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童年记忆,一个习惯于写作的人,故乡一定是他的情牵之地,梦萦之所。梁子岛的对岸就是我的故乡——庙塘村。在我身患重疾的那个十年,几乎总在梦里见到同一个景象:青砖青瓦房,屋前一口塘,塘是青石板铺就的,塘中心有一口井,也是青石板砌成,连塘边的两座大坟也是青石板垒起的。这种朦胧记忆,并非我一个人才有,有时与老屋的同村小伙伴谈起,他们也只能说个大概。
来来往往,匆匆而过,许多年过去了,故乡是什么样子,还能记得吗?
时代在进步,乡村也在悄然改变。刻着村名的文化石,村头的网店,还有在美景中做直播的游人……朋友,你若有一颗爱美之心,那么你将永远年轻。
一行人穿梭在松林间,从前的土泥路变成了水泥阶梯,几处文化石刻着名言警句。池塘里,莲叶田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山凹里,水田漠漠,野雉振翅,没入蓬草;高树间,暖风习习,虫鸣嘁嘁,人来声止。
沿着新建成的环梁子湖绿道,可以直达位于梁子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南冀——涂镇生态旅游典范区。万秀、熊易、官田、野湖咀、沙咀、陆家咀……好似颗颗珍珠,串连在梁子胡绿道上,依山傍湖,生态宜人。路、桥、航空等联合搭建起立体的交通网,拉近了乡村与城市的距离,一小时生态旅游圈,给了人们更多的选择。出乡的人们,回乡安业,外乡人以此乡为故乡,流连忘返。
摄影人以镜头记录实景,文学家用纸笔移景造境,新农人又将艺术化入生活。一座久远年代的红砖烟囱,将历史以新文化的名义,高高地耸立于绿道旁。在这里,农作物在集约化的土地上,以季节的名义变换景色。依山就势,建茅屋、搭栈道,将隐在茂竹林中的村庄引入将要到来的花季。以生态的名义,将自然之色和着人工之设,生发出新的创造。行走于新村,见青绿、听溪流,移步换景,观景的人便是新风景。若以观光车代步,又不知少了多少景色和体悟。那边,知青点逗留有火红年代的青春奋斗。这边,天空之境融合了天与地,将那低下身段方得见的美景留给有心人。
秋阳夏雨,春花冬雪,远山近水,虫鸣鸟啾,人们毫不吝啬自己的思想的空间,将这一切尽情收纳,再加以句读删减,去书写自己心中的美文,将故乡新的一切传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