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的散文

请欣赏写意的散文(精选12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写意的散文1:写意双河口

文/黄振琼

一尊刻着“双河口古镇”的高大石墩,像不言自威的老者,拙朴、沉稳、安然,临溪听柳,迎客于堤口,守护于青泥河畔。

一折一拐间,眼前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夹道两边的商铺,都是雕花木门、木窗、厢板房,古色古香,户户紧挨,铺铺相邻,外看不大,内里却二重、三重地伸延出宽敞的四合院。“庭院深深深几许”就是这种传统房居的写照吧。推开这方窄小的木门,下几步台阶,就进入豁然开朗的四合院,石板铺地,院子正中陷出一浅池,仰头才发现房顶对应出一孔天井,非方非圆没有规则,那不规整的线条把天幕裁剪成一贴多变的卡通画,顿然使整个院子多了灵动和情趣,我们反倒像井底之蛙。

悬于商铺门顶上的那些匾牌,很像一本本线装古书,见证了往昔峥嵘、记录着时代变迁;更像一盏盏绒芯未泯的油灯,如豆光焰,引人回溯,摇摇晃晃回到某段光线幽暗的历史隧道里。尘灰蒙蒙,似真似幻。“何家油坊”匾牌很醒目,这里是极少关门的,今儿怎么就关着?空气里似还弥漫着醇香浓郁的油味儿。“德庆客栈”、“桂林客栈”的匾牌可能是年年都要上漆打蜡的缘故,越发油亮,字迹清晰得温暖,散发着家的味道,也都大门敞开,随时欢迎客官入住。

站在石板桥上,看楼房河、梨树河卷着白花花的水波,从两个方向欢腾着、奔涌着,交相汇合到一起,恍惚间,我忘了自己来自何处,将往何处。收回走神的目光,摆摆头,定定神,回到现实中,这就看到“端木遗风”的匾牌悬于大户高门之上,色泽晦暗,字迹沧桑,待辨认清楚,用心领会一番,不由感慨万千:自有人类,就有对诚信的认同和呼唤,这家店铺的先祖,把儒家诚信经商的理念,昭然于日月天地、昭然于扁牌之上、昭然于南来北往的商客、昭然于街坊邻居,必然以诚信播种更多的诚信、以诚信创造更多的财富;天长日久,那些比金钱还珍贵的品性和修为,就扎根心田、渗进岁月、融入山水,在彼时甚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地——双河口这片土地上,枝叶葳蕤,万古长青,荫及子孙。

古镇石板桥,历经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却依然牢固结实。桥那头是玲珑精巧、袖珍型的龙王庙,“保风调雨顺,佑一方平安”,是百姓对龙王庙虔诚叩拜的缘由和寄予的热望;桥这头是古朴厚重、气派型的双溪寺,建于清咸丰年间,为地方商贾、乡绅和当地百姓自筹银两所建,也承载着百姓祈神灵保佑、免遭洪水侵袭、能够连年风调雨顺、庄稼有个好收成的愿望。听说镇内还散布有地亩庙、灵官庙、八角庙、观音峡庙、安南寺、新龙寺等,但在这仅200多米长的老街上,相距数步的一庙一寺,历经岁月风霜,保存如此完好,可见有多么强大的发展气场和向心力在这里聚集过?古镇的厚重底蕴和独有魅力于无声无息间积淀下来。有所敬畏,才会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美好的期盼和愿望,才会给一方山水留下辉煌的印迹和永远的念想。

站在这边看风景,风景里的人在那边看屋顶。黑瓦一页页重叠,青石板一块块续接,瓦房和石板房上,缀着一簇一簇青绿的苔藓,像一块块绣花布,散散铺开。毛色黄亮的胖猫,天生一副慵懒、富态和冷艳,许是有着祖先们是大户人家的优越血统吧,它对晒暖暖的地方,是有选择的。它摆着舒坦的姿势,且坐且卧于房顶的花布上,似看非看着院子里那些人。

古镇是一幅珍藏版的画。历经600年世事云烟,有过大热闹、大荣华的往昔,如今有些像“没落贵族”,也像“美人迟暮”,淡去的都是浮华,回归到古朴素雅,反而愈加耐人寻味。这里哪个角落都是景致,哪个旮旯都有故事,就等你来看,来听。

写意的散文2:紫阳写意

文/秦禾

去年春末,我和同学一行四人一路向南、再向南,奔着同学高全的家乡、有“茶乡、歌乡、山水乡”之称的陕南紫阳县而去。

车子穿过一个接一个的终南山隧道,沿着包茂高速,驶进了紫阳谷地,迥然有异于陕北地貌的山水风光扑面而来。我家乡的黄土高原广袤绵延,坡势大多趋缓,洪水冲刷的土壁断崖上,绝无草木丛生——黄土高坡很雄壮,也很绝情。而紫阳的山岭却是尖峭嶙峋,满目望去尽是柔嫩的翠绿,即或稍有白岩石露出的地方,也似披上了一层细密的绿毯;甚至悬崖上点缀着一些小树,使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在斯地的神奇造化。最吸引眼球的,还是路边吊脚楼的民居,或亭亭玉立于溪涧沟边,或旁逸斜出于缓坡陡坎,俯仰之间,让人顿生“寸山多致,水润万物,片石有情”的情致。

在麻柳镇,我们和高全相遇,五双久别的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西安上省中专阔别至今,再聚首时光已流转了二十五个年头。感慨岁月的无情、命运的无常,我们难免嘘唏一番。上中专时我们学粮食仓储专业,如今只有我在原专业上按部就班地坚守着,而此次同行的同学都已经改行,高全更是事业有成,于2005年离职后自主创业,现在自己有茶园,还有几百万元的标准化茶叶加工厂……

相聚这天,麻柳镇正好逢集。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商贩们买卖土特产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细观当地人,但见姑娘们都是水灵灵的,小伙子们也大多眉目清秀——这大概是因了水土好的缘故吧。在高全的茶厂,有幸目睹了从茶农缴青茶叶到烘干、筛选分级、低温箱保藏的全流程。高全饶有兴致地讲起了富硒茶的功能:“硒”元素,在西方是以希腊月亮女神“塞勒涅”的名字命名的;常喝富硒茶,能清除人体胆固醇的堆积,对心脏肌体有保护和修复的作用,有效降低癌症的得病率与死亡率……临别高全给我们赠送了上等的紫阳毛尖,同学惠为打破收礼的尴尬,自嘲道:高全你送我们这么多茶,可回家没有紫阳的水泡咋办?高全认真答曰:瓶装的紫阳富硒水已经上市了!于是,我们又多了一份期待,期待一睹富硒水的芳容,品尝用富硒水泡富硒茶的那一天。

返回时,高全坚持经“陡天坡”到紫阳县城这条线路送我们一程。路很窄,还悬在半山腰间,虽然路边有防护石墩,波开着车子还是战战兢兢的。终于,在水库前一个稍微宽敞的平台上可以停车了,大家抢着下车看风景。在这里看山水,真是惬意!三角形刺入苍穹的山峰果然很陡,但峰面上却密密麻麻地布满小树,几乎看不到裸露的石崖。左右峰间距离很近,水峡也很窄,可水色在陡峰的夹裹映衬下,却显得非常绿——绝然有别于榆林神木红碱淖沙漠湖的蓝色……高全指着库闸说,汛期放水时,闸前会喷出一道弧形的人工瀑布,那景观才叫个美!

紫阳县城更有特色,半截城被水围住了,宛如一个巨人套了件宽大的绿围裙。据说紫阳因道教南派创始人张平叔(道号“紫阳真人”)曾在此面壁悟道而得县名,意为“紫气东来,阳光普照”。紫阳城的母亲河有两条:任河、汉水,两河沿东西方向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字;河的交汇处就是紫阳八景之一的“鸳鸯戏水”……

紫阳的水,就这么不舍昼夜地流淌着,一如我们仓储班QQ群上的签名:时间会证明友谊是永恒的!

写意的散文3:夜色之美

文/幽居唯馨

天空用夜色写意,线条被月光晕染。

民居错错落落、重重叠叠;俯仰顾盼,如梦如幻。

街道高高矮矮、曲曲直直;远近互衬,情境各异。

华灯点点闪闪、频频烁烁;倒影顾盼,熠熠生辉。

云淡淡,秋凉凉,鸟鸣虫唱,附和着一寸一寸的爱意。

月柔柔,风轻轻,落叶缤纷,纠结着一点一点的牵挂。

一层罩染的清辉,需要表白,刻骨铭心却看不清楚的样子便是夜色写意的妙处。一番柔情将世界变的精致,如同情人,孩子似的活泼、清丽、明净。空气中也流动着窃窃私语,低声浅笑。

多少窗外,茶楼酒楼楼外楼,谁在夜色阑珊处,人猿相揖别,骗了无涯过客。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几家屋内,柴米油盐酱醋茶,写下几许夜相思?一个个跳跃的字符,一种不顾一切的冲动,穿越咫尺天涯的距离,与夜色靠近,又与月光分离?

月牙躺在树梢上睡了,鸣唱的鸟虫不愿意搅扰他,也在大地上安静下来亲吻夜色里的童年。夜最喜欢捉迷藏,等别人藏好,他便一觉睡到天亮。鸳鸯戏水,龙凤呈祥,周遭的一切都改变了,他却依然回到黑夜,什么都没有改变。

可爱的阳光,与黑夜是一对夫妻,黑夜需要阳光的激情,需要阳光的荷尔蒙。阳光不惜一切困苦和劳累为黑夜奋斗,只为了追随黑夜里的梦唤。阳光酣然入睡,美梦会陪它腾云驾雾,周游四方。他们彼此包容对方、容忍对方的坏脾气。阳光消失在黑夜的梦中,黑夜活在阳光的心里。相约晨昏,不见不散,携手经年,不离不弃。

亘古未变的夜,洞悉了 “但愿人常久,千里共婵娟”的过往。几千年?亦或几万年?曾经的回忆,曾经的甜蜜,似乎不分前生今世。想不起了,太久。忘却,只记住一个夜,恰如那云天里落下的一笔浓墨。

你在这里,原来你也在这里。你如一面镜子,照出白天的面孔,似一块芯片存储白天的记忆,又如一件神奇、华美的长袍,给世界所有的生命统一着装,显出华贵。

写意的散文4:白银写意

文/牛勃

会宁

一个寄予理想,寄予希望的诗意般的名字;一个镌刻在中国革命史册中,注定将和山河一样不朽的名字。会宁,晚霞掩映着会师楼,掩映着纪念塔,掩映着你庄严的古城,只从鸽子飞翔的风笛中撒下依稀的哨音时,你,多像一位沉思的智者,让高原的风,一次次轻拂你滚烫的思绪。

八十多年前,你以宽阔的胸怀接纳了一群南方的勇士,那些衣衫褴褛的领袖、将军和士兵,仅仅一年后,在你的怀抱里,几支红色的铁流手臂相挽,结成我们民族新的长城。会师会宁,天下安宁,气势磅礴的中国革命史在会宁翻开新的一页。会宁是终点,又是起点;是里程碑,更是纪念塔,是中国革命山脉一样卓绝的风景,让所有的逐梦者因你感动。

紧握的手结成塔耸入云霄,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的传奇挂满每一间阁楼。会师楼伫望着沧桑的历史,那是对于信念的坚守,纪念馆以一件件真实的文物复原生死鏖战的情景。冲的高呼,杀的呐喊,从南向北的军队像红色的洪流。更多的是无声的,以最简朴、最本真的形象,在缄默中见证着领袖的手泽、将军的血迹,和一个个无名勇士对于中国革命钢铁般的憧憬与坚信。

会宁啊会宁,当你用黄土般深厚的记忆为中国革命作注时,也用你的沧桑巨变佐证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传奇。

黄河石林

从风的刀尖上诞生,在雨的沐浴中永恒。是一片涅盘的森林?还是黄河水汹涌澎湃的另一种幻影。

一道峡谷,一道封锁和突围最壮美的写真,峡谷折服于河水的英勇,削壁以鬼斧神工的造型列阵。这是两道石质的画屏啊,每一座山峰,每一座山峰的皱褶里,都在涌动生命的诗情。

峡谷蜿蜒,像一首深情而舒缓的乐曲;河水清澈,分明要带走迷人的风韵。石笋以葱郁张扬生命的活力,石柱以擎天而立的傲岸将英武的雄姿展示。河像明镜倒映峡谷,峰如波涛澎湃奔涌。雄狮当关,又怎能阻遏黄河的脚步;猎鹰回首,在用怎样的惊心动魄留下惊鸿一瞥;大象吸水,多像顾影自怜;千帆竞发,分明再现中国革命摧枯拉朽的气魄;西天取经定格成银屏上降妖伏魔的剧情,仰首问天的三闾大夫更是将泽畔行吟的孤愤,高吼成穿越历史的《天问》,让汨罗、让长江、让黄河在历史的峡谷中脚步如此沉重。一个景点一幅画,一幅幅石头的画啊,就是母亲河美丽的尊容。

石头变成森林,森林用石头造型,阿诗玛的故事鲜活在南方的记忆,花儿与少年的爱情、筏子客与黄河女的传奇在石林的叶隙间传颂。黄河石林,你注定要在九曲回肠的缠绵里,在一泻千里的奔流中,在龙湾绿洲与坝滩戈壁让人匪夷所思的隔河相守中,让一种情,一种景,一种情和景自然天成的交融,让景泰,让黄河,多了许多神奇,许多感动。

流动的黄河,和在静态里流动的景泰黄河石林啊,就这样,在时光的流动中,让美,定格为不朽和永恒。

写意的散文5:荷塘

文/墨刚

夏天,荷塘写意着或浓或淡的水墨。笑含羞涩、欲语还休的,是坐船的妹妹,还是盛开的荷?

哥哥划着船,水面上荡开一圈又一圈温柔的波。一朵荷开了,又一朵荷开了,而妹妹是哥哥心中最美的那一朵。

荡舟。赏荷。在荷塘的至深处,谁的心事,风清,云白?蜻蜓来来去去,不忍点破……

写意的散文6:写意九龙峡

文/吴东林

邢台的九龙峡是名声在外的。去年秋天就有朋友相邀去九龙峡看红叶,因为时间安排不巧,没能去成。今年春天,又有朋友约定去九龙峡看桃花,又因临时有事,还是没能去成。到了夏天,这次九龙峡的笔会,我无论如何不能再次错过,一定要一睹九龙峡的风采,来安慰我久已向往的心情。

我所见到的自然景观,往往都有一些神话和传说,我想九龙峡也不会例外,也许我们的游客在观光之余想听一些与景观有关的故事。不过,这也就难为了那些神仙们,绕着我们的国土天南地北地奔跑,无论是天涯还是海角,都被动地留下了他们的仙踪。其实,大凡有些名气的景观,都会蕴含着历史文化的气息,因为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是不会甘于寂寞荒疏他们的笔墨。不过,游客中像余秋雨先生那样去跋涉文化苦旅的毕竟是少数,譬如我,在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中,就不愿意背负过多的历史包袱,去思辨景观与文化的渊源。我只是想把在街市中沾染的浮躁的灰尘,不断地用大自然的清新冲洗一下,焕然一个新我。这就是我向往九龙峡的原因。

曾经有朋友告诉我说,九龙峡天多阴雨,我还不太相信,因为在如今气候干旱雨雪奇缺的中原,自然之水真的成了弥足珍贵的“甘霖”,我想九龙峡也概莫能外。然而,朋友的话在这一天却得到了印证。当我们的车子快要接近九龙峡的时候,天就阴了下来,随之雨点就噼里啪啦地打在了车窗上。有人遗憾地说,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还赶上了雨天。而我,在暗自庆幸,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雨中的九龙峡也许会别有一番情趣。

雨中的九龙峡,像是刚刚刷新了一样。在红砂岩的铺陈下,张扬着无边的绿色。我不惊叹九龙峡的峰峦叠翠雄奇俊秀,惊奇的是那红色山体千仞壁立的垂直断裂,神奇造就了峡沟纵横峡岭相间的独特景观。看海看得是辽阔,看山看得是险峻。山的险峻就像是雄性豪迈的个性张扬。像过了虬龙峡的一段弧形峡谷,两侧崖壁直插云霄,再加上雨中雾蒙蒙的缭绕,增添了几许仙境的味道。我们无法想象远古板块碰撞的电光石火,但是在山峰壁立中蜿蜒曲折的龙宫沟,让我们领略了自然成就的幽谷奇峡、险峰兀立、廊岩曼妙、岩洞奇幻,由此而向两侧延伸的深峡支沟,承载了峰、峦、峡、洞的壮丽,润色了瀑、潭、泉、溪的唯美,从而固化了九龙峡的美名。

没有水的陪伴,再好的山也是干涩的。没有流瀑的律动,再奇的峡也是孤独的。九龙峡的水,贯穿于盘桓屈曲的峡谷之中,这绵绵不息的流动,给了大山以灵性,给了自然以生命。给我印象深刻的是老龙潭,在一百五十米绝壁高崖之上,一股银流自崖顶飞流直下,恰如金龙探海,注入潭中,真正是难得的峡谷奇观。在龙凤桥之上,有二三百米长的火红石岩,清水在一派火红之中流动,蜿蜒层叠的岩坎构成串状的九瀑十八潭,恰如一条高山白链,串起一串绿色的宝石,悬挂在大山的胸前。我问当地的朋友,九龙峡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水?他笑着说,我们来的时候,天气预报没说有雨,为什么到了这里却下起雨来了?他的这句话也正是我至今没有解开的疑团。他告诉我,九龙峡群山环抱,谷口东开,有利于暖湿气团的侵入,故多阴雨。由于常年有雨,使泉水得到有效的补给,再加上这种特殊的地貌,成就了贯穿四季的多级瀑布和水潭。明朝诗人李京曾经这样描述老龙潭:百丈悬崖万岭围,半天瀑布雨霏霏。日光水影碧空落,疑是春山上下飞。

漫山遍野的绿,是九龙峡的主色调。我们漫步九龙峡,就徜徉在绿的温暖中。除了我们走过的石阶,似乎这里的每一寸土石都有绿的铺陈,就是那耸立的崖壁,在崖隙间也都缀满了绿的镶边。还有那原始次生林的神秘,万亩油松千亩草场的辽阔,把九龙峡的画卷描绘到了极致。九龙峡是有生命的,她的呼吸,吹动着绿的波涛,弹奏着瀑的轰鸣,溪的流响。当然,真正的生命律动,还在于生灵的歌唱,比如这里林间啁啾的鸟儿,就和着这大山传递的声音,灵动着自然的和谐。

夏天的九龙峡是被绿色淹没的,但阻挡不住我对这里四季丰富的联想。春天来了,桃花谷百花竞放,山花烂漫,如诗如画。秋天到了,红叶岭那黄栌,那五角枫,那山桃和柿树,一片火红。冬雪的崖壁银装素裹,万千枝头瑞雪缠绕,百丈悬崖冰挂如帘,俯瞰群山江山多娇。巍巍太行不知蕴藏着多少宝藏,九龙峡给我们呈现的就是这宝藏里一颗璀璨的明珠!

写意的散文7:白银写意

文/牛勃

会宁

一个寄予理想,寄予希望的诗意般的名字;一个镌刻在中国革命史册中,注定将和山河一样不朽的名字。会宁,晚霞掩映着会师楼,掩映着纪念塔,掩映着你庄严的古城,只从鸽子飞翔的风笛中撒下依稀的哨音时,你,多像一位沉思的智者,让高原的风,一次次轻拂你滚烫的思绪。

八十多年前,你以宽阔的胸怀接纳了一群南方的勇士,那些衣衫褴褛的领袖、将军和士兵,仅仅一年后,在你的怀抱里,几支红色的铁流手臂相挽,结成我们民族新的长城。会师会宁,天下安宁,气势磅礴的中国革命史在会宁翻开新的一页。会宁是终点,又是起点;是里程碑,更是纪念塔,是中国革命山脉一样卓绝的风景,让所有的逐梦者因你感动。

紧握的手结成塔耸入云霄,一、二、四方面军长征的传奇挂满每一间阁楼。会师楼伫望着沧桑的历史,那是对于信念的坚守,纪念馆以一件件真实的文物复原生死鏖战的情景。冲的高呼,杀的呐喊,从南向北的军队像红色的洪流。更多的是无声的,以最简朴、最本真的形象,在缄默中见证着领袖的手泽、将军的血迹,和一个个无名勇士对于中国革命钢铁般的憧憬与坚信。

会宁啊会宁,当你用黄土般深厚的记忆为中国革命作注时,也用你的沧桑巨变佐证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传奇。

黄河石林

从风的刀尖上诞生,在雨的沐浴中永恒。是一片涅盘的森林?还是黄河水汹涌澎湃的另一种幻影。

一道峡谷,一道封锁和突围最壮美的写真,峡谷折服于河水的英勇,削壁以鬼斧神工的造型列阵。这是两道石质的画屏啊,每一座山峰,每一座山峰的皱褶里,都在涌动生命的诗情。

峡谷蜿蜒,像一首深情而舒缓的乐曲;河水清澈,分明要带走迷人的风韵。石笋以葱郁张扬生命的活力,石柱以擎天而立的傲岸将英武的雄姿展示。河像明镜倒映峡谷,峰如波涛澎湃奔涌。雄狮当关,又怎能阻遏黄河的脚步;猎鹰回首,在用怎样的惊心动魄留下惊鸿一瞥;大象吸水,多像顾影自怜;千帆竞发,分明再现中国革命摧枯拉朽的气魄;西天取经定格成银屏上降妖伏魔的剧情,仰首问天的三闾大夫更是将泽畔行吟的孤愤,高吼成穿越历史的《天问》,让汨罗、让长江、让黄河在历史的峡谷中脚步如此沉重。一个景点一幅画,一幅幅石头的画啊,就是母亲河美丽的尊容。

石头变成森林,森林用石头造型,阿诗玛的故事鲜活在南方的记忆,花儿与少年的爱情、筏子客与黄河女的传奇在石林的叶隙间传颂。黄河石林,你注定要在九曲回肠的缠绵里,在一泻千里的奔流中,在龙湾绿洲与坝滩戈壁让人匪夷所思的隔河相守中,让一种情,一种景,一种情和景自然天成的交融,让景泰,让黄河,多了许多神奇,许多感动。

流动的黄河,和在静态里流动的景泰黄河石林啊,就这样,在时光的流动中,让美,定格为不朽和永恒。

写意的散文8:恬庄写意

文/程向东

这些年,到恬庄的脚步变得密集了,为了寻觅那段深藏在村庄里的永不枯萎的童年记忆,为了梦里那幅封存在江南的经典水墨。我也跟着一群内心充满渴盼的人走进恬庄。

碧蓝的天空好像没有一丝杂尘,那样纯净,远远地就看见河阳山下的恬庄包裹在深冬阳光里,恬静、安谧,冬季的村庄赤裸着,田畴烟树、河畔沟壑呈现出无遮无掩的萧索,它把乡村隐隐的伤痛和盘托出,不过我知道,等到春回大地的三四月份,罹患暗伤的村庄便会大病初愈,而且会像孕妇般丰腴,那些向村庄之上漫涌而来的油菜花的金黄,便会晃得人目眩。

走过村头的石桥,粉墙黛瓦、廊棚街屋、青青石板,恬庄像黑白底片,一张张被时光冲洗出来了。久远的江南气息和古典韵味扑面而来,让我的整个下午都在回味青石板上那些先人留下的足迹,让我的整个晚上枕着恬庄曾经的橹声船歌入眠……

走在狭窄而悠长的恬庄古街,听着青石板上橐橐的脚步声,一丝古意便会油然而生。既使没有满腹经纶的人,似乎也会不由自主地吟出几句典雅之词。不由地就会想起几百年前,也是在这样的下午,出外赶考的青衫书生,背着青布包袱和油纸伞,怀揣几两纹银,用阴郁的眼神望望深巷之上那条灰色的天空,又望望远处倚在老屋门扉边的伊人,脚步犹犹豫豫,但还是登上了巷口河埠边的那条乌篷小船,踏上了和命运的赴约之路。

又仿佛听见巷口处炮仗炸响,夹杂着差役的高喊:“官人,高中了!”寂静的小巷忽然就被小孩的嬉笑和簇拥的人群填满了,某个久病卧床的书生目光里掠过一丝惊喜,病也不治而愈。也会莫名地想到某个窗棂下,守寡多年的女子伴着一点油灯,一边用寂寞的时光建筑自己的贞洁牌坊,一边紧握一串经文,给寒冷的人生取暖。古街人性的阳光给人温暖,也有人性的阴影让人觉得窒息般沉重冰冷,悲剧和喜剧在这里不断上演……,古街真是深不可测啊!

暗泾河穿行在街巷,仿佛从明清流来,静谧清澈,那些河埠头的笑声也已经老去,倒映在水面的景物只有黑色的檐瓦、灰色的门楼、高耸的马头墙和游人匆匆而过的身影。恬庄人因水而生而居而思而行,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平和,恪守着晴耕雨读的古训,保持着崇文重学的传统,恬庄于是人才辈出,文运昌盛,清顺治状元孙承恩、咸丰榜眼杨泗孙、嘉庆进士杨希铨、道光举人杨沂孙……,一个小小的村落,几百年间竟然走出了十多位名士,不能不让人称奇。暗泾河无语,古村的传奇是否还在延续?

到了恬庄,不能不到榜眼府,据说是咸丰时榜眼杨泗孙所建。府第几经修建改建,是恬庄现存规模最大的明清建筑,是省级保护文物。青砖的老墙和积尘的古宅像遗失在时光之外的册页,几百年后,又被现代人重拾而起,那书有“外言不入,内言不出”的模糊字迹的门额,那金粉剥落的牌匾和柱联,依稀可辩当年的辉煌。当年名满一方的主人早已不在了,子孙后嗣也不再守着老屋,对于祖先的那些荣耀和陈年旧帐,恬庄人习惯沉默。现在的恬庄人大多搬到现代化的小区里,和城市市民无异,留守的只有那些巷口的苍桑老人,他们捧着清茶,对着一盘楚河汉界,安享一份尘世之外的宁静与淡泊,阳光散落在他们身上,一切看似平平淡淡,却又像在无言地诉说恬庄的兴衰与起伏。

几点麻雀落在旧电线上,叽叽喳喳,也惊不醒古村沉睡的时光。我叩响了一扇黑漆木门上的青铜搭环,除了落在青石板上的悠悠回响,回应我的只有古村之上缓缓飘动的云彩和下水管流入河里的潺潺水响。我听着自己的心跳,倏然有了一种冲动,如果能在恬庄觅得一间陋室而居,最好是一间临河的书斋,把身心付予悠缓的恬庄时光,捧一本心仪的线装书,既便只字不读,只消看着窗外的景致便此生足矣!

写意的散文9:写意冬天

文/梁惠娣

好像只一个转身,就立冬了。南方的冬天不太冷,冷得温婉、潮润,像温柔的女子,安静端庄。冬天像一幅水墨画,一笔一划勾勒的都是诗情画意。

天空苍茫,田野辽远,山寒水瘦,北风铆了劲地游走,像调皮的孩童“呼”地从山村的这头奔到那边,欢蹦乱跳的。野草枯赭,深沉内敛。在春天夏日,它们是那样的青春勃发,到了秋冬,姿态低下来,谦逊安静地说着悄悄话,把新的希望埋在泥土里。溪水清濯,收住了叮咚的脚步,化身为镜,观照自我。水面上气雾缭绕,那是冬之晨雾正在婀娜舞蹈。在苍灰的田野上,一棵古老的乌桕树长满红叶,像是撑着一把红伞,充满喜庆。又像擎着燃烧的火把,烧红了半边天,烧得人心里暖烘烘的。芦苇花白茫茫,随风曼妙舞蹈,这是南方的雪。青葙举着紫色的伞盛装出行。荒寂的农田上,干枯的稻秸歪倒在泥土上,晚稻归仓,土地酝酿着春耕的希望。一棵棵鲜嫩的艾草不畏严寒,探头探脑地从荒田的泥土里钻出来,人们纷纷挎着篮子到田里采艾草,来年做艾草春饼。

菜园里一片喜人的绿意。香葱、小蒜、小青菜新鲜青翠。青椒像小灯笼挂满枝头。扁豆满架,像绿翡翠。红萝卜最害羞,羞红着脸埋在泥土里。茄子紫得发亮,肚子胀得像怀了孕的少妇。芥菜、大白菜比赛谁长得更粗壮。红薯最贪玩,使着劲从地里拱出来,红薯花穿上粉紫色的曳地长裙去参加风的舞会,在大地的舞台上旖旎舞动。

乡村人们喜晒冬。阳光像母亲温柔的手,轻轻地抚过大地儿子的脸颊,一切也变得温暖可亲。人们靠在墙根边沐着冬阳,抽着旱烟,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农事家常,在人们的嘴里东拉西扯,像怎么也扯不断的线。小猫小狗慵懒地趴在地上,眯着眼睛晒太阳。老黄牛悠闲地待在牛棚里,像个思想者,思考着有关犁与耙的哲学,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出的笛声,遗落在墙角。山村上空,炊烟袅袅,飘散着米饭、葱花炒蛋、青椒炒肉片的香味。炊烟是离家的游子最魂牵梦萦的乡愁。

山村的夜晚,像个寂静的黑洞,窗外月色晦暗,朔风渐紧,人们享受岁晚难得的余闲,于是烫一壶酒,煨一锅汤,围炉热热闹闹地说半席话。

冬天,山村水廓,像是一幅彩墨画,裱在时光画框里,静默写意。

写意的散文10:生命写意

文/星儿叶子

我出生在泥土里,出生在妈妈的汗水和饥饿的肚子里。我在晦暗的岁月和明亮的山川里长大,我的青春都付给了粮食,因为粮食总给我做人的安全和尊严。粮食是需要自己一颗一颗挣出来的,父辈只给了我坚韧的双手。我有过很短暂的快乐,但我害怕放任自己的快乐而失掉安全的粮食。我在人群里一直是孤独的,也许你看到我温暖的笑容,也许你看到了我的成功与一帆风顺,但你永远也无法触摸到我内心深处的冰。我只在山水的怀抱里才坦然地微笑,也只有大自然才是我最亲密无间的朋友。我永远无法忘记庄稼和汗水,除非我消失了自己。

其实我在想什么,没有人能知道。很多翻飞的风景被我踩进脚印里了,我仍然弯曲着脊背向前。哪里是尽头?我站在茫茫的荒原,叩问大地。

我用血鼓动翅膀,让人们看到飞翔的希望,我自己是飞翔还是趴下是无所谓的。你不要以为我愿意在空中,其实我喜欢趴在温暖的柴草里。

我用血喂养文字,让它们点亮灯盏,照着人们前行的路。我的骨头越来越瘦,但我不需要感动的泪水养育。

狂妄的嘴想吞下大地,消化不掉,吐出来完璧归赵。狂妄的手扯下天幕,没有那么大的窗子悬挂,放开手让它飞回天空。

我的灵魂真正孤独无助的时候其实很少,除非我工作到身体太疲惫,病痛缠身或者由于劳作背痛不止,除此以外,我的精神是丰满和自足的,每时每刻都如饱满的潮水涌动。哪怕很长时间我一个人独坐一隅,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想,内心上演的影剧也足够我沉醉其中自足自乐。那里总是洒满阳光,到处是生动的景色和音乐,即使一些忧伤的小夜曲也那样迷人。外在世界有多么丰富多彩,我的内在世界只有比它更丰富、更精彩。其实有时候,哪怕一个我很喜欢的人太多的打扰我,我都会不由自主的厌烦。所以,经常是,如果我愿意给心灵打开一个窗口,很多靠近我的人会很快被我感染,而他们如果想更靠近或者走进我又是那样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包括我身边最亲近的人。而这有时候是令人恼火的,可也是无奈的。因为那内心的大海到底有多深,里面又有一些什么奇异的东西,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它好像永远也不会枯竭,永远在翻涌新的浪花。

我喜欢吸纳大自然的精华来涵养我的心灵,同样道理,我也热衷于吸纳人类精神的营养来养育我的灵魂。所以,你不必奇怪一只蜜蜂为了酿蜜不断寻找花朵,一只蜘蛛总在结网捕捉昆虫,也不必惊异那永远奔跑在荒原上的狼和狮子。如果生生不息的宇宙还在运行,如果一个有限的生命体想努力达到无限的极致,请不要惊异他那不停息的脚步。有些东西是值得庆贺的,比如我翻山越岭终于看到了大海的辽阔,听到了大海的涛声,我历尽磨难终于看到了真理的光辉,比如我历尽严寒终于等到了花朵的盛开,其实我是想说,在我历尽艰难将要绝望的刹那,我听到了你的心开花的声音,你无法理解我那豪迈的开怀大笑啊,挥挥手,向你做最后的告别。

我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强烈而清晰,那就是我们此生无法分离。我们最光华灿烂、青春勃发的年龄都放在彼此身上了。快乐、忧伤、成功、失意、隐忍和锋利,青丝和白发,甚至脚印,甚至呼吸,其实都很难分出彼此。我的以至于今天的全部生命与性情中有一半是你的,而你的生命与性情中有一半是我的。所以我们此生绝不能分离,因为我无法丢掉自己,你也无法丢掉你。我早说过,有一种爱是生活用时间雕刻进生命里的纹路,在血液,在骨髓,在灵魂,丝丝缕缕,缠缠绵绵,无法逃避。

在浮躁的世界,虽然我喜欢跳荡的波涛,但我最终是沉静的,如同亿万年踞在海边的礁石。海浪冲刷了它,甚至雕凿了它,但它始终没有动过,它只是做了记录。它日夜蹲在那里,很多风帆尽收眼底。它沉默着,它其实在微笑。这微笑里有风有雨,有阴有晴,有升起,有沉落,有时间,有空间……一切简单于沉默的一笑。

写意的散文11:写意人生七彩梦

李进章的《释怀人生》,时间跨度逾六十年,是一部全面记录和反映他一生经历的回忆录。

一部回忆录,其生命力和灵魂在于真实可信。这一点,《释怀人生》做到了。全书洋洋80余万言,记述的是作者从出生、小学、中学、大学到工作后亲身经历的平凡事,通篇读来,无论对所经历事情的叙述,还是对所熟悉人物的展现,都真实客观,质朴无华,很贴近每个时期不同地方不同人物的历史特点。

一部回忆录,不仅要真实,还应该具有社会价值。这方面,《释怀人生》也做到了。作者把近六十年的经历,没有统统拿来,而是有选择、有重点地把人生重要节点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最值得书写的人和事挖掘出来、记述下来。他对每个重要节点的回忆,没有平均用墨,而是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基本保证了对每件事情和每个人物的记述,无论爱恨褒贬亦或其他,都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要求的。特别是书中贯穿始终所彰显的感恩思想和品德,正是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年轻一代严重丢失,人们正在大声呼唤重塑,而社会应该大力提倡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美德。

一部回忆录,在保证真实、有价值的前提下,还应该有上乘的艺术表现手法,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方面,李进章在《释怀人生》的写作中同样做得不错。这得益于他自幼就喜好文学读物,爱好文学创作,有一定的文学创作天赋与素养基础。回忆录的结构虽然是按时间顺序展开,但并非平铺直叙。每一部分都经过了精心编排和艺术构思,即使自身内容相对比较完整,又在结构上前后相互关联照应;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在表现手法上有所不同,以防止读者阅读时出现审美疲劳。各部分每一篇的记述都有些可圈可点的匠心独具的写法,有的构思巧妙,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有的描写细腻生动,非常有现场画面感;有的运用评书风格,刻画人物栩栩如生;有的恰到好处地夹叙夹议,渐次升华思想;还有的运用历史成语典故,以古鉴今,步步深化主题……所有这些,都使本书大为增色。

李进章的《释怀人生》向人们传递着满腔情怀和不懈追求,表现出荣辱皆忘、波澜不惊的高远与真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写意的散文12:阆中写意

文/谢辉

喜欢古城。喜欢青瓦平房、喜欢寻常巷陌,喜欢有历史地方。春节前,我选择去阆中。

春运时的成都车站人流潮如水汹涌。购好票,上车尽快分流,离开这人声杂沓的地方。大巴在高速路上疾驰几个小时,中午时分,我们到达了这个川东古城阆中。

旅游景区总是拥挤。怕住不到店,提前电话订下了房间。按照旅店老板的指引,我们叫了出租车,从汽车站直达古城江边。江边停车场车不多、人也不拥挤,停车场屋顶高高的栋梁上还整整齐齐地挂着颜色褐红、熏香油亮的腊肉,在太阳下已然散发着浓浓的年味,是吸引游子归来的家乡味道。一路问询,拐进窄窄小巷。青瓦木板房、灰灰的石板路,枝丫横斜的树枝伸向高处,天空辽远迷朦。阳光正懒懒地照在街巷,颜色斑驳的藤椅、条凳上祖孙三人,老的眯朦着眼享受阳光、小的独自玩。这就是阆中?名满天下的四大古城之一,一副荣辱不惊的悠然态。

我们预定的旅店就“藏身”小巷,下新街138号、“何家院”。穿过容二人错身的狭长巷子,才见深宅府第。门口雕花屏风后转出年轻的旅店主人,隔着屏风窥见中有天井的双层院落的样貌,堂屋居中,东西厢房共十余间对称分布,庭院清静。这就是有400余年历史的何家院。据《阆中县志》记载,清朝初年,何家先辈在阆中是开染坊的,因其染色工艺细致、规模宏大、历史悠久,而享誉西南地区。

在阆中,一迈步就走进了历史与传奇中,轻轻抬手又撩开了她浓墨写就的过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枝一叶都可以向你述说故事。

年前来此旅游的人不多,店主人让我们随意选择房间,楼下天井里摆放着几案、藤椅,添一盏茶,立刻就有一下午的悠闲时光可以消磨。手扶木梯缓缓上楼,楼上房间仍按中堂居中,两边厢房对称布局,回字走廊连接各个房间,站在廊边,抬头望着天空发会呆,一任阶前苔痕悄悄漫上心来。

在阆中古老的街上,有很多这样的院落,名为“张家院”“李家院”,都是老院子,但却各有特色。走到了状元街,着名的贡院就在这里,是科举时代学子求取功名的考场。在状元街与学道街相交处看见了“状元阁”,堂皇的大门,吸引了我的目光,毗邻贡院、又名“状元阁”,应该是学子最愿意选择的静读之地,第二天,我们也决定入住状元阁,沾沾状元的灵气。

状元街不像别的街那么热闹,清静舒爽,状元阁在此安静地等待着有缘人。走近“状元阁”,古色古香的大门上刻着一幅对联“闭户着书三年不见尘中事,春风得意一日看尽长安花”,说出了状元的辛劳沉闷与及第的得意张狂,也有意彰显着阁内丰富的文化内涵。迈步进门,大门内茶室对称,幽雅气氛顿时有清心涤尘感。驻足天井,环顾四周,木门木窗精雕细镂。铺地的汉砖,厚重、有质感。已经被改造成客栈的房屋,虽然已看不出太多书香韵致,但还是有许多古雅气。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无缘住在这样的通幽处,但似乎每个人都有一副如水柔肠,在这样的庭院里,静静享受幽静方不枉对此景。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过去,阆中的过去是恢宏的,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曾是川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人杰地灵的阆中,曾诞生世界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蜀汉名将马忠、程畿,宁代抗金骁将张宪和我国现代数学家张鼎铭。历代墨客骚人杜甫、陆游、司马光、苏轼父子、文同、张善子、丰子凯、肖军等古今名流都先后莅阆观光或旅游,留下大量墨宝和诗篇。但在阆中,最有份量、最受欢迎的恐怕是张飞。在众多阆中“文人”包围下,“粗人”张飞安然其间,逾显憨直可爱。

张飞虽不是土生土长的阆中人,但他守阆中七年,在阆中遇害的,他的部下砍下他的头后,将头颅葬于重庆的云阳。阆中人为他修建祠堂、庙宇。张飞庙坐落于古城的西街口,张飞庙里只有一具无头尸身。据说,张飞庙在历史上几经焚毁又屡次修葺,足见人们对张飞的崇敬。据说在“文革”时,曾有人跑到张飞庙来盗墓,不料天空中突然响起闷雷,劈坏了祠内的一棵古树。如今,这棵树虽枯死却依然挺立,不少人将其视为张飞的化身。

阆中人对张飞爱得深情。除了民间杀猪匠视张飞为祖师爷外,在民间,张飞还被称为“张三爷”,因为张飞被誉为“虎臣良牧”,他打仗是猛将,是猛张飞,当地方官是好官,特别是在发展了地方蚕桑,修建水利,除暴安良等方面有很多功绩。在阆中的一些乡镇,也都建有张飞庙,老百姓希望能得到他灵魂的守护。

如今的阆中到处都可以见到昔日张飞的影子,阆中人爱张飞爱得实在。这里除闻名中外的张飞庙,还有张飞牛肉、张飞牛肉面、张飞丝棉、张飞醋、张飞酒、翼德豆瓣、张飞水果,以及张飞酒店、张飞广场、张飞大道、张飞宾馆、张飞武校等。张飞已融入阆中,并在古城人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历史和现实以这样的方式在此握手言和。

《三国演义》中有诗云:“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合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概括了张飞一生惊天的伟业。在轰轰烈烈、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张飞忠义、勇猛、嫉恶如仇,性格鲜明、受人喜爱。这样一个盖世英雄,生活在阆中,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骄傲。

阆中是个“风水宝地”,据说,阆中城的选址、街道布局无不体现着古人的风水理念。风水,现代人不懂了,但有山有水的城市总是灵气十足。

嘉陵江源源不断地给阆中灵动的美感和悠远的神韵。踏出小巷走出古街,我们来到渡口准备坐摆渡船到江对岸。摆渡人是一家人,女人在岸边收拾,男人在船上准备,我们一行正准备上船,被告知要修一下船才能走。我们就站在岸边等,看着这一家人慢条斯理地修船。站在小小码头上顺着江水放眼望去,这就是着名的嘉陵江,汇聚秦巴万千溪流、越过险滩峡谷奔流到此,竟变得温婉柔顺,“嘉陵江色何所以?石黛碧玉相因依。”江水的轻柔一定感染了阆中人,人有一种散漫自如,看着他们慢慢地干活,时光像撒在江面的阳光慢慢一寸一寸地挪动,正好我们也不用排队、不赶时间,江面闪闪烁烁的细碎阳光变幻成一道道亮眼的霞光时,船修好,上船渡江到对岸,暖阳正好。

住在状元阁,出门几百米的十字路口,有一家丝绸纺织厂,店内陈设着的老式织布机让人感受传统纺织文化。午后,店里的一位穿着中式长袍,头戴礼帽的老者搬一张椅子到店门口,拿出二胡悠然地拉了起来,他的琴声吸引了游人驻足。住在阆中的两日,每日午后我都会听他拉琴。后来知道他不是为了给旅游者表演才拉琴的,每日午后拉琴是他的爱好和习惯吧,网络上多年前的照片可为证。

在阆中闲逛,随处有淡淡的醋香飘入鼻中,产自阆中的保宁醋相传迄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与阆中置县同根同龄,难怪这里的醋好似与整个街市融为一体。街巷处处都悬挂着保宁醋的招牌,顺着酸味嗅去就有好多店飘出醋香。街上不仅有出售醋的店,还有出售醋饮料、用醋泡脚的浴足馆,在这里醋不仅是做菜的调料了,直接升级为保健品和饮品。据传说,醋的发明与酒有关、与杜康有关,醋和酒都是由粮食发酵而成,但醋却丝毫没有酒力,醋味也温和许多。醋味温吞地沁入心脾,漫步在街上,人也庸懒随性、恬淡自在。

阆中两千多年历史的厚重和生活的散漫交融存续着,游走在古城历史的迷离、生活的随性中,回眸、凝思,任石板路铺展古城的悠长时光。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