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秋

笔构网

2023-06-14文/向蓉蓉散文

曾看过汪曾祺写的《昆明的雨》,了解了昆明的夏;也在严冬之时到过昆明,感受了春城的冬;却不曾在秋黄之时到过。国庆长假,有幸体验了一次。

不知是否因为前不久台风过境的影响,提前查天气时发现温度骤降,犹豫之下带了一件羽绒服,但它并未派上用场,徒添负担。趁着夜色,坐上了火车,第一次体验卧铺,隔壁的大哥鼾声如雷,起伏有序,似乎也预示了即将到来的旅途充满起伏。

破晓时分,火车驶向了站台,刚下站,便收到一份"秋日大礼":远处的山上仍有浓雾弥漫,厚重的寒意直逼身体里的每个器官,淅沥的小雨落下,溅起微小的水花,一眼瞥去,在这种天气下,尽是凄凉之景。昨夜打鼾的大哥穿着短袖一出来,不禁嚎道:"咓,咋这么凉呢?"说好的春城一年四季如春呢?一下子,脑海中为昆明的秋打下了悲凉的印记。

来到云南,一碗过桥米线自然不能少,早餐定在一家蛮有名的饭店。餐厅在二楼的一个花园里,即使天气寒冷,客人依旧不少,有外地来旅游的游客,也有操着一口昆明话的本地人。等待过程中,四处打量,点点细雨落在月季上,却俞发衬得其娇艳,木椅浸了湿气,透出丝丝凉意。在这样的环境下,似乎每一秒钟都变得很漫长;经历了"久远"的等待,米线终于登场了。汤上浮着一层鸡油,正像秋黄;再看配料:碧绿的韭菜像常青的松柏;洁白的竹笋仿若弥漫在城市上空的浓雾;炸得金黄的脆酥则像变黄而飘落的枯叶。仿佛一个城市的秋景都浓缩在了这一碗米线中,稍烫口的汤,驱走了秋凉,被冻得瑟瑟发抖的人儿似乎突然就满血复活了。

游走于动物园之中,它们似乎不被天气所影响;好动洒脱,玩的逍遥自在:长臂猿穿梭于几条吊绳之间,灵活自如,不时赢得游客阵阵喝彩;活泼的小熊猫上树跳跃,下树奔跑,玩得不亦乐乎;憨态可掬的大象用鼻子卷起草叶送入嘴中,不时还弯起鼻子左右摇晃,好像在跟大家打招呼。若要说它们和其他季节有何不同,可能因为"贴秋膘"的缘故,动物们看起来都稍显肥壮,不过这并不影响它们活力四射。

下午雨势渐大,雨滴变成了雨丝,但这并不影响我游大观园的兴致,走过曲院风荷,逛过楼中楼,漫步在草海边……雨丝为这些景点都蒙上了一层薄纱,看得似乎并不那么真切,正因为这样,那种朦胧的意境,创造了别样的美,说不出,言不明;晴朗的日子,美好的景色就摆在你面前,没有任何遮挡,真真切切,此时你欣赏到的是它本身的美,纯粹的美;而在这种秋雨绵绵的天气下,欣赏到的便是景点与气候共同创造的意境美,朦胧的美。

转到大观楼前,即使薄雾笼罩,也抵挡不了它宏伟的气势;里面的装修、摆饰都透着历史的厚重感,古色古香。整个大观楼给秋日添了一抹古朴、肃重的情怀。

大观楼后有一众梨树,虽无花开,但雨滴悬在细枝上将掉未掉的景象,仍然给我"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感觉。在往出口走的路上,有一个不甚出众的花坛,走近,中间有一口巨大的石缸,蓄满了雨水;明镜一般的水面上却兀然浮着几朵睡莲,小巧的莲叶在水面上平铺,顶着四、五朵已开放的花儿,嫩黄的花蕊在雨滴的拍打下微微颤抖;这明明是一番动景,却给了我宁静、安详之感;仿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也不过如此了。

沉溺于美景之中,流连于此,等我反应过来时,夜色已将这座城市覆盖,但灯火点亮了这座城市,驱走了黑夜。夜幕中的城市并不空旷,相反,排成长龙的车辆、小贩的叫卖声、成群结队的人们、无一不展现着这座城市的繁华。上班族们或赶回家与家人团聚,或相约上街;即使夜晚的温度更低,嘴里呵出的白气,也没能盖住脸上的笑意,不由让人感叹。

在这待的时间并不长,行走过的城市中,似乎能把活力、宁静、繁华与秋天的悲凉、肃穆结合得如此让人觉得恰到好处的,昆明应该是我心里的首位。嘿,这里是昆明,这就是昆明。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