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文章

请欣赏骑行文章(精选12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骑行文章1:山林里的栀子

文/冰忧灵

骑行到一条偏僻的乡村公路上时,突然闻到阵阵栀子花香。这么一个没有人家的地方谁还会来种栀子?我诧异的把脚踏车停在路边,开始在周围寻找,却只见一些野蔷薇在田坎地头开的正欢,而栀子花连影也没见着。

难道是嗅觉有误?我嘟囔着准备骑上脚踏车继续前行时,前面不远一座种有油茶的山包引起了我的注意,是不是山上有栀子呢?我快步过去,稀疏的茅草丛里一株栀子立马就进入了视线,细细的枝干上一些黄瘦的叶子,枝头盛况的几朵洁白小花很是打眼。我忍不住俯下身来,把鼻子贴在小花上,狠狠的嗅着。

很显然飘到远处的花香不光是这几朵小花的功劳,这里一定还有不少的栀子。我把脚踏车推进山上的油茶树丛里藏好,顺着一条被踩得东倒西歪的茅草痕走进油茶深处。其实我是个胆小如鼠的人,但是今天这浓郁的花香却使我暂时把恐惧抛在了脑后,幻想自己会像渔人一样走进一处世外桃源。

约莫二十几步后,掩映在油茶树后的一大片栀子就凸显在了面前,那一簇簇洁白列队在着实狠狠的给了我一份惊喜。

宁静的山林,醉人的花香,蔚蓝的天空,耳边不知名的鸟叫,蜜蜂和蝴蝶在花丛里飞来飞去。我兴奋得有点忘乎所以,一个人站在栀子花边拍着巴掌蹦了起来。

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幸福,居然如此幸运的独享到一片开满栀子的山林?我贪婪的用手抚摸着一朵朵洁白的花,又用鼻子狠狠的嗅着这绝对天然的香味,不舍得离开。最后我决定做一次小偷,折几支枝干最健壮花瓣最白最大最厚的栀子带回去。一支,两支……够了吗?那边有一朵更大,那边一朵又更美,那边一朵好白……不知不觉我的怀里已经有了一大抱栀子……

回转的时候是下午三点,太阳还很大,为了尽可能的让这些从未离开过山林的栀子少受点烈日和风的夹击,我把车子调到最高档位,用最快的速度往回家的方向赶。一到家里,马上把已经被风吹得有点蔫了的栀子摊放在客厅的地上,然后掏出手机兴高采烈的给友人发信息:我采了好多栀子,现在整个屋子都是香香的了。然后坐在地上用心的剪去花枝末端的老叶,疏理掉一些太过于繁茂的叶片,再把他们一一插进灌满清水的玻璃花瓶里。"你采了多少啊,还能满屋都是香的?"这些只在花店里见过鲜花的人哪里知道,栀子花,哪怕只有一朵也是足以让满屋都飘上香气的,更何况这里还有好些呢。

第二天,当窗外鸟儿叫醒黎明的曙光,我睁开眼看见水瓶里昨天还耷拉着的栀子已经和在山里时一样新鲜了,似乎这花瓶从来就是它的家,它从来就没离开过生长的土地。

几天过之后,洁白的花瓣开始泛黄,但浓郁的香味却丝毫不减。直到两个礼拜后,那些泛黄的花朵已经枯萎成了一团褐色,我把它们摘下拿到鼻子前面还能闻到一种干燥的浓郁的香味,和初开时的那种润泽之香有了一些不同。再看那些摘去花朵的枝条,居然还有了嫩绿的新芽,我疑惑的拿起花瓶转来转去仔细观察那些浸在水里的枝干,发现许多小小的白点附在枝干上面,我抽出一支用手指去摸了摸,硬硬的,原来这是它们破皮新长的根须。

我期盼着这些野栀子的根须快点长,到时候可以分给更多的朋友去移栽,待到花开时日,那宠辱不惊的洁白将会把更多的惊喜散发,而大家也一定会喜欢这种既不张扬又不平庸的花儿的。

骑行文章2:骑行路上觅风景

文/宁小华

秋日,初升的朝阳染红了天际,霞光也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散发着一丝从未有的安宁与寂静,于天穹悄悄地倾听着大地苏醒的声音。晨光,就这样一点一滴,依着云彩,偎着浓浓的秋意,在云端旖旎,透过天边泛红的霞光,光彩四溢,楚楚动人。

晨曦中,和友人们约定从县城骑行于平清村,然后再徒步半边庵。

出发啦!丝丝秋风轻柔抚摸着脸颊,小鸟在公路旁的树枝上愉快地欢唱。大路的两边,是一望无际的稻田。田里,金灿灿的稻谷,颗粒饱满,沉甸甸的,飘散着醉人的芬芳,翻腾着滚滚金波,推向无尽的远方,好像灿烂的彩霞抖落在田间。黄澄澄的谷子,压得谷穗都直不起腰,可它还是使劲地摇动,硬挺着为丰收的田野唱着欢快的赞歌。远远望去,整个稻田就像一张撒满黄金的地毯。田间,淳朴的农民们正忙着收割稻谷,田间地头不时传来他们欢快的笑声。群友们见状兴致颇浓,接过他们手中的镰刀,有模有样地挥动着,尽情地收割着。虽动作有点笨拙,但他们从劳动中得到的快乐溢于言表,也仿佛找回了年少时快乐,欣赏着一切美景,心中透着一种悠然与惬意……

沿途美景尽收眼底!不大一会儿便骑行到平清村。锁好坐骑,便开始登家乡有名的高山——半边庵。在洞口塘山顶,昔有一古庵,一半在岩洞,一半在岩外,半边庵因此而得名。遥想当年,这高山之巅,晨钟暮鼓,庵中香烟袅袅,膜拜顶礼、虔诚信奉的信男善女在此求子纳财祈福,可谓“山不在高,有神则灵”。崇尚这神圣而洁净的灵秘之地,脚下的节奏更为轻快起来。

我们疾步走在松软的田埂上,虽已入秋,可路边反季盛开的野花随处可见。白的,紫的,金黄的……在微风中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很快便到达半边庵山脚下,站在山脚远远望去,连绵不断的山岭泛着秋天的金黄,山上的野草们,用自己幸存的绿,衬托着金色的秋。莽莽连绵的山峦,穿梭在白皙的晨雾之中,苍翠的群山巍然屹立,如同一条条正在酣睡的卧龙。脚下光滑而略覆青苔的石板路就是历史上上控云贵,下制长衡,扼守洞口罗溪的湘黔古道。古道蜿蜓地伸向山中。走过了一段稍长的古驿道,只见一阶一阶整齐、崭新的水泥台阶显现面前,原来是洞口县正在倾力打造半边庵景,这里已修建了观景台与楼台亭宇。在断崖绝壁的边上现已加固了精致的栏杆,只是倍感遗憾的是:在这几处惊险的半爿绝壁上,每次群友们都要把脚稍悬空,摆各种惊险的姿势,拍几张惊险又逗趣的照片,加了栏杆后这种惊心动魄的体验恐怕是永远也不会有了。但令人庆幸的是最高最惊险的断崖处,过去每次只能小心翼翼地走到断崖的一半,就不敢再向上跨步了,如今,任凭老少都能轻松走到最高最顶端。站在此处向山下高亢呐喊几声,释放内心积郁已久的压力,让全心身得以放松与舒坦是多么惬意的事!

因群友们还要赶回去上班,登半边庵之行只有中途折返。多想去看看山腰上的古迹与山顶上抗日战争雪峰山阻击战时留下的战壕;多想去绚怀一下那些在那牺牲的英雄们,给他们致以最崇高的躹躬礼;多想登山造极,在山顶俯瞰洞口县城全景。只有等他日,半边庵景点开发全面竣工,重新约上友人们再次攀登。

骑行文章3:春暖花开 骑行运动健身心

文/卿平

体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90公斤大关,我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有一天开车经过一段颠簸的路面,肚子的赘肉跟着一起跳动,让我莫名害怕。确实,有时步行,我已走不了多远就气喘吁吁,虚汗淋漓,多余的赘肉成了身体的负担。

说起来,我身边有一群自行车运动的骑行爱好者,他们中间没有胖子。骑自行车,在运动过程中可有效燃烧体内的脂肪,对那些渴望“减肥纤体”的人们来说,骑自行车有不少优点,可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难怪,我们身边有不少人喜爱共享单车。共享单车,除能方便地铁乘客一公里路程外,本身也与都市人追求健康运动的潮流契合。

与竞走、跑步等其他有氧运动相比,在共享单车流行的时代,骑自行车已经变得更加简单易行。由于自行车的坐鞍不能完全支撑运动中的体重,因此比起跑步更能锻炼身体。另外,对于一些由于不擅长运动而在跑步中身体受伤的人,也可以很容易地通过骑自行车来减肥健身。

骑自行车对身体的负担很轻。竞走会在瞬间给身体带来超过体重近1.2倍的着地冲击力,而跑步则是近3倍的冲击。与之不同的是,自行车由于脚踩踏板离开地面,因此带来的着地冲击力是在体重之下的,不会增加脚踝、膝盖和腰等关节的多余负担。

骑自行车可自由掌握运动的强弱。骑车者可以根据当天的身体状态和体能来控制齿轮的重量和速度。尤其是变速车骑行者,初学者可将齿轮设定得较轻,慢慢地踩动踏板。反之则能通过加重齿轮提速从而达到增加运动量的目的。

骑自行车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事实上却是项锻炼各个肌群的全身运动。踩动脚踏板的同时,可以锻炼大腿外侧的股四头肌和臀部的大臀肌。由脚踏板传递的力量能够起到锻炼小腿三头肌的作用。维持骑车的姿势可以锻炼脊柱的起立筋,双手扶握把手,亦可使背部的广背筋得到锻炼。同时,双手腕上的上腕三头肌以及上半身的肌肉均可得到锻炼。

骑自行车令人心情愉快,尤其在过完春节后,世界由此进入春暖花开的季节,在风景里骑行,人们更容易坚持这项运动。长时间连续运动身体,会使体温上升或下降而导致出汗。汗蒸发和沉积后,体温上升,于是感到疲劳而想停止运动。这个时候骑自行车就比跑步等显得独具优势了,因为风吹干了流出的汗,体温很难上升,可以长时间地运动。

用最简单的骑自行车的方式,就可以离健康越来越近,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骑行文章4:骑车出行

文/钟芳

穿上骑行服,戴上头盔和护目镜,蹬上山地自行车,自由穿梭在城市和郊野的路上,只为释放年轻的活力。两年前,我喜欢上了户外骑行,每天不骑行二三十公里,就浑身不舒坦。于我而言,骑行不仅仅为了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有了更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欣赏了更多的美景,享受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快乐。可以说,骑行就是一种快乐心情,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十余年来,汽车代步已成为新生活的标配,但这对于平时不注重锻炼的我的直接后果是体重严重超标,经常感觉肩颈不适。去年与几位车友自驾出游,一位朋友随车带了一辆折叠自行车。在郊外,车友们轮流体验久违的骑车快乐,随着自行车车轮的转动,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在秀美幽静的山水间,让身和心与风同行。在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我已远离了快乐的骑行生活,我要改变身体的不良状况,何不就从骑行开始?

回家后一个星期,我就置办了一整套骑行装备,开始了骑车出行的生活。

只要天气晴好,我几乎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无论酷暑严寒,都没有阻挡我骑车的热情。在骑行中,我感受着春夏秋冬大自然的周而复始、轮回不止,不仅神清气爽,精力充沛,工作压力和紧张心理在每天的骑行中也得到排遣。

周末,我喜欢约上三五个朋友骑行到更远的地方,体验户外休闲的乐趣。山路蜿蜒曲折,盘着延绵山脉,远方层峦叠嶂,山花烂漫,近处山郭炊烟,茂林翠竹,大家骑在单车上,欢声笑语,一缕缕清风拂面,一幅幅美景划过,那一刻犹如逃脱樊笼的鸟儿般,自由、愉悦。我们站在山顶大声呼喊,在乡间小路尽情飞驰,身心放松了,心境也随之豁然开朗。

如今,我们这群骑行爱好者已把骑行活动作为休闲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每天傍晚定点集合,根据城市地形设定骑行路线。我们每次骑行的来回时间约为1小时,路程在20公里左右。

节假日期间,大家会组团骑长途。在旅途中,随时可以停下来欣赏身边的风景,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骑行过程中大家互相鼓劲,彼此照应。因为队员们的水平不同,每个人骑行的速度也不一样,但不论前面的队员骑得有多快,都一定会等后面的队员。前几天,上山路时,我的车胎不小心被扎了,但是没带工具,这时后面跟着的队友发现了,帮我把自行车放倒在路边,拿出便携工具包,娴熟地将车胎补好了,让我感觉特别温暖。

就这样骑行了两年,我的体质当然比以前增强了很多,身材也变得匀称苗条。骑车出行,一举多得,真正快哉。

骑行文章5:骑行时光

文/孙文胜

1984年秋天,我考上高中那年暑期,一日随大哥到田里干活,见邻村有家大青椒长得敦实墨绿,煞是喜人,心下就想,能不能批发一些到西安零卖了,赚些学费。和几个伙伴一合计,当天下午就去找那家人趸辣椒。等到摘满了两蛇皮袋,月亮已经升到了半天。

回到家,也饿了。剥一头洋葱,倚着门框咔嚓咔嚓就吃了三个馒头。娘知道我没出过远门,这次又是负重夜行,惶恐得坐在炕边直抹眼泪。那一刻说真的,我也有些怯火了。但见父亲脸板绷直,一言不发,只是低头给我往车子上绑菜,就下了决心:卖不了米,还能把升子丢了?走!

出门时,娘追上来,给我兜里塞进两个西红柿,说:路上渴了吃哦。月下暗影里,父亲咳了一声,我们骑上车子七扭八歪就出发了。

骑行路线我们都不熟悉,只知道顺着公路一直向东。过了咸阳陈阳寨,夜路懵懵懂懂的,也没路灯,几人就把车子靠在路边的白杨树上,计划先歇一会儿,等有人了再出发。约莫到了凌晨三四点,果然有人从身边经过。一打问,还真是去西安的,就高兴地跟着进了城。

一口气骑到炭市街,早市上已是人影绰绰。悄悄打听过菜价,就专等买菜人了。这期间,有个小哥哥建议说,零卖分称舍两的不划算,批发了,还有时间在省城转转。大伙儿觉得有道理,事情就这样定了。那天还算顺利,没到九点菜就发出去了。细一数,人人都赚了3元多。那个高兴啊,就像考试得了个满分。几个人推着单车,先是参观了炭市街的铺面街衢,又闹闹嚷嚷地看了钟楼、鼓楼,还兴奋地花了几毛钱吃了油条,喝了豆浆才开始返回。行至三桥,见一配电房门口有几棵大梧桐,夏风吹过,清凉扑面,顿时睡意弥漫。几人放倒车子,席地而卧。一觉睡醒,已近黄昏,这才匆匆打道回府。

有了那次骑行经历,我除了自己卖菜,还没少抽空给父亲帮忙。高中后两年,我每天早起,都要帮父亲把菜送到十几里路外的北原上去卖。去时,把车子绑在架子车上,帮父亲拉车,回来一路下坡,耳边生风,呼呼几下就到了学校。附近其实也有市场,只是父亲宁愿辛苦些,也要到北原上多赚几元钱。能帮他省省力,我很开心。

骑行文章6:骑行,倾诉

文/听雪山人

这一周,还算宁静,经过两个多月的疫情管控,终于孩子们又回到了学校,开启正常的群体生活。

看着每天老师在微信群里发布的测试成绩,不能喜,确也不算太坏,但孩子总会在平静生活里为***妈炸药包旁准备点小引信,随时都有可能炸出几轮冲击波。

昨晚,本来孩子兴冲冲地约我骑车去丁香湖,信誓旦旦地要在一个晚上的时间把三天假期的作业全写完。但是,随着妈妈所谓的恩惠,允许玩半个小时的手机,瞬间便进入游戏的快感之中,即使吃饭时实现了人机分离,却在饭后怎么也进入不了学习的状态。原本简单的地理作业,不是字迹被训斥,就是改了好几次也没有得到认可。再等到写语文作业的光景,那就是一个双目游离,最后干脆认怂,到此结束作罢!

我虽然不玩任何的游戏,但非常了解游戏的魅力,所以也就从来不敢涉足游戏,毕竟我真的没有时间去消耗。昨天写了一整天的报告,回家后又为了一个方案耗尽了脑子,实在没有精力再参与到他们的斗气之中去,伴随着“365读书”柔顺的散文,很快就进入到了自己的梦乡世界。

夏日的沈阳,天亮的很早,我也特别喜欢这种众人皆睡我自醒的时光,无声无息,一丝丝清爽的微风从窗户里闯入,很是让我舒坦。不到六点,我便起床,把两个卧室的房门分别关好,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冲了一杯淡淡的龙井,播放着班得瑞的音乐,清理干净孩子“霸占”的书桌,铺上毛毡,摆上砚台,展开字帖,取来宣纸,十分恬静而从容地练习着我的书法。

按照往常,我总是愿意时间的齿轮吐露扣,让时针走的慢点,再慢点,让那两个睡虫能多睡一会,再睡一会。可是,今天快到八点左右,我还是狠下心收起了书法家伙,把孩子叫了起来,按计划向丁香湖骑行。因为昨晚睡觉后,我隐约听到孩子妈妈试图以作业完成不好为由,拒绝他的骑行计划。我并不想和孩子妈对着干,但总觉得这个年龄的男孩,如果不能有效地发泄多余的气力,不能尽情地倾诉出自己的内心,是会不断走向极端的。

这一次,从出发孩子就和我并肩而行,和我讲述这几天学校里的一些新鲜事。而我,在他哆哩叭嗦地讲了一气后,给他讲起了小时候我和我的妈妈之间的故事,讲起那个年代同村孩子不同季节玩的不同花样的游戏,讲起我小时候一心想靠读书跳出农村吃上国家粮的愿望,讲起奶奶用按时开餐来约束我在外放肆地游戏的小策略和硬威严。最后,我还是回到了他昨晚游戏中、游戏后内心的真实起伏,他那人机分离后的难以平静,是他昨晚作业不能如期进行的根本原因。

说实在话,在这个年代,想要孩子放弃智能手机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面对游戏、网络小说、滑稽短视频等等诱惑,想做到收放自如也有点太强人所难了。作为过来人,曾经一样地面对着这些那些诱惑,曾经犯着各种不一样的错误,自己也演绎了很多荒唐。和孩子在丁香湖环湖自行车道上非常和谐地骑行,彼此没有任何顾忌地交谈着,偶尔停下来用他的手机拍摄几张照片,畅想着他学习的自律给家庭带来轻松地微笑,畅想着我也能买一辆自行车并配上外放小音箱向更远处骑行。很快地骑行一圈后,孩子要求继续再来一个八公里的骑行圈。

在回家的路上,孩子提出要避开自行车道被占用的路段,我们顺着沈阳慢道一段僻静的小道,绕行了几公里,却非常顺心如意地回家!

骑行文章7:骑行牛车河

文/王景瑞

20余位花甲老友,相约以最朴实的骑行,最真诚的礼赞,拜访美丽神秘的牛车河水库。于是,斑斓的九月中旬,这群热爱自然、真爱生活的骑行“达人”,身背旅行袋,蹬着山地车,翻过5道山梁,骑行60公里,如痴如醉地走进了这片诗廊、画舫般的山水。

位于团风县东北部杜皮乡、贾庙乡、总路咀镇之间的牛车河水库,库容1亿多立方,水面近10平方公里。这里素有鄂东千岛湖之称,水质清澈,风光绮丽,库中叉叉英姿迥异,岛岛风韵不同,像一颗颗碧绿的珍珠点缀库中,犹似一尊天然盆景。停好单车,徒步缓行。周围山色黛秀,蜿蜒起伏,松涛阵阵,泉水淙淙;水库中,水色灵秀,山石嶙峋。他们置身湖光山色之中,邀亲朋,泛轻舟,流连忘返,其乐无穷。现在,牛车河水库已是周末休闲娱乐、自驾出游、写生创意的必游之地。

这里孕育出多元而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时代生机,渲染着牛车河水库的神秘和幽古。据考,此地原有一条河流,源头发于大崎山百丈岩,中途与马鞍山、长冲、肖石坳冲等流水在“烈马回头”处汇集回旋,然后汇入长江。明初战事不断,在洛阳城做生意的倪氏家族被迫迁徙逃荒,千辛万苦之后,除了族长还在乘马,其余全都换成牛车。到了一个陡峭山峰,烈马腾地回头。族长见此情景便说就此安家吧!于是,马不愿行的地方叫“烈马回头”,水库也冠名牛车河。

历经明清两朝,牛车河慢慢成为市镇,当地人时称“芭茅街”。街上酒肆、当铺、杂货铺、小吃,应有尽有,十分热闹。1939年,鄂东抗战史上着名的“马鞍山大捷”,就是发生在牛车河“烈马回头”至马鞍山方圆不过20公里地段上。新中国成立后,牛车河成为黄冈县东岳乡政府所在地。

一座以河命名的水库,一块被山环绕的圣地,民风淳厚,院落别致,溪涧纵横,山岗错落,林木茂盛,鸟兽丛飞。骑友们知道了每一条溪流都有它的传说、每一道高岗都是它的屏障;骑友们懂得了每一个岩壁都见证着岁月的沧桑、每一棵古树都蓬勃着生命的顽强……

放纵在牛车河的山水之间,不少花甲左右的骑友,俨然就是一群快乐的孩子。他们的眼眸一次次闪亮着湿润着,他们的脚步一次次跳跃着奔跑着,他们的内心一次次撞击着洗涤着,这一方高山厚土,原本就是一片绝美的福地洞天,他们该如何安然而温柔地打量、轻抚还有颂扬?

牛车河水库是遗落在人间的一块净土,如今已经受到世人的瞩目,召来各地文人墨客、音乐、摄影爱好者和车友、驴友、网友、游友争先恐后前来探幽,一睹芳容。时辰不早,这些骑友作别之时,依依不舍,他们采掘的仅仅是一阵清风,一泓甘泉,一袭白云,一抹夕阳,一缕炊烟,一米诗情,一路梦境!骑友们在心底祝福牛车河水库——你的现在和未来,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歌!

骑行文章8:静听松针落

文/水晶石

深秋,寒气已浓,周六的骑行便穿了较多的衣服。天上多云,阳光只是偶尔,空气中有了些凄冷的味道,是秋天特有的味道。

因为这么一股寒气,血液便有些凝固,情绪也凝固,怎么也不能够激昂起来,即使登上西山的长坡,也只不过是身上出了些汗,而情绪依旧是那么的凝静,或者本就应该不逾时而动的吧,这样的季节本就应该是这样的心情,算好在骑车了,否则会不会有“寂寞梧桐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呢?

上猫猫箐的小路蜿蜒于茂密的松林中,极陡,蹬上去煞是吃力,换作激越的时候,一定是全力蹬上去的,而眼前却不愿意让凝静的血液太过于沸腾,便下车慢慢推行,与周围的松林融合起来,才发现下来推行的值得。

松树本来是常绿的,而到了秋季,还是有一些黄了的松针夹杂在绿色中,虽然不多,但是非常的醒目,几根根,或者一簇簇的,明黄色的松针。在抬眼望时,便看到了奇妙的景象,这些松针在悄悄的落下,东一根,西一根,如果没有细心看的话,你根本就觉察不出这种悄然的飘落,似乎根本就没有发生似的;然而当你仔细的看时,便感觉到了那细细而轻巧的黄色的松针正在不经意的落下,而小路上,山坡上,斑斑驳驳的铺着一层如水粉画般明艳的黄色。如果此时有流浪的歌手,是不是可以谱写一首凄清悠扬的歌曲,让歌声回荡在淡淡的冷气中;如果此时有妙手丹青,是不是可以画出一幅秋松如诗的画儿,让画意深藏在幽幽的心绪里。

便庆幸没有将注意力拿去奋力蹬车了,错过了这样如诗歌样的景色不是很遗憾呢?

很多时候,很在意自己的生命状态,血液会传递着一些强烈的信息,兴奋而积极的,宁静而淡然的;疯狂而痴迷的,感伤而颓废的……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血液流动,我都很遵循生命的状态,顺其自然的发生,然后消失,有的时候不为人所解,这不重要,因为我自己都不了解的——淡紫色的忧郁美吧?骨子里的!

静听那松针落定,无声无息,那些黄色的悄悄落下的身影,已经被编辑成了永恒的动画,在心里循环的演绎,深秋的晌午,静谧的松林,陆陆续续的骑手与行人,我心凝静。忽而望见一棵全黄的树儿,褐黄色的,后面是苍茫的绿色。

“这样的黄透的树儿,春来还能发枝否?”这样想着时候,已经看见车队的友人在不远处等候。

骑行文章9:雨夜骑行

文/甜甜的小乐园

一阵学校广播电台播放的音乐缓缓送入每个人的耳朵,以一种优雅温柔的方式预示着六点半的到来。此时校园里各个角落的灯接连亮了起来,从窗户往外看,便可以看到在昏黄的灯光的照耀下,已经放学的学生们背着书包手牵手接二连三地向大门走去。

而我们,还在教室里考数学。

每个人都是不约而同地心急如焚。都这么迟了,天已经黑了回家的路上会不会不安全?每一秒都有人回过头看墙上挂的时钟,时钟每走一分,大家心里的焦虑就又添了一份。

终于,老师来收卷了,紧接而来的便是一阵“耶”的解放的欢呼声。

大家还在欢天喜地的收拾书包时,忽然靠窗的同学大喊了一声:“下雨了!”顿时,同学们惊讶地发现,窗外已是雨脚如麻未断绝,道路上不知何时开出了一朵朵“伞花”。

这对我来讲简直是一个晴天霹雳。我是得骑自行车回家的,可我没带雨衣!都这么迟了,若是叫妈妈来接,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若是自己撑着伞走回家,天黑了又不安全。难道我就只能冒雨骑车回家吗?

教室渐渐空了,同学们都急匆匆地回家了,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一直响着。终于,我不再踟蹰不定,像受了某种力量的牵引似的,迅速拿起书包,到停车场牵了车,直接冲入雨中。

雨并没有因为同情没带雨具的人们而减少威力,当我出车场时,马上受到了雨的“热情款待”。一滴、两滴……才刚出校门,头发上、手上就已沾湿了。这雨是细细的、密密的,让我不得不努力睁大眼睛看前方,我紧紧握着车把,控制着车身平衡。

路两旁的房屋像披着橘红色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和我一样受着雨的洗礼。风轻轻抚过被打湿的脸颊,冰冰凉凉的。

我继续往前行。此时,我已经淋了不少雨,我尽量向有树木遮蔽的地方行驶。当然,只要回家能舒舒服服的洗个澡吃顿晚饭,现在多淋点雨少淋点雨都没关系了。一想到温暖明亮的家,我仿佛忽略了下着的雨,一心奔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前进。

在忍受过一系列风雨的击打后,家的模样渐渐清晰了。过一个红绿灯,往右直行就到家了。因为迫切的心情,我骑得快了些,当进入小区后,我不仅感受到了兴奋,还感受到了自豪。看啊,我冲破了风雨的重重阻挠,终于成功的回到家里。我仿佛可以屹立在风雨中大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洗了澡,吃了晚饭,回想着刚才回家经历,真是难忘!

骑行文章10:我的川藏骑行回忆录-梦起始

文/静默思雨

一个人,一条路,人在途中,心随景动,从起点,到尽头,也许快乐,也许孤独,心在远方,只需勇敢前行,梦想自会引路,有多远,走多远,把足迹连成生命线!我的川藏行要从2014年说起:

2014年7月大学毕业的我沦落至一无所有,工作没着落,感情也是随着毕业季的来临瞬间崩塌,伤心和绝望令人窒息,很快我离开了挚爱的校园也离开了深爱的她,回到家里低落的心情使我无法面对工作,就这样混到了春节,好在春节的气氛使我灰色的心情有所改变,记得当时一个深夜偶尔间看到网上的一篇骑行日记:“单人单骑,一路向西至拉萨“一路风风雨雨、山山水水,他做到了,那一刻我深感触动,决心在2015年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为筹措这次旅行的费用我打遍了同学的电话,碰巧有同学在济南实习,过完元宵节我便匆匆忙忙收拾了行装只身到了济南,当时的条件非常难,因为刚从学校出来,对于工作毫无经验,每天7点钟起床找工作,陌生的城市、一家家的找,一家家的面试,处处碰壁,归来晚上八九点拖着疲惫的身体倒头就睡,几经崩溃,好在在第10天接到一家公司面试成功通知,起薪2000,没办法,身上带的钱也快没了只能干了,就这样我算成功突围找到了我第一份工作,进入公司随之而来的是无休止的加班、无所谓了,我自知从业能力弱,在工作岗位也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当时公司网络部刚成立,也就我跟一个主管两人,因为我是新人,主管总是加大我工作量,冠冕堂皇的说是给我多些历练机会,认了,我确实也需要历练,公司给我们网络部的第一个项目是开发公司移动端网站,为期15天,我没发言,主管接下来了,当时我想即然接下来了,那我会凭我最大能力去完成它,谁料开发时,主管把自己撇的干干净,说他不会做,说我是专业的把一切推给了我,领导也跟着犯糊涂,把这个项目全权推给了我,我接也不好不接也不好,我接凭我一个人能力不一定能做到,我不接在领导眼里会成为闲人,最终是硬着头皮接下来了,当时也许大家不会体会到我在这个项目中的艰难,这个项目涉及的知识、技术我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天面对电脑10多个小时,进度很慢,加上领导的压力,别人下班,空荡荡的公司我在加班,查阅资料,代码改了又改,几乎每天我都熬到凌晨一二点,有时觉得很委屈,凭什么,但为了西藏之行的愿望我必须坚持,就这样熬了一个月,项目算是完成了,可我的回报在哪里,工资给了我2600,真是气笑不得,干了4个月,我计划的川藏之行如期而至,约的驴友也都纷纷来电话,7月12号我毅然决然的辞职了,拿着攒下的6000元和朋友借的共计11000元踏上了此生第一次的骑行路,2015年7月14号从济南出发转车郑州至成都,于2015年7月15日抵达成都与相约驴友汇合,我的愿望之行就此便开始了。

骑行文章11:诗和远方

文/徐斌

我喜欢种菜,骑行,看电影。

韩国电影《诗》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影片的主人公美子,年逾花甲,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除照顾上初中的孙子外,还在一户人家当钟点工。但她报名参加了诗歌学习班,并写出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诗:“是告别的时候了……”

《诗》是一部探寻美的电影。用美子的话说,“爱诗就是去寻找美丽的东西”,而写诗,自然就是探索美的历程。电影的最后,当参与轮奸女同学并致其自杀的孙子被警察带走,人性中最基本的善恶观念和对生命的尊重化成了诗,成为美子苦苦追寻的美好。

骑行延伸了我的脚步,拓展了我的视野。我借助自行车的两只轮子,走遍周边,环游巢湖,寻访徽州古道。又看骑行电影《转山》《破风》《轻音乐》《车轮滚滚》,神游世界,每每仿佛身临其境。

而在菜园,我也怀揣梦想,追求诗和远方。近三年来,我种过许多蔬菜,写过许多蔬菜,有些写了几遍,但今天写的两种,是我没有种过但心仪已久的。它们是诗,也是远方。

先说秋葵。

我初次结识秋葵,是在吾乡的台创园。无论远看近看,都像一株棉花:主茎直立,又生侧枝数条,木质;叶片心形,有巴掌大;花朵或黄或红,形似木铎,如同轻吟的《诗经》;果实立于主茎与杈枝夹角,像略略弯曲的羊角,像细长的尖辣椒,像春水春草颜色,外敷浅浅绒毛。

听朋友介绍,才知道它的俗名叫羊角豆,又叫洋辣椒,性喜温暖。原产地有两种说法,一是埃塞俄比亚附近以及亚洲热带,一是我国,《辞海》有记:“黄蜀葵,一名秋葵,原产我国。”我不管它的祖籍,有用就好。

我也吃过,比如凉拌秋葵、清炒秋葵、秋葵汤,都有点黏;还在超市买过油炸秋葵,碧绿,崩脆。听说也能生食,但没试过。百度上说,其黏液中含有少量类荷尔蒙的天然物质,能够强肾补虚,对男性器质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享有“植物伟哥”的美誉。

我一直想自己种,看它长高,看它开花,看它结出像男性生殖器似的果实;朋友也答应给我种子或者幼苗。但愿明年春天,我能实现这个美好愿景。

再说莲花姜。

去年国庆,我到骑行皖南,欣赏黄山美景,在屯溪老街吃毛豆腐、臭鳜鱼等等,第一次吃到莲花姜。紫红色,像莲花,像生姜,像洋葱,像竹笋,有点儿辣,有点儿甜,就六块钱一斤。我从饭店老板那里买了两斤回来,用玻璃瓶腌着,吃了半个月。

就想到家住皖南的几位大学同学。当年相聚芜湖,同住四合院,在一起读书、闲聊,跟他们学吹口琴,学拉二胡,毕业之后各奔东西,接触渐少。到了皖南,吃莲花姜,想起远方,想起他们。我想种植莲花姜,也是为了种植友情和梦想。

偶然读到余秀华的诗《一颗玉米籽在奔跑》,非常喜欢:

快过一场秋风,快过一列火车/快过玉米棒子的追赶/不能阻隔于河流、和鱼的汛期/不能耽误于山坡,和一场红枫的事故/不能在一阵雁鸣里徘徊/是啊,这么小/世界多么大/要赶在天黑前跑到生命的另一头/要经过秋风的墓穴,经过雪,经过春天的疼/一刻不能停,一刻不能停/经过城市,经过霓虹和海水一样的失眠/经过古堡,和玫瑰的死亡/它时刻高举内心的雷霆,最朴素的一粒金黄

这首诗歌传达出一种新生的喜悦之情。在我看来,诗人也像这颗玉米籽,在努力地奔足跑。你看记述诗人生活的纪实电影《摇摇晃晃的人生》,也确实如此。我也是。

骑行文章12:荒原骑行

文/解树立

独自在黑龙江边陲的广袤土地上,骑行穿越上百里的荒原、丛林,那是二十多年的事了。

那年毕业,被分配到黑龙江东北角一个名字叫绥滨的军垦兵团农场。农场北枕一泻千里的黑龙江,南依九曲十折的松花江,静悄悄地仰卧在两江幽然相会的臂弯里。这里属于幅员辽阔、人烟稀少的北大荒。北大荒是世界着名的三大黑土地之一,土地肥沃,荒草丛生,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在古代,是犯人流放之地,满目荒凉,“百里无人断午烟,荒原一望杳无边。”。孑然一身,踽踽独行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犹如一叶扁舟被抛弃在浩瀚无际的大海里,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每逢周末、节假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显得更加漫长难挨。

二姑一家是我在北大荒的至亲,住在一百里开外的军川农场。两个农场之间不通车。去二姑家要在荒原上的岔路口倒车。先坐绥滨发往萝北的客车,在岔路口下车;等到萝北发往军川的客车,再上车。每天的车次很少,有时要等上几个小时。最担心的是害怕等不到车,一个人在荒郊野外怎么过夜?

后来,听人说,两个农场之间有条小道可以通行,但要穿过一段丛林。还听人说,那里从前有野兽出没,安全系数较低,因此,这条道行人稀少。

这条道,走还是不走?

年轻人,浑身是胆,有的是力气。在一个丽日晴空的夏日周末,我决定试一试。

仅凭胆量和力气是不行的,那是盲目蛮干,那是飞蛾扑火,那是自投罗网,还要有智慧。为了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我做好了充分准备。不是说“苘杆子打狼——两头害怕”嘛,为了壮胆,也为了自卫,我砍了一根一米多长的木棍,绑在自行车的大梁上。听说野兽怕火,我卷了一摞报纸、拿了一个打火机,放在了包里。还准备了一把两拃长的匕首,随身携带。

全副武装完毕,我给自行车打足了气,吃过早饭就出发了。太阳已经升起,我背对着朝阳,沐浴着金色的阳光,向西骑行。夏日的北大荒,昼夜温差大,早晨还有些许寒气。我飞快地蹬着脚踏板,两脚似生风,呼啸前行,路两旁的树木齐刷刷地迅速向后倒去,两个轮子溅起的沙石唰唰地打在路旁的小草上,露珠摇落,左摇右摆,有的打在了树干上,又迅速地反弹回来。

骑行了约有半个小时,早已累得大汗淋漓,索性把自行车停在路边休息一会儿。这时,太阳已经悬在了半空,天空中没有一丝尘埃,以前从来没有见过这么蓝的天,就像蔚蓝的大海倒挂在空中,一团一团棉絮样的云朵在天空飘飘荡荡,仿佛触手可及。路旁水沟里的水清澈见底,水晶般透明,太阳、蓝天、白云、树木的影子,倒映在水中。水边长满了野生的芦苇,芦苇尖上结满了紫红色的蒲棒,一嘟噜一嘟噜的,像谁家淘气的孩子挂上去的香肠。游鱼在芦苇、水草间穿行,吐出了一串一串的气泡。一阵风吹来,芦苇随风摇摆,水面上霎时泛起一层一层的涟漪,声波一样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各种景物的倒影瞬时被打乱,像无数的散碎金银撒落在水面,随着碧波前呼后拥地向外扩散。

小憩之后,继续赶路。开始慢悠悠地骑行,不时有野鸡扑棱棱地飞掠而过,有野兔倏地窜到路上,又唰地钻进草丛。前面黑压压的一片,遮天蔽日,是一片丛林。进入林间小道,天,一下子暗了下来,阴森森的,凉津津的,我立时警觉,浑身的汗毛直竖起来。我赶紧使劲蹬了几圈,可能是用力过猛,偏偏这时,自行车的链子落了。怎么办?呼啸的风声在耳畔响起,儿时大人讲过的各种骇人故事立刻闪现在脑际。听说东北的丛林里,野狼成群结队,一狼呼,百狼嚎,黑夜里,狼的两只眼睛发出蓝幽幽的光,跑起来像鬼火一样快速地移动。听说熊瞎子一掌能把人的脑壳打碎,舌头上有刺儿,舔到人的脸上,立刻露出光滑滑的白骨,有时遇到吃饱了的熊瞎子,不先把你吃掉,而是将几百斤重的身子,坐在你身上,颤颤巍巍地慢慢把你压死。还听说野猪的獠牙能把大树钻个窟窿,东北虎一扑一剪,没有人能躲过……这时候,最最盼望的就是遇到行人,等了一会儿,也没见到半个人影。犹豫不决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仔细观察了地形地势,迅速地把自行车推到一棵枝杈较多的大树旁,解下棍棒,放在身边,低头弯腰上链子。经过几次反复调试,终于上好了链子,这才松了口气。所幸并没有野兽光临我身边。当时,我之所以选择靠近枝杈较多的大树,是考虑到一旦野兽袭来,可以利用树干作掩护,还可以踩着自行车,抓住枝杈,便于攀爬。不管任何时候,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想,求生和自我保护,都应该是人的本能。

很快在提心吊胆中穿过了丛林。一下子置身于明媚的阳光中,像火车穿过了长长的隧道,光线刺眼,有些不适应。这时才发现,刚才在丛林里惊吓得汗水把衣服都溻透了。抬头远眺,看到不远处有了人家,田间也有了忙农活的人,那是军川农场的一个生产队,害怕、孤独、寂寞顿时荡然无存。下半段路程,我是轻松愉快地就骑行到了二姑家。

二姑看到我,吃惊地问:“你骑车来的?一个人?”我说:“嗯,没事”二姑说:“你胆子可真大呀!那条路上,只有开车或者结伴儿才敢通过。我们移民刚来时,那里野兽很多,出过不少事。这些年,好多了。荒地都被开垦出来了,野兽也少多了。”我在二姑家住了一天,第二天下午,二姑千叮咛万嘱咐,要我路上小心。轻车熟路,一路顺利,赶在太阳落山之前,我回到了绥滨农场。

我已于1991年秋天调回家乡山东梁山工作。如今,风华正茂、无所畏惧的年轻人已经“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二十多年的人事沧桑,“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虽然阅人阅事无数,都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但这次骑行却一直镌刻在我记忆的屏幕上。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