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散文

请欣赏回家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回家散文1:甜酒马拉糕

文/梁浩朵

小学放学回家的路上,总是格外期待塞车,只要一塞车,妈妈就得把车绕往立交桥。在立交桥的拐角处,一个不大引人注目的小角落,长年驻守着一位银发苍苍,穿着蓝布黑裤,脚踏黄色塑胶凉鞋的老大爷。

他每天清晨早早地就挑着两簸箕的甜酒马拉糕,候在那儿。老大爷的生意似乎不大好。只要塞车经过那儿时,总会看到他还有着许多未卖出去的甜酒马拉糕,一碗一碗地堆叠在一起,静静地卧在簸箕里。老大爷亦一样,只是坐在横卧在地的扁担上,不吆喝,也不爱和旁边的人聊上几句。有人经过往他看上几眼时,他才抬头,微笑着问,要吗?很好吃的!

他只在春夏秋卖马拉糕,许是冬天天气冷,不易发酵,马拉糕又容易变硬难以入口吧。老大爷的马拉糕不同于别处的。很多地方的马拉糕都是炊成一大盘,再切割成小块小块的。而老大爷的马拉糕很是精细,用手掌般大的深棕色小瓷碗来盛炊的,一砵算作一份。

他制的马拉糕很厚实,带点偏甜,肉眼望过去,每一个小孔都发酵得一般均匀。咬下去,绵密细腻,富有弹性,能让口腔咀嚼上一会,而不至于像其它地方的马拉糕那样蓬松软化,内里充斥着大量空气。

最与众不同的,也最让我难忘的是,老大爷的马拉糕带着一股淡淡的酒香味。虽然当时年纪小,但马拉糕里面的酒香味却恰好得宜,只是一点点,不至于浓郁,又伴有令人迷醉的香味。以至于很多年后,不会喝酒也不敢轻易尝试喝酒的我,对于一些加入酒精烹制的食物犹有特殊的亲切感。

妈妈肯定也很爱吃老大爷卖的马拉糕吧,要不然从不许我们吃零食的她,怎么会但凡经过那儿时,她都会主动买上两三砵,破例让我们贪嘴呢!

后来,我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很多以前珍重的记忆都忘却了,也包括着我童年喜好的甜酒马拉糕。我似乎再也记不起马拉糕送入口中的感觉了,只能凭借脑海中执着的偏爱,用富于书面,近乎完美的词语来形容。尽管我知道,它真的很美味,但我终究忘记了它真真实实在口中化开的感觉。

我曾无数次幻想过,如果可以再吃一次老人家的马拉糕,哪怕是惟一的一次,我一定要最认真地去品尝,久久留住它的滋味。可是,拐角处那个有些单薄落寞的身影早就消失不见了。我还是找不回小时难忘的味道……

这一直以来岁月的流走,我曾亲手送别挚爱的亲人离世,目送最好的朋友远去他乡,也未曾来得及对擦肩而过给予我温暖的陌生人道声谢。如果早明白一些道理,在当时,就会好好拥抱生命中的这些可贵,不留遗憾。

回家散文2:二十年后回家乡

文/司丁文

“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每当哼起这首歌时,我就会想起光阴似箭,已经二十年没回家乡了。我在北京工作,职业是童书作家,准备去故乡南阳搜集一下素材,想出找个念头时,我激动极了。今天,我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

二十年中,故乡面貌焕然一新:四个车道变成了八个车道,残疾通道,应急车道,共享单车车道……车道五花八门。其它地方都种上了小树,难怪空气这么清新,中州路有名的臭水沟变的清澈见底,河床上布满了光滑的鹅卵石,河旁边种上了柳树,它们像一排卫兵保卫者小河,细长的柳枝随风摆动着,好像在跳着一支舞,是呀,旁边就有路人在观看,我想起了二十年前的一个朋友为我们跳舞的样子,真是太有趣了。

我回到了二十年前朝夕相处的学校——十七小学。我走进了教室,映入眼帘的是“电脑课桌”。每个课桌都有一台平板电脑,电脑已经把所有课本“装”进去了,所以同学们不用背书包。还有一个是老师专用的,里面有一个“监控”功能,只要说出一位同学的名字,就能知道那个同学在干什么,它就是自习课时老师的得力助手。老师还可以把作业布置到平板电脑里,学生们要用平板做完作业才能走。

我一拍脑袋,忘记回家了。我赶快奔向家门口,迎接我的是爸爸,他满头银发。机器人已为我们做好了饭菜,我嚼着饭菜,觉得少了一点家的味道。我问妈妈:“那我走的时候,谁来陪你们呀?”妈妈答道:“你妹妹就住在附近,她下班就会来。”我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我看了看表,要上飞机了,我告别了父母,恋恋不舍的上了飞机,真想知道下次回来时家乡会用什么面貌接待我。

回家散文3:又见炊烟

文/雨薇

回家的时候已近傍晚,路过一个农庄,看见了炊烟,这曾是我记忆里小时候生活里鲜活的内容,泥草房、炊烟、鸡、鸭、鹅、狗成群欢快地叫着、奔跑着觅食,大人们呼唤孩子们回家吃饭的声音,这一切竟是那样的久远,如今突然唤醒了儿时的记忆。从十几岁远离家乡,这一切已成为我生活世界以外的内容。这些年,记忆里少了儿时温暖的场景,越来越多地充进钢筋水泥铸就的冰冷的城市生活内容,记忆渐渐变得冰冷了,自己也渐渐变得不会笑了。

很多次,想让自己整理下思绪,写下只言片语,但是每次手指在键盘上敲打,却不知该如何安静地与自己的心灵进行对话。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自己的未来,我希望我的未来的定义里没有“黑色”。都说喜欢的色彩总是和一个人的性格及生活态度紧密相关,这一点我深信不疑。这么多年,我一直对红色是那样的情有独钟,在潜意识里,一直充斥不掉对黑色的排斥,我对生活是充满希望的,对幸福一直是热烈渴望的,再苦再难都从没有放弃过对追求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尽管我并不知道自己能握住的幸福会有多少,我也很想拿一把尺子,去量一量幸福的尺度,让我知道在十分的幸福里我所拥有的能有几分。

此时,记忆里浮现出曾经漂泊的日子,候车室里,旅行的大包、远方的车票、茫然的眼神和眼前来来往往的旅客,这一切预示着我漂泊的生涯仍在继续,我不知道它何时停止,为了生活,为了能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为了能让自己每一次都能拾级而上,我从不放弃梦想,从不放弃追求,从不在熟悉还是不熟悉的人面前轻言失败流露忧伤。

如今,我肩负的艰辛,它们尽管沉重,但也是我辛苦努力一直在争取实现的愿望,我的未来不只是我自己,我的未来里写满了责任,写满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及信念。我的未来里,那是一个大大的圆,我将我的家人放在中心,让责任开花,让信念结果,让阳光和爱洒满圆心内的每一处空隙,让他们的生活每一天都充满欢笑和阳光。

傍晚的炊烟凫凫,小村宁静依然,没有人意识到还有一个行走在村边的我。天慢慢黑了下来,“黑夜里没有夜的黑…… ”记不清哪一首歌里的歌词了,一直怕黑的我却已经习惯了一个人在黑夜里行走,恐惧依然会有,但仍要试着克服,因为未来告诉我:“追求在等你,信念在等你,责任在等你,爱你的家人在等你,蒲公英和炊烟也都在等你。”

有炊烟的地方就有温暖,有炊烟的地方就有责任,有炊烟的地方就有满满的爱在那里亘古不变地在等你。

我想,我的未来因此也便定义成了这样:炊烟永远在这里等你……

回家散文4:回家过年

文/王忠民

到过年的时候,时间也开始集中在家庭和亲朋之间的温馨和关怀上了,尤其是在城市的万家灯火跳动起来的夜晚。我仰望着浩瀚的星空,聆听浓郁的乡愁在宇宙的深处喧响,我翕动的干裂的嘴唇,对自己说,我要回家。

在这个城市,我们踩着浅显的光线,看到孩子们已把家园作为一个词来学习,我们听着有太多的不以为意。现在我走在回家过年的路上,我看到树木更加清晰地呈现在面前,而疲惫的野草则更紧地贴向地面。

回家过年,我们衣裳鲜艳,沉默寡言,行囊里的每一件礼物都将因为到了家乡而显其贵重。沾着些许青苔味的家,在我们刚上路时便和我们的生命接通了。我们互相倾听对方的心跳,感受血液的流动与深情。回家过年,这有多好:人们的脚步闲适,就是匆忙也不慌乱,孩子的眼神清澈而不早熟世故,民乐的旋律动人而不煽情……过年的气氛就是农事的缩写,凝聚着乡亲们在漫长四季的辛苦劳作与回报。

回家过年,就是再一次感受这片古老土地上承载的艰难与希望;回家过年,就是再一次把尴尬了许多时日的乡音尽情舒展;回家过年,就是再一次聆听麦苗拔节的声音、孩子们读书的声音、吃苦受累之后锅碗瓢盆的声音。

回家过年,家在路的尽头默默迎接着每一个远方游子的归来。

回家散文5:周末,回家看奶奶去

文/罗跃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奶奶今年84岁,在老家安度晚年,四世同堂,属有福之人。

奶奶身体较为硬朗,平常在家里还能干点农活,她是闲不住的一个人。奶奶喜欢干净,平常穿戴整整齐齐,绝不能有丝毫的凌乱。奶奶性格开朗,内心坚强,是一个乐观的人。在过去的岁月里经历了风雨,但她总是积极向上。家里有这样一位奶奶,是幸福的。

前段时间,我把母亲接进城来生活。临走时,奶奶嘴里不住地唠叨着,要我经常回家看看。我偷偷看了一眼身边的奶奶,奶奶正转过身去,用衣角反复擦拭着眼睛。等奶奶再转过身来时,她的眼眶已经湿润。

此情此景,我的内心不免涌起波澜,有些伤感。外出求学那段日子,每逢回家,奶奶特别高兴,把她放了好久的糖果都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假期快结束时,奶奶就变了一个人似的,沉默少言坐立不安。临走时,奶奶会追出村外几里路,直至落下她那孤单的身影。

多年来,奶奶对于亲情的离别与重逢,内心深处有多少期盼,又有多少不安呢!作为儿孙,只能够用心去体会这份亲情的珍贵与珍惜,能够孝敬孝顺老人,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开心生活,老人心里或许就已经满足了。

奶奶姓舒,在我的老家,奶奶的娘家也算得上是本地大户。记得儿时,跟奶奶到她娘家拜年,全寨的人都围过来与奶奶寒暄。奶奶满怀高兴,指着这位要我们叫大舅公、二舅公,指着那位要我们叫表叔、表婶,其实,至今也没弄清楚,到底那位是舅公,那位是表叔。

奶奶22岁时,嫁给我爷爷,第二年有了我父亲。上个世纪50年代初,因家庭成分问题,爷爷被人陷害,客死他乡,当时父亲尚在襁褓中。那段岁月,不知道奶奶内心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在承受别人异样的眼光时,还要拉扯父亲长大。

70年代,爷爷平反,对于全家来说,心里的包袱终是放下了。然而,多年来内心备受煎熬的奶奶,内心是否也能够真正获得释放呢?奶奶说,看到一大家子人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地生活着,该知足了。

后来,奶奶改嫁,有了我幺爸。在奶奶的日夜操持下,全家的光景又一天天好了起来。

奶奶喜欢嗑瓜子,在花甲之年时,还能够和邻居嗑着瓜子聊天到深夜。奶奶也喜欢助人为乐,邻里有事时,奶奶会竭尽所能一帮到底。奶奶说,邻里相处和谐,胜过远房亲戚。

奶奶对孙子们更是疼爱有加,绝不让孙子们受到半点委屈。小时候,每逢赶集天,奶奶会把自己的私房钱毫不犹豫地拿出来给孙子们花,因为她害怕她的孙子饿肚子。

我时常想,我家奶奶,是上天恩赐给我们这些后辈的最好的“宝贝”。虽然经历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但岁月并没有在她的身上烙下印记,而是让她变得更为乐观。

作为后人,我们除了要好好地孝顺孝敬之外,也要经常回家看看,有人嘘寒问暖,老人便觉得是最高兴的事了。奶奶图的是什么,图个开心,图个关心。

周末,回家看奶奶去。

回家散文6:姥爷

文/王梓佳

周日回家整理书房,书里夹着一张照片落到地上,我拾起它,照片已微微泛黄,但依稀能看见姥爷在教我儿时的算术。

姥爷离世十多年了,我最怕独自一人想起他。不止一次想过要写一篇关于他的文章,却不敢触碰记忆里他的沉重、辛酸和思念。作为他的外孙女,我没有尽孝,时常内心深处带有愧疚和自责。今天一遍又一遍看着这张老照片,眼晴逐渐模糊不清,我情不自禁忆起他在世时的点点滴滴。

依稀记得姥爷是在我五岁时归于沉寂。那一年,他才五十七岁。他有两个儿子和四个女儿,在生命的最后,他卧病在床,日渐消瘦的身躯在与病魔苦苦挣扎,耗尽了全部的精力。从此,他就住在远离家乡的土坡上,卸下重负和对我们的期望,一个人独自去了另一个世界。

记忆里,姥爷每天早出晚归忙于各种繁重的农活,家里十多亩农田都由他和姥姥来操持着,不管寒冬腊月,还是蛙声一片,几十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岁月使他额头多了些白发和皱纹,双手生出了厚黄的老茧,也磨平了性格。

姥爷孩子多,家境不算富裕,又曾遭受百年一遇的旱灾,有很长一段日子生活拮据。姥爷就一个弟弟,弟兄少,村里人有时欺负姥爷,但他一直默默做着本份的事,把农活做得最好,最精。听村里人说姥爷在农业技术方面是一流的,他种出稻谷总是产量高,质量好、销量好,有很多不是本村的都登门向他请教,姥爷从不推辞,把经验告诉他们,也把优质种籽发给村里人和外乡人。

姥爷在茶余饭后最喜欢诵读“红宝书”——《毛泽东语录》,声音宏亮而富有磁性,我好奇地伸长小脑袋侧耳细听,吃惊又兴奋。问他是怎么会说这么多的,他轻描淡写地说是跟别人学的。他时常勉励我和哥哥姐姐:要努力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可那时的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那个年代在农村,像姥爷那个年龄的前辈,能读书写字的不多,姥爷家里虽穷,但他不仅能背毛泽东语录,还能讲医学,给四邻八乡的人看病,精通数学,而且能讲故事。我很佩服,去问姥姥,她说姥爷一直很爱学习,家中再苦再穷,不论男孩女孩,他都累钱送他们去读书。

如今,我在优美的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学习,儿行千里母担忧,每天我上学临行前,母亲都会反复叮嘱我好好学习,增长知识和本领。回想起母亲的每一句话,那些看似唠叨而重复的话语,都是她的牵挂和舐犊情深。我想,姥爷也许也是这样叮嘱母亲的吧。

一阵风吹来,我的思绪吹回到姥爷的照片,泪水早已浸湿了我的面颊,我依稀见到我牵着姥爷的大手,聆听着语录的绝唱。我会记住姥爷和母亲的叮咛,阔步向前……

回家散文7:红莲

文/吴焕健

偶然的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邂逅”了一株红莲。

这是一株长在墓地边的红莲,饱涨的花骨朵怯怯地从小水塘里探出来,带着徐志摩笔下“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的诗情。我不禁看得怔住了。

时候正值雨季,细雨绵绵的,池水漫上岸来,一片黄浊。蔓发的水草惬意地摇曳着。偶尔有小鱼儿游上来,漾起一圈圈波纹,混合着雨水轻打形成的细纹,渐行渐远,消失在雨雾中。我凝望着这株红莲,周围只有几片荷叶贴着水面,它显得那么孤单,没有谁是它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却又笃定地挺立在池水之上,难以想像它是怎样从连日来的大风大雨中挺过来。

墓地上草木葱茏,还长着几棵秀颀的合欢树,猩红色的花冠直逼人眼。这是一个草木疯长的季节,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株红莲,它静谧地生长在这方寸之地,无人问津,却有着一个骄傲的灵魂!

我深深地恋上了这个灵魂……

回家散文8:回家

文/李倩

海德格尔说:“真正的安居需要和天空直接交流,天空不仅是我们头顶上熟知的那一片蓝天,还包括永不消除的精神和情感。”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刚刚搬家。

从父母温暖的怀抱,搬到自己新婚甜蜜的小窝。从喧嚣热闹的眼明堂,搬到偏僻寂静的二开东山——的确,八年前的东山小区,那样的清净寂寞,有如是包着花围巾的二八女子,怯生生的站在小城的外围,不言不语、不声不响,沉默拘谨。

我常常不愿回去。嫌上班遥远,嫌家务烦乱——哪如赖在父母身边,出门看泉水清幽,进门享温情无限。

久而久之,东山那边就越发寂寥得没有滋味。次次回去,不是缺吃就是少喝,不是这坏就是那坏。明明是新买的家电,偏就能从电视机、电冰箱到电脑、热水器,一个个依次坏一个遍。那时年轻,心浮气躁,又要烦躁闹脾气,生活一团遭乱。又觉得,这地方,买菜吃饭都不方便,别说购物逛街,直接出了城区一翅膀飞到城乡结合部了吧?这哪里是安家买房子?更有甚者,有次雪夜晚归,明晃晃灯光照着,四处里一片白茫,就越走越心慌,茫然四顾竟分不清归途,直恨得要扔了车子大哭一场。

内心里就更不愿意“回东山”。“不回东山,回家。”

这样的局面延续了很久。

直到那年夏天,偶然发现一件趣事。我忽然发现,那人特中意的一件休闲西装,后背左侧肩胛靠下的位置,有一个掌心大的圆点,颜色比衣服布料淡出一圈,十分明显。再认真一看,好家伙,好几件常穿的衬衫T恤竟无一例外。

这让我十分疑惑。

还是那人一针见血,说“你弄的。”

我这儿就开始跳脚,“怎的,什么事儿都要赖我,你衣服洗不出来也要怪我么?”

那人笑眯眯居高临下看我,怎么不怪你,是哪个小狗天天把脑袋蹭我肩膀上?

我愣了很久,忽然想到,他早早晚晚骑摩托车接送我上下班,我次次不肯好生安坐,要侧脸贴在他后背上躲懒。他后背宽厚结实,晴天遮阳,雨天挡雨,安稳妥当再好不过。

我看了他许久。又瞧着屋里窗明几净,那一点艳阳透过窗帘漫不经心落在地板上,静静绘出一双影,莫名就生出一点感慨。

原来,这里不光是一座房子,是个家。于是渐渐学着独立,“回东山”的次数就越来越多了。

而时日渐长,东山终于也不是原来的东山了。住宅林立,生活便捷,空气清新,环境自然。出门有小广场健身,走远有小东山散步,购物有华联东方冷库、上学有大风车和东山小学,再便捷不过。

而我们,也渐渐从青春妙龄新婚甜蜜,走到而立之年七年之痒,磨合的时候也曾经吵得天翻地覆,他沉默吸烟,我痛哭流涕。过后相视的时候又难免互相疼惜感叹无语。这房子啊,多年没变,装修还是那样,家具、家电也从未更新,就连那褪色的窗帘,和磕磕碰碰的碗沿儿都没再更换。

变的是我们。变的是那份感情。

曾经的甜蜜沉淀入了墙壁,曾经的争吵静悄悄落地,浮华褪尽,青涩脱离,竟也懂得了相伴相依。

也不知何时,“回东山”就变成了回家。

除夕夜,从老家放完鞭炮,赶回来陪我父母吃年夜饭。孩子在怀里安睡,我俩在寂静的冬夜里飞驰。车外烟花满天,车里寂静安然。偶一句言语,低声切切。临到下车,忽然想起来孩子的外套拉在奶奶家啦。他笑眯眯看我,多少年了,你这邋遢性子怎么就是不改。也不知又怎么说道着,他忽然漫不经心言语:将来老了,你得死在我前面。要是我先走了,谁管你吆。

我自来不信甜言蜜语海誓山盟,却也被他一句玩笑闹得愣怔许久,嗔他大过年的胡说八道。他生怕吵着孩子,不敢高声大笑,就咧着嘴瞎乐,又伸手揉弄我短发。借着那烟花明灭的一点光线,忽然发现,当年那个英俊的青年,如今怎么就大腹便便??可就是这大块头啊,就那么坦然的走进了我小小的生命。

下车的时候,他用大衣包住女儿,柔声唤醒,“到家咯,宝贝。”

是啊,到家啦,宝贝。

海德格尔说:“真正的安居需要和天空直接交流,天空不仅是我们头顶上熟知的那一片蓝天,还包括永不消除的精神和情感。”

直到这一刻,我抬头看漫天烟火,隐约懂了。

回家散文9:把回家当成一种孝心

文/王络

回家过年,这本是很简单的四个字,却是许许多多游子一年中的期盼,当然,这也包括那些在外求学的莘莘学子。

在外漂泊久了,多想回到家乡看看为我们牵挂的父母亲人。曾经多少个日日夜夜想及这些,我们可以做的只是一壶浊酒而后在心底默默的祝福与思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年到头,隐藏在我们心底的除了深深的牵挂还剩下什么呢?一年到头,又有多少父母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远方的儿女?

记得还小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喜欢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压岁钱拿,好多好吃好玩的,还不用担心作业是否已经完成。而今我们盼望着过年,却只是那短暂的团聚,可以陪父母陪亲人说说心里的话。同时我们又多么地害怕,害怕父母那期望的眼神,尤其是害怕看见父母那满头乌发渐渐泛白,甚至脱落。虽然我知道,人没有不会老的,但看见父母脸上渐添的皱纹,和那渐渐泛白的乌发,心中总会有一种心酸的感觉。

曾几何时,我们为了自己的学业、工作离开他们,透过父母那充满期待的眼神可曾读懂父母心中的那份牵挂寂寞?那充满笑容的深处隐藏着多少期待的泪水。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甚至工作,父母无时无刻不在对我们充满了期待,而我们却一次又一次的让他们失望。就是一年一度的“除夕团圆夜”,也总有那么一些人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回家,于心何忍?

一年中的守候,一年一度的团圆。在期待中我们过完了一年又一年,也渐渐地长大了,父母却渐渐地老了。都说“小孩盼过年,父母怕过年”,而如今却成了“父母比小孩更盼望过年”,其实父母盼望的不是过年,而是家人团聚。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小时候,常听老一辈人这样念叨着,也在盼望着,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早点回家过年,哪怕你回家什么事都不干,只是成天的摸麻将、打牌、闲逛,但只要见到你在身边,父母总是笑咪咪的。

鞭炮备好了、年夜饭备好了、麻将备好了、扑克备好了、茶水点心也备好了,一切都准备停当,只有父母仍在翘首期待,期待着团圆的时刻早点到来。而当团圆的时刻到来了,他们总是会兴奋地像个小孩,为自己的儿女忙前忙后。

大家肯定有类似这样的经历,也许这种现象到现在还广泛存在,回家过年时父母喜笑颜开,而当正月里离别的时候,父母的脸上却不见了笑容,甚至常常会在角落里悄悄地抹眼泪。父母老了,身板也没以前那么硬朗了,他们需要子女的陪伴,就像以前我们需要父母的陪伴一样。

回家过年,回到家中,不要一昧的只知道打牌娱乐,也抽点空陪陪父母聊聊天,就像小时候,父母也会经常陪你聊聊天一样。

回家散文10:回家

文/李颖

我那离家十五天的男人回来了

2020年2月7日,正月十四。

我那年三十开始值班,接着上两省交界做疫情防控的男人回家了。

整整十五天未见。

我这些天哭了无数次,担忧难受不敢提,瞒着老人骗孩子我在旮旯自己着急。

网络上各种消息都有,十个有九个让我没有安全感。我这几天就想,只要他给我安安全全回家,他就是这个家的活祖宗,什么都不让他干了。

尤其是大年初七还是初八,一上线一组警察黑白照片下面写着,某某同志因公殉职,我的脑神经就开始不对了……高度紧张到神经兮兮的,当然这跟微博,知乎,头条,朋友圈,微信亲友群的各种消息重重高压分不开的。

有没有亲人在一线,看这些消息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我坐在家里就想啊,真的,他只要完完整整,活蹦乱跳,健健康康的回来,他坐在沙发上就是我们母女的大爷,我娘俩要把他供起来,我发誓。

我男人这人,是一个完全不具备双子座优缺点的双子座,端正面瘫,嘴碎洁癖,他还抠。我想要的一切优点他都没有,就有一张全世界只有我看着最好看的脸。

男人是个小警察,工作普通,辛苦琐碎,对家庭几乎没啥作用,你需要他的时候永远不在,你忙完了他就开始在你身边转圈,嘟嘟囔囔的讨厌又烦人。

我对他具有老夫老妻的一切仇恨,孕期无人陪伴之仇,月子无人陪之仇……我男人脾性古怪,工作当中的任何事情,他也不跟你说,他理由可正了,你知道有啥用处?你还能参与到我的工作中来?

吃你的吧!玩你的吧!划拉你的手机吧!减减肥吧!只要他在家,以上这些话就重复重复,没完没了的叨逼叨。

他做警察的,多多少少的总要遇到几次普通老百姓所没有的惊险,我就永远是全世界最后一个知道的。

就像上次遇险,脑后被人开瓢,他央告所有人,包括他们领导别告诉我,其理由就是,我媳妇写小说的啊!她可夸张啦……就这样,这混蛋跟我说外省培训,一个月后出院秃着脑袋回家。

那天我打开门一看,就指着他的秃头哈哈大笑,真不是一般的丑!

那家伙就原地不动的对我嘿嘿乐,还说,媳妇儿,我给你看个东西,我发誓!已经没事儿了!你可别哭啊!

然后那秃子缓缓回头,脑袋后面那么大的蜈蚣疤。

怎么可能不哭,差点就做寡妇了。

我站在门口哇哇大哭,后怕到现在。

去年森林大火他带队在附近维持交通,到地方才不咸不淡的通知你,哦,不回去了啊!我问你在哪儿呢,你给我开定位!

我感谢现在的科技!

于是这家伙就淡淡的说,那啥,我不到前面去!这地方清闲的很,我就远远看着……

从来都是,我是谁?老警员了,他们那边忙呢,我肯定不到前面去……就这样,2020年2月7日,我男人回家了,依旧站在门口对我傻乐,我叫他进来,他站门口说,媳妇你别过来我先消消毒……说完对自己一顿喷。

他没告诉我要回来,我都惊呆了,就没有哭,傻憨憨的看着人家。

这人一身尘土,半面胡茬子,十几天没洗澡一身味儿,狼狈的完全没有半分我喜欢的英俊干净样儿。

不过!这没什么!重要的是他回来了,健健康康,完完整整的回来了。

从前种种不想再提,这十几天我想过多次不好的后果,并不断检讨,我对人家到底有没有不好?仔细想下,今年对人家真的不咋样,今年的新衣服没给他买贵的,还剥削了人家五千块。

现在人家健健康康的回来了,我到底没憋住就又哭了,是的,我就是个没出息!

夸张,虚荣,还不太会照顾人。

我想打开大门给这个男人一个拥抱,然后被拒。

大爷让我走远点,虽然他从一线回来已经消毒好几次了,可他还要再彻底消一次毒。

就这样,大爷消毒,我把大爷迎进家,我给大爷放洗澡水,站在卫生间门口捧着毛巾问我大爷要不要擦背?我大爷冷淡拒绝并对我丢了两盆脏衣服。

没关系,我立马表示要撅腚手洗,可我大爷说要泡二十四小时,他端起衣服去了阳台,自己蹲在那边手揉,并且又消了一次毒。

这种不确定的反复,他大概做了无数遍了吧,我想他也是害怕的,他就是个普通的小警察。

后来我大爷吃饺子,躺在沙发上指挥的我团团转,让我拿遥控,让我拿水果,让我削皮,让我拿松子儿……

我终于忍无可忍就要发脾气,大爷就对我冷淡的丢出几张新闻照片。十五天一线防控工作,我男人给我赚了个先进还披了红。

好吧!你厉害!

抹把脸我陪着笑问我大爷:“爷!说!你还想干啥?按摩要不要?”

大爷对我冷淡的翻了个白眼。

我这人虚荣又夸张,人家有了荣誉,我就立刻坐下来朋友圈,亲戚圈去炫耀显摆……

他们说如今这时代谁在意这个啊,却也没关系,我就觉着我家大爷光荣又光彩!

我坐在沙发上发图,我大爷就站起来去了厨房,一边翻冰箱一边给闺女打电话。

“***把冰箱吃空了……你给她送点鸡蛋……恩!走呢,后天……我不去前面……不可能去……这才第一期,后面还有事呢,你把***看好……”

好吧,我就知道,心酸酸我又泪崩了。

其实,今天我有很多话对这个世界说。

我祈祷,那些平凡或不平凡的你们,不管你们是谁的妻或是谁的夫,在全世界敬佩你们伟大,赞颂你们道德的时候,我只愿你们每个人都平安。

我感恩,感恩世界因有你们这样不起眼的各种螺丝钉,我的丈夫可以安安全全的回到家……所以就请务必保重自己,要健健康康的回来……因为总有一个像我一样的人,在等你们回来做大爷,做姑奶奶,只要你们回来,那就想买啥就买啥,想翻天就翻天,想揭瓦你就上房,没事!我给你搭梯子,还扶好让你做个窜天的猴儿……

最后我想说,我拒绝网络上的那些厌气,因为我有一束光,独属于我的!他照亮我,替我驱散这段日子看到的一切丧!

所以将我这一整天听自网络,没有查找来源并反复咀嚼的话送给大家吧。

“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若怎么做中国就会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若光明,中国就不再黑暗,愿我等青年都往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说的话,该做事做事该发生的发生,就如萤火一般,即使在黑暗当中,也要发出自己的一点光。

不必等待火炬,此后即使没有火炬,我也是一丝光明,一丝微不足道的光明……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倘若有了炬火,出了太阳,我们自然心悦诚服的消失,不但毫无不平,而且还要随喜赞美这炬火或太阳,因为他照了人类,连我都在内,我又愿中国青年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

最后再次炫耀一下照片,挂红那个就是我家男人,我男人凭本事给我赚的光彩,我凭啥不炫耀!

老公加油,我也加油,女儿也加油,我们全家加油,还有你,加油!

回家散文11:多彩车贴

文/鲁秦儿

每天下班回家,车如潮水般堵得严严实实,平时一二十分钟的路程,有时要花上近一小时才能到达。在焦急等待之下,我不能抱怨车,也不能抱怨路,因为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你买车,人家也买车,而修路永远赶不上买车,所以生气也没有用。不过,在这无聊的等待中,我也发现了许多快乐的东西,这就是车屁股后边这五花八门的车贴。看着这有幽默的、励志的、自嘲的、还有爱情的等各式各样的车贴,我脑子里立刻联想到车主的品位、爱好甚至我能读懂他的内心以及能猜到他有几成的“文化修养”。

看得多了,我得出一个结论:车贴绝对跟车主的心境和生活追求密切相关。

一天我开车堵在唐延路上,看到前边有车上写着:“大龄女司机请多关照”。我便笑:这肯定是一位单身小资,30左右的样子。你看她车里放的那些毛绒娃娃吧,她还有一颗单纯浪漫的少女情怀呢。你再看她的装束,成熟优雅,好像随时去赴一场约会,自信的她,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拿令人羡慕的薪水,穿名牌,提名包,交际于各种商界,言谈举止都恰到好处,从不缺爱慕追随的男友,但只是看谁谁都一般,永远高不出她的头尖,于是挑着拣着就成大龄了,看着周围的闺蜜好友一个个嫁了人,急是一定的,但姑娘,再急千万也别随手拈一个结了婚。聪明如你,让大家多多关照一下,也许能帮你物色一位跟你相匹配的男友。你的心思勇敢地表达于车贴上,一定是位豁达而优秀的好姑娘,我相信过不了多久,你的车贴会变成:“别在追姐,姐已名花有主了”。呵呵,希望如此!

再看看那个开奇瑞QQ的年轻男士,车后面几个幼圆的大字:“现在是笨笨,长大后成大奔”。别看小伙子开的车不怎么样帅气,但他却西装革履,精神头十足,他有着一身子的劲呢,正在奋发。他有满满的理想和心劲,他现在的奇瑞QQ只是个代步工具,方便于奔走客户,也许他会遇到种种难堪遭遇,但相信他,碰壁会给他带来痛楚,但也能让他更加坚强。小伙子的信心十足,又加上他的心智和勤奋,笨笨变大奔也是指日可待的了。不过,又想:车不就是个代步工具么,又何必要追求大奔呢?

还有车贴是“别离我太近,距离产生美”。你看那MM悠闲自得地在车上听音乐,一脸幸福的样儿,虽然她的另一半不在身边,但她享受于这种美感,或许一周一聚,感情在那一刻才最浓,思念或许才是最幸福的。

有些车贴不仅令人一笑,还多少也有些哲理,比如:“你没有长翅膀,就别想着飞过去”。是啊,无论做任何事,得先练本领,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做事要踏踏实实,切勿好高骛远。这样的车主应该是心智成熟的,做事有计划之人。当然,这也是调侃堵车:车不是飞机啊,只能按规矩让轮子着依序而行。飞,是不可能的。所以即使堵了,请你也别急!

有些人谦虚,和蔼,风趣,他会在车上贴着:“您着急,您先走”、“人老车破又磨合”。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是文质彬彬,不争不抢的优雅人士吧。

更有好玩的是:“哥不洗车,就等下雨”,这大概是个懒洋洋的家伙吧;还有些油箱上贴着:“便宜点,加93,物价涨”。这车主既会过日子,又方便于加油站工作人士,何乐而不为?更逗人的还有:“车与老婆恕不外借”,嘿嘿,别看他小气,这也透露出他是个比一般人都爱车爱老婆的主儿,不是吗?

但也有些车贴比较庸俗,骂人的也有之。这不但不好玩,也会招来其他人的厌恶,不懂谦让,心胸狭隘,这样的车主,他侮辱了别人的眼球,同时也反映了他低俗的追求。

大部分人还是喜欢幽默、风趣、哲理的车贴。给别人快乐,也给自己快乐。

在这个车辆拥堵的年代,当你看到这些文明风趣的、富有文采的、富有思想的车贴,你的心会转了个弯,不觉轻松起来,这时候你便觉得堵的是车,但心却没有堵,因为还有许多风景,值得欣赏。人生的行走,其实就是个欣赏的过程。

回家散文12:回家

文/郭宗忠

与女儿从北京回到山东老家,看到坐在大门底下的父亲,父亲立即颤巍巍地站起来,抓住我的手。那种激动不言而喻。

回家前,女儿说要给爷爷奶奶一个惊喜,看看突然到家时他们的样子。也主要是怕告诉了他们,不断让大哥打电话催促,他们的担忧会更让我们担心。

大哥忙自己家里的农活和牲畜,能来给父母亲点炉子,烧水做饭,拿药叫医生,已经很不容易了,家里也就多日不收拾,东西到处摆放,母亲下不来床,即使下来挪动几步,也不敢离开手扶着的八仙桌或者凳子。

母亲没有跌倒之前,不让父亲插手家里的任何家务,父亲一辈子什么也不会做,自然,即使母亲下不来床了,父亲依然是不会去主动收拾东西的,况且收拾了东西,也不知道放在哪里。有时候只能靠母亲一点点指点着,瓢放在窗台上,箩挂在西屋的北墙上,笊篱挂在西屋门口的钉子上……母亲不厌其烦,也只能是指挥着父亲把一些必需品拿来拿去地摆放好而已。

母亲细心了一辈子,勤劳了一辈子,在病床上却总是不断地唉声叹气地抱怨自己,却从不抱怨父亲,“我怎么落下这么一个不能下床的病,真是气人啊!我要是能坐在炉子前炒炒菜也好啊!……”

忙了一辈子的母亲,心还是停不下来,一辈子没有干够那些在我们看来烦琐至极厌烦至极的家务。而母亲却从来对干这些家务没有一点抱怨。我们小的时候,母亲都是自己推磨压碾,自己摊煎饼。自己一个人烧火摊煎饼是很难的事,而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天不明就摊完了一盆糊子,等我们放学回家,照样熬好了玉米糊糊,炒了豆腐或者土豆丝萝卜丝,让我们吃上香喷喷的饭菜。而这时,母亲总是去喂猪了,必须看着猪一口口吃完那些猪食才放下心,然后才回来吃我们剩下的一点饭菜。

现在我们回家探亲,母亲总是自责,好像一辈子欠我们似的,必须在家里给我们做饭炒菜才理所当然。看着我们做饭炒菜,母亲还是像我们小时候一样心疼。母亲一样样地指挥着,油在哪里,盐在哪里,老抽和醋在哪里,小锅大锅在哪里,米面在哪里……虽然母亲两三年没有下炕做饭了,但母亲仍然一清二楚,如数家珍,指点着我们炒菜做饭。女儿对奶奶生活的条理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她自己的书桌每天都像炮轰了一样,今天收拾完了,明天又是炮轰了一样,真是让人着急。如今,看到她奶奶这样的对任何东西都有固定的地方,对她来说也是一种触动。

收拾完屋里的杂物,擦净了八仙桌,沏上一壶茶,和父母亲安静地坐在堂屋里,说一说家常和思念之情,这样的时光少之又少,格外让人珍惜,生怕明天就是离别的日子。

问了需要办理的事,还是有几件,到邮局取出母亲的老年补助,这是母亲一直挂着的事,钱虽然每月只有五六十元,但对于农村人来说,老年了,不劳动还享受这些“福利”,也是知足得常常挂在嘴上说道着现在政策的好。但是母亲自己来不了,父亲大哥他们来取又很麻烦,更多的时候是不给取,都是我一年给他们取一回。不知怎么的,我把母亲的折子递进去,什么也不说就给取了。而父亲或者哥哥来,费尽了口舌,也是不给取,非要让本人来,或者村委会里给开证明。所以,每次都是等着我回去取。

去医院里拿了膏药,再去电话局预交上一年的话费等等诸事,也忙活了几天。女儿也一直跟着我去办理,天热,但女儿很懂事,虽然在北京夏天都是在空调房里,但一直没有抱怨,这是我没有想到的。

忙活了几天,事办得差不多了,赶紧给父母亲洗一下换洗的衣服和被褥。女儿一桶桶地在每天来一两个小时的所谓的自来水前接水提水,然后,看我洗衣物,挂了满满的一天井。我也是累得满头大汗,女儿不经意就开始和我一起洗衣服,一起拧干晾晒,完全没有了都市大小姐的娇气了。

洗完衣服后,我给母亲父亲都用温水泡了脚。每次回来,必须给他们洗洗脚,剪一下指甲。我又用自己买回的电动理发推子给父亲理了发。现在,搓着父亲走过多少路的脚,指甲都变形了,又厚又硬,我拿出带回去的特大号剪指甲刀,把父亲的脚抱在怀里修剪,想当年,父亲曾经把我们抱在怀里,扛在肩上,就是这坚强有力的脚支撑着,现在却走路蹒跚了。我的眼有些湿润。母亲的脚是裹了小脚又放开的,一半是压扁的脚趾头,指甲也是变形的,都不好剪,我细心地用了很久才修理完。

父亲说,剪掉了指甲洗洗脚,感觉浑身减掉了一万斤的重量。父亲说的有点夸张,但我知道,父亲的心里为这一份孝心的温暖而轻松了许多。

回家散文13:清香淡好

文/草莲

105岁的杨绛“回家”了,“我们仨”在另一个世界团聚了……

网上,是铺天盖地的纪念文字,与忠实老师走时一样。此时,诉诸文字,文字是一种抵达,抵达心灵和远方;唯有文字是不老的,心香一缕的文字清香淡远,恬淡静好。

有人说她是最才的女,最贤的妻,说她们的爱情是最美的爱情。

但我觉得,这一切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三人又相聚了。不用说话,都觉得心上舒坦”。

她走了,却留下让我们一生享用不尽的珍贵的东西:和顺,清香,淡好。

深夜,我再一次读到她写给他们仨也写给这个世界的文字:“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事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我们一同承担,困难就不复困难;我们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这是多么的淡定从容,安静通达。虽平淡,却是真言,更是至理。

透过夜幕的黑,这时,我仿佛看到我的奶奶和远去的乡村。

那时的乡村给人的感觉是和顺的,和和睦睦,和和气气,相互帮衬,不分彼此,家家的门是敞开的,每个人的心门都是不上锁的。奶奶也总是那般安详和顺,记忆中总有和煦的阳光洒遍了奶奶的全身,其实我长大后却知道了奶奶的人生其实历经了几多风雪雨霜的。

奶奶满头银发,慈眉善目,终年坐在一张平安椅上,背靠我家的老屋,面前是一塘清荷。静静的夏日,满塘生命的绿荷令人浮想联翩,阵阵的清香钻得我们鼻孔痒痒的。看一个个露珠在荷叶上晃荡,倏忽,叮咚几声,和我们几个光屁股的小孩一下一个,一下一个,跃入水中,身边有一群鱼儿在游荡,只留下一茎茎高高出水的荷叶如伞如盖……

在一个天高云淡的初秋下午,奶奶走了,走时,她是那般安详宁静,如熟睡一样,无一丝痛楚。奶奶一生豁达乐观,心态安然,生时安生,死时安死。

多年以后,我再回故乡,乡村变得陌生,那一口幽静的荷塘早已干涸,奶奶留给我们的那一份淡好也远去如梦了。

此时,我是那么刻骨地感觉到了自己的迷茫和空空荡荡。多年的追求,我终于知道自己生命中最需要的是什么了。

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她说,“感觉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叶子的变化,听鸟的啼鸣,都不一样,newexperinceandnewfeelingineveryday。树上的叶子,叶叶不同。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日不同。”她说,“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她说,“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

年龄越大,经历的越多,这种感觉尤为强烈。正如奶奶所说,吃过苦,方知甜;只有真正喝过中药的人,才能感觉到中药的芬芳。

我见过一位86岁的老作家,他在酒桌上动情地回忆着他的初恋和生命中的女人。在每一个沾满露珠的清晨,他总是颤巍巍地走在楼下的花圃里,嗅一朵花,喊一个女人的名字……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老作家禁不住抽噎起来。顿时,一片安静,一片肃然。

很长时间,我的眼前总是浮现这个场景。我也有过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如莲如风,相伴相扶。有了她,就有了我们每天的人生签名:感恩生活,记住美好;清风早晨,仍旧存在。想到此,我或许能懂:花儿的清香和生命中的美好,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似陈年老酒那般淳厚,令我们心旌摇曳,泪光点点。

最初的美好,最纯真的情感,最本质的东西,最深刻的道理,当我们淡然面对时,总是植根于我们内心深处,静水流深,生生不息。

走在人生边上,面对逆境与低谷时,我常常想起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所以,当我们处于炎热的心境时,最需要的是安静淡定。心静似水,才会淡好;心境如莲,方能清香。

是的,当喧嚣已过,当繁华落幕,人世天地间唯有和顺自然,淡好最美,清香久远。

回家散文14:难忘那抹军绿色

文/姚林宝

一次回家探亲,我偶然在街头看到一队身着绿军装,胸佩大红花的新兵,一脸朝气地在敲锣打鼓声中乘上前往部队的车子。时间仿佛在那一刻定格了,所有的声音已渐行渐远,但那抹熟悉的军绿色,怎么也挥之不去,一下把我拉回了昔日的军营生活。

我初中毕业就在家乡务农。繁忙的劳作之余,每当看到村里有青年被招去当兵,我的脚就像是被牵引了,不由自主地跟着走出很远,很远……有一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对父亲说要去当兵,父亲没有阻挠,只是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你长大了,该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了。”

于是,我怀揣着年轻人的梦想和父亲的殷切期望,穿上军装,成了一名光荣的铁道兵。我从太湖之州——湖州,坐船到了革命圣地——嘉兴南湖。而后的日子里,我又循着先辈们的足迹,由南向北,去过七彩云南、“莲城”湘潭、“江城”武汉、“六朝古都”南京、山西太原、首都北京和吉林长春。在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我和战友们一起精心设计施工,架起了一条条通向全国各地的铁路。尽管我们每天起得比太阳早,睡得比别人晚;尽管我们常常和妻儿分居两地,难得相聚;尽管工程紧张时,我们几天几夜都没有合一下眼,但我们依然豪情满怀、斗志昂扬!因为当绿色军装穿上身,钢枪握在手,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早已埋在我们的心里。

三十多年弹指间过去,但那抹挥之不去的军绿色却深埋在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凝成了绚烂的生命色彩。眼前常常浮现战友们互相扶持的身影,耳畔时时响起高昂嘹亮的军歌。军营岁月,感慨万千。

而今,我和战友们一起奋斗在湖北黄冈城际铁路建设一线,大家都为了企业荣誉有家不回,做“拼命三郎”。为了完成神圣使命,将百年工程建设成高效、优质、安全的工程,我们把高铁当作家,把工作当事业,无怨无悔,不眠不休。

我从来没有后悔当过兵,部队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人生,支撑着我昂首阔步走向自己的梦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