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的生活

笔构网

2023-06-12文/杨敏情感

尼采把下蛋母鸡的啼叫释为"痛苦使然",是痛苦使它下完蛋"咯咯"地一边跑一边叫。由此联想世间的许多事,皆因痛苦而使之深刻并有价值。古谚有"不平则鸣"这句话,对于文人来说,遭遇痛苦和不平之后,必令他发出心灵的声音,司马迁就是一例。他落了难,受了刑成了一个众人避之惟恐不及的倒霉的人,于是才有了《史记》,正如司马迁本人在自序中总结的那样:"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还有一句成语:"蚌病成珠",是对生活最贴切的比喻。哪粒珍珠不是由痛苦孕育而成的?也许这说的是客观规律:痛苦使人升华、超越。

世上任何事都是多面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一个侧面,这个侧面让人痛苦或者欢乐,但任何痛苦和欢乐都是可以转化的,所以再说一句暮气深重的话:什么事都没有绝对的好和坏。

看曹禺先生的《王昭君》,彼时评论界一片赞颂,此时又一片贬损,这本属于正常,但其中王昭君的形象却很真实,在内蒙古一带,目前王昭君的坟就有好几个。这是死后殊荣。

史书有这样的笔墨:王昭君身在汉宫时是颇不得志的,她不去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所以这个小人就不美化她,将她画得丑,皇帝就不宠她,王昭君成了一个不得志的宫女,生活在抑郁孤愤之中。也正是这种生活使她了解了宫女的最后结局,产生了离宫之心。机会终于来临,呼韩邪单于来汉和亲,她辞别汉宫,远嫁单于。后来一些创作色彩很浓的文字,说王昭君为单于生儿育女,在匈奴有很高的威望,权重一时。史书烟波浩淼,但书写到王昭君都不能不承认,这是唯一在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的宫女。

曹禺先生的历史剧《王昭君》中有大段大段的独白,抒发了王昭君受制于小人的孤愤,惧怕成为白头宫女无所作为的忧戚,恐怕真实的王昭君也是这样的吧?如果她正江花似火,被宠幸厚爱,恐怕是不会和亲的,也就没有了历史风尘中的奇女子。

每桩好事都包涵着无数的危险,每件坏事都有许多亮点。根据"否极泰来"这句老话来推论,越倒霉越充满机遇,余下的就是把握的问题了。这样看世,不平之色就不会将人淹没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