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

请欣赏高考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高考散文1:三代人的高考

文/艾里香

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凝聚着聪明才智,凸显着拼搏精神,承载着人生梦想。对于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经历和记忆。我家三代人的高考,见证了大时代下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沧桑变迁。

父亲是受时代影响最大的一代。原本可能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在1977年的一天,偶然在广播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便抱着“随大流”的心态,跟着周围的朋友一起捡起了荒废多年的功课。父亲常说,那时候根本没有复习资料,教材都是互相借着看。白天干活回来,晚上点灯十几个人都趴在土炕边复习。

父亲高考时已经成了家,也有了我。为了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父亲报考了当地的师范大学,毕业后在家乡的中学教书。父亲说,1977年高考是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还记得当时他穿着母亲专门买来的棉大衣走进的考场。父亲开玩笑说,当时上大学的人是“稀有物种”,家里有个大学生,啥都不用愁了。在父亲看来,高考成了他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

我是在1991年参加高考的。当时无论是父母还是亲戚,都认定只有参加高考,考上大学才能拥有“干部身份”,进而改变命运。因此,当时我也认为高考不仅决定自己的命运,甚至决定整个家族的兴衰。不过,那时大学毕业生不再包分配,对于自谋职业的我而言,“干部身份”并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我高考那天是7月的7、8、9日,天气特别炎热。那时候父母都要上班,很忙,没有时间送我,我就带了瓶水,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考场,准考证也都是自己携带、保管,考试间隙自己在考点的小花园和教室的走廊上休息、看书备考。那时就一门心思想考出好成绩,考上理想的大学。只是当时气温有40度左右,教室里没有电风扇,大家就在酷暑中进行了3天的考试,有个别考生中暑了,但还是挂着吊瓶坚持考试。

去年6月,儿子参加了高考,天气风和日丽,不冷不热。考场门口有特警保护安全,有警察协调进出,有协警指路,考试前面的路在考试时间也封闭了。儿子的班主任每场考试都提前50分钟,到校门口给他们发准考证。每天考试前,老师都会对每个同学微笑,祝他们好运。老师每天都穿着红T恤,保佑学生门门功课红红火火。

儿子高考时,我请了两天假全程陪伴,照顾他的吃住;妻子更是每场考试都到门口看儿子,给儿子鼓励。儿子这一代,在全社会的关爱中走进考场,进入战斗。考完后,儿子在我们的期盼中走出考场,考场外已自然形成了一个通道。妻子说那是星光大道,每个出来的同学都是父母和老师心中璀璨的星星。

对于百姓来说,高考可谓毁誉参半。可在现行的体制下,高考还是改变命运的一道坎,只有过了这道坎,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天空。但要说的是,高考的结果,或是荣光,或是失败,我们都应记住,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次考试,最后的成功还得靠不懈的努力!

高考散文2:山上的风景

文/胡水凤

读到2014年湖北省高考作文材料时,我满脑海浮现的是蓝天碧云、树木繁茂、洞穴阴凉、牛羊成群、鸟语花香、欢歌笑语……还有儿时的伙伴——银丫头画的那些“画”,和她做针线活时那种让我陶醉的神情。

这是我小学四年级时对山上风景的记忆。那年暑假,第一次跟随村里的伙伴上山放牛,感觉“鹰鸡寨”的风景很美,把牛散放在山上,我们几个伙伴从山上摘点野果,找一个有山泉水的大石洞,玩了起来。下午四点左右,牛的肚儿就圆圆的了,我们唱着歌,赶着牛,悠闲地回来。

那时,山上山下的风景都很美,美得让人心醉。那时陪我上下山的人更美,美的是她的那份单纯、善良,对大自然的保护和对朋友和生活的热爱。最深刻是银丫头。银丫头热爱生活,每天快快乐乐的上山放牛羊,闲下来时顺便做针线活,她把蓝天碧云、繁茂树木、香花语鸟、成群牛羊……画在鞋垫、枕垫、被面和床套上,我坐在山洞里欣赏着银丫头做的针线活,看到她满脸的幸福,我内心暖暖的……

“有的人说山上的风景好,有的人说不好”耐人寻味,值得咀嚼的却是这上山到下山整个旅途中的“心景”。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我们已到了山下,不能因为有人说不好而放弃上山,也不能因为有人说好而积极上山。其实,这山还是这山,这景还是这景。所以,风景由人而异,由人心情和心理期望而定好坏。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为学生勾画出心中的“风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上下山的好习惯;让师生共同建设好这座“山”,让“荒山”长出参天大树来。

高考散文3:高考不当“逃兵”

文/张帮俊

十几年前,我参加高考,不但名落孙山,还差点当了“逃兵”。

初中时,我的成绩还能排在年级前十名,可是,进入高中以后,因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心思没有用在学习上,结果,成绩一落千丈。高考前的一次模拟考试,我竟然排在年级最后几名,好几门功课都亮了红灯。以这样的成绩参加高考,想中榜,跨入大学的门,无疑是痴人说梦,我的自信心一下子降到冰点。高考对我来说,也许就是走个过场,后来的一件事,差点使我连这个过场也放弃了。

高考报名时,班上有几个同学没报名,问他们为什么放弃,他们苦笑着说:“成绩这么差,考也是白搭,万一考个最低分,那真是糗大了!”他们真有先见之明,既然明知考不上,还要去考,不是多此一举吗?于是,我也有了放弃高考的想法。

我没有去报名的事,不知怎么让父亲知道了,父亲并没有大声责骂我,只是对我说:“高考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许它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参加高考的机会,就算你明知考不上,也不能轻易放弃机会,你难道这么害怕失败?要败也要彻底的败一次!也要为高中三年画一个句号。”父亲的话说得我脸上火辣辣的。当年,父亲学习成绩优秀,因为家里穷读不起书,高中还未毕业就辍学,没能高考是父亲的终生遗憾!

听了父亲的话,我没有当“逃兵”,全身心投入到高考备战中,常常学习到很晚。父亲就像所有的高考家长一样,无微不至地照料着我的生活起居,还变着法子给我增加营养。望着他忙碌的样子,我真后悔那几年为什么那么贪玩!

火热的盛夏,我参加了高考。答题时,我发现,许多题目我也可以正确解出来,这都是努力的结果。可是,最终我还是榜上无名,差录取分数线20分。在几个月前,我根本不敢相信我能考这么高的分数。有几个学习成绩和我差不多的同学,竟然奇迹般达到了最低录取线!看着他们雀跃欢呼的样子,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涌上心头,早努力就好了!

回到家,我红着眼睛对父亲说:“爸,我没考上,还差20分,我说过的,考也是白考。”父亲安慰我说:“虽然没考上,但在我心里,你没有失败,你已经尽力了,能考出这样的成绩,说明你是有这个能力的,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之前丢的东西太多。努力过,失败了,也就无悔,这并不是真正的失败,但如果你轻易放弃高考那才是真正的失败。一个害怕失败、主动放弃机会的人是不会有多大作为的。”

父亲的话深深影响了我,直到现在。

高考散文4:隐形的翅膀

文/宝窗闲人

1985年参加过高考,全国招生的全日制成人高校,东北考场设在沈阳辽宁第一监狱,成绩不错,全省第二。尤其是作文自己很满意,为考取中央的一个司法院校立下功劳。虽然后来并没有从事司法工作,即便是想当个律师也未能如愿,然而却多了一种知识储备与工作选择,在关键的时候帮到了我。

应该说我是一个考试型的学生,尤其作文是强项,记得1965年参加中考时,作文就得了高分,以至于那年全县拿了个第一。考入佳木斯一中以后,语文老师刘长昆看过我的第一篇作文后,对我说:“你这篇作文,没有中考写的好。”我离校以后初中母校把我的一本作文,当作了下一届的范文,这是杨立复爱人刘丽霞老师后来告诉我的。当然,我那时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中考前状态又出奇得好。这是一次改变命运的考试,在人生的旅途中迈出了转折性的一步,冥冥之中如有神助。

作文有四个要点:立意,中心,语言,结构——这也是采分点。立意明确,能站得住脚;中心突出,有思想性、有看点;语言流畅清新,优美,好看、好读、有品位;结构严谨,细密,紧凑,不拖沓,不零散。

有一年北京的高考作文题是《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灵活性较高,有很大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间,容易写出好文章。人,特别是年轻人,就应该具备两副翅膀——正在使用的和准备起飞的。使用着的,是已经成熟了的;准备着的,是正在发育、壮大之中的。没有第一个翅膀,就没有基础和平台;没有第二个翅膀,就不能飞得高、飞得远。因此第二个比第一个更重要,有没有发展,有没有造就,有没有前途,主要看这后一个。对于高中生,对于正在或者已经走向社会的青年人,有没有后劲,有没有发展,就看你能把这双隐形翅膀练就得如何。这是一种能力的超前储备,这是一次整装后的蓄势待发。如果说在高中的时候,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那么就因为谁的隐形翅膀更硬实一些(由此想到“潜力股”这个词),他就可能飞得更好、更远、更高一点。在此基础上,再往后——青年、中年、壮年,随着这双翅膀的逐渐成熟,就会一点一点地分出高下来了。

此时,想到晏几道的诗词名句:“此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词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说到底是内心情感的抒发,是“凡心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者,则借诗词以咏之。”联系到以上的命题,我的感想则是:无论是谁,也无论年轻、年长,只要有了一双过硬的翅膀,就是“明月在”,就有“彩云归”。

高考散文5:表弟的疑惑

文/邢东东

表弟今年参加高考,由于从小一起长大,所以他有什么心事都对我说。

一个月前,表弟给我打电话,“表哥,你说我报考哪儿的学校好呢?我比较想去南方上大学,但又怕适应不了那种闷热潮湿的气候。”我只好安慰道,“目前你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状态,安心备考,填报志愿的事儿高考完再说。”

一个星期前,表弟又给我打电话说,“表哥,你说我怎么有种预感呢,我总预感自己考不好……”很明显,表弟是考前综合征。作为过来人,我又只好劝慰。

前两天晚上,都已经12点了,表弟的QQ还在线。我试着问他怎么还不休息。谁知一句话,又引来了表弟一大堆“问题”,“我的室友们都还没睡呢,我学不下去就打算早点儿休息。可一想,马上就快高考了,大家都在努力,好像就我松懈了,这样一来,我又睡不着又学不下去……”

表弟的疑惑,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经历过的,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放大这种“疑惑”,自然会影响专心备考。真心希望每一个考生都能金榜题名,不负十几年的苦读。

高考散文6:载我高考的同桌

文/王春玲

我参加高考是在1993年,那年高考,考场并不在我们学校。

高考前一天老师领我们去看考场,第二天不住校的同学可以从家里直接去,我们住校的从宿舍里自己去。当时,我是班里最矮小的女生,去看考场的时候我骑着跟伙房师傅借来的“大金鹿”,我的脚几乎够不到自行车的踏板,再加上很少在城市的马路上骑车,那一路上我一直都担惊受怕。看考场回来,我惊魂未定地往宿舍走,有个男生喊住了我:“哎!明天我带着你吧,你骑车子也太吓人了!”原来是我的同桌刘胜。他是来我们班复读的,因为我原来的同桌到外地参加高考了,老师就让刘胜和我坐同桌,记得刘胜来我们班时已经快过“五一”了,大家都忙着应付高考,我们平时几乎没说过话。高考三天,刘胜来回都用自行车载着我,同学们开玩笑说他是我的“护花使者”,刘胜憨厚地笑笑,什么也不说。

我的高考还算顺利,刘胜在第三天的下午突然闹肚子,最后一场考砸了,但考完后他还是坚持把我送回了学校。高考成绩出来后,我们班又举行了一次聚会,来的大都是金榜题名的,也来了几个成绩不好的,他们大都家境很好,不用担心未来的出路,考不上在意料之中,自己也根本没放在心上。出乎意料的是刘胜也来了,还用自行车驮来了一麻袋西瓜,当时装西瓜的麻袋歪在了自行车架子的一边,他骑起来很是费力,刘胜歪歪扭扭地骑自行车的一幕就这样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同学们接下了刘胜的西瓜,他忙着切西瓜给老师和同学吃,他说是自家种的,告诉我们他家是离学校三十多里的北流村,他家每年都种西瓜,欢迎大家去他家吃。其实,我们班里的大多数同学和刘胜并不熟,也许会因为甜甜的西瓜才会记住班里有过这个同学吧!吃了中午饭后,同学们又一起去唱歌,刘胜早早地就走了,他说还要帮着父亲卖西瓜,但最后他没忘恭喜金榜题名的同学,还一再叮嘱要是路过他家一定要去吃西瓜。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刘胜,只是偶尔也会想起。特别是经历了一些人生的风雨,才明白刘胜的胸怀,在自己失败的时候依然能为别人的成功高兴,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又是一年高考时,我不禁又想起了刘胜,曾经载我高考的同桌,你还好吗?

高考散文7:高考之外

文/曹馨予

我们为什么要高考。

在这个人多地少资源分配极为不均的国家,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的公平。寒门学子与小康之家的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付出较多努力的那个自然成为高考赢家。这大概是高考三甲中贫苦孩子居多的原因,对于外界世界和更高层平台,也就是重点大学的渴望,让他们可以投入更多热情与精力,在高考这座独木桥上打败对手。在大学里努力学习,在社会上努力工作,娶妻生子终老,这大概是一个学子苦读十二年能够想到的最好结果。

高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其实不喜欢用独木桥这个词来形容高考,深渊上的孤木一样,好像高考失利就落入无边黑暗没有了未来。我更愿意将高考当作阶梯或钥匙,前期十二年的学习拉开学生之间的高度差异,高考提供这样的机会,让他们有运气拿到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迈向更高的人生平台,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它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考生之间生来有之的经济差距,完美实现社会资源再分配。可以说这是我们目前拥有的最公平的制度,投入与产出处于绝妙平衡点,进入大学后就没了这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标语字牌了吧。在学校学到的东西,百分之八十都是以后不会再用到的,你能在高考中获益的可能只有三个月以后忘得干净的知识和临考时紧张却要努力平复的心情吧。后者,从长远来看,比前者有用一些。

高考之外有什么。

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增强了综合国力,同时将更多孩子眼神的焦点对准了高考。与此配套的技术类课程没有完善,做技师成为不好好学习的结果,纵使是月收入两千元的公务员应聘者也削尖了脑袋想要争取到,待遇好工资高的蓝领工作却无人问津。在这样的国情与舆论导向下,高考之外的路真的更宽吗?舞蹈音乐美术体育等等素质训练,又在什么程度上成了高考的另一重保障呢?不光为了喜好或者提高素养,求考级求拿证求高考加分去学习课外技能的恐怕也不在少数吧。不是说在高考之外学习这些能力不好,只是如果学习的初衷是为了高考,怎么能在高考之外发挥原本的功用呢。

没有高考,你还可以去创业,去表演,去搞艺术,去放牛放羊耕作庄稼。我们需要耕作庄稼和放牛的人,但这不应成为高考失利后的第二选择。高考之外不应该是失败的象征,高考也不该成为衡量一个孩子努力程度的唯一标准。

高考之外真的公平吗。

你说你寒窗苦读十二年,却因为我有加分项就抢去了你上好大学的机会;我说我在课外付出这么多努力,投入这么多时间,给我适当的优惠不是理所应当的吗。但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是不存在的,这些争吵从一开始就走向了错误的目的:维护绝对的公平。高考之外的风景并非人人赏得,“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于一些孩子来说,他们从未见过钢琴画笔,又怎么能批评他们素质教育不到位?站在田野里的人抬起头便是清风水波,困在监牢中的人只能看到灰暗的日光与水泥堆砌的高墙。

一切意识的基础都是物质,你渴望从学校逃离,做自己喜欢的事,从此不用再听师长唠叨,不用面对考卷习题。马云创业的事迹听得还不够多吗,可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成为艺人也不是拥有容貌与身材就可以做到的,因此你面对的路,看上去,只有高考。你尽可以选择自主招生,选择学科竞赛,但请别忘了通过创新写作敲开名校大门架构在网络与高科技设备上,一个文采斐然的孩子如果缺少这些与外界沟通的最先进方式,他的高考之外就是深渊。

高考之外,我们需要什么。

我们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需要周末毫无顾忌地放下手里的书本的资本。我们需要成功路上的心灵鸡汤,也需要劝我们劳逸结合的谆谆教导。我们需要一架梯子,也需要一张安全网,让我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努力。因此,要实现高考之外处处鲜花盛开的梦想,我们需要做的还有许多。舆论对于落榜者的偏见从未停止,但是我们可以用高考,换来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一个制度更完善的社会。

高考之外,是桥下平静的水面与漂浮的小船。你可以登上桥去向更高的地方,也可以俯下身,乘着船驶向更远的未来。

高考散文8:报志愿

文/闫岩

在紧张的高考过后,接下来又要面临着报志愿的难题。说是难题,也确实是个难题,选择一个好的专业能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可马虎不得。

这不,有这么一家人就围在一起商议着给自家的宝贝儿报志愿呢。

爸爸说:“一个男孩子,以后得有社会地位才行,才能让人看得起,所以我们首先要选对专业,其次才是什么学校。”

妈妈说:“光有社会地位也不行,最主要的是得有钱,最好选的这个专业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这个工作要除了工资还能挣外块的,守着死工资会生活得很憋屈。”

奶奶说:“对对对,儿媳说得对,社会地位高,挣钱也多,那我的宝贝孙子就能找个好媳妇,说不定能攀上什么局长市长家的女儿呢,到那时,我们家可就风光了。”

爸爸说:“你们说的都是我想的,所以,我们不能光动嘴,赶紧打开大脑想一想,小辉应该选什么样的专业最好?”

妈妈说:“这不一直在想吗?什么计算机啦硅酸盐啦劳动经济啦,想了好多好多,就是觉得没有一个合适的,就没说出来。”

奶奶说:“不行不行,你这些专业可不行,都过时了,我教书时的热门专业。”

爸爸也跟着摇头说:“妈说的对,不行不行,这些专业太古董了,我有好多同学都上过这些专业,大部分都分配在企业了,现在企业不好干,多半人都下岗。”

妈妈委屈地说:“我也是瞎想想,也没说选择这些专业呀,看你们,想把我吃掉似的。”

奶奶叹了口气说:“你们说说,我做了多半辈子老师,帮助无数个学生选学校选专业,怎么到自己的孙子就不知道选什么好呢?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呀!”

突然,奶奶想起什么,拍了一下脑门说:“有了!”

爸爸妈妈一激灵,异口同声地问:“妈,你想到什么专业了?”

奶奶说:“孩子姥爷不是在市劳动局人事科呆过一段时间吗,他肯定比我们清楚什么专业最能找好工作。”

爸爸也拍了一下脑门说:“我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英子,快,快给你爸打电话。”

妈妈也拍了下脑门,然后走到座机跟前按了免提拨了过去。

电话通了,妈妈迫不及待地叫:“爸,你的宝贝外甥要报志愿,你在劳动局呆过,你肯定知道现在什么专业最好?”

姥爷在电话那头说:“我也正在揣摩这事呢,正想给你们打电话问问,你们觉得什么专业合适呢?能让小辉有个好的前途。”

奶奶说:“亲家,我们这不是想不出来才请教你的吗,你说说吧,我们听你的。”

姥爷说:“我想了好几天,觉得学医不错。现在的人条件好了,容易得病,医生的社会地位挺高的,待遇也很好,平常除了工资还会得到些别的收入,而且最不怕下岗,不知道你们觉得如何?”

奶奶像突然开了窍,大声说:“你说我真是老糊涂了,怎么把这个专业给忘了呢!医生好呀,医生真是挺好,我记得老伴儿住院时,我恨不得跪下来求医生给我老伴儿治病,那时要是医生说能治好我老伴儿的病,让我砸锅卖铁我都愿意。”

爸爸也笑了:“好专业,那就学医了。”

妈妈此时才想起什么,看了一眼正抱着《高考填报志愿指南》的儿子,招呼道:“宝贝儿子,快过来,听听你姥爷跟你说说什么专业是最好的?”

儿子不耐烦地说:“我都长这么大了,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就不用再为我瞎操心了,我自己选专业,吵吵闹闹的,真是烦死人了。”

奶奶责怪他说:“你太小,只凭感觉没经验,以后会吃亏的,还是听听姥爷的,姥爷可是久经沙场的强将。”

爸爸妈妈又异口同声地说:“奶奶说得对。”

儿子着急地冲他们喊:“我谁的也不听,我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我要学医。”

三人听到这喊叫声,你看我,我看你,大眼儿瞪小眼儿,突然齐声哈哈大笑起来。

电话挂断后,三人一起向孩子扑过来。

奶奶激动地说:“没想到我的宝贝孙子比我们都有远见,前途一定无量。”

爸爸也激动地说:“我的宝贝儿子就是我的宝贝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太棒了。”

妈妈更激动,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最后问道:“儿子,你是怎么想到学医的,你这么小也没见过多少世面,怎么会想到当医生能有众多好处,会有个好的未来呢?”

儿子瞅了瞅像神经质样的三个人,从口里飞出一句话:“我只知道医生能治病救人。”然后起身回到自己的卧室,“咣当”一声关上了门。

高考散文9:致青丝已失的父母

文/月上贺兰

随着高考的临近,我不知有多久没有静心仰望这片熟悉的天空,又有多久没有仔细凝视过父母的双颊。每天面对的是繁重的学习任务,沉重的思想包袱,具大的心理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我无暇顾及很多。今晚,当窗外丝丝凉风吹进来时,我却没有了再做一份模拟试卷的想法。从进门时母亲的嘘寒问暖,早已准备好摆放整齐的宵夜,突然间,我凝噎无语。默默接过母亲递来的牛奶,我快步走入自己的房间。不知何时我已将父母的爱认为理所当然,不知何时我竟羞涩于向父母表达我的爱。我想,这也许是大多数90后的个性吧,倔强好强又不善于表达。

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人生的第一次抉择已悄然到来。我曾迫切的想尽早离开您们的怀抱,独自去远方开拓自己的航程。可到了选择的十字路口,我迷茫了。我能放开您们的怀抱吗?我能舍弃您们的絮叨吗?忽然间发现,您们的眼神倾注的是希望,您们的絮叨盛满的是关爱。其实您们也知道,在这特殊的时期不愿以唠叨来波动我的情绪,却又担心我的身体和学习,惟有以“碎碎念”的方式关心我、爱护我,这就是爱,伟大而深沉的爱……

可我呢,为了这次高考,我放弃了很多业余时间,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甚至觉得和您们聊天也是浪费时间。当再次看到青丝渐失的您们,我突然有了无比的愧疚。我想向您们大声喊出我的爱,说出我的心里话,可话到嘴边我竟不知从何说起,那就摊开这页薄薄的纸,向您们吐露我的心扉。

亲爱的爸妈,当您们给我夹肉时,我说不想吃,不是因为菜做的不好,而是我想我少吃点,您们就能多吃点;当您们去工作时,我总想说“注意安全”,可张开嘴却成了“早点回来”;当看到您们日渐增多的白发,我多想说:“爸妈,您们辛苦了!”对于您们的淳淳教诲,我一直铭记在心;对您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一直感恩于心。亲爱的爸妈,您们能感受到我内心对您们的爱吗?

不久的日子,我将启程。亲爱的爸妈,没有我在身边的日子,您们一定要保重身体,不要思念儿子而心神不宁。您们在工作和开车中一定要记得“安全与遵章同在、事故与违规相随”。我会时常给您们打电话,我会好好地照顾自己。当我遇到挫折时,想到思绪那头的您们依旧为我在辛苦打拼,我想我没有理由向挫折妥协。请相信您们的儿子是坚强的,也是勇敢的。亲爱的爸妈,您们的幸福健康是我的牵挂,您们的安全平安是我的叮咛,就让我也絮叨一会吧!

“我爱您”,这三个字也许因为被说的次数太多,或是说的太随意,而变得不再神圣,可我却从没有对您们说过这三个字。因为“我爱您”在我心目中是无比的神圣。或许我们太亲近,又或许我太腼腆,一直没有当面对您们说“我爱您!”

尽管岁月变迁,尽管您们容颜苍老,尽管您们青丝已失,您们永远是我最亲爱的父母!今后,我会用实际行动来全心全意报答您们、爱护您们。

我,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我,肩负着父母的希望

我,深爱着我的父母

此刻,惟有两个深情的字充斥我的内心:念安!

高考散文10:二叔的高考

文/谢汝平

二叔那年高考只考了一半,这成了他一生的憾事。

二叔是我的堂叔,只比我大一岁,我们从小学一起入学,一起升入初中、高中,并且一起参加高考。那时高考还有预考,二叔预考成绩是全校第三名,比我高出很多,按理说,他考上大学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命运就是爱捉弄人。高考前一天,我们参加完最后的复习,回家路上,二叔突然肚子疼,疼得自行车都不能骑,脸上豆粒大的汗珠滚下来。我赶紧把二叔送往附近的医院,经过医生检查,他是急性阑尾炎,需要做手术。可第二天就高考了,二叔不愿意手术,医生了解情况后采取保守治疗,打了几瓶点滴之后,二叔有了好转。二叔当时激动地对我说,老天保佑,终于能参加高考。

高考前两天,二叔发挥正常,我考得也不错。可第三天,前往考场路上,遇到村里几个人,他们正急急忙忙往医院里赶。我们赶紧拦住他们打听情况,可他们就是支支吾吾不肯说。越是这样我们越是着急,最后大叔,也就是二叔的哥哥告诉我们,他母亲给棉花打农药时中毒了,正在医院里抢救,不告诉我们,是害怕我们心神不定,耽误了高考。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呆住了。当时离开考时间已经很近,我劝二叔,还是考完最后一天再说。可二叔却作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他要放弃高考,去医院陪母亲。众人都劝他,即使去医院也帮不上什么忙,还是安心高考。可二叔眼里含着泪说,他已经无法平静的考试了,跟母亲比起来,高考算不得什么。

后来,二叔的母亲终于脱离了危险,虽然错过了高考,但是陪着母亲一起回到村里,二叔脸上还是看得出很欣慰的。多年以后说起来,二叔说他虽然遗憾,但却一点也不后悔。由于没有完成高考,不久二叔就跟着村里人出去打工,先是在工地上做木工,后来自己接工程,多年之后,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工程公司。村里人说起二叔,都是既惋惜又佩服,大家认为,如果二叔能够参加完高考,上了大学,前途肯定更加不可限量。

成了老板的二叔,钱赚了不少,工作也很忙,可没参加完高考总是他的一块心病。前几年,高考的年龄放宽,社会人员都可以参加,倔强的二叔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上补习班,一定要完成自己的高考梦。对此很多人不能理解,凭他现在的财力,根本不需要去高考,想上大学完全可以去上个高级的财富培训班之类的。可二叔说,高考是他的梦想,不完成高考,总是人生一大缺憾,并不是为了上大学那样简单。

二叔的高考已经参加了三四年,大概由于工作忙,也大概年龄大了记忆力下降,总之几年都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但是二叔还在坚持,每一年,他都是我们这个地方参加高考年龄最大的考生。

高考散文11:那年恢复高考

文/苏子

下乡那年我才18岁。一转眼快两年半了,和初来时完全变了一个人。身体结实了,肤色变得黝黑。挣的是全劳力工分。两年下来,队里分了不少粮食和现金。自己养了一头肥猪,队里给了一小块自留地,随意种了些蔬菜。比起别的一些知青日子还算过得去。至少已经自食其力了。

前面来的知青陆陆续续推荐招工到工厂当工人,有的保送大学,那时管他们叫“工农兵”学员。县知青办原则上是按下乡时间和劳动表现排名分配名额的,我是最后一批下乡知青。一段时间听到一些小道消息,说可能不再推荐上大学或招工了,要恢复高考。不明白其意思。高考是咋回事?忽然有些不安起来。不知道命运何去何从。试探着去问了县知青办的领导,他们也说不准。

终于有一天,广播里播放“重要新闻”:中央决定恢复全国高校统一考试制度。所有应届和往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考。县知青办也正式通知所有知青准备高考。知青们很是兴奋,纷纷回县城找老师辅导。我有些茫然。因为我不是在本地上的学,这里没有我认识的老师和同学,怎么复习,找谁辅导?当时也不明白恢复高考制度的国家意义和背景。但不管咋说吧,总算有了希望,而且是公平竞争。就这样,开始了高考复习。没有复习资料到处托人借。好在高中时候的书我还带了一些,家里也给寄了一些来,勉强有了资料。如饥似渴、一个多月的时间十万火急、没日没夜看书,在此一搏。

我当时在公社基建队挖水渠。住在工地。有好事的社员恶作剧,竟然把宝贵的复习资料撕来引火,把吊在帐篷中央的马灯也拿石头当靶子打碎了,那还是当年下乡时知青办送的,好心拿来大家晚上照明用。没有了马灯,我只好就着火塘的光看书。我火急火燎的,可他们闲得没事,总拿我开玩笑。我拿他们没办法。平日里他们人都挺好,很纯朴,就是玩笑粗俗一点。我坚持劳动之余拼命看书。当时就一个心愿,考上大学,改变现状。

终于迎来了高考的日子。连续两天,考生们列着队依次进入学校的各个考场,一人一座。县领导和监考老师表情肃穆地站在考场内外,像看押犯人似的。第一次感受高考气氛,心里特紧张,面对好大几张卷子脑子瞬间一片空白。我镇静下来全神贯注按照复习的记忆做着题,来不及检查是对是错,有些题也是连猜带蒙写的。作文凭借自己高中时的写作功底,根据命题写了一篇类似杂文的文章,题目早忘了。后来学校负责招生的老师告诉我,当时就是这篇作文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还把我从自愿填报的政史系专业调整到了汉语言文学系。我想他一定是想把我作为未来的作家苗子来培养。然而,之后我的人生与文学毫无交集。

1978年的春节令人难忘。大年初一,在焦急的等待中,邮递员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了母亲的单位。拿到通知书的我一路狂奔回到家,平日里不爱表达情感的父亲连连说:好!好!全家人激动不已。这个年过得特别开心。当时,能从山沟沟里考上首都的大学真是特别荣耀的事情。而我是全县第一个拿到通知书的人。

报到时间紧迫。全家人连夜为我赶制衣服,准备干粮、行装。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因为当时实在没有像样的衣服,母亲带着我到一个裁缝铺,苦苦恳求人家为我赶制一件棉大衣,那师傅听说要到北京上大学,赶了整整两个通宵,做好了那件后来陪了我四年大学的咔叽布面料、毛领短大衣。春节没过完我就迫不及待上路了。从老家一路风尘辗转颠簸了6天才到省城,从省城又经过近四十个小时的普客硬座煎熬,终于到达终点站——北京。而我从离开家到学校已是出发第九天。

记得当时,我就像个锅炉工,浑身煤灰下了火车。穿着出发时赶制的短大衣,脖子上围了一根红色围巾,提着一个旧式皮箱(直到今天还保存在家),肩挂军挎包,这应该是当时标志性的时尚打扮。今天想来特有时代感。北京的初春依然寒意浓浓。站在偌大的首都火车站,一瞬间思维停止,呆呆地四周打量,按捺不住初来大都市的激动和忐忑,跟着出站的人潮茫然往一个方向挤去,寻找通知书上提示的公交线路站。心里忽然自豪无比。

就这样,一代人的命运在国家的一次重大决策中彻底改变了。我们是77级——当年恢复统考的第一批学子,我为此感到骄傲。1977年恢复高考,这已是载入国家里程碑的大事记了。而我们也成为中央这一重大举措出台的最大受益者。

就在第二年,全国知青返城。

感谢共和国,感谢扼腕知青命运的领袖们!

高考散文12:当年高考时

文/黄健

离高考还有整整两三个月时,偌大的寝室已搬得空空荡荡,只剩下我一个“孤家寡人”。

父亲打电话来问我,要不要也在外面租间房。我说算了。其实我是希望父亲能来陪陪我的。可我知道,家里的重担都落在父亲的肩上……

但父亲还是来了。我们在外面租了间车库,父亲每天的任务就是买菜、做饭,负责我的饮食起居。

模考的分数出来了,用班主任的话说,我发挥有些失常。当我忐忑不安地把分数单交给父亲的时候,父亲出乎意料地平静:“这是去年的高考试题,今年高考不会再考这几道题了,没关系的,下次考考好。”父亲拍拍我的肩,钻进了厨房。

以后的一段日子里,只要一想起模考成绩,我就感到莫名的紧张和不安,就像有一块石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没关系,只要尽力就行了。”父亲常常这样安慰我。

“屋里真闷,我们出去走走!”“天气真热!我们去游泳吧!”父亲常常会想出一些点子,带我出去散散心,让我绷紧的神经得到片刻的松驰。渐渐地,我开始淡忘了那次揪心的模考。

高考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对我说:“今晚就别看书了,和爸爸下盘棋吧!”“下棋?”我怀疑自己听错了。“对,下完棋,你就去休息。”

结果,我赢了,这是我第一次赢了父亲。我抑制不住地兴奋。

夏天快要过去的时候,我接到录取通知书。晚上,微醉的父亲说:“我们父子俩再下盘棋吧!”我竟一连输了五局,我有些沮丧。父亲说:“上次你要高考了,我就故意输给你,好让你多些自信。现在你考上了,我要挫挫你的锐气,好让你知道山外有山,学会再接再厉!”

高考散文13:蝴蝶翅膀美丽的背后

文/钱茂松

2015年高考尘埃落定,网络上议论比较多的还是今年安徽省的语文作文题。

蝴蝶翅膀有无颜色,在笔者看来,似乎并没有那么复杂。尽管显微镜下蝴蝶光彩尽失,还原出斑斓不再甚至有点粗陋的本真,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脑瓜的想象。“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山上桃花红似火,双双蝴蝶又飞来”……那历经数千年深深扎根于中国诗词歌赋中的“蝶”,早已不是简单的生物品种了,而是成了这方水土滋润的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图腾。

我们在欣赏蝴蝶美丽的同时,却很少去关注这些美丽经过怎样的一个个历程。其实,蝴蝶短短一生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每段历程都可以称得上是“步步惊心”,有天灾,有鸟祸……从最初一个附在树叶上极微小的卵,进而变成一条不那么讨人喜的毛毛虫,进而又“作茧自缚”,最后破茧而出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可以说,其蜕变的历程是卑微的,充满危险的,但却也是伟大的。我们无法也不应该省略掉这些历程。

由此想象,人类认知世界亦是如此。如今,当我们赞叹人类可以轻松“问天”,自由遨游太空的时候,是否会想到一百多年前美国一家自行车公司的一对兄弟老板——莱特兄弟。当初,莱特兄弟的“飞行者一号”与今天的航天器相比,简直可以说是简陋到极点,一台活塞式发动机、几块木板和几块铁架简单的拼凑,却开启了人类飞天的梦想。有意思的是,这对兄弟的梦想竟是与“蝴蝶”有关。1878年的圣诞节,这对小兄弟的父亲给他们带回了一个“蝴蝶”玩具,父亲告诉他们“这是飞螺旋,能在空中高高地飞”。“鸟才能飞呢!它怎么也会飞!”面对兄弟俩怀疑的目光,这位伟大的父亲当场为他们做了表演。就这样,一只“蝴蝶”开启了这对兄弟“飞”的梦想,也打开了人类不懈的“飞天”探索之门。

又诚如,我们在感叹当下和平康宁的生活时,更不应该数典忘祖,忘记那么多先烈、那么多英雄儿女为中华民族挺直脊梁、热血祭国魂的忠烈之举。那些忠烈之举,才让今天的我们有了如蝶般美好灿烂的生活。一个民族如此,整个世界亦如此。列宁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只有顺着历史的视线,沿着历史的指引,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才会走得更自信更从容。

感谢“蝴蝶翅膀有无颜色”的讨论,感叹生命进程的伟大,也感激大自然的美好与慷慨。

高考散文14:那年我们高考

文/王玉敏

进入6月,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各类报刊媒体、教育专家在谈考前复习要点,营养专家在谈考生营养配餐,心理专家在谈考生如何保持良好心态……气氛就像这入夏的天气紧张炙热。作为过来人,我站在时光隧道的这头默默遥望20年前的那个7月,那场属于我们的高考。

对于我们农村的孩子来说,那时好像高考只属于学校、老师和我们自己。不像现在,如果家里有个参加高考的孩子,家里所有人都将事无巨细地提供服务。

那年高考考场设在县一中,我们学校距县城二十多里,因为我们绝大部分都是来自距县城很远的各个村子,这就意味着参加考试的我们必须提前一天住到考场附近的旅馆。记得考试前一天,我们在老师的组织下,骑着新的、旧的、二八、二六或者加重的各式各样的自行车,浩浩荡荡走在赶考的路上。

紧张的三天考试结束了,记得那天考完,自己骑车回家,半路上下起了雨,30里路我就那样淋着雨慢悠悠地骑着车,怀揣着喜悦的、忧伤的、茫然的、憧憬的……各种情绪告别了我的高中时代。

所以,感谢那时像父母一样陪伴教导我们的老师们,感谢那时一起成长一起经历的同学们。

高考散文15:笔祭

文/凉城

笔·祭

随着高考大幕缓缓拉下,手中的笔也被放回了笔袋,当拉链封掉了最后一丝光线,这个跟随着我征战了十二载的勇士终于可以暂时衣锦还乡了。

夜晚,我任由手中的铅笔在纸上游移,书写着脑海中的乌托邦。这是高中里的一个普通的晚上,结束了一天的重压,铅笔在我的手中就像一只活泼仓鼠,拼命在滚轮中奔跑却永远也跑不出纸的束缚。

其实对铅笔的爱从小就开始了呢!

刚进小学的第一天,数十支崭新的中华牌铅笔齐刷刷的并排放在铅笔盒的底部,就像一艘小小的竹排,迈出了苦游学海的第一步。但小时候粗心的我常常会落掉铅笔,几天之间,一艘竹排就被我瘦身成了一座连接铅笔盒两端的独木桥,为此也没少挨母亲的骂。

在年龄尚小的时候,一直不明白,铅笔上的那一座白色的纪念碑到底是什么。偶然有一天,知道它叫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了纪念几千年来为了中华献身的英雄。看着笔下歪歪扭扭痕迹被橡皮轻易抹去,就好像那些无名将士的生命在战争狂暴中随风逝去。但他们的精神又像笔身上那片苍翠的竹林,刚毅不屈,永垂不朽。

当然,无论什么铅笔,最主要的部分还是它的的中芯。记得,小的时候,母亲也常常警告我别把铅笔含在嘴里,否则会铅中毒的。现在想来,不禁莞尔。虽然话是错了,但却包含长辈对后生的浓浓的关爱,不是吗?还有一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也是父母常常挂在嘴边,教育我们的口头禅,不是吗?

时光的老叟驾着一叶翠绿的竹筏,在20世纪的风浪中或许还能踉跄的前进,在闯进了新世纪之后,是不是也想着要鸟枪换大炮了呢。确实,写字速度已经赶不上打字的速度,铅笔除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之外,也难有用武之地。不禁想起了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的潮流。

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笔换了无数根,笔的种类也在不停的换,水笔,钢笔,圆珠笔,不一而足。但我始终喜欢在笔盒中放一支铅笔,因为它写错了可以改,画错了可以擦。没有手握水笔的谨慎,没有手握钢笔的庄重,让自己的书写更加放荡,让自己的书写更加恣肆。尽管人生路上没有修改的余地,尽管铅笔的路愈来愈狭隘,但我始终恋着那支笔,恋着握着它的感觉。

记得在一片竹林之中,交织着黑与白;在黑与白的世界中,邂逅一抹苍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