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连一根草都没有种过的我,这两年开始静下心来种植。它不仅让我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土地,还直接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
多年来我习惯晚睡晏起,而现在,一般早晨六、七点钟就起床,简单梳洗吃过早餐后,就下楼来到院子里,听着虫鸣鸟叫,细心地拔草、培土,给花草和蔬果们浇水,察看它们的长势,然后顺便摘一把生菜或巴西苣、采收几根成熟的黄瓜回来做午餐。
种植极大丰富了我的生活。无花果熟了,几乎每天能采摘一小篮;圣女果黄了,除了自给,还分送了一些和朋友们分享,人人夸自种的水果最健康;女儿爱吃番茄,春天我自己买回种子育苗,前庭后院一共育种了三、四十株番茄,阶段性实现了番茄自由。自从女儿吃下第一口自家种的番茄后,就再也不肯吃从市场购买的番茄。
今夏一场罕见大雨,本以为被淋蔫了的黄瓜会颗粒无收,谁知金黄的花儿一朵接一朵,花谢随之瓜结,那些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悬挂着的黄瓜,在翠绿叶片的映衬下,让我的种植呈现一派富足丰美。
此外,我坚持不用任何化肥农药,种植了空心菜、苋菜、鸡毛菜、绿生菜、紫生菜、秋葵、大椒等蔬菜,还有市场上不大容易买到的巴西苣、冰草等沙拉菜,确保家庭餐桌上菜类品种的多样性。
物产的丰富附带提高了我操练烹饪技能的积极性。番茄收获后,我除了用它们做常见的番茄炒鸡蛋、番茄蛋汤,还尝试变换着花样做番茄虾、番茄豆腐羹;煮食黄瓜,我有时是凉拌,再加些木耳,举箸试尝,味道鲜美,完全是黄瓜本身之原味,有时又将之与胡萝卜片、肉片和香菇同炒,营养更丰富,也更可口。女儿和婆婆直夸好吃,这让数十年疏于厨艺的我十分有成就感。
城市越建越好、越建越大,但人心里对自然的向往、让生活回归它本来面目的追求从未停止。在绿色生活风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人们将应时而生的新农人划分为两种:兴趣型、技能型,我将自己定义为兴趣型,自己种菜自己吃,崇尚正本清源的好味道,依赖的是情怀,更希望通过绿色有机种植,让家人吃到放心的蔬果,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让自然成为更好的自然。
种植怡养了我安静的性情,并不断给我力量,去最直接感受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循环,感受与土地逐渐加深的联系,知晓土地的价值原来远远不止于种植生产,还有生态、生命和生活。
遇到雨天,不用浇水施肥,新农人更感悠然惬意。从前对物质也有热爱,喜欢华衣美服,而现在的最大享受是,拖干净木地板后,置一壶清茶,穿一套宽松的、棉麻质地的居家服,坐在清风徐来的窗前读 《诗经》:"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想象着诗里的女子,巧笑倩兮,环佩叮当。没有物欲拖累的心,才是轻盈的。
我认为我喜爱的理想生活状态就应该是这样的,一半时间在自然,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一半时间在书房,通过阅读生活在另一个不同的世界里,充盈和扩大生命的密度。在我看来,种植,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对土地、对植物、对大自然的领悟和阅读,它还能治好一贯缺乏体力劳动的读书人那些吃不好、睡不香的毛病。
晴耕雨读的日子,正是新农人理想中的日子,脚踩坚实的泥土,手捧美好的果实,由衷感到发自内心的快乐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