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浏览到一张照片:褪出本色的农家木质院门,阅过沧桑的样子,门的右上方悬挂一缕碧绿的艾叶与菖蒲,门环旁,张贴着一副红色褪成粉白的对联,而门槛的左角,一朵淡粉色的小野花仿佛从岁月的罅隙里探出头,又充满了野生的力量。
小时候,我家住在坡头的巷子里,小伙伴们总爱在山坡上耍,耍够了就采许多草,跟一位老大伯学编毛毛狗、蝴蝶、鸡窝……我喜欢迎风嗅青草的味道,那一种带苦涩的清鲜气息,总是让我沉醉。
门,背后藏着一个锅碗瓢盆叮当响的小院,院子里又曾储蓄过多少悲欢离合的往事?一扇门,在逐渐黯淡的天色下等待放学归来的伢子的门,如今是否又在守候远归的游子?
甚至连我,一位埋头赶路的过客,只要闲叩两三声,门,都会吱呀一声半敞了,以小屋与橘黄色灯光包裹的床迎我。而分外静谧的夜里,入梦了,或许,门楣上高悬的修长的菖蒲叶,会一层层缠绕住灯光,使一整座小院安详得像一个粽子躺在原野上。于是,植物的气息里,隐隐传来赛龙舟的急骤鼓点。
端午时节,故乡山坡上的老屋,还有人踮起脚尖挂上艾蒿吗?
而第一次听说佩兰,我觉得,是一个遥远的仙境中的名字,当母亲向我一一讲述与端午节相关的植物们时,我的心中深埋下悬念。
年龄稍长后读屈原的《离骚》,不禁掩卷慨叹。三闾大夫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揽秋菊之落英,蕙肴、兰汤、桂舟、荪桡、荷衣、辛夷车、瑶华、幽篁……这些词一个个跃入眼帘,无意中触动了儿时的悬念,又忆起端午的植物来。我翻阅资料,与其说是搜寻植物求知,毋宁说是和风携来一场心灵的奇妙悠长的旅行。
菖蒲从水中伸出碧绿的长叶,仿佛叶子一抖,在黑暗中也能触摸到光。天工设物,真是难以揣测,修长的叶子,莫非是光线在人间的呈现?是一柄翠绿逼眼的光之剑?在故乡,菖蒲并不多见,我是从线装书的插图中第一次瞥见它,这寒冬未尽时比瑟瑟发抖的百草觉醒得更早的灵草,在苦寒中舞动着,也在乱风中淡泊着,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不正好是用来驱邪的吗?听一个老北京说,端午日要将艾叶、菖蒲插于门旁,以禳不祥,一个叫艾虎,一个叫蒲剑。也难怪,古人夜读,油灯下常置一盆菖蒲,可免灯烟熏眼之苦,因它可吸附空气中的灰尘。
佩兰,这两个字的组合让人心弦一颤:腰佩芬芳,一步一摇,连风也要羡慕你的行踪了。原来,菊科植物佩兰干燥的地上部分,芳香化湿,醒脾开胃,恰好能解除碍人的湿浊之气;而白芷,很少有人能在端午想起它了。《离骚》起篇云:“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意思是,我既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啊,同时又有才能;我身披幽香的江离和白芷啊,又佩戴上浓郁芳芬的串串秋兰了。
其实,不仅奇花灵草,连粽子包裹的红豆,都能祛病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