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月圆,人间月半。
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叫“中秋”。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中秋之夜,明月高悬,常常引得文人雅士诗兴大发。在这个举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时刻里,让我们一起来品读古代诗人们的中秋佳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的《月夜》,字里行间饱含着深情。即使身陷囹圄,命运未知,杜甫仍不忘挂念妻子儿女,暖心的语句触动了人心深处的那块柔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被世人誉为最雄浑的中秋诗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世间有那么多瞬间,可与你共享就是幸福。虽未能相聚,我会在梦里赠你满手的月光。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与怀远之情。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意境优美,耐人寻味。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最美好的中秋诗词,莫过于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与人。”此诗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或惆怅,而是带着几分“俏皮”。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水调歌头》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
回首漫漫历史长河,在诗词中走一遭,节日的氛围不曾远去。
月满中秋日,八月十五夜;秋空明月悬,秋澄晚景清。游子归,亲人回,举杯邀明月,饮酒赏月圆,品人间最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