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家的文章

请欣赏婆家的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婆家的文章1:外婆家的鱼塘

文/爱上雪的尘埃

记得小时候每逢寒暑假总是要在外婆家过上很久一段日子的,而夏天的生活总是离不开外婆家的鱼塘的,那环绕岸边的杨柳和水中的鱼儿不知道伴我度过了多少难忘的童年时光。

那鱼塘离外婆家很近,不过几十米的距离,在酷热难当的午后铺个凉席躺在杨柳树阴下,望着南面芦苇荡漾的小河,感受西面稻田春来的凉风,那种惬意自不必说,远比现在夏天待在封闭的空调屋里要强得多。在这个冬日年关的时候,总是想尽快过年回家,也总难免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度过的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闲来无事的时候常常在鱼塘边钓鱼,你可能会以为既然里面有这么多鱼,钓鱼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事实上却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刚开始的时候,我经常在那岸边坐上一天,却只能钓上一些小鱼,很少能钓到大鱼。外公外婆是不允许我们吃小鱼的,还没长成个便下锅是很可惜的。所以常常是钓了一天鱼,却没能沾一点鱼的荤腥。当时的确是很沮丧的,记得我常常向外公外婆耍赖:这些鱼嘴都被划破了,不能吃食了,还是把他们炖了吧!但我的请求常常是没什么用的,当时的我还是有些生气的:池塘里的鱼那么多,吃几条小的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想想,外公外婆都是勤俭持家的人,是绝对不允许这种“败家”的行为发生的。

令我兴奋的事终于发生了,我差点钓上一条大鱼!可当我钓着那条大鱼,即将要把它拽到岸边捞上来的时候,它居然挣脱逃走了,让我空欢喜一场。如果那条鱼被拖上岸,绝对是我有生以来钓到最大的一条鱼,可惜它居然与我擦肩而过了。之后,经过外公的指点,我的垂钓水平突飞猛进,也经常能钓到比较大的鱼,中午晚上自然也可以常常尝到鱼儿的美味。遗憾的是,再也没有遇到像那条“漏网之鱼”这么大的鱼了。

我的家在鲁南运河边,外公家在苏北,也是遍布小河池塘,这么好的“水”环境,我竟然没有学会游泳,这的确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我其实是在鱼塘里练过几次游泳的,岸边正好有一个柳树,他的树干居然是长在水里的。我常常把着它在鱼塘里洗澡,水深近两米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也是危险的事情,不会游泳的我自然要安全起见。没想到,在那洗过这么多次澡,居然还没学会游泳,勉强水性比以前强多了,估计等夏天再练练应该就学会了吧!

每到冬天快过年的时候,鱼塘里的水就已经很少了,这时候就可以把水放干用网捞鱼了。外公外婆的心情是和秋天时稻米丰收时一样的,我也常常跟着他们凑热闹,期间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记得有一次,池塘结很厚的冰的时候,可以踩在冰上清晰的看见鱼儿在冰下缓缓地游动。由于当时水已经很浅了,外公外婆就让我们仔细瞅瞅,如果有大鱼就直接破冰看看能不能捞上来。水浅得几乎贴近塘底,破冰也不会有什么危险。我和姨弟姨妹们自然很兴奋,一起在冰上寻找大鱼的踪影。当在岸边看到一个大的黑影的时候,我早已按耐不住激动了:那肯定是一条大鱼!我直接用砖头敲开了冰面,用手就抓。当抓上来的时候,我傻了眼,那居然是一只很大的癞蛤蟆。正在冬眠的它像一滩烂泥,把我吓了一大跳,我只好又把它放了回去,用土埋好,它睡得很死,竟然一点感觉都没有。我就惨了,被外公外婆一帮大人们和姨弟姨妹们说笑了一天,搞得我心里有点烦呢!

还有一次,是彻底清塘捞鱼的时候,大家都围着鱼塘拉网,岸边结着冰。当网被拉起的时候,塘子里的鱼儿霎时间都跳跃起来,有很多直接跳到了岸上,就被我们直接捞起来了,那种感觉真是非常爽啊!当我看到岸边有大鱼跳跃起来的时候,就忍不住直接想去抓,当时抓到了好几条。可就在最后一次的时候,脚底没有注意,竟然直接跌进了水里,下半身全都湿透了,那个冷啊!来的时候只穿了一条棉裤,只好借了二姨家弟弟的棉裤穿了,我又不幸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乐子了,为什么被取笑的人总是我。现在想想,倒给了我很多可以回忆的童年乐趣呢!

自打上了大学毕业工作之后,已经两年没有去过外婆家了,听说那鱼塘因为要盖房子也在慢慢缩小,外公外婆身体也不会像以前那么硬朗了,可能过几年就会把鱼塘转包给别人了。我想童年那些关于鱼塘的美好回忆是再也回不去了,我只想过年早点回家,如果有时间一定去看看外公外婆,顺便去鱼塘边重温一下童年的那些乐趣。

婆家的文章2:跳动的精灵

文/奚梦佳

今年春节是在外婆家过的。因为外婆家在农村,温度较低,我手脚都快冻僵了。这时,我正好看到墙角有几捆柴草,于是我萌生了生火取暖的想法。

说干就干。我找了一块空旷的地方,用几块砖搭成一个简易的火炉,然后在里面放上一些干草和柴火。可是,怎样才能将它们点燃呢?对了,我不是带了烟花棒吗?把它点燃了放进去不就好了吗?

烟花棒在火炉里炽热地燃烧着,发出五彩缤纷的火花,点燃了柴草,火炉里顿时热闹起来。烟花棒溅出的火星,柴草发出的火光,烟花棒发出的噼里啪啦声组成了一场视听盛宴!

可是随着烟花棒的熄灭,火势也渐渐小了,干草也烧完了,只剩下几根粗一些的木棍还在那儿坚挺着。我赶紧找来几根细木棍塞到火炉里,但是也一会儿就烧完了,我就这样来回在柴堆和火炉之间跑来跑去。

这让我想到我们的祖先,他们在发明钻木取火法之前,想要保持火的燃烧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对他们来说,火已经超越了火本身,它代表了温暖,代表了希望。守着火,他们也就守住了明天,守住了下一个春天,守住了种族的希望!

想到这,我突然对眼前的火肃然起敬。我看着跳动的火焰,他们就像一群跳动的精灵,给我带来冬日里的温暖。人活在这世上总是需要希望来支撑的。人们不管生活多么困顿,春节总是要过的,因为春节给人以来年生活幸福的希望。只要有过春节的愿望,就有活下去的勇气。

想着想着,突然发现火都快熄灭了。我赶紧加柴火,好让这希望之火继续燃烧……

婆家的文章3:外婆家的四合院

文/我的青春我的边防

外婆家的四合院,在我的记忆里,就是蛮大的天井,地下铺的满是石头,围着天井是一圈回廊,回廊有些宽。一年四季,我喜欢在回廊上、在天井里玩耍。

前面的房子临街,是商铺,卖什么已经不记得了。两边的房子是厢房,是睡觉的地方。后面的房子进深比较深,中间靠后些是隔断,前面比较大,是堂屋,有个大大的八仙桌,是见客的地方,也是吃饭的地方。客厅的一边是厨房,一边是卧室。隔断后面是后门,门的外面是堤,长长的堤,不知道通向哪里。

影响深刻的是,吃饭的八仙桌,一个大大的八仙桌。还有家家爹爹的躺椅(沔阳人称外祖父为“gaga爹爹”,好土好难听的但有些亲昵的称呼),这躺椅有时在客厅,有时在天井,有时在回廊上。以及还有,那两头箍着铜箍的晒衣杆,给我人生最早记忆的晒衣杆。

在我的记忆里,白天,只要天晴,大部分时间,好像我都在天井里。太小的时候,坐在家椅(童车)里,看着大人做事。大了些,大人做事,我在天井、回廊里玩耍。有时爬上家家爹爹的躺椅,学着外祖父,翘着腿,东张西望。

我总喜欢经常抬头看天空,那时的天空好像总是蓝天白云。

更大些,听到外面大小孩的声音,我很想出去,大人们不允许。偶尔到一下前面的商铺,也会马上被叫回。

那天井就便是我的乐园。

我就在这四合院里出生、成长,并接受传统的教育。

沔阳人是非常讲礼性的(沔阳话,就是讲礼仪的意思),外祖父外祖母、父母都很注重礼仪,特别是母亲,从小就教我们,从称谓到各种场合的礼仪、礼让。比如,见到大人一定要喊人,喊人时一定要恭恭敬敬站好,递东西给大人一定要双手。称呼客人不能叫“你”,必须称呼“呢哪”(“呢”念ne轻声,“您”的意思,沔阳方言有些叫法很土的,无法准确用汉字写出来,但我觉得蛮亲切的)。吃饭时,双肘不要杵在桌子上,要端着碗,碗太烫,就放在桌子上,左手要扶着碗。盛饭时,尽管那时还不叫我盛饭,母亲都要说,不能反脚反手的,那是打发叫花子的。抹桌子时,母亲边抹边说,抹桌子,要从外往自己怀里方向抹,不能对着人抹,那样对人不礼貌,特别是不能对着客人方向抹,那样客人会以为不欢迎人家。还有,如晒衣服时,母亲边干活,边告诉我们,内衣短裤不要晾在人过往的地方,那样显得没家教。等等,等等。

不管你听懂了,还是没听懂,她都要说,直到你做对为止。就是她在做事,你在旁边,她也会说,只有你说,妈妈我知道了,她才不说了。

我的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

在父亲家那边,我是长子长孙,在母亲家那边,我是独孙,所以,我都享受着一些“特权”。比如,吃饭我都上桌,并且坐上席,这事直到我长大了,母亲都经常讲起,说我不到两岁就开始上席吃饭了,而且是挨着外祖父坐在上席,坐旁边都不干,我想,这都是被大人惯的。来客人了,如果是外祖父辈的,我会主动让位,这很让父母高兴,说我懂事,当然我仍然可以上席,因为我是长子长孙。说起这些,母亲总是好像有些得意的感觉。

在这个四合院里,我开始学认字写字,外祖父教我认字写字。当然,教我认字写字的主要是我的奶奶,每次到爷爷奶奶家小住,奶奶都要教我在小黑板上写字认字,用石笔写字。

在这个四合院里,我开始学唱歌,学民瑶。

“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要是一年收,狗都不吃糯米粥……”。

“丫雀子呷几呷耶耶,老鸹哇几哇耶耶,人家的女婿多么大,我的女婿一的咖(一小点的意思)耶耶。站在踏板上,没有两尺长,睡到鸡子叫耶耶,扯起来一泡尿,把我的花把单屙湿了,妈妈子扯。……”

后来,我知道,这是沔阳非常非常有名的两首民谣,前面的那首,是说沔阳是水泽之乡,容易受水灾,也是富庶之乡。这首民谣不知道唱了多少多少年。后面的那首,是解放后的新民谣,是反对封建婚姻,妇女解放的。这首民谣在当时唱遍了荆楚大地。

当然,还有好多,但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两首。

从出生,到牙牙学语,到认字,到唱民谣,外婆家的四合院伴随我,给我遮风挡雨,给我家的温暖,给我童年的痛苦的、快乐的记忆。

我,就出生在这里,出生在这样的四合院里,并在这里成长,直到六岁。

后来,我跟着父母去了个叫荆襄的地方,离开了外婆家的四合院,永远地离开了外婆家的四合院,一直没有回去过。

我好想好想外婆家的四合院啊!

婆家的文章4:外婆家的樱桃树

文/林杉

又到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微信群里,朋友圈中,讨论赏花去处,晒人花合影,甚是热闹。早春开花中最前者必是桃花李花和樱桃花,在我的印象中,桃花红润,李花雪白,唯有樱桃花介于桃花的红和李花的白。相比桃李,我却对樱桃有独有的情怀,不必说是偏爱,却是因为在孩提时代,最天真浪漫的记忆便是早春的樱桃花,初夏的红樱桃以及外婆那慈祥的笑脸。

生长在农村乡间的孩子知道,三月天由冷转热,最是去山野田间贪玩的时节。初春的阳光是如此和煦,外婆家的老屋旁边便是坎坎相连的田地,比我大一岁的表哥也是跟我一样,最喜欢去玩的地方就是地边的那块大石头。这块大石头不是自然形成的整块石头,菱角分明,是被人工凿切后剩下的。当然关于这块规则石头的形成是长大点才知道的,小孩子那会儿哪知道怎么来的,反正就知道这块大石头好玩,石头有将近1米6,但是对于小孩子的我们却是敬畏的大人才有的高度,石头侧面凿了几个坑,我们刚好可以顺着踩在上面爬上这个“石头山”。犹记得第一次爬上去的情景,表哥比我大,他已经爬上去玩过多次,每次我都在下面玩,看到他在上面高高在上,多少心里有些不服气。也不知道是哪一天来了什么勇气,我想一定要去尝试一下,我用力抓住石坑,脚踩住最下面的石坑,蹬了两步,最终用了全力我竟然给爬上去了,而我自己都意想不到。从此以后,感觉开辟了一个新的玩处,心中高兴得很。但是石头上不只是我们的玩处,也是外婆晾晒东西的好地方。早春的阳光很难得,各家各户都会把能晒的东西拿出来晒晒。而外婆喜欢在石头上晒萝卜干,榨菜、大头菜,每当外婆晒了东西在石头上,她总是会把我们叫到身边很凶的说:今天不要去石头上玩了,哪个把东西打翻就要挨屁股哦”,说完转身便给了我和表哥一人一颗糖,我们心里清楚,外婆才不会打我们呢,因为每次犯了错,只有我妈打我而外婆是在旁边帮我的。不过还好,我也不是爱惹麻烦事的孩子,还有除了“石头山”,的确还有其他好玩的地方。

石头山的旁边就长了一颗樱桃树,据说是外公种的,可是外公在我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对外公的记忆很模糊,也就不记得外公是否给我讲过种樱桃树的事情。这颗樱桃树长得很有特点,树干笔直,它的第一个树枝分叉很高的,居然与石头山平直的。所以在征服石头山之后,爬上樱桃树的第一个分叉就是我的目标了,为了开辟新的玩处,我和表哥也是使足了劲,但是爬树也是蛮费劲的,就是每次很费劲的爬上去再梭下来,磨烂裤子不说,感觉很费力啊。读书学知识的确很重要,我受到了当时刚学的小学三年级课文“乌鸦喝水”的启发,搬了些石头砖块来,垫高自己,以后上树叉不就容易了么。

早春里,樱桃树默默的看着我在树下嬉戏玩耍,它也默默地打开了密密麻麻的淡红色小花。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拍照记录,一切的美好都印在了我的心中,闭上眼睛总能回想起大石头旁边长着一颗开满淡红色樱花的樱桃树。4月的樱花盛开时节,外婆一本正经地叮嘱我说:不要去摘樱花,掉了樱花娃娃儿些就吃不到果果了。我相信外婆说的,在我记忆中,每年的樱花盛开,我去到外婆家,我们兄弟姐妹些都没有人去摘樱花,也许我们也想保留那最完整的绚丽樱花,但是我想当初我们更想的是能多结点樱桃可以吃。

樱花凋零的同时,樱桃树的绿叶就一片片冒了出来,我还看见了樱花蕊下面的一个个绿色小点精灵,因为他们会慢慢长大,长成一颗颗晶莹红润的樱桃。那时候,每年的五一劳动节,我总是要闹着去外婆家,因为那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母亲执拗不过我,再大点的时候我不管母亲是否同意,到了那个时节,放学后就跟着表哥一起到外婆家爬树吃樱桃。

趴在树上吃樱桃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啊,爬上树杈后,身边全是红澄澄的樱桃,都顾不上要先吃那一颗,我们仿佛掉进米缸的老鼠,不断的吃吃吃,都懒得用手去摘了,直接嘴巴咬。也吃不了多少,嘴巴就酸了,但是这个过程却是极其开心的。外婆总会在我们去爬树摘樱桃前叮嘱道:小心点,不要爬高了,摘不到的我喊大人给你们摘。后面听母亲说起,外婆每年在樱桃成熟季节都会看紧樱桃树,外婆心善,不是不让路人摘来吃,但是会说:摘边上的,中间的要留给家里的小孩子们。所以才会有我们每年都能摘到中间那漂亮饱满可口的樱桃吃。

但是也不是每一年都能有这样的享受,记得有一年又到樱桃成熟季节,我闹着要去外婆家吃樱桃,母亲却说:今年吃不成了,樱桃没结,半个月前的大风把小果子全部打飞了。我当然不信,我心想母亲骗人也不好好找个理由。不由分说,我还是去到了外婆家,结果可想而知。樱桃树满树的绿叶子,就是没有一个“红点”,我们几个小孩子硬是眼巴巴地望着樱桃树,满是不舍与委屈,小表妹竟然还哭了。外婆最是慈祥,此时拿出了过年那会儿走人户送的樱桃罐头来,这可乐坏了我们几个孩子,立马就给分来吃了,还是吃出了往年的樱桃味。

后来家里的小孩渐渐都长大了,读书的地方也越来越远了,去外婆家玩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外婆也渐渐老去了,记忆中的樱花樱桃果也慢慢淡去。上高中后学业紧张了,记得只有上高一那年的寒暑假在外婆家好好玩了段时间,寒暑假看到的樱桃树也只有两幅情景:夏日里的樱桃树枝叶茂盛,树叶上零星的有卷叶虫的卷叶子,此时樱桃树跟其他树木没有什么两样;冬日里的樱桃树突兀的树干架着射向四面的树枝,在阴沉的天空下,如此地死寂跟萧肃。那时的我正值迷惘的少年,在城市的繁华喧嚣中静修学业,而回安静萧条的农村感悟人生,这样的情景,多少有些触动心灵,明明感觉那记忆中的樱桃树正在逐渐远去,却也无可奈何。

外婆一直很要强,上高中那会儿,外婆已经将近80高龄了,可她还是一个人住在农村的老屋,经营着房前屋后的那几块地,还养着鸡鸭,本来想养猪的,但是在子女们的强烈反对下而妥协了,外婆也是村里强健老人的代表,其他人都说她生活乐观,从来不要求子女要怎么样。终究岁月不饶人,上大学的时候,外婆耳朵也逐渐变得不再聪慧,给她讲话老是听错,我们就哈哈地笑,她也不气恼。大三的时候,给家里打电话,母亲说外婆腿脚开始有点不利索了,右腿膝关节痛。她的子女们开始力劝她不要在农村独住了,舅舅在乡镇街道买了房子,距离我母亲也近,可以好好照顾她。大学毕业那年,外婆终于离开了坚守几十年的老屋,住进了街道的楼房。我没有亲眼看见外婆是怎么搬东西离开老屋的,但是我能想象外婆当时一定是相当地不舍。前一年,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元旦过后,晚冬时节。外婆病危,我及时请假连夜赶回了外婆家的老屋。叶落归根,外婆在病倒前就多次说一定要回到农村老屋,子女们也是满足了她的心愿。在那个晚冬的深夜里,在大多数子女都赶回来后,外婆心满意足,没有一丝痛苦与留念,安详地离开。

工作后的生活更加繁忙了,假期也是如此地短促。去年春节回到了外婆老家看了下,因为老家还有个舅舅在。去看了下外婆住过的空旷泥墙房,满是荒凉破败,已经许久没有人住的痕迹了。石头上旁边的樱桃树长粗了些,依然是冬日里突兀的树干架着射向四面的树枝那样的情景,满是苍凉与萧肃。

这个春节我带着新婚妻子还是回到了外婆老家去看了看,外婆住过的泥土墙房依旧破败,一面泥土墙被一根粗壮的树干顶住,感觉经不住今夏的一场大暴风雨了。舅舅在外婆住的老屋搭了羊圈,里面有两只萌萌的小黑羊,妻子被侄儿拖着要去逗小羊,我却担心这房子会不会掉砖瓦,忐忑地进去抱住小羊拍照后就拉着妻子出来。依旧走向石头山,却被眼前的一幕怔住了,分明长樱桃树的地方只有一个齐地面的树桩,显然是被锯断的,周围还散落着锯木屑,我的心砰砰直跳,这不是真的吧,樱桃树死了?再看旁边的田里,就是樱桃树的枝干,被砍成了数不清多少段,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我正陷入对樱桃树的无限回忆时,舅舅家的小孙子豆豆不知道什么时候爬上了“石头山”,大叫到:哈哈,这棵树前几天才被砍了的哦,他们说要种核桃树。我立马回过神问到:豆豆,你说的他们是谁,为什么要砍掉这么好的果树呀?豆豆答道:村长说砍的,种核桃树能卖钱。果然在旁边的田里看到了半米高的核桃树,稀稀拉拉地种了好几棵。妻子问道这就是你说的那棵爬上去吃樱桃的樱桃树?我说:是的,可是已经不存在了。我问:豆豆,你晓不晓得你少了可以耍的好东西了?豆豆用清澈的眼睛望着我,正如孩提时代的我一般,忽地一下就跑回家去了。

婆家的文章5:蒸馒头

文/廖书易

今天是腊月二十六,是外婆家蒸馒头的日子。我兴奋不已,终于可以亲眼看看怎么蒸馒头了!

外公揉面,舅舅烧火,外婆和阿姨做馒头,一早大家就忙开了。他们把刚刚发酵好的大面团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小面团,然后把小面团再压成一个圆盘的形状,接着把它摊在手心,再把馒头馅夹在中间,只见外婆和阿姨飞快地用手指捏着小面团的边一拧,再这么一搓,一个个“精致的工艺品”就这样从她们灵巧的手中诞生了。

看着她们做馒头的熟练样儿,我好羡慕呀!外婆看着我跃跃欲试又无从下手的样子笑了。她安排我一个任务,给做好的豆沙馒头打上红点。哈哈,雪白的馒头点了红点更加可爱了。馒头们一个挨着一个,像我们出操的小朋友,非常有序。

上灶蒸馒头啦!40分钟后,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馒头娃娃们终于睡醒了!我这小心脏都给等“焦”了呢。外公端下蒸笼,将馒头倒到竹帘子上。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娃娃”争先恐后地从“房间”里蹦了出来。我拿起一个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太好吃了!

看着这些热气腾腾的馒头,我心里默默祝愿我们全家新的一年日子能越过越好,祝愿我的学习天天向上!

婆家的文章6:田坝里的童年

文/刘椿山

小时候,外婆家的门前有一坝水田,水田里有许多的黄鳝和泥鳅。那时,夏天的夜晚,和表兄弟一道去田坝里抓黄鳝和泥鳅,成了我童年最大的乐趣。

黄鳝和泥鳅的身子滑溜溜的,徒手可是没办法从水田里抓起来。所以,要想抓黄鳝和泥鳅就得想办法。舅舅家的三表哥很聪明,他想出了一个抓黄鳝和泥鳅的好办法,那就是用针扎。白天的时候,三表哥从商店买来纳鞋底儿的针,然后找来一块二指宽、一尺长的楠竹,将针排成两排,一排大概有八九根,再整整齐齐地固定在楠竹的一端,这样一个扎黄鳝和泥鳅的工具就制作成了。

农村的夏夜凉风习习,大人们坐在院坝边上乘凉的时候,三表哥就带着我和表弟去田坝里扎黄鳝和泥鳅。他一手拿针扎,一手拿手电筒,走在前面,我和表弟一人背一只竹篓跟在后面。

水田里的秧苗长得绿油油的,许多的黄鳝和泥鳅,都伏在秧苗的根部,一动不动。一旦发现水中有黄鳝或泥鳅,三表哥便回过头来,示意我和表弟别动,以免惊跑了黄鳝和泥鳅。三表哥将电筒光照在黄鳝或泥鳅身上,迅速地将手中的针扎子,扎向水中。当扎子从水中收回来的时候,一条黄鳝或泥鳅就会被扎上。

见扎中了黄鳝或泥鳅,我和表弟高兴得不得了,争着吵着要三表哥把扎到的黄鳝或泥鳅放进自己的竹篓里。为了公平起见,三表哥一人一条地轮流往我们的竹篓里放。那个时候,人们很少使用农药,田里的黄鳝和泥鳅特别多。黄鳝长得又粗又长,泥鳅长得又肥又壮,走不了几块田坎,我们身上的竹篓便装满了活蹦乱跳的泥鳅,或在泥鳅中间钻来钻去的黄鳝。

那个时候,我们对黄鳝和泥鳅的个头很挑剔,黄鳝没有筷子长、泥鳅没有大拇指粗的一律不要,凡是被扎上的都是大个头的。看到水中的黄鳝和泥鳅,我和表弟心里痒痒,三表哥偶尔也让我们过过瘾,只是电筒光照在水中有折射,我和表弟估计不准,一针扎子扎下去,上面什么也没有。偶尔也有被我们扎起来的黄鳝或泥鳅,每当这个时候,我和表弟激动得手舞足蹈,一不留神儿便掉进了水田里,弄得像落汤鸡似的,但心里却很高兴。

有时候扎得起劲儿,便忘记了时间。这时,大人们就会站在院坝边上喊我们,并提醒我们别踩上水蛇。回到家里,我们将扎到的黄鳝和泥鳅倒进一个大木盆,第二天舅妈就会将黄鳝和泥鳅煮来喂母猪,给母猪发奶。现在想来,真是太可惜了。

去年夏天回家探亲,一时心血来潮,便邀上儿时的伙伴去田坝里扎黄鳝和泥鳅,只是我们走了很远的路,也没看见几条黄鳝和泥鳅。原来,由于人们大量地使用农药,田里的黄鳝和泥鳅都快绝种了。看来,儿时扎黄鳝和泥鳅的乐趣,只能在回忆中享受了。

婆家的文章7:外婆家的美食

文/张军霞

我喜欢到楼下一家小店去吃灌汤包。

卖灌汤包的是一对中年夫妇,他们每天总是穿着干净的工作服,男的负责给女的打下手,给客人送包子、结账,女的也总在忙,忙着剁肉、调包子馅,忙着擀面皮,忙着把白胖的包子挨个放到蒸屉里,一刻也不能歇着。有时,我也会跟女的说:“这么忙,直接用机器绞肉多省力,剁来剁去麻烦死了!”她笑着说:“口感不一样啊,到这里来的多是老顾客,可糊弄不得呢!”

我喜欢吃她做的灌汤包,不仅包得小巧好看,吃起来也是汤鲜、肉香,一咬一口汤,鲜美无比。我也曾问过:“你这做灌汤包的手艺跟谁学的?”她说:“我是跟外婆学的。小时候,我爸妈都忙着上班,把我寄养在外婆家,她可是巧手的人,普普通通的咸菜疙瘩,都能调出跟别人家不一样的味道,让人百吃不厌,村里谁家有个红白事,都爱请她去掌勺做菜,我跟了外婆好几年,把她的手艺都尝遍了,最爱的就是这灌汤包。后来,我回城里上学去,每逢放假回去,外婆一定会给我做灌汤包,我耳濡目染,慢慢也就学会了……”她还说:“如今外婆早就不在了,但她的手艺还在,我做灌汤包用的食材、调料的配方都没变,做出来的一直是地道的外婆灌汤包啊……”

难怪这家小店的名字就叫“外婆家灌汤包”,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温情的故事。我不由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有念念不忘的外婆牌美食,那就是红薯面饸饹。在当时的农村,红薯不是稀罕东西,家家户户都有,但把红薯晒干磨成面,再做成饸饹,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我们家姐妹多,父亲又在外地上班,母亲整天忙完田里忙家里,根本腾不出一点闲工夫。外婆知道我们都喜欢吃饸饹,每年秋后不忙了,总会抽空做上几回,让我们好好解解馋。外婆的家在村西头,我们的家在村东头,外婆每次要做饸饹时,总会找人给我们捎信来。一听说又要吃饸饹,我和姐姐就手拉着手一路跑去。外婆把和好的红薯面,放到一个有许多小圆孔的器具里,轻轻挤压,就会漏出比面条粗一些的饸饹,外婆把它们收集起来,放到大锅里用旺火蒸熟,再到小菜园里割一把韭菜,洗干净切碎了用来炝油,最后把蒸熟的饸饹放到热油里,放入盐和香油,每个人吃的时候,再在碗里浇一勺蒜末,微甜、微辣再加上油香,别提多美味啦!多年以后,我也曾在别的地方吃过饸饹面,不知道人家用的是不是纯粹的红薯面,还是放的调料不对,我再也吃不出当年在外婆家吃的那种滋味。外婆离去之后,童年的饸饹,也只能永远成为一种怀念了……

我家儿子也有他心目中的“外婆牌美食”,那就是炒土豆,没错,就是把土豆切成条炒熟这么简单的一道菜,我在家里做了多少次,他都说不如外婆做得好吃。每次回外婆家,只要餐桌上有土豆,他就对别的菜提不起兴趣。母亲也觉得奇怪:“不过是一个炒土豆,有啥区别?”我想,儿子小的时候,由于我上班的地方比较远,他也经常在外婆家吃饭,也许那一盘看似普通的土豆,也承载着他童年许多的回忆吧?

说起来,我们今天能吃到的美食多得数不清,但那种因为食物而带来的满足和快乐,却早已不如当年那样强烈,我们怀念外婆家的美食,也是在怀念童年时那种单纯而美好的情怀,那种久违的外婆家里的滋味,吃遍天下美食,还是它最令人惦记。

婆家的文章8: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

文/菜才班长

我26岁时结婚了,婆家是被人们称为“东南山”的郭家店镇。虽然从人们的口吻中听来,山区是贫穷、落后的象征,但是我却分外喜欢我的第二个家乡,那里有我喜欢的山岭和树林,清澈美丽的小河,更有我那朴实、善良一家人。

今年7岁的儿子常常这样说:“妈妈,我们家一共五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对吗?”“对!”接下来,孩子会自我陶醉的样子,拍着小手说:“我们是幸福的一家人!”这时候,全家人都会醉心地赞美“开心果”的小巧嘴。

使我们一家人和睦相处的是我的婆婆。婆婆是个热心肠,不拘小节,却随和宽容。婆婆没有女儿,所以,她常常说,媳妇就是她的闺女。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怀孕生子是每个女人最不易的阶段。至今难忘待产室里婆婆疼惜的目光、怜爱的泪水,她不顾年迈的腿脚,楼上楼下地找医生去说:“我们不怕花钱,给我孩子无痛分娩吧,她太遭罪了!”婆婆的体贴、关怀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暖暖的爱,病房里的人们都把婆婆当成我的妈妈。我也这样认可:有爱的港湾就是家,婆婆就是我妈妈。

有其母必有其子,丈夫的性格多半是随了婆婆,善良、宽容、孝顺。今年正月公公身体不适,患了“小肠串气”,在医院做了手术。丈夫觉得这是男科手术,我这个媳妇照顾起来不方便。为了换取休班,他连续值夜班,在公公做手术时,白天、黑夜从没离开过。公公手术后,身体在麻药的作用下,没知觉,大便失禁,丈夫给公公换衣裤洗赃物,一扶一抱、一搓一洗承载了儿子满满的孝心。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男人的心里也有最温柔的地方,那里装满他至亲的家人。

我7岁的儿子叫佑佑,是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有点好吃的总是不忘给爷爷奶奶留下。今年正月里公公和亲戚们喝酒,格外高兴,喝高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这时,最着急的当属我们家的小佑佑了,他跑前跑后,又给爷爷拿便盆,又给爷爷去盖被子。院子里小朋友招呼他出去玩,孩子连连对伙伴摆手说:“我要照顾爷爷。”公公虽然醉着,但是孙儿的照顾可是感受在心里,他嘴里不住地嘟囔着:“好孙子,爷爷的好孙子……”

幸福是什么?我想幸福绝大多数就是这样一些朴素的生活细节,她不会像元宵节的烟花,灿烂但昙花一现;她应该有着生活的本色,亲切温暖地包容着我们。我想:只有明白了幸福真谛的人,才会生活出真正的幸福。

婆家的文章9:照片里的故事

文/冯高铭

春节里,我们全家到外婆家拜年。午饭后,外婆捧出一本相册与我们回忆起往事。我发现了一张早已泛黄的黑白照片,好奇地端详:一个小女孩,站在平房的一角,梳着两个小辫子,上身穿着一件破旧布衬衫,肩上背着一个布袋,下身穿着条短短的喇叭裤。外婆凑过来说:“这是***妈上学时的照片。”

我“扑哧”笑出了声,说:“妈妈那时好土哦!”外婆告诉我:“那个年代很穷,生活很艰难,衣服都是自己买布料做的,布料是限量供应的,一般到过年过节时才舍得买一点,更不用说现在那各式花样的书包了,书包是用做衣服剩下的布料拼成的,只要能装上几本书就行了。”外婆停顿了一会儿,接着说:“***妈刚上一年级时,学校里没有凳子,就从家里搬了一张板凳去,一到放假再自己搬回来。”听了这些,让我很惊讶,竟然还有这样的事啊!

“外婆,你看妈妈拍照时一本正经的,这么紧张!”这时妈妈接过话茬,说:“当然紧张了,这可是我第一次拍照,手脚都不知道怎么放,只好站得笔直,但心里还是很兴奋,想笑又不敢笑出来,只能抿着嘴,不像你们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地拍照,摆出各种姿势,表情也很丰富。”我明白地点点头,难怪你对这张照片的记忆那么深刻。

我又问外婆:“那时候谁接送妈妈上下学啊?”外婆听了笑了起来,说:“那时候的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学的,走的都是乡间小路,根本看不到汽车、摩托车这些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偶尔只能看到几辆自行车,人们出行都是靠步行的。”太不可思议了,想不到那时的生活是这般景象。

这张照片让我知道了许多以前的故事,过去与现在的生活变化真是太大了,难怪大人们常对我们说:你们现在的生活是衣食无忧,像生活在蜜罐里一样幸福。

婆家的文章10:难忘的乡间小道

文/罗余

外婆家的乡间小道是我儿时的乐园,也是我至今魂牵梦萦的“仙境”。

每当放假,我总要来外婆家,呼吸呼吸这儿的空气,抚摸一下这儿的“仙蝶”,采摘那溢彩流金的油菜花,但最好玩的,莫过于那条直通天尽头的乡间小道。

现在回想起来,那只不过是一条坑坑坑洼洼的小道,但也是一个动物乐处的“生态园”。两岸的油菜花花香随风轻飘起来时,蹭过脸皮,擦过洼地的水,拂过树梢向远处飘去。每当这时,我总以为是天上的仙女姐姐下凡采花来了。油菜花根底下,可是“群星荟萃”。轻轻地挖一个小洞,撒点芝麻,屏气儿不出,等候二三分钟,便觉有动静。扒开油菜花,便看见动物们“浩浩荡荡”地来了。其中有“放屁虫”、“米点虫”、蜈蚣……但属蚂蚁最多。只见它们立即派出“军队”抵抗外兵,又派出臣民来搬运粮食,它们人多势众,欺压其它百姓,我实在看不惯了,伸出小脚,一阵“狂轰滥炸”之后,便独自坐在地上休息。过不多会儿,忽然觉得脚痒痒的,仔细一看,“呀!小样儿,还挺记仇,竟穷追不舍。”我正想弄死它,又忽然想到欲擒故纵,戏弄一下它们。于是我放下它,跑到一边躲藏起来。接着,我又跟着它来到了它的巢穴,用根木条开凿了一条“大运河”来引灌。我挖通了一个小坑洼,将水引入了它的巢穴,它们全然不知大难即将来临。可能还以为天公不作美,让它刚挖的洞变成了“洗澡堂”,只好匆匆躲避。

每到夏天雨季来临,这条小道上到处都有水坑,其中有一个颇大,这里可是我的“承包池”,我经常从大河塘逮些小鱼、小虾、螃蟹、蝌蚪来喂养在此,也经常掘一点蚯蚓给它们吃。最好养的便是螃蟹了。其它的不是死了,就是变成青蛙跳走了。只有螃蟹,它是我的“忠实粉丝”,从未离开我,而我却十分敬畏它。

记得有一次,我去喂食,它怎么也不吃,只是在一个劲地吐泡泡,我十分担心,便想捉上来看个究竟。谁知,这家伙不识好歹,挥舞起大钳子跟我“PK”,好,来吧!我折断一枝油菜杆,拿来嬉耍它。只见它“目似瞑,意暇甚”,我便对它放松了警惕,这下子不要紧,这小子就顺着油菜花上来用它的两只大钳钳住了我。我嚎啕大哭起来,边跑边哭回到外婆家,心想:“你耍赖,不跟你玩了!”

童年时的乡间小道充满了欢乐与惬意,那是我儿时的乐园。

婆家的文章11:小河

文/盛有倩

去年暑假,我去了外婆家。她家门前有一条小河,那是一条充满快乐的小河。

这条小河环绕着整个村庄,村庄的房子和花草树木倒映在清澈见底的小河里,显得很美。河水碧波荡漾,鱼儿在恬静的小河里安家落户,它们可喜欢这里了,整天在水中跳跃、嬉戏、追逐,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河水是从山谷里流出来的,它迈着轻快的步伐融入河里,穿过一座座石拱桥,绕过一座座山,哗哗地唱着歌,把山村的风光送向全国各地。夏天,这里便是孩子们的天堂,大人们娱乐的场所。

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他们穿着泳衣,像游泳健将一样做好热身操,再摆好跳水的姿势,一个个都轻盈地从河岸上跳下去。有的打水仗,有的潜水,有的玩水枪,还有的在水里摸虾,几个大胆的孩子还在水里玩捉迷藏呢!

大人们也没闲着,撑起河边的小舟携老带幼,其乐融融。在小舟上边喝茶,边聊天,享受着天伦之乐,好不爽快!

看,还有的背着鱼兜,拿着钢叉干什么呢?

呵呵,在戳鳖呢!

婆家的文章12:儿时的外婆家

文/冯蒙蒙

儿时的外婆家,狭小而热闹,笑声满溢,充满让人留恋的愉悦。

外婆子女颇多,所以我有很多可以一块玩耍的表兄妹。

表哥们总能变戏法般从怀里、裤兜里掏出许多犹带湿润泥土的番薯、芋头来,埋在柴草刚烧完的炭灰里,借着炉中的热量将其慢慢煨熟,翻出来,表面是黑色的,一边吹着手指一边慢慢撕开表皮,番薯金黄,芋头奶白,香气扑面而来,勾得人馋虫大动。

我总是端端正正坐在灶边,眼睛也不眨地望着他们的动作,接过剥好的番薯、芋头,边吹气边赶紧咬一口,这滋味比任何零嘴都要好吃得多。

那时,外婆满头乌发,精神抖擞,走起路来脚下生风,会做许多好吃的小玩意儿。她做得最好的是九层糕。用开水浸稻草灰,直到浸出灰汤来,倒到已经浸了几个小时的糯米和粳米中,舀几勺红糖,然后用石磨慢慢将米浆磨细。几个表哥轮流推磨,年少心急,总会推快了,还没等外婆说话,我就先叫嚷起来,米浆磨糙了,做出来的九层糕口感就会差一层。我拿着一根小木棒,站在旁边“指点江山”,表哥们一边慢下步伐一边龇牙咧嘴朝我做鬼脸。

磨好米浆,灶中烧开热水,锅里放上蒸笼,铺上一层薄薄的布,舀一勺米浆铺满,待蒸得差不多了再浇上一层,直至九层。外婆一层一层地浇米浆,锅中水汽氤氲升腾,雾气中她的神态和蔼从容。待得凉透,用纱线将九层糕切了,外婆望着我们高兴的样子,脸上的笑纹更添了一层。

现下,年节的时候,虽然还是会一起聚到外婆家,但表哥们已经成家立业,有操不完的心,外婆也垂垂老矣,很少再做吃食小玩意儿了。那样的慵懒时光,仿佛一去不复返了,只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地温馨着。

婆家的文章13:外婆家的柿子树

文/王佳莹

外婆家的院子里有两颗高大的柿子树,每到柿子成熟的时候,就成了村里一道美丽的风景。

春天,柿子树抽出嫩绿的叶子,油光发亮。到了四五月份,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像两把巨大的绿伞。这时候枝叶间开出一朵朵淡黄色的小花,吸引着成群的小蜜蜂围着大树翩翩起舞。花谢以后,就结出无数个小小的青色的柿子。到了九月份,柿子成熟啦,黄澄澄的,远远望去树上像挂上了一盏盏红灯笼。这时候外婆就会打打来电话:“妞妞,快回来摘柿子啦。”我和妈妈就趁星期天赶回去。摘下的柿子不能马上吃,要在家里放置一星期,柿子会变得软软的,咬一口甜滋滋的。

我最爱吃外婆家的柿子,咬在嘴里甜甜的,让人回味无穷。

婆家的文章14:外婆的园子

文/谭旭东

小时候,外婆家的园子是我和弟弟们的乐园。

外婆家的园子,在外婆家的后门,与外婆家的房子连在一起的。从外婆家的厨房,有一道门,就可以直接走进外婆的园子。

外婆的园子面积不小,估计有好几亩地,里面栽了不少果树。有一棵大枫树,要几个人合抱,有几十米高,目前还是我们村里最古老的一棵大树。可能是因为枫树很古老,外婆对这个树是非常敬畏的,初一、十五,外婆总会在大枫树底下的小石头屋里,点上香,并鞠躬作揖,好像把大枫树当神一样敬着。大枫树上有两个大喜鹊窝,住着不少喜鹊,每年春夏天,都有不少喜鹊在这里出生,唱歌,飞翔。外婆说,喜鹊叫喜,是吉祥鸟。所以,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喜鹊,也从来不用弹弓打喜鹊。

外婆园子里,最大的果树,算是大柚子树。柚子树在外婆园子最南边,靠近外婆家的房子。柚子树结的是甜柚,而且是红米柚,每年结很多,一个柚子够好几个吃。这一棵树,一年能结几百个甜柚,不但可以供我们一家人吃,还可以供几个姨妈家吃。外婆家的甜柚和别的柚子不太一样,一般人家的柚子,是收割晚稻时节,摘下来吃,但外婆家的甜柚要到初冬时才能摘,而且大雪时,才最甜。所以,有了一棵甜柚,等于冬天有了新鲜水果吃。园子里的大果树里,还包括两棵板栗树。它们在西北边,靠近大枫树,是在园子的坡上。可能是在坡上,吸收水分难一些,板栗树结出来的果,不是很大,但很甜。每年秋天,板栗成熟时,外婆都不去用竹竿敲,只等着板栗裂开,果子掉落下来,然后,外婆在树底下慢慢捡。有几次,外婆带我去园子里捡板栗,我端着一个瓷碗,捡了一碗。外婆和我一起剥开,新鲜板栗又甜又香,放到蒸锅里和饭一起蒸,满屋子都散发浓浓的甜香。板栗饭的味道,不用描述了,真是美极了!

园子里还有一个甜枣树,给我不少美好记忆。枣树不很粗大,但每年结不少甜枣,圆圆的,鼓鼓的,不像有些枣子是椭圆形的,味道也不一般。外婆家的甜枣,分外甜。外婆疼爱我,总会收藏一些甜枣单独给我吃。有一年寒假我回家,外婆捧了一把甜枣给我说:“今年,甜枣结的果少,只留了一把。”看着外婆满脸的皱纹和苍老瘦小的手,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外婆生了八个女儿,膝下外孙几十个,妈妈是大女儿,我就是她的大外孙子,而且一直在她身边,所以她真的特别疼爱。不光是家里的果子要给我多留一点,就是家里杀了老母鸡,都要多给夹一块肉。原想着,等我的经济条件好了,有能力就给外婆买很多好吃的,还有好衣服时,外婆却去世了。因此,外婆一直是我心里的痛。我爱外婆,但没有给予她爱的回报。

外婆的园子里,还种了桃树、梨树和橘树,因为有了这么多果树,外婆的园子里春天鸟语花香,分外怡人。我和弟弟很喜欢去园子里玩,有时候去挖蚯蚓,有时候去捉虫子,有时候去给小鸟喂谷子,有时候去爬树,还有时候去玩打仗的游戏。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下了大雪,而且一连好几天雪都覆盖,小鸟都找不到吃的。我还在园子里用米筛子和炒米诱捕小鸟。

外婆的园子里除了果树,还种了小葱、大蒜、芹菜、萝卜、小青菜、土豆、南瓜、冬瓜、苦瓜和丝瓜等蔬菜,一年四季绿意盈盈,生机勃勃,瓜果飘香。在我的印象里,外婆勤劳持家,热爱劳动,在困难的年代里,她用双手侍弄了一个大园子,也养育了一群孩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