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文章

请欣赏死亡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死亡文章1:死亡进行时

文/刹弑轩ゞ疯子

窗外的樱花在风中摇曳着,撒落了一地。天色格外的阴沉,像恶魔张开嘴一般,快要吞没了一切。屋内静静的,女孩正坐在摇椅上,鲜血正从她手腕的小动脉涌出,滴在地板上。静静的,等待她的将是死亡。

那是几个月前,女孩认识了一个男孩。两个人都是高中学生,因为一个偶然,他们相遇,相识,相恋……

男孩很关心女孩,他总能在女孩最无助的时候第一个出现在女孩的身边。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回家……

在大人和老师的眼中,高中生是不被允许谈恋爱的,而应该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努力学习。正如所说的一样,男孩和女孩也逃脱不了分开的厄运。在老师的破坏与阻止下,他们分开了……

那以后,他们谁也没有笑过,悲伤压抑着这两颗真挚而单纯的心灵。那天,女孩再也受不了这种折磨,为什么彼此真心相爱却要分开。于是女孩选择结束这令人疲惫不堪的生活。

风很大,天空很阴沉。女孩独自在屋里,坐在摇椅上,紧紧把男孩的照片攥在手里,脑海中浮现出一段段和男孩的往事后,微笑中又带着些许的愤怒,她拿起了锋利的小刀片,割开了自己手腕上的小动脉,鲜血一下子涌了出来,流过指尖滴在地板上。静静的,等候着死神的降临。

那天,女孩的一个朋友到女孩家中找她。叫过几声后,除了呜呜的风声外,没有听到女孩的任何答复,这未免让女孩的朋友有着些许的担心。于是她走到女孩家的窗户边,透过窗户可以清晰的看到女孩静静的坐在摇椅上,一动不动。屋子里光线很暗,但却能够清晰的的看到女孩的背面……

“血,是血!”女孩的朋友大叫起来。女孩手腕上的血迹已经干了,可地上的却还没有凝固。一切的一切都刺激着她朋友的视网膜。顿时,女孩的朋友吓得瘫倒下来。“怎么会这样!”这让她的朋友感到很害怕。静下来后,女孩的朋友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男孩。男孩很匆忙的感到了。他使劲的推开了女孩家的门。而让男孩看到的是女孩已经安详的坐在摇椅上,手中紧紧攥着男孩的相片,她已经走了。男孩没有说话,也没有哭!

男孩走到女孩的旁边,慢慢的蹲了下来,他抱着女孩,贴着女孩的脸。他想尽量去给女孩已经泛凉的脸多一份温暖。男孩凑过到女孩的耳边,轻轻的说道:“傻瓜,我说过不会让你一个人孤单的,我会陪着你的……”

窗外的风更加肆虐着,樱花在风中尽情的舞着,天空像恶魔般狞笑着。

其实,并不是年轻时候的承诺都那么脆弱,而男孩永远留在了女孩的身边。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将他们分开……

死亡文章2:断除贪爱与相思

如果说死亡是这个世间人们最恐惧的事,那么最悦意不过的事莫过于情爱,情爱作为文艺作品和影视“永不衰落”的话题而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语言、诗篇来赞美它,用音乐、戏剧来表现它。缺少了它,人生好象暗淡无光;而有了它,再艰苦再沉闷的生活似乎也变得绚丽多彩、生气勃勃。这个世间,有多少人将人生的幸福寄托于它,有些人甚至将它视为人生唯一的幸福,缺少了它,便觉得是此生最大的遗憾。

情爱真的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能给真实、永恒的安乐吗?

实际上,从最初的求爱、中间的结合,直到最终的分离,人们品尝的只有酸苦的情爱之果。

首先在求爱阶段,要博得女人的欢心,不付出沉重的代价是很难的。

不用说平民百姓,即便是帝王将相也同样如此。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可谓举不胜举,远的不说,当代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个超级大国的总统竟然为了一个女人,不得不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检讨自己的过失,以致名誉扫地,脸面丢尽,这恐怕是他本人在放纵情欲时万万想不到的吧。如是为了满足女人各方面的欲求,而造作种种恶业、奔波劳碌,来世还要饱受三恶趣的痛苦。再者,女人的心态变化无常,晴雨不定,时而欢喜时而忧,为情欲系缚的人们总是饱受折磨。

又在情欲的追逐中,人们实际上也是在满足自我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认为对方是“我的”,这时对方和“我”的房子、“我”的家电、“我”的车子等一样成为“我所”。这正是一种坚固的我所执的表现,实际上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恒时占有对方。人们在情欲的追逐中带有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性。人们往往希望对方的所作所为按照自己的意愿而行,听自己的话,稍不合自己的心意即产生烦恼。然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想法,一个人又如何能去主宰另一个人呢?

其次是结合之后的苦。

涉世不深而又充满幻想的年青人,总是把情爱看成如鲜花一般绚丽,幻想着组建一个充满情趣的家庭,然而一旦步入婚姻的圈子中,就会发现家庭生活不外乎柴米油盐,从此便不得不奔忙于各种鸡毛蒜皮的琐碎杂务。这时,人就象马匹已被套上马鞍马刺,开始驮起沉重生存负担,尤其是周而复始地单调重复着的生活,更是使人深深地失望。鲜花盛开时确是炫人眼目,但最终必然枯萎,同样,人们心中的美好幻觉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这时人们往往会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其实正是人们从虚幻的想象中走入真实生活的必然痛苦。正因为人们心中美好的幻觉仅是一种非理作意,所以它不可能长久,象肥皂泡一样终究会破灭。一切都将归于平淡,归向人生本有的痛苦烦恼。

尽管现代人都不愿意去正视它,人生的痛苦不会因为人们虚幻的憧憬而转变消失,而人为什么却偏偏不尊重现实而喜好徒劳的幻想?人要获得真正的安乐只有走解脱之道。人们没有体察到情欲是痛苦之本,反而想以追求情爱的欢乐来替代人生的痛苦,这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

人心就像秋天的云朵一般变幻无常,尤其在浮躁异常的现代社会中更是如此。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生起贪心,并组成家庭,一旦长久,先前的新鲜感和美好的感觉随着时间的迁移而荡然无存,生活开始变得枯燥乏味,甚至两个人生活在一起已经无话可谈,互相视对方都感多余累赘。于是男人就去追求另外的女人,去寻找新的刺激,或者女人去寻找另外的男人,当今时代流行的婚外恋基本上是这种情形。实际上这都是人的分别念在作祟,同样的两个人,前后之间彼此的心态竟有如此大的差别,如果情爱的本性真实存在的话,那对一个人的认识和态度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变化?

仔细观察当代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变幻莫测的分别念尤为明显、强烈,人们任性放纵,随意结合,朝秦暮楚,无有克制之念,人们认为放纵而为即是自由,这种自由即是人生的快乐幸福。之所以会有如是荒唐的见解、疯狂的行为,只因为自身的理智被非理作意所牵制,而陷于虚幻境中不能自拔。这种自由观痴迷地认为外面有真正能使他欢乐的异性,而实际带来的只有今生来世的难言苦果,这实为深重的烦恼业障。

最后是分离之苦。

世人向往恩恩爱爱、如胶似漆地生活,不但要今生在一起,而且还想生生世世不分离,所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然而即使今生生活在一起,也只是因缘凑合而暂时相聚,一旦因缘尽时,必是各自随着自身的业力而漂泊不定。今世为夫妻,来世或许成为互不相识的陌路人甚至成为怨敌,所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所谓“人有悲欢离合”,本来聚散不定,这又岂是耽着情欲的凡夫所能作得了主的?印度的帕单巴尊者曾说:“夫妻无常犹如集市客。”所以对此人间聚散当以放下随缘的态度观待。

是否人人都将欲乐执为人生的最大快乐而紧执不放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在修习不净观的行者眼里,人间欲乐被视为粪堆、火坑和毒蛇,避之唯恐不及,而脱离爱欲染缚的成就者则见欲乐本如空花、了不可得。这是由于他们在各自相应的层次上观察照见了事物的真实本相,从而远离了普通凡夫人的非理作意。如果我们依循佛菩萨的教言来观修,同样能化热恼为清凉,使情欲之火当下止息。

以下就所贪恋对象一生的无常迁变、其身当下的不净、幻化本质善加思维,从而破除情欲烦恼的根源——非理作意。

首先对于异性,我们的目光不应只停留在她一生中短暂的光辉时刻,应该观察她一生的走向。比如观察她的出处:从父母经血腥臊交媾而来,又从污秽之处而出,从一个意识混沌、不明世事的幼童逐渐长大而成。作为凡夫,她可能除了喜爱享受生活之外,其余美德不会很多。在她容颜光耀、青春艳丽的数年中,这时人们最愿去留意、关注她,然而此后她必将走下坡路,随着容颜的衰败而慢慢地退出人们的视线。如果她结婚生育,那将忙于操劳家务,日常生活中大众面临的烦恼她也不能例外地一应俱全,烦恼将踵接而至,生活的压力使她平庸,身体也日渐臃肿、肤无光泽。到了老年的时候,则形容枯槁有如一株焦木,这时病魔和精力衰竭将笼罩着她,老眼昏花,感到事事都无能为力,一旦被死魔攫住就再也难以逃脱而在茫然无奈中死去。在家中停放几天,再往火葬场的钢铁炉里一放,即刻灰飞烟灭,化为一堆灰烬。往日的身形连一个影子都找不到了。难道这个曾经容颜姝丽、令人心荡魂销的美女不是和梦幻泡影无二无别吗?再多多回忆一个女人一生的痛苦艰辛,则同情心悲悯心亦会油然而生。

再思维这个娇媚姝丽的身体死时会是多么令人生畏,颜色逐渐变成青瘀,身体膨胀腐烂,一块块化为脓水,然后蛆虫从腐血中爬出,时间长了便成一堆白骨,再经过长年的风华,一切都将荡然无存。一个生命不论她生前多么风光,最后的结局皆是如此。

所以,眼光不能只停留在现前的绚丽一刻,要把时间拉长,观想一个人一生的整个过程,把整个过程连起来观察思考,再炽热的欲念也会变得索然无味。

所以我们不应该被世间的愚痴粉饰所蒙骗,随顺世间的矫揉粉饰永远也见不到真实面目,不应躲避而应面对真实的情景。

以下再次观察所贪对象的本质。

比如星级宾馆的厕所,灯光辉煌,里面还洒上高级香水,点上浓香,摆放着各种鲜花且有侍应生站着服务,然而不论如何装扮修饰,都改变不了其藏污纳垢的本质。同样,一个女人无论用什么饰物、化妆品、香水来打扮自己,无论如何花枝招展,也都改变不了其为活动厕所的本质。在身体里头包裹着的仍然是污秽的脓血屎尿,更何况其相续中尚有无边的贪嗔痴等五毒。这里里外外何有可贪之处?

有关人体的常识告诉我们:贪恋的对境本是三十六种不净物堆聚而成。三十六种不净物是:毛、发、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胞、屎、尿、垢、汗、涕、泪、唾、脓、血、黄、白、痰、阴、肪、脂、脑、膜。所谓的美妙身躯就是由此而来,三十六种不净物堆聚而拼凑成一个活动身躯。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余可称为身体的了。(阿罗汉莲花色比丘尼,曾于追求自己的少年前,以神通节节肢解她那美丽的身体,可是除了三十六种不净物外,她身体没有任何精华可言。我们现在虽然没有神通,但也可以借助X光、CT等科学仪器,通过从里到外的观察,不管是美人还是丑人,身体都没有可贪的地方。——索达吉堪布讲授)

我们再略述关于不净观方面的教言。首先历历明观贪执难舍的有情身体,以文殊智慧宝剑从右眼处剖开表皮,将它撕下来,随着表皮的撕裂,随之汩汩鲜血奔溢而出,染红了面部及身体,皮扒光后,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接着自上而下割剔身肉,逐渐露出颈骨、锁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脚骨,此时血肉狼藉,撒落四处,面前站立一副青白色的骨架,又五脏六腑、胃液、浓痰、胆汁、屎、尿一并涌出,臭气熏天,流布满地。

这样清晰观想之后,就能清楚地了知人体实为一堆不净物,另外,人的九窍排出的也全是不净物,所以这个躯体不用到死后,现在即是活动厕所。了知此理,如何会生起拥抱亲近之心?如何会与之如胶似漆、缠绵不舍呢?然而就是这样一堆不净物,经过分别心非理作意的加工之后,就变成了悦意可贪恋的对象。而作深刻细致全面的观察,可以使我们看清它的本来面目。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深入观察下去,这三十六种不净物,每一种又归于五大,都可分析至微尘,最后析为空无,这样经过分析观察,所得到的是谁也无法否定的事实——人体如空花水月。然而人们以非理作意却将此泡影一般的身躯观想为美妙的身躯,认为与此“美妙”身躯相处是人生的快乐所在。人们以非理作意再三生起猛烈串习,不加抑制反而火上添油,这样相续中的欲念会如森林中的火遇上大风势必焚毁整个森林一样,必将愈演愈烈,由此人们深陷迷乱之中不能自拔,有人因失恋而精神崩溃,有人甚至不顾一切、施暴造恶。人们对这层妄念死死抓牢,不肯放松。在生生世世中,盲无慧眼的人们多少辛酸泪,都付痴情中!

最后从生死流转的角度来看情欲。

欲乐如美食中的毒药,初尝使人愉悦欢喜、趋之若骛,然即此情欲将人死死系于六道之中,只因缠绵则如春蚕吐丝一般,一丝丝、一层层自身作茧还将自缚。正因为欢愉,所以异常难以醒觉,于此中沉迷最深。古往今来圣者们千呼万唤亦莫肯清醒,世间无有第二者比此沉迷更深,也难有第二者比此更难看破。帝王将相、学士才子、英雄豪杰、少年老者在此一关俱难得过。

而此缠绵极为深细,深者多生累劫都在此屡屡失误,为之缠缚流转却难以觉醒。细者乃至一念一思皆如游丝,不绝如缕,难以根除。虽说愉悦,然而误者何过于此,苦患者何过于此。古人云:“爱不重不入娑婆。”《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死亡文章3:关于死亡

文/千江月

关于死亡

这几日,我总是会想到一些关于死亡的事。当人们面临死亡时,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恐惧?坦然?无畏?认命?挣扎?还是别的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经历过死亡。可是,一部《泰坦尼克号》,里面人物的精彩演绎,种种刻画,却告诉我,每一个人面对死亡的心情,其实是不尽相同的。

其实,不要觉得现在一切都很好,死亡也很遥远。死亡,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并不遥远,也许就是触手可及。有了5.12,玉树和日本的经历,我们还会觉得死亡很遥远吗?死亡,有时候,就在离我们咫尺的地方。即使没有这些天灾,也许,还会有许多人祸。一个不小心,溺水了,一个不经意,发生车祸了,抑或,是恶疾缠身了。可是,无论是哪一种,我们却都不能不面对。这个时候,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害怕吗?抑或认命的接受?

其实,对于死亡,我一直都是坦然的。我曾经设想过很多次,有一天,死亡来到我面前时,会是怎样的一个状况?我也曾设想过,我会以怎样的一种方式离开这个尘世。我甚至设想过,突然有一天,我走在大街上,然后,一辆车疾驰而过,我就这样消失了。也或许,突然有一天,一个医生告诉我,我得了一种绝症,没有多少时日可活了,如此等等。我想我都会坦然接受。因为,死亡,于我,不可怕。可是,虽然这样想过,可是,我却不能肯定,若是,真的那一天来临时,我是否还能如现在这般坦然面对。我是否也会像所有眷恋红尘的人一样,终日惶恐不安,祈求多活一天。不是常说,“越是接近死亡,就越是害怕死亡”吗?但是,有一点,我想我很清楚,我决不会躺在床上,戚戚危危的等待死亡的来临。如若真是没有多少时日可活,我想我会断然离开病床,离开医院,踏上远行的路。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看尽这世上所有的山山水水。我想,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死亡的脚步朝我走近,我会背起行囊,开始旅程的脚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能在临死前,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留太多的遗憾离开,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都说,再美的花,开过了这一季,也便从此消逝,即使来年再开,即使同样美丽绚烂,也终不是那朵。其实,这是面对死亡的一种悲切。而我却这样认为,花朵虽然消逝了,可是,花魂仍在。凋零的花朵,不过是花魂的一个附着体。虽然千万个花朵开了,谢了,可是,花魂却始终只是一个,生生世世不息。人,应该也是如此吧。死亡的来临,也许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纵然这一生,这一世,这个躯体即将消逝,可是,我们的灵魂却还在,从此踏上了轮回的路。开始了新的一程。虽然来生我们的躯体变了,环境也变了,可是,灵魂却还是原来那个灵魂,只不过是,在路过奈何桥时,忘记了曾经的所有,快乐的,不快乐的。也正是如此,我们的下一生,才不受任何牵绊。不记前世你是谁,也不问来世你将会是谁,坦荡的活好一生,精彩的活着。

所以,当死亡来临,我们无法选择的时候,别害怕,因为,我们会从此踏上新的人生。

后记:写这篇文章,不是说让大家轻易的放弃生命,在死亡来临时,放弃求生的欲望,而是,在没有别的选择的时候,要坦然的面对。虽然我们的灵魂可以生生世世,可是,每一个躯体却只有一次,所以,我们要尽情的享受每一个躯体带给我们的鲜活,与不同。当我们不得不面临死亡时,我们也要坦然的释怀,因为新的一程,我们仍会活的精彩。

死亡文章4:爱情与死亡

文/正继渭和

近日,总想写点什么。而“爱情与死亡”这几个字眼却总在脑海里打转。我竟能把“爱情”这么美好的字眼和“死亡”这么吓人的字眼联系起来,真是着实惊了自己一回。但静下心来思考,爱情和死亡它们的确有些莫名的关系。

关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和选择;而关于死亡,每个人都不能有其他的选择。每一个经历过爱情的人,都不会觉得它是一如既往的美好,其间难免夹杂着痛苦和悲伤,只有纯情的少女才把它想象得天花乱坠。但死亡它只能被经历,难以被言说,但能言说的死亡却大多与爱情有关。

被称为乐府双壁之一的《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磐石之恋”和“连理枝”言说了爱情与死亡的关系: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往今天,许多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上演的悲剧都验证了这个魔咒。安娜卡纳妮娜的卧轨自杀、梁祝化蝶、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

不得不追问,生死相许的背后,隐藏的到底是怎样的玄机。尼采曾说“物质的匮乏”是20世纪人与人之间矛盾的根源,而我个人觉得“精神的匮乏”才是人与人之间永恒矛盾的根源。尼采宣布上帝已死,人要回到人间,回到物质,但他忽略了一个本质性的东西,人作为高级动物,永远具有崇高的精神性需求,哪怕物质得不到满足,精神世界也要富足。原始人物质极为匮乏,但他们仍不失审美和虚荣的精神的需要而佩戴首饰,这就足以说明。“爱情”是人精神需要中的核心,没有它,人照样可以活,只是活得像动物;拥有它,人的整个精神生活的重心都围绕着它;一旦失去它,人的精神世界将短暂的荒漠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裂变和更新,长出新的植被。

在短暂的精神荒漠化时期,人可以做出许多的选择,有的人选择继续活下去,继续寻找生命中的那片属于自己的绿洲;有的人选择继续活着,主动放弃所有精神的绿洲,一生都延续精神荒漠化现状;有的人选择死亡,以死来抗争精神荒漠化给他带来的苦痛。个人觉得,第一种人是明智的,第二种人是慷慨的,第三种人是至情但未必至圣的。因为人类普遍缺乏这种至情之性,往往只想成为至圣,所以在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这种“至情”之人,就难免潸然泪下了。由此可知,爱情并不必然导致死亡,但死亡可以因为爱情,只是个人选择罢了。其实,我并不赞成这种文学教育,因为它将爱情与死亡拴在一起,让人还没恋爱就升腾起对死亡的恐惧。

世人都眷恋爱情,但从来没有人像眷恋爱情那样眷恋死亡。这便是爱情与死亡的区别。爱情就好似在云端跳舞的美人,无论男人女人,都想欣赏一下曼妙的舞姿、轻盈的云彩和一睹仙女的芳容。纵使美人无目,云彩无袖,舞姿凌乱也还是有值得惊鸿一瞥的回味和眷恋。但死亡并不如此,死亡就如同暗夜里的一道摄人心魄的闪电,使人闻其声便胆战心惊,故人人都奉行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主义。从这个角度讲,为爱情而死,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胆力。

爱情与死亡,从大的范围上来讲,都是人生不可绕过去的母题,从小的范围上讲,它们是水与火的关系,爱情似水,可刚可柔;死亡似火,浴火重生。至情之人,往往浴火重生;至圣之人,往往逆流而上。

死亡文章5:死亡,是一件孤独的事——《搜索》

安静的夜晚,放松的心情,适合再来一杯黑咖啡,秋夜凉风,伴随着叶蓝秋洗澡水哗啦啦的声音,可以开始看《搜索》了。

听过太多介绍,太多赞美,让我开始看的时候也怀揣着一颗期待的心,没有用平常心看这部电影,或许更给我了许多思想上的禁锢。但我努力开始思索陈凯歌每个细节所要表达的他的感悟,或者说,他的心思。

实事是我看完之后,心情的确消沉了,内心更是有很多思绪在翻腾。待我整理一番好好说来。

你说,你考虑过死亡这个问题吗?

或许你是想过的,并且在无眠的深夜,你还不止一次地深入地思考过。但死亡似乎总是离我们太远,不过是用思绪在游走,你根本感受不到它的力量,也体会不了它将给你的震撼。那么,若你有一天发现自己罹患重症,命不久矣,就算存活也不过是要靠药物和化疗来支撑这个无法自由动弹的身躯的时候,你会选择如何继续去走自己的人生呢?

我不知道你的回答是什么,或许你会说你想要好好过接下来的每一天吧。但是,你过的这接下来的日子,当真就能够完完全全为你自己而活,为你自己而生吗?你真的能够逃离这个社会这个混乱的社会吗?

或许我只能说:只有死亡本事,才是一件真正孤单的事情。

待到你真正去接触死亡,是自己的死亡,那时候你或许才会发现这个世界能给你的东西实在太少太少了,少到你甚至找不到什么东西让你能够好好地感受自己最后的生命。因为,即时在你生命的最后时刻,那些纷争,那些繁杂又扰人的炮灰,还是会不断地落到你的肩上你的身上你的心上。谁管你是不是要死了,只要你存在,存在一天一分一秒,你就会被社会所利用,你就可能成为某一件事情的主角,那些附加在你身上的道德枷锁和各种公正伦理观依旧不能被卸下,你即将离开这个世界,可是世界并不惋惜,她只考虑到底还能在你身上榨取什么剩余价值。你妄想能够为自己而活,但是到头来你依旧活在别人的生活里。这是一个不可逃离的怪圈,我们终身被其禁锢而不能自救,到头来,你只得说一句,我要死了。这才解脱。

确确实实是,只有死亡本身,才是你能够完全拥有的。

那些切切实实的恐惧,那些真实得每个夜晚都袭来的悲凉,和每一次你受到疼痛的提醒,没有另外一个谁能够替你感受,也没有谁能够完全体会你的心情。每一个死亡如同叶子的脉络,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所以,每一个死亡的感受,也不可以相提并论。我们只能说,我理解你,但是永远不能切身体会。

所以,当最后叶蓝秋选择离开,我完全不意外。我想过她要如何结束自己的生命,也想过她之所以要求去蹦极就是为了体验一把这死亡前一秒的滋味。只不过是最后,没有谁陪她一同跃下。孤单单地,留在了停尸间,也孤单单地留在杨守诚的镜头里。

而最后,爱与不爱,又能怎样?不过一切都会成为记忆。在你成为他人的记忆的同时,刚刚好,他们不过也只是你的记忆的一部分而已。

转个身,再多难忘其实也可以丢下,不过是一句“我想重新开始”而已。

但真正伴随你的,是心里的孤寂和那漫长的孤独的恐惧。

影片播到最后,杨守诚一个人安静悲伤地看着他拍下的叶蓝秋,在镜头里面的她是那么美,笑得那么灿烂。而最后叶蓝秋逃出了他的镜头,走向另一个世界,镜头向左摇过去,一条幽长的田间小路不知伸向何方,我睁大双眼努力寻找画面中是否会再出现叶蓝秋的身影,抱着一丝丝希望在搜索着。

然而,画面突然静止定格,时间就停留在你似乎快要找到她而她始终没有出现的那一刻。

而那条小路最终通向何方,便再无人能得知。

死亡文章6:鲜活如昨

我最害怕的事,是死亡。不是我,是我珍视的人。

我是多么害怕,有一天,我还在梦里神游太虚的时候,有个外省的电话叫我回家,因为我所珍爱的人即将离开这个世界;我我是多么害怕,怕我以最近的航班赶回去时没有见到最后一面,那上一次我们的最后一次谈话会不会留有遗憾;我是多么害怕,如果换成是我,能不能等到她,告诉她我很爱她。

我很胆小,我怕死亡。

因为不久之前,在我所居住的城市,离我不到五百米的距离,有人死亡。传说,他们是我的校友,车祸,当场窒息。同样的时间,或许我还在新东方,听徐宸玩笑着说剁手剁脚扔出去,也许那时我还在课堂上发笑,还在为六月的考试担忧。也许就是这个时候,有些生命就此终结。

我很胆小,我怕死亡。

或许当我经历过地震,经历过经济危机,经历过婚姻失败,我会有不同的人生定位。但是,目前的时段,我怕死亡,我怕哪个医生对我所你随时会死,我多希望这只是愚人节的玩笑,然后事实便是,误诊。我仍会接着现有的生活去享受追求,在她的保护下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如果生命可以被替代,那我愿意保全她留在我身边,用所有的代价。但是,没有这样的交换。

当死亡离我们如此亲近时,我只是希望,我珍视的人在我身边,鲜活如昨,如此,安好。

死亡文章7:身边的死亡

文/文影

身边的死亡

文影刘朝虎

“她就要死了”,当我听道这个消息的一瞬间还是有点震惊。在我的印象里她很活泼,有她在的地方恐怕不会安静下来,而且她的嗓门特别大,完全符合中国北方姑娘的特点。就这样一个真实的生命,居然就要结束了,实是让人难以置信。

可能是和她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吧?即使是知道了她可能就要死了我还是没能有多少心疼。可毕竟同学一场,当我听到她希望全班同学都去看她的时候,还是心有一动。唉,去看看她吧!当一个人的生命结束的时候,其在世的一切恩怨也就结束了,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每个人才是真正平等的,都只能闭着眼睛被他人注视着。

难能在周末早起,连饭都没吃就和同学一起去她的家中,看着路边的正在风中飘落的树叶,不禁有所感伤。五人还在继续向前方的路驶去,在想见到她应该说些什么,大多数人还是没经历过亦或是碰到过死亡,当它来的时候,我们一下子都不知所措了。

时间过得可真快,还没感受到一个很近的生命可它就要远离了,只是依稀记着些什么;很远的路程就好像还没开始,就到了终点。到了她家,并没有我所想象的那样:每个人都安静地面向她,大家与往日不同的一个一个严肃地和她说几句话,他人则在旁边观望着。现实则是如同往日一样在一起吵吵闹闹,她还是在人群中发着脾气,说这说那。还真是要死了都不能安静下。不过我已宽容了许多,对此轻轻一笑。

不知道她们是怎么聊到中午的,也已经有几个同学回去了,但是我们还是留了下来陪她吃完彼此间唯一的一顿饭。席间她还是那么吵,但也可能是我们太吵了,各种杂乱的声音惹的人憔悴许多。没吃多少东西,但都喝了很多,除了我没喝一滴酒。看着这转瞬即逝的画面,我还是把她叫到了外面,毕竟有些事还是说清楚比较好。场面瞬间凝固起来了,大家都等着她的回答,她也严肃了起来,一字一字地说;“没错,我的心脏、肺、胃等等都在不断衰老,我就要快死了。不过我才不相信那医生的话,一开始说我还有五年,现在又说还有半年,就是一个庸医。”

我说不出她知道自己就要死亡的感觉,因为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能体会出来,外人是无法猜测的。但是一个人的生命不应该被一句话给终结掉,毕竟现在又不是没有希望了,虽然这个希望很小。要走了,我留下一句:

“再见,如果还能再见的话。”

一起来的五人现在仅剩两人,我们什么都没有说,就这么慢悠悠地骑着自行车,感受着时间的跳动。想了很多很多,包括我那已逝去多年的爷爷。

我的童年是和爷爷在一起过的,后来跟随父母去外地上学,也就离开了他,一年都难见他一次。即使是后来他死了,我也没能见他最后一面,学习上的艰苦充实了我的生活,让我这辈子与他永别。或许是当时对死没有什么概念,我并没有因此有多少痛苦,但人总会长大的,而长大意味着知道更多,体会更多小时难以理解的感情。

不管怎么说,人都已经不在了。对此我无能为力,只能留下几句叹息声。只希望时间不要把最真实的人给毁了。

作者注:

写完此文已是9月19日9点了,正值中秋。有点时间就写写吧,此时她尚在世间,别浪费了时间。

死亡文章8:创伤下的积极力量

文/郝莹玉

谈论死亡,没人会感觉到轻松,但它却是我们心中不可避免的结局。在某种意义上,多数人对于自我死亡尚能理性看待,而有生之年面对至亲、特别是父母的离世,则无疑是一个令我们身心受创的重大失落事件。

作家周国平有句话讲道:一个人无论多大年龄,没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入这个世界的门户,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坍塌了。

父母在时,无论是否常在我们身边,安全感一直都在。在外无论生活压力多大,遭遇多少挫折,回家看见最关心自己的父母,内心就有最大的靠山。父母一旦过世,内心的靠山彻底崩塌,无论我们这时是20岁还是40岁,都会被无家可归的仓皇感和孤独感吞噬,这种情感是爱情、友情等无法替代的。

在中国这样一个伦理情感特别浓厚的文化氛围中,丧亲所导致的悲痛会显得格外深重。至亲的离开,让我们不得不经历一个必然的情感休克期,这使我们由此产生的种种行为看上去并不那么理性。然而理性思维告诉我们,生活在继续,我们也必定是通过从丧亲悲痛、自我埋怨到反省当下这一系列的过程,来实现情感和生活上的重建。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理性面对至亲亡故的这一事实,并迈开脚步更好地生活。

也就是说,当我们的生活在丧亲焦虑中迷失方向时,理性自省是最好的救助方式,而家人通情达理的关怀与体恤,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当然,求助心理咨询师也是不错的途径,但千万别把自己置于无可奈何的无能境地,倾诉与沟通只是外界辅助,要真正重建生活,依靠的是自我的力量。

死亡文章9:面对死亡

文/曾纪鑫

生老病死,是人生无法抗拒的历史过程。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个体的人,便被抛入了偶然与必然相互联系的大千世界之中。走完一段旅程,死亡,将不可避免地降临在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头上,这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规律。至于生命之长短以及何时消亡,便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了。

死亡,是独特的一次性体验,对生存于世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无法重复。生命只有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死亡也只有一次。

正因为死亡人均只有一次,难以雷同,所以,关于死亡的滋味、过程、归宿等,也属个体独一无二的经验,并不存在某种权威的文字或声音对它进行叙说与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于死亡的体验及死后的阐释,只有依靠推测与想象才能完成。

然而,死亡的经验毕竟还是有的,这便是对死亡过程的叙述。前人通过语言、文字或图示将自己的死亡历程留给后人,天长日久,便积淀成了一笔关于死亡的宝贵财富。只要我们一想到“死亡”这个词语,前人留下的那些体验就会不由自主地漫过心海,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其实,这些关于死亡的体验,也不是严格的、本真的死亡之体验。生命一旦死亡,其述说与阐释也就画上了句号。因此,我们所接触或接受的有关死亡的体验,只是一种正在死亡过程之中的经验。生命正一步步走向终点,接近死亡,而没有达到死亡的极限,就在这一过程之中,前人尽其所能地留下了他们能够留下的一切话语。

面对死亡,有人害怕,有人欣喜;有人忧伤,有人开朗;有人黯然,有人坦然;有人遗憾,有人满足……因了人生态度、生活阅历、目标追求的不同,其表现形态也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其实,人生的每一时刻,莫不面临着死亡的威胁。生命是坚实的,它可以历经许多无法想象的坎坷、灾难甚至浩劫而依然蓬蓬勃勃;然而,生命又是脆弱的,哪怕半点意外的偶然,如一粒小小石子的打击或一粒饭食的哽噎,也会置人于死地,从而造成生命的断裂。

明乎于此,对待生命,既要执着,也须达观才是。

面对死亡,也是面对人生的一种继续与连锁反应。看重生命的人,必将看重死亡;游戏生命的人,醉生梦死,生死无界,已无本真意义的死亡可言;对生命自暴自弃的人,早已是灵魂出窍,徒有一具空空的躯壳行走于世……

就生理学角度而言,对死亡的恐惧与悲伤,是人生的内在冲动与本能。然而,对于那些很好地生活过,真正体验了生命本质与内涵的人来说,死亡,不过是一件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有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也如黄叶被秋风吹落枝头、飘向大地,既无远离美好人世之恐惧,也无解脱悲苦人生之欣喜,就像一次家常的晚餐,一次平常的散步,恬然而宁静地死去。于是,生命在走向终点的同时,也达到了人生的峰巅,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优雅与优美、壮丽与完美,正如弘一法师临终遗墨所言:“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死亡文章10:活着

文/作义

死亡的意义在于,无论怎样的人,只有在临死之际才会留意到自己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可是真的英雄,毋论内心,不问出处。所以,我们活着才不用去思考面对死亡,是害怕或是欣然。

活着很累,因为我们胆小,不敢讲真话;畏首畏尾,还要不停的考虑措辞。假使如此,那么我们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极尽享乐主义,醉生梦死尔尔?

冯仑写了一本书,应该是想跟每个年轻读者闲话人生,这本书叫做《伟大是熬出来的》,里面有句话写道:一个男人,经历了生死、爱恨、委屈、是非这四堂课会变得更成熟,经历的痛苦越多,男人就越发变得宽容、坚强、睿智、勇敢、幽默。那么,你痛苦了吗?为何而痛苦?

想到自己,从来就不是一个善于交流的人,可是长久在体制内的摸爬滚打,竟也能视人于心,略能懂其好坏。奈何天生愚钝,必然配不上如此才能,故而处事变得锋芒,缺少圆滑,碰壁无数。顾城的诗里写着: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也曾希望人人能看见灵魂,或高贵或低贱,或真实或虚假。那么,没有人会吝啬自己的感情,会怕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大同。那么活着就不累了,没人会讨厌特立独行的人。

后来看了钱钟书老先生的一篇文章《论文人》,里头第一段文章就是这么写的:文人是可嘉奖的,因为他虚心,知道上进,并不拿身分,并不安本分。真的,文人对于自己,有时比旁人对于他还看得轻贱;他只恨自己是个文人,并且不惜费话、费力、费时、费纸来证明他不愿意做文人,不满意做文人。在这个年头儿,这还算不得识时物的俊杰么?

我当然不应该是个文人。我憎恨文绉绉的书生,也讨厌掉书袋的俗套。人生本身就应该是为敢于在现实拼搏的能人所准备的。

可是在这样的寂静的夜晚,我不免多想一点,为自己的苟延残喘搏出一点活着的理由,《卡夫卡谈话录》里也有这么一句话:如果没有这些可怕的不眠之夜,我根本不会写作。而在夜里,我总是清楚地意识到我单独监禁的处境。

那么,有多少人早已在繁琐的工作或者声色犬马中迷失了自己,又有多少人也曾抬起头来,扪心自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而工作,甚至去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

当人生前方的烟雾随晨光飘散,我们是否已不再为了生命狂欢,为爱情狂乱。我想从现在起,你我都开始谨慎地选择自己的生活,不在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了。而我心中也已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也不需回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经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进。

这样,我们已经成熟了。可是叛逆的我还是喜欢那个年轻的自己。

所以,我想活着的,是一个从未有过的生命。经得起别人异样的眼光,不被捧杀,不怕陷害。这样的生命冷静不失热情,正直不至于危险,仁爱始终能找到方向。那么,我需要一个导师,告诉我行为的准则,让我成为一个不被现实所打败,可以自己幸福,也可以帮助别人幸福的人。文学、职业、人生,其存在的本质不就是在共存的前提下满足自己吗?有梦想,期盼未来,这是赐予所有生命使之生存下去的力量。

而现在呢?所有人都希望比他人更强,占他人之先,在别人之上。竞争、嫉妒、憎恨、被这些东西冲昏了我们的头脑!

为何而奋斗?为何而活着?尽一点绵薄之力,这就是答案!

弱冠已过,未及而立,入警近六年,有过梦想,有过胆怯,记得第一次穿上警服的欣喜,也知道分别就如似水流年,经不起留恋。坚强的人生只能向前,继续向前,因为青春的末尾,会有未来。并且我一直深信,在出生至此的二三十年间,所记忆深刻的一切,会在某个时候汇成一首诗,在老去的身体之中绽放,留下曾经燃烧的青春的痕迹。

死亡文章11:一个关于死亡的问题

文/九满

每每看到亲人临终前的样子,我就不敢设想自己临死前的惨状,我真的承受不了那惨不忍堵的痛苦,忍受不了那令人绝望的无奈。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思想深处那根深蒂固、郁郁葱葱的自杀情结也在迅速膨胀,激励我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选择义无反顾地投向死亡。

夜深人寂的时候,我时常沉溺于自杀的情绪里,陷于自杀的阴影中不能自拔,执意寻找一种短暂而激烈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设想自己有一台小型设备,像电脑一样,只需轻按某个按钮,一切就结束了;设想自己拥有一个针桶,轻轻一揿,锋利而强劲的针头插进我的肉体,内存的剧毒药液在几秒钟内就置我于死地……从此,抛开尘世间所有诱惑,抛开一切烦恼与忧愁,没有了仇恨,没有了热爱,没有了快乐,没有了痛苦。

我真的害怕自己在病床上死去,那时的我,被注射大量的镇静剂,由各种仪器代替我的器官工作,而我的器官呢?承受着头眩气促,五脏翻搅,呼吸困难,翻江倒海……每一天,从痛苦中开始,又在痛苦之中结束,最可怕的是这种痛苦的日子不知何时是尽头,让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奄奄一息却又奄奄不息,忍受剧烈疼痛,遭受惨绝人寰的折磨,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啊!治疗本身加重了我的痛苦,延长了我承受折磨的时间,直到最终死去,这对我来说是多么的残忍。与其分分秒秒痛不欲生,还不如早点放生自已,痛痛快快的一死了之,也许这就是稀释和消化临终痛苦最好的方式。

当我们七老八十岁的时候,退休已经多年了,该享受的已经享受了,该准备的已经准备就绪。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血压、血脂渐渐地升高,器官渐渐地退化,各种疾病渐渐地缠身,完全无望继续实现梦想和享受生活了。思维可能还很敏捷,但是,这清晰的意识正好让我受尽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

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生来就不热爱生命,没有人生来就不恐惧死亡。我也一样,内心深处不想死,我对生活和前途也不是万念俱灰,而我的生活条件,可以让我随时随地的满足我的基本愿望。我的自杀,只是希望逃避临终前那撕心裂肺般的痛苦和等待。

自杀之前,我会承受难以想象的内心痛苦、精神琢磨,由于求生的本能,会让我陷入生与死的矛盾之中。没有人希望自己带着极度痛苦去极乐世界,活下去的理由很多,当我对临终前痛苦的恐惧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直到结束生命的想法渐渐在脑海中占据上风,成为别无选择的选择的时候,我就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之上,而忘却那些继续活下去的理由。

我不想让家人看着我一天一天的衰竭消瘦,我不想让他们因照顾我而精疲力竭,自杀不仅仅是牺牲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解脱了家人。但自杀也不是“轻轻地走,不带走一片云彩。”我的自杀,犹如在关爱我的家人身边引爆了一颗炸弹,让他们成了我自杀的牺牲品,让他们深感生命的无常无依,并承受我遗留下来的痛苦,让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我自杀的噩梦之中。

自杀而死是简单的,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但是,自杀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我老家有个叫刘胜其的人,为了逃避临终前的痛苦,准备提前终止自己的生命。他对自杀的各项准备工作可以说是精心策划,为了避免买到假药,他到不同的集镇购买了不同品牌的老鼠药,自杀那天,他先安排太太去远方探亲,然后,他去超市买来好酒好菜,他用酒菜和着那老鼠药下肚。很快,药力发作,刀割般的疼痛使他如杀猪般的嚎叫,随后,他在屋子里乱跳乱窜,几个小时后,他才踏上他的天堂之旅。

我也曾有过自杀的举动。那年冬天,在一次期未考试失利之后,我再已无法忍受教室里那令人窒息的压抑与沉闷,想到了自杀。阳台上,我一个人独自面对昏暗的天空和漫天乱舞的雪花,心如乱麻,那时的我,准备轻轻一跳,告别这个让我受苦受难的世界,脱离高考的苦海,安静地结束自己的生命,然后,走上去天堂的阶梯,生死在一念之间。

自杀,是以一种高昂的姿态开启自己的重生历程,不论是勇气还是觉悟都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如若我不这么做,到最后吃苦的还是我自己。当贞女烈妇们面对淫棍的侮辱用剪刀抵向自己身体的时候,当中条山之战国军的将士们一起走向滚滚黄河的时候,当屈子被江水吞没,李贽用刀自刎,王国维面对昆明湖纵身一跃的时候,难道那不是一种悲壮、惨烈的美吗!这种用生命演奏的绝唱,用鲜血涂抹的晚霞,振聋发聩,耐人寻味,使人久久不能忘怀。我能和如此多伟人走上同一条路,难道不值得我骄傲吗!自杀,让生命顷刻间化为乌有,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解脱。

水到渠成,驾鹤西行,从容地走、潇洒地行。

死亡文章12:丢弃死亡

文/边城小生

死亡是一种灵魂消逝、或是寄托,但它不能再获重生。

死亡,大多数人向往它,或多人畏惧它。那并非是一种心灵依恋,我想他们丢弃了死亡,他们是英雄。在古人眼里甚至是心里,以死报国、以死谢罪,才是勇敢者的作为。哎,他们错了,生命是世间的独一无二。唯有丢弃死亡,才会拥有另一种体会。在如今,充满竞争、诡计肮脏的社会,丢弃死亡才会活得更好,能坚持的活着,这是勇敢者,胜利的标志。

丢弃死亡不是苟且偷生,丢弃死亡只是为自己的失败来换取最终的成功。信心的魔力是强大的。即使梦已破碎,亲情变得暗淡,我想前方的路还需要一个丢弃死亡的勇者努力蹒跚,匍匐前行。坚定的心是死亡的批判。难道只有荣誉、辉煌才能挽留那早已遗失不见得亲情吗?难道这一切都是利益?我想我明白了,死亡的感觉一定会很刺激。但是我向往成功,我将丢弃死亡,据弃那至上的刺激。哈哈,我为天长叹,只要那世间的残垢与黑暗远离我的尘世。没有了希望,我默默坚持。我放声高呼,两眼间的泪水不禁激荡。丢弃死亡,换取世间的完美。

此刻,就在此刻,我愿将我的理想封闭在那最阴暗的铁塔;将我的美梦丢弃在世间最寒冷的残沟冰封,来换取众人的臣服。我要丢弃死亡,成为至高无上的英雄。丢弃死亡吧,让那愚蠢的人类为我的强大而欢呼,为我的高尚智慧而雀跃。死亡不可怕,求死之心人皆有之。丢弃死亡,需要恒心。

世人都怀有一颗怕死之心。怕死,不敢尝试***;那并非是丢弃死亡,怕死是是心的胆怯,他畏惧了。然而丢弃死亡,那没有参杂一丝畏惧,是对生命的诠释。是对信念永恒的锁定。我向往丢弃死亡,那是成为勇者的必备之路。

坦然面对死亡,用心理会丢弃死亡的真正含义。我想只有世人都体会到它的含义,人间才能真正得到所谓的和平。

过意丢弃死亡,心灵将是你变的邪恶无比。唯有用心,坦然去理解。

存活于世间,仁义是第一守则。丢弃死亡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它。

不要为必要的失败而丧失死亡,用心面对。会发现那一切只是成功的枷锁,用力挣脱,信念坚定,它会在你辉煌只是愤然消逝。

死亡是失败的栖息地,丢弃死亡才会走向成功的黄金阁 .都尝试拥有一颗丢弃死亡的心吧。

死亡文章13:生生死死

文/精灵鼠--晓蕾(雷小珠

人一出生就要面临死亡,所以生下来就是活着,生活生活就是这样的来的。

古人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个人在世界能活多久,可能上天早就注定的。可最怕事,就是生不如死,因为这样最痛苦。

活在世上,要经历不少的苦难,人生的五味杂陈,是每个人必须尝试的。不管是平淡的人生,还是绚烂的人生,每个人都有一场属于自己的人生轨迹。有人过的艰难,有的人过的很富贵,有人过的很潇洒,有人过的很无奈,有人过的很痛苦,有人过的很开心。所以这就是人生。活在世上,就要活的好好的,不管遇到什么,都要去面对,无论是什么结果,就像《极限挑战》这就是命!

因为有生就有死,而死也有好多种,意外不说,生老病死是自古以来最普遍的。现代人的病太多了,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的。中国人对死比较忌讳,所以不想多说。不过人都有一死,死并不可怕,怕的是,伤痛之后怎么去让心理得到抚慰。因为先人离我们而去了,生活上失去了亲友,悲伤可以理解,所以我们在用不同的方式去悼念他们。不过有的人虽然离开了我们,可是他们的精神还在世上。所以死神并不可怕,因为我要有对生活的勇气!

生生死死,那是种自然规律,谁也逃避不了。不过生也要勇气,死也要有勇气。虽然我们希望有不死的传说,但是有轮回不是好事吗?爱情上一生一世的承诺,不是在证明爱情的可贵。人生可能很精彩,可能很失败, 无论怎样,摆正好心态才是关键。良好的心态就像灵丹妙药一般,无视一些负能量。乐观向上的对生活充满信心,情绪的控制把握的好的话,该哭的时候哭个痛快,该笑的时候笑的开怀。有时找个人聊聊天,说说心事,不要让烦恼压在心底,有的时候去唱唱歌,总有释怀的时候。人因为有七情六欲,不能太压抑自己,太压抑会生病的!

无论是生还是死,能有几人可以千古流名,大都是默默无闻的,生前过的好才是重点,死后因为生前的修行,或许给来世一个好的缘分。

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活得有意义才是人生的真谛!

让我们活得更好吧!

死亡文章14:飞蛾爱火,所以即便死亡也要守护

不知曾几何时,角落里的飞蛾竟注意到了在展台上的一根特别精致的蜡烛。她周围用玻璃死死的围住,透不过空气。听人类说那是根具有神圣意义的祈愿烛,没有到祭祀的那天,谁都不能动。

飞蛾每天都在注意着她,可她却从来也不知道,不过这并不另飞蛾难过,因为他最初的满足,仅仅是默默的守护。

终于。一天,飞蛾大胆的飞到了被玻璃阻隔的蜡烛前,他用手轻轻的触摸着玻璃,嘴里满有说不出的苦涩,他只能任由几滴晶莹在眼里随意的转动。

他将手紧紧的贴在玻璃壁上,试图感受她的体温,可只有玻璃的冰冷。“为什么?你从不看我一眼,为什么?难道仅仅因为我是一只微不足道的飞蛾,我简单的脑袋思考不了太多的问题,我只记得要时时刻刻陪在你身边,而不是我身边,只是默默的注视就好了。”飞蛾的嘴唇开始了颤抖,“我的一世没多久,所以我想一直都在你身旁。”

又是一阵苦涩,难以启齿的飞蛾竟开始用头撞击玻璃,尽管对于玻璃来说微不足道。

此时的烛并未有什么改变,依旧从前一样。

飞蛾的泪粘湿了翅膀,然后一步步的离开的这里。

一天,飞蛾从睡梦中醒来,却不见了她的踪影。他寻觅了好久,终于他在一张桌子上找到了她,没有了玻璃,可她却在燃烧。

“不,不…”飞蛾顾不了那么多,一口气冲了上去。

“飞蛾。”一个很柔美的声音在飞蛾的耳边回荡。

“谁?”飞蛾停住了,静静听着声音,试图寻找他的所在。

“是我。”

这次飞蛾完全听清了,是红烛。

“该死的祭祀,为什么要燃烧你的身体?”

“傻飞蛾,我的命运就是燃烧,不然我不会存在,我很感谢上帝让我在这短暂的时光里认识了你,谢谢你一直在我身边守护着我,你每一次用头撞击玻璃,我的心都很痛,只是那时没有生命的我无法表达。”

“不要再燃烧了好么?留下好么?我不想失去你,就当作是我的自私。”

烛摇了摇头“对不起,我…”

“好吧!我懂了,我终究是没有这样的权利,可是没有了你,我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守护,没有守护,我存在着还有什么意义啊?”

“就当是为我存在好么?”烛流泪了,差点湿了她的火焰。

“我…”飞蛾哽咽了一会,“让我抱抱你好么?”

“嗯”

烛竟忘记了自己会燃掉他的羽毛。“飞蛾,快放开,快,你会死的。”

飞蛾像是没听见一样,微笑着拥抱着烛的火焰,尽管羽毛在火焰里燃烧。

“对不起,飞蛾。是我让你错乱的扑向了我”

“不对哦,烛,是抱着你,快乐的,紧紧的抱着你。”

飞蛾终于最后只剩下了灰烬,但却永远被烛油裹在了怀抱中。

(记住,飞蛾不是扑向火,而是紧紧的幸福的拥抱着。

眼前的人,我也默默的守护着你,直到死去。

死亡文章15:面对死亡的时候

文/Lee--Christmas--LSY

是9月20 号,七年前的今天是周六,天气晴朗,小镇的天空依旧很蓝,清晨的阳光照在脸上,温暖而明亮得有些刺眼。如往常一样,这个我生活了很多年的古镇,依旧安宁着。

风自中旬以来变得有些干燥,有些许矿物油气味的凡士林早已开始派上用场,我从未想过自2008年以后的每一个需要用上凡士林的季节,都会让我那么清晰地记起今天。

小时候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她叫米可。她的家里有一口井,年代不详,只知道它有冬暖夏凉的清澈的井水。我把手放进温温的井水里研究是否有物理课上说的折射现象的时候,看见新同学来找米可。噢,那是初一刚开学,人缘好的她很快地和她们成为了朋友。

每个女孩都会有洋娃娃,不论她有多么慷慨,都会希望有专属于自己的一个。米可就是我不愿意与人分享的那个洋娃娃。我不知道怎么描绘当时我立在井边看着刚睡醒的她蓬头垢面地出来时的感受。只隐隐地觉得,她跟我距离有点远了。那天她没有和我一起去轧马路,而是和新同学去了水库,一个让我每每听见都心生余悸的地方,因她那天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她母亲的声音早已因为撕心裂肺的哭而变得沙哑,整个小镇都被四名溺水少女的乌云笼罩着,像清晨去上学的我们在白雾里穿梭,迫不及待的希望下一秒就可以看见穿破迷雾的阳光,之后换来一整天的明媚。

而从小和她一起长大的我,没有哭,没有悲伤,没有难过,甚至在邻居对当时救人的夸张描述里笑出声来,仿佛在听一个关于别人的、很有趣的笑话。母亲很担心,不哭不闹的我冷静得有些过于冷静。像爷爷去世时一样,过了很多很多天,我才会难过,才开始因为亲人的离开而哭泣。因为不相信死亡,因为无法接受。

似乎是十月了,起风的时候能看见落叶。完全没有她的十天里我慢慢接受了事实。于是拼命的难过,拼命的自责,在那个看似安宁的早上,如果我说,嘿,说好今天我们俩一起玩的噢,这样她会不会留下,最后会不会有一点点不一样?

在第七天的晚上,梦里遇见她,身后是一座暗绿色的山,每天我从房间里的木百叶窗看出去就能见到的那座山。大大的眼睛,弯成了月牙,她在笑,像我们一起喝奶茶的时候她吃到的珍珠比我多一样,得意地笑。

藏教认为,人不能照相,因为若有影像留在人间,便不能获得来世。

我没有留下任何一张有关她的照片。就像没有留下任何一丝悲伤一样。

很多年以后的今天,看到一句话,它说,离开的那些人啊,你不要太想念他们,因为他们会因为你的牵挂而频频回头,耽误了去天堂的路。

你不要总抱怨时间,他是一剂良药。有时候我会听悲伤的歌,看一些令人难过很久的故事,感受他们如秋季一样萧瑟而苍凉的情怀。但是我会努力写出很温暖的文字,如同我对待生活一样,享受阳光,热爱生命,珍惜眼前人。

你要相信,生命里的他们给过的温暖,会在心里如一树一树的繁花,默然绽放着。所以面对死亡的时候啊,要坦然一些。我知道这很难。

死亡文章16:阳光灿烂的时候,我们不谈死亡

文/纸窗竹屋

这真是初冬难得的一个好天。树叶干枯着,还不肯褪去最后的绿色;银杏披挂起一身金黄,绚绚丽丽的;黄栌已是一树鲜红,兴高采烈的;居然还有鲜花在枯黄的草坪上摇曳,招蜂引蝶的。午后的阳光为这一切镀上一层恰到好处的光晕,空气里没有一丝儿风。

母亲坐在书房的落地窗前晒太阳,光线慵懒地洒遍她的全身。此时的母亲因为松弛安逸而显得慈祥温和,她微眯起眼睛,似乎打起了盹儿。我坐在一边看母亲,感觉就像一只小猫在偷窥着假寐的老猫,因为老猫的存在,小猫似乎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这是老猫赋予的安全感。有母亲坐在身边,我觉得心静。这样的时候不多,母亲是个很少如此安逸宁静的人,风风火火是母亲一辈子的特征,工作时她是个出了名的女强人铁姑娘,可以把一切奉献出去,她的气场很强大,在外面把一帮男人治理得服服帖帖,在家里我们都莫名怕她。母亲极不擅做家务,也不会理家,也因为此,我和弟弟就像野草一样野蛮地长大了,我们独立,不恋家,几乎不会和母亲亲近。母亲是这两年真正显示出老态的,身体的多病让她越发显得脆弱、无力和无助,强人气质早已褪去,慈爱、亲切、温和、依恋等等一连串母亲本色在她身上复原,这也召唤着我和弟弟的回归,母亲开始让我们有了家的归属感。

午后的阳光一定让母亲感觉舒服极了,她的眼睫毛微微在光线里抖动,一闪一闪的,微张着嘴,打着并不清晰的小呼噜。光影下的母亲老态毕现,皮肤松弛而多斑,皱褶着像松树的皮,头发已经稀疏得遮盖不住头皮了。母亲不是一个爱美的人,但唯独对她的头发特别在意,她的一生都在和头发作斗争。据她说从小自己就毛发稀疏并脱发,这辈子她已经记不清用了多少方法、花了多少时间来对付头发。前几年腿脚利落时,她还独自坐公交车去章光101店做头皮按摩。几十年的功夫没有显示任何效果,头发仍然一根根地远离母亲,从去年开始,母亲总算偃旗息鼓彻底放弃了自己的头发。

“嗯?你一直在看我干嘛?”阳光开始一点点地向西挪位,母亲睁开眼。“您不是睡着了吗?”我笑她睡着了还不闭紧眼,她耍赖:“谁说我睡着了?”母亲向我示意,让我靠近她,我把座椅往母亲身前移了移,几乎是和母亲面对面,这样近距离地面对母亲,我感觉有些局促。“和你交代一件事。”母亲一脸严肃,“昨天我去你周伯伯家了,他爱人已经广泛癌转移,快不行了,但是你周伯伯打算卖掉房子用一种新的进口药,医生说可以把他爱人的生命再延长两年。”“啊?!”这个消息让我惊讶,周伯伯夫妇我是认识的,他们伉俪情深,一起走过了很多艰难,“怎么会这样?”我来不及去想象这对夫妇现在的状况,“命,这就是命。”这话从母亲嘴里说出来还是让我惊讶,从小到大,母亲一直都不认命,她以为人生是自己能够创造的,“你记住,我的生命要是到了这一步,我拒绝继续治疗,不要再为我花费这些无谓的费用。人早晚都要死的,我认命。”

阳光打在身上仍然很有温度,我却感觉到一丝寒意,心一下子沉了下去,远处传来悠扬的鸽哨声。我不知该怎样回应母亲的嘱咐,母亲一脸平静地望着我,期待着我说些什么。“妈,您现在身体还好吗?”“还好。”“妈,您现在生活的还快乐吗?”“还好。”我捧起母亲的手,我必须宽慰她,“妈,您的意思我懂了。答应我,咱们先不去想这些,乘着现在身体还好,生活还快乐,咱们过一天就好好活一天!好吗?”母亲眼角有些潮湿,她挪开望着我的视线,轻轻点了点头。

第一次,我双手捧住母亲的手,紧紧地握着,在记忆中搜索母亲的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粗糙?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