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惊蛰至

笔构网

2023-06-26文/梁惠娣随笔

春天,仿佛是檐前旧燕低翔蹁跹用嘴衔回来的,一时间,春暖花开,生机勃发。

又是一年惊蛰至,“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惊蛰到,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啼唱,燕子翻飞,大地春回,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我家阳台上也春色满园。月季花开了一茬又一茬,深红的、粉红的、粉紫的、黄的月季花在枝头怒放,惹得蜜蜂也常来我家阳台作客。粉红的茶花从去年岁末一直开到现在,每一朵花都像少女娇俏灿烂的笑脸。三角梅也开了,开得团团簇簇,热热闹闹,旁逸斜出的枝条延伸到阳台外,它的花簇就像一团火在半空中熊熊燃烧着,很是亮丽抢眼。那一盆狗牙花,在惊蛰的暖风中长出新叶,在枝桠的顶端纷纷冒出一束束狗牙一般的花骨朵。再过些时日,那洁白无瑕的狗牙花便竞相开放,让人很是期待。

曾助力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的湛江吴川人林帝浣画的一幅《惊蛰》小画,我很是喜欢:灰白的背景上,用水墨寥寥几笔画了一个矮身高柄的老式茶壶,墨色浓淡不一,可见挥笔潇洒。有一只蟋蟀正迈着长腿、摆动着长长的触角顺着长长的茶壶柄往上爬。一幅很简单的小画,深意远意却在画外:惊蛰时节春雷响,蛰伏在泥土里冬眠的虫儿纷纷从睡梦中醒了过来,伸了伸懒腰,抖了抖精神,迫不及待地从洞里爬出来,呼吸春天清润新鲜的空气,迎着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心里盘算着明天去哪里觅食、爬到哪一棵树的树梢上唱歌,或与同伴到春色最浓处远游。人们则趁着春耕开始前的余闲,泡一壶茶,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一边闲话家常,悠闲地度一段像老式黑白照片里的旧时光。这幅《惊蛰》小画,让我品味良久,只觉得天真盎然,童趣无穷。

家乡有农谚“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惊蛰到,有土地情怀的父母,便开始着手春耕的事宜了。父亲扛起犁耙,牵着黄牛,去犁地,把田里的泥土翻松;母亲在家里剥花生,备花生种子。然后,他们在明媚的阳光下,弯着腰,把花生种子一颗接一颗地放进原先挖好的泥土坑里,再培上土,将泥土压实。

父亲又要开始种春菜了。菜地里,还有去年冬天种的香葱和生蒜。父亲把这些菜全部拔出来,留下葱头和蒜头作今冬的种子。然后翻地松土,清理杂草,把菜地分隔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小菜畦。父亲在长方形的菜畦上种上韭菜和空心菜。在正方形的菜畦上种上紫苏。在三角形的菜畦上撒下西红柿和玉米的种子。还在菜畦靠边处用竹条搭了一个架子,撒下了黄瓜和丝瓜的种子。最后,轻轻地浇上一遍水。忙完这些,父亲擦擦额头上的汗水,心满意足地笑了。

每年惊蛰这天,母亲都会到野外采野菜。母亲把采回的荠菜、灰灰菜等,变着花样地做各种各样的美食,包饺子、做春卷、煎春饼。在春天的暖风润雨中,吃着母亲采的美味野菜,仿佛拥有了整个馨香的春天,滋味难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