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除夕的晚霞,和煦的东风,消融了丝丝寒意。迎春的红,暖暖的红,溢满村庄,红了万千人家。迎春的红,从东方文明走来,扎根于华夏儿女心灵深处。
喝了腊八粥,年就来到了身边,年味愈来愈浓烈。"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杀年猪,炸肉圆,蒸包子,购年货,备酒待客忙新年。大年三十的早晨,迎春的红,走进了家门。喜庆的红,红了屋内和屋外。
迎新年,贴春联。"灶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四叔是村上的文化人,写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到了腊月的后几天,从早到晚,再到夜里,成天为村上人家写对联。来请四叔书写春联的乡亲,说笑着,坐等着,一会儿手捧着红彤彤的对联,高高兴兴地离去。贴春联,是孩子们高兴做的事。哥哥拿回写好的春联,散发浓浓的墨香。母亲打好了浆糊,我捧着对联,红色的纸,黑色的大字。对联还未贴,色彩先染在了我手上。摸一摸风吹的额头,红与黑,花的脸,母亲看了笑出了泪。贴好了大门的春联,再在对面照壁处,贴上大大的"福"字,也是红纸的底,黑色的字。六畜兴旺猪为先,不忘在那猪圈泥垒的墙上,贴上写有"猪养千斤"的吉祥语。举目间,乡村瞬间披上了红装。红红的对联,厚实的木门,迎来浩浩荡荡的春意。玉犬驱寒尽,金豕带暖春。送走了狗年,迎来了猪年,读一副副对联吉祥语,男人女人喜上了眉梢。
贴过了红春联,去看母亲准备年夜饭。这是一年中最丰盛的大餐。添把柴,燃起红红灶火的。开锅先敬灶神爷,感谢上苍的恩赐,五谷丰登平安年。灶台前的神龛里贴有灶神画,两边写着"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的祭祀语,香火不息。堂屋神台处,烛光已点燃,照亮了屋子。一家人喜气洋洋围坐在桌前,品味乡土大菜"八大碗".茨菇红烧肉、清蒸肉圆、清汤草鸡、芋头马齿安乐菜、粉丝烧杂烩、红烧鲫鱼、虾米蟹黄羹、青菜豆腐汤,再上一盘三鲜饺。空气裹香,烛光跳动,室满温馨。
守岁的红,从丰盛的年夜饭始,一直到天明。餐桌上,母亲用她那曾经为爷爷、父亲酒杯里斟满酒的手,为哥哥斟满一大盅。在母亲的眼里,哥哥和我都是能担当的男子汉。烛光里,火正旺,烛红杯映醉了一张张脸庞。"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弹去烛光灯捻上的火灰一次又一次,添上香火一炷又一炷。一家人围坐在母亲的身边,辞旧迎新,欢笑畅语。在母亲的羽翼下,度着悠闲时光,那是神仙不曾有的快乐。
年初一,晨起先拜母亲年。祥瑞中母亲端出朱红的瓦罐,里面装着红糖果,分给我们兄妹多人每人好几颗。省着吃,剥开那糖纸舔一舔,从年头一直甜到了新尾。然后去姥姥家拜大年。走过了一条条小田埂,走过了一座座小木桥,到了姥姥的村上,正好遇上迎亲队伍,抬着大花轿,披红戴花、吹吹打打好热闹。好不容易挤出了人群,终于来到了姥姥家。姥姥见到我,抚摸我的脸,牵着我的手,喜得擦泪花。进了里屋房间门,从那老旧木箱里,摸出一张簇新的纸币钱,又从门楣上撕下一片红喜纸,包裹好,放在我贴身衣袋里,说是给我的压岁钱。暖心的爱,圆了一个梦。我用这压岁钱,买了上学用的纸和笔,外带一本小人书,读那红色故事不知多少遍。
新年的祝福,农家人更关心新年的收成。"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光阴里来到了新的起点。一元复始,走近桑田,听农人说年景,期待又一个丰收年。农家小院,梅雪相聚,四面八方归"巢"的年轻人,在这家的温暖港湾里获取新能量,再出发,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
走在新春路上,暖阳木生,红旗飘扬,红色辉映在蓝天。中国红,古老的红,早已融在人们血液里。徜徉传统的节日,一抹抹耀眼的红,大红的色彩无处不在。看节日的盛装,鲜艳夺目,红色永远是主色。大街小巷的红灯笼,高高挂起的中国结,映衬行人红围巾、红红的笑脸,彰显富有、丰满、向上的精神风貌。沿着红色尽染的大街望前方,来了一队龙舞人,从乡村一直舞到了城里。龙的传人,龙腾虎跃,好日子里舞出红红火火的滋味,充满一股热情洋溢、蓬勃向上的气息。
新年和风祝新运,中国节日中国红。南湖的红船,井冈山的红旗,燎原之火,红遍神州大地。东方雄狮,声震天宇。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忘初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红梅吐艳,红运高照,中国红里绘就灿烂的画卷,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