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厨房一角,有一方土灶,多年不曾使用,可每次都会令我停留注目,有一丝情愫能瞬间从内心深处窜出来,让我感慨万千。就是这方土灶,见证了我家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巨大变化。
土灶确实很土,浑身上下没有镶嵌一块瓷砖,全是青砖红泥筑成。前面一个主灶膛,后面两个辅灶膛,三口锅放上面,一生火,全家老小就不会挨饿了。儿时家穷,灶膛里燃烧的都是稻草或豆壳,烟大火小,稍不留神还会自己熄灭,尽管我鼓着腮帮子卖力吹火,可依然收效甚微,母亲搅动着锅里的南瓜粥,无奈地摇摇头。待到南瓜粥熬熟,一家人就围坐一起,一边嚼着萝卜干,一边喝着热乎乎的南瓜粥,一顿饭就这样打发过去了。
日子一年年好起来,土灶煮出来的食物就不只是南瓜粥、红薯粥了,时不时还会炒一次肉,尽管菜多肉少,但好歹沾上腥味了。负责往灶膛里送柴添火的我也会喜滋滋地不时站起来注视母亲炒菜,有时还会调皮地伸手抓上一块肉放进嘴里。土灶仿佛很懂似的,每次母亲做好吃的时候,灶膛里的火苗子燃烧得特旺,不用我鼓起腮帮吹火,也能呼哧呼哧自个儿燃烧。母亲问我,这些木柴是不是比稻草好烧多了,我说是的。母亲就说,以前没钱买木柴,现在日子好过些,买些木柴回来生火煮饭,就不会像烧稻草那样整个厨房都乌烟瘴气的。
土灶还是那方土灶,随着生活条件好起来,土灶上烹饪出来的佳肴每天都会不一样,想吃什么就煮什么。每次回到乡下,远远地,看见竹林中掩映的老屋升腾起袅袅炊烟,我就知道父母又在土灶前张罗着丰盛的菜肴。日子好了,土灶也老了,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土灶亲眼目睹厨房里的大水缸被搬走,换上了便捷干净的自来水;亲眼目睹厨房旁边的砖瓦房变成了二层小楼房。终于有一天,土灶也亲眼目睹厨房里迎来了现代灶具和厨具,家里用上天然气后,土灶光荣地退休了。
土灶坐落的一角渐渐安静下来,可厨房并没有失去往日的祥和与温馨。
回想这些年来,被生活淘汰的何止土灶,除家中闲置的木犁、锄头、蓑衣、斗笠之外,还有养活村里数代人的那口老井。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富裕了,有些东西不得不退出生活的舞台,一如几十年相伴老家的土灶,光荣地成为人们奔向小康社会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