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的散文

请欣赏书籍的散文(精选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书籍的散文1:带一本书去旅行

文/马国福

书籍原本就是一脉秀美山水,或俊秀,或伟岸,或浓墨重彩,或恬淡轻灵。只是这山水是静止的,藏在文字背后,随着岁月滋养我们的心灵。

每次外出旅行,我总会带上几本书。一路上与书为伴,心就有了寄托,不觉孤单。带一本或者几本书旅行,不仅仅是为了浅层次意义上打发时光,消除寂寞,更是一种心与景、心与人的融和对视。长途旅行宜读小说;短途旅行宜读散文;游山水美景宜读性灵美文;览古刹亭台宜读文史;观人文古迹宜读地理。在火车上,在飞机上,在旅馆里,一卷卷书籍就是我们最轻便的行李、最交心的知己。

古人说“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徜徉在旖旎风景,那些文字就有了色彩,看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辽阔苍茫,欣赏那“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和谐意境,赞叹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大气;体会那“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雅致情趣,沉思那“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迷茫感慨,领悟那“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落寞寂寥,感慨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醒曼妙,书卷中的文字,在岁月的长河里,随着风景名胜起起伏伏,闪着波光,历史因此厚重清晰,情感随之丰富翻腾。

在高山亭台楼榭登高望远,在船舷河流上把酒临风,在先贤古迹前追古思今,在人文景观处仰望思索,这一卷卷山水,一个个台阶,一棵棵草木,一块块牌匾就是一本本被岁月的风雨从容浣洗的典籍。阅读山水,阅读书籍,山水书籍合一,交相辉映,没有车马喧哗,得天独大,何其自在!行囊里的书籍如清风,给我们阵阵凉意;似甘露,给我们丝丝甘甜;像明月给我们缕缕诗意。

走出尘世,背着书籍去旅行,融入自然,没有世俗牵绊,胸怀因此宽广空灵轻盈。所有的凡尘烦恼了无踪影。在山水风光间,困了睡去,醒来手持诗书,卧看床前风云,静听山涧瀑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漫长的旅程有了书卷不再寂寥;疲惫的脚步,有了书籍的支撑不再沉重。与山水对话,同书卷对视,和自然拥抱,问候一只飞鸟的飞翔,打量一眼清泉的双眸,丈量历史长河的深浅,爱恋一帧风景坦露的胸怀,漫漫旅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果说山水景观是自然的恩赐,那么旅程中随身携带的书籍就是良师诤友持续的相伴,无偿的恩泽,缩短我们的寂寞,延长旅途的快乐。

旅途中的阅读是一门艺术,只有那些深谐心灵之道的人,才能隔绝尘世的喧闹在其中找到风景之外的另一层美妙和恬静,这也是一种意外的收获。

旅途中的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浅层意义上的消遣,更是一种通过文字,深入自然,综合了解作家、社会、人文、历史、地理、民俗的有效方式,它让我们借助旅行这有限的时间,贴近生活的最深刻的本质,这样的方式让心灵的成色多了一份光彩,让身心的放松成为双倍的欢乐和拥有。

书籍的散文2:图案,在物象中飞驰

文/丹麓听翁

天 空

一朵夹在古典书籍中的花卉,终身享受着文字的安慰!

一面流苏的天空,被夜绑架了,摸不清身子在哪里。黑云压迫着天空,陷阱在跟踪窟窿。

毛玻璃,靠揣测视物,装潢着慢慢变干的时光。

天空摆弄着彩虹,云彩喊出赤橙黄绿青蓝紫。

怀念在旧枝上筑巢,天幕的空档,填空着云彩和月光。

窠 臼

一树灰尘从窗外进来,在甲醛站岗的房间里,撕裂着爪子,显示了几样东西的坐标。

声音和图像定制在墙壁上,像仙游的老翁,没一点响动。

天花板鸟瞰着整个房间的布局,静物大多数时间摇晃着瞌睡。

房间经常被一扇门带走,按时被一扇门带回来。静物上的灰尘一层层拔节出穗。

家。垒的太大,像剩女的空间大半叫灰尘占据。

垒筑的窠臼,慢慢成为一种奢侈品,一种闲置品。

背 篼

篾匠的活儿,酷似穿针引线,织造着大小不等的盛物器具。

背篼,底座大上口宽,用竹条编扎而成,上口打结成竹花,完工后,用两根绳子牢

牢拴在前面作为背负的绳子。

背背篼,一种劳动的表演体操,家喻户晓。

放学后,我和伙伴们背上背篼掐猪草、挣工分、背丰收。

常常背着雨水和冰雪,有时,背着眼泪和高兴。

那段光阴钩在心上,挥之不去,抹之不去。

门 第

生活中,我走进无数虚掩的门,每次都得敲响门扉,听着回音决定脚步。

一扇虚掩的门横在那里,心里布满了数不清的徜徉和疑问。随手就可推开道路,可手的劲和心里的力唱不起旋律,像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

封死的门,严严实实,防盗的设施加厚了再加厚,还是挡不住脚步。脚步总在房间里留下足迹,惹得人们探寻蛛丝马迹。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门,虚掩的和封死的门,活在我的映像中。

门第的坎儿,在我印象中竟是那么的虚妄,无法解码,也无法打破。

倒 影

一面倒影对应着一面物象,物象在倒影的天空里打转、飞翔、迷人;倒影在物象的天空里映衬、起跑、组合、嫁接。

眼睛看见倒影时,倒影已经不是倒影了,变成了眼睛的物象,从心中飘逸的物象,

战马驮着草原而去,人事假借物象而来。

纷沓的脚步,搅扰了倒影的好梦,一面静水中的倒影打湿了物象。

视觉还在颤抖,声音已经离岸了。

出 界

立春凝视着大寒的尾音,寒冷还将持续多少回合?开花的动向从樱桃枝上出界。

乐声候着钢琴,枝条候着变绿,长亭外的秋千候着荡漾。

候车室人流涌动,候着车次提前到来,心情候着过年。

挑着扁担云游工地的父老乡亲们,纷纷从南方返回,挤在家里,白天黑夜没让家闲下来。

牛马道上,情绪主义者麻雀,一嘴一嘴的运输着春天。

起风了,山沟传来了冰花出界的声音。

赶 集

赶着春天,我们只是季节的末班车,在演习中赶集。

生活的钟声无缘的响起,那种万千次的报班,输给了夜晚含糊鸣叫的猫头鹰。

赶着自己的晨曦和黄昏,我们只是一截无人认领的过去。

麦苗出穗后,任你怎么倒车都无法把今天倒回昨天。深海中正演奏一场乌龟比武,

海水纷纷溃逃。

把今宵赶到江南,把大雪赶到山海关,把一场舞蹈赶出地球。

为了化妆一场宁静的盛宴,我们赶集着。

书籍的散文3:面对书籍发呆的人

文/胡靖

望着书房里堆积如山的书,越来越觉得心烦了。我怀疑自己当初是否脑子进水了,东一包西一捆地花钱买回这些劳什子干什么。眼看书架都码到双层了,书还是放不下,且把板子压弯了。更急死人的是,手头想看的书还是“成群结队”。这些打包的捆着的书怕是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宠幸”它们了。处理掉吧,心有不甘,毕竟是我花钱费力从不同的地儿和渠道弄回来的;不处理吧,放在书房横七竖八躺着也不是个事,既影响观瞻和卫生,更影响心情。

常常扪心自问,我买书究竟是为了什么。装洋?我一个实实在在的土包子,贫寒一以贯之,就是捐个图书馆给我,别人也不相信我会富有的;收藏?我好像也没做过这样的梦,生不逢时,实力不济,眼力不逮都让我心知肚明知道不靠谱;做学问?未张口就会让人笑掉大牙,我压根儿就不是做学问的料;读吗?我并非嗜书如命,买过之书非但未细细读过,就是该读的书也未能读透,“猴子掰包谷”倒是真实写照。多数时候,只是一种感觉,一种美好的愿望和期许。其实于我,唯一的理由,无非是自己是个闲人,只有点读书的癖好,工作与文字打点交道,有点执着,有点入味。仅此而已。

有时也在寻思,这书买得多而读的少,绝非我个人现状,大多数读书人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感叹。究其原因,似有四大障碍作祟:一曰忙。为生计,为功名,为事业,为家庭与爱情。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面对书山很无奈;二曰穷。书价不亚于油价,节节飙升很快,工资却少见长,而真正有读书兴趣的人大多囊中羞涩,只好减少跑书店的次数和控制淘书的欲望;三曰懒。这世界变化太快,吸引人的东西太多太炫,时时刻刻在向你招手,有动力和定力花功夫去啃书本,别人不说你呆子你自己也觉得不合时宜;四月浮。心静不下来,眼沉不下去,板凳坐不热,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实,远没有这么复杂。着名作家阎连科曾经说到自己的读书之惑,对自己一段时间来的读书状况很不满意。他说,不知道究竟自己得罪了哪根神经,面对那一排排,一册册的新旧书籍,知道那些书中几乎每一本都有可供我学的言行,可却不知何故又不肯去读。不肯去读,又总是十分爱惜地把人家的书藏起来。最终把自己弄成了一个没有学问又不肯读书学习的人,弄成了一个不读几本书却又不肯找些别的事做的假读书人的模样,弄成了只会站在书前发怔却又绝然不是思考的那种呆子。作家的话,可谓一语中的。

说白了,读书是一种癖,是千千万万种癖好之一种。无论外面的世界怎样变化,一旦习已成癖,总有点旧情绪挥之不去。感觉就像你每天要洗脸刷牙一样,如果没有这样的习惯,或是这样的习惯不适合自己,说什么也是白搭。好在,我只是用读书这样一种方式,来消磨静静的时光。我要做的,就是理智一点地买书淘书,尽量把自己认为要读的书浏览一下,尽量把家里那些好书赶快读一些,感悟消化一些。

很怀念往昔的读书时光了。那时候,读书是那么的投入,用心,上心。一本薄薄的《鸡毛信》竟让我看得如醉如痴,我的心与14岁的儿童团长海娃的命运一起呼吸和跳动;一本《敌后武工队》,那与日伪进行的一场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让我读得荡气回肠,热血喷涌;特别是那本《林海雪原》,如电光火石,激起我少年无穷的欲望和遐想,我仿佛与少剑波,杨子荣一道奔波于林雪莽莽……我想,读书是一件美事,可以打发冷寂的时间,还给你大千世界的精彩。

还是阎连科说得好,在如今的岁月,能够静心读书的人是极为幸福的,能够彻底不读书的人也是幸福的,最焦心和无聊的,是那类不读书、不舍书,只会面对书籍发呆的人了。

书籍的散文4:书中日月长

文/胡洪侠

书籍,可以是生活中的太阳,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月亮。这样一想,我们就很容易分清两类读书人。

将书籍当作太阳的人,大都在白天读书。他们希望有了书的照耀,生存道路上的艰难可以像冰一样迅速融化,前进的障碍、陷阱可以一一跃过或者躲开。有了书的帮助,他们能看见自己想看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明白自己还想看什么,还想要什么。他们歌颂太阳,只是因为太阳给他们光明;他们喜欢书籍,只是因为书籍帮他们走路。太阳不是闲来无事挂在天上玩的,白天读书的人也不大会读闲书或无用的书。他们只要阳光,只要书中有用的东西,不如此,就感到自己年华虚度,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将书籍当作月亮的人,喜欢在晚上读书。日落西山,热气渐消;月上柳梢,银光乍泄;亮起一盏灯,与窗外月光辉映;随手从满架琳琅中抽出一本有趣的书,闲读。夜深人静,步出书房,庭中望月,心静如水。他们知道自己是无用之人,但不计较;他们清楚自己在读无用之书,但还是觉得有趣。他们为轻松而读书,借此摆脱生活的沉重。以书下酒,邀月同饮,个中乐趣不图与人分享,只求书不是盗版,酒不是伪劣,月不是假冒。至于白天的事,万事随缘,由它去吧!

白天读书的人,志在将梦想变为现实;晚上读书的人,意在将追梦变成守望。阳光下读书,梦在书外;月光下读书,梦在书中。

书籍的散文5:我与书的故事

文/夏晨音

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我与书之间也有很有趣的故事,我挑两件说给大家听听吧!

暑假,我看了一本叫《中外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我看的如醉如痴,我还得到了妈妈的表扬——“废寝忘食”了。那天,我正在看《中外科学家的故事》:鲁班发明了手锯是从一种草上获得的灵感;张衡从小对天空上的星星特别感兴趣,发现了很多奥秘。我看着看着,没想到时间过得飞快,都该吃晚饭了,妈妈把喷香的饭菜端上桌后,又叫“丫丫吃饭了”,弟弟从我身边溜走,冲向了餐厅,而我呢,还坐在那里继续看书。妈妈见我没来,到房间一看,我还在看书,忍不住笑了起来,说:“你看书还真是废寝忘食啊!”就这样,我得到了妈妈的表扬。

有一次,我们一家去商场玩,我选了本《淘气包马小跳》,我之所以选了它,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特别精彩,故事中的人物也栩栩如生,马小跳经常惹女生生气。这个故事讲得是一个班级的趣事。马小跳作为“领袖”,带着他的小伙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冒险”。当我看完第一篇的时候,妈妈已经把弟弟推去看鱼了。这时我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书,跑到妈妈那儿去了。

书,是我们的朋友,是我们的伙伴,是我们的家人,还是我们想去就去的一处旅游地。当你伤心的时,书像一位安抚你的朋友,让你雨过天晴;当你生气的时候,书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阿姨,让你消气;当你高兴时,书像一瓶炎炎夏日的冰水让你更解渴,更快乐……

书籍的散文6:儿童节与书籍相伴

文/刘飞霄

小时候的儿童节,总是伴着喜悦与盼望,印象最深的就是书展。

那时没有网络购书,也没有平板电脑,书展就承载了购书之乐。书展的举办地在保定市是不一样的,莲池、商业大厦、新华书店都曾承办过书展,印象最深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末的莲池书展。莲池的美景伴着阵阵书香,真是沁人心脾。书展上的漫画和动画书籍成为了我们的最爱,依稀记得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一双双看着图书的眼睛,《蓝精灵》《森林大帝》《洋葱头历险记》《黑猫警长》,当找到自己心仪的图书,恨不得立刻将它抱回家。书展相对简陋,以书店为单位,每个书店在长长的木板上堆满了图书,与现在琳琅满目的展台无法相比,但是那份快乐今天想起来都兴奋不已。

网络化的今天,淡化了书籍的阅读,但是书展与“六一”在我的脑海中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欢乐。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