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文章

请欣赏气候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气候文章1:雨季遐想

文/张政

秋天,气候总是变幻无常,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阴云密布,时而阳光耀眼,时而雨丝飘飞……我最喜欢的,便是这飘飘洒洒的雨季。

雨滴,总是那么凉丝丝的,宛如体贴的母亲用手抚摸我的脸庞,每当雨滴骤然间落下时,我呀,就想起了童年的记忆。

很小的时候,母亲总是拉着我的手,来到林间,看那雨滴从天空中纷纷扬扬落下,滋润干涸的土地和植物。我总会天真地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雨会落下来呀?”妈妈幽默风趣地回答道:“那是因为雨娃娃跟你一样顽皮,想下来跟云妈妈玩捉迷藏呢!”那时的我总会开心地拉着妈妈的手撒娇。

现在回想起儿时的雨季和远在他乡的妈妈,我便常常泪流满面。时光为什么过得如此之快,让我与妈妈常常分离。我来到窗前,伸手,任凭细细如丝的雨水沾满我的手心,深吸一口,无比清新的空气沁入心脾,就像妈妈特有的气味那样让我安全,给我自信。此时,妈妈一定也在想念着我,希望我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希望我珍惜大好时光,珍惜美好生活。想到此刻,我已经不再难过,抬头看那雨滴,觉得分外亲切,美好……

雨季思稚泣满声,常怨时光转瞬逝。要把童年变青春,惜时惜知好少年。

每当雨季来临时,我便想起我那稚气未脱的童年,便想起与妈妈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气候文章2:藜鸡

文/王德琦

藜鸡是候鸟,春天气候变暖就飞来了。我家院里有棵高大的槐树足有十二三丈高,每年藜鸡在高高的树顶端筑窝栖息、下蛋孵幼鸟。

藜鸡飞来选择树梢处的三个嫩枝中间处筑窝。它们是一公一母双双飞来飞去地忙碌。它们先叼上比筷子稍细的几根树枝做底,然后再从山上叼上柔软的茅草、狼尾巴草筑上面,最后再叼上烂棉花、布条子、麻线子、鸡毛、鸟毛等铺在里面,筑成一个圆形的窝。卧在里面舒舒服服。春夏秋狂风呼啸,树枝左右摆动,藜鸡窝都安然无事。在这个窝的下面的树枝间左边一对藜鸡筑了一个窝,在右边的树杈中也新筑了一个藜鸡窝,人们分析一定是老藜鸡的后代。

藜鸡俊秀的身段、优美的线条,满身都是黑油油的羽毛,黑得油光闪闪发亮。老槐树上长出碧绿的叶子像一把巨伞笼罩大地,迎着金黄的阳光透明如碧玉,在袅袅的微风中晃动如耳坠。藜鸡在树枝间飞舞,它们互相追逐,互相逗闹,有时飞起来宛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常常在人们仰视的眼前一闪而过,美丽极了。

早上,晨曦笼罩着山河沟谷,人们正在甜蜜的睡梦中,藜鸡在高高树上叫起。清脆悦耳的报时的叫声,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农人起床下地,司机起床开车上路。

藜鸡是我们家卫士,我们家养着一群花花绿绿的鸡在院中低头寻找食吃。一只炸窝的老田鸡孵出一窝小鸡,老母鸡领着小鸡也在院里跑着。一只浑身虎纹斑驳的猫踏着木梯跳到墙头上,肉垫子脚爪踩着墙头的砖,尾巴像桅杆一样直竖起,双眼放着绿光,注视着这群小鸡。藜鸡看到猫像射箭一样飞来,猫夹着尾巴急忙逃跑,跳过猪圈,越过街道,跑回它家屋子里。老鹰以善战称雄,但藜鸡却不惧怕它,它以强劲翅膀和它钢锥一样尖锐的嘴巴做武器常常打退鹰的进攻获得胜利。我们家喂养一群羊,白天羊上坡,留下一群羊羔。老鹰飞来,偌大的翅膀影子投在地上,想叼走我们家的羊羔饱食一顿。藜鸡看到后像闪电一样去追击老鹰。藜鸡勇敢、灵敏、机智,在老鹰的背上用它的锐利嘴巴啄老鹰的头。老鹰低着头飞走,但藜鸡穷追不舍,一直追到看不到为止。

母藜鸡孵小藜鸡时,不能飞出寻食,怕蛋凉了。公藜鸡给它往回叼食吃。在蓝莹莹的胡麻花儿中、紫白相间相映的豌豆花中寻找高级食物蚂蚱、螳螂等。小藜鸡出窝后,一对藜鸡忙碌地在山坡、田埂河岸寻找小甲虫及麦粒叼回喂小藜鸡。小藜鸡出窝站在枝头上,一见它们的父母叼回食物就“喳喳喳”地叫,槐树上呈现出欢乐情景。

一只老藜鸡不知是因病还是因老,飞不起来了,落在房上,一群藜鸡守在它的身边。这情景充满温情,温暖着整个农家小院。

气候文章3:揽香

文/完全没道理

今年气候与往年不同,漫长的夏季又是极端的高温,以至国庆节后还余温不减,常年这个时候,小区的绿化带已是桂花香满园,而门前的十几株桂花树却悄无声息,在3米左右的枝繁叶茂中偶有“挤”出少量花朵,模样也不怎样,就别谈怡人的香气了,但我知道,这是初绽的花,若想一见桂花花团锦簇已为时不远,耐心等上数日,应该就是花期了。

前几天北方来了寒流影响南方,这几日终于降了温,去了闷热,白天与黑夜有了温差,每当我一早出门上班前,我总是在经过的路旁边,往四周的桂树瞧上几眼,树上绽出许多了玉米花黄,路边也有一些香味,我想这桂花应是开了,我有心在今年多看一些花,尤其是我喜欢的桂花。

到了周未,我才真正有了赏花的闲情与时间,见一早一缕阳光洒落,大概是雾霾中PM2.5的作用吧,小区园中的天色还是有一些灰蒙,房顶上的太阳光尽力往下照射,一直到了9点后,周围景物才显的清亮,一旁粗壮的香樟,高枝头上的鸟儿飞跳着,叽喳叫的不停,园中固定健身器械上,有几个老人在活动着,十几位居民在一位老者指导下,打着太极拳,见他们的眼望手心,闭目养神,指云拂风,甚是喜欢,就是自已至今未学练,故而,要在人前摆上一二个太极POSE(姿式)就太费劲,我只能在一旁远看一会儿,心里头也叽喳着平日多拥重于工作,在外跑项目没个时间节点,想讨一点清静都难,也就没有了炼的功夫,只待我寻个日子定心、定力后,如同今日赏花一般―――-人若有日,寻花有期。

走在园林小径,早锻炼的人很多,我情思被人声所缠绕,到了十点后,人才渐渐散去,这时,园中静了下来,我才认认真真开始赏起桂花来。

细看一下桂花树,周边有十几株四季桂 树势强健枝条挺拔紧密,叶色深绿,叶缘微波曲,花色乳黄至柠檬黄,花形极小,单花四瓣,花蕾如米粒,形象上无论怎么看,都难与美字搭界,在中国十大名花中可能是最无形色,没法与他花相比,但成株的桂树一一开花,却是以花花朵朵相串至茂密、香味甜郁,有浓实的厚香,虽然在形体上,花形不如叶形抢眼,可桂花的芳香,着实不是一般的花所能比的,其花香四溢以至千里,故而以“十里香”入列榜中。可以这样说十月的秋,唯有桂花的花香最入情怀,虽其盛开时不奢华,却香溢的是十分潇洒 .

到了晚间,饭后漫步,在桂花树下清雅幽静处,阵阵花香扑鼻,我才知这桂花一入夜,更是花香浓郁了,如果说日间在阳光下,桂花花香还有点遮掩收敛,可一到了夜暮来临,就如同丰腴的少妇夜间着床式风情万种,全祼敞开香体那样奔放,入体的袭香惹人胸酥心醉,在不知不觉中,更显秋的风韵。我深情侃侃地呼吸着,开怀下,品鉴这花的甜香, 不禁有感于“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之叹,更吟这“独占三秋压群芳”之声……

我不饱览,花中之王的牡丹国色;

我不怜惜,花中之魁的梅花飘落;

我不胜收,花中珍品的山茶花开;

我不淘醉,花中西施的杜鹃娇滴;

我不拥戴,花中皇后的月季灿红;

我不相邀,凌波仙子的水仙清香;

这时,我真的难以情疏于小米花式的桂花了,我要牵手,这馥馨四溢浓实的厚香!

转悠中,已是月度银墙,满眼的秋风,着身确实一把凉,我将揽香而回,与花怜别,捂襟夜语,自嘲一下“揽有如此秋香,一年闻香至此,就再无缺憾了”.

气候文章4:秋雨中的遐思

文/月下埋梦

今年气候真怪,漫长的高温溽暑袭击了大半个中国,连从未听说的医学名词“热射病”也出来了。南北方热死不少人,世人惊呼:老天爷这是怎么啦!好不容易盼到立秋,节气到了白露,但暑气未消,秋老虎仍在肆虐着。昨日忽然下起了小雨,淅淅沥沥,丝丝缕缕,如泣如诉,如梦如幻,那是立秋后第一场雨,带着丝丝凉意和绵绵清爽来到人间,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这秋雨毕竟是秋雨,不像春雨那样潇洒缠绵,虚幻缥缈;不像夏雨那样恣意狂放,骄纵无羁;亦不像冬雨那样迷离散漫,凉人肌骨。它是那样的漫不经心,悄无声息地下着,点点滴滴洒落在人们的心坎上,给饱受酷暑的人们带来些许清爽,给久渴的大地带来滋润。微风起处,被酷暑炙黄的田野仿佛一夜之间荡起碧波。我爷爷是一位老农,他在世的时候,最讲究农时季节和风调雨顺,他说的一句话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立了秋,哪里下雨哪里收。”可见秋雨能给人们带来多么大的希望和期盼。

一年四季里,秋天的色彩是最绚烂的,是最令人赏心悦目的。自古以来人们都把秋天说成金秋,可见它是多么靓丽和珍贵。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成熟和收获的季节;我喜欢秋色,因为秋色是五彩斑斓的,稔熟的果实缀满枝头,如珍珠玛瑙般滴翠流丹;我喜欢秋风,因为那风萧萧瑟瑟,濡沫了香醇和清爽,给酷暑溽热煎熬中的人们带来惬意和快慰;我更喜欢秋雨,因为秋雨是甜甜润润的,霏霏靡靡的,像一首抒情诗,浪漫而柔情;又似情人的絮语,恬谧而缱绻。在那个季节里,天高云淡,晴空如洗,桂花的清香,菊花的淡醇,沐浴着城市和乡村。旷野上姹紫嫣红,一派灿然烂漫,伴着季风,即将成熟的庄稼荡漾着兴致与乐波,各展妖娆,像一群盛装的舞女,在微风里翩翩起舞,为人们送上高贵华丽的霓裳梦幻曲。秋之神笔,把原野描绘得蔚为壮观,楚楚动人。那金黄的是稻子;那紫红的是枫叶;那粉白的是野花;那碧绿的是芳草;那红绿相间的是高粱和玉米;那黄绿相间的是谷子和大豆。我们知道,物择天时,时随季换,一年四季的职责是,春之发,夏之荣,秋之稔,冬之藏。唯独到了秋天,万物走向成熟,连最不起眼的小草也要结一粒种子,储备些精粹,准备来年生命的再续。在那个季节里,人们总是怀着诸多的理想和祈盼,到田间地头走一走,看一看,那一望无际的庄稼,带着人们的希冀,燃燃烈烈地生长着,高擎着串珠,怀抱着丹翠,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人们的喜悦都写在脸上,美在心里,都盼着好的收成,盼着好的年景,盼着好的日子……

秋天如此充满了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可是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雅士却把秋描绘得过于凄切和黯淡了些。宋代的辛弃疾写了一首《丑奴儿》,又名《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他的词风本是豪放派的代表,却也婉约了一回,把个秋天写得如此凄切悲凉,如此愁浓怨集,读后令人荡气廻肠,愁肠百结。清代的革命志士,史称鉴湖女侠的秋瑾,因为追求自由民主,被腐败的清廷砍了头。那女侠英雄气概了得,三次过堂受大刑,她大义凛然,一个字没吐。临刑前愤然伏案疾书了一句诗:“秋风秋雨愁煞人。”仅用七个字,就把黑暗腐败的政治和腥风血雨的形势概括得一览无余。后来人们在纪念这位女英雄时,都要提到这句诗,都认为那句诗的原作者就是秋瑾,以致以讹传讹。我后来闲适去逛书店,偶尔翻阅清代诗集,原来那句诗是清代人陶澹如的诗句。原诗是:“篱前黄菊未开花,寂寞清樽冷怀抱。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看来这位诗人的心情也是糟乱得够呛,面对秋风呜咽,秋雨悲凉,有感而发,愁绪萦怀,挥毫写下了如此悲凉哀婉的诗句。秋也的确能使人产生一些悲凉的情调,感时伤怀,触景生情,恐怕那样的经历人人皆有吧?特别到了晚秋时节,那股肃杀之气,吼天呼地,万物萧条,荷颓柳败,的确令人怜物伤情,悲从心生。然而人的经历不同,感受亦不同,心情亦不同。我的父亲辛劳一生,退休后过了五年清静的日子,就在一个秋风萧瑟,秋雨潇潇的秋日里病逝。好多年每临秋时,我就怀有悲时悯人的情调,兼有伤类感怀的情愫,每每伴着秋风秋雨而萌生。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世事的认知,那份多愁善感渐渐被无奈和麻木所替代,一切都容忍和释怀了。觉得如此悲切度日,不如高歌向晚。自己也学着古人的豁达和雅致,寄情于青山绿水,移情于柳絮花丛,让愁绪随风而逝,让伤感遇雨而泯。还自题小笺贴在床侧慰藉自己:“秋风泯去恩仇事,秋雨荡净荣辱情。”人的心志淡泊落寞到这个份上,有了几分佛缘道骨的清丽,也算是超凡脱俗了吧?

窗外的雨仍在继续,午后愈加浓密起来,点点滴滴洒落在窗前的梧桐树上,那窸窸窣窣的声音甚是撩人。我耐不住寂寞,又一次老发少年狂,干脆迈开大步走出屋子,走出围城,来到旷野,蹲在庄稼地里,一任雨水浇浸。侧耳聆听小雨润物的声音,聆听庄稼吮吸雨水的声音,我仿佛也成了一棵庄稼,在秋雨的滋润中,变得成熟恣意起来。思绪也被雨水浸润得明晰豁然矣!

气候文章5:变化的气候

文/齐向前

我的家乡在冀中平原,距北京80公里,距天津100公里,距保定140公里。确是京津保三角地带。虽有居天子脚下之优越,但这气候的变化是天子也无可奈何的呀。

小时候,我们上学迟到或逃课,要是在夏天老师见到我们的做法就是在身上用指甲划一下,出现了白白的一道痕迹,老师就会板起面孔说:“又去洗澡了”!

我们真的去洗澡了,在炎热的夏天,泡在水坑里实在是一种享受。在水里玩耍也是很好玩的,刚从水里钻出来,浑身湿漉漉的,我们就光着屁股在烈日下疯跑,嘴里还喊:跑-跑-跑马竿,马竿给我桃吃,我给马竿***吃。省去的字我们当时身上还没有。我们也无心琢磨字眼,只是觉得念念有词也许会让湿漉漉的身体干得快些。省得被老师罚站。

一到夏天,雨水不断,而且说来就来。一家子在院子里吃饭乘凉,看着上了天了,就拾掇碗筷桌椅,还没收拾完雨就下来了。雨下的经常沟满壕平。我们泡在水里,从学狗刨开始,慢慢学会各种姿势的游泳。直到现在单位组织海滨旅游,我们年岁大的敢于和年轻人叫板的就是下水游泳。这一点他们还是心服口服的。他们只能抱着个大圈圈在浅处扑腾几下,剩下的就只有看着我们到中流击水眼馋的份了。沟满壕平的水快乐了我们的童年,滋养了我们的记忆。

每到此时村里人就挂锄了。农谚有:旱耪田,涝浇园之说,意思就是锄田要趁有太阳的好天,杂草一晒就死了。雨季地里下不去脚,怎么耪啊?我们去地里打草,有时候就到机井边去玩,站到井边一看,那水就能拿镰刀够到。镰刀不快了就够着水,然后再井管子的上沿磨一磨。

村西的大水坑是我们洗澡的浴场,村东那个水坑小点,不知为什么我们没人去那里洗澡。过了雨季水慢慢下落,才发现这里静悄悄的酝酿着故事——里面生长着很多鱼。把我们乐得不行,每人捞了很多的鱼。一回味,那鱼香仿佛就氤氲在眼前。

现在的夏天不像夏天,除了热还是热,差不多每年空调电扇都一抢而空,商家倒是坐收无雨天热之利。现在的孩子也不知道什么叫打草,但他们知道偷菜。现在的很多年轻的家长,花钱带孩子去学游泳,感受嬉水的快乐。此快乐非彼快乐,那真是天壤之别,不可同日而语。

那时农民在白露节气就把小麦种上,省种子,分蘖多,来年有个好收成。现在可不行,秋分节气里都很少有人播种小麦,一般都在寒露里播种。那时播种时地里人山人海的热闹场面不见了,见到的是毫无表情的隆隆作响的大型播种机。收获也一样,虽然有机器收割,省去了筋骨劳累之苦,但也失去了亲身体验收获的快乐。

气候变了,稼穑变了,孩子变了,大人变了,社会变了,一切都变了。只是这些变化踏雪无痕,过来人还能忆起一些点滴。

气候文章6:雨后情怀

气候的确有点怪,前几天还烈日炎炎,气温突然骤降9度,一连数天,雨连绵不绝,淅淅沥沥。和同学约好出去,但这样的日子,我终不愿出去了,懒懒的伏在书房,任指尖倾泻着文字的美丽,管它窗外雨细如愁……春天的季节,曾幻想一种蓝天白云下的生活,桃花夭夭,蝶舞芳菲,柔风送暖,笑醉春天,溢满笑靥。然而,今年的春季反常的短。几乎是冬天一步跨入夏天的,窗外簌簌的雨,深深浅浅,圈圈点点的起着涟漪,终于又有点春天清凉的感觉了。

窗外的街心公园,秀欣的桃花,娇嫩的花蕾在雨中飘摇,今天气温有点低,凉风直入,我禁不住给自己套上了件毛衣,安静的守着电脑,熟悉的打开,看着文章,于是将许多琐碎的梦和理想都锁在心里……

一直固执的相信,这个世界上终有一种感情可以超脱形式的羁绊而真实的存在,在茫茫人海中相携相持,没有形式上的归属与占有,没有物质上的索取与探求,有的只是灵魂上的相依相伴。我不喜欢聊天,不喜欢逛街,却偏爱文字,也许文字是一种心情,一种渲染,一种寄托,一种发泄,每每读到那些心灵文字,我相信那些发自内心的真实会永远定格在记忆深处……它不会因岁月老去而枯萎!网络,于我,有着深深的缘;网络,于我,也有着深深的爱;网络,于我,也有着深深的情,都说网络是飘渺不可琢磨,然而我相信网络两端的人是真实的,彼此用心敲击着真诚,用一丝一毫的感动变成文字结成的花朵绽放芳香,它是精神的天空,让所有的感触变成诗行,化作美丽的影子,飘拂在你的梦里,它是情感的故乡,播种者友谊,链接着亲情,抒发着心动和感动,网络五彩缤纷的世界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中午时分,同学又打来电话:“还在写小说啊!雨停了,出去走走吧。”我这才抬头,雨真的停了,刚才还灰蒙蒙的天,此时的湛蓝,真的像水洗过的一样,我问:“这样的天气,冷吗?”“美女,现在己提前进入夏天了,知道吗?十分钟后楼下等你。”拿着电话,笑着冲到衣柜前,都说十三四岁的女孩就爱臭美了,每周五天穿深蓝灰白相嵌的校服,把脸都浸灰了,人们常说,女孩衣橱像个万花筒,选了好半夭,妈妈前几天刚给买的春装还没上过身呢,就穿这套。吧 。 当我一身休闲打扮出现在楼梯口时,同学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只见她只穿一件粉色的碎花连衣裙。

“上车吧!”是她表姐开的车,一辆崭新甲壳虫。驱车直奔高速、沿着山路,一路上山清水秀,我问:“要去哪里?”“带你去感受阳光……”雨后的风婉转温柔,阳光灿烂,恰到好处,把手伸出车窗外,惬意布满心房,看着雨后阳光摇着绵绵婆娑的树影,远处成片的灿灿的油莱花,有点像在人间仙境中穿梭,我央求她表姐停车,随手掐了一串,淡淡的花香溢满心房。

一对蝴蝶从远处飞翔而来,置身美丽的花丛中,我的视线跟随着蝴蝶,葱上葱下的飞舞着,拥抱在碧绿的树枝和花朵间,蝴蝶轻轻柔柔的翅膀煽动着美丽,释放着爱和幸福,

淡淡的阳光暖暖的,那些散落的树影,在微风里轻轻的摇晃着,像极了我作图时被羽化的云,恍惚间,回到岁月的深处……车拐下公路,我们在山坡上寻一处阴凉,坐下,静静的。风吹过来,托起天边的云,柔美而转移着,我就那样看着,那是一种安静美妙的时刻,我喜欢这样的氛围,寂静而甜蜜的时刻,朋友说:你的词句再美,也美不过这样的风景故事,之所以是故事,就是有着意想不到的结局,只要转折就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所有的情节,都在缓缓转身停留的刹那,就成了绝美的璧饰,诱人,却远离了生活的本质,此时,心像阳光下一朵娇嫩的花朵,在文字背后,如痴的绽放着温暖,看着翩翩的蝴蝶,谁把爱变成阳光的色彩,换成金色的涟漪,装扮了我的天空。

气候文章7:等候一场雪

文/铁云

江南的气候太过温柔,预报了多日的雪迟迟不肯抖落它丰满的羽毛,好似生怕砸了行人似的。

等候一场雪,看一场大雪,成这个冬天最美的事。银装素裹,飞珠溅玉,天地一色。大地万物冰清玉洁,素雅美丽,自有千般妩媚、万种风情,一种脱胎换骨似的清新雅韵扑面而来。那轻轻的美便汇出了单纯之白,凝成了静虚之境。看天地一片苍茫,感慨生命博大精深。此景此情,或怀古或思今,亦可怀人。想那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怎样的一片心地纯净;想那柴门犬吠响风雪夜归人,是怎样的一种坦荡无垠;想那夜深雪骤时闻折竹声,又是怎样的一种自然妙音;更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寒夜约一两知已,看窗外寒枝压雪,梅透暗香,屋内茶汤初沸,红泥小火炉上绿蚁新醅酒,正温热得是喝的时候。静坐椅榻煮酒惶论谁英雄。偎火闲散听雪落,围炉执樽絮江湖。这样的雪夜,不谈经不论道,可抚琴雅余兴,弹筝怡深情。这样的雪夜,可与友人闲散几句,也可各怀心事,聆听那些来自室外的雪声,静静感受时光和成全的意义。倚窗锁梦,不问红尘经年,也不问今夕何夕,只见窗含西岭门泊东吴。

等候一场雪,漫天的雪飘混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落寞了旅途,寂寥了归人。风里闲竹揺凤尾,雪近冬青闪白凌。仰首白雪满眉眼,俯首飞絮盈白头。风卷门檐扰残梦,雪落窗台落闲花。想那谢太傅寒雪日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而乐。此时,我亦愿同他们一起乐。好一个未若柳絮的谢道韫!

等候一场雪,我借一艘船,于湖心,独守一个雪来的黄昏,想了好久,要在雪飘的时候,吹一首最熟的长笛。这样的风景,能让人失魂落魄。莫道冬日凋零,冬日自有风情。

等候一场雪,我愿执笔伏案,看年华踏着飞骑从岁月的门前掠过,为仓促流年提供一处驿站、一壶香茗、一剪疏云淡月的光景。我愿静守窗前,株蕾慢慢在风雪中绽成梅花,静看一段如瑾日子,悄悄在窗前堆积成一个个憨态可掬的雪人。想《红楼梦》中“琉璃世界白雪红梅”,那雪中栊翠庵的数枝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分外显得精神”。才知踏雪寻梅,寻的是一份雅致,寻的是一份心境。

等候一场雪,落雪一片惊天寒。新的一年里,又是一派新气象、一番好风景。

气候文章8:今年第一场雪

文/李志胜

随着气候变暖,时下的冬天越来越不像样。不要说其他,就是雪花这高洁、清凉的使者,人们也愈发难见她“剪水作花飞”的婀娜身姿。但就是今天,我早晨一拉开窗帘,发现外边竟然下雪了。那纷纷扬扬、飘飘洒洒的“雪鸽子”,携着喜悦,带着祥瑞,在布满渴望与相思的天地间,翩翩起舞。

我像回归了早年乡村生活的孩童,匆忙抹了把脸,欣欣然撑了一把花雨伞,跑到院子里“觅雪”。咦,这草儿睡在雪窝里多暖和呀!小小的草尖,把雪被子顶了一个个针鼻似的洞。相信过冬的草早醒了,只是它们都不愿声张,假借“冬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雪来脚步声,瞧谁起得早……

与草儿相伴的是石头。眼前这一块块远离深山、进城安家的石头,无论置身路边、水旁、树下,一样的迎风冒雪,浴水洗尘,给自己一份自信,给别人一片清新。

与石头一同做“美化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它们无论来自哪个“家族”,一样的奉公守法,一样的忠于职守。即使今年第一场雪来得早些,它们为积雪所压弯的枝叶,一样的生机勃发,把美好送予南来北往、进进出出的客。

空椅无人,落雪更无谁。身旁,不时闻匆促足音掠过,可不见谁停留;心头,偶尔会念及昨日暖阳,却不知哪天“春风得意”?温暖对语,随骤变的天气转移了阵地;寂寞处所,厮守的花草权也算有情有义。

灯塔不仅海上有,地下车库的“出气筒”,是小区里另一种“袖珍灯塔”。这一个个站立在角角落落的“光明卫士”,既承担着地面照明的功能,又担负着地下换气的职责。风一吹,天凉了,可忠诚依然;雪一落,冬深了,但傲骨依旧。

雪天无奈,沐雪而停的车辆越发静寂。一声惊呼,“吵”落了树上的黄叶;一阵急响,踩“飞”了地面的积水;一片鸣叫,“躲藏”于门岗的小屋里,听壶水开,闻茶叶香,观“肥皂泡”乱颤的电视连续剧……

雪地里不乏玫瑰,也不乏爱情的引力。看这花朵,比晴天丽日时还娇艳;瞧那花骨朵,青青的将情愫内敛一身;再端详一下依墙而立的翠枝绿叶,是不是饱汲了当代年轻人不折不挠的拼搏、进取精神,“泰山压顶色不变,冰雪扑面胆不惊”?

石径斜斜,小路弯弯,长廊望雪,满目湿诗。人生如四季,快乐心自知。面对如雪心绪,众生各有道。道道像一又非一。莫“道”君来早,更有早来人!

气候文章9:渴盼一场大雪

文/关山狼刘杰

自然界的气候变得越来越暖和了起来,想亲近一场大雪都成了奢望,令人渴盼已久。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更真实具体一点,立冬一个来月时间,已经落了三四场雪了,虽然每次都薄薄的,只能印下鸡猫狗的爪印,但比起往年一冬无雪来,毕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

人到中年的我,总是顽固的认为儿时的冬天才是真正的冬天。那时的雪好大啊!在万籁俱寂的冬夜,雪悄无声息的飘落了,只有那些上了年纪瞌睡少的老人偶尔能够听到积雪压折树枝的声音,大多酣睡中的人是不晓得雪啥时候造访山村的,只有在第二天开门的时候才会惊讶地叫一声:“啊,好大的雪啊!”拉开了的门并不是很敞亮,却是一个窟窿的形状,真正的大雪封门啊!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大雪封山、封门的时候,就是山里人好好歇息的时候,大人们聚集在一起,熬罐罐茶抽旱烟,谝传打扑克,还有些好动的,就穿上麻鞋,缠上毛链子,扛上老土炮进山去打野猪。女人们也是三五成堆坐在热炕上,手里忙着针线活,嘴里除了油盐酱醋茶,还有令姑娘们脸红心跳的荤腥话。家家的烟囱里浓烟升腾,家家的石板炕热得烫手。一座座房子就是一个个饱满的蘑菇,就连往日里黑魆魆冷铮铮显得清癯的山林,都一下子丰满了起来,圆润了起来。

冻不住,不怕冷的是娃娃伙。大娃娃们忙着罩鸟,碎娃娃们忙着堆雪人、溜滑。在自家院子里扫出一块土地,撒些秕粮食,上面扣上筛子,用一根系着绳子的短木棍支撑好,再把绳子的一端引到门口,将门合着留一条缝,好多个脑袋挤在一起,屏声敛气地注视着筛子周围的动静。当筛子下面出现一只两只探头探脑的麻雀或者老拐拐时,那些小小的心儿就砰砰地剧烈起来,有耐不住性子的悄声喊着要拉绳子,经验丰富的头领则轻声呵斥几句,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筛子下面。等到麻雀和老拐拐放松了警惕性,无忧无虑地吃起来时,头领适时的猛拽绳子,压着石块的筛子就骤然间罩住了它们。娃娃们欢呼着冲出门外,把筛子簇拥在中间。有经验的头领用雪把筛子围起来,然后趴下身子,微微抬起筛子,伸进去一只手触摸,不一会就能抓出一只两只惊魂未定的麻雀或者老拐拐来。被抓住的麻雀和老拐拐,爪子上绑上细绳子,被娃娃们拽上玩,如果不小心被猫或者狗叼去了,就会引发一场打闹或者伤心的哭啼。

抢不到鸟玩的娃娃就跑去看碎娃娃们堆的雪人。堆成的雪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头上戴着草帽,有的脖子上围着红的绿的围巾,还有的嘴里叼着旱烟锅,一律开心的大笑着,就是那些掉着鼻涕的碎娃娃们神情的翻版。还有些胆子大的碎娃,坐在一块光滑的小木板上,把门前的陡坡路溜得明镜似的,就是滑得翻了跟头还是爬起来拍拍身上的雪继续滑,不时有被摔倒了的大人在咒骂,但是娃娃们才不管呢!

最令人兴奋的还是撵野鸡。跟上那些十八九岁的娃娃头,把人分成两拨,选定相距不远的两座山头,这面的娃娃们撵起野鸡,不等野鸡在对面的山头落定,那面的娃娃们又边喊边撵起来,惊慌的野鸡又往回飞,如此反复多次,野鸡的体力耗尽,再也飞不动了,就一头扎进深雪里不再动弹,大家就吆喝着冲了上去。晚饭时分,村子里就飘散着馋人的肉香,娃娃们齐聚在某一家,每人手里端着一个或大或小的碗在等候,其实也就是每人喝几口有野鸡肉味的菜汤,但就是这一口肉味的汤,也足以令人兴奋好多天呢。

白云苍狗,尘世变迁。地球的气候变暖了,千年的冰山都开始融化,邂逅一场大雪成了好多人心头的渴望,如果冬天没有了雪的主题,到底是幸事还是危机,我好像有点杞人忧天了。只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算有一场大雪降临,栖居的关山的各类动物再不会被人侵扰了,尤其是那些麻雀老拐拐们,不会再担惊受怕了,移民搬迁的实施,关山里的村庄已经名存实亡;禁猎措施的落实,猎枪都已经收缴销毁,没有谁再会去惊扰它们了,它们真正成了山林的主宰,这倒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气候文章10:满足味蕾的菜

文/蔡浩杰

人的胃口跟着气候在变,恰逢年节前后,吃肉多了,肠胃便期待能吃多点菜。来碗白粥,加碟咸菜,或是点几滴酱油,食完,嘴里独有一种雨后的清爽。

酱菜自是下饭,一小碟可以吞下两碗白粥,可我似乎对新鲜菜蔬有些偏爱。或许是眼神上的贪念,新鲜青菜的绿油油总比酱菜的棕黄色多几分讨喜。广州人吃青菜是聪明的,也最简单。田里摘来,洗净,过水焯,放盘子里淋上酱油或蚝油,上等的蚝油时蔬便做好了。这等做法的青菜我一次可以吃一盘,最新鲜,爽脆鲜嫩,汁水多的菜梗里一口下去都是春天的味道,若是觉得味道朴素了点,蘸点蚝油提鲜,吃的都是原汁原味。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以七样菜为羹。”想起每年正月初七,几乎潮汕人每家每户都会吃一道菜——七样羹。顾名思义便是七样时令青菜炖成一锅羹汤。“七样羹,食老变后生”,潮汕俗语的意思是吃完这道菜可以返老还童。发展到今天,七样羹也不一定是七样,人们挑多几样新鲜蔬菜炒了或炖了吃便是,若讲究的也加些高汤,至少味道多了些层次。可我宁愿少些肉汤的鲜美,只食这几样春天的食材,正月春节找一天食素斋,也是祖先的节令智慧。

在岭南吃得多的是菜心,除了菜心,能让我百吃不厌的便是西洋菜了。还记得大学时舍友去吃夜宵,我喊了一句:“帮我带一份麻辣烫,多点西洋菜。”舍友点头裹衣而去,回来时带来一大碗香菜,西洋菜的西洋念快了也听成了香,怪不得舍友,然而世界分两种人,吃香菜的和不吃香菜的,我属于后者,看着舍友一捆一捆地拖着香菜往下咽,我严重怀疑他是故意把西洋菜听成香菜的。人们对自己喜欢的食物,总会有偏心的。西洋菜和莼菜一样吃的是别人的味道,在潮汕人的早餐食单里,抓一把西洋菜或者珍珠菜,煮一碗瘦肉猪杂汤,加一碗干面,就有了一口咸香弹牙的面条,一口清新适口的西洋菜猪杂汤,吃完打个饱嗝,撮一口功夫茶,看小路上菜贩子来来往往吆喝着,可以说是很享受了。“吃肠粉吗?”朋友来潮阳,问我肠粉哪家好吃。都很好吃,肠粉的酱汁直接赋予肠粉新的生命,其中藏着黄的鸡蛋、红的香肠片、黑的香菇条儿,新鲜的瘦肉带着虾米特有的鲜香,一口下去,多重口感慢慢氤氲,最妙的是那几根绿油油的青菜,吃到西洋菜时,全天满足。

肠粉里放西洋菜是好吃的,假如遇上空心菜的时令,空心菜的脆和肠粉的韧交相辉映,让人拍案称奇——新鲜得似乎能听到雨后勃勃拔节的声音。

记得爷爷在我们咳嗽上火时,便去院子里摘些桑叶似的叶子,洗净,连着猪肉一起剁碎,揉成肉丸,煮水给我们吃下,不久便好了。小时候惦念着肉丸里肉的味道,现在仍不知那叶子是什么。只记得味道特别清新,就像刚下过雨一样。过去了便过去,及时想念,或许是最好的记得。就像拔节破土的青菜,似是故人来。

然而有一种在广东吃不到的菜一直让我心心念念——莼菜。苏轼曾夸道“若问三吴胜事,不唯千里莼羹”。莼菜的嫩芽很新鲜,做羹汤的首选佐料,陆机还将之与王武子的鲜羊奶酥相提并论。“千里莼羹,未下盐豉”莼菜鲈鱼便是世人垂涎不已的一道美味,可惜至今无缘品尝,纯靠想象,暂时满足味蕾的好奇。

气候文章11:广西的雪

文/月冷

前几日,全国很多地方的气候,都进入了少有的严寒期。很多地方更是大雪飘飞,就连南方一些地方也飘起了雪花。那日看新闻,看到广西把41年来的第一次雪围了起来,人们争先恐后地欣赏并拍照。在北方人看来,那怎么算得上是雪,零星几片,连地面也没有完全覆盖,就像谁不小心洒落在地的薄薄一层面粉。可对于广西来说,这样的雪无疑是少有的宝贝,让人眼前一亮。想一想,多少人一辈子也没见过几次雪,对他们而言,雪是多么的美丽和新奇。

我所在的北方,虽然比不上东北地区的大雪覆盖,却每年也必定要下几场雪。雪对我来说并不新奇,甚至许多记忆就在有雪的冬天里存储着,关于雪的故事也记忆悠长。

小时的冬天不但冰结的厚,就连雪也下得深情。有时厚积的大雪甚至没过了双脚,走在上面咯吱作响。整个村庄在雪的妆点下,变得抒情而美丽。若是夜里,整个暗夜都明亮起来,人在梦里,便着急地踏雪而行了。几日过后,天气渐好,我甚至不舍得洁白的雪花融化。再几日,等雪花大半融化,残雪之美,竟又写出无以言说的美丽。我总是觉得,那是一种残缺之美,让人伤心之余,又为你留下更加丰富的词句。

有雪的日子,人们个个神清气爽。农人不懂得伪装,把所有的喜悦都挂在脸上,好似村里迎来了最大的喜事。老人说瑞雪兆丰年,这话不假。满地的麦子被雪覆盖,融化的积雪,乳汁般滋润着庄稼。于是每年几场大雪过后,来年的收成总是出奇的好。

一切恍在离开之后更觉珍贵。或记忆才更加懂得发酵与珍藏。故乡在时光中渐渐远去,故乡的冬天渐渐远去,故乡之雪也成了梦里才有的风景。于是常想常念,便把整个人都安放在温暖的思乡情里。儿时的嬉闹如雪花漫天飞舞。来来去去的人,把或喜悦或悲伤的故事,化为光阴之酒,让我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一点点品尝。

熟视无睹,该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份本能。广西之雪,更让我想起了这个词语。因为稀少,所以珍贵。那么,熟识的事物是不是就真的不值得珍惜。就像雪,整天埋在雪中的人,一定有了审美疲劳。或觉得爱与不爱,它都在那里。想与不想,它都在那里。

便如我们总是望着远山,却很少顾及身边的风景。

其实,对所有的游子来说,故乡已是他乡。对所有的外地人来说,此处亦是彼处。我们一直忽略的风景,对别人而言却总是有着新颖之意。于是我们奇怪于日日而见的再普通不过的风景,为何让外乡人满脸兴奋。就像每年春天,我总是如约到附近的山里看梨花,在那里,我常看见外地的游人,他们如饥似渴的欣赏着满树满山的梨花,手中的相机快门按个不停。

一旦失去,才觉珍贵。这样的话语,更是验证了身边的许多事物,其实是满载了让人心动的美丽的。我曾经目睹一个个老人离去。他们活着的时候,总觉得他们那么普通甚至可有可无。而一旦失去,即便是我写过的甚至叫不上名字的乡亲,他们的离世竟然也让故乡的某个角落变得空洞起来。我一次次在破败的房子前寻找过去的痕迹,一次次在村庄的路口,远望着背身而远的模糊的身影。是的,我听不见他们走开的脚步,不记得本该熟悉的面孔,却听见了他们活着的时候,关于村庄的一些话语。

在许多人看来,用完的破旧的瓶瓶罐罐毫无美感可言。在绘画写生中,这些瓶瓶罐罐却成了宝贝。在写生台上,它们被认真布置起来。当它们变成画中的形象,更是焕发出了熠熠的光辉。很多画家甚至专门描绘“破旧”之美。陈旧得不能再陈旧的物件,破损得不能再破损的静物,甚至一面老墙皮,都在他们的画里重新呼吸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于是有人说,审美又是审“丑”的过程。那么,我们若是用审美之心重新审视熟识的事物,是不是也可以发现更多的美丽。

所以,熟视无睹的不是我们的目光,而是那颗麻醉的、忘记了生长的心。

气候文章12:广西的雪

文/月冷

前几日,全国很多地方的气候,都进入了少有的严寒期。很多地方更是大雪飘飞,就连南方一些地方也飘起了雪花。那日看新闻,看到广西把41年来的第一次雪围了起来,人们争先恐后地欣赏并拍照。在北方人看来,那怎么算得上是雪,零星几片,连地面也没有完全覆盖,就像谁不小心洒落在地的薄薄一层面粉。可对于广西来说,这样的雪无疑是少有的宝贝,让人眼前一亮。想一想,多少人一辈子也没见过几次雪,对他们而言,雪是多么的美丽和新奇。

我所在的北方,虽然比不上东北地区的大雪覆盖,却每年也必定要下几场雪。雪对我来说并不新奇,甚至许多记忆就在有雪的冬天里存储着,关于雪的故事也记忆悠长。

小时的冬天不但冰结的厚,就连雪也下得深情。有时厚积的大雪甚至没过了双脚,走在上面咯吱作响。整个村庄在雪的妆点下,变得抒情而美丽。若是夜里,整个暗夜都明亮起来,人在梦里,便着急地踏雪而行了。几日过后,天气渐好,我甚至不舍得洁白的雪花融化。再几日,等雪花大半融化,残雪之美,竟又写出无以言说的美丽。我总是觉得,那是一种残缺之美,让人伤心之余,又为你留下更加丰富的词句。

有雪的日子,人们个个神清气爽。农人不懂得伪装,把所有的喜悦都挂在脸上,好似村里迎来了最大的喜事。老人说瑞雪兆丰年,这话不假。满地的麦子被雪覆盖,融化的积雪,乳汁般滋润着庄稼。于是每年几场大雪过后,来年的收成总是出奇的好。

一切恍在离开之后更觉珍贵。或记忆才更加懂得发酵与珍藏。故乡在时光中渐渐远去,故乡的冬天渐渐远去,故乡之雪也成了梦里才有的风景。于是常想常念,便把整个人都安放在温暖的思乡情里。儿时的嬉闹如雪花漫天飞舞。来来去去的人,把或喜悦或悲伤的故事,化为光阴之酒,让我在多年以后的今天,一点点品尝。

熟视无睹,该是人与生俱来的一份本能。广西之雪,更让我想起了这个词语。因为稀少,所以珍贵。那么,熟识的事物是不是就真的不值得珍惜。就像雪,整天埋在雪中的人,一定有了审美疲劳。或觉得爱与不爱,它都在那里。想与不想,它都在那里。

便如我们总是望着远山,却很少顾及身边的风景。

其实,对所有的游子来说,故乡已是他乡。对所有的外地人来说,此处亦是彼处。我们一直忽略的风景,对别人而言却总是有着新颖之意。于是我们奇怪于日日而见的再普通不过的风景,为何让外乡人满脸兴奋。就像每年春天,我总是如约到附近的山里看梨花,在那里,我常看见外地的游人,他们如饥似渴的欣赏着满树满山的梨花,手中的相机快门按个不停。

一旦失去,才觉珍贵。这样的话语,更是验证了身边的许多事物,其实是满载了让人心动的美丽的。我曾经目睹一个个老人离去。他们活着的时候,总觉得他们那么普通甚至可有可无。而一旦失去,即便是我写过的甚至叫不上名字的乡亲,他们的离世竟然也让故乡的某个角落变得空洞起来。我一次次在破败的房子前寻找过去的痕迹,一次次在村庄的路口,远望着背身而远的模糊的身影。是的,我听不见他们走开的脚步,不记得本该熟悉的面孔,却听见了他们活着的时候,关于村庄的一些话语。

在许多人看来,用完的破旧的瓶瓶罐罐毫无美感可言。在绘画写生中,这些瓶瓶罐罐却成了宝贝。在写生台上,它们被认真布置起来。当它们变成画中的形象,更是焕发出了熠熠的光辉。很多画家甚至专门描绘“破旧”之美。陈旧得不能再陈旧的物件,破损得不能再破损的静物,甚至一面老墙皮,都在他们的画里重新呼吸并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于是有人说,审美又是审“丑”的过程。那么,我们若是用审美之心重新审视熟识的事物,是不是也可以发现更多的美丽。

所以,熟视无睹的不是我们的目光,而是那颗麻醉的、忘记了生长的心。

气候文章13:浪漫夕阳红

五月的成都,气候十分宜人,周末的街头,在暖暖的阳光照射下,人流熙熙攘攘。我想,有这么好的朝阳,必定会有一个美好夕阳了。因为,我一直都比较喜欢看落日,更是感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的传世绝妙之作。

上午,我和老公一起去农贸市场买菜,照常走到有机蔬菜区,精心挑了几样有机蔬菜。然后慢慢从市场下梯子往家走,听到身后传来一个男人的声音:我就是你的眼睛,我就是你的拐棍儿。我回头一看,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挽着一位和他差不多年龄的老太太,正一步一步的往下走。看那老太太,应该是眼睛不太好了,两位老人显得淡定安详,他们手里并没有提菜和其它东西。我想这应该是:“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两位老人是在珍惜这分晚年的情怀,所以每天一起出来走走, 逛逛菜市场,那是一种习惯,一种心境。不是只因为要买菜购物才来菜市场,看看这两位老人,我心里感慨万千,温馨极致,惊喜他们之间的那份相濡以沫能坚持到慕年,这样的浪漫,总是让人那样羡慕,那样感怀,那样的温暖,那样铭记。

夕阳无限好,黄昏更美丽,想起一首很美的歌词“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沉年的酒……夕阳是未了的情/有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我这才真正地感悟到了那份厚重的情爱化成了夕阳红,所以夕阳才会如此美丽。

气候文章14:战车废了,和平何在?

文/杜光辉

三亚的初冬,气候清爽。破晓的晨光透过窗户,给书房投递新的一天降临的信息。窗外花园里,有准备考研的学生朗读英语;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向校外走去;操场上活动着晨练的教师。校园宁静、安详,呈现太平盛世景象。我走进书房,打开台灯,乳色的辉光照着一幅摄影作品:台湾摄影家林添福在金门料罗湾海滩拍摄的《废战车》。

一辆倾斜的报废坦克,被泥沙埋没大半,炮口锈蚀如蜂窝,露出黑洞洞的炮膛,膛口呈现斑斑锈痕,岁月将车身腐蚀成一堆废钢铁。车上的文字、符号全被锈蚀,无法判断它当年的归属,也无法知晓它是被敌炸毁,还是被遗弃?

我凝视着这张摄影作品,构思着它当年的辉煌战功。

它勇猛地驶向敌阵,发射出一发连一发的炮弹,落在敌方阵地,炸飞敌人的躯体:敌方阵地上,有大腿挂在树梢,脑袋和躯干分离,残断的胳膊落在战壕外边,肠子流到肚皮外边,胸腔被炸开,头颅流出白色的脑浆和绛红的鲜血,横七竖八地摆放着残缺不全的尸体,还有无数的弹壳。

我还能构想出,它发出轰轰隆隆的吼,履带疾速滚动,碾向敌人的身躯。发动机的轰鸣声中、履带的滚动声中,搀杂着人的脑袋、身躯被碾爆的声响,临死前绝望的惨叫。甚至还能想象出身躯在履带的碾压下,迸射出的鲜血……

我的人生幸运,没有像父辈、爷辈样被卷入战争的灾难,对战争的理解只能局限于影视屏幕和书籍描写。一场规模巨大的战争,交战双方调集数十万上百万部队、数万辆坦克和战车、上千架飞机、数万门火炮。飞机轰炸,火炮轰炸,坦克轰炸,机枪扫射,白刃格斗,大刀劈杀,拳头打,牙齿咬。影视屏幕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滴着血浆的刺刀凝聚着万般的仇恨,狠狠地戳向对方的胸膛腹肚,艺术夸张地使屏幕发出噗嗤的声。一场战役结束,双方死亡人数高达数十万、上百万。牺牲的将士都有父母双亲妻子儿女,他们的阵亡,给多少人带来生活的绝望和精神的崩溃。任何一次战争,付出代价的是双方的民族,甚至整个人类。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祸及6500万人,造成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的巨大损失。第二次世界大战,祸及61个国家和地区,使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军民死伤5120万人。

我们完全可以构想出来,整个地球都被炮火覆盖,无数个鲜活、无辜的生命瞬间消失,遍地死尸、到处鲜血,这里面有老人、孩子、婴儿、妇女。多少人流离失所,多少人被饥饿、寒冷、疾病夺去生命。整个人类承受着穷前未有的灾难,没有谁能逃避!

我从书架上取下《纪实摄影:二战后战争孤儿的悲惨照》,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照片映入眼眸,引起心底的惊悸:

无数失去父母的少年,肮脏的脸庞,破旧的衣服,面呈饿色,目光里透漏出渴望、愤怒、焦虑、无奈的情愫;

五六个处于饥饿状态下的儿童,枯瘦的脸庞上镶嵌着一双渴望食品的眼睛,拿着空空的饭盒,仰天发出求救的呐喊;荒芜的操场上,两名老师带领一群被战火摧残的少年进行体育活动,有的失去了一只腿、有的安装了假肢、有的失去了胳膊。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人类,终于认识到战争是最大的灾难。

于是,联合国广场耸立了著名雕塑:弗雷德里克·雷乌特斯韦德的作品:《枪管打结的左轮手枪》。

联合国总部也矗立著名雕塑——《铸剑为犁》。

我想起2560多年前的东方大儒孔子的诗句:“铸剑习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我尊敬林添福、卡尔·弗雷德里克·雷乌特斯韦德这样的艺术家,他们代表了全人类的愿望——要和平,不要战争。

战车锈蚀了,枪管打结了,铸剑为犁了,和平还能遥远吗?

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并没有终止战争,这个星球上的硝烟仍然此伏彼起,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叙利亚战争等等。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关于战争的报道,令人痛心,无可奈何,甚至对人类自我抑制能力的绝望!

难道,锈蚀废弃的战车不是人类抛弃战争而放弃的武器?而是它落伍了,人类创造出了杀伤力更强的坦克,新一代更能杀人的坦克取代了旧有的坦克?

制导导弹、巡航导弹替代了火炮,航空母舰取代了炮艇,自动火炮取代了机械火炮,氢弹原子弹的储存量倍增,军备竞争一浪高过一浪,炫耀武力成为各国媒体的主要报料……

我渴望和平,但对和平不抱幻想。因为,政治矛盾、利益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争端、边界纠纷、争夺资源、经济危机等等,都可能引发战争。

自然主义战争学者认为:战争的根源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物本性,战争是自然和永恒的现象。

我相信,人类的政治智慧时刻在钳制战争的爆发。

我曾在文献片《岭南之冠——唐胄》写道:唐胄(海口市府城攀丹村人)对国家对百姓的最大贡献是《谏伐安南》。征服欲最强的嘉靖皇帝,对安南七年不贡耿耿于怀,决定出兵讨伐。唐胄竭力劝阻,指出如果出兵安南有七个方面的失策,于国家于百姓都是巨大的灾难。终于使嘉靖皇帝将出兵讨伐改为出兵威胁,免除了一场战争的灾难。我在解说词中写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并不在于他策划了一场打胜的战争,而在于他成功地阻止了一场可能爆发的战争。”

气候文章15:莫名的感叹

文/东山峰人

今年,不同凡响的气候,已是缓不济急的走到了立冬。一觉醒来,看着手机微信中的各种新闻,总有一种悲戚感在心头徘徊。

在甲子之年,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想不到的变故,新冠肺炎的爆发,全球大量民众的感染,仿佛是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释放出人世间的所有邪恶——病毒、贪婪、战争、痛苦等,它让世界陷入经济衰退,引发恐慌情绪,不可避免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较大的冲击,特别是短期内带来的综合影响不可忽视。

疫情还在一些地区发酵,谈码色变、核酸做过无穷尽,于是,有人调侃;一根棉签,搅遍天下诸喉,一匹绿马,任你驰骋神州。一个试管,分辩世间阴阳。而现实的状况是,封闭密接者小区,封路,难回乡与老母团聚,蹲守异地,每天被迫在宾馆消费几百元,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躯体无所适从,一切让人有种悲怆哀嚎的心情去看待眼前的世界。

此刻,眼光停留在金黄色树叶的飘落里,橙黄橘绿,秋之气质没有与心情为之契合,一半青色一半枯黄。心情翻过那些苍凉的扉页,回过头来,感觉青春的激情逐浪而去,曾经的希望也已随风飘落,只有烦恼充斥这岁月里,好像是这样,又好像是那样。

我常暗自思忖,过日子,难免会有枯燥和乏味的时候。可内心有追求的人,总能不败给时间,不败给世俗,永远把生活过得热气腾腾。记得一位名作家曾经说过:"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给你带来好运,但是他们能让你悄悄成为你自己".

中年时期的成熟,仿佛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它让我懂得人生真正的幸福,不过是灯火阑珊下的温暖,和柴米油盐的充实。生活的累,一半源于生存,一半源于攀比。为此,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认怂,不作茧自缚,放下对面子的执念,努力全面提升自己,或许这才是智慧,才能获得真正的丰盈。

翻开2022年11月残存的日历,我终究忘了青春的模样。在中年的某个黄昏后,无人察觉的悸动,止不住思绪的翻飞,还来不及叛逆的女儿却已经长大成人。不管是感情家庭,还是事业人生,我似乎都拎得清,也还经营得有滋有味,于是,便破茧成蝶,挤进文学的行列。捧有刊印着国家级别出版书号的几十万字文集,使我着实欣喜了一番。

老来崭露头角,诠释了我内心所有的含蓄和敦厚,使其精神内涵里透出一股酣畅和淋漓,让生活有了昂扬的走向,使有些人羡慕,而这一切似乎都有迹可循。那就是一种做人的格局和眼界,眼界是站在现在看未来,更是站在未来看现在。

越有本事的人,越会对自己大大方方的"小气".小气,恰恰是认真生活的表现,它需要底气。其实,没本事的人才小心翼翼地装大方,厉害的人都是理直气壮地‘抠门’。"小气"就是这样,历经所谓的大方、善良、宽容后又重归纯粹,把人性还原成一种朴素的原始。

桑榆暮景,每次回味,总觉得思考问题的方式,看待世界的角度,帮我揭开了许多人生的谜团,于是就有了读懂"人性"微笑的钥匙,得到的不仅是得心应手的生活技巧,丰沛的知识和人生阅历,还有一种人生经历史在我手上流淌的感觉。

生活不单单是记住时代发生的重大事件,还能让我了解:人生为什么会如此的‘艰辛’?各种各样的"烦恼"被搬到笔下,写得相当难堪,所以,整篇文章又会笼罩在淡淡的哀愁里,对此,我会泪流满面,如鲠在喉。

思考是一件让人纠结的事,可无论怎样的欢喜都消磨不了平日里的疲惫和惶恐。时常想闲适笔调,放牧心灵。但不知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思绪约束在中间?社会上事无大小,都恶劣不堪,像一只黑色的染缸,无论加进甚么新东西去,都变成漆黑。善良挡住了视线,美丽被阴暗所牵绕,不管它怎样猛烈的挣扎;终逃不过世俗社会的洗礼。或者为此,心一辈子不能平静。

法国小说家阿尔贝·加缪曾说:什么能为我们的人生作证,是我们的作品还是哲学?都不是。只有爱才能证明我们的存在。我们到了迟暮之年,就要接受审判,看看我们对周围的人,给予了多少爱。

用心地生活过,就是对生命最大的爱,无论拥有,还是失去。因此,切莫轻易地认命,将自己关入自我设限的牢笼。

曾经,在政治热情的表皮下,青涩怀揣着怀乡式的忧郁:塑造了游离于城市就业的迷惑,透过农村的现实状况建立了一个轰轰烈烈改变自然的视角,把理想与现实触碰变为甜蜜的假象。

湘北边陲,孕育着深黑的腐质土壤,几十年来,山峰上有无数知青行走过的足迹,每一步都留下了一段沉默的过往,岁月侵蚀,云雾湮没,一代代人的凋零代谢,记忆也随之遗忘。散落在山峰和茅草坡上的知青历史,也逐渐成了乏人问津的陈迹。

时光的印记,描绘着斑驳的记忆,心思又回到那个物资绝对匮乏的年代。我想起1972年3月的那个雾蒙蒙的黄昏,我已经在上山下乡的河流中漂流了一段时间,历史,让知青一代领略了什么是农村及农村的亲人,在农村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也就是我上山下乡那会儿,整个山区老乡还在生存线上挣扎,队上二十几户人家,我不记得谁家的灶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放有一坨焦黄的‘气泡肉’,时间有几许日子了,只见主家多次在炒菜中拿出来在热锅里烫檫下,仿佛是要从锅中檫出点油来,无奈多次檫烫全然没有了油迹,只有冒着呛人的铁锈烟啧啧作响,一大堆萝卜,土豆倒入锅中呛起一股白烟,锅铲的翻动之声表明是午餐的时间到了,我墨守成规的遵守知青时代的规则,从而避免糟糕的结局。

上个世纪70年代的末期,知青回城心里的主桅杆上,一面标志着结束上山下乡运动的旗帜欢快地飘荡,但我认为上山下乡虽然有多种异议,但也客观上造就了我们那代人的意志品质和对生活的感悟。

这些变故常常促使我思考令人困惑的人生难题。其实,只要碗里满满的,人生就不会空虚。而恰恰相反,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年代,藏着那代人的酸甜苦辣。知青回城后,正处在三、四十岁,紧接着又遇到了单位改制,在残酷严苛的岗位竞争淘汰标准下,就业的天花板更高,正常的工作很难求到,尤其是知青这代人,稳定的工作和稳妥的婚姻已摇摇欲坠。就这样,大家都疲惫又无奈地变成了一个个"下岗的普通人".

从五十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都体验了阶级斗争、物质匮乏、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万花筒般之雨,我们浸淫其中,怀抱着未来更好的可能性,被其诱惑,顺从理想的惯性,机械地驶入青春激情的深处,等待的却是乌托邦式的空虚。

人之最初,又谁不是信心满满的,你打拼、你勤奋,你在人海里浮沉,可是经过了一番艰辛,纵是累得狗一般,也仍是没有混出个人样来!于是你异常无奈,两手一摊说,从心里蹦出一句灵魂拷问的话"哎,还是认命吧".

所以,我们很轻易地能够在改革的设置中提取到惺惺相惜许愿,颇具自怜自足的意味。而现实之间的关系则是另一个维度的故事,正如抑郁与欲望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

成熟的思维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能读懂‘人性’。人性的核心就是利益,在利益面前所有的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在利益面前,所有的关系都不值得一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普天之下芸芸众生为了利益蜂拥而至,东奔西走,在市井之中沾染一身烟火。

煞笔之时,有多少长长短短的故事让人叹息,瞬间的交集,也只是在我们的一念之间,以随缘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的得失,这就是人生。

成年人的世界,聚散离别总是人间常态、不必感伤、更不必遗憾,就让我们在各自的小天地熠熠生辉,各自安好。

2022.11.7于家

气候文章16:二月春早

文/刘秀清

时令进入二月,气候日趋暖和,北方的土地因解冻而渐渐松软。晴朗的日子里阳光温暖明亮,几只小小的野鸭在达活泉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悠然闲游,一会儿排成一字形列队向前,一会儿又散开来,三三两两结着伴,叼叼水里的小虫儿,理理身上的羽毛,时而相互望望,它们小小的身躯完美地演绎着春天给天地万物带来的舒展、惬意和自由。高高的天空上,风筝与春风的友情正亲密上演,风托着鸢,鸢装扮着天,行人们抬头望天,想起了自己曾经竞放风筝的快乐童年,预约着老有所乐的放风筝的老年,心里,又多了一抹亮色,脸上,绽开了笑颜。沉甸甸的生活之上,色彩永远都那么丰富,生活的内容,也因为不断地充实、更新而日益厚重、殷实着。

二月里,人们最能记在心里、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二月二,龙抬头。”这句俗谚穿过久远的岁月,维系着此时此刻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传说中,武则天当上皇帝,惹恼了玉皇大帝,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向人间降雨。不久,司管天河的龙王听着民间人家的哭声,看着饿死人的惨景,担心人间生路断绝,便违抗玉帝的旨意,为人间降了一次雨。玉帝得知,把龙王打下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下受罪,山上立碑:“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时,想到这玉米就像金豆,炒一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子里设案焚香,供上开了花的“金豆”。有的人还不辞劳苦把开花的“金豆”送到受难的龙王面前。龙王抬头一看,知道百姓救它,便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快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民间百姓为纪念这件事,每年二月二都早早起床爆玉米花,还边炒边唱:“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一年又一年,人们传颂着龙王为民解难舍身忘己的英勇行为,使得英雄情怀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成为中华文明的一个基因密码,代代相传。

现实生活中,春龙节还是一个与天文、气候、农事、卫生都有关的节日。古代天文学中有二十八宿,其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龙形星座,角宿为龙之角,每到二月的傍晚,龙角星就在东方地平线上出现,因此称“龙抬头”。

盘点先人们在二月初的节日,还有中和节、社日节、挑菜节等等。“中和节”在二月初一,为“太阳诞辰”,唐时,每逢这一天,皇帝都要举行“御耕”仪式,象征性地赐给农夫百谷;民间则亲朋好友们畅饮中和酒,祭日神,互赠刀尺,勉励耕作。由宋至清,中和节又增添了祈子、祭孔、以太阳糕祀日等内容。社日节也在二月初二,是土地真君的生辰日,土地真君就是“社神”,二月初二被称为“社日”。社日的民间活动,唐时已十分普及与热烈,唐人王驾《社日》一诗为证:“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鲁迅先生的《社戏》,也反映了近代民间在“社日”的活动。唐宋时还曾经盛行过“挑菜节”,节期也在二月初二,比“春龙节”的形成还要早。白居易《二月二日》诗写道:“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青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描摩了刚经历了洇润春雨,田间新生小草野菜的清新可喜和鲜美嫩腴。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说:“二月二日,曲江采菜,士民游观极盛。”

在春和景明的初春时光,用心感受时序中天地万物的运行变化,仔细揣摩祖先们对节令的精心安排,对自然、对生活的顺应和把握,那种日子虽然艰难,却仍然张弛有度的从容、和谐明快的乐观,那种发现大自然与生活中美好事物,把平淡生活过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的能力和智慧,让我们不禁叹服而钦敬!

就让我们和着自然的律动,追随时序的脚步,在二月的春光中,舒展筋骨,抖擞精神,昂扬心志,和生机萌动的万物一起,欣喜地迎接春阳的照耀、春风的吹拂、春雨的洗礼!仔细聆听、共同唱响舒畅明快的春之乐章!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