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喜”之四喜

笔构网

2023-08-25文/王世华故事

清晨,手机"欢乐时光"的铃声响起,屏幕显示是四喜打来的。他告诉我,二女儿被大学录取了。此刻,我的心情也和他一样,沉浸在喜悦之中……

四喜,是我的表弟,姑姑的四儿子;家住陕西靖边县鲍渠村,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 庚子年初秋,我回陕北探望83岁的姑姑,更多地了解到四喜家庭建设发展状况之喜。姑姑是老党员,小时上过三个冬天的冬书班,是当地知情达理的妇女干部。她告诉我,1970年出生的四喜是第六个孩子,在儿子中排行老四,依然禁不住内心的喜悦起名"四喜".四喜娶婆姨花费几十万元,姑姑说没想到当年之喜倒成了自己日后的"大愁". 我问四喜如今过得怎么样?姑姑说,和名字一样,四喜至少真的有"四喜".

四喜结婚那天,向亲戚、朋友借了几辆好车,在车厢顶部放置上新缝的四床棉被,车的倒车镜上挂着双喜被面,带着新娘的购物钱、零花钱、彩礼等,还订了一班鼓乐队去迎新娘。车队出发后,四喜家开始"过事":早餐是羊肉饸饹,中午坐席上的是传统的"八碗".

在鼓乐、鞭炮、年轻人呼唤的和声中,接新娘的车队进了村。"沙梁梁上站了个俏妹妹,惹得喜鹊满树树飞……黄土坡坡站了个傻妹妹,爱的后生不想回……""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一曲曲唢呐声响起,人们都站在硷畔上看新娘。

新娘下车后要由四喜背着回家。一群年轻人想方设法阻止新娘、新郎入洞房,帮着娶亲的女人们则要护送两人尽快进去,经过双方激烈的"斗争"后新人得以顺利进入洞房。新娘在娶、送的妇女陪伴下坐在炕头上,经受年轻人从门口、窗户扔进的馍馍打福……据老人们介绍,旧时新人洞房的方格窗户用麻纸糊成,要贴上手剪的窗花,而打福的馍馍若能打破窗纸打中新娘,寓意新人幸福美满,生儿育女,吉祥如意。 闹"洞房"后,夜阑人静,几个年轻人在窗台外"听门"至深夜……四喜成家不仅了了父母的心愿 ,而且全家喜、左邻右舍喜、亲戚朋友也喜,四喜更是喜上眉梢,成天乐哈哈的。

四喜居住的窑洞在沟里,尽管冬暖夏凉,但进出和生产不太方便。四喜两口子是过光景的人,从不"消停".婚后,他们一边种地,一边开发水浇地,还外出打工增加积蓄。日子过得红火了,就思忖着把住房建到改良的水浇地边。取得家庭的共识后,四喜先建几间彩钢板房,离开不知住了多少代人的窑洞,搬迁至临时住处,追逐新的梦想。

经过几年努力,万事俱备,四喜张罗着修建了五间大房。搬家时杀了一只羊,做了几桌菜,买了几挂鞭炮,邀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热热闹闹庆祝乔迁之喜。席间,客人在宽敞明亮的新房,品菜饮酒,推杯换盏,谈天说地,个个脸上堆满笑容,夸奖四喜两口子能干。四喜心头荡漾着丝丝惬意,招呼大家吃好喝好,共同沉浸在喜悦之中。

酒意正酣,客人询问起四喜下一步打算。微醺的四喜,说出了自个的"宏伟"蓝图。 四喜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实现家庭农业的现代化。之后,他先筹资十几万元,把50多亩坡耕地进行平整。后花6万多元,打了两口机井,使旱地变成了旱涝保丰收的良田。此外,还种了30多亩山地。地多了,耕种困难随之而来。于是,四喜把多年积攒的20多万元存款取出来,买了一台拖拉机、一辆三轮车、 一台播种机,变人工、畜力生产为机械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四喜不仅耕种几十亩良田,还年年对分得的400多亩沙地进行绿化,农闲时间外出打工,仅种地一年就收入四五万元。

陕北的秋天,宛若浓烈的油彩涂抹,一块块点缀在黄土高原上。秋高气爽,天蓝蓝的像蓝色的宝石,闪着幽幽的光;麻雀一群一群地此起彼落,喜鹊在树上叽叽喳喳……四喜弟带着我,参观了他的农业机械,又来到地里。庄稼长势喜人,每株玉米结二三个棒子,丰收在望;各种蔬菜随风飘散着淡淡的清香,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地下的洋芋把地面顶开了花……

四喜家的农田种植已实现地膜覆盖,灌溉采用滴灌技术,而地膜、滴灌管都是政府无偿提供的。

在地头,四喜弟眯缝着眼睛歪着头,看着我的反应。我被眼前的景象感染,又惊又喜,对四喜弟说:"新时代,农业发展,农村变化,农民生活可喜可贺!"

看完庄稼,回到家里。四喜招呼我喝老茶,自己也喝着茶,呡着小酒,眯缝着眼睛,和我拉话。 他告诉我,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种地不忙了,弟媳妇在县城一边打工一边给上中学的儿子做饭。四喜深有感触地说,新时代没文化不行,无论农业机械操作、选种下地,还是施肥浇水、电商平台都需要文化。所以,他们两口子克服种种困难,一门心思供子女上学。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在西安一所学校当老师,二女儿今年高考成绩喜人。

孩子考上大学,在城市也许是一件寻常事,但在山村,两个女儿都考上大学,确实是一件喜事,也是一则新闻。村民们说,四喜两口子不仅会过光景,也在农村树起了供子女上学的标杆,纷纷发微信、打电话表示祝贺。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