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场新冠肺炎,原本紧张忙碌的春节一下子变得清闲起来,不方便出游也不用走亲访友。宅在家里的圈养日子,让人没有理由也没有借口不去读书。充盈的时光,让阅读也变得丰盈起来。我喜欢享受这样的氛围,一个人捧着一本书,静静地沐浴在透窗而过的春阳,让精神愉悦于纸墨清香的文字中。
虽然每天睁开眼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新手机上的新闻,看一下最新疫情。但原本慌乱、忧心无望的焦虑,已经被书抚平。其实很多时候,文字是最好的疗效药,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坚强。而我们读书,也不是为了消遣时间,追逐风花雪月的去打发时日,只是为了寻求力量和帮助。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便是这样给人以希望的书。书中讲述的是一百多年前,由清政府任命的剑桥大学毕业的医学博士伍连德,临危受命东三省防疫总医官,对从俄国传入的鼠疫进行防治的故事。书中的《口罩》《封城》章节更是和现今的武汉防疫情况有着异常的相似。不明的病毒、人心的恐慌、临近春节的大迁移,让防疫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佩戴口罩,在伍连德看来,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防疫办法,可是现在口罩奇缺。"在感染人数和死亡数字不断攀升的情况下,他果断上奏朝廷,要求控制铁路和公路交通,调动陆军封城,在哈尔滨设立隔离区,家家户户进行消毒。"一千六百多名陆军,就像一千多个绵密的针脚,把傅家甸这个原本敞开的大布袋,死死缝起来了。"原本像葱郁盛夏的生活,彻底被鼠疫打乱了,慌了阵脚的人们存蔬菜、囤大豆,甚至连棺材都囤积。鼠疫就像一面镜子,将所有人的面目照得一清二楚,自私者的贪婪,淳朴者的大气,无知者的荒谬,无畏者的坚毅……
面对灾难,我们很难不生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念头,抗争是自然要做的,但怨恨绝望的情绪或许也会从人性的罅隙中透出。而迟子建持有温厚与凝重的态度,让隐忍于造化无常酿就的苦难中的人物,终于看到了春天的阳光。
虽然那次疫情在半年中吞噬了9万多条生命,但火化尸体、消灭老鼠、切断传染源、隔离患者、戴上口罩、清洁消毒、加强检疫,伍连德科学的防护措施终于将鼠疫锁在了牢笼中。因为防疫贡献突出,1935年伍连德被推举为诺贝尔医学奖候选人,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华人。
相比东北鼠疫科学防控的胜利,陈忠实《白鹿原》中讲述的瘟疫则要悲惨许多。这场从河南传入陕西的瘟疫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虎烈拉,也就是霍乱,一种烈性肠道感染疾病。当时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抑制。加之战乱,没有政府组织的科学防控,1932年的半年间仅陕西就死了16万余人。直到冬季因为寒冷,避免了细菌的滋生,才停止了人传人。当然,听从鹿兆海叮嘱,把满院子和屋内撒了半尺厚石灰的鹿家,成为白鹿原上唯一没有在瘟疫中死人的一个家庭。事实证明,科学的防控是战胜瘟疫最有效的手段。
同样是瘟疫,两本书却给了我们不同的答案。当这些故事凝结成文字被记录在案时,我们从中除了获得科学防控瘟疫的方法以及理念外,还有战胜瘟疫的信心和满满的力量。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开始。我在屋子里画地为牢,如蜜蜂采蜜般在一本本书中寻求着精神的给养。窗外,春阳如书中密密麻麻的文字爬满了大地,虽然并不起眼却让人心里暖暖的。就在窗下花坛的枯草丛中,我欣喜地看到了一株破土而出的绿。如手头的书籍,让人在敬畏中读到了生命的力量。毕竟春天已经快要来了,疫情终将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