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月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七月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七月的散文1:七月,莲的心事

文/绿萝纷葳蕤

七月,温温润润,草色青釉。

弥望曲曲折折的荷塘,碧绿滚圆的荷叶,青翠欲滴。深深浅浅的绿覆盖着整个荷塘,一直到看不到的天边。如那思念,缠缠绵绵、牵牵盼盼、系系念念。覆盖、弥漫了整个心田。

七月深处,把那花雕一般的心事紧紧密结,紧紧捂成嫣然凝香的菡萏,待熏风吹散愁绪,待花香遮住伤楚,待时光凝成琥珀。一腔柔情、婉丽幽雅地开在你碧水盈盈的湖畔。待那双采莲的手,摘下点点滴滴的忧伤。为你赋一季又一季的诗意;为你书一阕又一阕的心牵;为你唱一曲又一曲的眷恋。

纤尘不染的素莲如美玉,如沐浴的仙女,婀娜妙曼、嫩蕊凝珠、盈盈欲滴。微风过处,缕缕清香,如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若隐若现。那在花香中涌动的相思如泛起的涟漪,时浓时淡,让人有丝丝的麻麻酥酥、阵阵的绵绵软软,若有又似若无,而你却不在眉间,便在心上。

粉笺香墨写下绵软的文字织成婉媚的一帘幽梦,循着荷韵幽幽的旋律,把一枕的相思痴绕、涴浸在怒放的白莲里,在潋滟的水光中,挥洒一腔温软的相思。用一纸的柔情为你轻绘婉约的一帧丹青,水墨浸染,你的影子却叠了一重又一重在墨色深处。亘古的文字,浓浓的墨韵,灵动、多情、有声,却依然唱不出我缱绻的一阕深情。

攒满相思的环月因此而瘦,瘦如弯钩。思念在流动的夜色里流淌、滴落,凝结成霜,一地忧郁的伤漫透了那莲幽幽的心事,点点清泪滑落、滴入湖水,那白玉的花瓣在忧伤中一瓣瓣飘零、散落,满溢一池的是孤寂和落寞,慢慢风干成了唐诗宋词里婉约的文字,空怀柔情,却粉泪盈盈,如弦断无音。

七月,心事如莲,朵朵盛放,绕指缠心,携着唐诗宋词沉淀了千年的古韵沉香,清丽素雅的缓缓开放,如一滴滴墨香泫然落下,洇润、浸透淡墨素笺中的竟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千古绝唱。

关于七月的散文2:往事并不随风

文/小仵的天空

从七月开始,满街满街的密密的国槐树的枝条的尖端,就开始缀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花穗子,花瓣儿是微微地泛一点绿的奶奶的黄色,不招摇也不怎么芬芳,但却是那样的执着,这一穗儿飘落了,那一枝又不声不响的开放,直到整条街纷纷扬扬的雪一般飘荡着的哪都是。

转眼八月都已经过半了,早就以为已经过了花季,昨天走在大街上还是不由震撼,大棵的槐树已经结满了想往的串串淡绿色的果荚,隔不远还是有张开的大伞般的槐树葡萄般把花挂满,就像剪不断的思念,洒落了一茬儿,又有一茬儿新的萌发!

这样样儿的细细碎碎的花瓣儿随着风在簌簌的没声息的飘落,让人不由的有些莫名的怅惘。

平弟昨天说:新浪让他因为欣喜而开通博客,因为平淡而想告别。惋惜的心情感觉就像身边的国槐花般在身旁簌簌飘落。

就像一阵清风在四月平弟无声无息的吹过我的身边。我发的每一篇博文他都细细的品读,然后仔细的给我发评语,认真地给我留言,我也很自然得到他的博客里去看,他的文章自然真诚,平淡理藏着他的那份不易觉察的内心的渴望。就在我们的相互点评里,我很自然的喊他弟弟,他喊我哥哥,他说:叫我平地吧,更亲切!几个月来我真的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小弟弟。

平弟是很细心的人,他把自己搜集整理的生活常识汇集成册发给我,还在我的宝贝们面临高考冲刺的最关键的时刻,全面的整理冲刺的技巧,心理调试的方法,激励斗志的名人名言,我只要偷懒的打印出来张贴就可以了!宝贝们下了课围着这些花费了平弟很多心血的作品赞不绝口,斗志明显的被激发起来了,高考我们的宝贝理综成绩在全区遥遥领先,平弟的作用不容小视!

我参加征文比赛,选了一篇《冬之怀想》,平弟从看了我的文章之后,连续几天认真品读,给我从配图到文章的立意提了很多的修改意见,也使我的作品从粗糙逐渐走向了精致,弟弟这份细腻是我所无法做到的。

我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常有的事儿。生活中,感情上的很多事儿都会让我莫名的伤感,平弟总能细心地发现,给我很多的鼓励和安慰。我整天被叫着哥哥,整天却为自己手边的事儿和自己的情感所缠绕,对他却没有起到一点哥哥的作用。就像八月中的国槐花,纷纷扬扬的还在飘落,我却一直以为她的花季已过!

平弟我从没有见过你,但是我却能够感觉得到单纯嬉闹的外表下纤细敏感的内心,处处为别人着想,追求完美;渴望热烈与美好却又惧怕融入现实----今后你要更多的安抚自己的内心,不要只是照顾别人的感受,快快乐乐的生活。大胆地握紧自己的幸福!祝福你---你说今年你的桃花运开始萌动,那就盛开吧!

我希望永远做你知心的哥哥,哈哈哈虽然肯定永远也不会称职,但还是愿意,没事儿了,记得来博客里看我啊!等你!

关于七月的散文3:七月,那一帘幽梦

文/嵕山雨

梦,在七月的夜里。夜也阑珊,早已习惯了于一怀静寂中,倚一窗弯月梦你。风摆树摇,星明光灿,闲捻烛花,素手盈香,谁的温柔深情了谁的呼唤绵长?谁的轻叹,婉约了刻骨思念?

与你相识,我不知道是几世的缘,佛曰,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一次擦肩,想来,这一场隔了千山万水、刻骨铭心的眷恋,又该是多少次回眸后的祈愿。

总是喜欢梦呓里你用最轻最柔的声音唤我,似丝音,若耳语,不染伤悲别离,不染风月惆怅。因为万水千山总关情,因为深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见或不见,皆是痴念。读你,在日日夜夜,如溪流,涓涓入心;如清泉,婉约成韵;念你,在晓月眉弯,如细语,如幽弦,点点滴滴,销魂蚀骨。一眸相遇,一生倾情,素笺上,我携星斗满天,为你写尽千丝万缕情;淡墨中,掬相思满怀,为你唱尽片片阙阙盼。

总是忍不住想轻轻地告诉你,你是我今生最美的相遇。一座城,一首诗,在最深的红尘里遇见了你,从此,我的生命便有了千千阙歌千千念;一份情,一颗心,在最美的时光里邂逅了你,从此,我的心底便有了痴情深深深几许。为你,彻夜未眠,男儿泪濡湿满巾,女儿情源远流长。

让一个人住进另一个人的心里,是何等幸福的事,微笑在执手间蔓延,思念在寂静中欢喜,无论走过多少旅途,心中都会存有一份感念。感动于上天的恩赐,让心灵相知相恋;感动于宿命的轮回,让世间有了这爱的传奇。

相信,这世界上,有一种情愫是可以沁骨的,一如一种初相遇,不是在路上,而是在心里;没有擦肩而过,却会留下瞬间的惊喜;不用回过头去,那背影,依然是心中的美丽。一种感情,一见倾心,再见倾情,眉间心上,皆是忆念。

曾记否:梦里与你雨中漫步,共撑一柄小伞,一眸深情伴甜蜜,花间水上共徜徉?

曾记否:幻觉与你月下相偎依,执手相看,相惜相伴两不厌?

曾记否:记忆与你河边共饮,一枕鸳鸯梦,两颗悸动心,一吻倾情,地老天荒?

曾记否:知觉与你十八送别,相拥缱绻,泪洒衣襟,一瞥惊鸿恨梦短,一句珍重刻骨铭?

这一季花开,暗香盈袖,有泪,濡湿星子;有梦,朦胧落阳。洇一笔漫漫时光,舞一阕水墨横斜,凭窗依栏,捻一则相思,隔着月光水岸,夜夜为你立成一株瘦笺。月无声,人有梦,泛滥于眸中的念,点点滴滴,记录你隔花初见时的模样。

女作家白落梅说:在苍翠的年华里,我们不能不热烈地相爱,总算会让自己伤痕累累,总算转瞬一切烟消云散,也当无悔曾经的付出,不问对错,不求结果。

如今,站在相思渡口,遥望你的方向,多想将万千忧伤化作一次爱的涅槃?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份情,这份爱,你可知,你可懂?

相思太浓,良宵苦短,含情凝睇,点点滴滴,唯美了记忆。梦,呢喃而栖;情,款款而盈,无言处,片片阙阙,皆是心语,醉里挑灯,但看笺字成行,指尖豆蔻,婉约一帘碎碎念。

爱过,无悔;走过,无憾。蛊里生死,盈盈一笑,只为你。此生不求同床共枕眠,惟愿连理枝头唱知音,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风起落微雨,蝶舞燕双飞。静静地为你,在七月的幽梦里珍藏我一生一世的风景……

关于七月的散文4:登华山记

文/费兰馨

辛卯年七月廿五日,我父母携外祖父母及我至华阴县。华山北峰县卫田氏是我母亲的朋友,听说母亲来了,携其家眷,照顾我们一行人衣食住行,无微不至,特此谢之。

次日登山。原欲从山脚登山,可观沿途风光。崇山峻岭、壁立千仞自不必说,单就文人墨客留之遗迹,足以令人反复回味。行至山间,仰望去,青山如黛、或浓或淡、或轻或浅,偶有村舍点缀其中,炊烟袅袅,使人间化境不期增了些许人情味。因山道崎岖,山势险峻,古稀老人恐不胜任,母亲留北峰照看二老。我与父前行。

西岳华山,其为西岳,乃平王东迁洛邑,其在洛邑以西,故名。华者,应读平声。张说《华山碑》云:“太华山者,当少阴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然则不当为去声也。”案《水经注》卷十九言:“远而望之若华状,故名华山。”与张同。班固《白虎通义》言:“西岳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生华,故曰华山。”则“华”似读去声,此又一说。

自古华山一条路,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美称。现有索道可直达峰顶,可谓第二条路矣。山姿雄奇险拔,壁立千仞,如斧凿、如刀削。北峰,亦名云台峰,因其云雾乍起,宛在云中,且地势平坦,状若高台,故曰云台峰。吾一行五人,乘索道至北峰。峰约高两千仞,唐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云:“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幽冥,中有不死丹丘生。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青莲寥寥数笔,即刻画出一派万千气象。

上山时,烟雾弥漫,几不可见物。然天公作美,未过多时,云开雾散,目及之处,山峰峭立而出,一轮红日遥坠天边,此时,山托落日,日尽山光,好一派落日青山图,红绿映衬,美不胜收。我与父亲歇息片刻,遂拾阶而上,经擦耳岩、云梯,扶摇而上,至苍龙岭,两岸悬崖峭壁,深不见底。且云雾环绕,一丈内几不可见物。此处乃是韩愈抛书之处。遥想韩退之,历尽千难万苦,行至苍龙岭下,观此险境,唯有望山而止步,即兴而来,败兴而归,不禁要放声长啸,泣涕满襟。一路行来,观古道,狭窄异常,故知韩文公临险而不可前之苦楚。

经苍龙岭,一时辰后即达金锁关。金锁关,顾名思义,此处栈道两边缀满金锁,有祈福之意。我求一全家平安锁,将钥匙远抛于山涧之中,寓意锁住幸福,不可更改。在金锁关休息片刻,我们父子徐徐而行,此时山间云雾乍起,前方目力不及一丈,穿梭于烟波浩渺之间,几欲飘飘成仙。

金锁关与莲花坪之间,有一处洞穴,称为姻缘洞,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即于此处喜结连理,奏出千古绝唱——《凤求凰》。以凤求凰为题,司马相如如是,王实甫亦如是,然都离不开缠绵悱恻的爱情。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于飞兮,使我沦亡。

由此观来,言华山可催生爱情,恐非虚言。在悬崖峭壁上攀登,二人必同心协力,肌肤相亲,又兼此传奇故事,岂会不萌生爱意?

过莲花坪,直上莲花峰,此处有沉香劈山救母之遗迹。至峰顶,纵观群山,浩浩乎群峰攒簇,渺渺乎如处云端。仰观天地之阔,俯察品类之盛,看落日余晖,观飞鸟归巢。一时间,天地似为一物,日月与此同辉。恍惚间,苍茫大地,只我一人,夕阳为伴,翠峰为邻,得此胜景,夫复何求?

黄昏时分我和父母及外祖父母于北峰会和,乘索道下山。于缆车上俯瞰华山,满眼苍翠,奇石、险道此起彼落,隐没于山间,或隐或现。崖上数棵松树,如蓬,似笔,有妙笔生花之称,间或零星的几丛野花,错落山间,又有天然志趣。

关于七月的散文5:七月的疼痛

文/叶浅韵

七月,园子里的木槿花和紫薇花正开得热火朝天,我每天从它们身边经过,一张张绚丽的笑脸迎我怒放。我常想,若是人间没有疾苦疼痛,没有生老病死,没有动荡不安。美,当是可以花语来作出最好的诠释。我是一个爱花无度的人,一直觉得这世间没有哪一种美可以这么具体和纯粹。

我乐意享受在美的周围,并尽力去做一个传播美的人。让心的绽放、香的弥漫居有定所。我一直走在路上,从枝叶向上的姿态里得到生活的力量,在花开花落里看清了生命的真相。我保持着伸展的姿态,用托举的态度来得到阳光雨露的滋润。辛勤与汗水,向上和向善,可以让我暂时忘记了曾经的疼痛。我不知道这些花朵,它们会不会疼痛。就在我经过它们的身旁时,我的眼眶里顿时蓄满了泪水。我想,它们一定看见了我的疼痛。

一个幕景如电影的画面那样印入我的眼帘,心在刹那间疼痛不已。一个老人用竹篾编制的篮子背着一个孩子,他戴着牙舌帽,手里拿着一个杯子,正站在紫薇花下,笑吟吟地看着我。我欢天喜地要上前去拉着他,手伸出去,却只敢逗乐一下那个孩子。然后逃也似地钻进车里,任眼泪在眼眶里打圈儿。

我看到了一个影子,一个父亲的影子。当年,父亲也是这样背着我的孩子站在这里等我回家的。我娇嗔地说我的孩子是小憨憨,不到一岁的孩子在父亲的背上虎窜窜的动着,眼睛滴溜溜地转,我装作转身要离开,他迫不及待地大哭出来。父亲说,这是多么聪明的娃呀,下雨的时候,一把摘下父亲的帽子蹲下躲在篮子里。父亲是不允许我说他的外孙一点点小坏话的,他与母亲常扬言说我不喜欢就归他们了。

母亲说父亲一天到晚宝宝贝贝地叫着,比带小时候的我们更亲昵更耐性。百密一疏的意外,让这个刚长了脚的孩子烫伤了半边脸。父亲眼泪汪汪地抱着背着,心疼不止,又难过不安。一边想着孩子的伤,一边又想着不知道该如何跟他的女儿交待这件残酷的事情。父母亲找来狗油、鹅油、芦荟等可以治愈烫伤的药,小心地涂抹着,希望赶紧结痂掉疤。在这期间他们还需要向女儿隐瞒真相,编织阻止女儿回家的理由。母亲来电说下周她就带着孩子来了,这周末让我们别回去了,省点车费油钱。

万没想到的是,就在那个周六的下午,我等来了一个电话,说父亲病重的电话。好好的父亲怎么就成重病了呢?我和弟弟慌忙火急打了出租车就往乡下赶去。在那个简陋的卫生院里,父亲安静地躺在床上,任我们抱着他撕心地呼喊,父亲再也没睁开眼睛看他的儿女们一眼。我紧握着父亲尚有余温的手,贴近他的胸膛。我在内心深处始终存有一种念想,希望有奇迹发生,睡着的父亲,他会醒来的。

当冰凉渐渐侵袭我的双手时,我意识到我已彻底失去了父亲。跪求苍天,拜倒大地,再换不回父亲鲜活的生命。我感到有人正拉着一根粗壮的绳子,那根绳子直接连接着我的心脏,它一直被人拼命地往外拉扯。我整个人被切割撕拉得失去人形,我的灵魂一次次地跪求着另一个世界里主管生死的人。我哭喊着不肯离开父亲的怀抱,被人搀扶拉开,又丧失意志地挣扎着。

医院离家整整十里,我仿佛走了一个漫长的世纪。村里的人抬着父亲回家,我提着父亲的鞋子一路哭着走着,父亲的一只手从担架上无力地垂下来。我拉着这只失去温度的手,我多希望象小时候那样,父亲用他的大手摸摸我的头,爽朗地一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我呀!

年迈高龄的祖母,一朝白发的母亲,悲伤麻木的儿女,属于我们的世界彻底坍塌了。我断绝了所有的念想,只剩下倾泄的眼泪。深夜了,那个小小的孩子被邻居抱到我的怀里时,我才想起我还有个孩子。他的半边脸上结着厚厚的疤,乖乖地看着这个一下子就不一样了的世界。一岁零五个月的孩子,还不会说话,用手指向躺着父亲,象是在询问。全家人的悲伤再一次决堤,响彻一村的哀恸,让夜无处躲藏!

一个刚失去父亲的女儿,一个刚知道孩子受伤的母亲,被撕裂的心该如何安置才好呀!所有的痛苦都只是伤口初撒的盐,疼痛过后继续疼痛,直到不知道什么是疼痛。

这个伤口缝合的过程是那么漫长啊。从那个七月开始,不知白天黑夜的痛楚侵袭着我的身体。天空、大地、星星、月亮、炊烟、羊群全然与我无关了,但它们都看见过我鲜血淋淋的疼痛。日子是一个个细细密密的针脚,每缝合一针,都尖砺地疼着。刚学会说话的孩子还清晰地记得父亲的容颜,每吃东西就举着小手喂到父亲照片的嘴里,发出简单的字节,“公……吃……”。隔世的呼唤,欲绝的悲伤总在一刹那就涌上心头。

孩子脸上的疤慢慢掉了,留下一个心形和肝状的痕迹,醒目地占据着半边脸。我天天给他涂药,希望将来没有任何印记。八年的时光一分一秒地度过,儿子的脸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而我心上的伤疤却不定时地发作疼痛。

每年清明和春节,我都去看望父亲,短松岗上的一杯黄土就是父亲永久的归宿。我带着孩子跪在父亲坟前,告诉他些喜事乐事,祈祷他在另一个世界平安快乐,请他的在天之灵庇佑他的子孙们。

父亲可知道,在他走后,外婆、祖母、大姑、二姑、舅母相继离世,父亲的缺席让这些葬礼显得凌乱寂寥。我听到亲戚们叹息的声音,都说若是他在该多好,一切事情皆有父亲来承头操办。好人不在世的消息被村间邻舍感叹传说了很久很久,而没有父亲的村庄总是让我感到无边的空荡。

无论我离开村庄,还是回到村庄,有关父亲的历历往事总是被拾起。记得那一年,女儿带了男友回家,父亲很是欢喜。要商量着结婚了,按礼节,应该是男方的父母到女方家拜访。而他的父母说了,他们的大儿媳当年也没上过门就娶了过来的,如今到小儿子也不能坏了规矩去伤大儿媳的心。我气愤得直流眼泪,发誓要不入这家门。父亲爽朗地一笑说,他不来我家门,那我就去他家好了。我说,哪有把女儿送上门的理儿,这样也太掉了身份。而我的父亲为了女儿的幸福,他愿意弯下身子。

在一个傍晚,父亲真就来了,他在准亲家那里聊了一晚,说女儿的脾气不好,说女儿的刀子嘴豆腐心……第二天一早,他笑吟吟地回去了。一向心气高扬的准公婆对父亲赞不绝口,如今每每说起也一再惋惜不已。

所有的一切都成为遗憾的时候,我也慢慢地走在衰老的征途上。我用父亲教育我的东西来经营料理我的婚姻生活,竟是受益匪浅。我在知道了生活的本真以后,依然保持着热爱生活的态度。我想,这种对待生活的品质是父亲交给我的接力棒。我要一路不急不忙地走下去,不忘记欣赏路边的风景,不去计较太多的得失。尽管我常常被生活的琐碎牵绊,被莫名的忧伤侵袭,但一颗赤诚的心灵依然热忱。

只是有时,情感就象海拔极高处的沸点,总是在轻轻碰触之间爆发。在一句不经意的对话里,在一幕熟悉的场景里,甚至只是一顶相似的帽子或是一根旱烟袋的出现,我就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当疼与痛被时光缝合完整的时候,伤心也只是平常的伤心,思念也成了平淡的思念。父亲象是用他的生命给他的女儿一种启示,让我早早地明白了生命最本真的意义。我不再那么执着于对错的纷扰,也不会潜心在钱财里计较。明白了一切无私的大爱都与心灵的坦荡相关,一切与人为善的举动都折射出心胸的广阔。

父亲身上的正直、善良、爽朗、热情、达观、向上……我一一地翻阅学习。我一直走在父亲指引的路上,不敢懈怠,不肯放手。我想,若是父亲安在,他是愿意看到他的女儿今天的样子。

关于七月的散文6:雨中施肥

文/德农

七月中旬,玉米苗开始拔节,这时节下雨,是给玉米追肥的好时机。雨前或雨中,只要能判断出这场雨水足够融化撒在地里的化肥,我们就会来地里施肥,即使天上的雨已经下大也不会停下来。

这时节的玉米苗已半人多高,施肥只能靠人工。办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化肥倒在盆里用手抓了撒在玉米根部,需要一手端盆一手撒化肥,弯腰向前走,很累。相比之下第二种方法就轻松且快很多了。在化肥袋子角上剪个口,插一节短塑料管绑紧,让化肥自己流出,然后用行走的速度控制施肥量。但是由于雨中的玉米苗很湿,袋子和化肥很容易打湿,塑料管堵塞也是经常的事。人就更不用说了,在地里走一个来回,浑身肯定湿透了。

在雨中,三三两两的农人浑身湿透却乐此不疲地劳作,用雨水和汗水的交流编织他们丰收的梦。这场景,估计有许多城市人没有看到过呢。

关于七月的散文7:红色七月

文/烟锁雾楼

红色七月,以一颗朝圣者的心,走进南湖,走进红船,走进岁月深处。

浩瀚湖水,潋滟波光,珍藏着当年不屈的革命信念与不熄的革命火种。船头上那盏高挂的明灯,一直指引着中国人民冲出黑暗,走向光明。

共和国觉醒的号角,从这里吹响,并以摧枯拉朽之势,震惊寰宇,生命的内涵赋予新的血液。

高高飘扬图腾着镰刀与斧头的旗帜,从这里冉冉升起。在满目疮痍的华夏大地上,率领中华儿女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将共和国缔造者血染的风采,炼狱成中国舞动凤凰涅盘的故事,世代传承,世代沐浴。

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希冀,是您用一把斧头和镰刀,铸煅民族的脊梁,砸烂千年桎梏,割开厚重夜幕,用草鞋踏出的印记铸造共和国辉煌。

高擎镰刀斧头的旗帜,浸染了共和国九十年的足迹,今天,我把思绪停泊在你红色的桅杆,看您云帆高挂旌旗招展;看您血雨腥风,压不弯您挺拔的腰肢;看您用超常的智慧,力挽狂澜,拯救万民,定国安帮;看您疾风中抽芽,暴雨中拔节,血泊中孕育,明媚中谱写新篇章。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新时代,新跨越,您以划时代的魄力,率领中华民族,再铸新的里程碑,在历史的扉页,挥毫泼墨,书写镏金的岁月,让飘扬在头顶的党旗,红得更加鲜艳,更加绚烂,更加庄严,更加热烈!

关于七月的散文8:七月流火……

文/心蝶

七月是杯转凉的酽茶,它的涩割伤了我。月弯横刀,几颗凌乱的星子,是决绝的言词。像嘈杂的鸟鸣,拍打着忧郁的感伤。

七月的右边,是一场场雨寒。往事的河水,溯流而上,两边锁住的是昨天和从前。

谁的心在河流中一泻千里?

谁的目光沿清风返航?

谁的梦捂住潮汐的形状?

谁用水的皱纹掩饰了破碎的荒凉?

左边的闪电长于奔跑,总以震耳的雷声,奏出咏叹。绿色窗帘,透出欲掩未掩的瀑布,撬动词语以外的心弦。七月,你吻过我吗,为何杯中,全是雪晶莹的眼泪?

我厌倦奔跑,也只能走过颠簸的日子。它象一颗坚硬的核难以咬透,但又永远不能启齿。也许,极致喧嚣会流落成空城,却不会忘记草丛中脚印曾经的茂盛。那些黑暗中的梅火,红过就是红过。刻在七月的额头,横断苍穹。

有些高音符号,在天空裂变。某年某月某日某个角落,是否会有人在一声撕心裂肺的声音中死去还是新生,或任脚下的梅花烙踏遍每寸湿咸的土地。而此刻,七月的名字还能走多远?

流火,不应是你的负担。圆润的日子,也有阳光和雨水恰到好处之时。如果将你隐匿,只能向黑暗的壳中祈福。设想,你说服了大地。在人群拥挤的地方,留一口清凉的呼吸,点一盏灯,安静岁月心中的孤独。这已是支离破碎的组合。

流火划出七月的线条,谁在画中实虚?经纬之间,是生命的颜色。什么声音什么风向什么音节才适合描述这个季节的彷徨?想起纯净的风,心中的温柔,骨骼中的雨水还有疼。依稀什么在幸福中攀升,叩开八月的蔚蓝。

关于七月的散文9:夏

文/郭芳良

七月里,天气闷热,整个城市被太阳炙烤着,走在大街上的人寥寥无几。

我躺在凉席上,吹着电风扇,懒懒地翻了翻几本杂志,吸了吸几口柠檬汁。

这个暑假,几乎每天都是这样,没办法,太阳公公不给一点面子,整天高高在上,显示自己威猛的样子。

“芳芳,我们回老家一趟吧!”姐姐兴冲冲地走过来,“刚刚奶奶来了电话,说那里很凉快,让我们过去玩。”我一骨碌爬起来:“好啊,明天就出发,哦耶!”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坐上了公交车,直奔老家。

汽车到站了,一阵微风吹过我的脸颊,感到十分惬意。回到家后,姐姐俏皮地拉着我的手,一脸的笑。姐姐拉着我走上了门前的那条小路。

“我们去哪儿呀?”我问道。

“带你玩!”

一会儿,眼前一个奇特的景色映在眼前,只见四个清晰的大字——金夕公园。

我走了进去,里面都是青草树木,几朵小花点缀于其中,星星点点,若隐若现,像是在玩捉迷藏游戏。

放眼望去,四周的景物似乎都很平凡普通,又好像都有自己的独特这处。忽然,转头看见一片荷花池,那边周围绕着很多人。我不禁好奇,奔赴过去。只见一些人在荷花池底下找莲藕,一些人在捉泥鳅,另一些人在池边提着桶子,满脸微笑。

我仔细地观察了荷花,它们可真美啊!有白的,粉的,红的,绿叶,为它们衬托,它们娇羞地躲在了绿叶下,露出粉红的笑脸。凉风习来,荷花此起彼伏,像一层层花海在滚动的浪花,且散发着清香。

突然,下起了小雨,人们提着收获的桶子,笑着跑回了家。我也急忙跑进了不远处的白色的亭子。我甩甩头发上的水珠,却见那群孩子们玩得倒挺欢的。看,他摘下一片片大大的荷叶,顶在头顶上,在雨中欢快地玩着,闹着……

雨,来得匆匆,去得也快。整个公园变得凉爽起来,我呼吸着这新鲜的空气,观赏着这被雨洗礼过的美景,顿时发现,这里的夏天如此美丽!

关于七月的散文10:秋满疏篱

文/魏伟

走过七月流火,有风从八月的初秋吹来,夏日的暑热渐渐退去。信步乡间,听蝉鸣树枝,看瓜果满园。碧绿的丝瓜,枝蔓一旦附着了院墙便不屈不挠地向四面八方扩张。苦瓜黄瓜也不示弱,在农家主人用芦苇搭起的篱笆架上,拼命伸展茎蔓,结出累累硕果,力撑起一片秋天的景象。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大诗人范仲淹笔下,秋水无边,秋色无边,秋思无涯。芳草怀远,兴寄离愁,望家乡,渺不可见;怀故旧,黯然伤神;羁旅愁思跃然纸上。境界宏大,深沉大气。时至今日,每一个平凡的布衣俗子,在离家外出时,假如他有幸读到或者想起这首词时,心中是否会像我一样,在百般感慨之后,略微感到有一丝慰藉呢?

犹记得,15年前,我素衣简行,一人一包裹,来到这个城市,租住在这江北小镇,一座瓜果蔬菜满篱笆的农家小院,开启自己的创业之行。忙完工作之后,漫步在丝瓜架下,菜园小径之中,心情极其畅快舒展。放眼望去,紫色的茄子、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甚至是路边一株紫苏,都令我感到心里踏实安宁,仿佛它们在向我诉说一粒种子从春到秋的故事,在向我展示走向丰收的喜悦。而我,置身于这田园绿树中,似乎也能很快忘俗事于身外,不急不恼,心平气和。

秋风起时,思念无端被牵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故园此刻,也是帘卷轻霜。多少回,梦见高堂二老银丝白发,拄着拐杖,伫立在村口翘首以盼远行的儿女归来。秋风不语,唯见幽幽古道长亭,悠悠雁行长空。游子同样思归,有道是: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叫着飞抵篱笆小院,它们时而嬉戏,时而钻入藤蔓丛,似乎在讨论哪颗丝瓜结得好,哪棵黄瓜长得大,但凡有一阵风吹过,茂密的篱笆架轻微起伏,鸟儿便倏然一惊,一头扎进天空不见了。

月光皎洁的晚上,小院微风吹拂,房前屋后散发着植物特有的清香。月色透过篱笆架洒落下来,四下里都是蛙鸣和虫子唧唧的叫声,晚归的人们三三两两从门前小路走过,脚步急促。小院中倘若摆上一张桌子,炒几把花生,斟上买来的农家自酿老酒,夫妻对饮或者一个人独醉,都很惬意。人生天地间,名利权欲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如梦,得失寸心间,何妨今日大醉一场,明天从头再来。

时常想起幼时,每当秋夜来临,村民吃过晚饭,摇着蒲扇去寻找热闹的地方谈天说地,解暑纳凉。那时没有蚊香,往往在院中用秕谷和晒干的草束生一堆火,孩子们或躺或坐在宽大的竹床上。袅袅烟火中,火光明明灭灭,伴随着大人的声音由嘈杂到稀疏,渐渐鼾声四起……于是,人们便打着呵欠散去,小孩子熟睡后往往不肯起身回屋,大人只好连拽带抱往家里扯,否则,秋夜里睡外头,第二天清早醒来要吃露水的,伤身子。

当秋天来临,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相同的是物候,不同的是心境。轻霜微露,红叶黄花每年都会呈现,但逝去的永远回不来。城市在发展,乡下也在改变,那曾浸透着农耕文化的农家小院,已经难觅踪影。很多乡下已经难得听到蛙鸣,甚至农民也不完全靠种田养家,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农闲时节,他们上工地,进工厂,四处奔波,为自己的下一代能过得更好拼命干活。

作为农民的后代,我早已不事稼穑,但做人不能忘本,如同这满园蔬果对秋天的感恩。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又至秋满疏篱。人在旅途,身居闹市,那植根于灵魂深处的农民气质让我面对生活从容淡定,但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未停息。

关于七月的散文11:七月的石榴花

文/项顼

每年的七月,照例是石榴花盛开的季节。几十年过去,息烽阳朗坝的山上,那遍遍绿树上一朵朵腥红的石榴花在凄风苦雨中花开花榭,显得是那样的宁静,没有丝毫痛苦的渲染。还是那样的平凡,没有半点的娇柔。的确,在我的家乡,石榴花本是一种寻常的花,并不是很特别。每年的六月初,石榴花便渐渐的开放,直到七月,遍山的石榴花才到了盛开的季节,于满山的葱绿中绽放朵朵生命般的鲜红。向来人们往往只看重它的果实,而忽略了那鲜红灿烂的花朵。

2003年的7月,我来到向往已久的息烽。之前,在很多文学作品中看到过息烽的介绍,我想象中的息烽一定是个魔鬼般阴森之地,及至到了息烽集中营,我竟然被这里的美丽的景色和满山遍野的原生植物所吸引;然而更为吸引我的是那些正在盛开的石榴花。看见了息烽集中营里那盛开的猩红的石榴花,我恍然发现,这里的石榴花与我以前所见到的似曾完全不同,这里的石榴花别样的红,红得好似燃烧的火焰,红得好象那共产党人宣誓的旗帜。更不同的是,这里的石榴花仿佛与人分外的亲切,好似有生命般的鲜活,似乎想要向前来的人们诉说些什么?也许是想诉说那些曾经久远的往事。

五十多年前,中华民族正处在非常危急时刻。日本帝国主义,凭借军事上的优势,发动侵华战争。由于那时,我们的国家刚刚摆脱封建社会的统治,且年年军阀混战,国弱民穷,民众在水深火热中过着贫病交加的生活。很快,东三省就被日本军队占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艰苦的抗日救亡运动。大批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强盛,为了拯救民众脱离苦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牺牲自己的生命,追求真理,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谱写我们中华不屈的民族魂。

息烽,位于贵州省黔西北,川黔公路贵阳和遵义之间,距省会贵阳仅64公里,交通便利。这里是一个自然风光绮丽秀美的山区县,长年气候温湿,群山环抱,溪水长流,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是我到过的山水最为娇美的地方。

1938年到1946年的8年间,国民党军统在距离息烽县城6公里的阳朗坝猫洞设立“秘密监狱”,就是后来臭名昭著的息烽集中营。它用来关押被捕的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成为当时国民党的最大的一所监狱。那时的息烽共驻扎国民党军警和军统特务1500多人,息烽集中营共关押所谓的“犯人”多达1200余人,他们中有共产党人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韩子栋、黄显声、张露萍、宋绮云等,还有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一家人,民主人士马寅初等等。新中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宋拯中(小萝卜头)便出生在息烽集中营。

息烽集中营建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刘姓地主庄园内,军统特务把刘姓地主和周围的十多家穷苦农民赶走,强行征占土地数十亩,房屋几十间,建起了息烽集中营本部,又称猫洞集中营。除猫洞集中营本部外,还有关押杨虎城将军一家的玄天洞。集中营设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监号,首任集中营主任军统少将何子桢,是个凶恶残暴的军统特务。在他残暴的狱政管理下,“犯人”受到非人的对待,对“犯人”进行严刑拷打,每天都有“犯人”死亡。共产党人黄显声将军目睹特务的残忍行径,曾不顾个人安危,大骂何子桢毫无人性。

何子桢的残暴,并没有任何收获,相反激起狱中“犯人”的反抗,连他的上司,军统特务头子戴笠也对何子桢不满,将他撤换。继任军统特务少将周养浩,在军统特务中自称是有“文化”的特务。他到任后,在息烽集中营搞所谓的“狱政革新”,其实是对“犯人”实施更加严厉、更加残酷的管制。不仅在肉体上,更在精神上对“犯人”进行残酷的折磨,以此来消灭人的思想的意志,成为被奴役的工具。 以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等共产党员组成的“狱中党支部”,从来就没有放弃过抗争,他们利用周养浩搞“狱政革新”的机会,联络狱中的党员,在狱中组织对国民党特务当局的斗争。张露萍就是“狱中支部”的其中一员。

张露萍这位英勇的女共产党员,四川崇庆县人,原名余硕卿,在成都读中学期间,受到她的同学车崇英的父亲,共产党人车耀先的影响,参加革命活动。1937年由车耀先安排,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先后就学于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女生队,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秋,由组织安排到四川从事革命活动,后经南方局叶剑英安排,化名张露萍打入国民党军统内部电讯总台。为我党提供许多国民党重要的机密情报。后被军统查觉,于1940春在重庆被捕,1941年转押到息烽集中营,同时被捕转押的还有她的六位战友,他们是:冯传庆、张蔚林、杨光、王锡珍、陈国柱、赵力耕。

在狱中支部的领导下,张露萍以自身喜欢文艺的特长,参加演出《女谍》、《日出》等宣传抗日和反抗封建统治的话剧,在剧中担任主角。她在狱中,虽经军统特务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保守党组织秘密,即使是戴笠亲自审问,她也不对敌人说半句真话。在息烽集中营,周养浩把她叫到办公室,对她欲行非礼,她打了周养浩两个耳光,并大声痛斥,周养浩只好作罢。后来借故关了张露萍一星期的小号。 周养浩,1932年毕业上海法学院法律系,1933年由戴笠介绍、唐纵监督宣誓加入复兴社特务处,为国民党做了16年的特工工作,先后担任息烽集中营主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保防处处长、保密局西南特区副区长等职,直到被俘。周养浩举止斯文儒雅却心狠手辣,曾亲自策划部属杀害爱国将领杨虎城的行动,是国民党军统内部有名的“书生杀手”。1945年的6月,戴笠再次来的息烽集中营,并亲自向周养浩下达杀害张露萍等七人的命令。

1945年7月14日,女管理员来通知她收拾行李,说是要把她们转押重庆,她从女管理员含悲的脸上,知道自己为革命献身的日子到了。此时的张露萍显得格外的平静,她把在重庆从事地下工作时所穿的连衣裙取出来换上,请同室的难友黄彤光为自己最后一次化妆,黄彤光在为她梳理头发时,忍不住转过身轻的哭轻泣,她反过来安慰黄彤光:“为了革命的理想,为了人民的利益,只要主义真,那怕是***,也是值得的。”年轻的张露萍,她用微笑去迎接这一刻的到来,用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面对死亡。一切准备好后,她向同室的难友一一告别,她的脸上只有一种凝重,而没有一丝的悲戚。她曾对战友们说过“自从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的那天起,早就把个的的生死置之度外。”难友们含有着热泪,依依不舍的把她送出监室,这时,正好是七月,山城的七月,息烽的七月,石榴花分外的火红,烈士深情地望着那些陪伴自己美丽鲜红的石榴花,因为,这些石榴花伴随着她度人生最后的艰难岁月,她在《七月的榴花》一诗中写到:“七月里山城的榴花,依旧灿烂地红满枝头。好似战士的鲜血,……”

上午11点左右,特务把她和另外的六位战友押上汽车,汽车开出集中营,张露萍和六位战友唱起了《国际歌》,那悲壮的歌声久久在集中营上空回荡,响彻整个山谷。当车开到集中营快活岭军械服装库时,特务假装让她们下车搬服装,当她们刚走上仓库大门台阶,气急败坏的特务从背后向七位烈士开枪射击。张露萍和她的战友在高喊“共产党万岁”、“打倒蒋介石”的口号声中,光荣就义。这时张露萍仅仅只有二十四岁,就献出了她年轻的生命。

七月是烈士就义的时候,七月是石榴花开的季节。五十多年过后的七月,我站在烈士就义前生活过的监室里,站在烈士曾经战斗过的山坡上,我周围的石榴花已经全部的开放。望着这缤纷灿烂、朵朵鲜红的石榴花,息烽这里的石榴花却是显得格外的鲜红,仿佛是烈士的鲜血染成,虽然经过数十年的风雨,息烽七月的石榴花依然还是那样的鲜红,从远处看仿佛是漫山遍野的红旗微风飘扬。她好象是在向后人,在向来者,展示当年烈士的风采,诉说那曾经血雨腥风的岁月。

请让我们记住,永远地记住他(她)们,那些为我们民族自由、独立、富强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

关于七月的散文12:青皮核桃

文/爱上诗歌恋上你

“七月核桃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距离核桃成熟还有一段时间,就开始有商贩们上门要收购了。家里种了四亩核桃,今年果实挂满枝头,着实喜人。父母乐颠颠地带上蛇皮袋子,开着电动三轮去核桃园采摘,本来要采摘60袋子,谁料,天公不作美。十袋青皮核桃刚装好,大雨瓢泼而下,把他们浑身浇了个透。想着满树繁茂的青皮核桃在风雨中摇曳,许多的往事也在此时清晰起来。  

家里没有种植核桃树前,母亲会到邻居家“打工”——清理核桃的青皮。邻家的“上门女婿”军仔是个很能干的后生,他从外地收购回来几卡车半熟的青皮核桃,把它们浸泡在盛满了药水的池子里,让这些核桃的青皮尽早腐坏脱离;要想剥离干净,自然需要人手,于是母亲和几位在家的婶子大娘被“招聘”去了——劳动报酬当然少不了。

从浸过药水的池子里把核桃捞出来,趁着湿润,母亲和婶子大娘们戴上塑胶手套,用自制的小刀片将核桃发黑的外皮剥掉,并将残存的皮肉清理干净,直到完全露出鲜亮的木质外壳来,再放置阳光下晒晾。不知道这些去了青皮的核桃为什么受城里人的喜爱,反正自己没有品出什么好吃的味道。  

那次母亲带回几个有些变形的去了青皮的核桃,让我尝尝味道。起先看到的是母亲的双手,已经被药水和核桃腐烂的青皮给浸成了黑褐色,接近指尖的地方颜色根深。虽然她在去青皮时戴着胶皮手套,但还是阻止不了长期的“浸入式”污染;如果仔细嗅嗅,那种气味还是相当的刺鼻。当时的第一直觉就是,这样下去,肯定有些毒素会顺着双手进入身体,而看不见的“毒”也会浸入核桃内部吗?  

母亲倒是没有理会的我的“疑惑”,轻轻夹起一个核桃,稍微用力一捏,核桃就分开了。我和母亲一道将核桃肉分离出来,将覆盖的那层微黄的淡膜扯掉,继而白嫩的果肉便显现而出。整个核桃刚从药水中被取出不久,不显干燥,从外到内一副“温润”的模样。当核桃肉放入口中之时,起初是脆脆的,嫩嫩的,完全没有先前核桃的滑爽的油香,而是略微的涩苦溢满唇舌之间。  

不知道城里人为何如此喜欢过早地尝鲜,或许他们总是对新鲜的食物乐此不疲,永远期待吧?也可能从尝过青皮核桃开始,母亲便盘算着在自家地里种上几亩核桃树。得知她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只有表示支持。家里地多劳力少,核桃树好管理,每年不愁“销售渠道”,也是一笔不错的收入。  

四亩菜地被重新修整,找亲戚联系好脆皮核桃的苗木,父母就动手种植了。一千多株核桃树经过他们的辛勤“打理”:施肥、浇水、灭虫……居然都存活下来了。第二年,就有几棵小树上挂了青果。母亲毅然地将那些可怜的小果子给摘下扔掉,她说,这些小核桃长不成样子不说,还会破坏树的养分……一副专家的口吻——母亲与土地,与庄稼,与树木打了多年“交道”,加上她能够谦虚向别人请教,有些常识自然比我们精通。到了次年,核桃树上零星挂了一些果子,母亲等着这些核桃青皮即将脱落之时,把它们采摘下来,放到院子里晾晒……不满的一筐子核桃,被母亲放到了阁楼上。那年冬天,到家里玩耍的亲朋好友都品尝到了久违的核桃味——浓郁而不油腻的鲜美味道!不知道母亲为什么对核桃的小小“丰收”搞得如此“隆重”,或许是出于长久以来对土地万物的敬畏与感恩之心吧!

第三年,这些核桃树结出了更多的果实,趁着青皮核桃热卖,母亲以一元一斤的价格卖给了来地头的收购商。望着几塑料袋的青皮核桃被装上大卡车,手里握着千元的母亲欲言又止,布满沧桑的脸上没有露出丝毫微笑。  

原本希望这些核桃树一年会被一年挂得果实多,这样才不算辜负辛劳后的渴盼。谁料第四年的暮春,一场意外的霜冻,将四亩地的满树核桃花和枝头的新芽全部“拉黑”,好多新枝也在这场霜冻中“夭折”了……母亲依然显得很淡然,本着“靠天吃饭”认同,她的语气里很是免不了些许的无奈,以及对这些核桃树的怜爱。  

面对霜冻中冻坏的核桃树枝,父母逐一修剪清理。有十几棵的主枝需要截开,重新嫁接,母亲带上工具,亲自上阵,从邻居学来的技术在这里得到施展。她心思细腻,手法严谨,又那样小心翼翼,唯恐伤着了树皮,像是对待生了重病需要手术的孩子……  

去年七月回家一趟,在核桃园见到忙碌的母亲。她的身影掩映在枝繁叶茂的核桃树间。枝头硕果累累,好多都顺着树枝垂到了地下,一颗颗翠绿的青皮核桃像调皮的孩子在随风舞动。母亲告诉我,经她嫁接的核桃芽子全部成活了,而今年挂的果子特别多,以后这个园子就小成规模啦!

从母亲欣慰的语气和宽厚的笑容里,再次感受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从母亲决定种植核桃树开始,就已经知道要经历“风雨”,接受意外的挑战,而坚守希望,努力改变“颓势”,定将收获勃勃的生机。质朴的母亲用实际行动,在书写一个真理:真心付出的土地,总不会辜负您辛劳的汗水。  

当满园的青皮核桃和父母一起被大雨淋湿,父母嘻嘻哈哈地赶回了家里。内心没有丝毫抱怨,母亲还乐观地说,今年难得遇到一场好雨,就当在核桃园里祈雨了吧……

作者:赵小强

电联:15110464394

赵小强,笔名盛强、为爱而歌,太原富士康厂部记者站工作。90年代开始在《山西日报。农村版》《运城日报》《读者指南》《中国教育报》《女友》《山西工人报》《中国工会》等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百余篇,“今日头条”“百家号”等自媒体撰稿人。

关于七月的散文13:中秋之夜

文/常乐

每读苏子瞻的《前赤壁赋》,总为其七月既望泛舟赤壁所领略的美妙意境而陶醉。在月白风清之夜,“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可谓古今文人学士雅兴最浓的赏心乐事。我不敢跻身屈宋弟子的行列,然于此事实心向往之。

今年的中秋之夜,我同十二位同窗一起,在昆明的鲁家花园宴游狂欢,度过了有生以来最富情趣的一次中秋节。在生命的交响曲中,增添了一段值得回味的乐章。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月,但思想的羽翼又把我带到了那个迷人的夜晚,那使人留恋忘返的鲁园……

暮色苍茫中,一列轻捷的自行车队在城郊的新闻路上疾驰。每一个人的脸上都荡漾着春风,预备着消受今晚的良辰美景。沿着静静的大观河,出城约五里许,遥见四围香稻中坐落着一座飞金点翠的花园——向导朱一阳告诉大伙,那就是我们今晚的洞天福地:鲁园。

大伙莫不雀跃,不由加快了脚步。在田间的阡陌沟洫之间穿行了约莫二十分钟,才进入了这座久慕而无缘一游的名园。

鲁园面积不大,大约有二三十亩光景。但十分清静幽雅,布局也独具匠心。花园正中矗立着一幢橙黄色的二层法式小别墅,小巧玲珑,雅致美观。别墅旁边是一个荷花塘,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对荷塘的描写:“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我惊叹朱先生的生花妙笔,仿佛他描绘的就是眼前的这个荷塘,但这却是我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

鲁园的花卉也栽培得十分好,金盏菊、白牡丹、一串红、德国兰,满眼姹紫嫣红,芳气袭人。

在这样小的天地里,还有小桥流水,石舫曲径,真是“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鲁园的后园紧靠滇池的草海。在花园里盘桓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决定到湖面的小渚上去赏月。我、朱一阳、罗崇光、晏学坤、夏群、王伟六人组成了“先遣队”,登上小舟向湖心划去,寻找理想的登陆点。

玉盘似的圆月挂在树梢尖头,给平静的湖面撒上了一层碎银。清风徐来,水面荡起片片鱼鳞状的涟漪。我们几个均匀而有节奏地划着浆,小舟像轻盈的水鸟在湖上逡巡。啊,多美的意境啊!此时此刻,我的心中充溢着温馨而甜蜜的感情,不禁低声吟哦起李太白的《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是啊,李太白一生藐视功名富贵,“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是他夸赞孟浩然的诗句,也是他孤傲人格的生动写照。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忽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我们几个驾着小舟在湖面上往来穿梭,但见螺洲点点星罗棋布,只是都不理想,不是面积太小,就是地皮太潮。忽然眼前出现了一道长堤,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一条白练。我们欣喜极了,加快速度向长堤划去。登上长堤,四顾茫茫,使人顿生神秘、寂寥之感。但要论赏月,这儿确是一个佳境。长堤就像一柄长剑,把草海劈做两半。站在堤上,仿佛可以听见滇池的喁喁情语,触摸到它的脉搏;举头望天,长空碧蓝如洗,与湖水连成一片,使人恍恍然如乘舳舻航行于碧海青天之问。当即决定就在这儿扎营,小舟又返回去接第二批同学了。

一个小时以后,人员全部到齐,果饼菜肴也已摆布停当,司仪朱一阳宣布联欢开始。同学们席地而坐,在欢笑声中一起举杯,为今晚的欢聚干杯,为未来的前程干杯!

我们这次来的十三位同学,虽然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了多年,但像今天这样结伴宴游,还是第一次。大家心里特别兴奋,话也特别多。不时有人被选作“攻击目标”。高美清是我们中间的大姐,也是称职的“后勤部长”,今晚的食品就是她一手筹备的。诙谐的沈润章直着嗓门高喊:“为我们的终身部长干杯!”大伙儿一哄而应,酒杯一起举到“高部长”面前。“高部长”在众人的哄闹声中有点羞涩,但终究不愧是久经风霜的人物,旋即老练地端起酒杯,说出一串谦虚而又不失身份的话来:“感谢众乡亲的鼓励,只要大家信任,我一定永不辞职。”大伙儿一迭声叫好,痛痛快快地干了一杯。

月儿悄悄地升上了中天,像一位幽居深闺的少女,羞涩而又羡慕地偷觑着我们,又多情地把清浑洒得更均匀,柔和,仿佛在说:年轻人,玩吧,乐吧,人生就应该这样畅快豁达。

这时有的同学提出以明月为题联诗,大伙儿都表赞成。于是由我起了第一句“良宵赏月喜空前”,然后按反时针方向依次承接。十三个同学每人都联了一句,有的庄重,有的纤丽,有的诙谐,有的古朴,虽然不押韵也谈不上工稳,但每人都抒发了一瞬间的真情,倒也别有情趣。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半夜。有的同学提出返回鲁园尽兴,大伙儿立刻异口同声赞成。

于是,一叶扁舟又把我们送回鲁园。朱一阳、夏群、罗崇光诸人忽然心血来潮,要驾舟出去游湖,我们几个当然颔首欢送。沈润章,田素昆、王伟、许朝毅和我一起来到石舫上,打开录音机跳起了“迪斯科”。我们平时都是“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闻”的书呆子,今晚也要学着狂一狂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夜已经深了。大家吃够了,跳够了,谈够了,闹够了,于是带着满足的心情,依依不舍地告别鲁园,又在熟睡的大地上留下一串串欢笑……

关于七月的散文14:七月的草原

文/沙棘

七月,烈日炎炎,此时,草原最美。

走吧,赶着似火的骄阳;走吧,挽着柔和的月光,向着草原,出发!

乘着清风,赶着酷暑,让憋不住了的忧烦随风一起放飞。打马草原,来一次无悔的旅行吧。

夏日七月,草原最美。蓝天白云,一望无际。远离了喧嚣,原来天空那么宽阔无涯,草原那么广袤无边。

百灵鸟早已等不及远道的我了,早早在草原牧放着牛羊,鲜花早已点缀好了绿油油的绒毡……

走吧!徜徉草原,像海鸟翱翔在绿色的海。清风徐来,深情触摸着我泛白的发丝,好像说:朋友,您一路辛苦了!

第一次驰骋美丽的草原,再好的画家绝对画不出七月的美景,令我心醉,令我神怡,令我忘记了远路的疲惫。

清风摇曳着小草,晃晃悠悠,荡起了童年的秋千,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故里,像顽童一样与花草在一起共舞,潇潇洒洒,好不逍遥啊!

那没腿高的狗尾巴花啊,撩逗着我的心弦,好想放声大吼一声:美丽的草原啊,你是我的最爱!

一串串漂亮的野花,与牧马人擦肩而过。我的眼眶啊,实在太小太小,盛不下这么多罕见的花朵,也装不下这么多斑斓的色调。纵然经历了万劫不复的磨难,请来草原吧,她才是最好的在世华佗。此刻,再著名的画家,他的调色板也绝对装不下草原的颜料。

草原是花海,零零星星的野花花香四溅,名目繁多的花儿色彩香艳。花海如虹,色彩缤纷,像一朵朵珍珠镶嵌在无边的草原,真想摘一朵回家,送给亲爱的家人,日夜好生伺候她。草原是一首优美的诗,草原是一曲动人的歌,草原是一束束鲜花铺满了的花坛……

世上本没有家花,只不过因像我一样的顽童多了起来,把草原的野花摘回家里,放在窗前,挂在心房,这才有了家花吧。其实,家花远不如草原的野花灿烂,这也是颠扑不破的道理。

徜徉在草原,发自肺腑的清爽和甘甜,难得这种舒服惬意的舒畅。这种舒服有一种畅汗淋漓发自内心的敞亮。

你看看,云彩那么低,高兴的快要摸到了我的头顶,她好想抚摸我光亮的发顶呀。再看看脚下,小草在频频地点头致意。这景,这草,这风,这云,还有会吟诗的百灵……岂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吗?

偶有兔子跑过,河边走走看看,草原郁郁葱葱,偶与鸿雁掠过,他们和百灵不停地为我吟诗歌唱,令我感动,令我不舍。他们声声不息,沁我心肺,优美绝唱,令我陶醉……

有水的地方,就有野鸭和飞禽,他们互相倾诉着七月的心事。曾几何时,时光碾碎了勒勒车的轮辙;羊群赶着花草游荡;马群追着日月奔跑。这么美好的时光,这么美好的季节,我们何不策马追风,饮一饮奶茶的香甜,尝一尝手把肉的新鲜。美景就在眼里,瞅着瞅着,我真的和蓝天一起醉了。等了这么久,等到头发花了的时候,才想起走这么一趟,这才是一次悟彻生命真谛的旅程啊……

关于七月的散文15:瓜果飘香

文/朱玉富

七月流火,瓜香流蜜。每逢这个时节,家乡莱芜市大街小巷各种瓜车便多起来。闻着飘来的缕缕瓜香,我仿佛又回到30多年前……

记得那时候我正在上初中,双休日都要帮家里干点农活。白天跟着爹压压瓜秧、打打叉、掐掐尖。到了晚上,我就在一片虫鸣蛙叫声中,听着父亲和另一位徐姓的老爷子海吹胡侃……

每天在瓜地里转,突然有一天就发现有几个瓜的皮发亮了、泛黄了,于是赶紧用树枝插在旁边,作个记号。没承想几天后瓜是熟了,但不知道被什么给啃了。原来是一种田鼠,土名叫“大眼贼儿”,嗅觉特别灵,瓜地里最先熟的瓜,保证是它最早知道。动物的先知先觉让人感叹。

几天后,熟香瓜多了起来。最早熟的叫“白沙瓤”,个头儿挺大,皮薄,水分多,挺脆。还有顶心红、花子脸、灰老鼠、露肚脐、白糖罐、七里香……现在市场上,清一色的都是一个品种,其它瓜几乎都看不到了。天天在瓜地里转,忽然发现一个秘密:有一种花皮瓜,只有拳头大。中午最热的时候,它的瓜蒂处就裂开了缝儿,稍稍一碰瓜就掉了;但到了晚上,这条缝儿就又长上了,要使劲才能把瓜摘下来。什么原因,到现在我也不知道。

瓜熟了,必须马上摘。摘瓜是个美差,社员都愿意去,边摘边吃,谁不愿意干呢?瓜摘完了,队里会计就会敲起队部里的半截钢轨,把人们聚起来。会计一手抱账本、一手拿着算盘。大人、孩子、有的拿筐,有的拿袋子,有的用提篮挑,那时候的政策是“人占七,劳动三,加照顾”;人口多的分的就多,人口少的分的也少。忙活半天,当人们挑的挑、拿的拿、背的背,高高兴兴都走了,只剩下爹和那个“徐老瓜头”的时候,一切又回到了原来的平静。

那时候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瓜果梨枣,谁见了谁找。无论是谁,只要你不拿、不偷,只想吃瓜解渴,管够。吃法也很原始,拽把青草擦一擦,用巴掌一敲,掰开把瓤一甩,吃就是了。天热口渴,能吃上清香甜蜜的甜瓜,别提有多惬意了。看瓜人吃瓜,更是近水楼台。我带把小刀,把瓜皮削掉之后再吃,感觉已经很“奢侈”了。爹和那位徐姓老瓜把式的吃法比我更科学。他们在衣服兜里藏把小铁汤勺,看到好瓜,从中间掰开,用汤勺舀着吃。老人牙口不好,这招真高!

瓜地里吃瓜容易,做饭却比较难。水要到很远的山沟里去挑,米、油、盐要自己带,割下堰边的蒿草晒干就作烧柴。队长看我们做饭不易,偷偷告诉父亲,可以到下边的玉米地里掰青苞米回来吃。我原以为只能煮着吃,未曾想那位徐老瓜把式发明了更多的吃法。一个是做玉米羹,把青玉米粒用蒜臼捣烂、放进葱花、盐、花椒面,放油锅里煎着吃。另一种是带着皮蒸着吃。熬苞米粥也不错。农民有谚语“桃养人杏伤人,瓜果梨枣瘦煞人”可我跟父亲在瓜地里几个月下来,回到村里都说我胖了,可能就是吃玉米饼,喝玉米粥的原因吧。

父亲是种瓜的老把式,挑瓜的手艺一个字“绝”。不用闻、不用敲,一搭眼、一上手,就知道这瓜的孬好。现在每到瓜熟蒂落时节,母亲都要让父亲买点香瓜给亲戚送去,显显手艺。

多少年已经过去。我也由当年的“看瓜”少年变成了准意义上的“小老头儿”。但年年瓜香飘起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段美好、甜蜜的回忆。岁月悠悠,改变的是时间,不变是对甜瓜的那份怀旧情怀。醉人的瓜香,就像人生的一坂行曲,永远是那么温馨、清香,悠长,绵绵荡漾着让人念念不忘……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