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小院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小院的文章1:心爱的小院
文/张缘
午饭过后,阳光暖暖地洒在院子里的每一个角落,我坐在板凳上,看着老婆婆忙前忙后的身影,姥姥从记忆深处走来了。
我的姥姥也是一个农家妇女,一直到晚年,她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农家小院。
我是姥姥看大的,小的时候,父母工作忙,我便被送回到农村的姥姥家。记忆中,我就是像现在这样,和姥姥坐在自家的小院里,晒着暖暖的午后阳光,我用手缠绕着脚边的牵牛花,想把不听话的花草摆弄出新的造型,而姥姥则在一边纳着鞋垫儿,细细的银针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亮光,姥姥讲着那些泛黄的老黄历:妈妈儿时怎么收玉米的;大姨最喜爱的那只小羊为什么死了;晚饭时她怎么偷偷地多给舅舅煮一个鸡蛋……
我一直纳闷儿,为什么姥姥怎么也学不会发手机短信,而这些过去了那么久的故事,她却统统记得。直到很久以后,她的脸庞在我的记忆中都已经有些模糊不清,我也依然能够清楚地记得,那些午后细碎而温暖的阳光下她的故事、她的笑容,还有她眼睛里闪烁的光芒。
后来我要上学了,姥姥为了我,离开了生活多年的老屋和心爱的小院,来到了这座陌生的城市。姥姥紧张地适应着新的环境,而她的笑容一直没有改变。每天放学路上,她都会给我四块钱,让我去买个冰糖葫芦,离开的时候,她总会很真诚地对小贩笑笑,说一声谢谢。而我早已迫不及待地拉着她的手离开,冰糖葫芦已让我垂涎欲滴。
我再稍大一点的时候,父母对我的学习管得更加严厉了,也不愿让姥姥再给我买那些小玩意儿。而姥姥总是趁父母不注意,把我招呼到她的房间,神秘地冲我笑笑,然后偷偷地从她的衣服口袋里掏出几块钱,或者从箱子里一番摸索,突然变出一个我向往已久的玩具。就在我喜笑颜开忍不住要大声喊叫的时候,姥姥赶紧用手把我的嘴捂得严严实实的,同时笑盈盈地看着我,那笑里满是慈爱。然后我俩就会相视一笑。我明白,姥姥也明白。这样的默契,我和姥姥之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可是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真正明白,父母给姥姥的零花钱,姥姥基本没有给自己买过东西,她把钱和爱全都无私地给了我。
再后来,我长大了,家里基本上不需要她多么忙碌了,别人问她为什么不回自己的老家去,她也不说什么,只是低下头笑一笑,然后又如往常一样,忙着准备一家人的饭菜。我看着姥姥越来越佝偻的身影,我告诉自己,当我工作后,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姥姥。可是,没有后来了,姥姥还没能等到我考上大学就去世了。在我的眼里,在我听到的姥姥的故事中,姥姥还没有享一天福,可是,为什么,在姥姥临终时,她却说她很知足、她很有福?
偌大的北京城,我再也找不到美丽的牵牛花,再也吃不到甘甜的糖葫芦,姥姥的笑容消失了。
暖暖的午后,细碎的阳光在我的眼前一闪一闪,像极了当年姥姥用的绣花针晶莹的亮光……
关于小院的文章2:伯父家的小院
文/徐三保
伯父家的小院大约有一个篮球场大小,院墙用泥巴和着扎碎的稻草堆砌而成,再用稻草铺平盖成围墙沿,上面用泥块压实,防雨水冲刷。围墙上偶尔还会长出几根狗尾巴草或者野花,春天的时候在风中调皮地摇曳!
伯父是盲人,一生未娶,性格温和。我八岁就经常陪伴他,虽然离家不远,但我却愿意待在伯父家。伯父家小院只有一扇门,是伯父家后门。一进小院,靠近院墙的角落里有一方小水池,水池里养了一些我和小伙伴从鱼塘和水沟里捞捕来的小鱼。我们生怕鱼儿饿死,还特地从邻村池塘捞来一些浮萍,洒在小池里,池里经常有几只土灰色的青蛙跳进跳出。有时我们几个伙伴无聊,争论着小鱼有没有长大,便拿着捞网在池里捞一捞,捞到后大家看看,过一会儿还是扔进小池里,小院回荡着我和伙伴开心的笑声!
小院里有几棵泡桐树和椿树。春天小院的空地上长着巴根草、茅草,还有飘来的种子生根长出的几株瘦弱的油菜花,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小花,有的像灯笼,有的像张开的手掌,引来三三两两闻香赶来的蜜蜂和蝴蝶。偶尔几只胆大的麻雀,在小院里溜达,用尖尖的小嘴寻找着可口的小虫儿。
夏天,小院泡桐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唤着,我和伙伴有时会用绑上网的竹竿蹑手蹑脚地去套,倘若捉到一只,便放到蚊帐里,指望它吃蚊子呢!有时在小院的树荫下玩起弹珠,或者以院墙为界,两边打泥巴仗玩,冲啊杀啊的声音不绝于耳。倘若是换了一般人家,早就发火嫌吵把我们赶走。伯父从不说什么,只是在屋内长凳上安静地编织草鞋。
在我病魔缠身、遭遇生命最灰暗的一年多期间,小院成了我疗伤心灵最好的地方。原先我在乡亲们眼里是要捧铁饭碗的,转眼变成一个“文不能测字、武不能当兵”的药罐子,四处求医问药,病魔却反反复复地折磨着我。我受不了村民同情的目光,父母竭力地安慰我,迁就我越来越暴躁的脾气,背着我不住地叹息和流泪。我除了吃饭,大部分时间都待在伯父家。天气晴好的时候便坐在小院的竹椅上看看书,或者静静地看看蜜蜂、蝴蝶在花丛中忙碌;晚上看着满天的星星发呆,暂时忘却了生病的折磨和别人的眼神。倘若是雨天,我就靠在伯父的后门口,望着雨点打在树叶上,树叶被一次次击打,像背负重物一样弯下了腰,几片落叶从树上不甘心地似的飘下来,落在泥土里。雨点落在小水池里,掀起一个个水泡,转眼又破碎在水池里。我发出一声又一声地长叹,一向不太说话的伯父安静地劝我说:“年轻人有个小病小灾也正常,往好的地方想就是磨磨你的脾气。一辈子长着呢!哪能不遇到个小沟小坎的?”接着便给我讲他知道的故事以及他的经历。伯父说到自己经历的苦难时,平静地像在说别人的故事。在伯父的宽慰下,我的精神渐渐好起来,看看院子中景物不再是那么愁苦和伤感!我终于治好病,重新上学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想想伯父说过的话,心中渐渐释然了!
每次回到老家,都要到伯父家门口看看,虽然自从伯父永远地离开后,再也没有勇气打开小屋看看,害怕触景伤情。每当我走到伯父家小院边,总是忍不住看一眼小院,小院如同逝去的青春一样变了模样,已经长满了蒿草,一片荒凉,但我永远记得它带给我的快乐与温暖。
关于小院的文章3:小院儿情结
文/榜文
小院儿情结
也许老家是农村的缘故,身居喧嚣闹市,却做着一个小院儿梦。
那是一个多么诱人的梦啊!前有溪水潺潺,后有大树成荫,院内花草可人,更有泥土芬芳。独有小院儿成一统,那简直就是一个——“美”!
美梦一直做到不惑之年。在亲戚的帮助下,终于有了一块地,五间房子平地而起,东西厢房的小院儿也告成了。经过一番认真筹划,石榴,桂花,月季,牡丹纷纷来此安了家。
冬去春来,小院儿建成后的第一个春天就要来临了。
初春的天气依然寒冷,而我那憋了一个冬天的心早已躁动不安了:一大早,盯着牡丹看个遍;晚上回来有时九点多,还是不由自主打开院子的灯……
一天,两天,十天,二十天,硬要从枝头寻出春的气息。
寻寻觅觅,望眼欲穿。
在千呼万唤声中,牡丹的花苞终于有所萌动。这已足以让人兴奋让人激动!春的脚步,近了!近了!
如今梦想成真。盛夏的小院儿,已是满目葱绿,繁花点点了。
晚上,沏一壶青茗,拿上一本书,静静地坐在院内的藤椅上,任凉凉的晚风徐徐吹来……
当夜色来临,淡淡的月光洒在院内的花草树木上,你会惊奇地发现,你已置身于一幅美丽的花鸟画中了:画中石榴压弯枝头;泰山石边,薄雾腾起,翠竹穿插其间……
啜茗赏景,情趣渐浓,于这万籁俱寂中,却又传来一种优美的声音:这声音是那样的轻,轻的只有凝神才能听到;这声音是那样的清晰,一个方向,多个方向,争着向你的耳鼓传来;这声音又是那样的动听,任凭任何一个人都能听懂,却又任凭技艺高超的演奏家都难以企及。
闭目倾听,荡涤心灵,忘却自我……
这是大自然的造化,这是来自昆虫们的天籁之音!人间能有几回闻,唯有知者解其音。
夜更浓了,我也醉了,书自然看不得了。
此刻的院子更静了,唯恐谁打扰了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使美妙的演奏戛然而止。
突然,一个扑楞楞的声音传来。灯光下,一只蜻蜓在玻璃窗外飞舞。机灵的小狗闻讯而至。先是观战,不久便忍不住加入进来,与蜻蜓嬉戏在一起……宁静的院子顿时活跃了起来。
……
不知不觉中已是十一点多。妻喊我睡觉,而我仍沉浸在快乐之中。
可爱的小院儿呀,为什么与你能有这么深的情结?这么深的渊源?
百思不得其解后终有所悟:其实,这浓浓的小院儿情结,不就是对大自然的情结吗?!
关于小院的文章4:幸福的农家小院
文/黄明彩
去年,我和单位同事去吴川市塘缀镇高岭村做房屋征迁安置工作,经过努力,与单位包干的拆迁户愉快地签定了房屋征收协议书,为建设湛江国际机场作了应有的努力,自豪之情难以自禁。
回忆历时将近一年的工作,风雨无阻,我享受了下乡路途收获田园风光的乐趣,还有走进农户吃上农家饭的满足和分享了他们的幸福快乐。
从城区到高岭村有四十多公里。一走出城区,朝着高岭前往,仿佛朝着人生的广阔天地,让人心旷神怡。坐在小车里,透过车窗,近观远眺,愉悦视野。每隔一两里就出现在路边的双轮板车上的特色甘蔗小摊,路边五彩纷呈的衣服摊子,风情洋溢的小墟,长势喜人的庄稼,林立的漂亮房屋,彰显着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田园乡村晨曦缭绕,笼罩在轻纱般的雾气里,神秘莫测,如梦如幻,当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即美轮美奂,如诗如画;山水树木庄稼小草披着如黛的绿衣,布满视野,满眼的绿让人神迷。
走进高岭村,扑面而来的是融融的乡情,清新的乡土气息,浓浓的烟火味。那袅袅炊烟,映衬着一个个温馨的家园、一张张村民丰收的笑脸,让我感觉非常亲切,心情极其愉快。
房屋的一砖一瓦牵连着每一位村民的五脏六腑,当拆屋的钩机隆隆地打破早晨的沉静,开进高岭村,不少村民心情沉重,走出家门看钩机拆屋的震撼场景。一位六七十岁的村妇夹在其中,和她儿媳的交谈声恰好传入我的耳畔,仿佛熟悉的乡音穿过迢迢岁月而来。
我觉得农村亲切,村民亲切,乐于与村民促膝谈心,了解他们所做所想所盼,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也许是我生于农村,童年记忆铭刻在农村大地,村民的纯真、质朴早根植在我心中的缘故。当我和阿姨得知我们的老家同属远方一个小镇,相谈甚欢,一见如故。我应邀走进她家,重温农家生活,双手捧过她递上来的热气腾腾的早餐,还有她满腔的深情和厚意。
从那天起,高岭村多了一份我的牵挂,我多了一丝与阿姨之间的牵联。每当我走进高岭村,都情不自禁走进她家,亲近感知她,感觉就像回到了久违的老家,投进了故乡亲人的怀抱。熟悉的乡音、熟悉的情景暖暖包围着我,幸福感油然而生。
她家两栋小洋楼矗立在村口,像她那般热情地招呼着每天过往的行人。房屋门前是一个大庭院,厨房卫生间在正屋外,院里有口水井,有一棵青翠欲滴的大树。一对双胞胎孙子,她常背着一个在水井边洗洗刷刷,她的儿媳也背着一个在厨房里忙个不停,母鸡带着小鸡在吃食,也忙个不停。几位村姑少妇常聚在她家,边品尝她煮的各种糖水,边谈论机场、高铁建成投入使用及搬到新村后的憧憬,像一群喜鹊吱吱喳喳,歌颂着新时代新生活,笑脸如花,写满幸福之情,每每看到这情景,我都深受感染,一头扎进去,分享喜与乐。
我整天在高岭村做工作,中午不回城,她热情招呼我到她家里午睡,而她就在客厅守护着我。我伴着乡音、枕着乡情,甜甜入梦。我的同事也受到她盛情邀请,常到她家体验农家生活,了解农家境况,品味农家小吃。在她家,我美美吃上故乡式的稀饭、萝卜干煎蛋、酸菜、木薯糖、深薯糖等久违了的乡间小食小菜。当家乡式的饭菜在舌尖上绽放出熟悉的美味,总有美好的回忆涌上心头。当我回家,她热情赠送给我农家产品。
她家境殷实,餐桌上菜式丰盛。联想到不久的一天,机场建成,出行便捷,结束交通闭塞的局面,生活比蜜还甜,我真的替她感到高兴,心情如院子里的树叶迎风飞扬。
与她认识后不久,她的两栋房屋就拆除了。每当我路过她家旧址,与她相识交往的点点滴滴即浮现眼前。她的小院,曾拥有一汪山温水暖的情怀,她的家,家温菜暖、情深意长、爱意绵绵。
关于小院的文章5:诺言
文/王道勇
清夜,月色如银。小院,一几,二人,三椅。一壶酒,翦春韭。“姐,你安葬了公公公婆,外甥已成家,孙儿也有了,该考虑自己了!”“小弟,除了你,别人到我这儿嚼这舌根我用扫帚撵!”
她端起杯,“来,我们共敬你姐夫!”
弟拄拐站起,对着旁边的空椅,酒斟满,一口尽,离去。弟歪斜的背影,令她双眼泪涌。
十年前,弟得骨髓癌需截肢。为救弟,她动员他下煤窑。他不去,她说你不去,我去。他去。
两年后,弟得救,儿子上大学。她不准他再去。他说:已经习惯了。哪想……她在他灵前自语:当初你不去,我逼你;如今,你走了,你未尽的责任我担起。
她茕茕孑立,“弟,血浓于水,你是真心!可姐答应了姐夫。”她又斟满酒,洒入旁边空椅下的水泥地……
关于小院的文章6:小院忍冬
文/杨泽文
在小院里养一棵忍冬,是父亲的建议。
当初绿化小院,先栽了树,之后栽了竹,最后就缺一棵爬藤植物了。而察看小区一些住户的院子,大都选择种植炮仗花。这种原产南美洲巴西的庭院观赏藤架植物,橙色的花朵累累成串,状如鞭炮,好不热闹,极尽张扬。但也因这份热闹与张扬,让我心里有了些不愿接受而排斥之感,以至一年过去,小院里依然没有一棵爬藤绿色植物。
记得那是乡下父母首次到我的新居过完大年之后,我和妻子便领二老到老城区逛逛,没承想在一条小巷的转角处,老父亲在我身后突然停下脚步,叫住我说,回来看看吧,这儿有人在卖金银花幼苗呢。我回转身看到一位乡下装束的老人紧靠墙根抽着呛人的旱烟,面前的一块纸板上歪歪扭扭地书写着“卖金银花”4个大字,十几个方便面纸盒里都装有一棵带土小绿苗,绿苗边插着一根竹签,那长得高一些的小绿苗已开始缠上竹签了。父亲说,你院子里不是正缺一棵爬藤植物么,就种养一棵金银花吧,不出两三年,就可以采收金银花了。我知道金银花学名为忍冬,各地民间则有忍冬藤、金银藤、银花藤、鸳鸯藤等诸多别名,属多年生缠绕木质藤本,《本草纲目》中记载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于是就听从了父亲的建议,爽快地买下了一苗忍冬藤,回家后在小院里选了一个恰当位置小心翼翼地栽下,同时插了一根竹竿让其往上攀爬。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每天浇水,天天观察,盼望它尽快成长开花。邻居老人见了之后告诉我,植养忍冬藤最好给它撘建一个花架,让其在高处享受充足的阳光才会枝繁叶荗,也才能采收到更多的金银花。于是花钱做了一个不锈钢材质的伞状花架,花架下还添置了石桌石凳。
一般而言,藤本植物大都好养。然而,在护养忍冬藤的过程中,只知一味地浇水和施肥,没有预防病虫害的意识,以至差一点把忍冬藤养死了。那是忍冬藤快要长高至伞状花架时,只见绿色藤尖不再昂挺向上,而是呈现无力下垂,先前鲜绿的叶片开始卷曲。经过一番细细观察之后,才发现临近藤尖的一小段嫩绿枝条上,布满了不易发现的芝麻粒般绿色小虫。惊愕中急忙用手机拍了照,然后上网“百度”了一番才知道是蚜虫。于是立马下单网购消灭蚜虫的药物。
藤也好,花也罢,只要认真呵护,提供必要的生长条件,总会得到应有的回报。两三年之后,小院里的这一棵忍冬藤,数不清的细枝条就已经覆盖了整个花架。春夏季节,先是花架上忍冬藤尽情抽枝吐叶,一片生机盎然,翠绿有致;然后是万千白色花朵纷纷开放,引来蜂飞蝶舞,淡淡的缕缕清香也随风飘浮于小院。
虽说岁岁年年花相似,但对于小院里一棵忍冬藤每年开放的金银花,我的感觉总是新奇而又美妙。新奇的是一根根浅绿色柔长枝条上,每个枝节对生的卵型绿叶,衬托着初开的洁白花朵,两三日之后则又变成金灿灿的花朵;美妙的是金银花一律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身于外,貌似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仿佛鸳鸯对舞,令人陶醉不已。这时节,一个人静坐于花架下的清凉石凳,石桌上放一杯新鲜金银花茶,双手展一卷有关唐诗宋词元曲的线装书,喧哗就此消退了,世界就此安静了,心境也因此澄明了……
关于小院的文章7:乡间小院
文/紫玲珑
绕城高速科学大道高速下口往荥阳方向第一个红绿灯后右拐就能进入毛寨村 ,沿着这条路一直往里走。经过一个小小集市后,两边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庄稼地就延展开来。初春时节,那欣欣的绿意,让自己的眼睛在整个冬季灰朦朦的天空以及沉恹恹的枯黄黯然萧瑟里豁然开朗起来。途经一条不宽的小河,河流逶迤,清明透澈,潺潺的流水声哗啦啦的象大自然拨动的乐曲。再往里走五分钟就有个小小的村落前王村,一个朋友一年5000元租下了一个小院。
村口的第一家,拉开沉重的铁门,院内有一棵石榴树,现在嫩叶已经开始抽绿,每当春光逝去、花事阑珊的初夏时节,嫣红似火的石榴花便跃上枝头,夺人眼目。人坐在院内,仰头可看见花朵浓艳奔放,时隐时现于绿叶之中;秋天硕果累累,树上悬挂着一个个红色小灯笼,喜气盈盈,好不热闹。
墙角摆放着一个直径70公分的大水缸,一米多高,不知道是什么材质做成的,像铸铁般沉重,两个人都江堰难以撼动。那是两个朋友和我一起从房东门口处用一个小拉车连推带拉带滚地弄回来的,可费了我们老大的劲。一段并不算太长的路,用了好长的时间,居然在这个寒冷的冬日累得我们大汗淋漓。关于它的用途大家都各抒已见:有的想在院内接天地之雨雪,便于浇花浇菜清洗地面;有的想在里面种上睡莲,夏天的时候,微风轻拂,坐在院内,可以赏莲喝茶看书,闲适地度过一天;有的想在里面养上金鱼,看花色似锦、色彩艳丽的金鱼时动时静,衔尾欢舞,也是一番风韵;有的却想在里面种上紫檀,紫檀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非百年不能成材,但可以慢慢看着它春生夏长,抽枝发芽,观赏季节更替的不同美景。
有时有的朋友拿上几个凉菜,一瓶好酒,几个人就可以在院内支上张桌子开始畅饮起来;也有时拿上一些羊肉卷,牛肉,蔬菜,支上一个电磁炉的锅,热气腾腾中,一顿火锅就欣然出世了;有时一条鱼,一份排骨,一顿美味大餐就跃然桌上;有时吃惯了大鱼大肉,弄出几个清粥小菜,简简单单的搭配不经意间构成了生活最初始的味道也会使人胃口大开。朋友在一起,吃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吃时的心情。
饭后总是收拾干净,三五好友,琴友茶客聚在一起,你来弹琴,我来沏茶。茶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什么都喝,朋友们都深谙分享的快乐,拿出自己的好茶让大家一起分享。普洱,大红袍,铁观音,白茶,台湾文山包种甚至还有银针,毛峰……茶具都是自己专用的,平时就放在那里,品茶时就都拿出自己的杯子静静地等着主人把水烧开,洗杯,把茶叶放入盖碗内,洗茶、闻香、冲泡,分茶,品茶。大家都津津有味地欣赏着主人娴熟的泡茶手法,品着水温适宜、汤色橙黄清澈、滋味醇厚回甘的茶汤,随大家心情,随意品,随意聊,这时一起分享的时刻是最快乐的!清风徐徐,古琴声音袅袅,琴音清越琳琅,韵味悠远,茶客们更是兴致高涨,佛学,道教,茶艺,文玩,美食,游玩心得,在这里什么都可以谈,什么都是随意的,可以高谈阔论,也可以一句话不说,只是拿起茶杯,静静的聆听。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简陋的院落居然深深地吸引了我,没事我就会自己或带着黑豆当一个不速之客突然而至,主人什么时候都热情欢迎。朋友来了,朋友的朋友来了,口口相传,这个小院是越来越是热闹,大家都把它当成一个心灵的聚点,灵魂的休憩站,高兴了,烦恼了,失意了,成功了,都会不由自主来到这里,俗世的种种,转眼抛在脑后,把心沉静下来。简单的心,简朴的物,简约的人,简洁的心情,平凡朴素,我们的心,生机勃勃,满目葱茏!
关于小院的文章8:竹林里的游戏童年
文/浣纱小芙
几户农家小院,掩映在青青翠翠的竹林之中,竹林深处,传来了孩子们的笑声,那是儿时的我,和小伙伴们在竹林中嬉戏,蓊蓊郁郁的竹林里穿梭着我的欢乐童年。
小时候,家的四周,到处都是竹林。东坡先生说过,“宁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农人们无论老老少少都爱竹,所以家家户户都有竹林。清风徐来,竹影婆娑,人们可以乘凉;竹干剖成篾条后可以编成农具厨具;竹枝竹叶可以当柴;竹笋可以做菜;笋壳可以做鞋底……对于彼时还是小孩的我和我的伙伴们来说,竹林就是我们游戏的天地。
我们常在竹林里捉蜻蜓。
先寻一根长长的细细的竹竿,然后把一根篾条弯成一个圈,插进竹竿顶端的小孔里,固定,随后,拿着竹竿房前屋后到处去找蜘蛛网。找到后就用竹竿将蜘蛛网缠绕在那个竹圈上,将竹圈绕上一层又一层的蛛网;或者,直接用一根更为细长的竹竿去绕蜘蛛网,直到竹竿的顶端被蜘蛛网包裹成一个灰黑色的小球。二者的区别是“捕猎”的面积不一样。
完成了上述准备工作,我们就拿着工具来到竹林里。竹林里有许多蜻蜓,大脑袋,长尾巴,背上两扇透明的翅膀,个头比常在小溪边、草丛中飞舞、点水的蜻蜓要大一些。原来不知道它的具体名字,现在从网上得知叫做蓝面蜓。竹林里的蜻蜓多是黄昏时分才出来捕捉蚊虫,黄昏时分,特别是闷热的天气,一群又一群的蜻蜓在我们身边飞舞着捕捉蚊虫,它们或盘旋,或俯冲,或拉升,或急转,对蚊虫进行着围攻。我们开心而兴奋地看着这一切,我们实在讨厌那些蚊虫对我们的叮咬,我们太喜欢这些“小飞机”了。
所以,我们就在白天的时候,带着我们的工具,来到了竹林里。白天,蜻蜓就栖息在竹枝上,它们用足抓着竹枝或竹叶,张着翅膀,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一片竹叶,或一根竹枝,仿佛就是它们的停机坪。我们轻手轻脚地在竹林里走着,眼睛像猫似的四处张望,蜻蜓隐藏在竹叶当中,并不是一眼就能看见的,需要仔细辨认。不过,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也就不在话下了,要不了多久,就发现了一只“小飞机”,立刻蹑手蹑脚地走过去,屏住呼吸,将缠有蛛丝的竹竿伸过去。如果是网,就将“小飞机”整个的扣在网里;如果是小球,就将小球靠向“小飞机”的翅膀。蜻蜓被捉住后,就将它取下来,放进随身携带的尼龙网里,继续寻找。尼龙网多半是小一点的小孩拿着,他们很是羡慕很是崇拜地跟在我们身后,即使因为发现蜻蜓时呼叫我们的声音大了些遭到我们的喝斥也无怨无悔。
我们在竹林里逛上一圈,满载而归,然后,从中挑些个头比较小的蜻蜓,送给那些小跟班们。那些小跟班们如获至宝,用拇指和食指捏着蜻蜓的翅膀,跑着,叫着,向家里人报喜去了。我们呢,就把满口袋的蜻蜓带回家,全部放进我们的蚊帐里,以为这样蜻蜓就能帮我们吃掉那些钻进蚊帐里的蚊子,那些总在半夜三更将我们叮咬醒的蚊子。不过,我们总是在第二天清晨,发现蚊帐里的蜻蜓全部杳无踪迹,不知道它们是怎么溜掉的。
除了蜻蜓,笋子虫也是我们的宝贝。每当春笋破土而出的时候,就有笋子虫来光顾。笋子虫是硬壳虫,它的背部是黄色的,上面还有条纹,腹部是黑色的,它有六只脚,长着一张又细又长的嘴巴,就像一小截小竹枝似的,嘴巴旁边还有一对触角,这嘴巴专门用于刺吸竹笋汁液。我们就趁它抱着竹笋,把长嘴巴扎进笋子里吸食笋子汁的时候,用两根指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捉住了。这个时候即使被它发现,它的长嘴巴也来不及从笋子里拔出来。将它的一只脚或几只脚折断,再将一根细竹枝插进它空心的残肢上,然后就将竹枝高高举起,抡着圆圈,笋子虫就会一个劲儿扑闪着它的翅膀,像小风车一样。
记得有一年,竹林里的一个角落,有一株笋子,连续好几天都有笋子虫光顾。我每天只需到时候去,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捉到笋子虫,多则三、四只,少则一只。当然,这个秘密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捉住笋子虫后,就洋洋得意地在小伙伴面前炫耀。
笋子虫的另外一个作用据说是烤熟吃了之后可以治疗消化不良,因此,有时候捉到笋子虫就把它弄到柴火上去烤,烤好之后,连着外壳一起,吃起来脆香脆香的,也算是小时候的一道美食。
我家的后院,也是一片竹林。竹林的地势高低起伏,低处常常积着厚厚的竹叶,红红黄黄的,像一层地毯,踩在上面软软的。我家那时候养了一群鸭子,鸭子常常在竹林里找虫子吃,有时候,就趴在松软的竹叶上休息,你嘎嘎两声,我嘎嘎两声,好像在闲聊。母鸭子们要在竹林里下蛋,它们通常会找竹叶比较厚的地方生蛋。由于竹叶比较蓬松,鸭蛋常常就被竹叶掩盖了,寻找鸭蛋也是我们乐此不疲的活动之一。翻开一层竹叶,发现一个白花花的鸭蛋躺在那里,心里立刻有了成就感。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就会你争我夺,铆着劲儿比赛,看谁找到的鸭蛋多。有时候,还会找到坏蛋,确切地说,是母鸭很久以前下的蛋,因为放得久了,坏掉了。如果一不小心打碎了,那味道简直奇臭无比,小伙伴们纷纷掩鼻而逃,找到坏蛋的人就会很沮丧,感觉自己白费了那些力气。
当然,在竹林里捉迷藏、玩打仗几乎是每天的游戏。我们还会将绳子绑在两根粗壮的柱子上,荡秋千。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将嫩竹叶摘一片下来,就是一个哨子,放在嘴里,用两片嘴唇使劲地叭嗒,就会叭嗒出清脆的声音来。要不,就给外婆拾几张大而完整的笋壳,用来做鞋垫。如果连着下几天雨,竹林里就会长出一些蘑菇,洁白的,像一个大圆盘,零星地点缀在竹林里。我们知道背面是白色的蘑菇可以吃,于是就提着小竹篮去采蘑菇。采的少,就当玩具玩一会;采的多,就带回家让大人们做一道蘑菇汤给我们喝,味道鲜美极了。
真是让人怀念啊,我竹林里的游戏童年!
关于小院的文章9:小院变迁记
文/田泽森
记得未搬家以前,我们一直住在一栋上世纪90年代的单元楼中,我家住在一楼,因此阳台外面多了一个小后院。
后院面积不大,仅比家里普通一间房间大了那么一些,而父亲当初装修时又在小院一角加盖了一间水泥小库房,用来存放些日常不用的杂物,再置划出了一片长方的地方,平时种植一些花花草草,剩下一小半的空地则简单地用水泥铺盖一层,整个院子看起来也算是小巧玲珑了。
父亲对于种植,一向是非常热衷的。在我模糊的印象里,每次在家中寻父亲不见的时候,一瞥窗外,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背影。也不知父亲从何处弄来的许多植株,全被他一股脑地亲手栽种在后院里。一年四季,后院里那几株竹子从来都是郁郁青青,而各式的花便轮着趟开放,月季、菊花和一堆说不上名字的小花,甚至还有一棵幼小的腊梅树……而这些花草后面的红砖的墙,也被植满了爬山虎,嫩绿而浓密,生命力极其旺盛,有一年的夏天,这些调皮的小家伙更是翻过了墙头一面把院外的墙也覆满,一面跑进了隔壁人家的后院里去,让邻居十分无奈。父亲也种过一些结果的植物,但除了一小株无花果树,其他都结不出果来,而我自从尝了一次那酸甜的无花果后竟有好一段时间坚持要给它浇水,期盼那长相奇异的植物再结出果来……
尽管小院被父亲占去了很多地方,可对于我这个小学没毕业的顽童来说,剩余的地方也足够我挥霍了。小小的后院便是我的天堂。我曾经用我一堆小玩具千方百计地从外面大院子的沙堆那里运回一大堆沙子堆在墙角,并以此兴奋地向母亲炫耀,当时母亲知道后脸上的表情我已经忘记了,不过我记着第二天沙堆就消失不见,令我郁闷了一阵子。家里若有空的大箱子就都被我搬到后院去,把自己关在里面玩,有次发现箱子太小而怎么也无法把自己塞进去,气得我便赌气般跑开,一想又觉得不甘心,就又冲回来一脚把箱子踢飞出去,于是很兴奋地又发现箱子的一种新玩法……
若遇到下雨天的时候,由于小院水泥地与花草之间有一层厚石板阻隔,而排水的下水道也常堵塞,经常会看到满院积水的景观,这个时候父母无奈地皱眉,而我则早已笑弯了眉,开心得不得了。有次雨很大,而下水管道偏偏没堵,我便偷偷拿了块脏抹布,很是没心没肺地把下水的小口堵死,然后看着积了水的小院手舞足蹈。看得无聊了,就把曾经闲来折的小纸船全都放到水里漂浮,然后搬了凳子爬在窗口用玩具枪装弹来击沉小船……往往雨停后水排净就看到满院狼藉,而剩下的就都是父亲的事了。
现在回想起来,也是一阵子唏嘘,以前的那个家已经快要被拆迁了吧。上次回去是去年春节前,是回小院的库房取以前放的爆竹礼花的。小院外面墙上的爬山虎似是被一些顽童烧光了,红砖墙上只留下一片又一片焦黑。小院内墙上还零星爬一些,泥土里除了一堆杂草就只剩寥寥几根竹。小院也似乎小了许多,只几步便从一头到另一头……小院还是原来的小院,我依旧是我,但心中却是不可遏止地涌出莫名的失落来……
我这辈子怕是永远都无法忘记了吧!我的童年,我的小院……
关于小院的文章10:窗外风景
文/杜日华
窗外不远是邻家的小院。里面种着红杜鹃和石榴、龙眼、杨桃几种果树。每当水果成熟和花开的时节,院子里就硕果累累,花香醉人。
春雨绵绵,春风柔柔,鸟鸣声声。在这明媚的春光中,杜鹃花睁开了双双明眸,露出了张张笑脸。
杜鹃花开得淋漓尽致,浑身粉红,花团锦簇。它的叶子柔柔软软,青翠欲滴。
杜鹃花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引来了辛勤的蜜蜂,引来了美丽的蝴蝶,也引来了青春妙龄的她。
我不知其名,也不知她是何方人氏,只知道她一家人很久就租此屋居住了。她十七八岁光景,约一米六的个子,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瀑布般泻在肩上,弯弯的柳眉,水汪汪的眼睛,瓜子脸,饱满而红润,酒窝深深,牙齿齐整而雪白。她,美得就像这艳丽动人的杜鹃花。
一个风和日丽、春光融融的中午,她在院子里悠然踱着。当她走到杜鹃花前,她停住了脚步,静静地站在那儿,目不转睛地看着眼前开得灿烂的朵朵鲜花。良久,才微微含笑,伸出白嫩嫩的手,小心翼翼地一遍又一遍抚摸着笑盈盈的花朵,抚摸着绿油油的叶子。突然,她的鼻子贴近花朵,轻轻地闻了又闻,深深地吸了又吸。很久,她才慢慢地抬起头,理理头发,揉揉眼睛,然后仰望湛蓝的天空。多情的春风撩拨着她那长长的秀发,抚摸着她白里透红的脸。此刻,杜鹃花已在她的心中尽情地绽放,杜鹃浓浓的花香已在她的心中缓缓地飘荡。
盛夏,成熟的水果挂满了枝头,满院弥漫着阵阵的甜香。不知何时,她已站在果树旁,含情脉脉地看着又圆又大的石榴,看着饱饱胀胀的龙眼,看着水灵灵的杨桃。她看得入了神,一会儿点点头,一会儿微微笑,一会儿自言自语。此刻,她看到了饱经风霜雨雪后的成熟,看到了拧出汗水的收获!
某日,热浪炙人。也许是习惯,也许是节约用电,她又一次在果树下聚精会神地看书。她坐在那里,一动不动,静如一尊雕像。她只是眨着明亮的眼睛,一页一页地翻着书。很久很久,她才站起来,扭扭脖子,甩甩手臂,伸伸腰。她拿起身边的水杯,喝了几下,稍作休息后又拿起了书……突然,她嘴一抿,“霍”地站起来,摇着头,打着手势大声朗读起来。书声时高时低,时快时慢,抑扬顿挫。读到最后,她仰望蓝天,身体稍微向前倾,双手猛地向前一伸,活像展翅欲飞的大雁!
十七八岁的青春光芒四射,十七八岁的人生正如花季。花季的生命是那么的旺盛和饱满,花季的激情是那么的直观和奔放,花季心灵的天空是那么的湛蓝,花季的心湖是那么的清澈明净!
花季像歌,如诗,似画。
窗外的风景扣人心弦,令人振奋!
关于小院的文章11:想起老家的狗
文/门子小资
童年的老家,土屋小院,却在阳光下展示着它的富有。木格子的窗,把一大片阳光引进土屋,把一个温暖的家沐浴;房前屋后的菜地,上演着叶绿花红的大戏;院子里的鸡鸭和猫狗,随意地踩着老屋四季的风,成为老家的一抹生动。
在众多的画面里,狗的眼神最为特殊,专注而忠厚中透着灵性,像一种透明的语言,透着一种光芒,那光芒柔和而善意,与你短短的对视,就能撩开你的情怀,走进你的心,并长久地住下去。有时我观察狗的眼神,有些像牛,执着真诚中写满善良和柔情,并且狗和牛都有泪水,它们的泪水是把瞬间情感化成一泓清流,晶莹地挂在眼角,打动你的一缕心曲。
在小学校后面的老屋居住时,家里养了一条黑狗,高高的身材,大耳长尾,家里人都叫它大黑。大黑最懂得它的职责,看家护院,忠于职守,当田园的粮食进仓或杀年猪时,它就整夜守在老屋的外面,亮着一双不眠的眼睛,为家园守夜。夏天,祖父在生产队的菜园劳动,晚上看护水库的鱼,它就跟在祖父的后面,是一个很好的护卫。我在小学校上学时,每当放学的铃声响起,大黑就会出现在教室的门口,摇着尾巴等我,我就会把书包放在它的背上,和它一路小跑奔向暖意的土屋。有一段时间,村里不让养狗,生产队组成打狗队,挨门挨户地打杀,祖父无奈要把狗交出去,可小叔抱着大黑嚎啕大哭,为了躲避厄运,十几岁的小叔把正怀着身孕的大黑,送到三十里远的老家。不久,大黑生了三个狗崽,等再把它接回家时,大黑就多了一份牵挂,它一周要去一次老家看它的孩子,在那住两天再回家,来回六七十里的土路,在盛夏里,一条狗穿行在酷热和阡陌之间,是一种深深的母爱和恋家之情,让大黑拥有不竭的力量。这样坚持半年多,在要杀年猪时,大黑踏着积雪一去不归,我们苦苦地等待,一星期,一个月……我们留了一大堆的猪骨头,可大黑再也没有回来,有时半夜听到狗叫,急急地奔出房门,只有风声和夜空中暗淡的星光。我们想象,大黑是恋着孩子,在老家住下了,等孩子大了,大黑就会回来,它用前爪推开房门,摇着尾巴,眼角有泪。我们长久地等待着,直到老屋撑不住雨水,大黑便成了我们岁月里一枚带着温热的书签。
后来,父亲领着我们搬出了老屋,住进了新居,家里养了一条花狗,白底黑点,长嘴短毛,挺典雅的。花狗很通人性,它会用眼神与人交流,能听懂人说话,能分辨出家人远处的脚步声,有几次父亲去乡里开会,它都准时到村口迎接父亲,我们晚上归家时,刚打开院门,花狗就会跑过来迎接我们,摇着尾巴表示它的快乐。那年我备战高考,端午节,我去土屋前的小树林背政治题,花狗一个上午陪着我寸步不离,我很感动,拍着花狗的脑门说:谢谢狗狗,等我考上学了,过年给你饺子吃……花狗用一种专注的眼神看着我,它视乎听懂了我的话,摇着尾巴,恬着我的手。
那一年,我真的考上了一所师范学校,寒假回家,推开柴门,却不见花狗的身影,母亲说,花狗得了重病,打针吃药都不见效,在冬至那天死了……怎么会这样?我跑向狗窝,那矮窝空空的,我在院子里寻找,风中狗的气息还在,却看不见那个摇尾憨叫的狗狗。母亲说,花狗高烧眼珠都红了,浑身颤抖,却没有哀叫一声,每次给它食物,它都礼貌地接着,叼到狗窝边,两天一口没吃,死时还趴在院门前,像在守望。我被花狗的一片深情和忠厚打动着,手扶柴门,任泪水迎风而流。没有狗狗家里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大年三十的下午,母亲在灶房炖猪肉,我竟在火炕上睡着了,我梦见了花狗,它摇晃着向我走来,把头虔诚地伸向我,奇怪的是,花狗从脖子向下已没有了毛皮,光光的肉体惨不忍睹,我流着泪拍着它的脑门:“狗狗,给你饺子吃,给你饺子吃。”我在梦中惊醒,跑向母亲,母亲说:“花狗的皮被叔叔扒走了,狗在东仓子里……”我推开仓门,狗和我梦里的一样,光光的肉体,只有头上有着皮毛,它趴在地上,头却微微挺起,眼睛没闭,睁得大大的,守着粮仓,它的姿态和先前趴在房门前一样。我俯下身,抚摸着狗的脑门,硬硬的,已没有了温热,但我觉得它还用虔诚的眼神看着我,我的泪涌动着,滴在狗的脑门上,我觉得狗的眼角里也涌动着泪水。大年三十晚上,当震耳的鞭炮在土屋的小院炸响时,我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水饺送给花狗,我相信,有灵性的花狗还在我们的院子里,和我们一起过年,它一定吃到了我给它的饺子。
第二年春天,父亲把花狗埋在院子的果树下,那一年,繁花一树,硕果满枝,花狗以它生命的另一种歌语,香甜着老家的季节。
在世事繁杂中,我的眼前常常涌动着老家狗们的影像,那个在盛夏里穿行在亲情和家园之间的大黑,那个把毛皮给了一个老人暖腿、把身躯化为春泥丰盈一季果香的花狗……是它们的忠诚让老屋的柴门小院溢着安逸和温暖,是它们的善良让我们的泪水清澈而透明,让我们的脚步有了深度。
老家在一个个春暖花开后走上了秋的坡岗,家狗便走进它馨香的风里,摇着它皱纹叠起的笑容,淡了月色,浓了相思。老家的狗用一大片真诚走进我们远离故土的心窝,它那孩子般纯洁的泪水清洗着我们繁杂的灵魂,灼热我们迎风的脚步。
关于小院的文章12:小院听雀
文/刘绍义
如今,来我家最多的小鸟就是麻雀了。有时三两只,有时一院子,叽叽喳喳,蹦来跳去,唱个不停。小麻雀来我家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家院子里的石榴树上有吃的,有时是馒头,有时是面包,有时是水果,有时是香肠……那都是我故意弄上去的,专门为这群小麻雀准备的。
我给小麻雀准备吃的,已经有两年时间了。那是大前年的冬天,快过年的时候,我在院子里的铁丝上晾晒自己做的香肠,隔着玻璃窗我看见几只小麻雀在铁丝上啄香肠。正想出门驱赶它们,却停住了,我忽然发现这群小麻雀的动作是那样优美,那样和谐。它们旁若无人进食的样子,煞是可爱。
在农村出生长大的我,见过不少小鸟,却从来没有发现小麻雀这么美,也许是因为在城市里很难见到小鸟的缘故。从那以后,我常常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上或者是铁丝上挂一些小麻雀喜欢吃的食物。你还别说,小麻雀真的天天来我家,一天也没有落下过,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冬。
小麻雀喜欢叫喜欢跳,它们很少闲得住那张嘴巴。特别是每天清早,晨光一露,麻雀就欢快地叫了起来,叫得是那样动听,那样优美,那样朴实。有时它们也懒得答理别人,叽叽咕咕自说自话,偶尔回过头来梳理一下自己并不漂亮的羽毛;有时又眯缝着眼缩着头,不知是小憩还是在沉思。
今年春天,我发现有两只小麻雀老是往房檐下的小洞里钻,出于好奇,我搬来梯子爬上去用手往小洞里一掏,原来是五只露着鲜红的肉、浑身上下没有一丝毛的小麻雀闭着眼乱爬,显然是刚刚孵出的,这样的小家伙我小时候见得多了,几十年过去,它们依然还是那样面熟。刚孵出的小麻雀不像小鸡小鸭,一出壳就毛茸茸的非常好玩,这样肉红红的小麻雀是不能离开父母的,它们如果离开了温暖的巢和老麻雀的怀抱,就很难养活,只有死路一条。
过了几天,性急的我又爬上去看看小麻雀是什么样子了,这时候它们已经扎了一身漂亮的绒毛,嘴的两旁,还各有一条黄线,这就是我小时候见的“黄嘴叉”了。看着它们张着嘴要吃要喝的样子,我忙找来香肠渣喂它们,它们吃得可欢了。小麻雀只有这时候能喂得活,它们一旦长成,被人捉住,就再也不肯张嘴了,宁愿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这一点,我倒认为是麻雀的高贵之处了。
现在,我还天天给麻雀准备食物,麻雀更不忘天天来我家唱歌。我不喜欢养鸟,更不喜欢养笼鸟,但我却喜欢养这群麻雀,因为这群麻雀天天给我带来歌声,天天给我欢乐。
关于小院的文章13:养箱记
文/余果
安家浦东,喜得小院,种下花果数样。为了消化家中厨余和院子里的枯枝落叶,也为了收获园艺宝贝——有机肥,听从花友的建议购入一只堆肥箱。
我入手的这种有盖堆肥箱属于有氧堆肥,使用初期得养箱,也就是培养分解垃圾的主力军——好氧菌群。
收集“饲料”是养箱的第一步。好氧菌偏爱果皮之类含糖量高的东西,家里每天产量有限,于是“捡垃圾”就成了每位“堆友”的共同经历。水果店每天会扔掉大量果皮果壳,外加卖相不佳的水果,都是好东西。小菜场和生鲜超市剥下来的豆荚菜帮、榨果汁豆浆剩下的渣,也是极好的“饲料”,很多“堆友”因此都和附近的小店小贩结成了“帮扶对子”,平时购物多照顾生意,换取“捡垃圾”的优待。
除了收集“饲料”,新手“堆友”还得研究说明书,关注碳氮比,琢磨“堆友”群里真真假假的秘笈,每天都多了一项功课。
成功的堆肥需要控制碳氮比。富含碳元素的材料通常为褐色物质,富含氮元素的材料通常是绿色的;厨余是高氮的,纸屑是高碳的;青草高氮,干草高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天知道我这一桶垃圾里有几个碳几个氮?这个2:1比例怎么测?
有氧堆肥也被称为高温堆肥。高温可以杀死原材料携带的病菌、虫卵,同时,高温适合好氧菌繁殖,垃圾降解速度更快,不会产生臭气。为此,众多“堆友”对箱上那支温度计十分恭敬,朝朝频顾惜,一日看三回。一看到温度计数字飙升,便欢欣鼓舞;一看到指针徘徊不前,便沮丧到怀疑人生:米饭也加了,大枣也喂了,今天还投了一包过期红糖,就是不升温,真让人着急。
理想的堆肥是不臭的,但理想并不那么容易实现。堆体过于紧实或温度不够时,堆肥箱还是会逸出些许异味。为了减轻异味,群里又涌现种种秘方:加咖啡渣、加柚子皮,甚至加炭。于是,咖啡馆多了一类奇葩,买一杯咖啡却开口讨一袋咖啡渣!而我,则默默承包了单位咖啡机的清理工作。
一般来说,经过初期这番折腾,堆肥箱也就能步入良性循环了,“堆友”们的心态也可回归平常,隔三差五地把灶旁的厨余、庭前的落叶之类收集起来扔进去,它会正常地消化分解掉,假以时日,就可以出肥了。
然而也有人“养”箱尚未成功,先养成了段子手:先生说再鼓捣那个垃圾桶就扔出去;如果他知道我花多少钱买的这个桶,估计会把我一起扔出去。
有人闹乌龙:菜籽饼可以放吧?售后老师答,本来就是肥,当原料你太壕。
有人焦虑:我是不是该给它吃点肉?温度计是坏了吗?我不是买了个次品吧?
有人吐槽:仿佛买了个心事,像是又养了个娃。
当然也有高屋建瓴的总结:土肥人瘦,养花的最高追求,终于实现了。
言归正传,堆肥不易,坚持有益。如今,“垃圾围城”已成城市发展的一大痼疾,本埠也正如火如荼推进垃圾分类减量,而我国城市固体废弃物中,大约56%是厨余垃圾,将它们从源头就单独分离,循环再利用,善莫大焉。
关于小院的文章14:老槐
文/史瀚勍
儿时,在我家狭窄的小院儿南边有间矮小的屋子,这屋里有一棵高大漂亮的槐树,说它漂亮并非是人为的装束,是它自来的奔放气质和优雅姿态。
自我记事起它就住在那间矮小的房子里,与它一同住的还有一头灰色毛驴和一些杂七杂八的物件儿,像锄头镰刀、草料之类的。
五月初又逢一年槐树开花,一串串雪白雪白的,置身树下还能闻到一缕清甜清甜的味道,一点儿也不腻,闻着倒不愿意离开了。白昼里满树的香甜滋味吸引来了众多蜜蜂嗡嗡嗡地忙碌。到了傍晚,暮色四起夜色渐浓,几乎看不到树的样子了,但还能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映衬着它的轮廓。
我便忆起儿时爬到矮房子上踮着脚或拿一根带钩的竹竿摘槐花的情景。采摘下来的槐花可以做成槐花糕,甄选新鲜的清洗清洗,搁点盐就可以放在面粉里和了。和成小疙瘩状即可,放在锅里蒸熟了。开锅,一股香喷喷,甜丝丝的味道扑鼻而来。然后捣碎一些蒜瓣,倒上醋,点上几滴香油,享用吧,美味极了。
大人们不让我们吃太多的生槐花,就算吃也要挑开绽了的,否则就要得腮腺炎了。我也确实长过一次,腮部肿痛得厉害,最严重时几乎不能张口进食,身体还伴随着无来由的灼烫发热。奶奶说,谁让你不听话,吃了太多生槐花的。她领我去村子里的老先生那里熬了膏药,粘在一张剪成圆形的纸上,贴在腮上,这么换个两三次也就好了。吃槐花会得痄腮?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
仲夏的风一阵阵地吹,枝干一摇,凋谢的槐花真要随风了。旋转着,幽荡着,簌簌地飘落下来,满院的都是,如同一张乳黄的地毯。这时,槐树的枝叶繁茂的就像个大伞,几乎能完全遮挡住当空炽烈的阳光,地上判若两个鲜明的空间,炙烤的地狱和清凉的天堂。那一大片荫凉是我小时候和伙伴们学习玩耍的宝地。我家的可不像别家的槐树只知道窜个傻大个,枝叶眉飞色舞,张牙舞爪的,也不知道庇荫家人。
后来,我家翻盖了旧房子,老槐树也因为没有了那间小屋子的桎梏看上去修长舒展了不少,挺拔的活脱像一个大姑娘似的。槐树不抵杨柳的一袭长发动人,也不及它舞蹈时妖娆妩媚,但有着独特的气质。风一吹,它的短发呼呼的,飒飒然,潇洒而又奔放,这时却又像个假小子了。
这些年,尽管在蓬勃的夏日里它看起来还是那么年轻,可一到冬天,槐叶差不多都归根时,它就像个被脱去衣服接受全面检查的老病人一样,皮肤看上去都苍老了。下一场雪,刮一阵风,几根空洞的枝条就不堪折磨断掉了,落到地上又摔成几截,如同疏松的骨头一样。
近两年也总是听母亲抱怨老槐树了,春天扫落槐花,夏天腻虫到处飞,所到之处黑压压,脏兮兮的,秋天又该稀稀落落地扫树叶了,干脆把它刨了去得了。父亲说:“要是卖也要听听咱娘的意见,毕竟这是她种的树。”那天父亲征求奶奶的意见是否同意卖老槐树,我在一旁听见奶奶颇为感慨地说:“卖就卖吧……”虽是同意了,那句话却像是历经了四十个寒暑一样漫长。
眼下我庆幸它还安然无恙的挺立在我家的院子,对于外人,老槐或许只是一根不错的木料,对于奶奶却是有着非凡的意义的。
关于小院的文章15:父亲的小院
文/周小赛
周末的清晨,暖暖的阳光透过窗台,散落在房间的每个角落,干净,明亮。电话铃声响起,听筒里传来了父亲的声音。“闺女,咱家院里的杏熟了,你带着孩子回来尝尝鲜吧!”“爸,早就盼着呢!”我说。赖在被窝里不肯起床的女儿,听到我和父亲的对话,一骨碌就爬起来了,催促我快点出发,一路上高兴得像只小鸟,叽叽喳喳地欢呼着。
远远地就看到,父亲正站在大门外等着我们呢。进了小院,院子里干净整洁,一株硕大的杏树矗立在院落中间,枝繁叶茂,橙黄的杏儿挂满树枝,把树枝压得低低的,伸手就可以摘到。“爸,咱家的杏树怎么结这么多啊!”“哇!姥爷,我要自己摘,吃个够!”父亲的小院,一下子热闹起来,父亲布满皱纹的脸笑得像一朵花。父亲摘了个杏递给我,足有乒乓球那么大,橙黄橙黄的,轻轻一掰,核与果肉分离成两半,迫不及待地放进嘴里,咬一口,绵绵的,一股浓郁的香甜瞬间在舌尖蔓延开来……
父亲的小菜园,就在老房子的前面,大概有半亩地吧!父母喜欢这里的原因,我想就是乐意亲手侍弄那个菜园。
记得小时候,由于家里贫穷,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有水果吃。七岁那年的春天,放学回家,父亲满脸喜悦地抚摸着我的头,说“闺女,爸找来了杏树苗,等两三年后,你就有吃不完的杏了”,我也常常数着日子,怀着期待和小树苗一起慢慢长大。后来,父亲又陆续在院子里栽下了核桃、桃、梨、葡萄……
中午做饭的时候,父亲到菜园采摘翠绿的辣椒、酸甜的番茄、鲜嫩的黄瓜,母亲在厨房间辛勤地忙碌。当满屋的清香飘出,全家人围坐在小桌前,我给父亲倒杯小酒,父亲如数家珍地讲着小院的故事,我给父母说说工作的体会,生活中的得失,母亲一个劲地给孩子夹菜,一家人其乐融融,把我带回儿时快乐的岁月。
这几年,父亲脚步没了以前的灵便,记忆也差了很多。却仍然乐此不疲地在园中忙碌着。天刚蒙蒙亮,父亲便走进菜园,浇水、施肥、除草。在父亲的打理下,小菜园一年四季都有时令蔬菜收获,豆角、辣椒、番茄、黄瓜、南瓜、萝卜、白菜……放假时,我和孩子也会经常回来,学着父亲的样子,翻地、种菜、采摘,玩真实的“农场种菜”游戏,忙得不宜乐乎。
夕阳西下,又要回市区了,父亲像搬家似的,不停地往我的车里塞各种蔬菜瓜果。“多带点,多带点,分给你们的邻居们也尝尝。”我知道,那是深深的父爱!
寒来暑往。菜一茬接着一茬,杏树花开花落,如今的我已做了母亲,这么多年,父亲的爱就像这菜园,寄托无数的深情!离开小院,回头再看一眼日渐苍老的老爸,清风中,父亲站在菜园里,白如雪,慈祥的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