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文章

请欣赏退休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退休的文章1:退休人不闲

文/刘茂德

倏忽间,退休已经十多年了——虽然是提前三年退休,年龄在这儿呢,我已经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这十几年来,我其实没有经历许多退休老人面临的所谓“转型期”:寂寞呀,无聊呀什么的。退休了,自己找点儿事儿干,或者干脆赋闲,不急不躁,心境如常。

干什么?当然是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从学生时就喜欢舞文弄墨,写写小文章,别看写得不咋地,几十年来基本没有停止,现在退休了,这个爱好更不能停。写了,投出去,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发不发表,那是编辑的事儿,我是“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还好,这十几年来,每年都能够在各种新闻媒体发稿20篇以上,最多竟达到50多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年轻时有个梦想,将来如果有条件,要走遍祖国大地,多好!从部队转业来到地方后,正好有一些机会。那时候,每一次到外地参加会议之类的活动,主办方大多会安排游览活动,有时甚至还不止一个地方。有的与会者怕累,就不去了。我则不然,每一次都乐颠颠的。累计起来,还真去了不少地方,仅北京就去了好几次,五六次黄山游,也都是搭的“顺风车”。

当然,更多的旅游活动,是在退休以后,有更多的时间,去更多的城市。只要听说哪里有名胜古迹,我都要设法去看看。虽然是老年人,我却“志”在山水,劲头不输年轻人。旅行社有好的旅游线路,也会推荐给我。这样,全国一些比较有名气的名胜古迹,多数被我光顾了,甚至还出国游了几趟。

脚步在走,笔头也没停。在旅游过程中,我边走边写,记录下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印象,对各地风土人情的感受,《仰望青藏高原》《跨越那一湾浅浅的海峡》《坝上草原好风景》等,先后见诸报端。你看,退休后每年的时间都排得满满的,根本没有“寂寞无聊”插足的空间。

随着年龄渐老,我又给自己安排了新计划,如筹划把文稿整理好,看看能否出一本书。这不仅是给后代留点儿什么,更是给自己这辈子一个交代。再有精力的话,写一下回忆录。如果身体允许,我还打算走访一下老同学、老战友、老乡亲、老文友。

看看,我的“野心”有多大!生活中,时不时会听到一些比我还年轻的人说:到了这个年龄,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时,我会劝他:有意思,问题是你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别让自己闲着。时间紧张了,就有意思了。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努力往前奔,你会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还有很多很多。

退休的文章2:五件高兴事

文/韩长绵

自打退休以后,我的晚年生活逐步规律化,天天都有让我期盼的五件高兴事。

第一件是早起晨练。晨练的习惯我是从40年前开始养成的,不分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天天坚持雷打不动。最初,我强制自己去做,到后来我很享受其中的乐趣,如果有事误了一天都觉得是个损失。

第二件是打一小时乒乓球。我爱好打乒乓球,早在1960年读初中时,我就取得了“国家三级运动员”的证书。退休后时间充裕,我的玩瘾更大,每天欲罢不能,后来就固定为每天练习一个小时。

第三件是写稿投稿。上班时写稿投稿是我的业余爱好,虽然每天工作家务忙得脚不沾地,但也要忙里偷闲挤出时间来耕耘这块“自留地”,虽然收获不多,但乐在其中。退休后,我便由业余舞文弄墨晋升为“专业耍笔杆”的了,每有小文小诗变成铅字,就如同胜利归来的战士一样乐得手舞足蹈。

第四件是读书看报。我常年订有十几种报刊,藏书不下千余册。读书看报既是习惯使然更是兴趣所致,除了见缝插针走马观花地浏览外,每天还要留出一整块时间徜徉在书山报海中,这样既丰富了我的知识,也使我的观念不致于老化僵化,落后于时代。

第五件是鼓捣电脑。我从2009年才开始接触电脑,至今也有9年的时间了。虽然不是太专业,但天天都鼓捣一番,兴趣也越来越浓,成了我晚年生活中离不开的宝贝。除了熟练地用它来写稿发稿外,我还会浏览天下大事,搜寻奇闻异事,求助解疑释惑,阅读网络书报,观看体育赛事等,收获颇丰,乐趣多多。

只要每天一睁开眼,我心里就有盼头,盼了这件盼那件,总有希望在前边,天天都有五件高兴事,生活怎能不快乐?

退休的文章3:科技创新从这里提升

文/喜闻乐见

2010年11月16日,作物所退休支部和部分在职党员,在书记谢培庚同志的带领下,由院规划办主任王旭同志陪同,参观了位于长沙县高桥镇“湖南省现代农业技术试验区”。该区离农科院本部55公里,有试验基地1563亩。

当我们乘坐的中吧车离开农科院本部驶向茶叶所试验场的那一刻,退休党员都很兴奋。想亲眼目睹利用现代物质装备的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个什么样子,一个被设计好的现代科研模式将给我们带来多少精彩,让老同志们也能分享它的成果与快乐。

初冬的早晨寒风习习,汽车徐徐行驶在通向高桥的207省道上,两旁路景收眼底,栋栋民居入画来。

成片的稻田种上冬季作物的一片嫩绿,连绵的山峦一片苍绿。山坡栽种油茶林的泛着白花在风中摇曳,被采摘果子的柑桔林在孕育着来年的丰收,巳经枯黄的荒草召示着冬天来了,春天不会再远。有推土机和挖土机在繁忙工作,新农村建设呈现一派生机。

汽车行驶到茶叶所试验场地段,王旭主任用手指了指窗外说:“这是茶叶所的百亩茶林”。抬眼望去,只见多名工人在茶林剪枝、培土。

当车子行驶到一片茶叶育苗地时,王旭主任又用手指了指竖在田间的一幅巨大的广告牌说:“这是院里现代农业技术试验基地规划图”。

同车的党员们纷纷振作起来,都把头探出窗外看着这幅美丽的蓝图,读着一串数字“3000亩,投资1.87亿元”。

这幅蓝图在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我心中突然冒出一种说不清楚的情感,那里面有感动,有领悟。

车子就要起动,我对司机说:“师付别急着开,多停一会儿,我要拍下规划左边的那段说明文字”。因为这个宏伟蓝图是我们农科院末来的发展方向,蓝图浓缩了农科院现任领导一种大手笔的升华。

代表着农科院人血液中流淌的热情,是灵魂深处蕴藏的一种智慧,一种抱负。以让我们感悟到现届领导班子的思想力、创新力、创造力贡献给人类,会给我们带来福音。

2010年11月20日

退休的文章4:像有钱一样难受

文/刘荒田

和一位退休医师聊天,他谈到最近在医治号称世界性皮肤病三大难之一——银屑病方面的心得。就医的一位企业家,患病多年,耗财无数,遍访名医,但没有效果。最严重时,每天晚间用利刀在全身刮一遍,皮屑落下如雨,足足有一小堆。然后用酒精擦遍,这无异于往伤口撒盐,痛得满地打滚,但咬牙忍了,因为,比这更痛苦的是痒。病人是怎样形容这痒的呢?医生说,他说“像有钱一样难受”。病人可不是玩幽默,他已被痒整得精神崩溃,曾自杀两次。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这位医生的治疗,病人已接近痊愈。

我反复思考,被世间许多人狂热追求的钱,和最严重的“痒”,有哪些可比性呢?

够格和无以复加的“痒”并驾齐驱的“有钱”,当然既不是小富,但也不是逐渐累积起来的大富,而是暴富。中六合彩、体彩、赌场通吃、投机大赚,还有只在不正常的社会才流行的空手套白狼式发财,数目当以千万、亿计。问题恰在于:不知怎么一来便“数钱数到手软”,可提供前所未有的自由,为什么难受呢?

原因之一是难以维持心理平衡。来得太容易,来得出人意外,来得凶猛。钱的洪水涌来时,第一个反应该是狂喜,为了验证不是在梦中,怕要把手臂掐出血来。第二个就是怎样处置多得无处放的钱。极少数冷静者隐姓埋名,关掉手机,远走他乡,摆脱纠缠,一步步地学习享福。多数穷惯了,为了穷还受过欺负,这一回翻身了,该让狗眼看人低的邻居知道马王爷三只眼了!这阵子,钱成为会咬手的怪物。一位在旧金山郊外赌场赌百家乐,一个通宵赢上20多万美元的乡亲,马上买机票飞回老家,天天花天酒地,拿着一沓百元大钞,追着按摩院的女技师,塞进人家的口袋。宴请全村父老吃饭时,以百元大钞为大家点烟。

在以浮躁为时尚的社会,暴富者的心,在攀比的大环境中,最容易被激起的,就是炫耀的冲动。这种“痒”,恰似心理上的牛皮癣,不抓不行。

原因之二是价值观出了问题。他们穷其一生所追逐的,唯钱而已。如今发大财了,目标实现了,人生的巅峰在此,岂能不踌躇满志?就此成功,就此伟大,就此不虚此生。却唯恐人家不知道,知道得不充分,于是急吼吼地寻找宣泄的渠道。如何设想“奇痒难耐”的状态呢?且当一回这样的女子:她素来只穿得起棉袄,终于豪掷80万元买下最高级的紫貂裘皮大衣,她怎样渴望严寒的下雪天,以及巴望出现在一个仕女如云的高级派对。且当一回这样的男子:他晓得一位商场宿敌也开豪车前来参加同一个活动,而他的车比对手高出一个档次,等着看人家“出丑”时的迫切。

这种痒的另外一种表述,是烧包。有钱这“痒”,如果“炫”解不了,那就放纵,酗酒,吸毒,一如以酒精来治银屑病之痒,以极端的痛苦来换取短暂的解脱。

原来,“怎样当有钱人”是一门不容易修习的课程,此所以有“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的说法。出国购物,“只要最贵”的土豪,吐一口痰在地毯上,再用鞋底擦的大款,口袋里的信用卡使用额度动不动上千万,也难以获得“有钱人俱乐部”的会员卡。

欲去这样要命的痒,釜底抽薪之计是彻底抛弃“马无夜草不肥”主义,走逐步致富的传统正道。若问,拼了一辈子还是当不成有钱人怎么办?那就认命,除非你高兴染上精神“银屑病”。

退休的文章5:父亲的菜摊

文/李素珍

父亲退休后,带着母亲回了老家。闲不住的他,在村口摆了个菜摊。每天清早,父亲都会骑着自行车赶往十里开外的集市,批发最新鲜的菜回来卖。那些菜都是当天最好的,水灵灵的,上面还有一颗颗的露珠。

村里的孩子们没事儿常来父亲的菜摊前转悠。父亲对他们非常好,一点也不烦,常常耐心地问长问短,问他们家的日子过得如何。家境不太好的孩子,常盯着父亲菜摊上的新鲜蔬菜看,却总是不买。父亲便说:“这是今天刚从集市上收来的白菜,特别好,拿几棵回家吃吧!”

孩子摇摇头,说:“不行。奶奶说了,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

“那你可以拿东西交换呀!”

孩子听了,想了想,便把手伸进裤兜,掏出一颗蓝色的玻璃球说:“我只有这颗赢来的弹子。”

父亲接过那颗蓝色的玻璃球,把它放在眼前细看。玻璃球反射着阳光,分外晶莹美丽。“嗯,很漂亮的弹子,我要了。现在,这几棵白菜归你了。”

孩子欢天喜地抱着白菜走了。

母亲一旁不乐意了:“一颗弹子换三棵白菜,亏死了!这样做生意,不如收摊――别干啦!”

父亲说:“他父母都进城打工去了,家里只有他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这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日子过得艰难啊!唉,能帮的,咱就帮一点儿吧!”

母亲听了,眼眶湿了。默黙地点点头,认可了父亲的做法。

其他的孩子看见了,也相继拿东西来换新鲜蔬菜,像玩具熊、扑克牌、乒乓球等。甚至于有一天,一个孩子拿一个弹弓换走了五个西红柿和两根黄瓜。

五年后的一天,父亲去世了。我专程请了假,回家奔丧。

一进村,我的眼睛就湿润了。父亲的葬礼,全村人都来了。他们对我说,今后***吃的菜,我们全村人包了。每天轮流给她送当天最新鲜的菜,你就放心吧!

原来,五年来,父亲的菜摊,一直温暖着全村每个人的心。

原来,行善之人,一定会得到最好的回报。

退休的文章6:享受独处

文/郭润生

人一旦退休,离开曾经繁忙的工作岗位,相应地由于工作建立起关系的朋友也越来越少,靠权力和地位建立起来的朋友关系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消失,朋友圈越来越小,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同龄人的陆续离世,相伴同行的人会越来越少,孤独和寂寞不可避免会随之而来,陪伴你我左右。有些人受不了这种孤独和寂寞,感觉人生越老越没有什么意义,从内心深处开始感受到风烛残年的残酷。反之,也有些人善于享受独处,善于享受孤独和寂寞给自己带来的身体和心灵上的自由自在,善于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深情呼唤,善于自己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战胜了自己,赢得了生命的辉煌,这是大彻大悟之人。

其实,孤独和寂寞没有什么不好,它给我们创造了心灵的平静,给我们排除了外界的纷扰喧嚣,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自由和精神的上愉悦。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真理。

当然,耐得住寂寞并不是排斥朋友,排斥热闹。人是群居动物,喜欢热闹,人老了仍然需要朋友,需要心与心的交流,但是绝对不是刻意而为。只有离开岗位无职无权后仍然还和你保持联系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只有无所求无所欲,能志趣相投、“三观”一致、能传播正能量的人,能够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勇于伸出手来相助的人才是你真正的朋友。

我们老年人都要学会独处,都要学会享受这份难得的独处时光。在这静能养心安神、静能生慧增值的时光里,与时间共舞,与生命相伴,与岁月赛跑,不辜负夕阳无限好的美好季节,让生命活出应有的精彩。

退休的文章7:寒夜话别离

文/雷兴茂

老李告诉我他要退休这个消息时,我们俩正在腊月凌晨四点的寒风中抢修着取料车,冻僵的手颤抖得握不紧扳手,螺丝被碰出阵阵脆响。

我忍着,没落泪。搭档了几年夜班的同事,已经磨练出心照不宣的默契,突然要离开,不免心生不舍。

老李说,来的时候,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过是这里的过客,却没料到,一呆就是几十年,根已经扎在这里了。在这里发生了太多难以忘怀的故事,此时离开,不知何时再能相逢。一阵寒风刮过,我的脸被割得生疼,抬头看见老李的脸已被岁月划出了一道道皱纹。那些皱纹上,还有没来得及抹掉的眼泪。

几十年了,老李对区域里的每个设备都了如指掌。大到风机小到一个指示灯,何时安装何时更换何时维护,老李了如指掌,他说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设备,才能更好地维护好生产。每次夜里接到主控报设备故障的电话时,我总是有点急躁和无头绪,而老李则能一语中的,很快处理好,令我钦佩不已。每天夜里,老李会戴着老花镜去研究变频器,厚厚的变频器教材我看着都头疼,老李却饶有兴趣地在写写画画,而且有很多是英文版的。他居然用厚厚的英汉字典去翻译那些生涩的专业名词和术语。一个快六十岁的人如此有毅力,如此好学,实在令我汗颜。在老李身上,我还学到一个词,叫坚守。作为一线维修工人,无论寒暑交替,逢年过节,我们每天都必须坚守在一线,生产的顺行要靠我们维护。我是个青年人,每逢过节时听到外面的鞭炮声,就非常想家,工作起来也心不在焉。老李告诉我,他也想家,可这是我们的职业,也是我们一线工人的荣耀,坚守岗位,舍小家而顾大家,才是对家负责。那天,我看到老李在抹眼泪。

取料车检修完成后,已是清晨六点多了。风渐渐小了,气温很低,刺骨的冷,下扶梯时,手几乎要粘在铁管上了。我迅速地收拾工具,想赶快回去抱着暖气片暖一暖。老李未动,站在取料机下朝着东方望着。我有些诧异,也顺着老李的眼光望去——东方,太阳从黄河里跳出来了,只露出半个脑袋,红云万里,整个钢城都笼罩在一片霞光之中。所有厂房、设备的棱角上,仿佛披上了一层薄纱。老李说,交班后他就要离开了,他想再看看。这一片厂房是他看着建起来的,就像他的孩子,他舍不得。我听到老李说话时有些哽咽,就像他没事时哼的那几句秦腔,有些悲凉……

老李,我工作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若你离去,我们何时能再相逢?

退休的文章8:我雕我快乐

文/唐颖中

自从去年退休后,我就利用闲暇时间学雕刻,一点也没有退休后的失落感。

雕刻所用的木头,并非一般的杨树、槐树等密度松散的木头,最适宜雕琢成摆件的木头当属红木。大块的上等红木价格不菲,那是技艺娴熟的行家所用的材料,作为新手,我一般从网上淘拣红木中价格较便宜的红酸枝、花梨木等边角料。

买来木料,我会先拿在手上左看右瞅,揣摩能雕成什么。想好了,再动刀。屏气凝神地每一雕、每一琢,刀刃之下木屑一点点地散落,木质的芳香让人犹如置身自然丛林。久而久之,我执刀的手指渐渐起了茧。待雕好一个摆件的轮廓,只几分形似,那欣喜的感觉便如同养花人看到枝梢上即将绽放的花蕾、垂钓人瞅见水下的鱼儿吐泡泡。

一件小木雕,经过去表皮、雕琢成形、打磨抛光,每道工序都充满着快乐,一块灰头垢面、没有任何美感的木头,经过自己的手,成了伫立于案头、栩栩如生的摆件,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雕过一阵子木头后,我感觉手指灵巧许多了,便买来一些玉石的毛料雕琢。从木到玉,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触感,但它们都让我感叹自然造物的神奇,雕刻的过程中,我的内心总是不由自主地充盈着对自然的敬意、对生活的热爱。

雕刻,最是修心养性。正所谓“精雕细琢”,是浮躁不得、急于求成不得的。雕刀遇上树瘤,要轻轻地削,琢至木薄处,需慢慢地刮,打磨抛光至拐角细节,正如为人做事,得神至心到。

雕技是手艺的集成,更是性情的历练。当一个个雕刻成品摆上家里的书柜案头,我的内心既喜悦、又骄傲,雕刻带来的情趣与快乐,让我的晚年生活不再单调。

退休的文章9:父亲

文/东篱

父亲退休那年,已患上了严重的尿毒症。

我决定带父亲去北京看病,同时也让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母亲陪同前往,去看看天安门城楼。

临行的前一天,父亲让母亲烙了十几张油饼,说准备当干粮。我发火说,人家北京不是没有饭店,不会让饿着你们。父亲却很认真地说,听说北京那地方消费高,举手投足都得花钱,带点油饼,到时候寻点热水喝喝就能顶饥,能省一分是一分。

我只好任由父亲把油饼装进兜里。他当了一辈子教师,节俭惯了,不要说让他大手大脚,就是让他多花一分钱,都不可能。

到了北京西站,在出站口附近,母亲看见一个大学生模样的姑娘背着一个黑色的肩包跪在地上,面前摊着一张纸,上面写着钱包被偷,求好心人帮忙给点钱之类的话。母亲是吃斋念佛之人,看到这种场景,就停住了脚步,想掏点钱给这位她认为十分可怜和需要帮助的姑娘。

父亲看到母亲要掏钱,就坚决阻止说:别掏!

母亲伸进兜里的手又空着抽了回来。她不解地看着父亲。

父亲仔细打量了一番那个姑娘,然后悄没声地走开了。

母亲跟在父亲身后,走出几步后,终于开口质问父亲:为啥不让给?看她跪在那里,一个大姑娘家,怪可怜的。

父亲侧脸看了母亲一眼,用手中的拐杖捣着地面,气咻咻地说:这样的人不能可怜!

母亲问:为啥?

父亲一字一句地说:你看她的穿戴和装束,还有她跪在那里的表情,根本不是一个真正需要帮助、值得可怜的人。她是在骗取你的同情心,想不劳而获。

母亲不高兴地还击说:就你眼尖,舍不得掏钱,还把别人说得屁钱不值。

父亲看了我一眼,像是要从我这里得到声援似的,继续慢慢地说:像她这样的年纪,如果靠自己的双手去打工、去劳动,肯定不会饿死的。人的贪婪之心是被喂养出来的,你不分青红皂白给她钱,不是行善,是在作恶,是在成人之恶。

母亲不再言语。

父亲说的固然有理,但我还是觉得父亲太小气,是在为自己心中的葛朗台打掩护。万一人家真的需要帮助呢?

下午在天安门广场转悠了两个多小时,也许是心情舒畅和激动的缘故,晚饭后,父亲主动提出在驻地周围散散步。他说,来一趟北京不容易,能看看北京的夜景,也是一种幸福。

刚走出宾馆没几步,就听到一阵歌声,是歌曲《爱的奉献》。等走到不远处的十字路口时,才发现,原来那歌声是从坐在轮椅上的一个中年妇女的嘴里发出的。她左边站着的中年男人,正在用电子琴给她伴奏。从他深陷的眼窝和呆滞的目光很容易看出,他是一位盲人。他们身后,停放着一辆暗红色的电动三轮车。他们面前,摆放着一个小黑色音箱,还有一个大张着口的纸箱。

父亲第一个停住了脚步。他静静地听着那个女人的歌声,似有所思。一曲终了,父亲对母亲说:掏点钱。听那口气,像是在对母亲下达着命令。

母亲感到很意外,但还是非常高兴地实施了父亲恩准的事,往那个“饥肠辘辘”“翘首期盼”的纸箱里放了10元钱。

离开这对音乐伴侣(我这样猜想)后,母亲禁不住问父亲:你咋良心发现了,舍得让给他们掏钱了?

父亲轻轻一笑,回答说:我又不是冷血动物,咋不能献点爱心?你没看他们两个人,一个腿不得劲儿,一个眼不好使,这么冷的天,还在街头唱歌,他们这是在劳动,是在同命运抗争,跟那些跪在路边招摇撞骗的人是不一样的。我就是多吃两顿油饼,把钱省下来,也要捐助这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父亲把脸转向我,接着说:孟子说,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这句话你听懂了吧?一个人要行君子之道,必于义无所疑而后发,不能做糊涂虫,不能干傻事。

我被教了一辈子语文的父亲深深折服了。

走到一盏路灯下,父亲仰头看了一眼那盏泛着橘黄色光芒的路灯,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能发多少光,就能驱散多少黑暗。等我百年后,你一定要从国家补给我的20个月工资里,拿出6个月的钱去帮石岭村的虎子把大学读完,这是我当初承诺的,一定要兑现。

夜色里,我忽然觉得站在面前的父亲,真的就像一盏矗立的路灯,那暖暖的光芒,温暖着他周围的世界。

退休的文章10:养鸟之乐

文/张小六

退休前,我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因为技术精良,勤学苦干,多年来,一直被单位当成重点人物对待,许多新来的年轻人都拜我为师,虽然工作辛苦,但因为自己热爱,我却一点都不觉得苦。可是,突然间,我退休了,退休后的我,变得言语少了,周围围着我的人也少了,从一个备受领导与学徒关注的人,突然间变得冷清,说实在话,我真的有点不适应,然而,退休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何况我的身体状况也不是太好。

起初,面对漫长的退休生活,我真的有点担心,顾虑重重,毕竟自己的身份与生活变化太大了,热闹已经不再属于我,寂寞是让人难熬的。不过,一切终于有了改变,缘于我养鸟。一天下午,我独自来到单位附近几百米外的一片小树林,还没有走近,我就听到各种各样动听的鸟叫声,它们的声音混在一起,似乎杂乱无章,但仔细一听,却又觉得是那么的美妙。我很好奇,慢慢地走近了小树林,走近一看,让我大吃一惊,这里聚集了许多老年人,几乎每个人都手提一个鸟笼,各种漂亮的鸟尽收眼底,也有一些闲逛的人,专门来看鸟和听鸟叫的,这一次,我在这片小树林里待了一个下午,直到天黑才离开,以后我天天去那片小树林,除非下雨。看我这么喜欢鸟,一位养鸟的刘姓老人对我说,你不如也养一只鸟,挺有趣的。我一开始有些担心,担心自己不会养,怕养不好。经过老人一番劝说,我最后决定自己养鸟。我养的是画眉,因为画眉鸟的叫声我最喜欢。

如今,我养画眉鸟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了,我正沉浸在养画眉的愉快时光中,原来我担心退休后自己无所事事,心情郁闷,这会好了,我学会了养画眉,心情变好了,生活也变得充实了。

退休的文章11:老马的“杯具”

文/杨福成

老马刚退休,在职时威风八面,朋友遍天下,酒场不断,可现在,一个朋友都没了。天天闷在家里,老马空虚得受不了,于是,他就想给人打电话,可给谁打呢?

给老朋友张三打?

张三,人家是大厂长,腰缠万贯,在职时,能给人家办事,天天在一起花天酒地,可自从退了休,老张可是一个电话都没给打过。现在,主动给他打电话,他会怎么想呢?唉,别管那么多了,打通聊聊再说吧。

“嘟嘟……嘟嘟……”电话拨过去好久,无人接听。再拨,还是无人接听。

唉!以前这电话一拨就通,可现在……还是算了吧。

还是给同事老王打个吧。

摸起电话,刚要拨,老马就想,以前和老王相处虽然还可以,可他在自己手下当兵多年,也没少折磨了他,老王也曾在背后多次骂娘。现在,自己退休了,和他聊什么呢?他听到我的声音可能就烦。

嗨,算了,还是给对桌小丽打个吧,小丽这姑娘挺爱聊的。

“喂,小丽呀。”

“你是谁?”

“几天不见,就听不出来了,我是老马呀,在家里没事,我还怪想你呢。”

“流氓!什么玩艺儿!”小丽“啪”地一声把电话给挂了。

“嘀嘀……嘀嘀……”一声声忙音,抓挠着老马的心。

别人不搭理,那就给儿子打个吧。

“喂,儿子呀……”

“噢,老爸呀,有事吗?”

“没事,好久没见你了……”

“噢,没事就挂了吧,我正忙着呢。”

“嘀嘀……嘀嘀……”没等老马说完,儿子就挂断了。放下电话,老马感觉很“杯具”,胡乱地翻着报纸。翻着翻着,他一眼瞅见了报纸右下角的那个广告:

“繁忙喧嚣的都市生活令人窒息……生活中的你需要倾诉,需要聆听者,本人小梅,时尚娇女,愿提供电话陪聊服务,有意者请……”

给她聊聊肯定不错,她是干这个的。

摸起电话,老马刚要拨,他又看到了最后那行文字:每分钟资费两元。

于是,他放下了电话,叹了口气说:“唉,太贵了,还是算了吧。”

退休的文章12:种菜的乐趣

文/赵自力

父亲退休后,被我们接到城里。当了一辈子教师的他,那习惯了握粉笔的手,怎么也不习惯两手空空的。父亲常常在阳台上望着远处发呆,侍弄些花草,打发一下时间;不用劈柴、洗衣、锄草,感觉自己像个闲人一样,不自在。

看着父亲失落的样子,我说,城里的菜不好吃,有股化肥味,您帮我们种点菜吧。父亲听了,眼睛一亮,马上带着我去城郊租块菜园。原来,父亲闲来无事在城郊转悠时,早相中了一块菜园,怕我们不愿意才没开口。

父亲开始忙碌起来,每天碗一放就往菜地里跑,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我们常常跟在父亲后面,看他种菜,偶尔搭把手。父亲边种菜,边跟我们讲种菜要领:种菜要熟土,菜地松沟要宽,要勤翻耕。每种菜都有独特的种法,父亲讲起来如数家珍。他天天往菜地里跑,别人是种菜,他是把菜当作花一样去侍弄。

俗话说,人勤地不懒,那块菜地,被父亲种得生机勃勃:嫩嫩的菠菜、紫色的茄子、圆头圆脑的土豆,还有爬架的豇豆、长藤的南瓜……父亲的菜园,一年四季都是那么有声有色,从没闲着。

父亲种的蔬菜,被我们摆上了饭桌。每当我们大口地吃着新鲜蔬菜时,父亲就非常高兴。年纪大了,还能为子女出份力,做些贡献,这怕是天底下所有父母的心思吧。

父亲把他种的菜发朋友圈,有时还和蔬菜来张自拍。很快,父亲会种菜的事就被左邻右舍知道了,纷纷前来请教种菜秘诀。父亲常和他们聊些农事,甚至主动到别家的菜园指导种菜。

日子一天天充实起来。一生勤劳的父亲,在种菜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乐趣。

退休的文章13:公公爱用流行语

文/徐妙卿

公公退休没多久,家附近的社区图书馆正好缺一名管理员,于是公公便顶缺而上,又成了一个有工作的人。

社区图书馆不但拥有大量书籍,还有不少报刊,公公工作期间,每天都会阅读多份报纸和杂志,他的见识和视野一下子开阔了,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他最近竟变身成时尚达人,开口闭口全是网络流行语。

婆婆爱干净,近乎洁癖,那天看到地板上有着细碎的面包屑,顿时惊叫起来:“是谁把面包屑撒在地板上?”公公事不关己地回答她:“不关哥事,哥是出来打酱油的。”婆婆瞥了他一眼,问:“老头子你没病吧,谁让你打酱油了。”

女儿是个“超女”迷,有次她期中考试不理想,回家绷着一张脸,婆婆左哄右骗,她的眉头就是没松开过。公公从图书馆回来后,见孙女一脸不悦,问明清楚后,他也不安慰,却爆出了一句网络流行语:“信春哥,不挂科。”话音刚落,女儿便一下子笑开了。

小叔子视结婚为畏途,女友却不少,公公一直看不惯他,却奈何不了他。周末,小叔子打扮一新,又准备出去约会了,当他从公公身边走过时,公公愤慨地说:“虽然你身上喷了古龙水,但我还是隐约闻到了一股人渣味儿。”弄得小叔子尴尬不已,灰溜溜地出门去。

老公单位有个同事,自我感觉非常好,经常喜欢打压别人,老公和他共事,感到特别郁闷,回家不免发几句牢骚,那次公公听完他儿子的牢骚,随口便说了一句网络名言:“自己选择45°仰视别人,就休怪他人135°俯视你。”老公听了如同醍醐灌顶,马上对他爹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和同事竞聘部门主管职位,结果输得很惨,我心里不痛快,回家跟老公提起竞聘的事儿,难免唉声叹气的,公公知道了安慰我说:“闺女呀,神马名利,神马权势,浮云,都是浮云。咱们活得开心就行。”公公的语言居然这么“潮”,我心里忍俊不禁,不高兴的事早抛到九霄云外了。

退休的文章14:人生至要是读书

文/侯国平

退休后很自由,有时间,儿女们很孝顺,宁愿自己辛苦,也不让我们带孙子,这闲下来的一大把时间都干啥呢?

妻子高兴的说,这下好啦,过去上班忙,整天就是下锅面条。现在有时间了,那就摆治着吃吧。在妻子的号召英明下,于是就包饺子呀,烙菜馍呀,蒸包子呀,捏馄饨呀,忙得不亦乐呼,吃得心宽体胖。后来听社区的医生说,老年人退休后,一天到晚在厨房里忙,不是啥好事,不是吃出糖尿病,就是吃个高血压,还不如吃得简单点,有空多到户外悠悠转转,掏钱难买老来闲,何苦自找繁忙和麻烦呢!

这话有道理,于是饺子包得少了,包子也蒸得少了。腾出时间到新城区转一转,到山顶公园瞅一瞅,到附近县区看一看。刚开始兴趣盎然,光奋不已,跑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索然无味,空空荡荡,面对青山绿水只是看看,说不出出个所以然,面对熙熙人群也只是麻木冷漠,跑呀转呀,一身灰,一身汗,痛快归痛快,就是一个字累。

时间就这么打发掉,总觉有点可惜,可干点什么呢?自己又无所适从,在一次朋友聚会上,遇到了鹰城文学老人叶景贤先生,他的一席话,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叶景贤先生已是八旬老人,但仍然手不释卷,勤奋读书。他说每天不读一会儿书,心里就不踏实。他说,人不读书就不能思考,人不思考,和行尸走肉又有什么区别,所以,读书是人生至要。

叶景贤先生的这番话,让我思索良久,豁然开朗。人是物质动物,需要吃好喝好,车子、房子都需要。人又是精神动物,有思想,会思考,精神需要安慰,灵魂需要寄托。人的精神世界如果一片空白,那就是一头幸福的的二师兄了。

我决定用这难得的时光,读点书吧。年青时在工厂务工,干的是体力活,和读书不搭边。现在退休了,有了一把时间,想读书,可又老眼昏花,读一会儿就会劳累无比。不由地连连感叹,人生自古难两全,年少时无暇读书,要为生计奔波,如今有了时间,精力却不如前了,真是少壮不读书,老大徒伤悲呀。

读书是不分年龄大小的,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说明少年是读书的最好时光,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然而自己生不逢时,偏偏赶上了文化大革命,要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大好的读书年华就这样白白荒废了。无论命运安排你走什么样的道路,你都需要做好准备,你不能两手空空向前走,你都要用知识把自己武装起来。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读书,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光辉灿烂,想想自己年富力强时,正在工厂的流水线上辛苦劳作,哪里有进间读书呢!想想就深深的懊悔,谁叫自己生在那样的年代呢!虽然壮年时光读书少,但在社会的大学里,磨爬滚打,一个深广的心灵,总是把兴趣的领域延伸到光怪陆离的事务中。凡是你好奇的事,总会向人请教,虽然已经远离了课堂,但人生的积累也会加深。

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虽然到了迟暮之年,但读书仍然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生的不懈追求。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少年时光很美好,要珍惜,老年时光也美丽莫虚掷。在夕阳无限好的时光里,读点好书,充实自己,虽然古人把这比喻成炳烛之明,这是何等智慧的比喻啊,举一支蜡烛,点亮自己的老年,岂不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吗?

自从社区有了图书馆,虽然都是市图书馆淘汰的残旧书,但不出社区就借到图书看,再也不用奔波几十里跑新城区了,对我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我毫不犹豫办了一张借阅卡,成了那里的常客,几年下来,我已经借了几百本图书,其中有文学书籍,也有历史演义和人物传记。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 便觉面目可憎,这话很有哲理。读书是修身养性的最好途径。每个人的生活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快节奏的生活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放松身心,陶冶性情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阅读。

阅读使人心情舒展,当你置身图书馆读名人传记的时候,那些大悲大喜的人生际遇会让你感慨万千,比一比,你的那些小忧愁什么也不算。在历史的长河里,你又何苦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呢,房子小一点,没有车,那只是一时的心牢。只要你扭转身看一看,外面的天空,阳光还是那明媚灿烂。

藏克家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位益友。

凯勒说,读一本好书,就像乘上一艘航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让我们乘上这艘航船,读点好书,做个会思考的人,让书香伴着自己,快乐每一天。

退休的文章15:“耕耘”情趣

文/周吉福

退休以后,我的生活没有了上班时的紧张与忙碌,冷不丁改变了生活的节奏,一时倒有些难以适应。朋友说兴趣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有人劝我去钓鱼,说是可以修身养性;有人劝我打太极拳,说是可以强身健体;有人劝我去辅导孩子作文,说是可以挣几个外快……可是我对这些都不感兴趣。

我喜欢登山。家乡周边的山我都登过了,亦步亦趋行进在山中逐渐向上的蜿蜒小路上,听林涛放歌,看山花烂漫,疲劳瞬间得到缓解。实在感到累的时候,就选一块平坦的山石或草坪,席地而坐,咬一口香肠,喝一口小酒,顿时有了精神。当登上山顶,居高临下,远眺四周,一切尽收眼底的时候,“山高人为峰”的感觉油然而生,成就感十足。

我喜欢玩轮滑。虽然我玩的时间并不长,但我对它的喜欢是从心里往外的。我喜欢踏动双足风驰电掣的速度,我喜欢伴着“随身听”的音乐,前后左右滑出浪漫的舞步。我曾经在成都轮滑的时候,不慎摔伤了,休养了几个月才好。孩子们也不让我继续轮滑了,还把我的轮滑鞋给藏起来了。后来,我一直给他们讲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道理。现在再滑轮滑,我谨慎多了,我又从中找回了轮滑的乐趣。

我喜欢烹调。当油热爆锅时发出“滋滋啦啦”的声音在厨房荡漾开来的时候,当烹调菜肴迸发出缕缕清香的时候,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买了好几本菜谱,也研究网上、电视上的烹调视频和节目,根据这些教材进行实际操作。即使是简单的凉菜,我也力求做的别致些:把松花蛋切成“金鱼”形状,香菜叶做“水草”,葱叶圈做“金鱼”吐的“泡”,用胡萝卜花、小西红柿等在盘子四周摆上花边图案……

我喜欢涂鸦。年轻时爱好美术,什么油画、国画、水彩画、刀画都尝试过。身居陋室,在墙上挂一幅自己的字画,没事自我欣赏一下,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我喜欢读书作文。没事的时候,沏上一杯香茗,捧上一本书,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喜怒哀乐;或者坐在电脑旁,写一写身边的人和事,写一写生活的感悟。我还喜欢喝点小酒。我爱酒但不贪酒,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中,约上几位老友,简单的菜,低度的酒,于推杯换盏中谈古论今,于推心置腹中感受微醺,悠哉乐哉!

我的晚年生活很简单,我在简单的生活中不断经营自己的兴趣,把兴趣“耕耘”成情趣,日子简单却不简约,快活似神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