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的文章

请欣赏儿女的文章(精选13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儿女的文章1:秀儿

文/黎凡

老伴刚去世不久,老王头向儿女宣布要再娶,对方竟然是自己堂弟的遗孀秀儿。

一家人瞬间炸开了锅。

大儿子说,现在是新时代了,如果你真想找个老伴,我也不好反对,但为啥非要娶秀儿婶?她是你弟媳,你也不怕人笑话。

二儿子说,爹,你们啥时有这想法的?不是我说你,都六十几岁的人了,有吃有穿有住,儿女个个也孝顺,还想着这档子事干啥。

小女儿说,爹,你中了秀儿婶的圈套,她心里的小九九我可清楚得很。在妈瘫痪的这几年,她时常过来帮忙照顾咱妈,给报酬也不要,目的就是想取得我们的好感,时机到了好贴上咱们家。哼,一辈子无儿无女的人,心机倒挺重!

老王头眯着眼,狠狠地吸了两口烟,把烟屁股往地上一丢,起身拂袖而去。

半月过后,老王头不辞而别,携秀儿回到农村久无人住的老房子。

老王头说,秀儿,有个问题闷在心里几十年,现在可以问问你了,当初你本来可以挑个好人家,为啥偏偏要嫁给我跛脚的堂弟?

秀儿说,我没想那么多。

老王头急了,怎么会没想那么多呢?你看你这辈子过的啥样!

秀儿说,那时,我千里迢迢好不容易找来,但你却娶了妻。我,我只是想每天能瞅见你……

儿女的文章2:父母是座老房子

父母对儿女来说,就像一座老房子,你住在里面,它为你遮风挡雨,给你温暖安全。

但是,老房子就是老房子,它不会与人说话、沟通、体贴。

父母啊,常常熟视无睹地住惯了这种老房子。

儿女们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不时向往外面精彩的世界。

经常怨恨父母身边太狭窄、太陈旧,父母的唠叨难以忍受,早早想逃离父母的约束。

当你走出去,看到外面的世界繁花似锦、五彩缤纷,你自然陶醉于其中,哪里还想得起遥远的地方有颗时时牵挂的心。

只有当你遇到风雨、遇到严寒时,到处漂流的生活不好过,再好的房子也收容不了自己的伤痛。

这是,才会想起父母这个能挡风避雨又慈祥温暖的老房子。

当你在老房子里疗好了伤,心又早早的飞走了,来不及仔细端详这座老房子。

它老了,应该修修了。

儿女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也一天天衰老,他们已经扛不住风雨了。

你没听到一阵风雨袭来,老房子已经吱吱地呻呤了,声音很低、很压抑,怕你想飞的翅膀增加负重。

等你人到中年,到了喜欢回味过去的时候,别忘了回家,回到父母身边来,回到老房子里来。

那里有你童年的欢笑、歌唱、童趣,成长的一切,还有结婚照,孩子的第一张照片。

还有你上次寄来的营养品,虽然过期了,但依然摆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父母逢人便说:孩子买的,贵着呢!

别忘了,父母是座老房子,需要儿女们时时修护!

儿女的文章3:两个娃娃

文/丁贤玉

母亲常常认为,儿女都白养了。她希望一大家人守在一起,过儿孙绕膝的生活,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兄弟姐妹都在外地谋食,只能尽量勤回家,聊以弥补。

回家总是从收拣开始的,只有把眼前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收拾好了,我才能安下心来做其他的事情——扫地,抹桌椅,洗锅碗,炒菜煮饭。收拣的重头戏是母亲房间里的桌子,每次回家,我都发现那上面要多出一些瓶瓶罐罐来,比如那个空瓶子,是我姐姐买的罐头,还有那个盒子,是我妹妹买的补品,吃完了,用完了,那些包装还在,胡乱地放在那里,不知道是母亲舍不得扔掉,还是年老糊涂,忘记了。

奇怪,我在桌子上又发现了那两个布娃娃。这两个布娃娃至少有二十年了吧,那还是侄子、侄女小时候玩过的,现在兄妹俩都已成年,一个在上大学,一个已经工作。布娃娃陈旧,灰暗,早已失去了底色,不知母亲从哪个角落里把这两个布娃娃又翻了出来,还放到桌上。现在家中就母亲一人,又没有小孩子,要这些做什么呢?我记得很清楚,上次回来,收拾的时候已把它们扔掉了。可现在怎么又出现在这里呢。我纳闷着,拿起那玩具,正准备再次放进垃圾袋里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两个布娃娃比上次看到时干净多了,上下清清爽爽,不再是灰头土脸的样子。仔细一看,这是两个金童玉女般的小娃娃,女孩子头上扎两只羊角小辫子,脸上点了小酒窝,男孩理个锅盖头,眉心一点红,脸上都带着笑容,喜气洋洋的,又有点淘气相,真是讨人喜欢呢。显然,这布娃娃再次出现,不是无意的,一定是母亲特意从那堆垃圾中找回来的,并且仔细清洗过了。

心里一震,我便将手中的玩具放下,拿起,再放下。我发现,这张桌子上有了这两个可爱的布娃娃,母亲的房间里,不,这整个老宅子里,似乎都添了生气,不再那么孤寂,甚至还能听到一阵阵孩童的笑声和打闹声。那一刻,我似乎懂了这两个布娃娃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给母亲带来怎样的慰藉。

静默,心潮起伏。好一会,我将两个布娃娃又拿起来,再次理了理,轻轻放到桌子中间,摆正,坐稳,还轻抚了好几下,像是在轻抚着两个真娃娃。

儿女的文章4: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文/雪玫瑰

作者序言:出生一张纸,哭笑一辈子。读书一张纸,宝贝一辈子。毕业一张纸,留恋一辈子。婚姻一张纸,纠缠一辈子。金钱一张纸,辛苦一辈子。生活一张纸,奋斗一辈子。打工一张纸,受气一辈子。梦想一张纸,快乐一辈子。火化一张纸,了结一辈子。丰功一张纸,光荣八辈子。美德一张纸,传颂八辈子。信念一张纸,盛世八辈子。功成名遂,乐在其中。成败得失,乐于过程。得陇望蜀,修正主义,正所谓语——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文/A灰姑娘-雪玫瑰落笔于2013-05-20晚

近期,平凡的我,打工的心,实在有点累。但有梦的我,不甘示弱,不甘庸俗,不甘失败,不甘碌碌无为。于是这一周,我请假自怜,放下包袱,调节心情。夜阑人静,我拿着蓝本,对着电脑,一边借着爱人的肩膀,一边香蕉巴辣,一边观看系列片《人民的好儿女》——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屏幕上48位人民的好儿女,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幕幕感人的情节,一篇篇感人的事迹,一句句朴实的语言,像一股股清泉冲洗着我的精神世界。借用感动中国的一句话,“和这样一批人生活在一个时代里,我感到特别的安心和幸福。”于是,我想到了雷锋,想到了无数名爱国志士与民族英雄。我终于明白了,我人生的正方向。我要争取早日成为他们中间的一员!

甜蜜独处世界里,心中的太阳,划过长空从东方破晓开来。旭日东升,梦影跟随。遐迩思量,快乐追梦。望风披靡,曙光再现。终于悠然见南山,觅得快乐源泉。不禁心花怒放,热情洋溢,对地诚拜,对天立誓,对爱人承诺,好好活着,乐观处世,争做一名有为的爱国奇葩,善待身边的亲朋好友,多做有意义的好人好事,执著地追求我的梦想。

默默忘记是一种捡起,静静微笑是一种经历,弃之游戏,追求正气。看完这部纪录片,我心汹涌澎湃。那些楷模,可敬、可亲、可信、可学的形象;无私情怀、坚忍不拔、淡泊名义、甘为孺子牛的情操;感人肺腑、不懈奋斗的高尚品质;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深的感召着我、鞭策了我。

“月映禅心水拂琴,山空云静花无影。”我终于能够诠释,我打工心累的原因,是因为我狗苟蝇营,隔靴搔痒,搁浅了自己的梦想。我本还年轻,人生路途还很遥远,美丽的梦想还需要奋斗不息的火种和磁场。

人在旅途,亦步亦趋。我的梦想——成为中国当代优秀女作家。此时此刻,这个梦想离我不远亦不近。优秀共产赏员,成了我人生道路上的指明灯。我深刻体会到了我要想实现梦想的第一步,首先必须具备一名合格优秀党员的综合素质,所以我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各方面的水平。

一个漂泊者的成熟,不是经历多少,而是经历后的沉淀与思考。一个拼搏者的痛苦,不是颓唐多少,而是痛苦后的醒悟和审视。因此,打工者,骂要听得,气要受得,事要做得,酒要饮得,皮要厚得,钱要挣得,梦要兼得,幸福才能守得。

流年似水,似水流年。不知道是因为有了梦想,才有了学习党的禅心。还是因为有了党的禅召,才有了放逐梦想的雅念。我只知道,我不应该蹂躏奋斗的苦痛。我不应该感伤命运的隐疼。我应该感恩坎坷的人生路,使我无意间觅得实现梦想的灵丹妙药。

那千古的雪山,恒久的宇宙,不泄的玫瑰,执著的梦想,谁是谁的谁,谁又能说得明白?细细品味,慢慢珍藏,默默浅释,这日子,平淡如花,清浅如水,漫散如诗。怎能说不是一种幸福的历练呢?

两人世界,静逸里,看着有意义的系列片,默守花开。打工者,爬坡涉猎,穿云破雾,敢问路在何方?风雨飘摇让打工的心灵锁锈迹斑斑。流浪的心像漂泊的浦公英,总在季节的风景里流浪。打工路上的每滴泪,落在素笺之上,是用心碎写下的苍凉。悬在素手弹拔的古筝里,是把婉约的梦想禅拔成流淌的音符。

没有天涯遥凝思念,彩云怎能牵念海欧。近水遥山,谁是我五百年前问佛的人。相思,谁陪我千回百转。抚诗时,谁陪我红袖添香。一抹娇羞,浅浅微笑,洗涤了岁月沧桑,芳菲了风花雪月,静美了人世苍白。

我期望,岁月老了,情还鲜活,人还青葱,梦想还挂在天边。清泉潺潺,霓裳正舞,绿荷满香,垂柳依依,我抚琴低语。江南河畔紫燕双飞。不知要多少年的磨砺,才能把我的心修成了正果。

昂首阔步气势磅礴的中华大地,远观高山流水,放飞梦想,终于觅得浩荡荡的赞歌飞扬。五千年文明风雨激荡沉淀,神舟号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梦想。我是中华人民的好儿女,所以我也在心中默默筑起了一座丰碑,我也渴望灵魂深处存有中华好儿女,那指点江山盘古开天辟地的豪情壮志。

夏历的脚步,击碎晶莹的露珠。我静静等待,梦想终于跋山涉水而来。一片叶,因树而静美。一片云,因天阔而悠。一首曲,因有梦而歌。我渴望变成一朵流云,翩舞在湛蓝的天空。我希望能做一缕清风,拂去人生的忧伤。我期望能做一朵雪玫瑰,旖旎凡夫俗子的悲伤。我盼望能做一朵红奇葩,在祖国文坛展放异彩。

于是,回忆里,故乡那干瘪的稻穗与父亲的汗水,扬起了我风雨无阻的梦想。正如失修的路基簇人类新的理想一样奇妙。

打工的心,尽管有时真的很无助,但有梦的我,能穿越那时空的轨道,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使疲惫不堪的身躯披上曙光,从淤滩上的驳船里腾空而起。

活着,不灭的信念就是胜利果实。所以我坚信,我的作品贴着远在东方那亲人的温暖,我的世界就会在旭日东升里变得妙不可言。我不怕打工路上的风霜雪雨,荆棘会卒。五星红旗迎风在心中飘扬,我只相信那个美丽的佳话,追梦的过程就是人生的快乐——中华好儿女,心永远向东!

儿女的文章5:儿女再大也是娃

文/查鸿林

早些年,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出差,临行前都去看看母亲,也告诉她接下来几天的动向。出差免不了要坐飞机往返,有次出差回来,明显感到母亲憔悴了许多,我问她:“哪里不舒服了?”母亲说:“就是整夜失眠。”我说:“去看医生吧。”母亲摇摇头。沉默少顷,她突然对我说:“你们以后出差不要打招呼了,免得我胡思乱想。”这时我才知道,父亲去世后,上了年龄的母亲,家里家外不需要她张罗,所有的精神寄托都在我们兄弟姐妹身上。我们和她说的话,她都记在心里反复琢磨,尤其是外出坐飞机、家庭生活以及工作等事,不断地叮咛。每次听到母亲唠叨,我都想:我们都这么大的年龄了,哪里需要您操心呐。

女儿渐渐大了,出嫁那天我心里很难受:从棒槌般大小长成今天恍若瞬间,在我眼里,还是孩子般的女儿,柔弱的肩膀要独自撑起一个家了。前不久,女儿女婿从日本大阪坐飞机回来,事前知道他们的飞机晚点,推迟到北京时间19点40分起飞。我和爱人边看电视边等待着女儿落地报平安的信息。看着看着,妻子眯着眼睛对我说:“实在太困,坚持不了了,你等吧。”没想到过了22点20分,也就是预定到达南京禄口机场的时间,信息依然没到。电视剧看不下去了,焦虑不断滋长。于是十分烦躁地一会开一会关。我想:或许没有时间开机,或许在慌忙取行李……慢慢地熬着分分秒秒,时针指向23点,我实在忍不住,主动拨了女儿的手机,手机却传出“对不起,您所拨打的电话已关机”。我焦急地3分钟拨打一次电话。妻子翻个身问:“还没收到信息吗?”我说:“你不是睡着了吗?”她说:“头一落枕就睡不着了。”忐忑不安的心一直煎熬到23点20分,手机响了,是女儿打来的,我欣喜若狂地接着电话,才知道是因为南京遭遇雷雨恶劣天气,飞机备降常州了。妻子一下子爬了起来,把耳朵凑到手机边说:“哎呀,终于放心了。”我问妻子刚才什么感觉,她说:“提心吊胆,心都揪着呐。”

今年春节,我和弟弟们商量,把母亲接到城里过年。母亲担心地说:“我老了,做菜也不行了,这么多人在一起,你们能忙得下来吗?”除夕晚上,看到按照传统风俗做的满桌的菜,母亲非常开心。吃了一阵子,我们抽起香烟放缓一下吃饭的节奏。小弟从小最惯,也最调皮,他突发奇想,把香烟塞进母亲嘴里说:“我们都在抽,也不能少了您呐。”母亲半推着说:“我不会抽。”大弟见状,也调皮地把香烟塞进母亲嘴里,母亲一边笑着一边骂着他俩:四十多岁的人了,还像个孩子。

是啊,在母亲面前,我们何尝不是孩子。这一刻,我才猛然惊醒:我们又欠了父母多少的亲情债哦!

儿女的文章6:期盼假日好团圆

文/谷悦武

望假日,盼假日,假日与儿女团聚日。人们遇节假日,往往考虑的是如何外出游玩,这也是人之常情。平时年轻人上班上学,两点一线,时间空间有限。一旦遇节假日,可以随团或自驾游,到名胜古迹参访游玩,放松心情。

人上了岁数,与年轻人过节假日有一些异样的心思,即此文开头的一句话。平时,儿孙工作学习紧张,不能经常看望老人,只好在电话上慰问一下;遇假日就不同了,老人可以与儿女欢聚了(当然,不少年轻人借假日之机去看望老人,这与老人心思相同)。即使出游,不去凑热闹,以免淹入人海中,心中扰攘,哪有赏景抒情之心境?而是一家人出游无名野山,有险崖绝壁,有涓涓溪水,有丛草树木,有鸟语花香,有清新空气,有静谧环境,可享,可赏,可感,可悟,舒爽身心,清神怡脑;一家人围坐一起,自由享受野餐美味,好自在也!即使不出游在家欢聚,天南海北,一起聊天,又说又乐;一起玩电脑,一起看电视,享受天伦之乐,老人笑在眉头,喜在心头,好乐呵也!假日,真好!

儿女的文章7:说与天下儿女听

文/河平

我们总是把太多的爱给予了我们的下一代,而对于我们年迈的父母,我们所做的是那样微乎其微,更多的总是巴望着从老人那里去索取,总是习惯地要从老人那里得到什么?

当我们过多地关爱着我们儿女的时候,似乎都已经遗忘了,当年,当我们也是象我们的儿女那样年纪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曾也是这样将我们捧在手里,贴在心里,将我们视为其第二生命,而今天,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也到了我们必须回报也有能力回报父母的时候,我们却把我们的父母忘记了,有的居然忘得一干二净!

我们可以心安理得的住在装修华丽空调地毡的豪宅里,却把我们的父母遗忘在诞生我们生命的那间阴暗炎热的小屋;我们可以忍受儿女成晚的哭闹,但父母一两句的唠叨是那样的不耐烦;我们可以为儿女们的生日一掷千金,但父母每月低微的生活费,我们拿出手时总是那样的犹豫不决,总是掂量着,这钱是不是多了点?我们总是可以不惜花许多的时间与狐朋狗友们泡在一块喝酒、K歌,但与父母一块儿吃顿饭、坐下来聊上几句的功夫都显得是那样的仓促和勉强;也许我们对于儿女的一声哭泣,一声咳嗽,都会高度的敏感和紧张,表现得那样的手足无措,甚至我们能为了自己的一个发型、一套时尚的服装而冥思苦想绞尽脑汁过,却居然可以那样心安理得、平静地面对多年风湿缠身手脚不便,身体瘦弱、躺在病榻上的父母,熟视无睹,冷酷麻木!

也许我们的父母目不识丁,一辈子一事无成,一辈子低三下四,一辈子平凡庸俗,一辈子省吃俭用,一辈子谈不上惊天动地,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没坐过飞机没去过大城市,这一辈子只造就了他们的儿女,但对于我们做儿女的来说,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加伟大?殊不知,如果没有我们父母一辈子的那样,也许做儿女的就长不成今天的这样。我们没有理由再强求什么!我们的父母之所以那样的伟大,是因为在我们成长的历程中,酒下了父母一路的艰辛,甚至是一生。

天底下没有任何人能比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更多,为了培养我们成人成材,父母呕心沥血省吃俭用;人生征程,步步行来,我们每迈出一步无不牵着父母的担忧和期望;而当父母年老体弱不能再为我们做些什么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懂得报怨,丝毫没有意识到,此时父母更需要儿女为他们做些什么?

“都是为了儿女”,这是我们的父母最爱说的一句话。父母们总是把儿女看成自己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所以,费尽心机、精碉细琢、无微不至、百般呵护;甚至把儿女们当成自己生命的延续,但在儿女们的当中,未必所有的人都能说出父母的生日;也不是所有的儿女都能想到,要在一个“母亲节”里为母亲送上一个礼物一束鲜花,尽管是微不足道;更没有多少人,能在日常的生活当中,察觉到父母的喜怒哀乐饥寒劳累。我们都承受了父母太多的疼爱和给予,已经习惯于盘算着父母给了自己几多,而从来没有思考过,该拿什么奉献给我们的父母?所以这世上,人们往往只习惯了父母对儿女们的万般宠爱,只习惯地将父母对儿女的爱理解为是人性的一种本能,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都说人类是最高等的动物,而“孝敬”为何就不能成为儿女们的一种本能和习惯?甚至倒成为父母对儿女们的一种奢望和祈求。看普天之下,慈父善母比比皆是,而真正称得上孝子顺女的,虽不是风毛麟角,但绝对是並不多见,不知应该把它看成是做父母的伟大还是父母们的悲哀? 不知应该把它看成是儿女们的无知还是儿女们的耻辱?每个人都是父母的儿女,同时也是儿女们的父母,在我们的角色里,付出的不仅只有对儿女的爱心,更应该有一份给我们父母的孝心。来到世上,我们欠得最多的人不是我们的儿女,而是我们的父母!

人生是一个大的轮回,就象当年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候需要父母的牵引,而今拄着拐杖行动不便的父母同样需要着我们的搀扶;我们知道,一条生命的诞生,三岁方可免于父母之怀,是饱含着母亲心血的乳汁喂养着这条幼小的生命成长,而今,假如是面对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母,我们能送到老人嘴里的,最多不过是花钱可以买得到的食物。而这些,我们做儿女的并非个个都做到了!我们该扪心自问!

“论心不论迹”,诚然,做儿女未必都有条件让父母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都能够荣宗耀祖,但我们的心里不能没有这个“孝”,让这个“孝”溶入到生活中琐碎的细节中去,表现于点点滴滴的言行举止上,只要有心,孝子就是这样容易地做到,几句问候,小小的礼物,老人也就会非常满足了,可就是这样的举手之劳,为何还会对一些人来说,是那样的不甘情愿! 是那样的沉重和艰难!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看着冰霜染白发皱纹上额头的父母,我们应该意识到,其实我们的父母能享受到做儿女孝敬他[她]的日子不是很多了。

如果我们不孝敬我们的父母,有朝一日,不知我们该用怎样的口吻,来教导儿女们去读懂“孝道”;我们有什么脸面来接受我们儿女对我们的孝敬?

如果我们热爱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地热爱给予了我们生命同时抚育着这个生命成长成熟的父母!

也许曾经我们为父母做得太少,但我们可以也必须从今天做起!否则,当我们懂得后悔的时候,现实中往往是没有争取的机会了。

儿女的文章8:婚礼只是个形式

文/冯海燕

儿女长大成人,男婚女嫁,本是件快意的事。可不知何时,婚礼———这个步入人生的重要仪式,竟成了折腾人的魔杖,耗资不说,花样百出,折腾自己又折腾老人,很多老人都难忍其累。

当然,年轻人都渴望一场盛大而梦幻的婚礼来装饰自己日后柴米油盐的婚姻,这本无可厚非。谁还没有年轻过。可是,偏偏就有那么一些年轻的女娃,结个婚特不踏实,满脑子古灵精怪的婚礼策划方案,一场下来,花费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不等,就好像那红彤彤的票子不是一天天劳动挣来的,而是坝上刮大风时捡起来的。就这样,还有一些“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姑娘委屈地嚷嚷,我一辈子就结这一次婚,我有错吗?姑娘,你没错,可照这样,一场婚礼下来,考验的就不仅仅是男方家的财力、物力,还有全家人的忍耐力。在百度输入“婚礼”词条,闯入视线有关婚礼的形式琳琅满目,让人不由在感慨“我们真是老了”的同时,还得为那句“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励志广告名言叹服!举例来说,一场婚礼,就有某奇葩新娘想出的以“蓝色梦幻”为主题的海洋系列,其中一项是让参加婚礼的男方众亲友身穿潜水服与新郎新娘一起潜到水下;还有让未来公婆在婚礼上一边蹦极一边大声喊着儿媳名字以表示对姑娘嫁给自己儿子的祈盼,还有,还有……总而言之,看着那些千奇百怪的婚礼,总会令人产生一种脑袋开出花的错觉。

说到这里,其实我很想问一句,姑娘,你真的确定,一场标新立异的婚礼就能为你们后半生的婚姻幸福下一份保单?婚姻可是件踏踏实实的事情,来不得半点花哨。那日子,是要一天天萝卜白菜大葱过下去的,可不是“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用来想像的。所以,在这里,我还是想说,年轻人,一场婚礼,能够表明的,只是亲朋好友对你们未来婚姻生活的真诚祝福,是一段新的人生之路开启时的美好心愿,就如“上车饺子下车面”的讲究一样,讨得不过是一个吉祥如意的喜庆劲儿。其他的,什么都说明不了。

所以,姑娘,在您那天马行空的脑海中,千万要搞清楚,婚礼和婚姻是两码事。婚礼,是父母对儿女幸福人生的一个祝福仪式,而婚姻,才是两个人的现实。我们的父辈,我们的祖辈,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他们的婚姻几乎都没能从一场盛大的婚礼开始,可婚后的生活,不照样修得一个相濡以沫、儿孙满堂的花好月圆吗?你看那斜阳下,两个执手相扶、白发满头的身影,不是比任何华丽的婚礼都更令人动容?

老祖宗教导我们,做人要朴实无华!要踏实肯干!老祖宗说得对。任何时候,无论多么花哨的形式,都无法取代实实在在的内容。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有能力的,举办一场盛大的婚礼,来作为自己幸福婚姻的起点,当然很好!但好高骛远地去追求超越自己承受能力的形式,就很有点杀鸡取卵的性质了。毕竟,婚礼,只不过是一个形式,而婚后的日子,才是你生命的常态与最本质的真谛。

儿女的文章9:烦你,是福

文/王华松

烦,烦,烦。父母烦孩子,儿女烦爸妈,丈夫烦妻子,妻子烦丈夫。

我想说,不管你是谁,烦你,是福。因为,他们终究会离开,活着离开或死了离开。

孩子小,吃饭时有些掉饭粒在地上,天天要你陪他耍,还缠着要买这买那,不知道料理自己,甚至上学时偶尔丢了红领巾,回家鞋子或袜子东一只西一只……别烦,烦你是福。我敢肯定,孩子只要一上五年级或者最多是初中,这一切都将不再存在。他开始有了他的世界,他就会慢慢离开,独立启航自己的人生旅程。如果那时孩子还知道时不时主动要和你一起聊聊或走走,那就是你最大的福了。

父母老了,行走不便、唠唠叨叨、咳咳吐吐,甚至会在一桌人吃饭时突然打几个长嗝令人反胃……别烦,烦你是福。我敢肯定,他们的内心,依然还是那份从未改变的舐犊之情。如果有一天,他们不愿意和你待在一起,宁愿孤苦伶仃住在老家那个破落的小院里,呆呆地看天度晚年,那我们才是真正的孤儿。而且,都说年迈的父母是灶当门的拨火棍,一天比一天短啊!如果在一起能多些时日,那就是你最大的福了。

妻子心中有你,你早上出门,她叫你车开慢点;你晚上打牌,她提醒你十二点前该回家休息;她总是在猜想,你在外面鬼混;她总是在阴一句阳一句地提醒你,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别烦,烦你是福。我敢肯定,她如果还在这样,证明她的心中还全是你。你要懂得起,你要知足。尽管男人们为了事业为了家,总有些迫不得已,但要学会最大限度理解与接受。如果有一天,她沉默了,有你没你无所谓了,那就意味着心中可以没你,亦可有他人。如果现在妻子还有很多牵挂,很多猜想,很多提醒,那就是你最大的福了。

丈夫心中有你,你发脾气时他总是像哄小孩一样逗你,不管谁对谁错他总是在认错,他一天在外奔波求财为了家,他没有天天吃喝嫖赌或是好吃懒做,尽管暂时还没取得成绩,但他浑身正能量一直在努力,他有时回家太累了衣服裤子随便乱放,喜欢躺在沙发上两脚一伸图个放松,或者电吹风用了没放回原地,或者想看看他一直喜爱的电视栏目用于调节身心……别烦,烦你是福。天天在外求人办事回家遭你条款束缚,那不是好事情,实在没有退路,他可以选择离开。如果他现在还在哄你,还在不管对错都认错,还在尽其所能干自己的事业,那就是你最大的福了。

人一辈子,你可能会觉得活得很累。但想想,什么是人生?选择了人生就意味着将经历无数的磨难。人在旅途,有朋友、有敌人、有知己、有爱人、有父母、有儿女。莽起算,三万六千五百天,过一天就少一天。所以,每一天,每一份爱与友谊,都值得珍惜。等你终老时刻,一切都归于尘土,真的,什么都不重要。

起风的清晨、绚丽的黄昏、流星的夜晚……努力创富、尽好责任、善待自己,人生就这样,忙忙碌碌而去,宛如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都说人生没有彩排,每一秒都是现场直播。你身边的人,终将离去,或是活着离开,或是死了离开。所以,珍惜吧,珍惜是理;别烦啊,烦你是福……

儿女的文章10:四合院

文/陈吉林

祖爷一生养了8个儿女,4男4女。我没有见过祖爷,按推算,祖爷应该出生在一八七几年。可想而知,100多年前的生活是个什么样儿。但是,祖爷两口子除养活8个儿女外,为了让4个儿子成年后能讨上老婆,硬是省吃俭用、用勤劳的双手建起了一个有12间、约400平方米、泥土夯成墙的青瓦房四合院。

四合院建在一个较开阔的、小山沟靠山边的一隅。院子靠北边有一道门,叫笼门子。到了晚上,只要把笼门子一闩,其他人再也进不来,很是安全。四合院里有一个小天井,天井四周有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的坎。坎上就是每户人家的街沿,人们可以在街沿上吃饭、休息,玩耍。

我就出生在这个四合院靠笼门子的一角。我在这个四合院度过了自己的童年。那时,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娱乐,看电影就是稀罕的事,在乡村就更不用说了。我和二爷的两个孙女年龄相差只有1岁和3岁。虽然是男孩和女孩,由于年龄相仿,我们却很玩得来。一起上学、一起做作业、一起拔猪草。闲暇时,就和她们在四合院里藏猫猫,门后房后、柴火堆,旮旯的地方,都是藏身之地。逮住了,赢家就给输家一个狗蹦子,输家或从家里偷出来吃的给赢家享用。有时大人不注意被我们吓倒了,免不了遭一顿臭骂,欢喜戛然而止。后来,三爷、大爷也有了孙儿孙女,但他们都比我小好几岁,加之我上学,和他们一起玩耍的时候就很少很少。再后来,我参军入伍,成家,与四合院的亲人联系相对就少了些。

现今,老家的田地被征用,成了开发区。四合院被拆除,祖爷、爷爷辈们也化成了一堆堆泥土,父辈也只剩下了一个幺叔。我们是第四代,并有了第五代。在我们这两代人中,有国家干部、有企业老板、有普通职工。虽然职业不同,收入不等,但我们依然相互联系着、走动着,有事相互帮衬着。

因为,四合院情节犹在!同一个祖爷的血液在我们的血脉里流淌!

儿女的文章11:奶奶和她的儿女们

文/张乐融

我的奶奶——已经被我提过很多次了——奶奶九十三岁,有四个女儿三个儿子,子孙满堂。我们家的父辈儿辈孙辈加起来有五十五人。奶奶一年中的住处有三:泾阳农村的老家大伯家、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二伯家和西安城中我家。奶奶一年中在这三个地方辗转,春夏在农村,天气冷了就到城里来。可是这几年,去哪里住,由谁照看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凸显。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们这个五十多号人的大家庭,这个有农村人和城市人的大家庭,这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越来越有了分崩离析的味道。

年后一日,爸爸打电话和二伯商量:春天来了,奶奶该去哪里。送去农村的大伯家?不行。大妈从不仔细照顾奶奶,饭食单调不说,不给奶奶洗澡就是一个大问题。我记得一次回老家看奶奶,只见奶奶坐在大门口的椅子上,身旁围满苍蝇,身上臭味刺鼻,四十多岁的爸爸瞬间泪水盈满了眼眶,跑到后院牛圈里放声大哭。送去农村的三姑妈家?不行。虽然三姑妈照顾奶奶特别尽心,也愿意照顾奶奶,但三姑妈身体实在不好,高血压高血脂带给她许多痛苦,三姑妈还要做农活,照顾俩孙子,不能再给她增加负担了。送给四姑妈?不行。四姑妈一人供正上大学的儿子,得不停地打工赚钱,要她专职照顾奶奶她是千万个不愿意的。二伯说四姑妈照顾奶奶的话,他负责付给她工钱,每月三千元,足够供表哥上学。可,这女儿照顾老妈,挣自己哥哥的钱,怎么能说得过去?这算什么呢?

大家总说奶奶老糊涂了,不明白事理了,可是我说,她心里明白得很。奶奶心里一定清楚,自己被儿女送来送去,怎不像个儿女们身上沉重的包袱?怎不凄冷?不然,为什么奶奶会坐在我们家26层的玻璃窗前,用那么冷那么孤独的眼神看外面的世界?为什么奶奶拉在了裤子里,尽管爸爸一点也不厌烦地给她冲洗给她换衣服,奶奶眼里却满是像做错事的小孩一样惊恐的目光?为什么在每年的寿宴上,奶奶看着一家人,眼里难得的欣喜,过后儿孙们一个个都要离开时,她会一个个地问:“走咧?”语气中是弱得没有立足之地的挽留?为什么每次我见奶奶,奶奶都欣慰地说:“我娃来咧!”再用满是褶子的手抚摸我的手,好久好久?

一次我们翻看以前的旧照片,翻出了一张十多年前的照片,奶奶和七个儿女在一大片油菜花前合影。花开得多么灿烂啊!奶奶和儿女们一共八张黝黑的笑脸,在蓝天下,黄黄的油菜花前,映出那么幸福那么淳朴的一家人的同一颗心。奶奶举着照片,辨认好久,张开不剩下几颗牙的嘴,用沙沙的陕西话温柔地对照片里的人喊:“老大!老二!民……”我们都笑了,对奶奶说:“那是照片!十几年前照的!这不是真人,你把他们从照片里喊不出来!”

当时觉得很好玩,现在想起,我心中却满是悲楚。奶奶,这不是真的。当年在你还健康强健的时候,儿女们围在你跟前,是何等的愉悦何等的幸福。

而今,当年的一家人,奶奶和她的儿女们,再也回不去了。

儿女的文章12:夸夸我们的好儿女

文/杨玉增

我们老俩口都是80多岁的老人了,现在四世同堂,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首先感谢党的好政策,再就是儿女们“尊老敬老孝老”做得好!我忍不住想夸夸我们的好儿女。

我有两儿一女,都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大儿在外地,一有时间就会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在家休假时和媳妇一起买上父母爱吃的东西,陪伴我们。女儿女婿经常到家里干活,可以说是有求必应。老伴有病,上厕所不便,儿女买来椅子式便盆;燃气灶不好使,他们及时修理或更换;厨房下水道堵了,他们多次疏通并改造;夏天怕蚊蝇叮咬,提前给我们买好蚊香、蝇拍,挂好蚊帐;过年过节,给我们购年货、大扫除,什么都不用我们操心,把家里布置得干净利索。

老伴刚得病时,几乎年年住院,有时一年住三次,每次住院,儿女们都争先恐后地陪床、照顾、护理,为母亲喂饭喂水、端屎端尿,日夜守护在病床前,体贴入微,关心备至,使老伴开心满意。老伴30多年的糖尿病并发心脑肾眼病,16年的脑出血后遗症,使老伴身体备受折磨。儿女们经常为老伴买营养品、理疗器材、按摩仪、轮椅助行器等,他们说:“为父母健康投资,值!父母的健康就是我们的幸福。父母是家中宝,我们一定孝敬好。”为了照顾母亲方便,2015年,儿女们凑钱在两个儿子家附近给我们买了房子。住得近了,来往多了,做了好吃的,就及时给我们送来。上个月,老伴摔了两次,一个电话,不到五分钟,儿女就来到家照顾老伴。每次理发,都是儿女推着老伴坐上轮椅,去理发店理发。大儿子看到眼里,疼在心里,他买了全套的理发工具,并自学了理发。

我们这个大家庭有这样的尊老敬老爱老的儿女们,虽然老伴疾病缠身,但我们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儿女的文章13:自做月饼过中秋

文/杜书文

中秋节前,儿女们分别打来电话,问我和老伴想吃啥月饼。我想了想,年年到了这时候,月饼大战就开始了,各式各样包装的月饼看得你眼花缭乱。月饼的包装一年比一年豪华,价格一年比一年高。每年光积攒的精致的月饼盒子就有一大摞,不扔占地方,扔又舍不得。商家推出高档月饼是为了赚钱,老百姓吃月饼是为了喜庆欢乐。所以我决定今年不再买市面上的月饼并告诉儿女:“今年的月饼由我来安排,到时候你们回来吃就行了”。

母亲去世数十年了,但当年制作月饼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那时农村生活不宽裕,月饼的做法大都比较简单,材料也比较单一。方法一是蒸,把上好的麦面发好,揪成小蒂子,里面包上红糖或枣泥、核桃仁等,用木制的模子磕出来,上笼蒸熟了就成了。家境好一点的就是烙,用适量的油和好面,馅儿和蒸的一个样,在锅里倒上清油烘烤而成。味道比蒸的要好吃得多。做好的月饼一部分留给自己吃,一部分作为礼物送给亲戚。现在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多了,月饼的制作方法也应当有所改进,馅的用料也应当有所提高。好在家里至今还保留着母亲留下的一个木制的月饼模子。我们依照母亲的做法把面和好,所不同的是在面粉中按比例加入蜂蜜、黄油和适量的苏打粉,反复揉和均匀,揪成大小基本相同的小蒂子,然后把煮熟的蛋黄包入备好的豆沙饼里,再包入擀好的面饼内,揉成饼球,压入月饼模子内磕出。这样漂亮的月饼就成型了。再在上面刷一层蛋汁,打开微波炉,调至烧烤模式,烤15分钟至20分钟,就大功告成了。比起母亲月饼,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共做了20多个,个个黄亮酥甜可口,不比市面上卖的质量差,总共花了不到30元。

中秋节前一天,孩子们都回来了,我把黄亮黄亮的月饼和苹果、梨、栆、葡萄、核桃摆上桌面。孩子们惊奇地反复问这月饼是哪里买的,老伴笑着说:“是你爸自己做的”。大家都夸我的手艺好,还埋怨我怎么不早露这一手。我说:“自己动手,佛也开口,这还是从你奶奶手里学的!”这时,聪明的孙女已将月饼供奉在太奶奶和老爷爷微笑着的遗像前,以表示对先辈的怀念和敬意。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