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雨声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雨声的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雨声的散文1:最喜乡下听雨声

文/周进军

记得在老家的小角楼上,开有一个小天窗。是时夏日炎炎,夜晚我打着赤膊,挂条裤衩,搭一条黑不黑白不白的毛巾,提一桶水,汗流浃背,捧着珍藏的发毛的线装书翻看起来。

“千条线,万条线,掉在河里都不见。”一阵闷风,惊喜雨来,记起了小诗:“夜深人未静,楼暑梦难成。忽听瓦上雨,可怜二三声。”这老天爷很会吊人胃口,下了几滴雨就没了影子。熬到下半夜,狂风大作后,只听哗哗哗!果然下起了大雨,弄得老屋墙上屋漏斑斑。第二天早上,发现枕旁那本线装书被弄上了水迹。心里发烦。唉,这雨。

雨和阳光一样,一年四季总伴随着我们。虽然说“雨后见彩虹”,但过去就过去了。每当静下心来回忆,是那么亲切那么可爱。

故乡的老屋已回不去了。每遇刮风下雨,老屋仿佛似无舵的小船在风雨中摇曳。转眼已到了中年,我住进了城里的鸟笼屋。无聊在家,过上闲逸弄孙的日子。按朋友安慰的话,是“尽享天伦之乐”。也是盛夏,一日午后,我在书房里涂抹文字。狂风突来,天昏地暗,还来不及关上窗户,一阵风即将我桌上的手稿卷走。眼看着我的手稿冲出窗外,在天空中飘呀飘的,消失在看不到的地方。接着暴雨袭来,我在想,说不定这份手稿还活着,或许真成了一首会飞的诗笺。

又一日,我和朋友自驾出行,前往本地一风景区。天黑遇雨,下榻一农家小店。住在一个小角楼上,颇有点像老家老屋。楼板一晃一晃地,抬手可触摸屋梁。桌上备有一支以防停电用的蜡烛。有一活动木窗,窗外是黑沉沉的山影,村子昏昏,亮着几点灯光。雨还在淅淅沥沥下着,屋后芭蕉叶上传来雨声叮叮作响,遂感陆游诗:“衣上征程染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在他乡听雨,也是别有滋味在心头。

今年的夏天热于往年,连日无风无雨,汗衫常常湿透,身上粘糊糊的,很不舒服。一岁多小外孙在这,怕开空调着了凉,好听点是节约能源,干脆把空调空着。电风扇加芭蕉扇,扇的都是发烫的风,撑到半夜,稍觉凉快,便欲去睡。却听到别人家楼上空调呼呼作响。滴滴答答的水声打在铁皮雨棚上,要多烦有多烦。我把窗户关上,还是有声音扰耳。转而我把此声当做雨声,便慢慢冒出前人诗句“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于是,不知不觉“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住在城里,是很难听到下雨声。哪去了?听到的滴答声难以分别是雨声还是空调滴水声。这倒让我怀念起昔日乡下雨声的况味。

城里乡下,乡下城里,雨还是天上的雨,窗已不是昨日的窗。人是昨天的人,我已不是昨天的我。记得有这几句话:少年听雨是雨,听声是声;中年听雨不是雨,听声不是声;老年听雨还是雨,听声还是声。

若还能回到乡下,静静地享受听雨,手捧一杯清茶,不去想什么,该有多好。

关于雨声的散文2:秋思

文/孙敏

伴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又一次迎来了雨季。我很喜欢这样的季节,凉爽,惬意,让人心里总是莫名的留恋。

早上起床后,走到窗前,推开窗扇,首入眼帘的是一夜没有停歇的细雨,搅拌着空气中树叶的清香,沁人心脾。低头看着楼下伸展的街道,车水马龙,原来有这么多勤奋的人儿已经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车与车之间的间隙是被花花绿绿的雨伞装点着的。我想,那伞下,必是一张张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笑脸,接受这秋雨的洗礼,奔向新的希望。这美丽的画卷,和谐,温馨,瞬间让人无论昨夜以前何等的不悦,此刻全是满满的好心情,微笑着面对一切。

一场秋雨一场凉,秋风秋雨两缠绵。秋季就是一个让人缠绵怀想的季节,又恰逢这适时的秋雨,给了我遐想的空间和心情。沏一杯香茗,静静地坐在阳台上,看着自己养的小花小草被这秋雨滋养着,它们会越来越茁壮成长。回忆着过去的得失与成败,对比今天的苦乐与对错,突然间觉得自己成熟了,有了勇气和能力面对一切。放眼望向遥远的雨空,肯定有更多的人们也在欣赏和领略这迷人的雨景,也同样会有人因为这样的雨季而思绪万千。

走下楼来,撑伞走在雨中,偶尔有雨滴打在脸颊,不痛不痒,只会让我感受到和大自然融在一起。不小心碰见熟人,大家或许不用刻意的问候,只是相逢擦肩那淡淡一笑,心领神会的各自走了。或许,这样的相处才不会让人觉得陌生,更不会让人觉得疏远。雨渐渐小了,在街角处,遇见一老农买葡萄,粒粒晶莹剔透,甚是诱人,买几串给孩子,那葡萄上全是雨滴,看着诱人。突然想起秋季本是收获的季节啊!这秋雨过后,果园,庄稼,必将是一场大丰收。不由想到自己一年来,又取得了多少成绩呢?脸红了,心跳了,静一静心情,也该好好规划自己后半年的生活和工作了。接受这秋雨的叮咛,待到明日阳光灿烂的日子,也不愧这秋景的靓色,装点我平凡的一生!

关于雨声的散文3:听听那雨声

文/硪吥乖

烟雨朦胧,总觉得很有诗意,亦有着梦幻。

我喜欢雨,喜欢看雨,更喜欢听雨。

倾盆而下的雨如那嘈嘈切切的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叮叮咚咚地奏响,清脆且带着惬意的感觉。

有时候,雨声可以让我的内心变得平静和安稳,刷刷的雨水冲刷着天地,也洗涤了我心中的尘埃和郁闷,令人心旷神怡。

雨天,敲打着的雨声伴奏着一家人的欢声笑语,伴奏者一家人动手煮饭时锅盘碟碗的碰撞声,汇成了一曲交响曲乐,其乐融融,感觉是那么的温馨。若少了雨声,便少了一番滋味。

雨天,有些凉意,总想躺在床上,在阵阵的雨声催眠中沉睡去,感觉竟是那么的安稳踏实,一觉醒来,依然是阵阵雨声,抑或是雨过天晴的清新,都是那么美好和惬意。

只想静静地听那滴答的雨声,只想伴奏着雨声静静地看自己喜欢的书,只想伴着雨声播放自己喜欢的旋律。这一切都是那么闲适,叫人不想亦不忍心打破她的安静和平和。

雨声可以让我内心变得平和安静,但是,雨更能牵引着人无限的思绪,勾起无限的伤感。往事不堪回首。

林黛玉曾经写过:秋窗已觉秋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

有时候,人有心事,听雨、便有着一番惆怅与伤感之情。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空气中弥漫这着加快的气息,人生的千般情,万般愁,正在恍惚痴怔中,雾锁烟朦,伴着雨声,吟一帘幽梦的烟雨,手撑一把油纸伞徘徊的小巷,湿漉漉的思绪渗入心底。

时时怀念着旧时的人儿,时时感慨生命的脆弱,时时感叹人生的无常。那催花的雨,滴答滴答,节节敲击着善感的心情,多少记忆随着风雨纵散飘远,怎能不让人感慨?

雨声传递心声,有着欢愉亦有着悲伤。

只想听听那雨声,那是多么的美妙!有着诗意,亦充满了灵性。

关于雨声的散文4:雨声 雨景 雨韵

文/宫欢芯

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雨。

起初,细细密密的雨像牛毛像柳丝,继而,成千上万的雨点倔强地挣脱了云朵的怀抱,争先恐后地降落着,像一个个勇敢的伞兵,无畏的吸取夏日弥漫着的溽热。

雨滴轻轻敲击着屋檐,“叮咚——叮——咚——叮咚。”清脆悦耳,婉转动人 。让坐在屋内读书的我不禁莞尔,认真聆听着这曲《雨之歌》。

雨滴降落到花坛里。它温柔地亲吻着花朵的脸颊,花朵儿羞红了脸,浅浅绽放出动人娇艳却略带羞涩的笑容。雨珠儿也笑了,然后便无声地融入寂寞的泥土中。

雨滴降落在大地上。大地张开温柔的怀抱,迎接它们的到来。降落的雨滴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它们幸福地笑着,投入了大地母亲的怀抱。

见到自己阔别已久的孩子们,大地一下年轻起来,换了一件新衣,给人一种清新舒爽的感觉,美丽又含蓄。

我怀着闲适,恬淡的心情,去欣赏雨后美好的风景。

雨后的天空很明朗,一尘不染,没有了飞扬的尘土,只有朵朵白云在空中飘荡。此时的天空恬静地注视着大地,雨后的花草树木仿佛受到了洗礼,快乐地昂起头,挺起胸膛,一个个精神抖擞的。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唱个不停,仿佛赞颂着雨水的恩泽。远处隐约一弯彩虹,我欢快地笑了起来。抬首仰望天空,我深深地吸了口气——哇!好清爽啊!!心境一下子豁然了。心境清澈,万物美好。

快来倾听雨声吧!它能把你的心灵清澈简单,感叹万物如此美好,你将抛下一切杂念,只愿醉倒在这里。

快来感受雨韵吧!感受雨韵能开阔你的胸襟,让你的心境得到豁然,得到平静。

我沉浸在雨后的美景中……

关于雨声的散文5:留得残荷听雨声

文/素人渔夫

去年,那个初冬的午后,突然腾出的时间空隙让我有种无所事事的感觉,一贯的忙碌对于那日的闲暇时光着实不知所措。慵懒的周末,虽说京城的阳光不怎么好,依然感觉暖暖的,内心对自己说,出去走走吧!于是乎,再次拎起相机走出家门,走走看!

走在皇家园林的阡陌上,初冬的景色总是给人一种单调凄凉的感触,人影孤清,树已黄昏,叶落纷飞,残荷枯茎。风,轻轻地吹拂着,唯我独自在那一池凋零残缺的荷花池畔徘徊着。

眼前的这池景象,忽然间想到红楼梦中黛玉说的一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故不敢断意这句诗的深奥含义,只是留心记得。现在驻足于池边,又隐约忆得那番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景象是否是这般景象?也许是吧!但也终究是也许罢了……

看着这一池枯茎残荷,毕竟也在季节的情理之中,故也无需叹息,只不过是一些触景生情而已。清冷的冬日免不了又想起一些过往的事,但却终究是过去的事了,是人总有伤心的时候,只得又自言自语一番,罢了罢了。

看着这一池枯瘦残荷,只有默然与凝重。眼前的景象,没有了遮天蔽日的荷叶,也看不见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骄恣,更没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画面,有的只是几茎残荷枯叶依然骄傲而孤独的伫立在水中,那枯卷起来的荷叶,那夭折了的荷杆,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残酷与凌乱的战争。荷,不再美丽,杆,不再挺拔。望着一池的残荷,良久无言。

岁月无情,四季轮回。然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会给人带来莫名的,生离死别般的伤感情怀。荷,老了,真的老了,最美的容颜也会失去昔日的光泽,也会衰老。难道残荷也在感怀时光的无情与短暂吗?残荷不语,默然伫立,腰身折弯,枝叶枯黄。而残荷的那份宁静与淡然,带着曾经的凄美,化作一行行美丽的诗篇,飘向远方……

回首昨日,依然留恋于“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而眼前的这池残荷,又让人想起“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凄美画面,醉意朦胧中仿佛天空中飘来淅淅沥沥的雨滴,轻轻拍打着残荷,发出清晰的响声,像是声声地诉说。自古以来,清荷伴风残荷伴雨,眼前的这番褐黄与静默的景象虽少了莎莎地雨滴声,但却有着别样的一种宁静。

虽有意,留得残荷听雨声,无奈何,枯茎残叶不由闻。

留得残荷听雨声,何时有雨听残荷?

关于雨声的散文6:满溏枯荷听雨声

文/谈笑在指尖

秋色浓浓,飘飘洒洒的落叶不经意间就砸出了满地一片的诗情画意。微风习习,秋凉拂面,徜徉湖畔,满地浸黄,风声低吟,湖水枯瘦,长空飞雁一行行。遥望湖心,那些曾遮天蔽日的青荷,也大多折戟沉沙,那曾经风光无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荷溏,不见了踪影,春的碧绿远去,夏的嫣红消失,余下的只是满目的枯槁残荷,画出的是一幅韶华的逝去。溏中残荷,败落的荷花,破败之物,已经过了最好的季节。满池枯荷满池枯叶,满池残荷满池败叶,那些残破的荷叶与数株枯黄的荷杆,相依相伴,无声无息,或蜷缩,或扩展,或昂首,或弯曲,似乎还在向世间倾诉着它们往日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采,似乎还在轻吟着留得枯荷静听雨的声音,以及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白。

此时又见雨滴落下,深秋以冷雨泼墨般的写意手法,在池溏上挥毫韵墨尽情挥洒,落笔静洁,笔笔留香,留下了一幅写意般的残荷听雨水墨图。站立湖旁,久久地凝望着微风摇曳中的残荷,虽它们已不再美丽,不再青春勃发,不再娇姿妩媚,也不再以那一朵又一朵粉红或洁白的荷花,润出一片风采和秀丽,但那几茎仍在风中坚守着的残荷,任凭凄风飘雨无情的摇曳,依然守着那一缕最初的纯洁在那里站定。我默然无语,我悟不透,既然万物都避免不了由盛转衰,那么败落与再生之间又究竟隔着怎样一段生命的玄机?又,如果说衰与败都是兴与盛的开始,那么每一段生命的成熟,是否也都预示着下一轮的衰老与凋零? 我低头沉思,只将这些悄悄地收于心底。突然间好像有一种感动也在心中弥漫开来,问自己,生命是否都应该在繁华褪尽的萧索里,保持一份生命与生俱来的圣洁与不屈,保持灵魂的那份纯真与高贵,这才是生命最为高雅和最为与珍贵的东西?我不知道在我行将老去的生命里,是否会如残荷般那样昂扬与从容,不知道在我生命中最后的守望里,是否也会有一种别样的安然与美丽。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当年的李商隐面对枯溏残荷,听着淅淅沥沥的秋雨时写的诗句,今天读起来还会令人生有伤感,令人动情。不知当时的诗人是用怎样的一种情怀,吟唱出如此能让人身觉凄苦,又觉得凄美的短诗句?站立残荷溏边,任蒙蒙秋雨飘零,轻轻吟着这首短诗,仿佛很想释义诗人思想的文字语码,去挖掘诗人生活感受的累积。反复轻吟,越觉意深,细咀慢嚼,品味愈浓,感到诗人笔下的这一叶残荷,或许是诗人为了存留这荷溏最后的那点脉息?或许只是诗人为了要聆听一下秋雨的古韵?或许是诗人只是随意一瞥,随口而吟?却不知他的这一“或许”,竟掩尽了千古风流,促成了一首千古绝唱,成就了一首最绵延婉约的唐诗宋词,而李商隐自己也成为这诗中韵中之韵,让后人久久的记在心里。

境由心生,情从感来。如果把“红藕香残玉簟秋” 感受为一种清冷,如果在“菡萏香消翠叶残”中触觉到一种苍凉,那么看着滿池的枯荷,读着“枯荷听雨”,你会感觉到雨中的残荷却是那样的凄婉动人,瞧!那一根根像肋骨样立在那里的残荷,续燃着铜锈般的火焰,依然透着铮铮不倒的风骨。侧耳听!你能听见残荷与秋雨在对话,声音虽带沙哑,却依然音律悦耳,恰似那江水之中轻拢慢捻的琵琶之音。它们在风中轻轻的摇曳,静静的接受着风霜,不问世间悲苦,不问风雨雪落,低眉浅笑,独守自己的一座寂寥的城池。

这种面对死亡显现出来的淡定,完全是一种历尽了沧桑之后的从容,也是饱经风雨之后的一种洒脱。因为,它深知,秋来只是四季的一个轮回,岁月悠悠,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在生命结束的时候,也已蕴含着下一轮丰富新生命的开始。直到有一天,人们从残荷的根部掘起一节又一节的白藕时,才真正醒悟,那破败的残荷原来是这样的富有,它依然挺立在那里静静守候着的,是他一生积聚起来最珍贵的结晶。这种沉稳、坦然面对一生的变数,超乎想象,这种如此大气、淡定自若的境界,也让人肃然起敬,眼前淋淋漓漓的残荷,让我也悟得了人生的价值与真谛,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在盛与衰之间,在繁荣与落寞之中,我已分明看见了生命在不同时间,不同形态里,所展现出的一种别样的风韵,也更加懂得了珍惜每份情感,珍惜这每一天,去平静清淡的过好生活。

关于雨声的散文7:留得枯荷听雨声

芭蕉有声,萧萧夜雨网住了整个世界。

宅在家里,看书看得心寒眸酸,就摊开一本《曹全碑》,捏起一管毛笔。这不是我第一次手捏毛笔,却是第一次临贴习字。因喜水墨,想学国画,便有老师鼓励我写书法,说不练字就无法习画。书法是一门秀慧的笔势孕育温存的学养,常言字如其人,我心性笨拙,较之于性灵的楷书,我选择了柔顺的隶书。连续几天临帖,我渐渐喜欢,集字成篇,恍若乌衣巷口寂寥的梅影,撩人低徊。

我初识郑罡时,烙在心底的就是一幅墨梅。

梅花用笔十分单纯,并不考虑花的形态,枝桠也表现很抽象,墨枝和白花交相辉映,恍如月夜映在纸窗上的花影。凝睇此画,感觉眼前浮动金冬心的梅韵,清清寒寒一枝冷香胜似十首咏梅诗。

此后不久,我收到郑罡新出的书画集,里面夹着他所赠的一幅书法。徐徐展卷,却揭开一出文化的惊梦,梦醒处,是唐诗宋词的风雅。因为郑罡录得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日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三十年前儿时琅琅诵读的古诗,这是二十年前写在毕业留念册上的祝福,这是十年前卯着劲努力工作的目标,这是一年前走到壶口黄河身临其境的体会。

低头思量,我已经好些年不碰这样的古诗,混迹于社会大染缸,早已没了“更上一层楼”的热情与追求,风雨晴天,宁愿生活在自己的情绪里,人替花愁,花替人愁。故而,我没有想到郑罡会录这首古诗,欣赏笔墨运势,恍惚看到了滔滔黄河,也就第一次在古诗中品味出飞动椽笔的大写意。想必郑罡的那手书法天生是他笔下诗词的知音,一配就配出了唐诗的高旷清雄,也配出了一山一水的浩瀚壮阔。

我爱好文学,喜欢赏画,偶尔摄影,却不懂书法,一点也不懂。在某些场合,每每碰到有人挥毫写字,我是眼睛在看,心里懵懂,那一点一横一撇一挪怎么就姿媚生动行云流水呢?得知郑罡是专职书法家时,我的心里像投进了一个石子,卟咚有声,又还掬起了一圈圈的涟漪。生活中,我也有几位书法家朋友,好像没有听说谁是职业书法家,许是小城过于偏僻、落后,没有艺术家发展的空间吧。

我与郑罡是去年偶然认识的,于此得先说说我的一位博友花落无声。两年前,我们在博客上认识,混迹网络几年,能感觉出虚拟的网络中杂七杂八,花落无声是少有的一位让我怦然心动的才女,她为我制作的那些卡片在她离开博客几年后还保留在我的电脑里。偶尔想起她了,就到她弃置的博客上静静地看一会儿。有时,心有不甘似的,又去她仅有的几个链接博客看看,就那样不经意地点击打开了“留得枯荷听雨声”——郑罡的博客。

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李商隐的诗句,也在《红楼梦》里出现过,林黛玉说她最不爱李商隐的诗,但却偏偏只喜欢这一句。如今,没有谁是林黛玉,也许博主亦是一位爱荷之人吧。随着网页的打开,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张图片,不是一大片枯荷的题图,不是浓眉大眼国字脸的头像,而是我们湘西的凤凰古城摄影。图片是古城全景——一条碧绿色的河流,一堵土黄色的城墙,河流蜿蜒柔美,城墙齐崭刚直,河流依偎城墙而风情万种,城墙静傍河流而妩媚千姿,依河而建的吊脚楼,错落有致排列成最富韵致的风景。静静凝眸,宛若梦里,缥缈着心情,缥缈着心绪,缥缈着心思。

那是郑罡自己拍摄的图片,他像许多行走边城的寻梦人一样喜欢凤凰,就以为我是个凤凰女子。其实非然,我只不过写散文时常常情不自禁地写到凤凰,对我不了解的陌生读者,一篇文章读完几乎都会以为我生活在凤凰。年少时,我在凤凰读了三年高中,幽深古老,千回百转,古城如是前世故乡,今生痴痴爱恋。以致,每每有网友来到凤凰,我无形中会心生有一种好感,感动他们来到凤凰,感激他们喜欢凤凰。因为凤凰,因为喜欢凤凰,郑罡在山东日照,我在湖南湘西,也成了朋友。

郑罡是中国书法协会会员、日照市书法院院长,业余爱好绘画、摄影和文学。

我对郑罡的更多了解,是缘于读他的书画集,书是一个去处,一个归宿。

“读郑罡书法,如读长吉诗、碧山词,隽丽中隐含奇险峻艳,其笔画折返间,涩而不滞,丽而不滑,往往出人意外,却又在绳墨之中。”、“静极时,常常翻出一两幅郑罡书法,静默中品读。大都是小品,尺幅之中,逸气纵横,便觉得符了心意,一时间就有了疏朗的感觉。”这两段话,出自山东一位文艺评论家之文,其认识郑罡,了解郑罡和他的书法。我反复欣赏了郑罡的书法,又细细琢磨了这两段文字,慢慢就感觉出郑罡的书法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隶书、篆书,笔墨逸致,大字小字皆有一种宁静致远的淡泊,或者也可以说有一种古典情怀的书卷气。

艺术是相通的,郑罡的国画,还有摄影、散文,也是属于古典情怀,带有单纯、纯粹、透明的特质,我从他的画里看到了忧郁却看不到愤慨,我从他的文里读出了悲伤却读不出憎恨,这是由他的阅历、生活经验、生存环境、气质,还有修养及文学积累注定的,隐匿在这一切之后的是他游离于世俗之外的“古典情怀”。俗话说“心由相生”,从照片上打量郑罡,你便能感觉到这个曾在军营里打摸滚爬的男人,标杆笔直的身板有军人飒爽气质,然而既使是抿嘴微笑的时候,浓眉大眼的国字脸上也荡起一丝固执的忧郁。忧郁,往往比快乐更真实,是古典情怀的书卷气的流溢,也是与身俱有的一种善良、一种慈悲,而非生活不快乐、不幸福。

感悟于此,再回头欣赏其书画其摄影其文章,书的洒脱,与画的适意、文的清逸、摄影的幽深,凝合成一种气质和风韵,便拈起了迥然于初见的一番感悟——

郑罡的书法,字如其人,写字也是写他自己,写的精神,写他的思想情感,写他的文化修养,写他的生命品格。那一点一画、一仰一俯、一虚一实、一连一断皆是尺幅上跃动的一道光、一个福音、一个暗示,在人们摒弃了喧嚣,重新归于沉静时,它才会缓缓将高于生活的另一世界的秘密之门打开,那轻轻摩挲纸页的手,也同时掀开了自己内心的洞口,将灵魂渐渐呈现,并在宁静、纯粹的诗词间辨认出失落的姓名。

郑罡的水墨,墨兰墨荷墨梅是寥寥几笔的闲情逸致,就像书香门第的青衫书生,一手捻花,一手捏笔,抬笔落腕处深深的情在流淌,枝枝节节、花花朵朵溢成一片旧时月光。

郑罡的摄影,是镜头与大自然真挚的虔诚对语,在选材的角度上,构图上,光线上,色调上,不是人为地摆布和制作的修饰,没有俗气,也不矫情,所以他的作品,虽然环境是那么普通却表现得那么优美,人物是那么平常却表现得那么独特,看后令人感动和难忘。

郑罡的文字,是最原始、最深刻、最本质的情思的表达,一篇篇简短清明的散文诗话,仿佛荒野中的萤火虫亮起了点点灵光,迷惘而愉悦,渴盼而安分。

最后,我还是感觉到,郑罡拍得最多的是荷,有《云水禅心》、《七月有情》、《且听风吟》等数百张图片;画得最多的也是荷,有《无语》、《枯荷心语》、《一叶一清静,一花一如来》、《莲之韵》等几十幅作品;写得最多的还是荷,有《美丽的邂逅》、《问荷》、《枯荷听语》等十多篇散文、诗歌。捧读书画集,我看得最多想得最久亦是他笔下的墨荷,款款墨痕,或者是水墨洇染的一片荷叶寂寂地静美成画,或者是寥寥几笔勾勒的一朵荷花像素笺上落了一滴泪,或者是浓墨淡墨淋漓尽致的一池荷叶一塘荷花纠缠成旧人旧事旧心情的追忆,风雅如荷,灵秀如荷,清幽如荷,凉沁如荷。此情,此景,此韵,荷不孤了,人不孤了,心也不孤了。

掩卷时候,笑影渗着一涟泪晕,慢慢地洇成一片枯荷、一片雨声。

关于雨声的散文8:倾听雨声

文/曲斌

夏日午后,我背着喷雾器往田野里走去,突然听到一阵阵的雷声,远远的天边漾起黑云,渐渐的在空中像拉起一幅灰暗的布幔,山雨欲来啊。看来这天气是让我休息了,索性等这场雨过了再说吧。于是我踏上了回家的路。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在幽暗的雾气里,雨丝如银丝儿纷纷扬扬落下。无数的雨珠连成线压抑飞扬的灰尘,编织成迷人的轻纱,临窗而坐,那室外雨滴在小桶上清脆的响声,流在水沟里的明快之声,还有微风夹着细雨的唱和,这些有着交响曲节奏感的雨声,让人神清心朗。远处的田野,在雨中泛起星星点点的光泽,山影不见了往日的峥嵘,一片苍茫,一片迷蒙,就像一幅磅礴的山水画。这雨声的到来,让世界变得那么静谧,繁华的闹市停止了平日的喧嚣,公路上没有了雨前的车水马龙,乡间小路上那老农荷锄而归,燕子低飞着飞回屋檐下的巢穴,眼前世界静得似乎只有这滴滴答答的雨声了。那雨点敲打着屋瓦的沙沙声,像蚕儿啮着桑叶,又如退潮后的海水温柔地吻着海滩。那瓦楞上的雨珠落在院子里,汇成一条条小溪,然后东流汇入江河湖海。透过窗口远望,山峦清秀,树木浓绿,花草上落满了晶莹的水珠,这雨中的世界是那样宁静可爱。

在雨前,我原来准备给花生喷施农药的。你也许在雨前准备外出旅游,手中有许多事物等待你去处理,此时,这一切的一切你完全有了放下那些繁杂事情的理由了。雨前你也许在考虑那些等待你去做的事情,但窗外那轻柔飘落的雨滴将打断你的思绪,此时,你何不静下心来听那别有一番韵致的雨声呢?再说,这突然而至的雨声并非我们索取的,而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张潮在《幽梦影》中说:“春雨如恩诏,夏雨如赦书,秋雨如挽歌。”这赦书都来了,我们为什么不在这清爽的夏雨里放松一下呢?张竹坡在评论涨潮“夏雨如赦书”时曰:“赦书太多,亦不甚妙。”也许他的意识是说,夏雨多了,影响庄稼生长吧,我以为,至少此时此刻的雨声让我们淡定。

听雨是一种享受,是一种酣畅淋漓,让人释怀,心清梦静,物我两忘。原来生活中那些冗繁思绪在清脆悦耳的雨声中渐出眉目,体会到人生难得的那份欣然,找到了那原本属于自我的心态,那是一中消失已久的从容!此时,你欣赏大自然的天籁之音的同时,沏一杯茶,读一本书,听一首歌,细细的品味,静静的感悟,享受这雨天的魅力。让我们宁静的心绪融入这大自然的静谧之中。

雨过天晴,乡间的石板路被雨冲刷得一干二净,房子上的瓦让雨梳理得棱角分明。一抹彩虹,几处蛙鸣,绿草如茵,蝉声如歌,我发现,菜园豆角上的蚜虫也荡然无存,那果树上的蚜虫还能存在吗?这雨声将大自然的一切进行了整体的过滤,也过滤了我们心中的那些烦恼,那是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纯真的感觉。

雨浸润了山川和大地,雨陶冶着我们的心境。感谢这让我们心静如水的雨声!

关于雨声的散文9:江南雨

文/葛陈红

江南的雨,那雨声晰晰沥沥,有像是那沙漠骆驼的脚步声,又像是那喃喃的鸟语声,又像是那长老者那讲不完的故事声,还像是那热恋中的情人的倾诉……因此,江南的雨是多情的,富有诗意。

听着那雨声,往往会勾起人们对如烟往事的遐思,得意之事,耻辱之事,皆随这雨水漂去,也即宠辱皆忘;那飘飘洒洒的雨,那有节奏的雨声,特别在雨夜,聆听那雨声,顿时会把心中的私心杂念浊洗干净,也即能净尘心,将自己的灵魂进行一次清洗。同时,经过那雨水的净化,第二天的外面世界的东西都干净多了,花儿也艳多了!

雨中的万年青、松树等绿色植物,在雨中的净化下,更加娇翠欲滴,看到雨中的万年青树,会给人们一种生的希望,力量的召唤!

江南的雨不像北国的雪花令人心寒,而是会给人一种暖意,一种亲切感,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正是“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江南的雨不像塞北的风让人神往,但是江南雨会引起漂游他乡的游子的思归情结;在雨夜,喝上一杯清茶,会想起远在他乡的亲朋,你还好吗?会想起远在他乡的孩儿有没有把被子盖好?在雨夜,喝上一杯烈酒,将那心上人的音容笑貌回忆一下,将那些难忘令人挥之不去的思念化作两行清泪进入梦乡,有道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南的雨不像瑟瑟秋风那么萧杀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而是会给人一种蕴育生机的机遇。“星稀月明,鸟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求贤若渴、悲壮的诗句。由于秋风横扫落叶残酷无情,会让人产生悲观的情绪意志消沉,而江南的雨后的大地万物葱笼,一片勃勃生机!?

关于雨声的散文10:夜来风雨声

文/徐可

后半夜,凌晨三点钟的时候,窗外传来了下雨声。这个城市已经进入了雨季,所以下雨并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今夜的雨,既不是那种淅淅沥沥的细雨,也不是那种哗啦哗啦的大雨,而是滴滴嗒嗒的,像是雨点打在芭蕉叶或树叶上。当然,我的寓所在36层高楼,不可能听到雨点打在树叶上的声音,那就是打在外墙上的吧?

我不是被雨声惊醒的,我还没睡呢。虽然下班不算太晚,可养成了熬夜的坏毛病,就是不想睡觉。在办公室看了一个多小时书,回家后倚在床头又看了半个小时,两点过了,下决心要睡了,可又忍不住手痒,起身来到书房,打开电脑,想写点什么。写什么呢?不知道。茫然地坐着,浏览浏览网站,玩玩电脑游戏,不知不觉就是一个小时过去了。就是在这个时候,我听到了窗外滴嗒滴嗒的雨声。这样的夜晚,这样的雨声,竟让我突然起了一种淡淡的乡愁。是的,乡愁,一种久违了的感觉,突然涌上心头。

淡淡的乡愁,在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好久,已经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了。今夜竟然有了这种感觉,真是觉得既新鲜又奇怪。说乡愁是奢侈的享受,并不夸张。淡淡的乡愁,思念着远方的家乡和亲人,淡淡的忧愁中含着丝丝的甜蜜,略带点小资的情调。能够有乡愁的人,是有福的,说明他还有这样的心境和闲情,说明他还有思念的所在。

可是,我的家在哪儿呢?回家的路又在哪儿呢?

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这么一条自我放逐、自我飘泊的路。放着安逸的生活不要,而踏上这遥远而陌生的他乡。从此,人孤独了,形单影只,孤枕难眠;心寂寞了,心如止水,波澜不兴。像这样的夜晚,听着寥落的雨声,心情格外地寂寥而苍凉。可是,这是自己选择的路,怪得了谁呢?是自己作出的决定,又岂能后悔呢?

想起香港“艳照门事件”中一位当事人的话:好傻好天真。本来这一位也是受害者,可是竟因此而成为笑谈。有论者指出:无论是她跟男主角上床也好,或者是允许男主角拍照也好,都是你情我愿的,双方都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了,谁也没有欺骗谁,谁也没有强迫谁,又怪得了谁呢?如果要怪的话,只能怪男主角用情不专,在跟她信誓旦旦的同时,又跟好几位异性保持着同样亲密的关系。再往前几年,那位82岁高龄的著名科学家与28岁的年轻美女结婚时,有学心理学的作家在报刊发表文章,用阴暗的心理把他们说得很是不堪。朋友议论起来,都对作家持一致的批判态度。不管人家相差的岁数有多大,双方都是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一个愿娶一个愿嫁,你管人家怎么过日子呢?他人何必说三道四呢?像今夜,我孤独也好,寂寞也好,或者伤感也罢,忧愁也罢,都是自己的选择。如果怨天尤人,或者悔不当初,那就近乎矫情了。

听着滴滴嗒嗒的雨声,知道不能这么枯坐下去了。关了电脑,爬到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感觉眼角有点湿润,不过我知道没有眼泪流出,松软的枕头可以吸纳一切;轻轻的叹息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枕头里了。很想再起来,把这种难得的乡愁记录下来,可是终于还是懒得动弹。我就趴在床上,脸贴在松软的枕头上,听着雨点打在外墙上的声音,滴嗒,滴嗒。我还是执着地相信,那是雨打芭蕉的声音。

关于雨声的散文11:人勤包子香

文/王波

在雨声中迷迷糊糊醒来,看到时间紧迫,匆忙洗漱后赶去上班,路过包子铺顺便买早点。正在口袋里掏零钱,老板娘说:“你是要两个鸡汁包,一杯豆浆吧?来不及就明天来给钱。”我应声说好便拎着早点走了。

赶到单位,回想起包子铺老板娘的话,顿时心里暖暖的。或许是因为下雨,她看我行色匆匆,便让我改天付钱,但我惊讶于生意繁忙的她竟然记得我的口味和喜好。

我光顾的这家包子铺由一对年轻夫妻经营,年纪与我不相上下,丈夫在后台忙碌,怀孕的妻子挺着肚子在前台收钱卖包子。有一次路过包子铺,听见老板说:“坐到歇哈,今儿人少。”熟悉的乡音传来,勾起我的好奇心,便过去询问老板是哪里人。一问,果不其然是监利老乡,又问有没有糖包,有点失望的听到没有,便买了两个鸡汁包和一杯豆浆,之后我就隔三差五在包子铺买早点,一是照顾老乡生意,二是可以说监利话。估计老板娘记住了我这个老乡,而且每次都是固定搭配,所以知道我要买什么。她的用心,着实令人感动。

记得十八年前,邻居张大爷在巷口撑起遮雨棚,架起煤炉,放上蒸笼,摆好案板,一家简易的包子铺,热气腾腾的包子,方便了街坊四邻吃早点。那时候,张大爷要提前一天用食用碱发面粉,凌晨起床和面,将肉馅拌好,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后,差不多天亮开始蒸包子。早起买菜的大爷大妈,或是上班上学的大人小孩,路过包子铺都会顺便买点。包子多是肉包、菜包、糖包,不如现在的品类繁多。后来,我因在外求学,光顾过不少品牌包子铺,吃过如豆沙包、奶黄包之类的新式包点,但家乡的糖包仍是挚爱。那种红糖在蒸过之后流出的浓稠的糖水,和着麦芽甜味,吃起来真是人间美味。

在外从事包点生意的监利人不计其数,年年回乡过年都是满载而归,小洋房、小汽车都是起早贪黑、辛勤劳动的收获。在我身边也有从事此类行当的亲友,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精湛的手艺创造美好的生活,他们或许没有公司职员、上层精英的学历、地位高,对城市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贡献或许并不明显,但却是多少个家庭的希望,多少个孩子的牵挂啊!

俗话说“人勤地不懒”,意思是农民勤快肯干,土地也不会懒惰,庄稼也会丰收。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资源,包点手艺则是监利人生存生活的一大本领。,监利人靠手艺吃饭,传播着荆楚美味,点缀着监利游子的异乡生活。

关于雨声的散文12:静夜听雨

文/老溪

我喜欢听雨声,尤其是春天,尤其是平静的夜晚。

雨不要太大,也没有大风。或者是渐渐走来的雨声,或者是从梦中醒来听到的雨声。雨滴落在屋顶上,落在地上,落在水上,落在别的什么东西上,交织成一片,像一首既不高亢,又不沉闷,温柔缠绵的小夜曲。我听着这样的雨声,可以静静地入睡,也可以轻轻地醒来。在这样的夜里,我会睡得格外香,醒来心里也会感到清净,好像什么事也不用我操心,好像整个世界都被一种安详笼罩了。

我静静地醒来了。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天还黑着,应该是半夜吧。窗外有一种呼呼的声音,是雨声。声音轻柔温润,持续着,没有高低强弱的变化,没有风的呼啸。这正是我喜欢听的雨声。

听着雨声,我静静地想,为什么下雨的夜晚,尤其是和风细雨,我睡觉格外香甜呢?中国的农民很勤劳,很辛苦,他们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难得休闲。他们知道“人勤地生宝,人懒地长草”,靠着土地生活,就不能慢待了土地,不用别人逼迫,自己也要勉力为之。同时,在几千年来都是靠天吃饭,如果没有老天的眷顾,光靠人们的辛勤劳作是不行的。所以,他们既要辛勤劳作,又要祈求年头风调雨顺。于是,下雨天就成了农民最轻松,最惬意的日子。下雨天可以不干活,尽情休息玩耍,又有雨水为人们浇灌土地,多么幸福呀。我从小在农村长大,也干田里的活,就难免受到这种影响,所以在雨天睡觉格外塌实。有这样的说法:“工人歇礼拜儿,农民歇阴天儿。”

说到风调雨顺,就想起小时候听奶奶讲过的一个故事。孙猴子要坐玉皇大帝的宝座,说:“凭什么你能坐,我就不能坐?”于是玉皇大帝就把宝座让给了他。他也尽职尽责地行使权力。下界要雨,他就下雨,下界要风,他就刮风。可是天晴的时候,农民说旱了,要下雨。而下雨的时候,经商的人又抱怨,总下雨做不了生意;没风的时候,行船的人说没风行不动船。而刮风的时候,种果树的人又诉苦,风大坐不下果。下界一会儿要雨一会儿要晴,这里要静那里要风,弄得孙猴子抓耳挠腮如坐针毡,应对不来,只好把宝座又还给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就告诉他,要让下界万民平安,百业兴旺,你要根据他们的需要刮风下雨,比如风顺河道刮,雨在夜里下。那时我也知道这不过是个故事,是人编造出的故事,但仔细想想,又觉得实际情况好像真是这样。晚上下雨的时候比较多,有河流湖泊的地方风比较大,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现在已经知道了这其中的道理。夏季雨天比较多,雨的形成,是由于地面的水汽受热蒸发,到空中遇冷凝聚。当水滴增大,重量超过了空气的浮力,就会落下来——这就是雨。而夏季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水汽白天蒸发,到晚上落下来,是正常的现象。风的形成是由于温差的存在。水面温度较低,陆地温度较高,水陆相接的地方存在明显温差,所以容易导致空气的流动——这就是风。所谓的神话,其实都是人们根据自然现象编出来的。

听着雨声,想着大田该播种了,这雨来得好及时。春天的雨是最珍贵的,农民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春天的雨声也是最好听的,因为春天多是锋面雨,均匀、轻柔、细腻、悠长,下起来不急不躁,不紧不慢的。不像夏季,气流活动剧烈,或者酷暑蒸人,或者大雨倾盆,多是对流雨,又急又大,而且忽晴忽雨,还常伴着电闪雷鸣。夏天顾不上听雨,也听不出韵味,甚至还让人胆战心惊。

听着雨声,想起杜甫在诗中说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说中了春雨的特点。看来春雨也有助人而不张扬的精神。想起李商隐在诗中说的:“竹坞无尘槛水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看来听雨的情趣古人就有。而我自己也很坦然:因为我并不是故意附庸风雅。两首诗一是写春,一是写秋,一个无声,一个有声,情绪立意都不相同,可谓各得千秋。

听着雨声,也想起了雪声。冬天下雪也是有声音的,雪声比起雨声来,要轻柔一些。简单而形象地说,雨声是哗哗哗,雪声是沙沙沙。我喜欢静静地下雪,不喜欢那嗷嗷叫的刮着大烟炮的暴风雪,就像不喜欢狂风暴雨一样。对于农民来说,雪和雨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都知道“瑞雪兆丰年”这个话。农民则说:“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听着雨声,又想到近几十年来环境的破坏,导致气候变得越来越恶劣,极端天气经常出现,风不调雨不顺,旱涝不均,灾害频生。我不仅生出一种忧虑:今后像这样怀着塌实的心情听这样静静的雨声,会不会也成为一种奢望?

雨声更衬托了夜的宁静。鲁迅先生在小说《孤独者》中写道:“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这是怎样的境界呀。听着雨声,我仿佛也听到了静的声音:除了雨声,万籁惧寂。

且享受这种安详与宁静吧,我又渐渐地进入了梦乡。我梦见了祥云暖日,细雨微风,人生笑靥,五谷丰登。

关于雨声的散文13:响在山中的雨声

文/陈兆平

山中的雨说下就下,从屋檐上掉下来的是扯也扯不断的雨丝。或者,便是珠子般的豆粒大的雨点,一串一串地打在空旷的山中。四周的天幕,闪耀着缕缕白光,蒙蒙的雨雾弥漫开来了,清新,迷离。青草的芬芳和泥土的腥味随雨雾扑面而来……

重峦叠翠的山影翡翠般绿了。翌日晨起,东边还未升红日,山中静悄悄的。踩着落叶残枝,踏着流淌的雨水,径直走入山中。路曲曲弯弯地拐,水弯弯曲曲地流。登上高坡,鸟瞰山湾,蔚蓝色的水汽从山底冉冉而生。极目远望,偶尔从雾破岚开之处,窥视若隐若现的山峰沟壑。高高低低的山,尽在虚无缥缈中。

雨,落在山中的树林里,落在屋顶的瓦片上,清清脆脆。伫立窗前,观窗外雨水飞花溅玉;听瓦片上的雨声,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妙音。那是好听的音乐,属于我热爱的山中。

山中听雨。细雨点点滴松柏,大雨倾盆打荷塘。品味雨声,都有一种力量的震颤。柔中见刚,刚中有柔。儿时听雨,惊若寒蝉,最怕那闪电的光亮和轰隆的雷鸣。而今听雨,天高云低,静望默想,一颗敏感的心灵在联想:山里,山外,乡村,城市,都是凉凉的晶莹的雨珠儿串成人生的外衣。这山中的雨,莫非是不凋的山魂?听,屋檐下有声音在喊我!哦,是母亲在喊我。其声悠扬余味绵长。野性的山中,有母亲柔美的声音,在喊她的儿子。母亲,母亲,最动人的旋律是你的嗓音。雨在山中下着,雨在屋外响着,雨在母亲的呼喊声中碰撞着心底的慈爱。多少年前落过的山雨也在多少年后一模一样的落着,这动人的山雨啊!油灯下读课文写作业的山里娃,伴着雨声已长大。雨越下越密,雨声中催我去睡觉的母亲。昏黄的灯光下,为我和妹妹纳鞋底的母亲。雨水一淋,转眼间就白了满头秀发的母亲啊!山雨,涨满深深浅浅的溪谷。小时候听雨山中,昏暗的灯光捅亮黑洞洞的夜,惊悸的童心充满对光芒的向往。而今听雨,看见母亲拖着衰老的身体,喂她的牛和羊;雨水淋在母亲从山中割回来的青草上,淋在我偷读小说学写文章的竹楼上,淋在我苍茫的心迹中。

如今的山雨,落在我的山中。这雨,落在满山的花丛中,花瓣相依相偎;雨的手指拨动她们的琴弦,春歌和雨声一起回响在山中。这雨,落在密密的竹林里,雨打翠竹,沙沙地响,悠长的竹在雨声中弯弯腰然后挺拔云天。这雨,落在山中松软的泥土里,沁入山涧的岩层下,山地悠久的历史溅满点点落红。

雨依然在下,敲打着这似鼓的山中,细细密密的鼓声。我小小的女儿已入睡了,她的耳边萦绕着我熟悉的童谣。这雨声便是催眠的曲子,把我哄大又来哄我的女儿。世代相传的是这如鼓点的雨声么?瓦是最廉价的打击乐器,雨的音乐就是泥土的音乐。可感的温柔笼罩着听雨的人。静听瓦片上的雨声,轻轻地弹,咚咚地敲,砰砰砰地在叩。以春分为序曲,演奏到冬至,岁岁不改。

山中听雨,听完绵绵春雨又听潇潇秋雨,就这般听完一生。雨是一种绚丽的音乐,听着山雨,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山中落雨的情节。雨落在青石板铺就的石桥上落在山水养育的树林中,四川的水田、池塘和大大小小的溪沟都涨水了,阳雀那多情的啼鸣湿了。雨也是一种爱情的音乐,落在长长的三峡落在神女峰秀美的唇边,吐露相思千年的红豆。

如今,我的雨伞时刻为山中的雨声而撑开。果熟的时候,打谷的日子,还有回家看望母亲的那一天,我都要携伞归去。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那雨声总是在山中等我,还有一盏不灭的灯,盼我回去。是的,有那么一天,我要回去,就着那片光亮,从头到尾整理今生今世青藤般长长的故事。亘古的山中,雨声一年四季都在响。响在山中的雨声,不就是喂养牛羊的母亲在山中一声慢一声紧地喊我么?

关于雨声的散文14:留得残荷听雨声

文/风吹馨兰

留得残荷听雨声,亭台微语话露浓。一塘静水漂移梦,半卷秋风半月明。

---------题记

因着几幅随手拍摄的残荷图片,而在网上觅得诗人所写的与荷有关的几首诗作以及诗作赏析。细细读来,已与古人一起入荷听雨,在寂寥与萧疏之中,体会一种静美,体会一种生命虽渐逝,却将点滴情愫穿越凡尘,在“菡萏香销翠叶残”的凄美意境里,而泊生的,苍凉后的从容。

荷之初,尤喜白色,在那些欲语还休的清荷尚未在池塘盛放婷婷时,我便常常在黎明的惺忪睡眼中漫步荷花塘,只为了能在无人打扰的时候,看看晨光里荷微启的唇,看看静浮于水面拥吻露珠的叶。漫步时,滴滴草尖上的垂露会不知不觉的打湿了脚面,而早起的小雀则啄着羽毛,在早晨清爽的香风里蹦跳着,自顾自的玩耍。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祥和。

当荷白玉般的颜容在某个时段悄然的风情万种,我已来不及说美,只是痴呆呆的坐在它摇曳生香的清影中,与它的素雅为伍。似乎,那个时刻,我便是那古典的白衣女子,端坐在月晓风清的瑶池仙境,无语听荷。

一场初秋的风掠过,季节褪去喧哗的模样,白荷凋落,荷叶枯败。细雨飘落,淡淡的荷塘中,有细密的雨声,与残荷演绎着湿漉漉的忧伤,聆听过后,有一种悲壮的美升腾,那是繁华落尽后的沧桑,却,真真切切的孕育着生生不息。

看荷,如若看人生,总会有起起伏伏。若如荷,喧嚣时不失本色,落寞时,也别有一番风致,便好。季节轮回,物换星移,没有谁敌得过时间的消磨。而“留得残荷听雨声”,则是对生命的尊重,因为生命得有那样一些时刻,应该定格于超然于尘外的----禅。

留得残荷听雨声-----潇潇秋雨里,秉持着一种神韵,将荷塘打量,却见“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

留得残荷听雨声,亭台微语话露浓。一塘静水漂移梦,半卷秋风半月明。

关于雨声的散文15:枫桥,还在那里

文/九天

在一片雨声里,我一个人来到枫桥。

枫桥还在那里。只是斑驳的鹅黄里,多了一些旧。

枫桥真的也会老?没人回答,大家各自走各自的路。如我当年一样,只是匆匆忙忙地赶,没一个来得及认认真真地停留。也一如我当年,浮躁里满是不屑,不屑里满是轻狂,只当来过。

今儿个不一样,我是特来枫桥的。在那里,我想找回当年匆匆忙忙间,丢失在吴侬软语里的记忆。

那天,好像也是七月。我们一群人,是大学的第二个假期。我记得,那是一阵意气风发的游走。那天很热,枫桥也很热的,坐在枫桥的女儿墙边,就觉着一身焦躁。在焦躁里,没能多想,也没敢多看,只是从桥的这一端挤到枫桥的那一端。心里仿佛有太多的不满足,就觉着是在赶一场大集。

那天,仿佛觉得水很清澈,记得我曾走下桥边的石凳,用那运河里的水轻濯一下阳光洗过的洁白的脸。感觉那水漉漉的湿过嘴角,好像有一丝儿甜。那天,好像谁都没有提起张继的诗,也没人提起张继,怕是忘了。我和许多人一样,带着一种不满足,直奔寒山寺而去,匆忙里,好像也没有听到寒山寺的钟声。

回眸里,我看到一只猫,白色的,正蹲坐在枫桥的围栏上。风吹,铃铛样。

自那日离开寒山寺,从此再没有去。二十年了,虽然记忆里只剩下一层薄薄的影,但仍有一份怀念留在心头。感觉总有一些骄傲在,总有一些不舍在,因为我来过枫桥,我真的来过。

一晃眼,二十年就过去了。只是一个照面,我们那群人,意气风发的那群人,都各安天涯。想来,二十年,大家如我一样,过的都来去匆匆吧,那种奔波也一定很辛苦很甜蜜吧。二十年没有见,都会老成什么样子,真的不敢想。大家都有了孩子,都有了自己的家,听说都很过得去。过得去就好,人生不就这几十年吗?只要能过得去,我们还需要什么。

二十年,他们一定都又去过枫桥的。哪会像我,二十年都没能停下来,没敢找一段时间静下来,回顾或整理这些清浅时光。不管他们去,还是没再去,枫桥还在那里。我只想告诉他们,二十年后我来过。在一个雨天里,那天正好是七夕。

一朋友打电话给我说,找个时间,大家聚聚吧。原打算二十年后,聚那么一次的。大家也许都很忙的,等等吧。二十年后,怕有人等不起。我没有说一句话,心里一阵酸。还是等等吧,等大家都有时间,我们是该聚一聚了。不然,我们真的会老的。

一想起同学的那句话,眼里总有些湿润。我不敢想那天说的话,也不敢再看我们身后的二十年。我在心里祈祷,二十年后,我们都会健在,都一定会过得很好很幸福。

这一次来枫桥,是准备好了的。想在轻松里,找一点属于自己的慰藉。恰巧,正赶上了雨,有雨真好!没了浮躁,也没了喧闹。那天,我看枫桥,眼里有些湿润,枫桥也是。好像二十年没有见,就觉着有非一般的亲切。坐在原先坐过的地方,端详枫桥。二十年了,总觉着她有一种成熟起来的美,很安静。我仿佛看到张继,正醉卧在枫桥的怀里,像个孩子安睡着。

一个人,躲在枫桥的雨里,我没感到孤独,因为我的身后有枫桥。桥下,游船过,雨漂在水上,一阵烟。远看,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当年,站在河岸,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现在却不见,真的有些遗憾。水流过处,有少许的腥臊味,顺着风划过来。我疑心那是从喧嚣里淌出来的一股厚重。虽然,雨里,运河没了清澈,这一切,亦未能淡去我对枫桥的爱恋。

雨还在,猫却没来,我总有些失望。二十年前,在枫桥,我明明看到一只猫的。那猫,多像张继的诗。

重回枫桥,我等了很久。我等寒山寺的钟声再次响起,我想看那钟声沿着运河两岸奔跑的样子。我等张继,等张继还有好诗写给枫桥。

是夜,我就住在枫桥。那夜无月,也不见银河,只看一天泪眼。不曾想,牛郎哥哥和织女姐姐,老夫老妻了,还这般恩恩爱爱。河两岸,灯火次第点亮,吴侬软语和琴瑟声一阵阵来,运河也随即热闹起来了,游人如织。我不知这城市的霓虹里人都怎么了,不想多要一会儿清静。酒吧是城市一朵红唇,挑逗着繁华里的热闹。这样的夜,许就是枫桥的流光溢彩。

本想躲在这连绵雨里,好好地享受一下姑苏恬淡里的宁静。不想,这里的夜,竟这般的绚烂着灯红酒绿。歌声,琵琶声,从运河两岸的房子里飘过来,让我又想起了唐朝。

雨停了,嘈杂声里,也不见张继,怕是醉了。我不想让他醉,他醉了,谁还给我写诗。

噪杂之后,枫桥一点点潜入平静。夜深处,忽有钟声传来,和着张继的诗直往你的梦里去。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梦里,是谁在吟咏张继的诗。

第二天,从枫桥过。清晨,雨洗过的姑苏真的很美,要是那只猫还在该多好!

离开姑苏时,我仿佛看到那只猫,在枫桥的栏杆上,看着我笑。

前世,莫非我就是那只猫。

关于雨声的散文16:雨声做伴

晚饭时,终究还是下起了雨。

气象预报说,夜里有阵雨,雨量局部中到大雨。既是阵雨,想如往日那样,饭后休息个把小时,雨总会停住那匆匆的脚步。不料一个小时过去,雨依旧敲打屋檐。妻说雨大,就别去行走了。晚上快步行走,已成我的习惯,若不去,就像丢失什么似的。推开门,见雨虽连绵,却非暴洒。

于是,心一横,撑上伞,行走于雨中。

淅淅沥沥下着的雨,仿佛在空中已欢天喜地般热闹上了。小小的伞成了一扇轻巧的鼓面,雨击打在伞上,滴嗒滴嗒的奏鸣便在耳旁回响,清脆,明快,富有音韵。

那雨,当真是率性、自在,映现透亮的光。在这样的雨中,我想即使不带伞,也会感觉通体畅快。

当行走雨中时,我就感到并非冒然而行。

以前步行,我大踏步行走,双臂用力往后甩,或者平举胸前左右摆动,有时手掌还松弛又握紧,一副锻炼者的模样。现在,我却不紧不慢地走着,既作散步,又为锻炼。想不到的是,更有一种诗意在一路流畅。

海边的大道宽阔空荡,非机动车道一路随行,人行道也有两米以上。两旁的树木,或一排排紧紧挨着,点缀大道;或当作道路的隔离栏,整整齐齐地随路延伸。一盏盏的路灯高昂头颅,布排在路的两边。这样的背景里,就给雨的挥发造就了一个明亮的舞台。黄色的灯光里,针线一般的雨帘清晰可见。黑色的路面上,雨滴紧凑地敲打,溅起的水珠瞬间形成细碎的雨花,跳跃,飘舞,荡漾出一种情趣。湿漉漉的树木在滴嗒的雨声中泛着清亮,宛若经受着一种圣洁的洗礼,或者如孩子般吮吸着雨水,露出清纯的笑意。绿幽幽的树,笑盈盈的树,给我便有一番明丽的感觉,我的心里同样的明丽。

伞顶上绵密的雨声,就伴随这一路诗情画意般的景状,令人舒心悦目。

滴嗒滴嗒的雨声,或许对许多人来言,会有一种郁闷,甚而压抑,便诅咒起雨来。而此时,在我听来,雨声是一种节奏,一种意境,一种明媚惬意的感觉。

路上见不到行人。人们都躲在了屋中。我想,倘若郁闷,不如冲进雨中,畅畅快快地让雨淋上一阵,那样或许会感知雨的情性。

偶有汽车奔驰而过,溅起浅浅的积水,如飞花一般飞扬。如果雨再大一点,积水再多一点,溅起的水花会更壮观,更令人激奋。

望不到尽头似的路,便只有我一个人踽踽而行,一手撑伞,一手甩臂,耳听雨声,眼赏雨景。忽想,自己在那样空旷的路上行走,是不是有点渺小?我哂然一笑。在这条海边的大道上,谁还像我那般穿行雨中?是不是有点孤单?可此时,孤零的只是躯壳,我的心里明快着,舒畅着。宽阔的大道为我延伸,两旁的绿树为铺设,塘外的海风为我吹拂,滴嗒的雨声为我做伴。正沉浸在这样的意境中,心里唯有一脉脉的陶然在涌动,在散发。倒是滴嗒奏响的雨声,衬托着路上的寂静。雨中的这种寂静,并不让人感到落寞,反而令我坠入在静谧安闲之中,更尽心地倾听雨声的奏鸣。当然,此时若有一位心仪的人在旁,一起撑伞行走,那更具静美的佳境。

又想,我这样孤零地走在雨中,被人见了会不会说我傻乎乎的?呵,见到我的人都是飞驰而过的司机,他们也许会有这么一念而想,却不会太在意一个在人行道上行走的人吧。倘若遇上如我这般行走的人,那么他或她也是傻乎乎的。就傻吧,雨中的自在那么淋漓,那么写意,潇洒地傻一下多值。谁还能傻出那般畅快?那种意绪?倒是碰到过一个人,男人,穿着雨衣。路的另一边种着一排果树,正是杨梅成熟时。那个人正摘着杨梅往嘴里送。看到我,瞄我一眼,边咀嚼,边往前走。他为何在雨中?是散步还是路过?却怎么又偷摘杨梅?望着他的背影,便有一种傻的感觉,他傻,我也有点傻。然后,呵呵一笑。

好像听到一记雷声,闷闷的。雨似乎也越来越大,雨滴的敲打也越来越密。

要不要提前折回?

平时我一般要快走五十分钟,差不多将海边的这条大道来回走上一圈。现在,却只走平常路线的一半还不到。若要提前折回,前面就有一道斑马线,可打道回府,少走一段路。然而,提前返回只是一念之想。之后,我已打定主意,决定坚持下去。不仅仅提前折回也要被大雨所淋,更主要的是,滂沱的雨中更能磨砺人。如注的雨,对于行走的人是一种考验,一种激励。出来了,锻炼也好,散心也罢,就不须半途而废。这也是我行事的一种风格。

雨声做伴,继续往前走。

有点微汗在背上不知不觉中渗上来,额头上也冒出了汗花。可雨中的凉爽依然弥漫空中,阵阵海风也迎面而来。热的身,凉的空气,围着我交织一起,令我不由加快步子。

返回的时候,忽见海那边的上空透着朦朦的白光。一排高耸的木麻黄挡住了白光的大部。雨中怎会有白茫茫的光映在海的上空?哦,那是对岸的灯火吧。看不到对岸的灯火,我却能想象此时的灯火可能已忘了脚下的涛声依旧,而专注地倾听雨所弹奏的乐声吧。这样想象着,油然会心而笑。

许是太关注路上的情景,太陶醉雨中的诗意,竟忽略了脚下也有风韵。又有一种欣然的感觉。

一阵流声的声响时起时伏,在身前身后清快地响起。细一看,原是雨水流入窨井所致。倘若不去看那窨井,耳畔听闻的,便如一股股的溪流,流淌在山涧。仔细听去,有的潺潺而流,有的哗啦作响,很有一种韵律感。于是,雨声,流水声,一齐在我身上回鸣,令我的心境舒坦无比。脚步不由慢了下来,想多享受这样的情致。

身边的影子就是放慢脚步不久后让我忽然见到的。几个身影时而前,时而后,时而在身边。一看,原是前后两盏和道路对面的路灯所投的影子。当我在路灯直线下时,我的身下出现一高一低的两个影子,高的浅淡,低的暗黑,有时重叠,有时交叉;稍走几步,又有三个深浅不一、长短各异的影子散发在路面上。我停住,它们也一动不动。我走动,它们便紧随我。雨淋不湿它们,只在雨中将身影变来变去。好一番景致,让我不时侧头望望它们,笑意漾在脸上。

雨,继续淅淅沥沥下着,密密麻麻的雨珠依旧在伞上弹奏着欢欣的乐曲。

望着如注的雨,和雨中空无一人的大道,在这般细密的雨帘中行走,我想,那确实需要勇气。这勇气,带着一脉诗意。还需要悠扬的心情,才不至于步履匆匆。而雨,是不会亏待这样行走的人的。

雨声做伴,雨中的情致,赋予人的是别样的意绪,别样的心韵。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