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习惯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习惯的散文1:怀念门槛
文/段邦琼
安仁人习惯将门槛叫做地铺,或者地头。记忆中,安仁的传统建筑物——哪怕是猪圈茅厕,都是有地铺的,人或动物要出来或进去,都需跨过一道地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地铺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意味着内外的沟通不再有障碍,是不是意味着开放的国人已经真正与外面的世界接轨。但我知道,随着地铺的消失,一个时代也就结束了。
其实传统建筑大门口,是不仅仅有地铺的,它的门顶上至少会有两个或大或小,或圆或扁,或镂空或实心,或雕有麒麟狮象、龙凤异兽,或标注乾坤阴阳四方八位的圆木,叫户对;门槛的外侧则立有一对叫做门当的石墩,或为鼓形,或为怪兽,或为简单朴实的石块。总之,不管是什么人家,也不管建筑物本身如何,它的门都一定会带有门当户对的。门当和户对,就是门的身份证,也就是主家的名片。据说,任何主家都会很自觉和客观地给自家的门安上对应的门当和户对的,没有谁敢打肿脸充胖子,有意夸耀门楣。旧时候相亲,讲究门当户对,其实就是这个意思,只要看看人家的门当和户对,就知道两家是否相配。
我出生的那个村落,历来没有大户人家,因此没有哪家的门顶上会有出奇的大户对,都不过是两个小小的圆木,甚至是扁木,而门当则是清一色的两个石墩子。小时候因为不懂门当和户对的意义,那两筒或圆或扁的木户对,于我毫无兴趣可言,两个门当倒是有些吸引力的,大热天的时候坐在上面纳凉,那个爽,没有亲身体验过的城里人是怎么也想象不到的。最最吸引我的是那个一米见长的门槛。大门门槛是用一整块青石做成的,虽然两侧有些凸凹不平,但上面一方却是光亮的。夏天的早晨,乡下孩子早早地要么被雄鸡吵醒,要么被父母拧着耳朵催醒。醒了的我们都不会立马按照父母的旨意去放牛、浇水,而是都会睡眼惺忪地或坐或趴在地铺上睡一小会回笼觉——至少也得在那里醒醒眼眠。夏天的晨风总是那样的撩人,往身上一吹,我们马上又会软绵绵地趴在上面流着口水睡着了。要想彻底醒过来,除非是几个小朋友同时为争夺门槛打了起来。最后几个人即便闹出意见,互相朝对方翻白眼,可最终还是会在门槛上各坐一端,享受着各自清凉的感觉。
那时候大都是几个家庭共用一个厅屋,厅屋的门槛自然也就为几户人家共有。吃早餐的时候,往往是门槛最热闹的时候。负责煮饭的孩子刚从红红的稻草灰里把煨熟的辣椒扒出来,坐在门槛上的孩子便会麻利地用椒钵装了,然后叉开双腿横骑在门槛上,用大腿夹紧钵子,歪着脑袋使劲地捣起来。几家的椒钵在同时鼓捣,刚刚放出的鸡立马又会围拢过来,伸着脖子总想捡点便宜。不一会,外出做事的大人们回来了。他们只在门口的池塘里简单地洗一下手脚上的泥巴,便进屋舀出一碗粥来,就着椒钵,或蹲或坐在门当上,“咂吧咂巴”地吃起早餐来。大人们出工去了,我们还是会赖在门槛上不走,有时也会把从菜园里摘来的菜坐在那里拣了,有时会把大人们煮好的田螺坐在那里挑了。总之,坐在门槛上边做事边吹风边讲故事边听知了鸣叫,实在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间或也会有独自拥有门槛的机会,那时你可以什么也不做,只需将脸和肚皮贴在地铺上趴着,或将头慵懒地靠在门柱上,将双脚齐齐地伸放在门槛上养神,这世界便全部属于你了。
太阳还没有下山,我们便在门口的池塘里闹腾开了,不把那一塘水搅得像米汤,不把那些鱼闹得到处乱窜是不会上岸的。上了岸的我们,会带着弟弟妹妹,坐在门槛上吃从菜园里摘来的各种瓜果,等着大人收工,等着鸡鸭进笼。
原来我一直以为,修房子时之所以要修门槛,其目的无非是给小孩们纳凉享受的,长大后才发现,门槛的作用不仅仅是用来作“铺”,更是用来聚财的。据说有了门槛,家里的钱财就不会轻易外流,外面的脏物也不会轻易入侵。那时候在农村,男婚女嫁时是要有个亲爷亲娘接亲的。当新郎将新娘领到大门口时,如果站在门内的接亲爷、接亲娘没有伸出手来把他们拉进去,那么新人是不能擅自跨过门槛的,而且新人在跨门槛时,万万不可以将脚踏在上面,如果不小心踏了,会被认为是一种挑衅:一来就想踩踏在夫家人的肩膀上作威作福,此后必然不会有好果子吃。门槛有时其实就是一种主权宣誓,门槛之外,你可以乱来,而要想跨过门槛,则必须要经得主家的许可,即便是要饭的,你如果胆敢擅自跨过去,主家可以将你当做贼人乱棍打出。有时我想,怪不得那时的乡村民风淳朴,原来是有一道门槛修在了人们的心中,知道哪是底线,哪是雷区。自从没了门槛,不少人在很多时候,很多场合便少了很多规矩,他们可以凭空臆想出自己想要的身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为所欲为。心中没有门槛的人,思想中也没了禁区。
怀念门槛,它不仅是我凉凉爽爽童年的纯真回忆,更多的恐怕还是一扇道德的屏风和心神安宁的保护线。
关于习惯的散文2:我似墨雨花
文/水港湾
习惯把自己交给阳光,作一盏灯,因为它懂得聆听,接受,容纳我的坚强和脆弱。纯然的心思,随缘起舞。约住那滚滚红尘,把自己的心语,寄到花边尾。
一一题记
倚着昕怡晨光,绯颜俏然,姿态殊丽,阑珊月色下。等你,雨,湿了心房。等一束阳光照亮,风吹乱情愫,等一点时光静安。总是,舍不下红尘这一点恋,总是,忘不掉俗世这一份缘。心,苦了,痛了。依然渴念彩虹出现,梦,醒了,残了。一样等着春光再灿,一生短暂,难随心愿。
一朵墨雨花开在悄然暮色中,妆了一路的风景。花瓣上若无的印痕,似有昨天的曲谱。不再是寂寂的孤单,因为,走的每一步,都有你恋恋的目光随行。雨,润了,染了。镂空的灯光被晕开成不去的焰火。情,爱了,暖了。不再奢求,收藏了你的每一个的好,灿烂成了我的星空!
一段纯美的时光很短,在蓝蓝的星空下,静抚心弦,拨动清音,细微的片语,于平淡中荡起些许涟漪。萦萦牵牵,缭绕心田,清浅的溪水,缠绵竹间。飞临了蝶儿,迎合了我的萧闲,点染了我的眼帘。一段阳光,替我装扮浅笑流年,云裳如雪风吹散,听雨边,一曲馨香,撷一串带露诗句,使我安静安然。记下了一处雨霞!
看着一地的雨花,美丽的香园,开满了墨兰色的花儿。簇簇盈盈,郁郁枝头。那么淡雅,那样瑰丽。花儿盛芳,花香袅袅,花溪流澈。山间的蝴蝶,树上的鸟儿,留恋依依,不思离去。淡雅温婉的墨雨花,在叮咚的泉水中,吹奏着自己的心曲,唱和着别人的美丽。
风暖暖,柳依依,兰溪清清,径人徘徊。时见疏星,春心似酒,娇音犹闻,心园凌风。一领草苫铺地,日影斑驳,风声起,炊烟袅袅,鸟儿鸣近,蝶儿弄舞。温暖的阳光射过来,那么的柔和,夕阳的光芒。每个清晨,同朝阳一起映你脸上,在每个夜晚,都被你凝望。
一缕阳光,一片云彩,一个青春梦,不觉夕阳西下,临黄昏。柳荫下,雨花边,轻雾烟岚,传来了相思鸟的呢喃。不敢拉开绣幔,我怕那一场相逢会搁浅成无计银湾,吻去眼角的泪花。一室纸墨的香气,一杯相聚的美酒。听风,赏雨,看云,望月,感知了爱的甜蜜与苦涩。
谁能知我内心飘渺,只有雨滴,把我包裹的那么厚实。雨中的我,心语朵朵,幽雅的内心散发着沁人的芬芳,一缕清香,烟雨蒙中,和花的相遇,快乐简单。对雨的眷恋,如诗如歌。在宁静中多了份浪漫,簇拥着彼此的心魂,想坐拥阳光和雨露滋润的时节,拂过雨疏花残,花落树还在,出门心在家。依然栖息着美好,在芳香里安睡。
赋笺一首(雨花语)点缀芳华,一墨香浓,一缕香艳,一朵嫣然,烟迷晓露艳红妆。
雨花纯然的心思,
只为风随缘而舞。
不问斜阳疏云岫,
只为昕泉画舟行。
花老空山恨芳岁,
只为浮梦知己求。
约住滚滚红尘,把自己的心语,寄到花边尾……
关于习惯的散文3:给自己一个简单的思考方式
文/小璃的世界
我们总是习惯在发现问题的时候开始找原因,这种做法毋庸置疑,但更多的人在找问题中并不是抱着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去找,相反更多地是带着抱怨你的情绪去找原因,在整个搜寻过程中,总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受害者的位置,变相地推卸责任。
比如当你上班迟到,就会想上班迟到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堵车,如果昨晚不通宵的话,今天就不会晚起,也就不用苦逼地在堵在高架上,这一堵一天的工资就没了,早知道就不要去参加某某的生日趴了,一闹就闹通宵,平时都没联系过某某的,这几天在群里抢了几个红包就无缘无故联系上了,最后顺其自然地把责任推到了某某的身上,这就是奇葩的人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无辜受害者的形象,在社会这场闹剧中,我们总是除了抱怨还是抱怨,除了推卸责任还是推卸责任。
如果我们客观地去分析上班迟到的原因,不就是自己的睡晚了,起床晚了。这都是自己的事情,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个早知道呢。
之所以会想到这些,是因为今天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些不如意,我发现自己在找原因的过程中开始会从自己身上找,觉得自己要好好吸取教训,下次不能再犯。但发现继续去纠结的时候,我的思想开始偏离轨道,直到最后找到的原因竟是怪到别人的头上去了,而别人只不过是这件事情一个打酱油的,在后半部分的思考中,心情会变得越来越烦躁,抱怨自己怎么这么黑,这些一环扣一环的事情中怎么就像电视剧一样,刚刚好,都是那么巧。
我惊讶地发现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去推,那心情真的很郁闷,觉得自己就是黑。
但凡是如果你换个角度想,往简单里想,就像我一开始想的那样,心情就不会有所谓的烦躁,因为我们在分析时是抱着一种客观的态度,尽管不是全面客观,但至少不会推卸责任,不会抱怨,会鼓励自己,心情也好些。
关于习惯的散文4:我有一帘梅香
文/钱新华
早起,我习惯地打开卧室窗帘,一股浸透着苦寒的芬芳扑面而来。浓烈的馨香告诉我,经过了一年漫长而精心地孕育,梅花,又迎来了出彩的日子。
我迎着沁人心脾的芬芳,漫步室外。见院中两株生长了十几年的梅花,似乎一夜间,出落成了一对亭亭玉立的小姐妹。它们好像要过新年似的,抢着把自己装扮得清纯可人。树梢上摇曳着那几片残叶,虽然还没有来得及飘走,可丝毫不影响我此刻赏梅的兴致。彪悍挺拔的梅枝,像是在傲视着还没有到来的飞雪。那些当年生的大枝小桠,似乎也不甘示弱地向外界展示着自己有力的肌肉,忠于职守地呵护着身旁密密麻麻的花儿朵儿。近身端详,每朵如衬衣扣子状的花盘外沿,有八枚瘦瘦的嫩黄的瓣儿,亲热地围坐在紫红色内瓣身后,为居中那位米粒大的“流香小公主”形成了两道安保线。
梅花,开放的姿态很特别,也很有个性,更引起了我的一些好奇。那些花儿朵儿的姿态,确实看不出有半点炫耀,总是低调地朝下开着。这是我以前根本没有注意到的一件新鲜事。梅花,为什么能成为古今文人墨客的追捧对象?这恐怕与它高雅圣洁的性格有关吧!只要你稍稍留心,就不难发现:它没有牡丹那种盛气凌人的性格,也没有夏荷那种妖艳之气,更找不到秋菊那种孤芳自赏的影子,倒有点像墙角边的几盆春兰那样,只管默默无闻地向四周散发着馥郁,为那些猫冬而郁闷的人们带来了多少温馨与愉悦?这就是我为何偏偏喜欢和敬重梅花的原因吧。
我不敢在树下近距离地停留太久,生怕惊扰了这些小精灵们的香梦,只是小心翼翼地离它们远远地看着。再次深情地吸着几口浸透了香味的空气,浑身都充满了神清气爽的快感。恍惚间,脑子里想起了唐代诗人张谓的《早梅》: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我感觉诗人在这首诗后两句里,借用了疑问的口吻,在是问非问:我不知道临近水的花枝会先开放,还以为是未化的白雪附着在枝头上。些许,古人踏雪赏梅的经历太多了吧,才有了如此多姿多彩的矫情。
记得多年前,我曾在年终腊底为众乡邻写春联时,提起浓墨欲滴的狼毫,边赏飞雪中的寒梅,边写着“竹疏烟补密;梅瘦雪添肥”“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辞岁雪添景;迎春梅弄香”等句子时,很是惬意。然而,乙未年,入冬后的皖江流域,一直未见飘雪。到了新年元旦,虽说已是二九第二天,别说下雪,连冷空气也渐行渐远,气温反而呈现回升趋势。院中的两株腊梅,或许是被什么误导了,似乎一下子成了迷失方向的侯鸟,把农历十一月当作腊月,却在稀里糊涂地斗芳争艳。更令人疑惑是还招来了那些无数的嗡嗡的蜜蜂。这些小家伙裸露着黄亮亮的小肚皮,绕着花丛,进进出出,忙得不亦乐乎,恰似“阳春三月”。我不知道这种现象是好是坏。反正觉得缺少了古人那种踏雪寻梅的韵味,也品味不了某首流行歌中的:“雪花飘飘,北风潇潇,一剪寒梅只为伊人飘香,此情长留心间……”的那种意境了。更令我担心与犯愁的是:这种异常与缺憾,今后还会不会继续发下去?
关于习惯的散文5:用警省制服习惯
文/周铁钧
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因用脑过度患上严重的失眠症,医生告诉他睡前喝一杯杜松子酒就可安睡,他试过果然奏效。而后的十几年,无论失眠与否,睡前喝一杯杜松子酒成了他必不可少的习惯。
一年冬天,柯南·道尔去伦敦市郊一个清静的小镇写作,那天下着大雪,马车颠簸几个小时才到了旅馆,他在房间挥笔疾书白天构思好的章节,直到午夜1点多才写完。
当他准备上床睡觉时,很自然地想到喝酒,但带来的一瓶酒还在行李中,他把酒瓶拿出来不禁一愣,原来瓶塞没盖严,酒已漏得精光。此时街上的酒吧、餐厅早已关门,唯一的办法就是去火车站的商店买酒,但那要至少要走3英里。
窗外仍风雪交加,街上空荡荡的,此时根本雇不到到马车了。天长日久养成的习惯总是这样,在越是得不到的情况下,想得到的欲望就越强烈。此刻,喝杜松子酒那种烘热入喉、腹中升暖、悠然欲飘、飘然入梦的感觉不断地侵蚀着他,于是他穿上大衣,系好围脖,当伸手去拿帽子时停住了,盯着窗外的雪雾他蓦然省悟到:自己的行为多么不合逻辑,甚至荒谬:一个受人赞誉的所谓智者,一个自认为有足够冷静和理智分析、教育别人的人,竟要在三更半夜,离开舒适的旅馆,顶风冒雪走几英里,仅仅是为得到一杯酒?
柯南·道尔开始深思,自己已养成了一个难以自拔的习惯,并愿意牺牲舒适去满足,但这习惯并没有好处,甚至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他的感悟使头脑清醒起来,片刻就下定了决心。他把空酒瓶丢进垃圾篓,然后脱衣上床,带着一种解脱,甚至是胜利的感觉关上灯,闭上眼,听着抽打门窗的风雪声,几分钟就进入深沉、满足的睡眠中。从那天晚上后他再也没喝过一杯酒,也没有再喝酒的欲望。
柯南·道尔在旅店里住了一个多月,完成了福尔摩斯系列探案小说《最后一案》的创作,他在这篇作品中加入了福尔摩斯因酒误事,并因此警省戒掉了多年饮酒的习惯。他还写道:“一个人长久有能力满足欲望就会慢慢变成习惯,要制服习惯要靠自我警省,悟知习惯带来的伤害,否则就会被习惯所制服而成了它的俘虏。”
关于习惯的散文6:成长的烦恼
文/黄洁萍
今天我习惯的从枕头下拿出日记本,刚准备打开,突然觉得这本日记本好像被别人动过。
如果我的日记本被别人动过也就是说我的日记被别人看了,我的隐私被看到了!我突然想到在电视剧的情节里看到一个女孩儿她父母看他的日记就在日记本里放了一根头发。对了,我就用这种方法。
第二天放学回家我的心忐忑不安,我希望这一切都是我的错觉,都是我太多心了,不可能有人去动我的日记因为我的日记写得平淡无奇。
但是结果让我难以置信,我的那根头发不见了!我的心里愤怒的喊着,委屈的泪水涌出眼眶,到底是谁到底是谁动了我的日记本?
晚饭上我一声不吭,只顾着低头往嘴里扒饭。沉默了一会儿我实在忍不住了愤怒地对爸爸妈妈说:"是你们从小就教育我要尊重人的吧?那你们为什么就不能尊重一下我呢?为什么要偷看我的日记?"我接连着说了一大堆话,这时我感到十分委屈,泪水也出来添乱。既然我已经这么说,妈妈也没有必要再隐瞒我了:"我们既然是你的父母我们,就有责任过问你的一切,看看日记怎么了?你是我的女儿你还怕有什么事情告诉我不成?"我更想反驳爸爸又过来接话:"你刚才问我们凭什么要这么做?就凭我们对你的关心!我们就应该知道你的一切,包括你日记!"
我无法反驳哭着跑回了房间。
呼——窗外不知什么时候刮起了风。这风什么时候会停呢?我不知道……
关于习惯的散文7:细雨飞花,心绪微澜
文/心欣依影
清晨,习惯性的拉开窗帘,期待着与第一缕暖阳邂逅。却发觉天气一改往日的明媚,映入眼眸的是灰蒙蒙的远天,平日里悠闲的云朵也不知道躲到了哪里,我知道,一场七月的雨正在姗姗而来的路上。
吃过早饭,几阵电闪雷鸣之后,细细的雨丝漫天飘洒下来,若深邃的眼眸中缓缓溢出的清泉,轻轻的叩响着季节的心扉,滋润着肥沃的土地。好雨知时节,你听,这淅淅沥沥、丁丁冬冬、细细碎碎的雨轻轻的敲打着窗棂,像是呢喃细语着满怀的喜悦。推开窗,有风柔柔的掠过,夹杂着一丝丝清凉,与灵动的雨交织成一曲天籁之音。这是大自然最纯美的声音,无须和鸣,亦无须伴奏,便是一曲曼妙、浑然天成的华美乐章。
泡上一杯清茶,斜倚在窗前,这样的天气,没有了盛夏的炽热,没有了往日的奔波,只有难得的闲适,安静的坐在一隅,看看书,写写字,听听音乐,或者回忆一些陈年的旧事,都是一种难得的消磨。
遥望,几只燕子在低空轻轻的掠过、盘旋着,如飘飞的音符,呢喃着,轻盈的身影转瞬间由这边的屋檐飞到了那边的柳帘下。树木,因雨水的洗礼愈发显得苍翠,嫩嫩的、绿绿的、滑滑的,一片浓淡相宜的绿色肆意的在你的眼底韵染着,张扬着,清新得直逼人的眼睛,仿佛轻轻一掐便会流淌出嫩绿的汁液。松软的泥土中飘浮着淡淡的花香,柔柔的在鼻翼间弥散,像一只顽皮的手撩拨着柔软的思绪,心,也跟着雨水温润起来……
并不是一个忧伤的人,也不曾在流年的光影中顾影自怜、守着一段往事经久沉迷。清浅红尘,总有许多风雨不期而遇,有许多聚散无从把握。喜欢将那些淡淡的心绪,交付于文字,让时光走过的痕迹在指尖翩翩起舞。流年、如水,岁月、无言,随着年龄的渐长,渐渐的习惯了在季节的更迭中执守着一份悠远、淡然、宁静,在最深的岁月里遥望、回味、浅笑嫣然。偶尔,也会读一些忧伤哀婉的文字,听一曲如泣如诉的弦音—-让思绪在文字中翩然起舞,让寂寞如墨轻染……
许多时候,习惯独守着一帘清幽,于文字的世界中兀自悲欢。有人问:上网不聊天,你的时间都用来做什么?不觉得寂寞吗?也许于喧嚣和热闹相比,这样行走的方式的确是冷清了许多,但许多时候生命中是需要这样一些独处的时刻的,让思绪在独处中自由飞翔,让心灵在独处中提升自我,让灵魂在独处中得到丰盈。
这样的时刻,远离喧嚣和浮躁,只将一颗在尘世中跋涉的心静静的徜徉在音乐、文字的世界里做短暂的休憩,便好。
有人说,寂寞是一杯好茶,细细品来会有深刻的味道。其实,行走在苍茫的尘世中,身边从不乏熙攘流动的人群。然而,寂寞是一种心境,那是一种穿行在来往如织的人群中突然间的一种恍若被隔离的感觉,虽然一切近在眼前,却又如此的遥远。一个人的寂寞,应该有许多的原因,无关风月,无关爱情。就如偶尔会在凄清哀怨的乐曲声中,将岁月镌刻成一缕淡淡的、明媚的忧伤,喜欢看文字在静夜里、在指尖寂寂的开放,散落一缕淡淡的幽香。
年华渐瘦,流年逝水,轻染一指寒凉,渲染一种忧伤,并不都是因为低落的心情。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旖旎的梦境,那里深藏着梦想,也伴随着孤独。
回眸,看岁走过的岁月中既有明媚的暖阳,也有冷月破碎成满地凄冷的月光,年华,淡去,思绪,微漾。点点滴滴,支言片语,记录着的不过是散落在岁月深处散落的心绪,季节的淡淡温暖和一丝丝薄凉。待时光苍老容颜,岁月风干记忆,残灯夜下,倚栏独思,一纸素笺,又怎么能写尽尘世中的乱红飞渡?万语千言,又怎堪岁月荏苒,红尘烟雨三千,终会凋逝了容颜,淡了牵绊……
不知,等经年再次翻阅起那些曾经写过的文字,是否会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窗台上,花儿在静静的开放,没有蜜蜂的陪伴,亦没有蝴蝶的翩跹,只是默默的绽放着一份清寂的美丽。不知,有几个人去留意,又有谁会去为之喝彩?有谁欣赏它花开时的娇艳、芬芳?又有谁为花落而感到伤痛、惋惜?悄悄的开放,又轻轻的凋落,这就是花儿的命运,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一路上,荆棘丛生,风雨飘零,太多的变数,太多无法预知的阻碍,荒芜的旅途中,始终陪伴我们的只有自己。人生,终是一场荒芜的旅途,苦乐在心,冷暖自知。所以,我们要学会一路捡拾那些时光罅隙里散落的美好,用以抵御岁月的寒凉。
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每一个明天都是今天串连而成,不要沉溺于过往的忧伤中不能自拔,重要的是珍惜现在,珍惜每一个今天,不要让今天成为同样充满了遗憾的昨日。走过的路、错过的人不必后悔,路过的风景就让它渐行渐远,学会淡然,远去了就不要再去重捡,错过了就不要再等候在原地徘徊。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值得等待?茶凉了再续也不复当初的味道。人这一生,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亦有太多的人值得我们去珍惜,不要浪费不必要的感情与精力在那些不必要的人与事上。要学会精简人生,要明白,其实生命中所有的相遇,不过只是过客与过客的交替,你又何须执念成殇?
“风华是一指流砂,苍老是一段年华”。不管白驹如何过隙,光阴如何无情,只要,年华仍在,岁月安好,纵繁华落尽,仍可将往日的记忆安置于岁月的枝头,嫣然浅笑着,将一切轻轻落笔,描摹成风轻云淡的模样。
窗外,风依然,雨依旧。心在柔柔的乐曲和淅淅沥沥的雨声中渐渐柔软、剔透、宁静,如水珠般透明,如蝶翼般轻盈。
关于习惯的散文8:爱成记忆,思念成习惯
文/ynxwhy
窗外初夏雨的节奏,匆忙敲打着扉页的年华,散漫的思绪,时光的静怠似那久远不可拾起的追忆,雨的打搅曲的忧怨才恍若初起,时光亘古依旧,过往岁月无声鞭策着失落的灵魂,指缝的间隙,一个不经间的回眸,顺着那个时光的回路风声水起。
也许一个人久了会上瘾,习惯性去看水中生成的倒影,听着典雅的音乐,痛饮着寂寞的哀伤,任凭夜的孤独湿浸梦的清冷。黯然的站在时光消逝前徘徊举足无措,红尘摆渡,青春不在是完本,颜色在慢慢褪却,没有人能说得清世事的斑斓。兴许是习惯了安然,一曲反复滑动于心际,弹指芳菲幕,那些盛开的流年时光,那些不曾留痕的人生若只初相见。在某个角落忽梦初醒,看久了会感觉眼朦胧,不自觉流淌,等久了感到彻骨的悲凉。
或许习惯了孤独体味着寂寞,不经意伸手翻阅着许久的文字,记忆的痛点就像那些追逐落魄感性的文字一样,断了线的情丝却还那么直白,风干的岁月,永恒的止殇,孤独的行程,渐行渐远模糊着视线。那些不常拾起的尘封,许久以后的思念,在雨雾中撩拨着情怀感伤着思绪。
“等待一万年不长,只有终于有爱做补偿”,深情它滋润着万物同时也在催毁着一切,风雨兼程的日子,笑语欢言常伴随着泪腺交织而依。雨无情隐落夜的过客,深信着烟花的绽放比雨的薄凉还让人更寂寞。一个人走过陌生的街头,听过陌生的歌,路过陌生的风景,无情的从陌生人旁折过,匆促的脚步在行云流水间流淌,猛然间静下来发现那些遗失的似水流云,感动无处不在却只是刹那间的美,心里总带着一缕缕微凉的沧桑,但内心依旧坚强。
佛说,五百年前世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青春是一本太过潦草的书,来不及细读却已过半,岁月在无声的雕琢我们的灵魂。爱与疼之间慢慢磨砺着我们的意志,我们终将在这两者之间慢慢的逝去与变老。心向往着高处,脚却踏入万丈深渊,如若爱情可以解释,誓言可以修改,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不完美纠缠而让人感怀神伤。
青春是追赶的旅程,一半是幸福一半是孤独。当伤口不在被缝和,灵魂不再需要慰籍,午夜孤单常用深醉来沉迷,绽放的烟火仍旧在恣意的欢腾,捻指一挥间那些迷茫诉说着曾有的美好年华。很久常逼迫自己忘掉那悲伤,那些不曾失去的旧光影,那曾疏离而飘渺的流水溢影。灵魂一次次被放逐,飞雪中一次次跋涉,繁华间悄然的转身离去的身影,眼里却多了几许迷离。漂泊人海留不住一丝尘埃,却会在心里浅浅留下一笔淡彩。
时光卑微着承诺,笔尖在风雨中轻柔的漫步,雪花终有消融的时候,等待总会被距离降温。雪花是美丽的,怀念里总是含着泪,脉膊止不尽浅浅的思念,不在纯洁的象牙塔里,梦境与残酷的世界,任性孩子们总在俗套的爱情里止步未前。也许世界上最苦的不是求不得而是求得以后,在心里无声感叹现实也不过如此,我们一直在体验着幸福却一直在抱怨,或许这就是人的劣性,永远去求结果,却常誋了用心去体悟着追求与等待的过程。
轻风拂过每个柔软的心房,慌乱的年华,生命的花儿在日渐枯萎,满眼的支离破碎,新生的心灵细数着爱的寄予情的奔涌,寂寞的烟雨那么绵长,流年你嵌入的生命魂锁,一滴泪顺势而滑,时光的牵绊,寂寞时的思念,情思易断,记忆化做相思泪,思念亦成一种习惯。
关于习惯的散文9:阳光总在风雨后
文/叶剑秀
按照往年习惯,春节,在东莞打拼生活的女儿,要带着两个可爱的外孙先到湖南婆家,而后回河南老家过年。今年,他们却被肆虐蔓延的疫情隔在了千里之外。
外孙大宝十岁,小宝七岁。小宝还没有真正见过北方的雪,约好回来陪他看雪的,但美好的愿望无奈地落空。
没有孩子们的嬉戏和热闹,年节就没有了动感的节奏,原本红火的大年变得落寞和乏味。除夕的年夜饭,我和妻子双影空对。问候和祝福通过手机传来,那份浓稠的血脉亲情犹在,只是隔着薄薄的屏幕,有了距离感。
在这个传统节日,普通百姓祈求的就是家国兴旺、亲人团圆平安。可疫情飘忽而至,亲情团聚自觉取消,走亲串友主动省略,只能安分待在家中。谁都明白这个理儿,病菌无孔不入,聚众扎堆,添堵添乱。守住一份寂寞,就是自防自控。
隔开的是距离,隔不断的是相互牵念。我和两个外孙的语音视频,成了这个年节不可或缺的环节。
大宝反复叮嘱我不要外出,小宝不时监督我和老伴儿洗手戴口罩。
大宝沉稳,小宝聪颖。与他们对话,颇有意趣。
微信视频刚刚打开,小宝问,疫情是什么?大宝抢过话说,疫情是魔鬼,能要人命。
小宝做了个鬼脸,好可怕。它是从哪里来的?
大宝说,从武汉。
我纠正他说,是从野生动物身上来的。有人吃了野生动物,病菌传染给了人,人传人,就成了疫情。
小宝端着小脸问,野生动物那么可爱,人为什么要杀害它们、吃它们?
大宝说,有些人无知呗,吃野味,找刺激。小宝说,那应该让杀害野生动物的得病,干吗传染别人!
我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类的同伴也跟着遭罪……
小宝抢过话,所以要保护野生动物。大宝一旁插话,要先保护大自然,才能保护野生动物。
话题往往是由机灵的小宝挑起,他常常问一些与年龄不相符的感性话题:这么吓人的大事没人管吗?
我答,有人管,国家来管。小宝追问,啥是国家?
我说,爸妈有了孩子,就是一个小家,很多小家组合在一起,就是国家。国家是由很多人和很多家庭组成的。
大宝说,怎么没人管?电视上你没看到,很多医生包得严严实实在抢救病人吗?
小宝又问,那些人不回家过年吗?
我说,他们都回家过年了,病人就没人管了,很多人都过不成年了。
小宝眨眨眼问,他们的孩子怎么办?大宝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管。
小宝若有所悟地点头,问:啥时候能出去啊?
大宝说,不是说了吗?等通知。
我说,再耐心等几天,不会时间太长。小宝问,您怎么知道啊?
我说,病魔像个小妖,做的是害人的事,它能战胜全国这么多人吗!
……
是的,阳光总在风雨后,无论多么疯狂的病魔,最终都会在众志成城的中华民族面前魂销魄散,灰飞烟灭。
天空放晴,我在自家阳台上,仰望天穹,衷心祈愿,明天会更好。
关于习惯的散文10:拥有一颗清净心
文/朱凌
朋友有一个习惯,那就是每晚她都会靠在床上冥想半个小时,她对我说可别小看了这半个小时,白天里所发生的事情,都会在这半个小时内慢慢地沉淀。让事情沉淀,倒让我觉得有些吃惊,事情已然发生了,即使再去多想,又有何用呢?
见我不解,她对我说,这所谓的沉淀,只是让自己的内心能够彻底地静下来。就如同白天这些事情,它有可能带来快乐也有可能带来烦恼,我首先是使自己的内心清净,才能够更加清楚地看清烦恼,才能够知道这所谓的烦恼,于我来说究竟是否那般重要。
这世上什么最难,最难的或许就是无法拥有一颗清净的心。尘世的浮躁,让我们会时常地迷失本心,我们每天所面对的一些事情,总是会让我们拥有不同的心境,有开心的,痛苦的,无奈的,还有悲伤的。
有时我们只是看到了烦恼的表象,却不知我们又为何而烦?那无名的痛苦,总是在时时地缠绕着我们,让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就像我的另一位好友,因婚姻里的一些事情与先生闹着矛盾,其实她只是看到了彼此间的矛盾点,却没有用清净心去真正看清存在于两人间的问题。看不清烦恼就多,争吵也就多了起来,让人深处其中苦不堪言。如若看透了,看明白了,试着去解决,那么这份烦恼势必会就远离。
人生在世最痛苦的或许就是你身处烦恼之中,却不懂得去开解,而拥有一颗清净心,就会让我们对自己的烦恼有了几分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控它。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如果我们都能让自己的心在某些时候静下来,是否就能让烦恼减轻呢?只是太多的人都没有领悟到这其中的道理,烦恼着自己的烦恼,没有从自己的内心去反观,并且还将烦恼的根源归结于别人。
拥有了清净心,也就拥有了解决烦恼的方法,也就拥有了寻找快乐的不二法门。因为当你用这颗清净心去观照你处所的烦恼时,你会觉得这一切都不值得你去为之烦恼,至于当初让所烦恼的一切,也会随之远离你。
关于习惯的散文11:印象故乡
文/单叶草
每次回家,总习惯在村里到处走走看看。村头是必须去的。这里此刻很安静,一点声音也听不到,静得让我有些出乎意料。诗人牛汉说得一点没有错:世界上没有水的地方是沙漠,没有声音的地方是寂寞。
眼前不远处依然是那方熟悉的小小的庙宇。小时候,我曾问父亲小庙里供奉的是谁。父亲告诉我是土地菩萨,是专门保佑寨子平安、富贵的。是的,我身后这一栋栋漂亮的楼房的前身都是茅草屋和瓦房。可想,这位菩萨是非常尽职尽责的了。然而,小庙的屋顶由于常年栉风沐雨无人整修早已绿苔遍布看不到瓦的踪影,有一角甚至已经垮塌了。
小庙身后的那棵古树,依然枝繁叶茂,挺拔参天。可是上边一只鸟也没有,就连虫子的叫声都听不到。十多年过去了,它的树干似乎并没有随着岁月的增长而增长。唯一变化的是它那裸露在外的根,那些根曾是多少人的天然座椅,被多少人的屁股磨得光滑、发亮。而今这些树根早已不再似当年那样光滑,变得粗糙不已。有很大一部分都已经被野草淹没了,和着这裸露的树根一并被淹没的还有那数不清的村里人的足迹和他们的欢声笑语,更有那老人们流传了一代又一代的龙门阵。
远处忽然传来一声呼喊声。不知是哪位妇人在呼喊自己的儿子,也或许是呼喊自己的丈夫吃饭。这呼喊让人那么熟悉,那么温馨。就在这小庙和古树的旁边,曾经出现过这样的呼喊声有多少次,至今恐怕没有人记得起和数得清了。
闲暇的日子里。这里曾是乡里人避暑的天然凉亭和聊天休闲的最佳场所。
吃过午饭后的人们三三两两,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随便找个地方坐下。人越来越多,一会儿工夫小庙和古树周围便已经座无虚席了。后来的人没有了座位只好遗憾的站在旁边。他们有的开始聊天,有的开始打牌,有的开始下棋,什么也不做的也在尽情享受那阵阵难得的凉风。
小庙前的那张石桌,石桌周围的那四根石凳,石凳上从未改变的四个老人也开始了他们从未改变过的活动和习惯。他们每人先燃起一斗叶子烟,紧接着开始打字牌。不管输赢,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出孩童般的笑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仿佛他们本来就和那四根石凳是连在一起的。
那份闲情雅致,那份安逸,那份乐趣,想来就连端坐在庙里的菩萨也定然羡慕不已的了!
太阳渐渐偏西,天色渐渐暗下来。黄昏的时候,开始响起孩子呼喊自己的父母亲、丈夫呼喊自己的妻子、妻子呼喊自己的丈夫、母亲呼喊自己的儿女回去吃饭的声音。被喊的人都一样,先意犹未尽地慢慢站起来,然后伸个懒腰之后恋恋不舍的跟着呼喊的人一起回去。
吃过晚饭,这里便有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真实写照。本寨和外寨的青年男女,成双成对来到这里,他们在这里说着属于他们彼此的情话,唱着属于他们的情歌。
忽然,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从我身旁走过。他就是那四位老人中的一位。我们叫他四公,按时间推算现在他应当有90来岁了。我想他定然早已不认识我了。曾听父亲说起,当初打牌的另外三位老人都已经相继离世,现在只剩下他了。只见他慢慢的朝着庙前的石桌走去。走到靠前的那根石凳前,慢慢的弯下腰去。用手轻轻扫去石凳上的枯枝败叶,然后再艰难地坐了下去。我依稀记得,那个位子就是他以前一直坐的那个位子。刚坐下的他却又忽然慢慢的站了起来,叹了口气,离开了。
我依旧茫然地站在那里。
回到家里,我问父亲:“村头何以如此清静?”父亲叹了口气告诉我,有劳力的、年轻的、懂事点的都出去打工去了,就剩下一些老人、孩子和妇女在家。家里都靠他们撑起,早出晚归,累得不得了,哪里还有时间去闲聊。
夜晚,皓月当空,繁星点点。电视屏幕时间显示九点的时候,我推开门,整个村子已入梦乡。
我想在遥远的南国都市,那些怀揣着各样理想和梦乡的打工人定然不会发现人潮涌动,华灯如昼的背后是家乡的守望和冷清。他们左手搭建着他乡的繁华和热闹,右手堆砌起家乡的孤独和寂寞。
关于习惯的散文12:习惯
文/萧尊凡
“吃饭了,吃饭了!”老伴习惯性地呼唤。“还要五分钟看(写)完这一点就来。”这习惯式的回答总会招来老伴习惯性的不满和埋怨:“老习惯,吃饭也要一催再催!”
拿起筷子,端起碗,我就检讨:“对不起,成了习惯就难改了。让你久等了——不过,我笑着说,我的习惯,跟你总是“依了我”很有关系。”举个例子,教书时我利用暑假给数学成绩差的四个学生补代数课,你不但不反对,还主动请缨负责招待中餐,以便下午继续补。我边复习,边教,后来补出了成效,家长送来谢礼,我不在家,你谢绝礼品,处理得很恰当呀!退了休,我按老习惯给村里的孩子补语文或作文,我没要过一分钱。在村民老年学校讲课几年了,也没要过钱。村领导不理解,我老老实实地说,我读书时,从初中到中师,享受党和人民的助学金,现在为村里的父老乡亲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是应该的。每次说及此事,你老人家总是满意地笑成了一朵大菊花。
我们家有个堂老弟,烟瘾重,半夜也要起来吸烟,不小心烟蒂引发了火灾,一座好屋就毁在他的一只烟蒂中……
所以,我常说:好习惯受益一辈子,坏习惯受害一辈子,有些人的坏习惯,害了他一辈子还没觉察到了呢!这就太可怜了!
粗心往往失败,细心事事成功。这都是个习惯问题。
关于习惯的散文13:从拉萨到珠峰
文/陈田福
热爱旅行的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充分利用相机和笔记。优美的景色随时随地可以用相机拍摄下来,每到晚上回到旅馆,及时将旅程中新奇或是新鲜的事物和旅程中的心情记录下来。
圣湖传说
一大早,我们一行八人,包括一个男司机一个女导游,乘坐着一辆金杯牌面包车从拉萨出发,我们第一站目的地是到羊卓雍措(简称羊湖)聆听“圣湖”的美丽传说。
羊卓雍措位于西藏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是喜马拉雅山最大的内陆湖泊,湖面海拨4441米,东西长130公里,南北宽70公里,湖岸线总长250公里,湖的面积678平方公里。羊卓雍措的湖水与天同色,湖面一片翠蓝,仿如佛祖遗落人间的一颗蓝色宝石,美得让人陶醉。
从拉萨到羊湖全程150多公里,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柏油马路。车辆抵达曲水后,转入省道307线,这里山路弯多曲折,出于安全考虑限速30公里。由于限速,反而增加了羊湖的魅力,车辆缓缓行进,好像虔诚的藏民正一步一叩地向着圣湖祈拜一般。
翻过海拨5030米的甘巴拉山口后,羊湖碧蓝般的身躯跃入眼帘。我们上到最佳观景台俯瞰羊湖,无限景色尽收眼底。羊卓雍措像蓝色的腰带盘绕着山脉流淌,非常壮观。阳光下的湖水波光粼粼,浮光若金,好像无数的水晶宝石在闪烁。远处的山峰白灰银甲,湖光山色,交辉相映,无比妖娆。
车辆绕住湖边公路奔驰到达湖边观景台,同行的朋友们忙着拿出相机不停地拍摄,当然我也不例外。拍照之余,我沿着湖边走了一段,只见大群的牛羊安静地啃着草,各色的鹅卵石如一粒粒珍珠镶嵌在湖畔,把这安躺的美人打扮得格外妩媚。
我用手捧起一汪清水,浇在脸上,冰凉冰凉的,还有一股甜味。迎着湖面吹来的凉风,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这美丽传说之中。这湖的纯粹、高贵、雍容、冷静,把我震撼得无言以对!
日照金山
第二天早上8点,我们从日喀则出发,这一站的目的是到珠峰大本营看一场日照金山。日喀则到珠峰大本营全程345.1公里,车辆行驶时间10小时左右,途经拉孜和定日两个县。我们乘坐的面包车一路沿着318国道奔跑,一个多小时后到达318国道拉孜5000公里纪念碑处,这是为记念上海人民支援西藏建设而设立的,我们来一个短暂的停留拍摄。然后在上午10点37分到达海拨5248米的嘉措拉山口,正式进入了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离开318国道拐向珠峰的路全是碎石路,标准槎板路,盘山路多,据说驶入珠峰要经过170多个回头弯,但实际多少个我们也没有真正去考证。因为,汽车一路颠簸,我们已经分不清东西南北了。这里的路况崎岖,天气也时常变脸,一会儿阳光普照,一会儿雨雪交加,汽车走起来确实是有些困难,何况我们是满载的。中途我们的车也出现些小故障,幸亏我们的司机是一个西安来的小伙子,驾驶技术和服务态度都很好,他也经常跑这条线路,路况甚为熟悉,大大消除我们的疑虑,在车上的时间虽然漫长,车上的人有说有笑的,也没有人出现明显高原反应。
经过严格的边防检查后,终于在下午的6点45分到达了珠峰大本营。在进入到大本营前的路上,我们就可以见到珠峰。远望珠峰,云雾弥漫,时隐时现,仿如一个静静的处子,在欢迎我们这批远道而来的客人。
车刚在大本营停下来,我们的内心激动得无与伦比,这个时候,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在说:“珠峰,珠峰,我来了!”更有的人一下了车,激动得跳了起来。而我更是迅速地放下行旅,掏出相机,尽情地捕捉和记录这神圣的一刻。
珠穆朗玛峰,藏语“圣母”“女神”的意思。海拨8844.43米,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常年被冰雪覆盖,景象圣洁,为地球上第一高峰,有“地球之巅”美誉,能近距离走入珠峰的怀抱是每个爱好旅行者的终生夙愿。
珠峰大本营在两山间的山谷里,山谷比较平坦,是一个河床,河床上铺满鹅卵石,山谷的尽头望去就是珠峰。大本营的场地是经过平整的,场地很大,四周都是临时建筑的帐蓬旅馆,大本营还设有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帐蓬邮局。
接下来我们坐上环保车到大本营石碑那里近距离看珠峰了。在珠峰5200米石碑处,我们尽情拍摄,从不同角度拍珠峰。来珠峰旅游的人很多,坐旅行车的、自驾的、还有骑着摩托车的。在大本营里,我们见到了很多来自广东的驴友,因为在我们住的帐篷旁边就停了好几辆粤A和粤B号牌的车,而且随地都可以听到用粤语的交谈,这增加了我们的一些自豪感。
晚上8点多钟,这里的阳光依然很强烈,因为这是海拨最高的地方,太阳落山是最迟的。听导游说,当天的天气很好,极有可能看到日照金山奇观,但是否出现何时出现还是个悬念。同伴中有玩腻的,有犯困的回到帐篷休息去了。而我却坚守着这份信念,手拿着相机在河道边漫步、寻觅,雪山融化的水缓缓地流淌,几只雄鹰在山巅上自由翱翔。外面的风很大,气温也随着夜幕降临逐步走低,我穿着羽绒服也感到寒风刺骨。
到了晚上9点15分左右,太阳完全褪去,大地朦胧一片,只见到照在珠峰上的太阳余辉正慢慢地变得金黄,形成一个金字塔。旁边的驴友激动得大叫起来:“金顶、金顶出现了!”顿时,无数个镜头正对着珠峰,人们都抓紧时间去留住这神奇的美丽。第一次来珠峰就能欣赏到如此美好的奇景,实属幸运!我连忙把相机的镜头拉到最近距离,细观金色之中的那片辉煌,不断地按下快门。金顶时间大约持续得十几分钟,然后珠峰又隐蔽在云雾之中,如楚楚少女遮盖起神秘的面纱。
夜幕降临,满天的星星,还有一轮弯月挂在上空,触手可及,更加衬托了珠峰的神秘。
当晚,我们就住在海拨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的帐篷内,喝着女主人端来热气腾腾的酥油茶,听着那热情奔放的藏族民歌,饮着那香醇厚重的青稞酒,心灵再一次受到洗礼。
关于习惯的散文14:冬之韵
文/李瑞华
“冬至十天阳历年”,人们都习惯这么说,其实你仔细算算,还真是。马上就到了2015年的阳历年了。这一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又是一年了。
冬至一过,晨练就有些冻手冻脸了,口中呼出的白雾证明了寒冷的程度。逐渐在东方升起的红彤彤的朝阳,显得亲切又温暖。温暖的心情抵御着冬天的寒冷,内心的阳光温暖着冬日的生活。
冬日的午时是温和的,并没有想象中的冷。午后的时光,风和日丽,像一个不苟于言笑的冷美人,让人神往着这个冬天的韵味。在寒流没到之前,冬的味道总是不浓。因为树叶儿还没落尽,或黄或绿的叶子还在枝头摇曳,鸟儿还在林间的飞来飞去,街边上的草儿还依然泛着暗绿,街道上靓丽女人们的服饰依然还是那样的时髦,那么衣着单薄地、唯美地行走着,让人恍然置身南方城市,冬的韵味被淡薄了很多。
这个冬日里的很多时候,自己总会沿着某条熟悉的路径走进心灵深处,走近故乡的冬,于是,那个年代那些温柔的记忆顿时鲜活起来。
印象中,冬季一到,乡村呈现出少有的单调、荒凉和萧瑟。田野里,没有了春天的生机勃勃,没有了夏天的郁郁葱葱,没有了秋天的硕果累累,只有光秃秃的树木耸立风中,麻雀飞来了,在树杈间小立片刻,旋即又飞走。
村中那棵高高大大的老柳树站立村中,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守望着家园,阳光从稀疏的枝杈间泻下。中午时分,村中的老人们带着马扎,陆陆续续走出家门,来到树下,一个挨一个围坐着,聚成一团,抽旱烟,晒太阳,唠年景,尽情享受着冬日阳光的温暖。顽皮的孩子们在街上跑来跑去,玩得不亦乐乎,卖货郎的小鼓蹦愣愣的一响,就会吸引一群孩子围住,花上一分钱可以吃上两个糖豆豆,那糖豆豆甜得粘牙,至今不知用什么熬成的,好像是糖稀吧。夕阳西下,炊烟袅袅升起,是那样的柔和、轻盈,乡村到处弥漫着温馨的气息。突然,一阵铿锵锣鼓声响起,惊动了月亮,月亮迫不及待地走上湛蓝的天空,洒下皎洁如水的月华。在这个寂寞的乡村,这错落有致的锣鼓声,点缀着这个寂寞的冬,我知道,那是乡人喜爱的瞎腔戏班子来了,随着那说书人巧舌如簧的念白和说唱,把人们带入了那个年代的故事情节里,夜深了,也不肯让说书人散场,直到说书人一再的劝说,那些戏迷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夜深了,不时传来狗的阵阵狂叫声,那不知是谁的脚步,碰触了它那敏感的神经,呜呜的风声从房顶上窜过,整个乡村笼罩在静谧中。
雪是雨的精灵,是冬的使者,乡村人尤喜雪。在飘舞雪花的冬季,孩子们穿着棉衣,戴着棉帽,在雪地里奔跑着、追逐着、嬉闹着,不时伸开手掌接一片雪花,雪花落在脖子里,凉丝丝的,直透心窝。雪停了,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孩子们堆雪人,打雪仗,给雪人镶上眼睛和鼻子,给它戴上帽子,然后揉一个雪团扔向小伙伴,嬉闹着、欢笑着一起打雪仗。
有时,雪花在乡村寂静的夜晚,飘然而下,正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第二天清晨,推开院门,一夜之间,萧瑟而又单调的乡村有了雪的妆扮便充满了诗情画意:山舞银蛇,原驰腊象,千里沃野,银装素裹,层林疏木,玉树琼枝,乡村被落雪妆扮成一片单纯、朴素而美丽的银色世界,仿佛走进了格林兄弟的童话里。村民望着雪景,笑了,明年肯定有个好收成。大雪会屏蔽所有的声音,眼前飘舞的雪花会切断你跟外界的联系,就那么自然的融身到大自然之后,仰望天空,能感受雪花落到脸上的轻柔的声响,仿佛会有一种细微的声音从远古的空间传来,心灵沟通的神奇感应也会在那一刻诞生。
化雪的日子,树木上的落雪,像暮春三月纷纷扬扬别离枝头的梨花,又像初夏四月随风而起漫天飘舞的柳絮,飘然而下。屋顶上的落雪,顺着房檐融化滴落下来。经过一夜,凝结成房檐下那长长的冰琉璃。孩子们用棍子打落那水晶一样的冰琉璃,捡拾在冻得通红的小手里玩弄,或者淘气地偷偷地塞在别的小伙伴的脖子里,然后是免不了一阵追打嬉戏,孩子们找到了童趣,安放了童心,回归到了大自然的怀抱里。
而如今乡村的冬季似乎已没有了这种气氛,人们为了生计、为了前途四处奔忙,在乡村的漫漫长夜里,也难以聚集一堂,聆听那铿锵的唱腔,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静静地品味冬季独有的景致和韵味。那些乡村静谧与温馨的回忆,在某个夜晚悄悄地叩响远离了乡村的我我的心扉,让我在乡村那童话般的洁白世界里久久地陷入沉思和缅怀。可是,2014年的第一场雪至今还没有来,存在我们的期待虚幻和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