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粽香

笔构网

2023-06-29文/宋殿儒散文

“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又到五月粽子飘香的时节了。每每这个时节,我都非常怀念家乡那缕浓浓的粽香。

我的老家是一个山清水秀、且绿竹满溪的小山村。每到五月的夏风吹过,家乡人就会趁着麦子将要收割的空当儿,忙碌起端午节的粽子来。

端午节是家乡人很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一天,乡亲们家里无论生活再艰难,都要想办法凑足包粽子所需用的食材和笋叶。因为我们家乡父老在端午节怀念的不仅仅是屈原,而且还有祖先。

我六岁那年,有一次爷爷奶奶在端午节,把煮好的第一锅粽子献给堂屋的一排画像人物。爷爷奶奶把粽子献到它们跟前后,就点燃了三根木香,很严肃地双膝跪地喃喃地说话。至于爷爷奶奶说了些什么话,我听不清楚,也没有想去知道,只是双眼紧紧地盯着画像面前的那些粽子。

奶奶的话说完后,就招呼我们去吃画像们吃过的粽子。

待我们几个娃儿吃饱了粽子的时候,才会顾及到先前在画像前献粽子的事儿来。我们会缠着爷爷追根问底,无奈的爷爷这个时候才会讲关于端午节的事情来。爷爷说,端午节主要是祭奠一个叫屈原的好人。说,这个屈原原来是古代一个国家的大臣,他爱国忧民,经常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向皇帝进言。可是当他的国家面临被别国侵吞的时候,一意孤行的皇帝就是不采纳他的建议,并把他赶出朝堂,上了一个国家说客的当,最终皇帝被困,亡了国家。后来,报国无门的屈原,就在流浪的极度困苦中投江自杀。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在他死去的那一天,朝大江里撒大米,和一种用大米做成的粽子。慢慢的,屈原的爱国情操被更多地方的人所颂赞,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在他死去的农历五月五日那天家家户户包粽子,以此来纪念他的爱国情怀。后来随着人们世代的传承,祭奠屈原就变成了一个固定性的文化节日,祭奠的性质也慢慢的得到了进一步升华,成为人们秉持爱国操守、传承正能量阳光文化的祭祀活动。因而,在祭奠屈原的同时,也把自己的先辈列入其中。

后来我长大了才明白,我们的乡俗是多么的高尚纯美。他们祖祖辈辈没几个文化人,可能说不清楚他们心上要表达的事情,可是精神行为已经给我们后人带来了莫大的精神财富。

在家乡的端午节里,绝不仅仅是为改善一下,吃一顿改样饭,而是融入了丰富而高尚的美德传承。就像端午的祭祀,实际是在告诫后人要做一个有爱国忧民情怀的人。

因为家乡人的端午注重了精神文化传承,所以就格外的隆重。每到端午节邻近的时候,各家各户都要利用劳动间隙,到老家的竹园里去采集宽大的笋叶,互相调剂包粽子的糯米、小米、红豆等食材。因为那是个生活极其困难的时代,哪一家都不可能储存下来包粽子所用的一应粮食。但是乡亲们在端午节的时候会体现出格外的大度,互相补缺,互帮互助,赢得圆满。

乡亲们包的粽子一般有三种。一种是三角形的糯米棕子;一种是圆柱形的小米棕子;一种是用大米和小米大枣混合而成的方型粽子。特别是这种混合型的方粽子,格外的有讲究,因为这种粽子不是拿来祭祀的,而是实实在在让人吃的。我们家乡人也把这种方型粽子叫作粽子馍,因为它剥开笋叶后,就实实在在的是一块发糕类的馍。这种粽子有甜味儿的和咸味儿的两种。个别有肉的家庭,还会参进去一些肉末,吃起来既有粽香又有肉香,也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一种粽子。

可惜的是,离家几十年了很少能吃到家乡的这种方粽。有时候在城里,我也学着去做那种粽子,可怎么也做不出儿时家乡的那种味道来。因而我就每每到了端午节就会非常的想念家乡,想念儿时端午难忘的点点滴滴。

前一段,老家的二婶电话说,她端午节要来我居住的城里看自己的孙子,顺便给我捎些家乡的粽子来,我高兴得大半夜都睡不着,我不厌其烦的给二婶打了三个电话,我要二婶一定给我做点粽子馍。二婶听了就在那边嘿嘿笑,回我说,“当年你想尽一切办法要考上大学,离开咱这个穷山沟,可现在老了却后悔了吧?”

其实说心里话,真的是想家了,还有那么一点后悔……端午的头天晚上我做梦回到了当年,当年的二婶还是邻村的一个很秀气的姑娘,可是一阵门铃的叫唤,梦里的这个大姑娘就变成了站在我面前的老太婆了。二婶一脸微笑地看着我惊异的脸,没等我开口,那满满的粽香就飘进了的我的心田……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