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散文

请欣赏语言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语言的散文1:心若如白雪

文/曾玉梅

雪是冬的天使,雪是冬的风景,雪是冬的语言,雪是冬的灵魂,没有雪的冬天不能成为冬天。冬天没有雪,就像人生没有爱情。不知有多少个冬季,家乡大地上看不见被雪打扮得粉妆玉砌的洁白世界。对雪的期盼,犹如等待隔世恍惚的梦中的情人。在今冬凛冽的寒风中,雪与我不期而遇,那颜色纯洁得就像一种韵,慢慢地把鲜明的音符从寒弦上浮起来,溶化、融入冬的血脉,让我欣喜若狂。

2010年的最后一个晚上,雪花,以浪漫的姿态,静谧的遐思,翩翩跹跹、轻轻悠悠、纷纷扬扬,时若柔舞,时若狂飞,像洁白的鹤羽展翅飞翔,装点着水瘦山寒的大千世界,带着轻轻的脚步飘向大地和村庄,也悄悄飘进我的心灵。

近半个月以来,隔三差五的夜里,雪花都会悄悄地降临人间,让庄稼人踏踏实实地过年,让城里人惊喜,甚至激动。也许是我喜爱上了文字的缘故,每当清晨我推开蜗居的窗户,看到雪像一位美丽的天使,身着洁白的纱裙,将世界变成一片洁白,银海一样的大地,玉龙一样的山峦,白珊瑚一样的树枝,粉妆玉雕着的茫茫乾坤,我的心就会不安和骚动起来,忘记自己的年龄,恍惚儿童,心儿不由自主地飞向雪,渴望在雪的怀里撒娇,嬉戏。

2011年第一次看见雪走近我的日子,是元旦那天。推开家的窗户,雪已经把整个城市粉刷得银妆素裹,晶莹无暇。但我要为同事的儿子接媳妇,无法投奔于大自然的雪中,让我的心灵浸泡在雪的白色中,聆听雪的心声,感受雪带给我的那份激情与冰冷。当回家在网上看到网友们在雪的陪伴下漫步西狭,感受雪带给西狭的另一番韵味时,我的心也随他们一起在雪地里饱览了一回西狭雪韵。

第二次看见雪是元月3日。早晨推开窗户,便又一次看见了银装素裹的山川、河流。只是今天的雪只穿着薄薄的一层白纱,我怕雪一会儿就会化成水,离我而去。便迫不及待地拉着夫君下楼拍照,我想把雪的身影和我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一起。夫君笑我痴,说我傻,骂我几辈子好像没有见过雪。也许我真的有些痴痴傻傻,死磨硬缠地拉他去滨河公园拍照。我虔诚地双膝跪在雪铺成的洁白地毯上,双手捧起一掬白雪,像捧起一掬纯洁无暇的玉屑,任由雪在我的掌心一点点化去。当我把雪当做掌上明珠捧在我的掌心时,雪却在我的温情中悄无声息地融掉了,再也找不到踪影,只将那份销魂的牵挂与冰清玉洁的身影留在我心中。

午后,我正在睡午觉,朋友约我一起寻访雪。在泰山庙阴面的空地上,我们一群人又一次邂逅了还没有融化的雪。坐在雪铺就的厚厚白棉絮上合影,想把自己也美化得纯洁起来。随意地抓起玉屑一样的雪,捏成团,砸向同伴,粉末在同伴的身上再次纷纷扬扬地飘落,或者偷偷灌进同伴的衣领,同伴嬉笑着四散而逃,嬉笑声抖落了树上的雪,雪和我们一起欢笑。

当同伴们要上大云寺再次寻访雪的踪迹时,我那早已穿旧的皮靴成了雪的天敌。只要我的鞋子踩在雪身上,雪就无情地将我摔倒在地。而要再看到洁白无痕的雪,只有沿着陡峭的羊肠小路踩着雪的身体攀爬。我像滑冰一样颤巍巍地艰难挪动着脚步,生怕被雪摔下悬崖。只好在同伴的拉拽下,终于到达了大云寺,在大云寺前的空地上,我气喘吁吁地躺在了雪的怀抱中,再次感受雪的纯白与美丽。

第三次看见雪,是在元月18日的早晨。当我再次推开家的窗户,就又一次望见了白茫茫的雪。仍旧想牵着夫君的手向郊外奔去,但这天是周一,我要去上班,只好在上班前拉着夫君坐公交车去莲湖公园看雪。落光了叶子的树上挂着亮晶晶的银条儿,松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的雪球儿。我特意穿上一件大红的棉衣,钻进好似梨花盛开的雪景中拍照,红衣衫仿佛绽放在白雪中的一枝红梅,与雪一起在寒风中悄悄私语。

当一切兴奋过后,回到家中。在电脑上欣赏雪景照片时,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回到过去,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件事,想起了30多年前的一件事。那时我正在上初中,有一年冬天,像今年一样多雪,雪很厚,足足淹没了脚面。家里只有一双雨靴,我和弟弟都要到几十里外去上学,都想穿上这双雨靴,我便与弟弟抢雨靴,弟弟抢先穿走了雨靴。我光着脚丫在雪地里哭着喊着追弟弟,足足追出了一里路,终于在一道山梁上追上了弟弟,硬从弟弟脚上抢来雨靴穿在我脚上,得意地向学校走去。弟弟哭着回家穿了妈妈做的布鞋去了学校。我穿着雨靴,坐在没有取暖设备的教室,脚冻得钻心地疼痛。而弟弟穿着妈妈做的布鞋走在淹没脚面的雪地上,雪就会灌进鞋子,雪化了以后,布鞋就湿透了,弟弟坐在同样不生火的教室里,脚不知是怎样的一种疼痛?我当时无法体会,只有现在才深深地懂得那时的雪带给我们这些山区穷孩子怎样的一种辛酸。懂得我那时的自私与无情。

当我回忆起那段与雪有关的刻骨往事时,我再也没有欣赏雪的激情了。而是对弟弟的深深忏悔,我儿时自私与污浊的灵魂,玷污了与弟弟的血脉亲情,也玷污了雪的纯情与洁净。想起那天在雪中被同伴们伸出一只手,轮流一路拽着我走在滑溜的雪地上看雪中的风景,我终于明白,美丽的除了白雪,还有像白雪一样的心灵。

雪,无声之物,它落下的过程,与灵魂有关。在雪中,我走进思想的心田,我想到了人生。白雪无求,无求则品高,澄明晶莹,一尘不染,但为助人,不求回报。这样想着,愿世上的人都能心如白雪,那样该有多好,这世界也就会像白雪覆盖之后一样,干干净净了。

语言的散文2:无名氏的语言智慧

钱锺书小说《围城》之名,引自法国谚语:“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原话应该是合辙押韵的,但翻译过来却沦为了“白开水”。合肥有现成的一句:黄鼠狼钻棺材——死的想出去,活的想进来。钱锺书如果用这一句来意译,比直译一定更精彩。

拿着鸡毛当令箭,是一句俗话。合肥还有一句,叫做“捡到红枣当火吹”,无疑更形象生动。如果让丰子恺丁聪黄苗子们画成漫画,简直绝了。

合肥形容人意气用事,得不偿失,叫做“烧皮袄跟虱子怄气”。还有更形象的,“屎憋裤裆里,跟狗撒气”。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是一种表达,但与“蹬鼻子上脸”比起来,实在太过直白平淡。人的五官,唯有鼻子凸出来一点,所以有“一刀把鼻子斩了,不知道前后”(形容小人得意忘形之状)之说。蹬着鼻子上脸,有一点条件就上,因陋就简土法上马若此,足见其不识进退,分寸拿捏失当。

鲁迅《故乡》中描述家乡绍兴有“狗气杀”,鸡可以伸进脖子啄食,狗却不能,只有“气杀”。合肥有“猫叹气”,与之堪称对仗工整。合肥人过去生活艰苦,冬日腌制点咸货,怕猫偷腥,便用一种篾编的小口大肚的器具,把咸鸭咸鱼之类装入,吊房梁上。猫坐地上,上不去;耗子之类倒是可以沿房梁和“猫叹气”上的绳子接近,但猫叹气上方的口被盖子封住,也不得其门而入。

这些俗话,也是文化,而且是文化精品。真正读四书五经过活的秀才,不屑为之,也无以为之。不屑为,是因为嫌其话糙粗鄙,有辱斯文;无以为,是因为头脑已被束缚僵化,毫无灵气。这些俗话,不会是团队智囊合作研发的结果,当是历代一个个不识字的农夫农妇山野村夫,凭生活经验和悟性,加偶然事件触发的灵感,先后独立研发而生。我们不知道他们的生卒年代和姓名,但因为这些语言的鲜活灵动充满睿智,持久富有生命力,所以被经久沿用。语言是有生命的,必须与时俱进。这需要一代一代人,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贡献,给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

语言的散文3:面相

文/马未都

信息的传达可以不借助语言或文字,文物的鉴定实际上就是捕捉古代的信息,转化成今天可以解释的结果,说出所以然来。

其实看手相看面相的人都可以通过手和脸,捕捉一些有用的信息,再借助自己的人生经历与阅历,八九不离十地说出你的过去,这没什么新鲜的,我也会。简单的揭个秘:看手相第一要区分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者,过去是还是现在是,这个对谁都不难。说准第一步就试探着说第二步,注重对方眼神的反应,盲人算命是听你的气息,你关心的问题都可以是你的破绽。

我们生活中常常说这人“挂相”,不管熟人还是生人,心中的事都会挂在脸上,不挂在脸上也会挂在眼上。眼神的一个闪烁就是有经验的刑警破案的契机,许多重大的案子就是在犯罪嫌疑人一个暧昧的眼神中突破的。某种意义上,公安局里有丰富经验的审讯警察,个个都可以算命。

这么说,人是有面相的。有这样一种说法我很同意:一个人的面相,40岁之前是爹妈给的,40岁之后就是自己的了。一个人在今天的社会混上40年,无论成败,都会清楚地写在自己的脸上,抹不掉擦不净。因此我开始相信自己的直觉,第一面非常重要,而我过去不是这样,强迫自己不能以面相取人,把心里否定的人往肯定上想,结果吃了大亏。

因为有了这等吃亏,才有了今天的判断,才知道自己用半生寻求的文物鉴定知识对待人生也是有益处的,所谓触类旁通正是如此。

语言的散文4:诗句语言

文/薛洪文河南油田

我的语言吮吸着记忆拇指,刚刚涂着象形河川,我是他们的,是他们的印刷品。从黄沙脊背驼峰而来,历史卷轴展开昨天而今天巍峨天梦。

我的记忆伸展黄土浊黄悲泣,像大地万条皱褶裸露的风雨,大地母亲抱着她出生的儿子,憎恨一条河的屈辱与悲苍,教会我认识了虎狼的尖牙;玉门关外胡马嘶嘶,长城破口峰火烟烟,这是我母体语言记忆的生命,传承给她的谛亲复制品。我由此,就有了生命记忆与生命一样长的语言。

我望着天空的金灯,大地镀着金色而充满活力。我相信金色思想构造的人间天堂,它不在寒宫天宇宫殿,也无占星术迷惑人间的神像宗庙。

听着天地的信仰,我渐小而又渐大,渐贫瘠而又丰富,瞳孔目光崇拜敬畏每一束绽放的生命美丽语言。我有了与天共唱的梦,梦里全是神圣的,宁可摧残我的肉体去延展灵魂的晶片。

我的语言如天空金体会遭受阴历浸蚀,太阳失去它普照的圣贤。而我四脚天下僧游银色的银器灵魂哭泣,披着白霜走在寒石冰河,呐喊,呐喊。

呐喊声,如夜莺啼泪乌鸦葬去,实不忍心山河崩裂,人妖鬼魔黑色势力割守一方,魔王吞噬我炎黄的神火,凤凰梧桐葬火而不能长生。

我只能割开生命长句,寻一把带刀锋的短句,也是我语言临终的句号,红血溅撒黑殿的魔柱,无需荆轲易水河畔的诗酒饯行。

我的语言吮吸着东方黄土地血脉与骨气。

神山昆仑去风雷电吧,泰山万年永存威武民族骨魂吧。

我只是流河上一粒滑落的泪珠,只求东海去火神云蒸,永记一颗我树学育子的语言,去延伸我东方崛起伟大梦想的象形文字。

语言的散文5:圣洁的泸沽湖

文/吴克敬

泸沽湖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每一个来到泸沽湖的人,都会被它的美融化。倘佯泸沽湖边,没有一点杂念,唯有让心灵尽情感受,感受上苍赐予的美。湖边青草葱翠,密密匝匝,不沾一粒尘埃。平静的湖水,倒映湖岸延绵起伏的山丘,连那山坡上的牛羊也清晰可辨,湖里的玉龙雪峰,闪烁耀眼的银光,湖里的白云,似雪莲绽放。从湖底生出的水草,柔柔地漂荡,水草间,不时有小鱼儿穿梭往来。散落在湖边的,那些摩梭族人居住的木屋,没有一点刻意的布局,却与这环境是那么协调,好似自然天成一般。从那些木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缓缓地向四处散去,如同张开一层薄幕,更添了泸沽湖的静谧与神奇。

在泸沽湖小住三日,我一早一晚都要到湖边走一走,泸沽湖像是一个美丽的梦,总是在变。早起的湖面是平静的,倒映着青山,游动着白云。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岸;微风轻轻抚过湖面,眼前的湖水,如同一串晃动的珍珠,泛着如银的波光,勾起阵阵涟漪,轻摇着湖中小舟。湖水轻轻荡漾,将白云、蓝天、绿水的倒影相互渲染,幻化着色彩,涂抹出诗般的写意。只见湖光山色,时而碧绿,时而明黄,时而幽蓝,五彩斑斓。神秘的土地,深邃如梦的湖泊,恍若天宫瑶池。站在湖边远眺,整个世界都已经凝固,心情如同一缕薄雾,放飞在泸沽湖上的蓝天白云间,这是一个梦与真实的融合。

有几条乌黑的猪槽船,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不时从湖面飘过来摩梭女儿的歌声,悠扬的歌声顺着湖面滑过,流进湿润的清晨,仿佛从天外飘来,飘在空中,荡起淡淡的回声在湖面缭绕。顿时湖水靓丽起来,有了空灵的魅力。如此多情的泸沽湖,令人感叹万千,莫名的冲动在胸口翻涌。

可是到了傍晚,当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掠过树梢,便又可闻远处的寺庙钟声,与成群归来的红嘴鸥,飘然而来,在空中翱翔,湖边新绿的草地上,羊群停止了吃草,牧牛摩梭老人,赶着牛群向不远处的村落慢慢走去,房顶冒出袅袅炊烟,空气中弥漫着烹鱼的鲜香。一切是那么的和谐。青青的山,蓝蓝的水,晚霞把透蓝的天空映射成金黄,没有尘埃,也没有水雾;落日便熔在群山环抱的泸沽湖里,湖水染成了金黄,在霞光万丈的辉煌中,猪槽船忽隐忽没,这是美丽的泸沽湖孕育的暮归,暮色中,浪漫和温情铺天盖地。看着落日暮归,心情像湖水一样,也染成一片金黄。

是夜,广场上,青?木的篝火燃起来了,摩梭小伙和少女,在古老民族乐器的伴奏下,围着火堆翩翩起舞。熊熊火焰,映照着摩梭姑娘如花的笑靥,纯朴的明眸。嘹亮的歌声,划破了夜空,高入云端,仿佛从泸沽湖底悠悠传来。骠悍潇洒的摩梭男人,美丽多情的摩梭女人,尽情展示着活力,挥洒着奔放的激情,艳丽的长裙在旋转,叮当的银饰在晃动,奔放的旋律,眩晕的舞蹈,熊熊的火焰,映红的脸庞。如此欢乐流畅,如此热情激昂,令人热血沸腾。这是大山深处的伊甸园,在熊熊的火光中绚丽着、烂漫着。

这只是美好夜晚的序幕,当夜色笼罩大地,月儿弯弯挂在树梢,露水渐渐浓重起来,草丛中虫鸣声声,寒星在空中闪烁,村里的狗仔不再狂吠,属于情人的时刻才刚刚到来。那是最神秘的走婚时刻,在湖畔弯弯的小路上,那些骑马赶路的摩梭男儿,戴着礼帽,脚着皮靴,腰别腰刀,跨着骏马,怀揣送给姑娘的礼物,也揣着足够的自信和一腔情思,朝情人家走去。装满饭团的松果戏耍着情人家的狗,香油润滑着情人家吱呀的门,满腔的情意倾诉给心爱的人,夜空都融化在山盟海誓中。这里是爱的乐园,千百年的岁月缓缓流去,在母系部落中,摩梭儿女仍然走在那条古老的走婚路上,母系社会穿越时空,历经漫长的岁月风雨,在美丽的泸沽湖畔,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让人不得不为之折服赞叹。

哦,泸沽湖,圣洁的泸沽湖。

语言的散文6:语言

文/xiangrikui

早晨清新的空气,空气里还应该有轻轻飘来的花的缕缕芳香,新绿的叶子散出的丝丝清香。我静静地站在路边等车。

路那边的花树上玫瑰红的花涌满枝头,花朵儿不大,花瓣儿重重叠叠,花瓣儿像丝绸一般,但丝绸却没有它的娇嫩。四五朵花儿挤在一起成为一簇,它们一簇簇布满枝头。花树的枝条垂着,像一位穿着繁华裙子的女子,正拽着她的沉甸甸的鲜花裙,花儿太多了,裙子上几乎堆不下了。那位漂亮的女子满脸绯红,正端详着自己美丽而又珍贵的花裙,满脸的怜惜和无奈,她微微弯着腰用手轻轻地提着自己的花裙。

几日还是一个个大小不一的花苞,花苞圆圆的,像一个个用玫瑰红的绸布裹起的圆球,布满枝头,我静静地看着细细的枝条上花苞,我在担心花苞会一不小心地掉下来,我想站在花树下,在花树下寻觅掉下来的圆圆娇嫩的花苞;微风轻轻吹过,我用手轻轻地接着,我怕风儿将花苞吹得顺着细细的枝条悄悄地滚落。也许是夜里花仙子经过这里,将这些可爱的花苞撒在这儿的花树上;也许是天上的花苞贪恋人间的春色,夜间悄悄地来到人间,悄悄地站满枝条,等着温暖的阳光将自己的花苞打开,它们也想享受阳光的温暖,阳光的温柔。

这些玫瑰红的花苞,就像女儿小的时候,每年的五月五端午节,我给她买的小手镯上串的红色的丝绸圆球,第一次买时,那时候女儿还不会说话,可看见这些红色的圆球手镯时,却满脸是笑,原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虽然那时她还是个小不点儿,什么也不懂。之后女儿大一点儿,可每次到上红色圆球的手镯时,她还是笑笑,就出去玩了,我知道她是给外面的小朋友显示自己的手镯去了,女儿从小不爱说话,也许是因为我不擅长说话吧。

一只小麻雀从路边的花树上飞了过来,它也去赏花了,像我一样。它飞到我前面举着指示牌的钢柱的一个侧板上,歇息着,我一直看着它,它叫着,看着我,我听不懂它的语言,只能静静地看着它,它也一直看着我,却一直说着,忽然,它飞进了身边的一个圆洞里,圆洞就在侧板的斜下方,只有六七厘米。那个圆洞通进了钢柱里,离这个圆洞不远处还有一个圆洞,圆洞口的大小像一个兵乓球一样,圆圆的。我看着,个小麻雀探出了头,仅仅将自己的头探出了小圆洞,它叫着,头在圆洞口转来转去,似乎在对我说着着它是多么的灵活,它的三分之一身子探了出来,仍然叫着,似乎在对我说着它的窝是多么的安全;它的二分之一身子探了出来,仍然叫着,似乎在对我说着它的进出窝水平是多么的高,它可以自由的进出入自己圆圆的、小小的窝,我看着它,听不懂它的话,也许它表示的是另外的意思。多想听听小麻雀对我的正确解释

太阳暖暖地照样我,我在想着小麻雀的窝夏天会太热,夏天它将怎样过,夏天它只有在晚上窝凉了时才能睡觉,可小麻雀从来都是早睡早起。我在想着夏天的烈日将小麻雀的窝晒得烫手,小麻雀不敢进窝的狼狈的模样。也许等到夏天,小麻雀会从圆圆的窝里带几个黄嘴巴的小麻雀,高高兴兴地找到了一个新的凉爽的窝,它们在哪儿度过一个凉爽的夏天,等到秋天,它们一家子又会回到这个温暖的家里,渡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又飞来另外一只小麻雀,它们说这话,然后它们一起飞走了,一会儿一只飞来了,嘴里叼着一根草枝,它飞进了圆圆的窝里,接着又飞出来了,停在旁边的侧板上,另一只飞来了,嘴里衔着一根羽毛,它飞进了窝里,又飞了出来,它们叫着,一起飞走了,我觉得自己似乎能听懂它们的话。

一会儿一只飞来了,嘴巴里衔着一根小树枝,它直接向窝里飞去,可树枝挡住了它,它飞不进窝去,它停在窝旁钢柱的杆上,歇息了一秒,又往窝里飞,树枝又挡住了它,小麻雀斜了一下身子,可树枝还是进不去,小麻雀又试飞了一次,终于小麻雀投降了,它飞到了钢杆旁的树上,在树枝上停了下来,将叼的小树枝放在树杈上,它飞走了。我抬头看着身旁的树,看有没有小麻雀给我抛下的小树枝,我在告诉自己,如果有一天一根小树枝掉在我的身上,那一定是小麻雀无法将小树枝放进自己的窝里,只好放弃了才抛下的。

另一只小麻雀飞来了,叼着一根稻草,叼树枝的那只小麻雀飞过来停在钢柱的侧板上,对着那只掉着稻草的小麻雀叫着,叼稻草的小麻雀飞着直接进窝,可稻草挡住了它,它又试了一次,还是没有成功,叼稻草的小麻雀用爪子抓住洞口前的钢柱子,嘴里仍就叼着稻草,几乎是仰着身子看着停在侧板上的那只刚才叼树枝的小麻雀,刚才叼树枝的麻雀叫着,向下探着身子,凑近叼着稻草的小麻雀,用嘴巴接过稻草枝,叼稻草的小麻雀一下子飞进了圆圆洞口的窝,探出了头,探着身子,偏着头用嘴巴接过刚才叼树枝的麻雀嘴里的稻草,然后侧着身子,将稻草竖着叼进了窝里。刚才才那只叼树枝的麻雀一直叫着,在对叼稻草的麻雀说着自己的办法,我却一句也听不懂,可现在我明白它的意思了,麻雀夫妇原来也是边说边商量怎样建造自己温暖的家。

麻雀夫妇飞走了,飞进了旁边的花园里,车来了,它们还没有回来,它们现在应该是去休息一会儿了,去玩耍了,去赏花了。

车开了,我的前面坐的是两个南方小伙子,他们大声说这话,我一句也听不懂。我的斜前方是一对母女,大概是陕北人吧,母亲是位老太太,不过身板挺硬朗的,带着金耳环,大声地说着话,女儿只是听着,也许这对母女有一年半载都没有见面了吧,母亲一声接一声地说着,高一声,低一声,说着所有女儿离开家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可我一句也听不懂。也许母亲有点儿耳背吧,唯恐女儿听不见她说的话,声音越来越大,也许是因为那两个南方的小伙子的声音太大了,母亲只好以自己的大声来压过他们,好让女儿听得更清楚,只怕女儿漏过一点点儿细节,女儿很安静,静静地听着,像一位洗耳恭听的法官一样认真。她们的后一排坐着一位外国人,他安静地坐着,静静地看着窗外的景色。

他们说话的大大的声音此起彼伏,他们说的津津有味,可我却一句也听不懂,那个外国人还是一脸的安静,他和我一样也是一句也听不懂,他肯定在想中国的话原来是这样的难懂,看来以后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汉语了。他不知道,我虽是一个中国人,也是一句话他们的话也听不懂,我茫然了,他应该更茫然了。

路边有几棵花树,开满了大大的紫色的花,花瓣儿一朵朵排满枝条,花瓣儿的外面是深紫色的,重重叠叠的花瓣的里面是淡紫色,花瓣儿像像云南的蜡染布一样,颜色变换着,比云南的蜡染布颜色更丰富,逐渐变换着,显示着自己一丝一毫的美,每一朵花显示着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美丽,展示着自己丝绸一样的光滑,展示着自己的娇嫩,展示着自己的朴实中的高贵。一朵朵花瓣儿微微向上拢着,一朵和一朵隔开着,均匀地分布着,又像轻飘飘地浮在枝上,似乎它们是属于天上的,出来游玩,只是在这几棵树的褐色的枝条上稍作休息,一会儿它们就会离去,一朵朵飘上云端。这几棵花树又像是几位漂亮的女子,正穿着素雅而又高贵的裙子,她们正站在清晨的阳光中,向太阳显示着自己的花裙,自己的美貌。也许她们是天上的几位仙女,穿着美丽的花裙,悄悄地来到人间游玩,正挤在一起说着悄悄话。

路的那边一片黄色的花,花儿比蒲公英花稍大些,黄色的花灿烂地开着,就像花仙子在朦朦胧胧的黎明中,匆匆忙忙地大把大把撒上去的,黄色的花儿繁盛地开着,我仿佛闻到它们淡淡的清香,那清香正一阵一阵地散着。

初春那片黄花的地方,一夜之间褐色的枝条变成了柔软的翠绿色的枝条,枝条的绿色渐渐地浓了,那应该是枝条上的绿叶探出头来,那绿色就像用深绿色的水墨涂过的一样。之后那绿色上是点点的黄色,就像谁用黄色的水墨笔轻轻地点上去的黄色点儿,黄色的点儿一天天密集了,像谁用黄色的水粉轻轻涂在绿色的枝叶上的,像黄色的云彩一样轻轻地依偎可爱的绿色。今天那些可爱的黄色在阳光中开出美丽的花,那些花儿晒着温暖的阳光,看着飞来飞去的鸟儿、翩翩起舞的蝴蝶,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它们可爱的笑脸,它们在和鸟儿、风儿说这话,说着我永远也听不懂的语言,就像前面的他们一样,仍旧大声地说着话,可我却一句也听不懂,虽然那声音不断地钻进我的耳朵。

一个冬天夜晚,寒冷的风儿吹着,在医学院,我们正进电梯,又进来了一位黑人小伙子,电梯门关上了,我看着高高的健壮的黑人小伙子,一下子觉得不冷了,我想到了非洲的炎热,烈日的温暖。我对女儿轻声说着:“他来这儿应该是学中医的。”“没有,我是学中文的”那个黑人小伙子直接对着我说,他说着中国话,那样的地道,我吃了一惊,我以为他听不懂我说的中国话,我又问:“你学了多长时间了”,他回答:“三年了”小伙子淡淡地笑着。我还想说话,电梯却停了,我们到了。从那以后,每次见到外国人,我都觉得他们能听懂我们的中国话,我不在小声嘀咕了,我或者选择沉默,或者大声和他们说中国话,不过保持沉默的时候多一点儿。因为我不善于言谈。

路边不远处有一棵花树,满树淡粉淡粉的花,粉色很明媚,像亮亮的粉色的云彩,一层层轻轻地摞在一起,显得很厚实,有的一层一层的又有点儿空隙,像一片片彩云正往一块儿凑着,正在拼成一棵美丽的粉色云彩树,像从天上飘来,那样在远处明媚着,美丽着,芳香着。

忽然前面的一个南方小伙子的手机传出了一首草原情歌,熟悉的歌声,美丽辽阔的草原,火辣辣的爱情。我的心里充满里惊喜,两年前,一次车时,我第一听见这首歌,就特别喜欢,可却直到现在也没有找见歌名,也没有完整地听完这首歌,我伸出手,想拍拍前面的小伙子,问他这首歌的名字,可我却停下了,我怕他听不懂我的话,即使他能听懂我的语言,可他对我说时,我又怎能听懂他的话呢?我应该随身带着笔和本子,这样就可以在本子上写上中国四四方方的汉字,我可以在上面写上我的问题,递给那个南方小伙子,然后那个南方的小伙子在我的本子上写上我盼望已久的歌名,再递给我,然后我满心欢喜。可今天我没有带本子,也没有带笔。我听着美妙的歌,希望车开慢一点儿,可我该下车了,又是听不完整的歌词,看来这首歌真的离我太远了,我看不清它的模样,也享受不了歌声的美妙和火辣辣的草原深情。那个陕北的母亲仍然大声地说着她的话,我还是听不懂一句。我下着车,我竖着耳朵听着深情的草原情歌,那歌声模糊了……

语言的散文7:春天的一千种语言

文/曹春雷

诗人说,春天有一千张面孔。我说,春天有一千种语言。只有听懂读懂春天所有的语言,才能不辜负春天里所有的美好。

听,就听春风吧,春风是春天温柔的召唤。当春风拂过大地时,泥土最先听到了春天的声音,于是冰封了一个冬季的大地渐渐松软起来。蛰伏的青蛙跳出土洞,在阳光下伸个快乐的懒腰。田野里的草听到了,奋力拱出地面,将一丝新生的嫩绿,奉献给灿烂的春光。很快,大地就活泼泼地绿了。

看,就去看春水吧,春水是春天快乐的呢喃。河上坚硬的冰层渐渐开裂,融化,流淌成一曲潺潺的歌,欢快地流向远方。小鱼终于解除了冰层的桎梏,不时跃出水面,落下去,激起一圈圈涟漪,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它春天里的欣喜。水草绿莹莹地生长,染绿了一河春水。岸边树上的鸟儿们,你方唱罢我登场,开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偶尔落在水边喝口水,然后继续。村姑们来到河边浣衣,嘻嘻哈哈,银铃般的笑声,把岸边鸟儿们的歌声都比了下去。只有垂柳是矜持的,垂着一头秀发,羞答答地站在河岸上,但它每一个细小的眉眼里,都隐藏不住它绿色的笑意。

读,就去读春花吧,春花是春天明媚的语句。山坡上的迎春花积攒了一个冬天的热情,终于在这时释放出来,每一朵浓郁的黄,都是它最热烈的语言。渐渐地,杏花开了,桃花开了,各式各样的花开了,一朵一朵,吐露着春天的喜悦。农家小院里,满园春色藏不住,时不时会看到一枝花任性地越过土墙来。花朵的语言,蜜蜂最懂,它嗡嗡嗡地,与花朵心贴心地交流。

要听的,还有春雨,春雨是春天深情的低语。淅淅沥沥的春雨,是春天与大地的谈心。湿漉漉的乡野,处处散发着春天萌动的气息。每一滴雨,都浸了草香,染了花香。去河上听雨吧,像渔人一样,“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雨轻柔地落在身上,每一滴都是春天别样的问候。夜听春雨,会听出绵绵的诗意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淋了一夜春雨的诗句,分外动人。

别忘了去田野,去听听牛哞,牛哞是春天对大地的宣言。一张犁,一头牛,一个人,是蓝天下一幅绝美的图案。牛弓着背,不等扬鞭自奋蹄。犁地的农人,将鞭子甩得脆响,却没有真正落在牛身上一次。在田边歇息,牛心满意足地啃着青草,闻着新翻出的泥土微甜的气息,仰起头,哞哞叫着。

农人蹲在牛身边,听着牛哞,吧嗒吧嗒吸着旱烟,望着跟前黑黝黝的泥土,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都泛着笑意。丰收的希望,生活的希望,春天里所有美好的希望,就在眼前,就在脚下呢。

语言的散文8:诗意世界 傲然飞翔

文/郑恒萍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是镶嵌在文字金字塔上的明珠,是诗人用灵魂和触觉编织起来串串珠贝,能够拥有并驾驭诗歌的人,能把每个字恰到好处的排列起来,让它们抑扬顿挫、高低错落有致、着色姹紫嫣红,让一首首诗看起来圆润饱满,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觉到一种清新自然,这就达到了诗、人合一的境界。

张沫末就是这样一位70后诗人,读沫末的诗歌,能真切的感受到一种亲切、自然、流淌、一种不施粉黛的淳朴,就像两个人坐在那里促膝交谈,彼此敞开心扉说着最私密的话,韵律、音调都随意而为,诗歌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是诗人贴近大地、万物时心性的一种自然流淌,去掉修饰、夸张和技巧才显诗歌本色。

诗歌是关乎灵魂和心灵的艺术,因此真正的诗歌作品都是来自诗人生命最隐秘的地方。就像张沫末自己阐释的这样,诗歌是滴落在心湖里的露珠,带着时光的清脆和心灵的温度,所以沫末在《我的遥远的泥河湾》中,才有这样的感叹:泥河湾,用岁月用血液用丝丝缕缕的思念\应证着,它的呼唤\时间流走了奶奶的回忆\却流不走我们血液里桑干水的甘甜。声声滴泪,字字浸爱,诗人胸腔里涌动的是蓬勃的激情,遥远的思念,我仿佛看到奶奶用长长的烟袋敲打着沫末幼时的小脑袋,用漏风的语调述说着对泥河湾的思念。杏树、西瓜、村口的小贩,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奶奶对泥河湾深深的爱恋。当一个人习惯于用诗歌的方式直抒胸臆,记录自己的心里路程,每一个分行的字就像滴落的碎珠,诗人把这些珠子一颗颗的串起来,晾晒在时光的屋檐下或回廊上。但无论放在那里,这些珠串都是芳香的,都是美好的,都闪烁着诗意的光芒,因为那是诗人的心声,是最最真实的记录。

当然,诗歌还是一种想象的艺术。想象就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对头脑里储存的表象进行深加工,之后形成一副如诗如画的风景,呈现在读者面前。沫末的诗作《阳光的味道》就是这样:那最早的嫩绿一定带着故乡的颜色\裹着阳光的味道\最近的一缕风\定是带着阳光的气息\那荒草原上的风筝\浅水湾里的牛羊\那牧童的挽歌……的确,沫末的诗关注自然,关注动物,关注生活,及物应景,缘情会意,把关爱倾注在诗歌中,让美在诗歌中诗意的绽放;沫末还在诗中收集美,收集爱,收集梦想,收集清亮的鸟鸣,清新的原野,清澈的溪泉,就像一个舞者,让花草、阳光、爱在诗歌里尽情的翩跹,呈现给读者一个缤纷的世界。诗人的使命就是竭尽一生,不断寻找,不断发现,不停创造,让自然净化无数个纯美的心灵,为疲惫在红尘中的人们寻觅安居的心灵家园。

狄德罗说:“艺术就是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的东西。”从而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关注环境,呼吁人们爱护地球、爱护家乡、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张沫末在《河流,我的河流》中就表达了这种强烈的思想感情。河水急速下滑\汹涌的潮呵\原只是,降落在身体里的风笛\油塔暴力地侵入母亲河的身体\某一个早晨,我们一边灿烂微笑\又一边泪流无语。诗人期盼一切美好,但是人类的欲望又在分分秒秒的摧残着这一切。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人与自然一样,互敬才能互爱,互维才能互存。

是的,寻求世界和人生的最高境界、终极真理,是我们灵魂的需求。而诗人的使命就是探求语言的新的抵达和可能,所以沫末的诗带有一种使命感,她在自己的字里行间让心灵抵达,抵达美好与完美。读之如品茗,初味清新而渐至馨香润喉,启迪人联想和无限遐思。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就像沫末期冀的一样,如果说劳动是航母,那么文字就是工具,让我们一起期待她振翅高飞,带着诗意继续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翱翔吧。

语言的散文9:追梦

文/依窗听雨

想你,在静谧的夜晚,聆听风的语言,雨的问候,惊雷的牵绊的突然,还有依稀记得那雪落夜的悄无声息的造访,还有在荧屏后面如涓涓流水那份清澈的情谊,偶然加些粉红的玩笑。我曾经见过空中飞鸟的痕迹,也曾经读懂你心河的涟漪的波纹,那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聚。缘聚缘散,如飘零的心瓣,随风而曵。

数不尽的忧伤,道不完的思念,向何处倾诉?风说:赶乘我虚无缥缈的身姿,飘向天空,扩散,传播;雨说:搭载我飘飘洒洒的青丝,洒落大地,渗透,融化;雷电说:融入我们叱咤风云的幻影,龙飞凤舞,发光,呐喊!望天空,繁星闪烁;看大地,红尘滚滚。进亦忧,退亦忧。何去何从?

多少次你我默默隔屏相望,多少次虔诚祈祷,多少次情意切切,都为了梦回潇湘!缘份使我们心灵相通,交流思想;缘分使我们认识并感知窗外世界,体味红尘;八千年缘分,千万年轮回,盈盈翘盼,只为了再别康桥!缘起缘随,缘聚缘散,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很美,只因为有你。

秋已深,风渐寒,丝丝透衣衫。夜深沉,月朦胧,渺渺浮眼帘。梦将醒,心已驰,片片赴广寒。

雨敲窗棂,秋思十韵。夜是我的最爱,思念是我的初衷,难眠夜我独自在等待黎明的到来,只是希望平淡的拥有那真实的胸怀,做回简单的自我,没有郁闷,没有伤感,但是无奈的是尘世的纷扰,我无法抗拒。

心若在,梦就在;相信你依然在我身边,没有走远!

语言的散文10:圣洁泸沽湖

文/白夜

泸沽湖的美,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相信每一个来到泸沽湖的人,都会被她的美融化,即便穷尽所有赞美的词汇,都不能满意的表述自己心灵对她美的感受。

倘佯泸沽湖边,思想空白,没有一点点杂念,唯有让心灵尽情的感受,感受上苍赐予的美。

泸沽湖,圣洁的湖。

湖边的青草,那么葱翠,密密匝匝,不沾一粒尘埃。

平静的湖水,倒影湖岸延绵起伏的山丘,就连那散放在山坡上的牛羊也清晰可辨;湖里的玉龙雪峰,闪烁耀眼的银光,湖里的白云,似一朵朵雪莲绽放。

清澈的湖水,那么透明。透过清澈、晶亮的湖水,那颗颗卵石都似粒粒宝石。从湖底生出的水草,在水里柔柔地飘荡;水草间,不时有爱人的小鱼儿穿梭往来,自由自在让人好生羡慕。真想掬一捧清澈的湖水畅饮,又怕扰了宁静。

散落在湖边的,那些摩梭族人居住的木屋,没有一点刻意的布局,却与这环境是那么协调,好似自然天成一般。从那些散落的木屋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缓缓地,缓缓地四处散去,在宁静的湖面张开一层薄薄的幕,更添了泸沽湖静谧、神奇。

都说高原缺氧,我却没有一点儿缺氧的反应。这绝不是我的体质有多好,而是这里的空气的确纯净,敞开胸,深深的,长长的呼吸,你会感受到的是,从未感受到的酣畅的呼吸。只有在这纯净的地方,才能享受到如此彻底的呼吸。

哦!慕名已久的泸沽湖,我曾有许许多多关于你的想象。今天,投身你的怀抱,才觉得自己真的是那么无知,那么幼稚。曾今我所有美妙的想象,在真真切切的你面前,我只有羞愧。

真不知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述,表述我身心对泸沽湖的感受,只有发至心灵深处的赞叹:啊!泸沽湖,圣洁的湖。

语言的散文11:布衣语言

文/吴孔文

电影《刘三姐》中有一段“对歌”,颇有趣味:三个绫罗缠身的酸秀才,面对布衣芒鞋的泥腿子众人,“子曰”“诗云”对阵芝麻、绿豆、立春、谷雨,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最终,下里巴人战胜阳春白雪,布衣语言取得胜利。

布衣语言,是凡人、俗人、农人、手艺人的话,具烟火气,有泥土味。穷街陋巷、大野阡陌、樯帆林立、市井喧阗,随口那么一嗓子,碧叶掩果、棘中带花,陈年的花生藤中藏匿一枚白胖胖的种子,总有意外惊喜。

据说,白居易写完诗作,先念给老太太听,以是否听懂作为面世标准。遥想当年,青衫才子,苍颜老妪,约话于古树溪头、烟灶茅舍,一位鲜灵灵地念,一位笑眯眯地听,指指画画中,诗性的大唐,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赵树理的作品,近年来很少见到。这个兼有“农民的技术和农民的艺术”的作家,这般写道:“上月27日,罗斯福发表了炉边谈话,28日早晨七点钟,李二嫂的炉边谈话也接着发表了。”接着就是有人向李二嫂借驴,一问一答,乡俚乡俗,质朴亲切,宛然天成。

山桃花是铁凝的最爱。山居的老乡告诉她,“看山桃花开,那得等清明。”沙沙春雨,泠泠山溪,竹外桃花揭春汛,桃花流水鳜鱼肥。芳草萋萋中走进山村,鸟鸣盈耳,瓦舍生烟,路上不时遇到一两位踉跄醉客,提醒你,清明近、酒事近。

我的朋友大刚是位烟波钓徒。他烧得一手好鱼,特别会烧鱼膘。哪天他打电话,操着浓浓的乡音说声“来呀——”,我便欣然赶去,准有一大盘鱼膘等我。向晚,夕光漫照,轻风送凉,我俩在桂花树下吃鱼喝酒,说些家长里短、丝瓜葫芦适口为珍的话,直至月上东天。

有段时间,我深入乡村,吃农家饭,穿农家衣,浑然不觉中,学会了方言土语。忙完农活,稻草垛上一躺,让太阳晒得骨软筋酥。醉里乡音相媚好,与村夫野老一起插科打诨,嬉笑怒骂,好不快意。后来归城,随口漫意,泄了乡俚底子,被人侧目数周。

如今心闲,微闭双眼怀想过往,炎炎夏夜,我穿着背心大裤衩,摇着呼呼生风的大蒲扇,坐在稻场大人们中间,听他们操着布衣语言夜话鬼神,彼时,星斗如玑,流萤乱飞,远村犬吠,犹如梦境。

布衣语言渐行渐远,我已中年,乡愁正浓,欲说无言。

语言的散文12:雨的语言

文/方诗生

雨是有语言的。而且雨的语言极为丰富。

这是某一时刻,无论是夜半,还是白天,我听到了雨的交流。

我时常在溟蒙之中,听到雨声里不断变化的语言:在花丛中、在芳草间、在树木下、在稀松的土壤里。雨在与自然对话,或含羞地窃窃私语、或直接地铿锵有力、或毫无顾及地大声喧哗。时而悄然而至,时而铺天盖地。

在某一天,又或在某一场景。我仔细倾听它们的表白,看它们此时此刻的表情,分析它们动情或不动情的话语,时常听得入痴入迷。“小楼一夜听春雨”,说明从古至今,听雨之人,不乏我一人。

雨的语言是千变万化的。春雨细无声;夏雨急切切;秋雨最缠绵;冬雨冷如冰。雨的语言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大自然的声响。

我喜欢一边听雨,一边读雨。并时常在内心深处与雨交流,看着窗外如织的雨丝,不断与雨对话。“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在下雨的日子里,我在古诗中徜徉,踱着步,对应着窗外雨中的情景。在敬佩古人对雨的理解时,也感叹雨的语言带给我们的变化和莫测。

雨的语言是神奇的。你可以与它交流,它同时与自然对话。当然,它与自然的交流最为亲切,最为直接。假如认真聆听它们粗细不匀的嗓音,能从内心身处迸发出一阵阵的冲动。

其实,雨的语言是我们感受最真切,也是最为通俗的语言之一。

感慨雨的语言,就是与大自然对话。亲近自然,身心会无限愉悦。

语言的散文13:三毛,生命的旅者

文/王思奇

我应怎样用语言来描绘她?就好像一杯醇香的绿茶,散发岁月淡淡的清香;如一段清脆的小曲,悠悠飘进心田;好像一朵山茶花,盛开在温暖的午后。三毛,一个诗一样的女子,花一般的人生。

从孩提时代起,三毛就已显露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地方。课上,老师问起大家的理想,大家的理想不是画家、舞蹈家,就是医生、律师之类,只有她一字一顿坚定地说:“我要当个捡破烂儿的。”老师大怒,批评她不懂上进,让她重新选择理想。三毛沉思片刻后,说:“那还是当个扫大街的吧!”全班又是哄堂大笑,她仍认真地解释道:“这样我可以边扫大街,边捡破烂儿。”她小时的这些奇特想法,看似过眼云烟,其实早已在她心中扎下了深根。对于这些,三毛曾这样说过:“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场是世界上最妩媚的花园,可以一面工作一面游戏,自由快乐得如同天上的飞鸟……”

时光荏苒,渐渐地,那个会为了考试满分把整本书都背下来的小孩子长大了。有人说,长大后的三毛是一位作家;也有人说,她是一位出色的家庭主妇。但我觉得三毛是位旅者,生活的旅者,人生的旅者。她着实是位爱冒险的人,撒哈拉沙漠、哥伦比亚、中南美洲……她的一生,足迹遍布全球各地。

对于旅行,三毛经常是一时兴起。有一次,她无意中从杂志上看到了一张照片,仅仅是一瞥,便坚定了她要去撒哈拉沙漠的决心——无边无际的金红色,是夕阳染红了沙粒,只看着照片,就已感觉到一股股热浪扑面而来。一个月不到,她已打点好行李,马不停蹄地赶往那被誉为“生命坟墓”的撒哈拉大沙漠。就是这样,她和丈夫荷西才有了一段浪漫传奇的沙漠生活。

在艰苦的沙漠环境中,三毛也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不论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一个个性格奇怪的沙哈威邻居,她总是报以微笑。她自己曾这样说过:“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

三毛的个性也很独特,可以说是我行我素、特立独行。一次,她考驾照,面对着薄薄的驾驶手册,一个劲地叹息,实在没有兴趣看!荷西奇怪地问她:“你看的书,天文地理、妖魔鬼怪、名着漫画、戏曲电影、言情武侠、占卜中药,无所不有,一本小册子还难得到你?”三毛叹了口气:“你不懂,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非让我看,我是不愿去看的。”所以,三毛的驾照也是考得所有考官都认识她了,几次三番才算勉强合格。

快乐总是短暂的,在三毛与荷西结婚六年后,荷西在一次潜水任务中失去了生命。或许她表面仍是笑嘻嘻、乐呵呵的,但事实上,她已孤独一人了。三毛随后写的文章中,也总是隐藏着丝丝缕缕的忧伤。于是,在荷西死后12年,三毛传奇的一生也落下了帷幕。

一直以来,喜欢三毛就是喜欢她的性格,乐观开朗,敢于向一切发出挑战。特立独行,永远不做一个随声附和之人。另外,也一直钦佩三毛的博学多识,她会汉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等多种语言,并且她会画、会写、能歌善舞,她还一直在不断地学习。

尽管她的生命已烟消云散,她的笑容已逐渐模糊,可她的身影已深深烙在我心中。

三毛,那个生命的旅者。

语言的散文14:“浸”的诗意

文/徐艳

文章语言的感染力是指语言要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因此,文章在写作时,一定要抓住语言的节奏、特色、个性,使语言能生动地表现生活。孩子念了这样的文章,就会受到语言的感染,同作者一道感受酸甜苦辣。

不久前教学《槐乡五月》,里面有句话:“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在这句话里,一个“浸”字充满诗意,回味无穷。我问学生:“在生活中,什么东西是‘浸’的?”学生答:“煮饭时,米要在水里浸泡一会儿。”“洗菜时,菜要在水里浸一会儿去除杂物。”……我进一步问:“在这里,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是浸在水里吗?”学生自然否定。我继续追问:“那槐乡浸在哪里?为什么说是浸呢?”学生说:“到处都是香味儿,是沉浸在香味里。”自然引出:“陶醉在香海里了。”同样,在文章中,有句话描写槐乡之美:“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结合上文的“浸”,引导孩子想象:“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干什么?”学生概括:“赏花。”“闻香。”点拨:“还在想什么?”学生自然延伸想象出去了,有的说:“在想吃槐花饭……在想变成一朵槐花……想变成一只蜜蜂采槐花蜜……”

一个浸字,有多少诗意呀!在课堂上,不妨仔细嚼嚼,辨辨味道,学生的语感自然提高,课堂也会富有诗意。

语言的散文15:藏在语言背后的故事

文/王树理

飞机起飞时,已是日落西山。

透过飞机的舷窗,远天上一弯清辉烁烁的新月,像是刚刚被淘洗过的水晶石,亮得奇特,亮得新艳,亮得温润而光泽,亮得让人感觉到正在享受一种冥冥之中的护佑与幸福。起初,我还以为是机翼上的信号灯在闪烁,但仔细一看,那确是一弯新月。是一弯看罢之后就叫人的心尖子通透起来的新月。

斋月的第二天,我领受了一项公务。因为封斋,我努力把持着自己,让自己保持静定。想下了飞机就去完成昏礼的拜功。遗憾的是,这个如意算盘被机场方面飞机晚点的通知给打乱了。

活了大半辈子,看过无数次新月。小时候,每到开斋节的前一晚,礼拜寺开斋梆子敲响之前,总要在大人们的帮助下搬着梯子爬到房顶,看那新月升起的圣洁,分享新月上升时带给人类的新生、吉祥和那初始光亮传递的新的希望。但像今天这样在万米高空看新月的容颜,我还是头一次,我想先人把新月作为“人事和朝觐的计程”,许多礼拜寺的穹顶上也有一弯新月作为标识,或许就是因为新月象征着人类文明的新时光吧。她纯洁、干净、美好,看一眼就让人心灵得到净化,又容易让人联想到造物主的伟大、公正和至真至纯。

在万米高空的我离月亮近了呀。离月亮近能说明什么?是否应该更加自觉地进行自我净化?我正这样忘情地思考,彬彬有礼的空姐来到跟前:“先生,这是你的清真餐。”

我接过餐盒,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开斋的时间到了。于是,我默诵着清真言,并由衷地感叹了一句:苏布哈尔南拉西。

B座上一位戴着浅绿色头巾、怀抱一个睡着了的小男孩的年轻女子问我:“先生,你是回回?”

“是的。”我答应着。

女孩眉宇间露出一丝兴奋:“色俩目,我也是。你能帮我照看一下孩子吗?”

“当然。”我答应着试探地问:“这孩子……”

“他爸爸是一名军人,妈妈是一位设计师。去四川支援灾区了。”女孩一边说着,一边把熟睡的男孩抱给我。

天边的月牙儿像是大自然冥冥之中眯起的一道眼缝,把世间所有的光聚焦在这个令人难忘的时刻。月光洒在孩子的脸上,让那原本就洋溢着天真的脸,显得更加可爱。

我仔细端详那个熟睡的男孩:长得真好,方头大脸,深目隆准,红里套白的脸蛋细嫩而又健康。虽然还在熟睡,但从那双眼睛的轮廓就可以看出,睁开来一定是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高高的鼻梁上渗出淡淡的汗珠,一扇一扇的鼻息像是在一双爱抚的大手助推下向着前方远去的涓涓细流,恬静得真想贴着他的小脸蛋亲一口。

这个抱着孩子坐飞机的,该是孩子的什么人呢?姑姑?小姨?姐姐?——我正这么胡思乱想,姑娘从卫生间回来了。她告诉我,她只是孩子幼儿园里的一名幼儿教师。孩子的妈妈是今年春天被批准到四川的北川县参加援川工作的。孩子的父母都是回族人。孩子的妈妈临走的时候,考虑到我是这个托儿所惟一的回族老师,照顾孩子生活上方便一些,就把孩子委托给我。委托,一个多么沉重的字眼,是责任,也是风险!别说有个好歹,就是头痛脑热也急人呢。可一想,孩子的爸爸妈妈也都是为了别人才去的呀,我就不能把孩子照顾好?这世界呀,就像一条大河,有丰水期就有枯水期,需要大伙齐心协力,互相帮衬,经常的疏浚、维护。你说呢?先生。

哦。我点点头。看得出,姑娘为孩子付出了真心的爱。这种爱写在孩子熟睡的脸上,也写在姑娘会心的笑意里。她告诉我,孩子妈妈刚走的时候,那个难带哟,叫你想你都想不出来。那个时候,不敢让孩子在托儿所过夜,下了班只好带回家。可我是个没结婚的人呀,左邻右舍都感到奇怪。到了晚上,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好不容易哄着睡下了,说不定半夜里又醒了。我急得哭过鼻子,几次想拿起电话给***妈说,可一想到她那么老远能不挂着孩子吗?说不定流了多少眼泪呢?我要是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的妈妈,那不是作孽吗?一周以后孩子就习惯了下来。我可是处处小心着呢——凉了,热了,早了,晚了……慢慢也就行了。人家的爸爸妈妈抛家舍业为了谁,人间需要这种真情。

姑娘说着说着,自己也笑了。

大概飞机在空中又转了一个圈,一度脱离我们视线的新月又转回来了。依旧是那么明亮,那么澄澈,那么耐人寻味,那么发人深省。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我对姑娘说:“快看,天上的新月多美!”

姑娘扭头看向舷窗:“这是我看到最美的新月,这真是一个莫可名状的奇观!”

见姑娘看得入神,我解开安全带,抱着孩子站起来:“来,你靠着舷窗坐下多看一会,说不定你会变成月宫中的嫦娥呢。”

这当儿,孩子醒了。不知是对于我的陌生还是我的丑陋蜇伤了孩子的视线,小家伙撇着小嘴就要放声。姑娘不敢怠慢,赶紧把孩子从我的怀里接过去,一边从手提包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奶瓶,一边哄着说:“刚才是谁抱着来?是爷爷啊,你看爷爷多好,爷爷是个大好人,爷爷抱着你上天了呢。来,阿姨喂你水喝。喝完了咱们再看新月儿。”

孩子果然听话,抱着奶瓶咕咚咕咚喝了起来。半瓶水下去,小家伙来了精神。小家伙儿眉清目秀,双眼炯炯有神,小拳头一攥挺像个山东大汉,就像大田里的一棵壮苗,特别讨人喜欢。我看孩子已经醒过盹儿来,便逗他玩。小家伙果然识逗,很快赏给我一个灿烂的笑靥。孩子脸上两道弯曲的眉毛,太像天边的新月,柔和、纯情、洁净,衬托得眸子格外清亮,像是汪着两泓碧波。怪不得人们总是把新月称作“眉月”,原来新月也是夜空的眉毛呢!看看孩子,再看看天上的新月,我突然觉得那新月很柔和、很无私……

姑娘把孩子的小脸蛋贴在窗户上,一边指点着让他看那一弯新月,一边叨叨念念地给孩子唱儿歌:“月儿,月儿,月儿姥娘,给俺点药,上口疮……”小家伙入了迷,虽然他还不懂得新月有什么象征意义,但却任凭阿姨说教,亮晶晶的一双大眼看得十分专注。像是那一弯新月上面,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航程要结束了,飞机在缓缓降落中穿过云层。可那慢慢隐进薄霭的新月在我脑海里形成的意念却越发得厚重,那是一个召唤,是一种链接,是美好的品德降临给每一个信奉他的人的昭示。

在机场,我帮女孩取出行李放在小推车上推到出口。直到和前来接她的男孩的母亲见上面,我们才在相互道谢的热情中挥手告别。

我独自一人穿过机场的大厅,那里的扩音器正在播送着那支被称作“东方小夜曲”的歌:“月亮出来亮汪汪……”

走出航站楼,我不由得又一次抬头看了看天空,尽管云彩遮蔽了太空,可在我心里,天上的那一轮新月依旧耀眼。

今晚的新月,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美好的新月。那纯洁无私的银辉,将永远在我的心田不停地挥洒。这次新月相伴的航程,将伴随我走完人生的全程。

我敢断定,在这个尊贵的夜晚所降临给我的启示,让我对回回人常说的“两世吉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代人关心着另一代人,幸福的人关心着受灾受难的人,连续不断的传承,就是今世与后世的两世吉庆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