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什么时侯起,社会上有了闲人。"这是贾平凹先生《闲人》一文中的首句。今天之所以再次想起此文,是因为我现在真正成了闲人。
说来也怪,过去上班时总觉得很累,很是痛恨那种忙得难顾首尾的生活,总想着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奢侈一回光阴。虽然在位时只是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虽然早先坐的那个位子并不显赫,但一个单位犹如一个家庭,有担当更有责任。现在倒是彻底地闲下来了,也没了那些乱七八糟的操心事了,然而反倒没了闲情。究其原由,还是内心深处对"闲"字有抵触,以为有事干总比闲着好。特别是走在大街上,看那密密匝匝的赶着时间上班的芸芸众生,就想到了早些年提出的口号"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有命不拼命,活着等于零"!"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有错吗?没有错。特别是家徒四壁一无所有的时候,那口号激发出的是穷则思变的动力。
在我电脑的文件夹里,保存着已故作家陈忠实在他六十岁生日时对前来祝福的朋友们说过的一段话,他说:"……六十岁毕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的年龄阶段。按照我们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意思,是耳顺,是悟道、是忆旧事的年龄。这也许是前人归纳的生命本身的规律特征,我不可能违抗生命规律。但我现在最明确的一点是,力戒这些传统和习俗中可能导致平庸乃至消极的东西。我比任何年龄段上更加强烈更加清醒的意识是,对新的知识的追问,对正在发生着的生活运动的关注。"说的多么精彩。
我告诉我自己,要慢慢学会闲下来。当然这里的闲,并不是或坐酒吧,或坐舞厅,或坐茶馆,很有修养或很迂腐地抽着烟,听着变了调的卡拉OK,闻着混合着的各种气味的那种闲。我所说的闲,是一种生命的状态,是一种修炼的教养,更是内心的从容与自在。
人不能没有精神家园。记得年少时读到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活过,写过,爱过……"的时候,感觉是几分伤感几分无奈;人到中年再读的时候,感觉却有了变化,已经不再是几分伤感几分无奈,而是若干倔强若干自豪。今天,当我又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竟然又有了变化,甚至也不再是若干倔强若干自豪,而是一派的沧桑一派的觉悟了。
梁实秋说,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的确,人只有在闲的时候,才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心安宁了,精神上才能有"家"的归属感,生命才会有安顿感、温馨感、充实感和幸福感。只有这样,当生命的夕阳染红天边也染红那满是沟壑的面颊的时候,才会怀着一种大彻大悟的了然,感慨于人生的诸般沧桑。这种时刻,所有的嘈杂纷争、抑郁怨忿,甚至心比天高的欲望,全都悄然退去了,会心一笑,说:"呵呵,这就是人生啊……"
是的,这就是人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