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散文

请欣赏山路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山路散文1:花之谷

文/洁白的画布

周日,驱车在山路行走,偶遇山谷之中有大片的野花,禁不住停下来,下车观赏。

此时,已近黄昏,夕阳欲走还留,一抹金色投射山谷,偌大的山谷被笼罩在神秘的色彩里。

放眼望去,十里花海,各种各样的不知名的野花在草丛中亭亭而立,黄中带红、粉中透白、纯粉的、纯白的、纯蓝的、淡黄的花瓣,带着诗意、带着天意,在微风中微微点头,好像在迎接一个来自远方的喜爱它们的老朋友。

它们一堆堆、一簇簇,高低错落,三五成群,绵延远方。远远望去,又极浅极淡,像开满鲜花的大草原。近处看,它们明媚娇艳,毫不羞怯、毫不畏惧地展示它们最美的一面,它们美的让人爱怜,让人心动。

山谷两侧矗立着高大的白杨,像是守护花草的天然哨兵。山谷中间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段石阶小路,横贯东西,供游人观赏、停留。山谷的右侧是一条长长的爱情步道,在凉爽的夏日,游人漫步林中,听花开的声音,听鸟儿的欢唱。

每次在鲜花盛开的地方,我都会眼睛直直的,欢快地奔过去,傻笑着,嘴里叨咕着“太美了”。世间最美的事物莫过于鲜花了,它们热情奔放、纯洁烂漫、自然优雅。带着无声的语言告诉你人世的美好、带给你无限的遐想。

世上美好的事物总是少的,我们只有不停地寻找,不停地创造,才能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一首好歌,旋律优美,恰如其分的歌词,勾起你心底深处的那份记忆、忧伤或温暖,让你在情不自禁中热泪盈眶。

一段好的文字,呼之欲出地抚慰你的感动,你想要表达的正准确无误地倾泻而来,你忍不住会一读再读。

一顿爱心晚餐,原料、调料都是最新鲜的,每一步骤、火候都恰到好处,吃了才知人间有美味,人在天涯,常常想念用心做饭的人。

一条蜿蜒的小路,日暮黄昏,让人想起:“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美景不一定在名山大川,它随时与你的心境相遇,那一刻触景伤怀,那一地就是人间圣地。

一个像高山一样站在你心底的人,他像另一个自己又优于自己,你把他想象成神,无限美化他的好。远了,怕疏离;近了,又怕失去。

一段仓促的青春,那么美丽而懵懂,我们未曾留意它就远去了。无论何时回忆,它都带着伤痛与喜悦、不甘与离愁侵袭我们的心。我们收拾岁月的行囊,走向理想的远方,无暇回首。当我们回首时,身也老了,心也累了。我们回不去也带不走。

想起徐志摩的诗:“人的一生,至少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同行,不求有结果,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我想这是爱的最高境界吧。

那种美好的境界已经超越了一切。

就像这一地的鲜花,在岁月的风中摇曳,在记忆里颤抖,一望无际,年年盛放,梦回故里。此刻我是如此欢喜,却舍不得摘下一片花瓣,它只有在自己留恋的土地里,才开得恣意汪洋。

它们天然脆弱,我们只有用一颗高尚、无私的心远远地呵护。

山路散文2:道山桥的山路

文/王友良

适逢久雨天晴,原本心情蛮是爽朗,然而在这样日子里又多些许凝重。开着车,载着我对慈母的无限思念,行走在由崎岖山路现今变成水泥马路的村道上,回到了我的故乡道山桥。

农历十月十九是母亲诗香的阴生,走进生我养我的老屋看到祭台上母亲的遗像,把正在思念母亲的我拉回现实,我该送点什么礼物给长眠在道山岭上的母亲?结果只能是几扎冥纸。此时我抬头凝望从坪底町曲折通往道山的山路,这是一条再熟悉不过的路了。四十年前,我去往高碧中学上学,每天凌晨常和表兄教良借着月色,在雾气萦绕之中,沿着这条小路经过咸欣寺黄土坳,大汗淋漓后奔向教室早读。润滑的泥泞山路上,留下了我们年少时跋涉的脚印,路旁粗壮的树木见证了当年早日成材的梦想。

在我们兄弟姐妹上学时,母亲每天就这样站在故乡的屋檐下,目送儿女们背上书包踏上山路去学校,开启求学之旅。

道山桥的山路,在故乡的青山绿水间星罗云布,从我们家门前蜿蜒向远方,或通往清塘小学、高碧中学和衡阳县第五中学,或绕过月光山通向蒸水要塞石门坎,或绵延至山背岭漫山遍野的茶山及桔林之中,或往西边大道走进西乡大集市洪罗庙。

很多个清晨,我常和年长我两岁的表兄教良相约一路走在道山桥山路上,往高碧中学欢奔。家乡的山路上,不仅烙下了我们求学征途上的坚实脚印,而且布满了我们天真无邪的快乐笑容。在故乡的田野里、在道山桥的山路上、在山下川流不息的蒸水间,我们用稚嫩的双脚,跋山涉水,走遍了它的每一个角落,度过了幸福快乐的童年,完成了人生的启蒙。

我家是个八口之家的大家庭,母亲不仅每天都要出集体工,还要种菜、养猪、打理承包生产队的桃林。尽管母亲非常勤奋,但由于家里人多一直艰难度日。

一九七七年,大哥爱良和大姐良英已成年,我也快高中毕业了,有了儿女们的加入,母亲仿佛忘记了疲劳和孤单,开心的笑容涌上已有许多皱纹的脸上,一起在欢笑中劳动。母亲手把手教我们培土浇水,根据季节轮换播种锄草施肥,让我们从小在田土里播下希望,在汗水中感受辛劳,在耕耘中等待收获。我们常在房前屋后的菜地里、水田旁、李树林、甘蔗林边留连忘返,甜甜的甘蔗、青酸的李子、 美味的田螺肉,可口的煨麻拐,鲜嫩的小竹笋,常常让我们十分快乐。母亲总是慈爱地陪伴在我们身旁,看着我们津津有味地“豪”吃,毫无顾忌地玩闹。

我家屋前的小路,是村子里通往垅里劳作的必经之路,每天都有村民在我家的阶基上、屋檐下躲雨,在屋前茂密高大的苦楝树、枣子树下歇脚。母亲在家时,就常常搬出长凳和竹椅,请他们坐坐。端出凉茶让村民解渴,与他们闲聊。还有晚归的乡邻,面对漆黑的夜色难以迈步时,母亲就常从柴房里抱出一小捆柴干子,点燃后让温暖和火光,陪伴他们走上回家的路。

母亲的胸怀非常宽阔。她的善良、大度、坚韧,通过在山路上的跋涉、田土里的劳作、土砖屋内的养育、 苦楝林里的言行, 不仅影响和培育了我们六姊妹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满怀感恩的习惯,而且从小锻炼和造就了我们吃苦耐劳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品质,这就是母亲在故乡的土地里,留给我们六姊妹永远的、珍贵的财富!

故乡的山路,以及水田和旱土,于我们全家的珍贵,不仅仅是生养之恩,使我们有了健壮的体魄,而是母亲在道山桥的言传身教,用她柔弱的双肩、 艰难的劳作、满怀的希冀、 坚韧的意志, 无论是在暖春的山花烂漫中,还是在盛夏的炎炎烈日下,不论是在金秋的桃李满枝时,亦或是在严冬的皑皑白雪里,在道山桥的山路旁、在故乡的土砖房里,为我们撑起了一个温暖的家。使我们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之间感受劳动的欢乐、感恩母亲的养育、感悟生命的意义,能够自信、自立、自强、快乐地成长。

如今,母亲已在故乡道山岭的山冈上长眠近三十八年。但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恍如昨日。亦如二姨延福所说的:母亲从未曾逝去,因为她一直活在我们亲人的心中。

今日静坐在道山岭下,望着母亲的墓冢,思念如母亲坟头的小草一样疯长,如对门杨门山上的枫林一样殷红,如通往山顶的小路一样绵延。 我忽然明白,当年母亲执意要葬在道山桥的山顶上,原来是为了她能看到山脚下家里的儿女们长大成人,日后我们回故乡时,她能够远远地望见!看着我们在山路上拖儿带女一路欢笑回家。 亦如三四十年前我们放学回家一样, 能和她在路旁的菜园里, 一起下地锄草、施肥、聊天、打闹,享受天伦之乐,消除劳顿和孤单。

此刻,故乡的山路是根电话线,把我绵绵的梦铃从岳屏雪岭下的绿景花园拨向故乡道山岭上的母亲。道山桥的山路是缕缕思念,绊倒我,再爬起来急急匆匆与母亲相见的梦归里……

山路散文3:二十五里山路

文/黄淑华

那一年,我是村里唯一被重点中学录取的学生,一时间成为我们家的骄傲。从家到学校,要到镇上坐汽车,一条不变的二十五里山路横空为喜添忧。我爸、我妈做出重大决定,拿出家里多年的积蓄,买回了一辆不亚于今日“宝马”威风的“野马”牌自行车,理由是:不能让娃儿苦断腿!“奇树弯岗”和连续“Z”字形转弯的“青石岗”是我上学的必经之路。奇树弯岗是一条悠长而幽静的蜿蜒曲折山路,各种叫不上名的植物夹道相送,偶尔还有不知名的动物在林间出没。岗的中部路边山上长有一棵二人合围的松树,虬枝插天,青针翠绿。据说这棵树很灵验,经常看见有人去祈福。每次上学经过这段路时,仿佛有神降临。我紧贴着爸爸,感受着爸爸起伏的呼吸。

每当走到稍平坦的路上,我便扭过头,让爸爸给我讲故事。

与奇树弯岗路随山边蜿蜒不同,青石岗的路可以说是在山岗与山岗上起起伏伏,峰谷跌宕,一时间山峦合围,心情灰暗,似乎路途漫长,一时间接近天际,可以看见远处镇子的轮廓,却又心旷神怡。青石岗路坡陡弯多,是父亲故事卡壳断线的时间。

一路二十五里风雨雪霜相伴相随的艰辛之外,也是父女俩短暂相处倍加珍惜的快乐时间。一次考试,我从年级的第二名滑到了第七名。令我感到惊讶的是,爸爸这次并没训斥我,出乎意外地未置一词。爸爸隐忍不言的失望,让我万般委屈,莫名地没有端由地期待“狂风暴雨”的来临。

第二天,又该到镇上赶汽车去了,爸爸“牵”出了那匹“野马”。一路上,我忐忑不安,默默无语。

但还是父亲先说话了:“我知道一次考试,不完全代表你的能力,以你所付出的努力,不应该是这样。在学习上,你自律上进,一直是我的骄傲,但也没让我少伤了你的心。爸爸对不起你。”山路蜿蜒,我听见爸爸沉重的跳动的气音,“我相信也希望你的发奋,一定有最好的自己。”爸爸用下巴轻轻碰了碰我的头,示意我抓紧前把。

父亲的自责和希望让我羞愧难当,也激励鞭策我不敢有丝毫懈怠。频繁的“考试”不亚于一次次冲浪,学习的大快乐是一次次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几乎所有的“考试”,于我都一路绿灯。后来,我读书的学校愈来愈远。转眼间,我也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

如今,那匹“野马”被扛上三楼,安静与沉默里,铃铛清脆,声声入梦。每次回家,山路弯弯,草木青黄,枝叶入心,一路二十五里,让我思绪万千,让我泪眼蒙眬:爸爸,我来上课,我来上学啦。

曾经陪我在路上、给我讲故事、目送我远去的爸爸,在岁月的故事里一天天老去。

山路散文4:浓浓茶水情

文/往日烟云

如今,走山路的人少了,挑着担子走山路的人更少了。

两年前,我再一次走过我这曾经走过无数遍的山路,大岭头芮家已移居了源潭镇,沿途的许多人家也都已搬迁进了城或住到镇上了,人去房空,只见院子里那些残垣断壁上几株小草在风中摆动,好像向路人诉说着芮家几代老奶奶施茶水的故事。想起老奶奶那自制的粗茶,仿佛仍能品出一份淡雅与清香。

这是一条三河通往源潭镇的山间大道,说是大道,只是挑着担子的人能勉强相互通过。山村公路未通之前,有大半个村的六七百人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他们为生活而奔波,出山一担柴,进山两袋米,路途中,他们最好的歇息地段就是大岭头上。岭头上有一户芮姓人家,这里山如眉黛,房屋很适宜地立于山脊路旁的一个柔和角度上,袅袅炊烟给寂静的山林增添了鲜活的内容,而芮家几代老奶奶为路人施茶的传统美德更是让人称颂。

这座大岭,是横在路途之中,它上下约二公里,两条小河在山脚下汇集,清清的河水继续向下游流去。这里,树木丛生,苔藓遍地,一条由先民踩踏而成蜿蜒古道上,略微残缺的石板一块叠着一块,磊成的阶梯自山脚向上延伸,石缝间夹杂着青青的绿草,淡淡的红花,沿着台阶拾级而上,眼前是绵延的崎岖之路,耳畔听的是潺潺的流水声和清脆的鸟鸣声。这里山高坡陡,若是旅游,可谓是自然天成的好景点,对曾经为了生活而劳作的山民们而言,它却好似一只拦路之虎,横卧在大道中间。他们用扁担挑着生活,挑着沉重和艰辛,在台阶上走上走下,走来走去,年年岁岁,终日如此。冬天,台阶上结着冰霜,虽然走得小心翼翼,仍免不了摔得鼻青脸肿,希望快到岭头芮奶奶家里喝口热茶;每到夏日的中午,穿透力很强的阳光拨开浓密的枝叶滚落在地,也滚落在路人的身上,小草在微风中轻轻颤动着,饥渴难耐的行人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到岭上,放下担子就像奔向自家一样,到芮家门厅里喝茶。

这里常年免费向来往路人提供茶水,夏天将烧好的茶水配点消暑的草药,盛在大钵内制成凉茶,冷天将茶水装在大缸壶里,外面用保温木桶护着。这些事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不容易,常在这里喝茶的人都知道,芮家全家人吃喝的水和烧茶用的水,要到离家一里多路的山腰处的一眼泉水宕去挑上来,一年中有大半年枯水期,还要到山脚下的河里将水挑上来,由于家里男人要在田地里干活,挑水活基本都是由女人承担着。好在茶叶和药草不用花钱买,是老奶奶带着孙儿们在山上采摘的野茶和乡村常用的草药,野茶经过自家手工制作,喝着回味无穷。我以前经常从大岭而过,喝过芮家奶奶不少解渴的茶水,听老年人说,芮家已经是好几代老奶奶向过路人提供茶水了,并且一代代相传下来了。

我感到芮家人对人很随和,不论你一天来几趟,还是很多日子没见,她们都是一样的打一声招呼过后,又继续干她们的活——她们家常年手工制作火香,卖给吸旱烟的人点火用,大多数是卖给庙里做香火的。逢上陌生人,她们会主动地说一下,你若要喝茶,就自己拿碗舀啊!一句很普通的话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觉得这些凡人百姓,虽然只是锁锁碎碎的宽容与相助,但她们如小草般朴实,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天然质朴的情感,并且固化为一种如宗教或本性般的传统,在缓慢的自然经济中承传着她们的美德,芮家老奶奶一代代地接力,真的让人感动。是的,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太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而几代人同样做好一件好事就更难了,可是,芮家几代老奶奶做到了。这正是:

山高坡陡行路苦,

芮家奶奶把茶煮;

大岭头上喝过茶,

爽心爽胃爽路途。

山路散文5:西山晚霞

文/黄韵文

顺着山路向上爬,一路爬得很艰难。盘曲而上的山路,凹凸不平的岩石,我知道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一路上的野花成了爬山的插曲,也为这条道披上了一件姹紫嫣红的外衣。

一个小时的迎难而上,我来到了山顶。跳远望去滇池尽收眼底,红红的太阳将要落下,于是便收起它那强烈的光辉,渐渐地变成一个柔和的大火球,挂在西边。那颜色金黄透亮,那是艺术造诣再高超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出来的美。后来,太阳的影子消失了,留下的是一片神奇美丽的云,这就是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晚霞。

瑰丽的火烧云映入我的眼帘,在那色彩纷呈的晚霞中,我看到了一匹枣红色的野马狂奔呼啸着。不多时,一条金色的龙闯入我的眼帘,上蹿下跳,吞云吐雾随着彩霞的移动,不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马上,一头温顺的羊儿出现了,似乎在低头吃草,又好似迷路不知道怎么回家了。变换无穷的火烧云让晚霞落下了帷幕。

漂亮的晚霞渐渐消失,夜幕已拉了下来,在这个美得像一幅画的傍晚,我在美丽高耸的西山上看到了迷人的晚霞,让我看得如痴如醉。我爱西山的晚霞。

山路散文6:一个人的取经路

文/兔走之

莫干山路,一个人的取经路。

暑假从老家回杭那天,朋友Q说因为城建,祥符路段施工,公车得绕行,备足好时间以免耽误出行。当初还不以为然,只要192的终点站是七夕路附近的天阳棕榈湾就好了,随他怎么绕。等周一上班后才发现,原本两站路成了一个大弯,保底消费得半个小时才能从通运路、逸盛路、康河路绕回莫干山路上来。更没得选择的是,四条公车只剩一条。如果错过了唯一公车只有再等十分钟,若遇上堵车,下一班也许就成了望穿秋水。早起的累且不说,迟到的概率明显把偶尔过渡到习惯性。对于迟到,虽然单位不扣我工资,可内心总是自责的。有时候我们觉得身边的某种存在会永远陪伴自己,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是忠诚的,可往往都事以愿违。一辆车的离去未必就比一个人的离去仁慈得多少。为此,想起林徽因在康桥邂逅那片“云彩”后又华丽绝决绝转身回国成梁夫人,这样的离去该是怎样的心理决定和剧情铺成?

直到国庆节前夕,同事煽动一句“要不我们一起团购电动车吧”。这句话本身没什么,可当听进心后,它改变了我的状态。所谓的改变,一定是结束了一段曾经,开始了一段如今。后来,我真的买了一辆绿源电动车,当它还不是白龙马的时候,它只是无数撒蹄在莫干山路上的其中一只小毛驴。在一次下班途中,恰逢暴雨。刚开始的雨珠只是在我身上隔空点穴,而后越来越猛的雨势像无数水鞭,抽打在我披着雨披的后背,黑夜似乎下一秒就要将我钉在耻辱柱上审判。在驶进七夕路的时候,路面完全被积水淹没了,已分不清是水渠还是路面。按着感觉向前骑去,心里不断地祈祷,千万别熄火,千万别熄火……终于安然无恙到家,立起车脚,车轮携带的雨水一滴滴落下,像从水田刚起身的插秧农。在地面上泅湿出轮胎的倒影,彰显着它刚才的水花四溅,势如破竹。在那一刻起,我心里已认定它不再是小毛驴,而是匹强大的白龙马!如果绿源电动车是我的白龙马,那条横穿南北的莫干山则是我的取经路。

每一段路都有独特的风景,都是一种领悟!以前坐公交的日子,喜欢选择一个靠窗的位置看着外面的人流车往、四季变迁。享受空调带来的舒适,小憩一会再拿起一本散文集或者小说,慢慢地读着。更多的时候你只负责发呆、看书和补觉,你和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都有司机负责。如果公交是一首安稳的催眠曲,那么骑电动车就是一首随心而奔放的摇滚。虽然不能在路上骑驴看本——走着瞧,生命安全也由自己负责。但遇到周一或周五上下班高峰期,机动车道排着长队像一条冬眠的蛇,懒慵拖沓。我骑着白龙马可以在人行道上来去自如。你在马路中间地老天荒,我在大道边缘自由飞翔。骑着骑着,伴着绝对的优越感就唱起来: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生涯。你的心了无牵挂!

我常常在想,如果能一边骑车白龙马,再有另一个自己定格路上的镜头一定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但也仅限于假象。比如一路上这些骑驴的人,姿态丛生。最具表演性的是那些翘着二郎腿的大叔。双手扶着把手(冬天甚至会把一只手塞到口袋里),翘起二郎腿,屁股撅到坐垫的一侧。如果翘起的腿是右腿,脚尖指向是四十五度偏左,那么屁股就的重心就偏向四十五度超右。要是等到下一个红绿灯的间歇期刚好累了就反之。最惹人发怒的是某对中年妇女聊天者。她们优哉游哉地横亘在非机动车道中央,一边骑着一边热火朝天地拉家常。闲聊的内容比如有:我同事她老公是富二代,她在家闲着无聊才来公司上班的,纯属为了好玩打发时间。真羡慕她命好,嫁了个好老公。比如有:明天马云又准备发钱了,杭州所有物美超市半价处理,满499以上还可抽奖,据说一等奖是苹果玫瑰金。还比如有:哎,最近腰老是不好,大概坐月子没保养好……两大姐并驾齐驱顾着自己的家长里短,后面部队死命摁喇叭也充耳不闻。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下个红绿灯处跑她们前面,不然急死你不偿命。最令人担忧的是刷屏者,这通常是90后一族。他们有较为肤浅的安全意识,所以骑的速度并不快。然而单手扶车,另一只手刷屏。小毛驴像喝醉酒了,忽左忽右地摇摆,让旁边者心惊胆战。我常常为他们担忧,如果在下个路口的拐弯处一辆小车忽然杀出;如果路边小车里的乘客冷不丁打开车门;如果后面一辆赶时间的人以为你不会变更车道疾驰而来。这样害人害己的如果时刻牵引着我的心。

我不是一个安分骑白龙马的“唐僧”,在熟练车技后常会心游物外。某一天发现,其实骑电瓶车和书法有“相通之处”。看似潇洒随意地搭扶着把手其实暗藏腕力,灵活微妙。你必须纵观全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顾盼有势。插队抢道的是狂草,带着挡我者死的气势。绿化带是留白,看似没什么实际用途,关键时刻是生死线。感情好大姐们常常并行着边骑车边聊天恨不得把手拉在一起,她们写的是颜体,体态丰腴;农民工一边打电话破口大骂一边单手骑着破烂不堪,胶布蒙面的破败车前行,写的是八大山人体,行笔古朴略带粗糙,字不在形而在意;新手上路写小楷,亦步亦趋,规规矩矩,自顾自美丽。

对于红色,中国人有特殊的情结,有点像恋母。春节一到举国欢庆,挂的中国结是红色,贴的春联是红色。婚礼上,进场走红地毯,礼金用红包,若再古典些会穿红嫁衣。形容一个人混得好说:日子红火,大红大紫。类似情况不甚枚举。而在马路上,很多闯红灯的人是不是也带着“中国红”的染色体呢?

在路上不得不提的是那些时常进行着的猫捉老鼠游戏。时间:一三五,早上七点半到九点,晚上五点到六点半上下班高峰期。地点:汽车北站和市府门口。人物:交警和侥幸的骑驴者。起因:后座载人或没有牌照的黑户车。有的“老鼠”会聪明些,一快到那两个地点就拉长焦程,见有交警开罚单的立马让后座的人下车步行到路口对面,等过了交警又继续入对出双地私奔。如果你看到某女子带着头盔从你身边走过,千万别诧异是精神失常,她一定刚从后座下来。有一次我听到被罚款的骑驴者略带委屈地对交警说,今天星期二啊,而且怎么跑和睦新村来卡点了?我从他们身边经过,风把这幽默的疑问吹进耳蜗。

当身子情不自禁地哆嗦时,才发现骑驴者的冬天是来得比较早,春天来得比较迟的。我从夏末买车时葱郁的梧桐到眼下冬末枯索的枝桠,一天天骑着白龙马于莫干山路上循环往返。偶尔一片梧桐叶被北风肆虐裹挟着,像一枚飞镖投进我的胸膛。另一个神游的我便应声倒地。而午后阳光灿烂时,一片枯叶被暖风抚摸翩迁而来,不偏不倚地落在车头的储物凹洞内。我顿时觉得自己是位大侠,收到一张代表身份的请帖,正要奔赴一场未知的武林大会。

唐僧师徒的取经路是十万八千里,而我一个人的取经路又将是多遥远呢?在异乡用尽青春甚至一生当赌注,痴迷着文学,的梦。白龙马,蹄朝西,莫干山路我自己……

山路散文7:皖南山路

文/贺世恩

皖南多山,于是多山路;山高岭峭,路曲折而多险峻;谷间多丽水,路遇水而通灵;水畔多村落。缀连村落的山路,如年代久远的珠链,香沉而韵远。

家落皖南山区边缘,占地利之优,游行山路便若门前园圃。休息日、节假日,一家三口或三俩好友,有时孤身寡人,随兴所牵,高山云端、深山险谷、花山丽水、秋枫冬雪、老村古寨,享受无尽的游乐。时间紧时,朝发而暮归,去来匆匆,虽意犹未尽,且留念想于后;时间充裕则信马由缰,游兴任由山路延伸,止息听命于太阳起落,力乏身疲才依依回归。

山路旅行 ,骑自行车,骑摩托车,开车各有不同的体验。“皖南山路是骑行的天堂”,骑行在蜿蜒多坡的山道上,呼吸清鲜富氧的空气,虽然累得人气喘如牛、汗如雨下,却是极好的锻炼。冲上岭头,惯性滑下,不费吹灰之力,似御风飞翔,又似顺水泛舟,好生惬意。一上一下,苦后享乐,人生况味,道理如此。至于运动后身体的舒服,真是无法言表。开车进山,轻踏油门,车如奔牛,翻山越岭,游进滑出,游刃有余。人坐车上,不费力气,轻轻松松随峰回路转,穿云驾雾,似山鹰闲翔又似海燕逐浪。山中景色,扑面而来,擦身而去,让人应接不暇,顾此失彼。日行数百公里,关山飞渡,令人不得不感叹现代交通的快捷便利。

我最喜欢的是一个人,于不冷不热的春秋季节,骑上摩托车,孤身单骑,无羁无绊。身随兴走,兴由心牵。快慢随手自控,行歇因景定夺。骑行山路,冲开山间安静清洁的空气,恰如像划开宁静水面,沐浴清波碧浪一般的舒畅。山路车稀,精神松慢,可小半心思驾车,多半心思左顾右盼、浅思薄虑。空谷无人处,对山狂吼,对水放歌,皆宜身心。

顺山路牵拽,一会儿就摸到山村的肌肤。皖南山村的大小由地形约定,大的村庄房舍连片,豪宅巨宇居于村中要地,周遭民房,屋宇挤居路旁,夹路成街。小的村庄,房宇没有大村里的气势,也无交通便利,商贸难兴,历数百年,基本没有变化,使我们有幸能在完好的古民居中感受历史的温度,重温古旧的时光。民居多而成村,小而为落,皆依山而傍水,山衬托出村落的秀美,溪水穿绕淘沥出村落的灵慧。

山里人勤劳节俭,皖南山多地少,寸土必耕,且精耕细作。穿行于山路,路旁陡峭的山上开垦出整齐干净的梯地,从山脚直抵山顶,足见山民门付出了何等的苦辛,又是何等的用心。男人开山,女人种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路遇劳作山民,必受谦诚问候。勤俭之人少奸猾多好客,到山民家里稍息,会受到很好的待遇,搬椅让凳,冲茶递水自是不免。时令野生果实如野毛桃、阳桃、毛栗、板栗之类用萝、蓝倾数搬出。恰遇吃饭时刻,必强邀共进饭食。若推辞,则面露尴尬,说“又不是专门为你做的,想请都请不来,难得赶上了,有什么大不了。”柴火饭,自种的菜,特别地好吃。吃过饭要付钱那是绝不会收的,过意不去,只好下次去时带点礼物,来往多了,便成了好友。做山活的人满身劳作的印记,但简单朴素的衣裳洗的干干净净,随时荡漾出来的干净淳朴的笑容,让人舒服,与其成友,是种特别的享受。

秀山丽水滋生出自然的爱美素养,山路和山村都极干净。屋檐下的片柴整齐码放,壁立如墙。菜地精耕细作,竹篱石墙圈围,美若图画。虽然是满眼碧翠,山花烂漫,房前屋侧还是免不了栽种各种花木,花团锦簇。

我爱皖南的山路,穿行皖南的山川村城,可感受历史与现代,古朴与时尚,传统与潮流的脉动。但我觉得这山路的后面还有一条无形的路,温和而有磁性,就是滋润人们心灵的徽文化的脉路。

山路散文8:心灵感念,飘然天地

文/桂西庞霄云

有多少次的山路十八弯哪,飘香着一首首充满激情昂扬的美好歌谣。
和着那沉甸甸的足声,踏响了你和我年轻时的乐章和流行歌曲。
就在那片斑痕的土地上,有许多种风雨的狂想,就这样如火如荼。能够忘掉昨天的疼痛与那些悲欢吗?叠印着的是那一页页生动的诗歌。

是吗?山路的情感痛苦而又美丽。在每一段三百六十五的记忆中,心灵之密断然了那一个个九百九十九种不同的斑痕形象。
于是,就如同那一根根透明的琴弦,会意和形象了那些饱含着酸甜与的得失的音符,纷纷扬扬着九百九十九种不同的影子。

是啊,因为我已经感受到了那些,深入到你心地上的那一个个绝响。总是忘不了那一片土地的契诺。总是把自己的一切想告诉他和她。带着阳光的那一份赤恋和诗情,啊,呓语着生命温馨美好的光和水中。

就这样,有许多种料想不到的事情和得失,接踵而来,让我和你都难以应付。
把一个个的为什么和如果,都全部悬挂在绿树的枝头上,清唱着春秋和那些时光。
把一份份所以和假许,都真实地交给了那一片无私的大野,从不后悔着自己一切。
落叶的醉语在一缕缕阳光之中坦诚。在他和她我和你的一次次感悟里,把所有的一切荣辱是非精心收藏。

是吗?落叶的潇洒无时不在一种生命的绝唱中举起了那一面面千疮百孔的旗帜,仿佛中在所有的人们的讲述中壮美了经历。
是的,落叶的心愿是那样的美好,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一种经过,而是向我和你启迪了一种回归的梦想,不管走到那里,都在母亲的怀抱里才感到是那样的真实与踏实。

山路散文9:土家山村最后的学校

文/土家老村

在我们这山路十八湾的土家山村里,我相对幸运,就近在家门口读完了小学和初中。躲过了那个年代土家地区农村学校自带粮食步行上学和艰苦的寄宿生活之苦。

我们这一届学生初中毕业后,全县开始撤乡并镇,老家由一个行政乡变成了行政村,随之我曾就读的初中也合并到二十公里外的镇中了。

前后算来,建国后的三十年间,老家那片村落都是乡(公社)的行政机构所在地。最好的光景要数1975年那次撤区并社,老家村子变成了公社机关所在地。公社里增设了不少办事机构,随之各单位职工、家属及社员人数骤增,公社领导心血来潮拍板决定在这偏僻的土家小山村里兴办高中学校。

我曾就读的初中就源于公社时兴办的高中,当初为建这所学校的校舍,第一批入学的师哥师姐们吃了不少苦头。他们那时所谓的上课,就是整天干一些挖基脚、背石头、抬木料之类的苦力活。这些十来岁的中学生还得自备口粮,每天吃两顿数量有限的苞谷饭和喝着映得出人影来的合渣汤。即便如此,他们却没少干重活和危险活。他们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度过人生最宝贵的两年青春时光时间,等这所学校建成时,便是他们毕业离校的时间了。

这所学校作为高中的时间并不长,几年后的撤社并乡,便把这所公社办高中改成了一所初中。

时间到了八十年代后期我上初中时,这所学校步入最完善的时期,全校共有二十多个教职工,一百多号学生。但好景不长,这所初中很快就面临被撤消的命运。就在我初中毕业的那年夏季,这所中学便停办了,师弟师妹们上初中必须要到二十公里外的镇上去了,家门口仅剩一所小学校了。从该校公社时期的高中算起,这所学校作为中学仅存在了十五年时间。

最近听说这所小学里的优秀教师也都被调到镇上去了,留下了部分老弱病残或者是即将退休的老师。小学的生源也在逐年减少,这样下去,估计村里的小学被撤掉也是迟早的事。

历史有惊人的相似,地处高寒山区的老家,是个典型的边缘地带。历史上教育就相对比较落后,过去的读书人少之又少,在清朝以前,秀才都很少耳闻,不要说进士和状元了,正如县志上记述的“读书者益鲜,但能握笔记姓名辍辍业焉,人文废坠已可想见”.

到了民国时期,老家连一所正规的小学校都没有,只是在一孙姓地主四合大院里开设过一段时间的私塾,当时的私塾也仅仅招收了几个地主子弟入学,大多数贫困百姓很少读书识字的机会。

解放后,人民政府征用了当地的田氏宗祠,并因陋就简在祠堂里建起了第一所乡级完全小学。由于缺少知识分子,旧社会的几名端工道士都改行当起了小学老师,教育水平可想而知。现在看来,老家村子的教育水平差不多又恢复到解放初的状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剧,我看更多的小乡村难逃边缘化的命运。

老家这所最后的小学校,一路走好!

山路散文10:真挚,心灵的感念

文/桂西庞霄云

有多少次的山路十八弯哪,飘香着一首首充满激情昂扬的美好歌谣。
和着那沉甸甸的足声,踏响了你和我年轻时的乐章和流行歌曲。
就在那片斑痕的土地上,有许多种风雨的狂想,就这样如火如荼。能够忘掉昨天的疼痛与那些悲欢吗?叠印着的是那一页页生动的诗歌。

是吗?山路的情感痛苦而又美丽。在每一段三百六十五的记忆中,心灵之密断然了那一个个九百九十九种不同的斑痕形象。
于是,就如同那一根根透明的琴弦,会意和形象了那些饱含着酸甜与的得失的音符,纷纷扬扬着九百九十九种不同的影子。

是啊,因为我已经感受到了那些,深入到你心地上的那一个个绝响。总是忘不了那一片土地的契诺。总是把自己的一切想告诉他和她。带着阳光的那一份赤恋和诗情,啊,呓语着生命温馨美好的光和水中。

就这样,有许多种料想不到的事情和得失,接踵而来,让我和你都难以应付。
把一个个的为什么和如果,都全部悬挂在绿树的枝头上,清唱着春秋和那些时光。
把一份份所以和假许,都真实地交给了那一片无私的大野,从不后悔着自己一切。
落叶的醉语在一缕缕阳光之中坦诚。在他和她我和你的一次次感悟里,把所有的一切荣辱是非精心收藏。

是吗?落叶的潇洒无时不在一种生命的绝唱中举起了那一面面千疮百孔的旗帜,仿佛中在所有的人们的讲述中壮美了经历。
是的,落叶的心愿是那样的美好,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一种经过,而是向我和你启迪了一种回归的梦想,不管走到那里,都在母亲的怀抱里才感到是那样的真实与踏实。

山路散文11:山路弯弯

文/袁芳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近段时间我的情绪一直处于“感冒状态”,时好时坏的。休息时,决定去拜访一座古刹,希望在那块净土寻找到治疗情绪的处方。古刹在山顶,只有一条弯弯的羊肠小道通向那里。或许是为了显示人们的虔诚拜佛之心吧,那天,阴灰的云层,湿漉漉的空气,把心中积存的那点和谐和安谧也变得湿淋淋的。刚开始上山时,看不见前面的景致,只能在湿漉漉的空气中嗅到松柏树的清香,隐隐约约能听见从山顶传来的佛音。爬到半山腰时,天终于憋不住了,灰色的云块后面挤出了太阳的红光,接着,天鲜亮起来,视野也开阔了。四周翠绿的松柏和叫不出名的植物,仿佛给我注入了某种动力,乏力的感觉也逐渐消失。

许是因为没有吃早餐的原因,寺庙中简单的午饭让我觉得很是香甜。饭后寺庙法师问:施主,庙里饭菜可口吗?我满意地点头。法师又说:夏日的风,不只会燥热难受,也会是清凉舒适的;杯中的清水不只是淡然无味,也会甘甜可口。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你身在幸福生活中,却感觉不到幸福,这乃欲望在作孽。法师简简单单的话语,道出了所有禅机,也让我悟出了:无论何时何地抬头,三千晴天,我只取一方,静默中寻找简单的幸福。

返程途中,眼前的景致居然别具一格,金黄色的太阳使山谷增加了一份神秘和美感,山风送来了山谷里各种野花的芳香,沁人心脾。在这个充满馨香与成熟的季节里,满山的秋色,姹紫嫣红,如画浅秋中,我寻到了那张医治心灵的处方。这一弯山路,扫平了我一季的阴霾。

山路散文12:山路

文/石泽丰

我无法忘记进出村庄惟一的山路,如同无法忘记我白发的亲娘一样。二十多年了,它依旧蜿蜒在村后的山腰上,将村民带向山那边的田地。

山路有些险要: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一遇到大雨还有山洪,山路上的泥土就会滑落流失,切断村民的去路,只有等到天晴过后,村里的年轻人重新打上木桩,把路铺平。

在山路与我共同着的记忆中,我憎恨过它——因为它无情地它伤害过我的亲人,那是一次山路被雨水冲断重新修好后的第十天,哥哥放牛回来,走在此处,不幸踩了个空,跌到了五米以下的山麓。他被村里人抬起,送到乡村医院的手术台上,他的膀胱在跌落中受伤,下身肿胀起来。尽管哥哥从死亡的召唤中挣脱出来,但他的下身像一个失去效用的水龙头,必须两个小时换一条内裤,仍有一些异味逃入空中,将他与以前的伙伴隔开,与村子里的人群隔开。在第二年的秋天,哥哥最终还是倒在了那条山路上,并且永远安息于先前的山麓之下。

我无法记清最先是小村拒绝了我,还是我拒绝了小村——山路横亘在我们之间,像深不可测的河流。

我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离开村庄的那年,雨水特别多,也特别大,山路被经常冲断。我离开的那一天,雨一直下。父亲撑着一把破伞和母亲一起送我,快要上山路的时候,我叫他们不要再送了,站在那里就行。父亲原本执意想把我送上山岭,见我有些不高兴,也就没有再三勉强。待我正好走过最险要的部位时,它猛地向下一滑,切断了我的回路,我分明听到身后父母惊叫的声音,我回过身,看看含泪微笑着的父母,看看这一段滑入山麓下的泥土,再看看那个孤苦伶仃的村庄,我的眼睛湿润了……走出山沟,我坐上远去的汽车,窗外的油菜花开得如火如荼,一切都渐行渐远,消失在春天的最深处,和我对视的只有苍茫无尽的旅途。

上中专的那几年,每逢寒暑假我都要回去,通过那条山路,回到那个小村,也就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贪婪地注视着记忆着一切,如浪的雾霭,如波的峰峦,如镜的清泉,如练的溪涧;我刻意地观察过故乡熹微的晨光,临山的旭日,青草上、花蕊里、翠叶间,晶莹的露珠闪耀着,被嘤嘤的鸟啼摇落,又让缕缕炊烟网住,一颗颗地串联,飘向空中;我留意过山间鸟儿真切的呼唤,远方扬鞭笞牛的父老乡亲耕种时的背影悄悄地埋进了我的心间……

所有这些美好的场景都是在我离去以后才猛然发现它的珍贵。当我生活在城市的屋檐下,当我行走在冰冷的街道上,当我遭受到人生磨难的时候,我才知道,家乡才是我灵魂的真正归属。

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没有回过小村,没有走过那条弯曲的山路。为了生活,多少年以来,我却亦步亦趋地跋涉在一条叫做“生活”的山道上。正如一位老师所说的那样:当我们被复杂的人生思考弄得越趋疲倦的时候,回过头来看曾经走过的日月时,突然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呀,那就是我们所丢失的一切?

山路散文13:走近武山湖(三)

文/戴益民

沿山路而行,但见荆棘丛生,蜂飞蝶舞,芬芳袭人。有文友一时兴起,上演“单手捉蝶”绝活,令女士为之倾倒。更有“麦泡”野果诱人,引得众人纷纷采摘品尝,彼时情景,令人恍若回归儿时。

我们来到破额山口,由此坐快艇登鲤鱼岛。泛舟其上,阳光照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快艇犁出的水花四处溅开,顿觉天宽地阔,心旷神怡。我伫立船头,张开双臂,极目湖天,但见远山如双乳耸立,眼前碧波万顷,天地间一片雄浑而苍茫。

鲤鱼岛位于武山湖心,是湖中唯一岛屿。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之时,兵败退至武山湖畔。但见湖水茫茫,前无渡船,后有追兵,朱元璋仰天长叹:“天助我生,天绝我死!”话语未了,只见两条大鲤鱼,一青一红飞快游来。朱元璋慌不择路,一步跨到红鲤背上,那鲤鱼摆动尾巴,驮着朱元璋疾驰而去,青鲤紧紧跟随。陈友谅策马追至湖边,急忙放箭。说时迟,那时快,只见那青鲤往水面一跃,挡住了那支射来的箭,正好射中鱼腹,那鱼顿时变成一座孤岛,这便是今天的鲤鱼岛。登临岛上,只见杂草丛生,荆棘遍布,更有茂林修竹,鸟啾虫鸣,呈现一片原生态。我们穿过蚊虫密布的丛林,来到一座小庙前,稍歇片刻。这是一处破败冷清的庙宇,看不到一个寺僧,据说前年有人在此看到一只猫,现在竟也不知去向,令人一声叹息。

下得岛来,复登快艇,但见远山含黛,依次浅深。当快艇划过水面,有鸥鸟从湖上掠起,振翅翻飞,在远天形成一线暗影,宛若惊鸿,潇洒至极。浸沐在青黛如碧的湖水里,我们心灵似乎纤尘尽洗。倘若时光就此定格,让生命与自然融为一体,该是多么惬意而美好。

自上世纪80年代始,随着武穴城区面积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工业特别是医药化工发展提速,武山湖生态遭到极大破坏。有人推算说,照此速度推进,再过30年武山湖就会消失。近年来,武穴市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武山湖环境治理,通过关停迁移污染企业,推进水生态工程,着力岸线整治、园林绿化等举措,打造武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假以时日,从前的“山清水秀,蟹肥鱼鲜,花香藕甜”的情景将会再现人间。

常怀反哺感恩之情,常存修己利人之心,善待生命与山川河流,既是佛家的修为,亦是做人的根本。朋友,当你徜徉在风景如画的大自然中,体味花鸟虫鱼带给我们的愉悦之时,是否会想到我们同在蓝天下,保护和谐的湿地环境是我们共同的光荣使命?!

山路散文14:向海的心

文/简梅

山路。鸟似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它们自由喜悦地跳跃,在树与树之间飞翔,在青石巷道上独舞,在马鞍墙上踱步……不同种类的鸟互相问候与取悦的声调也不同,让人一下子陷入鸟语的天堂。有的时候,它们不知躲在哪棵树上,声音从远至近,拉着长调,又混合叽叽喳喳的交响。每个转角,竟都有不同的鸟儿在啼叫,有的似男子汉的粗嗓,似在为我指路,亦或在指挥其他小鸟;有的亲密对唱、闲聊……好生热闹!

下山。寥落的风从海边方向徐徐吹来,不时拂动着道旁疏密有致的枝叶,它们摇摆的样子仿佛一幅写意画。沿途皆是自由生长的藤蔓、野花,山道上的人家早已远迁,零落的木房,石砌的庭落,数米分岔口的青石板与陡坡小径,隐藏着一段段光阴。耳畔突然传来远处船的马达“呜呜”的声响,二三人声不知从何方传来,在空际中对答,而后又戛然静止。

渔巷。独行中,我时常能遇见的,仅是一只猫、静默的鸡,以及偶尔路过的白发老人。而鳞次栉比的一间间老屋,常是大门紧闭。在杂草残垣中,有的门户依稀可见当年的繁荣。山下的青瓦人家,零星燃起炊烟……

海边滩涂。不知何时聚起一洼水湖,水草三两摇曳,一艘历经风雨的旧船搁浅,海浪在不远处,翻滚着层层波纹。每当潮起或天气湿重之日,蜻蜓振着透明的羽翼,数十只轻盈的燕子,时而俯冲,时而斜掠。远方是蓝莹莹的天,天空下是闽江口岸绿盈盈的湿地。海浪声哗哗涌来。

乡村的记忆都是相同的,人往城里走,故乡就远了。

山路散文15:老唐家的秋天

文/宋晓梅

山路吊野的很,从坡跟底下慢上慢上,到老唐家住的八组这里,也足够远,但也不算高。坐在他家院坝边歇气,群山都在脚底下,一溜山头尽收眼底。接着老唐家门前的路再慢上慢上,到了观音梁,就是梁峁村最高点,但山路还在绵延,仿佛延展到天边。山路像条丝带,弯弯绕绕没有个尽头,路两边的梁梁峁峁住的人家就像些毛细血管,成网状延伸开来,山大沟深,出行不便,老唐两口子大半辈子也没怎么出过门,最远不过到县城,他们也不想出门,觉得守着自家的十几亩坡地和老屋过安稳日子,也没什么不好。

山里人住的分散,在这条吊野的山路两边的山坡上种庄稼,来来去去都是步行,老唐的房子在村路边,乡村水泥路从院墙边延伸过去,走到老唐这里已经上了大半天坡了,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在老唐这里坐下歇歇脚,喝口水,谝个闲最好不过了。

老唐家十几亩包谷地收了一堆包谷,他两口子也不急,缓缓来,就像他家过日子的模样,不紧不慢,细水长流。慢慢地那一堆玉米变成粒,装进蛇皮口袋一摞摞堆在墙根,一袋袋粉碎,一袋袋干瘪下去,又一瓢瓢装进猪的肚子,喂肥了老唐家的几头猪,膘肥体壮,未等出槽,猪贩子早早就登门磨价,老唐两口子言辞有些木讷,不善与人讨价,但他家的猪争气,秤足肉瓷,怎么着也要卖两三千块,一年出栏两三头。院坝边是老唐家的菜园子,坎底下,老唐家的牛拴在树下吃草,偌大一片凹下的空地很隐蔽,就它一条牛,院坎上人们一般不会绕过菜地来,它很少被打扰,吃起草来不疾不徐,离它不远还有一棵板栗树,带刺的毛栗子炸开,板栗子掉草坡上,小松鼠一跃一跃地跑来,捧起来吃,有的搬些储藏,板栗树上缠藤结着几个八月炸,裂开来露出甜腻的果肉,鸟雀们都来啄食,老唐家的牛边咀嚼边看着松鼠们、鸟雀们,忙得不亦乐乎。

老唐两口子穿的烂包,不显山不露水,把日子过得瓷实,两个女子都在外打工挣钱,逢年过节回来打一头,住一晚上,屋里留着芳香的气息。再给老唐两口子些零花钱,机敏的女儿们还要交代下父母在乡里的为人处事,老唐两口子遇到移民搬迁,拆旧住新这等大事,是要等女儿们回来再决定。老唐两口子在移民搬迁点上有一套房,作为贫困户,家里一人两千五,四口人总共才掏了一万元,就有了一套新房,老唐一家觉得很满足,女子们交代他,有了新房子待人更要实诚些,少说话,多待客。乡邻们坐下来歇气,拉会家常,老唐有什么就招呼什么,夏天西瓜、青嫩玉米棒子、干炸洋芋片片,秋天就是猕猴桃,花生、生板栗、八月炸。屋后山坡上猕猴桃结得繁密,野生的多得是,乡邻们吃些拿些,都觉得老唐两口子还是很厚道的。两口子觉得女儿们说的真对,在外见识就是多。

老唐的日子过得悠闲自在,老伴做得一手好饭菜,他的老伴看着老相,肤色黑皱,好似邋遢,但却是个讲究人,她晒的豆豉,菌丝窝得恰到好处,老唐吃着糊糊,就着青辣椒炒豆豉,咸辣可口。再来上点包谷烧,吃饱喝足后满脸红晕,借着那晕晕乎乎飘飘然微微醉意,再去扳包谷,割苕藤,也不觉得累。山外来人,老唐煮腊肉,从屋梁上取下熏得黢黑的腊肉,点一堆柴火烧焦表皮,刮去焦皮,洗净下清水煮熟,趁热手撕来吃,瘦肉红亮,肉丝绵糯,油滑鲜香,油而不腻,咸香浓郁,味道好极了。

中午在菜园里随手拔几根蒜苗、小葱,掏一块新嫩姜,腊肉切片加青辣椒爆炒,白米加包谷粒闷干饭,铁锅柴草炕出厚锅巴酥脆。老唐自酿的猕猴桃酒青冽爽口,人醉倒这屋,不思归。老唐的岁月羡慕不来,他在恬淡平淡里,用过好小日子的勤劳朴素把日子过成了诗。春播秋耘,一季赶着一季,老唐点种收割,从不落下季节。秋收冬藏,把包谷种得横平竖直,成行成垄。他的菜园萝卜一畦,白菜一畦,紫茄子,红辣椒,诗情画意,色彩绚丽,浓缩着一个老农民的聪明智慧。然而他不自知,羡慕着城里来的我,“城里好啊,那么多楼房,人又多,热闹得很啦……”我端着他家饭碗吃玉米糊糊,吃豆豉,看着脚下连绵起伏的青山,只吃不言语!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