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读书节期间,市广播电视台做了一档读书节目,约我以作家和省第八届全民读书节活动“最佳藏书人”的身份,给广大读者推荐一部我创作的书籍,我觉得这事不难做到,便欣然应允了。
翻检我近年创作出版的30多部以长篇人物传记为主的书籍,都有推荐给读者的足够理由。但让我只推荐一部,确实得动一番脑筋。
我觉得,在全民读书节这个节点上荐书,还是应该推荐与读书有直接关系的内容为好。由此,我想起了“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诗。这是大文豪苏轼《和董传留别》一诗中的首联。想起这句诗后,我便确定推荐自己创作出版的《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这部书。这部已经先后印刷了3次的书籍,不仅呈现了苏轼跌宕起伏、豪放豁达的人生轨迹,也涵盖了他一生中最为经典的文学作品,雅俗共赏,不枉一读。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他的一生,留下了4200多篇散文,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并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他的一生,留下了2700多首诗歌,诗风豪放雄浑,飘逸清丽;他的一生,留下了700多首词作,开创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书法达到了人书合一的境界,与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的画作,开创了湖州画派,与著名画家文同齐名……苏轼无疑是一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千古奇才。
宋仁宗嘉祐六年,25岁的苏轼在制科御试中,以第一名的成绩离开汴京到地方任职,担任陕西凤翔府签书判官。在凤翔府,苏轼结识了董传并与他成为人生知己。当时,董传的生活状况非常贫困,穿着极为朴素,但他饱读诗书,在气质上展现出一种少有的风骨,让苏轼敬佩不已。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期满与董传临别时,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一千古绝句。这是苏轼写给董传的,也是写给自己的,更是写给所有读书人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本义指一个人书读得多了,就自然会受到书中内容的影响,从而产生一股书卷之气,逐步形成读书人所特有的言行举止。后来,引申为如果一个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就会由内而外生成一种非凡的气质和风度,受到人们的尊重。这句诗,也成了激励后人努力读书的名言警句。
作为一名作家和“最佳藏书人”,我始终把读书和创作作为生命的两盏灯。我的“家庭图书室”拥有2万多册藏书,我始终把这些藏书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这些藏书让我从农家娃成长为一名小学教师、一名新闻记者,后来又成为作家。多少年来,我一直保持着读书的习惯,我觉得,对于“家庭图书室”所收藏的书籍,如果不认真进行阅读,心里就觉得对不起它们。为此,我把所有的藏书都做了编号,然后经常一部一部地点名,生怕哪一部书籍被遗漏冷落。有时,我也会在网络上进行阅读,但这只是纸质阅读的一个辅助方式。
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审视自己。阅读是审视人生的最好方式,也是人生的最好修行。在阅读中给自己好好地照镜子,来修正自己。人的一生,如果缺少了阅读这面镜子,就会变得邋遢起来,就会与“气自华”渐行渐远。
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超越自己。读书的过程就是与先辈能人学习的过程。优秀的读书人就是善于在书籍中寻找到学习的目标,寻找到赶超的目标。读书就是在不断地寻找和思考中让自己的思想完成一次次的飞跃,让自己一次次地超越自己。
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就要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愉悦自己。自古以来,读书都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读书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而且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智慧。在读书中历练人生、陶冶情操,无疑会让一个人变得充实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