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分的文章

请欣赏关于春分的文章(精选10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春分的文章1:春分

文/朱秀坤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春季过半的日子到了,阳光日益和煦,地气正在上升,乃是春耕春播的大好时节。之前的春节其实离真正的春天还早着呢,而立春、雨水,不过是打一个前站,惊蛰才真正掀起了春天的一角,轰隆隆的春雷似一把号角,将那些酣眠中的小动物唤醒,告诉它们春天来了,该上场啦!到了春分时候,小动物们渐渐地活跃起来,蛇啊蛙呀蚯蚓啊蛤蟆呀全从地底下,从草根下,从河床下钻了出来,你似乎能听到它们的欢叫声跳闹声和惊叹声:啊,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啊!于是,在春分这天,民间有了一个习俗,不吃面条,不上井台打水,不能推磨,妇女不得在屋内梳头,不准拿长绳,免得屋上掉长虫(蛇)、蝎子等毒虫。

春分的物候是:玄鸟(燕子)至,雷乃发声,始电。过了春分,那翩然灵巧的紫燕就从南方快乐地飞来寻它们的旧巢了,叽喳叽喳喳喳叽,不借你家盐,不借你家醋,只借你家屋檐住!母亲一听就懂,乐呵呵地说:知道啦,欢迎你们回来!燕子是一种吉祥的候鸟,勤劳,喜兴,又喜欢恋旧,这就赢得了人们的好感。看到燕子夫妇一大早忙着出门衔泥垒窝,人们也就早早地下地,扶犁入田了。潇潇春雨中,柳色含烟,杏花初放,燕子点水,春笋冒尖,农夫犁田,村妇播种,好一派怡人的田园风光。这一幕若入了画家的法眼,就是一幅极好的春早图啊。

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一场春雨一场暖,随着牛毛花针似的酥软春雨,倏忽之间,就会有一道闪电亮过,响起一声惊雷。这样的闪与雷,是吓不倒田间劳作的老农的,咧开嘴乐还乐不过来呢。春雨贵如油,好雨知时节啊,下过几场,你再看,那经过寒冰冷雪风刀霜剑的瘦弱的麦子,顿时就有了精神,变得茁壮墨绿,在杏花春雨中呼呼地添膘长个头呢。这怎能不让披蓑戴笠的农民伯伯吧嗒一口旱烟,展开眉头笑出来?

若是晴好天气,金色的阳光晒得人心里暖洋洋的,坐在门前梨树下,那花朵胀得鼓鼓的,快要开放了,就像一张张粉嘟嘟的小嘴,闭得紧紧的,也许你睡上一觉,明天它们就会忍不住笑出来!而我捧一本书,面对大好春光,听一段“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典雅昆曲,在满心的温馨与诗意中,眯上眼,真的要睡了。春眠不觉晓啊,处处闻啼鸟。

关于春分的文章2:“夏至九九”歌

文/钱元凯 徐晓忠

一年四季,有“二分”即春分和秋分;“二至”即夏至和冬至。如交冬至,人们皆知连冬起九,有“冬至数九”的民谚:“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河(冰)上走。”或“一‘九’、二‘九’,相呼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一作笆)头吹觱篥(古代用竹制的九孔乐器);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霜宿。”

据传江南地区旧俗另有“夏至九九”歌,因年久失传,故不为人们熟知。幸亏盛名于明末清初的史学大家、绝代散文家张岱在其名着《夜航船》的“时令”篇中辑存。今抄录如下,供分享。谚云:“一‘九’和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饮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拭汗如出浴;五‘九’四十五,头带黄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入佛寺;七‘九’六十三,床头寻被单;八‘九’七十二,思量盖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墼(即碳屑块状)。”

季节民谚,乃是我国民俗文化方面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我国社会公序良俗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劳动者在长期的农耕生活、日常起居过程中,根据与本地区的气候变化、习俗,相合而积累的经验总结。其中的精华,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可供借鉴。

关于春分的文章3:感悟闫家峪

文/高进

春分时节一个周末的上午,暖意融融,尘封的大地泛起久违的绿色,我和夫人及女儿、女婿带着一周岁另四个月大的外孙女,驱车去了一趟闫家峪,陪同前往的还有内弟一家三口。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借温锅之名看望一下亲家的老母亲,二是感受一下近郊休闲游的乐趣。

从明水出发,沿着经十东路向东到韩家路口往南约五公里,大约十分钟的车程就到达了目的地。闫家峪之前是阎家峪乡政府驻地,现在归属官庄办事处管辖。由于工作原因,前些年去闫家峪的次数比较多,近几年去的明显少了。鉴于此次是专程前往又没有工作任务,有足够的时间重新审视一下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山乡小镇。

亲家的老家地处闫家峪小镇中心地段,当地居民习惯称呼为兴隆官庄。四面环山,门前有一条河道,大约有五六米宽,南北流向穿街而过。此河名叫巴漏河,是个季节河,夏秋季降雨多时,河水潺潺能流淌很长时间。近几年因天旱少雨,河道已经干涸,垃圾、杂物侵占了河道,看起来此河已有多年鲜有山洪经过。下游约一公里处的山坡上,矗立着盛习友烈士纪念碑。六十年代末期,就是在这条河里,咆哮的洪水把淌水过河的九名农家妇女冲走,当时在山上执行任务的解放军战士盛习友,为抢救她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正因为这个原因,一直以来,我每到闫家峪,不由自主的就萌生出一种敬仰之情。

离吃午饭时间尚早,我们决定借此机会出门到街上逛逛,领略一下山乡小镇的风情。顺着一条沿河街道往上游方向漫不经心的走着,街道上比较清静,行人和车辆较少,是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街道。不远处有一排似曾相识的沿街商店引起我的注意,我一眼就认出这是闫家峪供销社。我和内弟早些年都曾干过商业供销,对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商店有一种莫名的情结。没想到在闫家峪这个山乡小镇,还能看到八十年代的供销社。像此处保持原样并且尚在服役的供销社,近年来我还是第一次遇到,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还是当年的样子,砖混结构,外墙抹水泥灰装饰,与普通百姓平房相比,显得更为庄重。窗户罩用木棍支起来,露出透明的窗玻璃。门是双开式弹簧玻璃门,用绳子拉开固定,以方便客人进出。进门环顾室内,有四间房面积,光线较暗。屋内围着一圈玻璃柜台,柜台内及靠墙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商品,就连厅堂地面上也堆满了各种农资产品,显得比较零乱。看起来既像是过去的隔离式商店,又像是现在的自选式超市。两三个营业员在柜台内外随便站着,一位看上去五十来岁的大哥,见有人进门忙迎上来搭腔。通过简短的对话了解到,这位男店主姓栗,是本地人,之前是供销社职工,现在他是个体租赁经营。商品是自己的,房屋设施还是供销社的。谈起供销社,我们找到了许多共同的话题,他对前些年曾在此供销社任职的刘良伟等几任主任都很熟悉。时过境迁,原来意义上的供销社早已不复存在,我也为他的这份供销坚守充满敬意。供销社当年的辉煌早已成为历史,但那段曾经令无数人向往的风光,却永远的留在了供销人的记忆深处。当前,供销超市正在各镇街大量复制,完全是现代版的,全然找不到过去供销社的影子。我想,这也正是阎家峪供销社保存的价值所在。

告别供销社栗店主,往南走不了几步路,只见河道以南的山坡下,一座二层楼房看上去比较突出。因离路面有百余米的距离,没看见有门牌挂在墙上,凭我的记忆判断,这就是闫家峪卫生院。卫生院依山面河,环境静谧,四周没有院墙,通过楼前的一条跨河水泥桥与外界相连。远远望去,整个卫生院被满山的翠柏笼罩着,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眼前的画面,使我联想到了毛泽东的故乡——湖南湘潭的韶山冲。

从卫生院门口往南不远,是一个十字路口,路口有一座石桥,石桥旁边有一颗古槐,据说已有几百年历史,这也许是闫家峪现存最古老的活体标本。站在十字路口向四面望去,远处的山峦清晰可见,闭上眼睛深深呼吸一口空气,感觉清爽极了。山乡到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街上有几个玩耍的孩子跑来跑去,给山乡凭添了几分活力。从眼前的画面可以看出,在这里生活的农民非常安逸,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节奏感比起城市好像慢了半拍。但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节奏,祖祖辈辈过着与世无争的田园生活,这不正是令城里人羡慕的乡村慢生活吗?

梆、梆、梆……一阵急促的敲梆声,打破了山乡的宁静。不知何时,一位中年妇女出现在十字路口,手里拿着木梆子有节奏的敲打着,身边的小推车上放着一大块用绒布包裹着的豆腐,热气腾腾的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如此卖豆腐的场景,我已有很多年没见到了。外甥女更是第一次看到,好奇的张望着,我们急忙抱着孩子凑过去看热闹,有几个村民正在等着买豆腐。也许是经不住豆腐香味的诱惑,我们也产生了购买的冲动,忙掏钱称了二斤豆腐,待中午尝尝新鲜,也想鉴别一下山里的豆腐与城里相比,味道究竟有什么不同。

告别豆腐大嫂,由路口向东走几百米,路北侧有一处宽大的院子。院子里有几排平房,修缮一新,杨柳成荫,这里过去是乡政府驻地,是闫家峪小镇最好的位置。现在改造成了敬老院,成为无保老人颐养天年的场所,我为当地政府的这一善举和爱心点赞。敬老院东侧是邮电所,沿街门头房改造成了邮政储银行,装修的非常豪华,与城市的银行门面别无二致,但在山区乡镇就显得格外现代。如果说之前的感觉是乡村慢生活的话,在这里就能体会到城市的快节奏,仿佛城市的发展并没有把山乡小镇遗忘。

就这样走走停停,东张张西望望,好像出门多年的游子又回到了故乡的怀抱,试图从这变与不变中找回童年的记忆。由此,我对闫家峪这个山乡小镇产生了兴趣。要想更深入的了解它,我想还的走进背街小巷,也许在那里才能真正感受到原汁原味的闫家峪。有了这个想法,我们决定不再原路返回,而是由此穿街过巷,绕个圈子再回到起点。小巷街道较窄,一两农用拖拉机勉强可以通过。地面已由水泥硬化,但路两侧的房屋基本上还是原来的样子,墙体大多是用一块块方形青石砌成的,大门为砖石结构,房顶由红瓦覆盖,看上去厚重结实。整个街巷的房屋大同小异,但建筑工艺都很讲究,并无粗糙之感。街巷也并非正南正北,而是随地势起伏错落,幽深清净,看起来比较流畅自然。从建造特色上不难看出,石头在其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也正是闫家峪小镇的建筑特色。细心的人或许会注意到,有几个弃用多年的石磨盘底座,斜靠在沿街房外墙根上,既像是装饰,又像是加固,其实都不对。我似乎读懂了其中的寓意:它好像是在宣告一个时代的结束,但又不希望这个时代走得太远,由此折射出主人对过去生活依依不舍得情结。不知不觉又绕回到了亲家的老家门口,似乎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其实也难怪,这次只是欣赏了其中的一处街巷,我想,比这条街巷更有特色的也许还有,但时间已近正午,肚子也有点饿了,我们只好遗憾作罢。

如此这般溜达了一圈,我已被这座山乡小镇深深吸引。这里有保存完好的特色民居以及原始意义上的生活方式,这里还有医院、学校、邮政、通讯等现代生活功能设施,这里贴近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世外桃源版的特色宜居小镇。如果说朱家峪是一处被遗弃的古村标本,那么闫家峪就是一处正在运转的扩大版的古镇标本。每个到访的人,都可以在此摆脱世俗烦忧,放平心态,穿越时空隧道,寻找从原始到现代留下的烙印,感受风月的恒久和岁月的沧桑,让沉默的大山触及灵魂深处,从而找回原本属于自己的那份纯真。

身临其境,感慨万千。这变与不变,传统与现代,在闫家峪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体会更深。由此我想到,现代城市发展的快节奏,丢掉了好多过去不认为珍贵的东西,现在想想需要反思的实在太多太多。当前,我市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应该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不能一个模式大拆大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建筑风格也应与当地的山水自然相融合。同时,还要留住乡村古迹,延续乡愁记忆。目前,全省正在规划100个特色示范小镇,闫家峪的风格,不正是政府倡导的特色小镇的模样吗?这里群山环抱,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民风淳朴。古桥,古道,古宅,古庙等乡愁记忆保存完好,应该把它列为特色小镇的示范点进行整体打造,使之成为我市继朱家峪之后又一处旅游景点,为市民休闲、仿古、探幽开辟新的去处,期待一个独具匠心的山乡小镇早日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于春分的文章4:我的寂寞在唱歌

文/晚晴

春分节气的头一个暖日里,气候撩人。最终还是抵挡不住这春的诱惑,说好的去逛街的一家人,走在三月桥的公园长廊上停下脚步来。恰到好处的阳光眷顾着我肩膀以下的身姿,那份温暖和闲适就像我此刻喜欢文字一样来得让人幸福。

过路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唱着他们心里最欢喜的歌,那些脚步都在表达着脚步上的那个躯体的生活。

一个卖叮叮糖的人脚步平缓很有节奏地敲着他的铁器,叮叮当,他希望的是这声音能够吸引更多的目光,买得好些,即便不买,那些观望的目光也还说明识得这叫叮叮糖。

三个年轻人有说有笑地挤着一辆电瓶车滑过,在别人眼里也许是超载和危险,可车上的人也许要的只是同路的快乐。

隔壁的酒馆走出几个有些醉意的年轻人,分别在打电话,一个穿着短袖一个套着外套。旁边闪过一个路人还穿着薄棉袄。如果有人此刻拍下一张照片,问我画面里是春是夏是冬,还真不好琢磨。

旁边又走来一个挑着一担蔬菜的中年人,脚步匆匆。

座椅上又迎来了新的客人,是学生模样的少女,手里捧着一沓课本,只是坐了一会儿也没见她打开一本书。

对面的长椅上来了一个约莫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盯着手机好一阵子,过后又闭目靠在长椅上晒太阳,大约是接了一个电话后离开了。

不时还路过三三两两的富婆模样的人或是年纪稍小的少妇,讨论着春装的流行或价码。

一会又路过一些学生模样的男女,讨论着哪家馆子饭菜的价格。

又有一群外地口音的游人从长椅旁边匆匆走过,感叹着下错了公交站点。

小广场的另一头的树荫下坐着一大群乘凉的人,老人居多,还有零星几个跑来跑去的孩子。

路上不时路过大手拉小手的幸福一家,或搂肩搭背而过的看似情侣的一对对,还有一些双手插在裤兜里面的人,张望一下这里张望一下那里。

……

我观察着这些或忙碌或悠闲的人们,他们就像是一部现实版的生活剧,诉说着不同层次人们的生活。

兴许是我的神态有点呆傻吧,扫地的阿姨在我身边小心翼翼地划过,生怕扬起灰尘。

擦皮鞋的外地人操着独有特色的口音,大姐擦皮孩不擦,我摇头。

发广告的乡村大婶递过来一张五颜六色的广告,我摆手,她硬要塞一张在我的旁边的的长椅上,算是完成了任务的若干分之一。

儿子在肆意地用玩具手枪瞄准树叶,偶尔还激动地瞄准一只飞过的或停歇的小鸟,之后拿着一本漫画走过来问我要不要和他一起看。

爱人招手示意,要我坐过去,躲一躲太阳。

或许扫地的擦皮鞋的发广告的在我的眼睛里读出的是寂寞吧!唯有爱人了解我此刻的呆傻——我的寂寞在唱歌。

关于春分的文章5:雁门印象

文/谢培均

初至雁门,恰逢春分。沿中雁路一直向北,过了马角镇,两边山势猛然收拢,群峰更加高耸突兀。蜿蜒穿行于群山之间,清雁河一路陪伴,欢快相送。路随峡转,正陶醉于河谷深涧的清幽,一株不知名的绿树卓然立于前方峰间岩石之上,迎面而来。看她亭亭而立,无数载栉风沐雨却依然风姿绰约,竟油然而生朋友远迎的亲切。她是一直在那里等候我的到来么?穿过会龙隧道,云锣山如盛开的莲花矗立天际。一个古朴小镇被群山环抱,恍若世外,这就是雁门了。虽同名于北方的传奇古隘,却无风沙的昏暗和历史的沧桑,仿佛抬头就能看见雁行飞越的地方。

雁门的春天,脚步姗姗却又悄然而至。已是仲春之末,冰霜的痕迹依然随处可见,枯草曳风、灌木蜷伏、树枝戟列,满眼的斑驳苍黄。但一夜之间,山坡地角,白色的梨花、李花,淡粉色的樱桃花,和那不知名的野花,东一树、西一丛地绽放出欢快的春意。紧随百花盛开,群山转瞬间就被浓绿苍翠潮水般覆盖,明媚的阳光下,生机篷勃盎然。

雁门的夏日,热情狂谑,似山乡烈酒、火辣炽热。群山峰峦起伏,林涛奔涌澎湃;阴晴变化不定,狂风暴雨忽至骤停。登山寻胜,树荫隐天蔽日,浓绿遮断视野,茂草深掩山径,蝉鸟齐鸣林间。进谷探幽,涧中巨石圆滑洁净,石间溪水滚流翻激,浪沫飞溅,莹白如雪;戏水深潭,潭水清凉澄澈见底,数尾小鱼怡然闲游。晨熹朝阳初露,湿雾锁山谷,轻岚绕峰间,变化蜃楼幻景;雨后,晴空湛蓝高远,白云悠然舒卷。

夏逝秋浓,雁门的欢躁渐渐沉寂,阳光开始柔软温磬,似烈酒在窖藏中慢慢醇厚馥郁。秋收后,田野简洁寂寥,映衬村庄古朴娴静。远山层林染彩,红黄相间;石壁危悬欲坠,瀑布飞泻一线;水寒涧肃,云淡霜洁,宛如一幅绝世丹青。美景静心。此时的雁门,宜散淡闲居,宜独思沉悟。云锣山下,那一株千年银杏,相传自隋唐起就开始见证人间沧桑,如今仍春绿秋黄。尽管她在云锣山的亘古岁月中,仍只是微尘般倏忽即逝的匆匆过客。

注:雁门镇是四川省江油市北部的山区乡镇,山高水清,植被丰茂,风景秀丽。

关于春分的文章6:雨霁风光春分天

文/马浩

闲愁,是一种美好的情怀。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上心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踏莎行·雨霁风光》)欧阳修这首词,便是写了一位在雨过天晴的春分时节,面对着大好春光,“蓦然旧事上心来”的青楼女子。

宋时的青楼女子,多指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有才情风骨,如严蕊之流,卖艺不卖身。宋朝崇尚文化,文人墨客是青楼里的常客,像宋朝的大词人柳永,被青楼女子所追慕,以能与他一起饮酒唱和为荣。

欧阳修词中的女子,大约就是这样怀有才情的青楼女子,粗鄙之人,哪里会有什么闲愁可起。闲愁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生的,云无心以出岫,却云烟吞吐,自是可观。那么,是什么让这位佳人感伤呢?不错,是春分时节的美景。

仲春,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群芳争奇斗艳,双燕绕梁,墙上爬满碧绿的木莲,院中苍苔点点,处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美好的事物大都易逝,如同青春,当有人在赞叹花开之美时,有人却在为花儿将凋零伤感。

人生的态度不同,看到的事物就不一样。不过,春分时节,大方向是生长的、向荣的,是冉冉东升的太阳。

民谚曰,春分,小麦起身。返青肥追过之后,小麦开始进入了快速生长期。小麦越冬时,麦苗是趴在土地上的。作物自有它的生存法则,韬光养晦时,就乖乖地伏在那里,不动声色,便是外边充满了诱惑,也要不为所动。

十月小阳春,小麦有时也会误判形势,开始生长,农人便会用碌碡去镇压,把它们压扁,农人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小麦,时机不对,不可妄动。便是立春、雨水、惊蛰,小麦也要小心,随时都可能来个倒春寒。

春到中分,小麦的生长的时机便到了,可以昂起头来做小麦了,天空高远,有劲你就往上蹿。麦田边的蚕豆,看着小麦疯长,也按捺不住了。还有俗称乌龙头的豌豆苗,嫩嫩的梢头,细须袅袅。油菜花开始吐蕾,青萼裹着明黄的花瓣,蝴蝶早已闻讯赶来了,蜜蜂似乎比蝴蝶先到了一步,在油菜花田间嗡嗡叫着,想把所有的油菜花蕾都唤醒。

小孩子爬上村头的柳树,折下光滑的柳枝,拧柳笛。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可以拧柳笛,柳骨与皮开始松动,用手拧一拧,皮与骨便有了间隙,用嘴咬住一头,把枝骨抽出来,柳枝的空囊便是一管柳笛。

骑在牛背上,吹着柳笛,牛在河滩上悠然地吃草,小孩子在牛背上忘情地信口乱吹,高一声,低一声,长一声,短一声,不成曲调,却也开心。

吹得口苦舌干,从牛背上跳下来,到河边寻找酸柳吃。酸柳,一种可食的野草,卵状的叶片,毛茸茸的,色暗绿,叶中有黑痣,味道酸酸的,酸中隐着点点甜意,薅一棵在手,吃着玩,吃着吃着,牙被酸倒了,也不自知,回家吃饭时,发现牙要罢工,才知道,贪嘴了。

杨树上,结满了杨穗,耳坠一般挂在树枝上,随风飘舞着,风铃一般。嫩杨穗是可以吃的,用开水汆,除去苦涩,切碎与黄豆或豆钱子(压扁的黄豆)同炒,吃起来,有野趣。

在孩子眼里,春是趣。有一天,小孩子步入了人生的春天,明白了青春是怎么回事时,春天怕是另一番滋味了,就像欧阳修笔下的青楼女子。

当青春期遇到仲春期,生点闲愁又如何!

关于春分的文章7:诗情画意春分节

文/李爱华

春暖花开,不觉二月中,春分又来临。午后,捧一杯香茗,坐于书房,信手翻阅古今诗词。少时,我便发觉中国古诗人,以春分为题材吟诗作词者众多。顿时我亦诗意满怀,一颗心不觉随历代文人,走进诗情画意中的春分节。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徐铉在这首五律《春分日》里逼真地写出了一个思妇在春分这天的伤春情思,整诗不加雕饰,却令人动容。诗句平白如话,然意境含蓄丰富,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薜荔依墙,莓苔满地。青楼几处歌声丽。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这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词《踏莎行》。在这首词中,春分时节的新燕百花跃然纸上,哪知青楼的歌声引得诗人愁,可惜了这美好的“春分天气”。

崔融在《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诗云:“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道出了一个游子的思乡情怀,春分时节,诗人遥思的仍然是故园田间小路两旁的桃李芬芳。

不过,古诗中的春分也有内容“无愁”、“无思”,意境清新,令人欢愉的。比如,欧阳修还有一段对春分“无愁”的精彩描述:“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轻风和煦、阳光明媚、彩蝶翩翻,好一幅春意融融的春分节气图,让人也不由而生一种念头:走,踏青去!

“能栖杏梁际,不与黄雀群。夜影寄红烛,朝飞高碧云。含情别故侣,花月惜春分。”钱起写的《赋得巢燕送客》中,连“花月”都知“惜”春分,其诗风格清空闲雅、写景逼真,虽别不伤,清新雅致,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武元衡在《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诗云:“南国宴嘉宾,交情老倍亲。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宾瑟常馀怨,琼枝不让春。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写出了春分这天与“诸公同宴”的情景,琢句精妙。

与古诗人携手,走进春分节,陶醉于春分时节的美景,感慨于今日春光的明媚,生活中的一切便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关于春分的文章8:春分

文/桂子

春节我们不怎么叫,是月份牌子上的。我们叫年。

年是从腊月就开始的。过了腊八,就是百姓人家最为忙碌的时候,尤其是主家的婆姨们,要备足年节正月的吃喝,还有走亲戚的捏出各种猪啊羊啊的面点,还有一家大小的新衣新鞋,要在年三十之前安顿妥帖。

一般人家的院子,正房即北房之外,还要有南房,条件好一些的人家,东房西房都要有,俗称四合院。古来留例,正房自然是住人的,有子女晚辈住不开的,就是南房,西房了。在农村,房屋充足,正房之外的其他房,就很少住人了,用来储存杂物。南房在冬季,基本少见阳光,抬脚进去,嗖嗖地冷,比外面还冷,这样,那些盆盆罐罐,就都聚集在南房了,天然的冰窖。

过年,装了一缸一缸的吃食,都移到南屋,正月要吃一个月,讲究不杀生不发面。二月二,蒸了钱龙,算是开了灶,但好多的吃食还捂在缸里缶里,慢慢吃。

惊蛰惊了地气,冻得铁坨也似的地面开始泛软,那些贞静的地下的作物不安分了。农谚有九九又一九,虫虫牛牛遍地走,说的就是这个时候。

春分是春的中间,昼夜平分的意思。稍晚就是阳春三月了。

春分,冻在南房的东西的开始消了,储存不好的上面就长了霉点,要重新回锅蒸二十分钟三十分钟的,其实很多人家已经清理了存货,捂在炕头上的盆里发着面,要蒸新馒头了。男人们去大棚里割一捆二月韭,女人们剁好肉馅,筷子蘸着尝味儿,讲究的人家会在馅里加一把虾仁。

雾气蹿到房顶,开始出锅,孩子们的手就伸过去了,挑长得肥大的包子抓,手上烫,丢到碗里,嘴就着碗沿咬一口,汤汁嗞到脸上,烫着了,咝咝地哈着。汉子们像捡枣一样,吃了一个又一个,一直到肚子撑得溜圆,才腾出嘴来,说些村里的事情。

男人们开始下地了,也有女人跟着,灰恍恍的地头上就会有红的绿的头巾起伏。

空了一冬的地里有了人,还有牛,围着脚扑势的是家狗,天亮着,野狗就远遁了,怕人也怕家狗,家狗占人势,恣意地舔着地里的一坨坨粪。人肩了锄头或铁锹,给水渠垫土,翻出发酵了的农家肥,在地里刨出半胳膊深的坑,埋一锹粪,扬两锹土,把地里的柴火拢在一起,烧了。横了锹把锄把当板凳,卷了烟抽着。跟前地里的的人看到了,就会凑过来,互相递着烟,说着今年的农事,一年之计在于春。

门前有一小块地,是队里的,每年种蓖麻,秋后的蓖麻杆儿细瘦,割了当柴火烧,但地里总会有一两根蓖麻杆挺到春天。三娃用手抠出一个小洞,把蓖麻杆儿掰成巴掌长,插进洞里,洞口装了搓碎的蓖麻叶子,点着了,趴在蓖麻杆端吸着。掏了几个洞,我们都吸,趴的久了,衣裳渍出一块一块的土印子。

顺着春风,天一天比一天热,扑在脸上的风像搔痒痒。黄河岸边,就有腰里扎了麻绳的汉子冲着河面喊着:开河——炸雷般滚过百里长堤,婆姨们穿了鲜亮的花布衫,三三两两,绕着村子风骚着。

关于春分的文章9:春分

文/章铜胜

春分的分,容易让人联想到分离的意思,好像日夜明晰分散,也仿佛季节此时崩离。然而,这只是一种错觉,或者说是字面的误读。

春分前,好像还是冬的尾声,早开的木兰花在寒风中零落一地,春有浅尝辄止的意味。像才沾唇的酒,舌尖并没有尝到它的香醇味厚,酒的浓洌还只是贮藏在杯子里。早春就是这样,还没有尽情展现春的万种风情。

而春分一到,万物就有了春日浩荡的感觉,仿佛只有到了春分,春才真的来了。《春秋繁露》上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日夜清明的时节,阴阳相半,昼夜均平,寒暑平和,是岁月的中庸之姿,是时序调和的一种理想状态,也是岁月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春分日,昼夜等分之后,白昼就一天长似一天,阳光开始一线一线地增加,也在一点一点地变暖。时节有了雨水的滋润,有了惊蛰的唤醒,就变得丰润起来,仿佛进入了轨道的列车,轰轰隆隆地向前驶去,心无旁骛。

天气暖了,日子长了,人就有了恹恹的睡意,日子也就生长出了春日迟迟的模样。

春日迟迟,正是春的性格。仿佛春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性子慵懒的人,喜欢耍一点小性子,喜欢消磨时日,也喜欢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打个盹,也喜欢找个借口任由百花在这当口调皮地绽放。我喜欢春天的这种随性,仿佛这也是春天该有的品格。

春分时,正是农历二、三月相交的时候,是为仲春,春已半。此时,歙县卖花渔村的梅花早已经开过了。一径入溪色,数家连竹阴,是唐人钱起隐居的山坞,此时已是“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的时候了。

梅花、辛夷之类开在早春的花朵,总显得清寒瘦弱,娇小伶仃。过了春分,春深似海,繁花如潮,春天才有气象万千、花团锦簇的繁盛。

春分时,在江南,油菜花开得正盛,俨然大手笔。大片金黄的色泽,在清晨朦胧,在白天眩目,在黄昏迷离,在夜晚深沉,无数花朵整齐划一地开放,尽展大地的奢侈。那些围山而上的梯田里、临水而立的水田中,都有油菜花海的倩影。此时,如油菜花般密谋着一年花事的花卉数不胜数,或早或迟,都在等待着百花盛放的大场面。

春分耐得住初春的寂寞,才有了春日迟迟的繁华。春分时节,植物在大地上,以枝叶、花朵密织锦绣之网,铺展繁华之褥。雨中海棠,开一树深深浅浅的红,接雨承露,花儿就有了小家碧玉般的娇羞。晴日里的樱花,大朵大朵地一齐开放,满树满枝、沿川漫坡都是璀璨的生命。牡丹、芍药偷偷孕蕾,藏着春天无边的繁华,是在等着压轴出场,等着惊艳时光的亮相。

春分时节,那些正在开放的花,是数不过来的;那些已经孕蕾,等待开放的花,也是数不清的;那些在春风中飘落,已经零落成泥的花,谁又在意究竟被风吹落了多少……只记得,春分日拉开了岁月欣欣向荣的序幕变好。

关于春分的文章10:又见飞雪

春分已过了,可是雪儿又扑面而来,急急的样子似乎满怀了心事几许。

不知从什么时间起,似乎已是很久,我一直在等待着,企盼着。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很执着,甚至有时候不明白在坚持着什么,所以格外珍惜拥有的一切,不让自己错过任何幸福的机会。

往事悠悠香留我心,细数飞雪悄然,心香瓣瓣无言为谁?那些记忆的碎片连成一串清脆的珠帘,在微微寒风中悬挂。我用漫天的思念化雪纷飞,唤醒相逢的岁月,能不能回一回首,任丝丝微风掠过你的发际,导缕缕阳光晒榨你的寂寞?所有缱倦的缠绵都被紧紧地裹在心里面,泪留在了冷冷的脸颊,让那些浅粉的梅花散落在尘埃。那些曾经的片段,那散发着氤氲的暖暖情怀,那爱缭绕心暇的迷乱,那似风如雨的誓言,那若梦若幻的缠绵,那吟诗赋曲的浪漫,为你悄然鸣起的心之掌声里弥漫着细柔的疼痛和幸福的甜蜜,渐渐地消融在空气里。

感谢雪给了我无限的暇思,无尽的爱,无可挑剔的快乐。似乎习惯了把思念堆积,熬过纷乱喧的红尘,卸下疲惫飘落在风雪里。

风笑了,细碎轻扬,很清冷。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