷,外面未知的世界才最精彩。如今的农村,大部分盖成楼房,使用上了电褥子、电暖气或风斗烤火,已不在较多呈现土炕柴烧,炊烟袅袅的旧景象。
回想我三十多年前的学生年代,初冬,对我记忆最深。小学校操场上堆满像麦垛一样的数不清的冬储白菜、窖藏萝卜。教室、宿舍的冷,经常使我想到爹和娘送的“棉窝窝”(农家棉鞋)、热水袋。
今年初冬,虽然来的有点突然,但没有初冬的过渡,我们怎么能够欣赏到大自然赋予冬的严寒、雪的纯洁、冰的晶莹呢?其实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
关于初冬的文章11:失独
文/张丽
初冬难得的晴日,蓝天沉在池塘的水底,几朵云彩被粼粼的波光清洗着,白得晃眼。
进村第二家是英子的娘家,三十年前我就熟了。从小学到初中,我和英子是最要好的同学、姐妹,连英子妈都说,她的家就是我的家。英子家很温暖,爸妈和善,房子又是我们老家最好的红砖墙。连三间都镶有厚实的木楼,冬天暖和,夏天阴凉。我和英子在她的房间吃柿子、柿饼,躺着咬耳朵说悄悄话,趴着做作业。总在我们玩累的时候,传来英子妈的喊声:“伢们,快出来吃饭。”
这次,也是午饭时分,只是隔了三十年,还少了一个人。是的,少了英子。我是一个人回来看英子妈,也是我的干妈的。
英子屋后的银杏树光秃秃,散落的黄叶被风吹得七零八落。那棵柿子树向苍天伸着无助的枝干,托着几个红红的小灯笼。都冬天了,竟然还有没被寒霜打落的柿子。柿子可是英子最爱吃的啊,如果……我不敢想,鼻子发酸,脚步发软。
拐了个弯,就看见坐在太阳下的英子妈。才一年不见,她更瘦小,头发全白了,像罩着一团水洗的白云。曾几何时,我和英子抢着在她头上涂抹洗发水,揉搓出一把把白色的泡沫,跳着笑着欢叫,妈妈是个白头翁,妈妈成了老奶奶。
英子妈真的成了老奶奶。我都走到她跟前了,还不见一点动静。趴在她脚边的黄狗,叫了一声,懒懒地仰头看我。
我喊了声“干妈”,没有回应。便走到她面前,她看着我,表情呆呆的,似乎面对一个陌生人。
干妈,您不认识我啊,我是兰兰,英子的好朋友啊!我拉过她的手说。
英子?英儿——干妈机械地念叨着英子,手拍怀里的小棉被,身子一下下摇动。椅子很稳,是七十年代家家有的圆椅,椅靠大半圆,弯到前方空着,孩子坐进去后,用木棍穿过弯靠洞眼,以防孩子掉下来。这种圆椅是为小孩制作的,大人一般坐不进去。干妈坐的显然是英子小时候的圆椅。
不是啊,干妈,我是兰兰,兰兰。我拥着干妈作无力的解释——她已经不认识我了,甚至脑子不清醒。风吹进我酸涩的双眼,强忍的泪珠在池塘点点波光的映射下,颗颗滴落。
怕干妈看见,便赶紧擦着眼泪找英子爸爸。
进门又是白,先是一院子的白棉絮,再是干爸的白发白胡子。
干爸拍着我的背,说过去了,伢,莫哭,哭也哭不回。
我捂住嘴,忍住不哭,可干爸的眼睛分明是红的。他叹了口气,唉,英儿走了,真的走了,可***就是不相信呐!
干爸带我去英子的房间,那是我和英子的闺房啊!一切还是过去的模样:床靠墙摆着,书桌上摆放的柿子软塌塌的,起了黑斑。床上铺着太平洋床单,厚厚的被子是绸缎被面,条纹被里,摸上去柔软温暖。干爸打开衣柜,除了英子的衣服,全是棉絮。
英儿从小怕冷,***年年给她种棉花,打棉絮。太阳出来就抱出来晒。干爸说。
我走到院子,把脸埋进棉絮里,阳光的味道扑鼻而来,一股温热顺着我的双眼、鼻息,缓缓流下。
自从英儿一走,你干妈脑子糊涂了。天天坐在那个圆椅里。那椅子,唉,是英子爸留下的。
怎么可能?您是说——英子不是你们的孩子?我觉得干爸也开始糊涂。
兰兰,你忘了吗?小时候你俩问过我们的,为啥椅子底板上的名字不是我们的。
是的,我记得。底板上的名字是阮清华,我们村方圆几十里没有姓阮的。
英儿妈不能生,我们才抱养她的。把她当宝贝养大,哪晓得她年纪轻轻得肺癌,才活到40岁——就要我俩老,白发人送她……干爸的话在风中颤抖:她爸是山里的木匠,伢养多了耐不活。英儿小没人带,丢在圆椅里哭死哭活的,爸妈不忍心——我们抱她过来,她爸妈送了圆椅,说是个念想,还有那小包被……
干妈还在阳光下,手拍小包被念叨着什么。英子稚气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兰兰,你有一群兄弟姐妹,我为啥是独苗啊?
独苗吃独食,你看,满树的柿子都是你一个人的!站在树下,我喃喃着当年的话语。
池塘的水泛着清冷的白光。“啪”,一个柿子落到地面,鲜红的汁液,血一般飞溅。
关于初冬的文章12:冬天很短
文/栾梅
初冬时节,史铁生脱离病累的肉身,毅然挣脱时间链条上的断节,回归自由的灵魂,在无痛的天堂飘逝。
城市的第一场雪,我躺在白色的世界中,感觉这个冬天是彻骨的冷。在等待的日子里,我喜欢病房走廊尽头靠街面的那座开阔的落地平台,常常来这里驻足,眺望窗外的城市怎样被霓虹染成五彩闪烁的光晕。但此刻被大雾包围又使整个城市阴霾沉沉,剩下我一个人在这里张望,像一只细脚的鹤,显出孤傲落寞的样子。我的坚强成了我唯一的依靠。雪,静静地落下它的无奈或者期望,心像沉船,在茫茫的黑色海底缓缓滑落。
室外气温很低,在生命拼打的路上走得已经开始疲惫了,终于歇下来,一纸诊断书让我冷静地思考生命的终极意义,聆听到生命在远方不停地招唤或不停地责备;呼唤生命的美好,责备我对自己的不爱惜。
每天与这么多重病的人在一起,深切感受到生命大限的挣扎与困顿,留恋与无奈。迷茫失神飘忽的眼神里仍然流露对生的渴求,真正做到对死的坦然与淡定其实挺难。面对他们,我错过了许多本应该及时矫正的想法或做法。活在错中而不自省是最大的失误。
好在,这个冬天我明白了,生命如虹的幻影,绚烂却短暂,这过程谁说不珍贵?我知道,生命是这样美丽以后会是更加珍惜所有,包括悲苦。因为,生不过是为了完成死的梦想,死用它的圆满成全了生的匮缺,这是结束当然也是开始……所以,活在当下的我们,事业、挣钱之外,拿出一半精力管理好自己的健康,世上唯一的财富是健康,它才是伴随你一生的,其他都是手外物,你是抓不着握不住什么的。
这个冬天虽然寒冷,我却因祸得福,因病入道。生命的教训让我明白,事业是干不完的,钱是赚不尽的,但生命是有限的,终极都是浮光掠影,它抵不过时光的侵蚀。即便一天当两天过,那也抵不住时间长河决堤之水的冲刷,最后一样被流淌的时光吞灭。如果把每一天当生命的最后一天过,那每一天势必更有意义,还有智慧的浆果渗透在我们的思想里,明白许多不曾想到的道理一种经验,与时光掰扯不清的丝麻样的繁琐,也都一一被抛到脑后,足以让每一天伴随我们的是快乐和心灵的归属感。
亡羊补牢。感谢这个冬天,让我在医院有一次与灵魂对话的机会。因为身体的原因,我于这个世界保持着一定距离,但同时又站在生死两边,在这个喧哗的时代,真实地来过真实地活过,不被时代“包装”保持最本真的自己,是多么可贵啊,即便命若琴弦,我在心里依然唱着生命的赞歌,宁静地面对一切。因为冬天不长,春天马上就要到来。
关于初冬的文章13:奶茶店的母子
文/李依雪
真情无需用语言来表达……初冬时节的一天,疾风夹着雨点,让人难以抬头。为了躲雨我走进了一家奶茶店,要了一杯奶茶,静静地等待着雨停。在奶茶店里,所有人享受着美味。唯有两个人,与众不同。
只见她安静地坐着,一件旧的男士夹克,头上里着一条红头巾,那件朴素的衬衫在墙上那些炫目迷人的彩灯映照下,微微让人觉得有些寒酸。邻座的人瞥去一丝不经意的目光,却骤然有了令人感动的发现。
她一心一意地看着对面的儿子,脸上浮出了一个浅浅的笑。这是怎样的笑啊,在她眼中,缓缓地流转像一弯爱的清泉,轻轻地向外流法,在嘴角聚成了满足而喜悦的一笑,宽阔地餐桌上摆着一份冰淇凌和一杯饮料。在别人看来,也许少了点。可她的儿子却仍然高高兴兴。他一会猛吸几口汽水,一会儿挖下冰淇凌送进口中。他兴奋而小心品尝着,还不忘隔一会儿抬起头来,向母亲送去甜甜的笑,还举起汽水问她喝不喝。母亲只是笑着轻轻摇了摇头,可是她眼里的光更高、嘴边的笑更深。儿子吃得更香了。他们都很享受,母亲享受着儿子的欣喜,儿子享受着母亲的爱抚,他们一起体会着彼此的真情,不需要语言……
终于,他们含笑走出大门。不知何时起,窗外下起了一场倾盆大雨,母亲忙把外衣脱下给儿子穿上,而儿子也忙把外衣脱下来给母亲披上……
我明白,我终于明白了真情的流露往往不一定需要语言来表达,看似微小的动作也足以表达深刻的情感。
关于初冬的文章14:冬菊胜百花
文/王琴
时逢初冬,万物静美,空气中都透着微冷气息。夜中无眠,站在阳台上,目光延伸处,阳台一隅几盆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菊花还在灿然开放着。在这寂静清光惠照下,心已沉淀,弯腰屈膝,深陷对这几盆名菊的乐赏中。
多年来,我一直喜菊近乎痴。只因世间百花凋谢之际,唯它仍在寒气萧瑟中傲然怒放,这种迎风独灿的怒放,岂是温阳里的春花所能堪比?赞它为“芳熏百草,色艳群芳”,一点不为过。
闲逛花店,但见盆盆菊花,争奇斗艳中竞开颜。后经女店主的介绍,才知菊花有花瓣如螃蟹的金菊,有月下独香的绿衣红裳,还有银河两系遥相痴情的牛郎和织女,更有盆白菊,大如斗的白,在众多花中尤显奇葩富态。我情不自禁中买了几盆,置于阳台。
盆盆金菊都有各自的品性,所以我在培育时,特别细心,按着花店美女的指点去养护。其实,菊花只要内含清瘦之骨,外显肥硕之态,就能称得上佳菊一盆了。寒冷中瘦菊不仅具有独立发香之韵,还有娇妍怒放之灿。在菊枝并葳上,数朵菊花开得各呈姿态,有的含苞待放,有的独绽灿烂黄,有的还如含羞草似的低头弄眉,我不由得想起苏轼的《赵昌寒菊》:“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冬日冷月洒在阳台开着的花儿上,那红的艳如骄阳,那紫的更如月下舞娘般的脱俗、从容,那白的也融着清月,亮得更是泛着润泽的光。众花中显眼的,还是那金黄菊。透着月光,开得黄中浸着月的白,从不同的角度都能看出不同的娇媚态。
月下赏菊,失意胸怀荡涤得无影无踪,替代的是对冬菊的无限怜爱和敬慕,羡它花开能到明年二月间。有萧曾诗为证:“二月犹开秋后菊,六时不断雨前茶。”慕它的生命丰满,恐无花能及,也有郭沫若的诗为证:“菊丛饶有阶级性,敢与严霜作斗争。花不飘零根不死,东蓠岁岁茁新生。”足见菊的高贵傲然品质。
月下赏菊,一会儿仰头望月,一会儿低头赏菊,俯仰中,不但脖颈得到有效锻炼,还悟到了清月里菊花的独有品质。
月下赏菊,除了感受到艳色菊香带给我们生活美感,还深深体会到浓浓冬意已弥漫整个天地间,芳香了一地,清亮了一冬。
关于初冬的文章15:初冬随笔
文/陌上花开
一
雨悄无声息,簌簌而落。隔窗而望,湿蒙蒙一片,没有风,雾霭很霸道的拢住了视野。
入冬几天了,太阳一直躲在云层里。没有阳光,空气阴冷,不觉心情也暗淡。
总在这样的时节,心情就无缘由的落寞。念一些人,想一些事,梦里的梦外的,走远的一直都在的。
很久没见妞了。那个我们彼此称呼‘死鱼’的人,那个一条丝巾就能勾起我万般思绪的人,那个玩笑着说要在北京地铁站等我的人。哈,我们不是闺蜜,也不是死党,只是文字里的一场驿路相逢。
妞是很能感化人,调动人的,有她在的地方气氛就浓烈,因为妞是热情的,开朗的,更是高调的。经常在微信里看她晒心情晒照片,自己的,女儿的,同学聚会的,女儿比赛的。小女人的幸福,喜欢看她嘚瑟。
很久没见妞了,更好久不见妞的文字了,好像没有了文字的媒介,彼此就有了天涯的距离,虽然微信,qq,彼此手机挂着。一直喜欢妞的文字,透着小女子的妩媚,浪漫与多情。妞说写不出文字了,再也找不来那年那月激情燃烧的岁月,更临摹不出那时那些关于风花雪月的故事。我浅笑,自己又何尝不是呢!风花依旧在,雪月依然有,不知是时光瘦了,还是自己老了,思绪缱绻,只是指尖再也舞不出曾经的风华绝代。
妞又在晒图片,微信里。喜欢给她发个表情,表示我来过。“最近怎么样?”妞问。“还那样,不悲不喜,寂静安好”我答。“多少人想这样都做不到呢”妞做了个撇嘴的动作,我不再回。
不悲不喜,寂静安好,越来越喜欢这几个字。如果真能把自己沉淀成如此,有一个如此良好的心态,心情,便也是一种睿智,一种成熟。
二
一直是不关心节气的,更是很少关心天气变化,总是喜欢随遇而安,风来沐风,雨来沐雨。父亲在时,对于新闻不甚关心的他,多少年来却对天气预报情有独钟。一本本台历记载着每个日子的风霜雪雨,阴晴圆缺,从无遗漏。那时,也总是笑老人家多此一举,‘人在家中坐,管他窗外风和雨’。可是我们却因为父亲的及时提醒,记得随时添衣保暖。
早晨匆匆出门,跑到楼下才发觉细密的雨丝漫天飞舞。返回的瞬间,忽的就念起父亲,念起那些耳边的唠叨。如果父亲在,我的头上一定会有一把伞在……
不觉十一月了,日子走得飞快。‘十月一’回老家去祭奠了父母。秋尽头万物枯黄,唯有片片麦田依然葱郁着。没有风没有雨,太阳露了小半个脸,算得上是立冬以来的好天气。这是父亲走的第一个冬天,特地问询了当地的老人,给父亲烧了棉衣。父亲是最怕冷的,我一直记得。
路边一片林立的树木,大拇指般粗细的茎杆,叶落阑珊,几片鹅掌型的绿叶似曾相识,应该是农人育秧的法国梧桐树种。一丝丝光亮透过颓败的叶片射下来,倒映出曾经的繁华过往。禁不住拿出手机记录下这仅存的一叶温柔。
“秋色仍缱绻,初冬叶阑珊”给图片配了这十个字,发了微信。有朋友回‘有点伤感’。我微笑着落泪,假装的坚强终是不能撑太久,总是习惯找寻一些美好盖住那些伤口,可是那颗脆弱的心是不会撒谎的,即使眼睛不流泪。秋天尽了,父母去了。冷是这个初冬最直接的感觉。
三
儿子终于慢慢适应了新环境,不再为住校各种事由而纠结。儿子不在家,经过十几年的蜕变磨合,二人世界已褪去曾经的太多浪漫,左手摸右手的感觉,平淡而无味。
晨起,各自更衣洗漱,早出门的总是他,偶尔一句“走了啊”偶尔就默然离去。中午一个人,总是一粥一饭的凑合,放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在耳边盘旋。那些蓬勃生机的绿植,或高或矮,一直都葱茏着,不问春夏秋冬的旺盛着。中午的时光总是寂然,尤其近些日子的阴霾潮湿。
前两天生日,如果儿子在家,一定会买个蛋糕回来,因为我和儿子都爱吃甜食。早晨一碗生日面是必须的,想起几日前二姐论坛发的帖子,荷包蛋更是必不可少的,吃着不觉就从心底溢出温暖来。
一天的时光都要自己打发,只有晚上是两个人的琐碎。下班回家,从楼下仰望,灯光亮着。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一个人在为你等候,女人想要的幸福就是如此吧。
没有蛋糕,没有鲜花,更没有红酒,几道我爱吃的小菜,一盘长寿面条,简单而温馨。
饭后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一前一后,这是十几年来一直不曾改变过的。他的快节拍,我的慢节奏,多少次的行走都不能走成同步。习惯了也便不再计较,已经牵手走在一起,又何必在意是否并肩一起走,脚下的路各自走,目的地你总会为我等待。计较的少,才会得到的多,是这样子吧。
雨依然漫无目的的飞舞着,临窗静静地听一场细语呢喃,雨落无声,心情有语,仰头,以45°的姿势看向窗外的天空,听说这是幸福的最佳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