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禅宗故事: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是死,退一步则亡,你应该怎么办?小沙弥想了想说,我往旁边去。
这段对话揭示了生活中惯常遇到的看似无解的命运悖论,结果让人茅塞顿开。前去无路,后有追兵。“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景况与际遇,是一种寻常存在。时常因为遭遇困境,心里慌张,手足无措,脑子短路,普通人便会由困境转入绝境。大智慧者能够从容应对,换一种思维方式,创新思路出奇招,反败为胜走向坦途。中国革命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大革命时期,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革命陷入低潮,党号召工人阶级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中心城市,迎接革命高潮到来。结果南昌起义失败,广州起义失败,秋收起义队伍进攻长沙,同样失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残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困难,强攻长沙必然失败,将农民武装解散,同样死路一条。在革命紧要关头,毛泽东率领队伍“往旁边去”,走向了敌人势力薄弱的井冈山,进行革命的武装割据,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新思路。从此,中国革命迎来了新的生机,迎来了新高潮。
抗战胜利后,国共双方都把目光盯上东北富饶的黑土地,将其视为争夺天下最重要的战场。八路军抢占先机,率先进入东北。国军中的中国远征军精锐部队,挟在东南亚横扫日寇之威,在美国飞机军舰的运输下,浩浩荡荡开进东北。远在延安的党中央提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战略决策,要求东北我军坚守山海关,阻敌人于东北之外,结果山海关失守,四平、沈阳、长春等重要城市亦相继失守。林彪率部与国军四战四平。三战四平时,将陈明仁部压缩在一个狭小大院里,眼看胜利在望,陈明仁撒豆为兵,战势的砝码再次转向。毛泽东建国后曾笑对陈明仁说,林彪打仗不如你。当是时,毛泽东于延安不断催促林彪进攻,民主联军面临的困境是,攻,攻不下,守,守不住。被拥有美式装备的国军撵得到处跑。林彪关键时刻出奇招,“让开大路,占领两厢”,这又是一个“往旁边去”的新思路。将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在东北挥洒自如,化腐朽为神奇,很快扭转了东北形势,迎来了战略进攻,大大缩短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当人生陷入前行无路、后退无门绝境,往旁边去,往往意味着新生。乡土作家沈从文四十年代后期至解放初,遭到左派作家火力全开的猛烈批判。受到批判的沈从文“一切工作信心全崩溃了”。面临文不能握笔创作,又回不到他梦想中的美丽宁静的边城,过他想要的与世无争的生活。当年三月,他两度自杀而被救。获救后,沈从文一度“住在一个精神病院疗养”。人既然死不了,总得找点事儿做。他一边当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一边拣起了早先感兴趣的古代文物方面的研究。“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在外面各派斗争激烈的时候,他躲在屋子里抄抄写写,著作了《中国古代服饰》等大量文化专著。他一生留下了一千多万字,其中四百多万字是解放后的文物研究成果,由一个作家成功转型为文物专家。诸多专家学者经历亦同,被关入牛棚,避开了斗争旋涡,劳动之余安静地读书著述。一俟“文革”结束,蓄积的能量及时爆发,作品井喷,迎来创作的又一个黄金时期。王蒙、张贤亮、巴金都是这样,重新以作品赢得新的文化生命,受到世人的认可和尊重。
以此而言,往旁边去,并非旁门左道。无论是集体事业还是个人前途命运,一旦陷入困境,往旁边去,有时候可能是正道,是坦途。往旁边去,看起来只是一个选择性的思考与决策,或只是一种行为模式,它却是识时务者为俊杰的顺势而为的大智慧,是突破旧的框框套套,打破思维定势的创新创造性思维,能够让集体或个人事业获得转机,跃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