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散文

请欣赏好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好的散文1:清水丝绵

文/秋女

过了立冬,太阳好的日子,老弄堂的空地上,几个大妈,扛两张长条凳儿,再搬几块大木板,七手八脚地拼起个大台子,抖出一大块旧床单往台子上一铺,一个工作台就算搭建完成了。

这台子一搭,不用吆喝,老街坊都知道,立冬过了,一天冷似一天,家里的丝绵被、丝绵袄,都好拿出来翻了。

翻丝绵,是江南过冬的前奏之一。

杭嘉湖地区,素来是丝绸之乡,虽然如今嘉兴湖州的乡下,不再像茅盾笔下的《春蚕》里所描写的,家家户户养蚕忙。但养蚕,还是当地农村颇为重要的一项副业,特别是谁家打算办喜事的,怎么都要提前两年,亲自看几张蚕。这儿的风俗是嫁女儿、娶媳妇,都得备上十几床丝绵被。丝绵被,又叫蚕丝被,是用纯蚕丝做成的,十几床丝绵被,可想要多少蚕茧。而这十几床丝绵被,很多母亲都会选择从养蚕、收茧、缫丝,一直到最后的拉丝绵成被,独自完成。这样做,既保证了原材料的绝对纯正,更是把做母亲的一片心,细细密密地融进那一床床蚕丝被里。

养蚕的辛苦,自不必说,单一夜几次起来喂桑叶,这个苦,就不是一般人吃得了的。再是缫丝,虽然机器缫丝早已普及,但做这些蚕丝被用的蚕丝,很多母亲还是坚持要手工缫丝。

他们把这种手工缫丝出来的蚕丝,叫做清水丝绵,顾名思义,是直接在清水里缫丝。将蚕茧放入一个大锅,加满清水,煮开,捞出,再备一只大桶,里面盛满清水,就可以开工了。茧子放入清水中,剥出里面的蚕蛹,漂去杂质,再用力用手将小小的一只蚕茧抻大,一直抻到能将整只手套进去。先是极薄的一层套在右手上,像只薄纱手套,一只只茧子剥开来,用力抻大,一层层叠套在右手上,成了厚厚的白手套,再将白手套用力抻开,就成了一个个小绵兜。一根竹片,弹成一个半圆形的竹弓,再将小绵兜用力抻开,套在竹弓上,七八个小绵兜套上去后,就成了大绵兜,挂到竹竿上在阴凉通风处晾干。

这样循环反复,不知道要多少次,才能把那些茧子缫完。一双手一天到晚泡在冷水里,变得肿胀。茧子看起来小小的薄薄的,实则极具韧性,要把一只茧子抻成薄纱手套,很费力气,层叠在一起后,像羊毛一样有一定的毡合性,更是柔韧无比,每抻一次都非常耗力气,是个体力活。

缫好丝,大绵兜晾得干干的,挑个有大太阳的好日子,喊上几个要好的老姐妹,一起帮忙做丝绵被。这做丝绵被跟做棉被不一样,做棉被,弹棉花,要专业的工具和师傅。而做丝绵被,其实就是个力气活,最好是四个人,一人一个角,用力将大绵兜拉扯成被子大小,薄薄的一层蚕丝,似天上的云彩,轻轻地飘落下来。然后再扯第二层,这样扯啊扯,一层一层地堆上去,厚厚的,软软的,最后用一个薄薄的布套,将那一大堆云朵包裹住,一床蚕丝被,就做好了。

这样的被子,盖在身上,像天上的云朵,又轻又软,一点都觉察不到分量,却很暖和,江南的冬天再阴冷,都不怕了。

好的散文2:偏爱野花

文/朱谷忠

栽种得再好的花,也不如自然生长的好看。因为花盆里的花,少不了人工的痕迹,甚至有被粗暴扭曲的时候,诸如人工嫁接、修剪、合成等等。这样的花,即便开放了,谁又能道出花自身的哀苦呢?

这绝非我自作多情。事实上,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看到侍弄得极好的盆花,除了赞叹几声外,心灵却很少会有触动;但当你在深山老林或山溪的一隅看到一大片野花,你就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叹,随之就会心迷眼乱——在那一片仿佛要燃烧的鲜艳色彩面前,你感觉到一种美丽而又强大的力量。这正因为,自然生长的花,具有诗的特质,能够触发人的想象力。面对山林中的一片野花,平日因冗务或俗事带来的郁悒一扫而空,人仿佛身轻如燕,在沁人的香气中翩然飞升……

所以,要看花,还得到大自然去,只有在高山峡谷、水涘岸边,才能看到随季节而萌发滋荣的花的灿烂、美艳,甚至听到花的无声妙籁。只要你去过一次,回到家里来,再看看阳台、窗台上的盆花,就会发觉它们是那样黯然。

因此,我偏爱在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有时候,我也会对城外和路边的野花有一种深切怀念。这些野花,有的生长在极为荒僻的地方,有的是从石缝中钻出来的,星星点点,以其执着和单纯,映衬着朝晖、晓露、虹霓、霁月、星光,在云中、雨中、风中、雾中开放,飘散着微弱的清芬和野味,把自己绛紫的、淡蓝的、乳白的、绯红的、深黄的颜色,呈现给关注过它们的目光、面影,呈现给冷峻、神秘但又美妙的大自然,并以此餍足了人类爱美的欲望。

遗憾的是,这种野花在城市已是鲜见。

好的散文3:讨好的代价

文/纪蕾娜

母亲爱听京戏,听着不过瘾,就自己唱,于是学了起来;没想嗓子开了、声音亮了,程派唱腔唱得越来越有滋味了。居然还有了那么几位“铁杆粉丝”。

有位老太太,老伴过世多年,孩子们在外地工作。她长时间独自生活,性格变得孤僻:穿着补丁叠补丁的旧毛衣;爱看报纸,却从来不买,喜欢借。借了邻居家的报纸总是不记得还,邻居们还不能往回要;偶尔和她开句玩笑,她就当了真、说翻脸就翻了脸……喜欢京剧,喜欢听我母亲唱戏。见了我母亲像对亲闺女似的亲,常拖着我母亲去她家唱上两段,才解馋。

前些日子,老太太从别人家弄来一只半大小京巴狗,说是为了有个动静。怕狗随处大小便,买了个笼子把它关起来。狗不大,叫声却不小,自打进了笼子就没消停过:有人汪汪,没人也汪汪,白天汪汪,夜里还汪汪,斜着眼汪汪,累了闭着眼它还汪汪,高兴了拐着弯地汪汪……真乃“声”惊四邻,街坊邻居们不胜其烦,却又不好跟老太太说。只能私下里对它耿耿于怀。

老太太喜欢听母亲的京剧,丝毫没有因为小京巴的汪汪而有所减弱,反而请了琴师给母亲伴奏。人一多,小京巴更来劲了:两只前爪搭在笼子上,竖着耳朵、呲着牙,使劲地后仰着头汪汪着。甚至一边蹦着一边汪汪,狗笼子成了它的蹦蹦床,戏唱多久它就汪汪多久。汪汪得唱戏唱不安稳,汪汪得人心里乱糟糟。

老太太似乎一点都没听见,我母亲却受不了——狗叫总是干扰她的正常发挥。于是,母亲就动开了脑筋:狗这东西贪吃,喂它点好吃的它就认人了,多喂几次兴许就不再瞎叫唤了。

母亲到胡同的小卖店里买了一根火腿肠。小京巴眼尖,一看母亲手里有东西,认识,停了叫声,急切地眨巴着眼睛,歪着头琢磨开了:哈哈有好吃的喽。母亲刚要扔给它,忽然又觉得这火腿肠两头用铁条拧着,不露出肉来它无法吃,赶紧要用牙把铁条咬下来。可是铁条拧得紧呀,大门牙根本咬不动,就换用后牙咬,一边转着一边咬。

这小狗看似已经闻着了香味,尾巴使劲地晃,鼻子拱在笼子上,馋得眼都绿了,嗓子里挤出唧唧歪歪的声音,母亲也是心急,猛地一拽,只听“啪”的一声,坏了!只见她的嘴一张,眉毛一皱——牙碎了。上个月刚狠下心花1000块钱镶的烤瓷牙,牙面直接掉了下来……一人,一狗,四目相望……

小京巴吃完火腿肠,意犹未尽地用舌头抿着鼻子,转着眼珠看着母亲已经没有什么可给它的了,又抻直了脖子,开始汪汪起来。看来母亲的心思算是白费了。

母亲回到家闷闷不乐,心疼、懊恼。父亲笑道:别人是拍马屁,你是来拍狗屁。狗屁股没拍成,却把“狗”牙拍掉了。母亲“噗”地笑了……

父亲认真地说:“京剧你是内行,可是养狗你可就不了解了,老太太的小京巴,那是人家养过的宠物狗。在原来的主人那里指不定怎么金贵呢,至少也是散养的。到了这儿可好,把人家关了起来。你们还又唱又扭的,它不疯叫才怪了。”

母亲明白了,一边劝说老太太,一边亲自把小京巴放了出来。小京巴高兴了,在院子里撒了欢地转圈,尾巴摇得都不知该放哪,鼻子里还哼哼着。再唱戏时它不仅不汪汪了,而且特别安顿地匍匐在旁边听,时不时地随着节拍摇摆尾巴。

老太太高兴了,逢人便说:俺的狗儿会听戏呀。引来四邻都来看热闹。小京巴屁颠屁颠地跑进跑出,认真负责着迎来送往的任务。

母亲还是经常给小京巴带一根火腿肠,不过再也不敢用牙咬了……

好的散文4:好的文字

文/老潘在线

香港作家陶杰写过一篇短文,《蠢乱之源》,抨击了“五四”以来的白话文。

“因为‘五四’,中国语文从此走上魔道,代替文言的‘白话文’,巴金、鲁迅、朱自清,不是平庸,就是沙石累赘之噜苏。时间的流水过去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白话文代表作,今日能读得入目的,只剩一个张爱玲,因为张小姐的白话文作品,还是师承了《红楼梦》的旧底子。”

乍看之下,难以接受;静心想想,真有几分道理。我曾翻翻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名家的名作,惊喜的少,失望的多。最受不了的就是他们的“白话”,复杂,啰嗦,别扭。朱自清的《背影》,选进初中语文课本,应该是好白话了。看看文章第一段: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生活中,他这样说话吗?他不会。他会说:我两年多没见过父亲了。

对于陶杰“偏袒”张爱玲,三十年代生于香港,六十年代学于台湾的刘绍铭先生有不同看法。“起码还有梁实秋”,他说,梁实秋《雅舍小品》的文字玲珑剔透,隐隐带着《儒林外史》语言简洁明快的“古风”。是不是这样?请看:

“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古意古韵的文字,好得没得说。“五四”提倡白话,观念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实践。“五四”白话恐怕不能算“蠢乱之源”。无论文言,还是白话,简洁就好,畅达就好。

好的散文5:童年,真好

文/陈律扬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伴随着每个人度过了生命中这段最烂漫的时光,它如一片明朗的天空,四处流淌着纯真与甜美,总会使人产生难以忘怀的回忆。而风筝,便是我童年的第一个标志。童年,真好!

记得那时,我才六七岁,天天看着邻家孩子拿风筝四处奔跑,我看着看着,便对那些各式各样的风筝充满了好奇,期待着哪一天自己也能使风筝高飞于天空。于是,我便缠着妈妈为我买风筝。尽管遭到了成千上万个理由的猛烈攻击,可仍然泯灭不了我想放风筝的决心,无可奈何的爸爸妈妈也只好点头应允。

终于买到风筝了,我顿时激动得手舞足蹈,也顾不得什么了,穿着还未穿好的鞋子,撒腿就往麦田冲去,激动的脑海中仿佛早已构成了这幅画:风筝在天上飞,我在田埂上跑。只听“唰”的一声,风筝一下被我甩出,手里的风筝线直泻而出,可是,风筝仿佛是打不起精神似的,歪歪扭扭地降落下来。这点小失败算什么,它丝毫不会打垮我对风筝的好奇心。经过几番钻研,我再次将风筝放飞,不过,这次放线的方法可和上次不同,不是任它疯狂流泻,而是慢慢地,一点点、一点点地放出去。此时的风筝仿佛是要把我带着飞,左冲右撞,看着风筝越飞越高,我的心仿佛也悬在了风筝上,不知是高兴还是紧张,只是“咯咯咯咯”笑个不停,幸福的脚印印满了整条田埂,爽朗的笑声回荡在整个麦田。

风筝在高飞,我也在长大。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儿时的记忆早已模糊不清,只有那愉快的笑声不时回荡在耳畔,真想回到那个美好的世界中去啊!再做一回那个又傻又天真的自己啊!可这永远只是个幻想,而那个站在麦田中拿着风筝的我,成了永远的守望者!童年,真好!

好的散文6:偷懒的代价

文/王子成

当我遮遮掩掩地把炒好的菜端上桌时,妈妈刚放到嘴里的药片掉了出来。“你这是……”

“妈妈,对不起,我……”我实在是说不出口。

“让我猜猜看。”妈妈说着,象侦探那样,把脸凑向那盘颜色奇怪的菜,仔细观察着。

“这上面遍布着无数的黑点,还有一股略糊的味道,容我想想……”

我屏住呼吸,好久都没有这么紧张了。

“哦,我知道了!你炒菜前没有刷锅对不对?中午我做了炸酱面,你直接在有酱的锅里炒的菜,我没说错吧?你这个小坏蛋,又偷懒了!”妈妈使劲刮了一下我的鼻尖,由于破案成功,她的病好像好了一大半。

可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第一次给全家做菜,竟然是这样……今天妈妈感冒了,有些发烧。我主动提出由我来做晚饭。我来到厨房,把炒锅中的炸酱盛到碗里。我最讨厌刷锅了,不仅要用钢丝球蹭,还会弄得满手油,我决定直接在里面炒菜。

倒油,点火,放入四个打散的鸡蛋,刚要用锅铲翻炒时,炒锅冒起了烟,锅里迅速生成一片片黑色的东西,嫩黄色的鸡蛋转眼之间成了棕黑色,我真想把它们扔掉,刷锅重做,可又一想,这鸡蛋是农家蛋,比普通的鸡蛋贵两倍呢!不舍得。

我硬着头皮把切好的西红柿扔了进去,慌乱地炒了几下,赶紧闭火,厨房里早已烟雾缭绕,狼狈的我只好把窗户开到最大。

一道以颜色漂亮见长的菜,被我做成这样,我真是无法交代,但菜会凉的,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酱焖西红柿炒鸡蛋,也不错!”妈妈刚尝一口,就大叫起来,“儿子,你没放盐哪!”

我急忙抱来盐罐,撒上一勺,胡乱搅拌一番。

我可怜的妈妈,在她生病的时候,捧着一碗米饭,就着我偷懒做的那盘黑乎乎的菜,吃得还挺津津有味。

一想到妈妈的样子,我心里就很疼,这是我偷懒的代价,今后,我再也不会偷懒了,要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

好的散文7:我最好的朋友

文/吴泽雨

友谊是缕阳光,照耀彼此的心田;友谊是一泓清泉,滋润彼此的心田;友谊是冬日里的暖阳,融化彼此的心情……如果友谊是阳光、是清泉,那么最好的朋友是最亮最温暖的阳光,最甜最多的清泉。

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先前的同桌,她的名字叫王钰丹,她有着一张圆圆的脸,一双大大的眼睛很明亮,像两颗黑葡萄,嘴巴老是撅着,一生气,可以挂个油瓶。她还有两道浓浓的眉毛,她很喜欢数学,每次考试,她的数学都比我考的好,她不仅学习认真,体育也很好,每次运动会她都会参加800米。

记得我和她吵架,还吵得很厉害,原因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们彼此都很伤心,也开始了“冷战”。

有一天,我忘了带英语书,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一声不响地走了,我绝望了。但她回来时手上多带了一本英语书,她说:“我向别人借的。”我一愣,原来她……我感激地流下眼泪,想要说声谢谢,她突然转过头来对我说:“我们和好吧!”我重重地点了点头,她笑了,我却感动地哭了。谢谢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从此冷战结束了,我们依然和好如初。我们俩每天放学都一起到辅导班做作业,一起学习,一起玩……

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只有经过时间考验的友谊才显珍贵,才更牢靠。王钰丹谢谢你,我最好的朋友,你为我找回了欢笑,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总是及时地出现,你总给我带来无数的感动,我和你的这份友谊我会永远珍藏在心底。

好的散文8:最好的父亲

文/夏伟

亲爱的爸爸,这段时间经常梦到您,因而也经常回忆与您在一起的片段,仔细想想我与您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那时没觉得难舍您,甚至从小对您还有误解,所以很痛心。

我6岁以前不能与您一起生活,您在南京,1972年您到安庆。我小时候的印象是您身体经常不好,吃中药,但很坚强地与疾病抗争。现在能体会到您偶尔脾气不好是身体的原因,但当时我内心好像对您是有怨言的,现在想来是误解您很多。

还记得小学升初中考试前您为我辅导数学,用糖拌上西红柿给我吃,夏天买西瓜给我们吃,冬天为我们生火盆烘热棉衣棉鞋,我觉得“爸爸也很好啊!”。

对您的依赖感的产生是去芜湖读书后的第一学期,冬天您为我送棉袄,我很舍不得您离开,我们在镜湖边合影,我哭着说:“爸爸,你调到芜湖来上班吧?”虽然是傻话,但反映了您在我心中的分量。

我与您一起旅游只有两次,读高中时,十一中组织老师去庐山玩,好多老师带孩子,我也跟着去了,那次玩得很愉快,虽然没多少钱花,但得到了一次精神的满足。第二次是1992年暑假,我俩一起去广州哥哥那,我们坐船去武汉再转火车。漫步在武汉的街头,我已感到您的衰老,我们去咨询助听器的价格,还去了黄鹤楼。在广州看到哥哥,你很兴奋。在哥哥的单身宿舍里买菜做饭,真辛苦您了。现在我很懊悔自己当时怎么还没学着做饭呢?哥哥陪我们玩了中山纪念堂、黄花岗、白天鹅宾馆等。这两次的旅游我们很快乐、很默契。但是您总有淡淡的忧心。

真正了解您,是在我女儿出世后到您去世后乃至现在,您对孙女的爱怜之心难以言表,您对自己的疾病虽有担心却只能听天由命,您用最后一点时间尽力教着一岁多的孩子认字、背诗,直至您卧床不起。尤其您教语儿背诵“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情景犹在昨日……

回想起来:我31岁时,您离开我们,我与您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不到22年。我很遗憾小时候没能在南京读幼儿园,寒暑假没能与您一起去太平街、贵池玩……因为没有太多的交流,一直不太理解您有时紧缩的双眉下所隐藏的心思。

这16年来慢慢能解读您的忧心:您的家庭出身的限制、怀才不遇的经历、怕影响我和哥哥的未来不得不放弃大城市的工作、对自己身体和环境的无奈,让您有时很忧愤;您的智慧不及别人的小聪明实用;您的大爱没人理解与欣赏;您的远虑只能变成近忧;您的脸上分明是忧国忧民的惆怅而非为了个人的烦恼与痛苦。

您善良、真诚,教我们不要给别人起绰号,要同情有缺陷的人,凡事要为别人着想。您胸怀大爱,我亲眼目睹因您的敏锐和阅历两次救了两个人,每当您说起来时也只有欣慰而没有炫耀。您对爷爷、奶奶的怀念和对兄长、妹妹的帮助让我理解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涵义。

您谦和,跟三岁小孩也能玩得好,对人彬彬有礼。您睿智,对生活的无奈和怨言从没跟我说过,临终时的交待也是在为家人卸下包袱。您儒雅,出门时总是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您耿直,讲道理但从不得理不饶人。您慈悲,小时候读书就有为穷人谋福祉的抱负。您是忍辱负重的典范,深夜忍着癌痛默默坐在柜角怕吵醒我们……

您留给我们的是无价之宝。您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也是我心底最亲的人。您的人格魅力将一直伴随我到永远。

好的散文9:友谊地久天长

文/李秀华

前几天,我非常要好的同学发给我一段视频,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是一个《同学毕业50年纪念》的小专题片。

在一首《友谊地久天长》的歌声中,视频伴着蓝天白云、鲜花、绿草展开了,画面中那些既能找到当年的痕迹又感到有些陌生的面孔一一出现在眼前。

好一个温馨的场面,已经进入了花甲之年的同学们,大家相见恨晚,异常兴奋,相拥相抱,手挽手、肩挨肩,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离别情。集体回忆、畅谈校园、合影拍照、互相祝福……一个个快乐得像个孩子。看着看着,那两鬓华发不见了,似乎还原了一群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在课间里追逐嬉闹,在运动场上跳跃奔跑,那时的天真、那时的纯朴又一一地出现在眼前,构成了一部童心回放的电影,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湿润了……

50年过去了,大家再聚首,痴心不改,亲情依旧,三年同窗,一生朋友,一辈子的亲人。是啊,真挚的友谊不会因空间的隔阻而冲淡,昔日的友情不会因岁月流失而改变,这毕业的纪念是永远的珍藏版。

好的散文10:残缺的相片 美好的童年

文/荆翠

上世纪70年代初期,拍照的师傅喜欢到学校做宣传,父亲恰恰在学校里任教。当时,我和大弟正式上学了,只是小弟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混。

当时,拍照的师傅拾掇器材要走,小弟却哭着非要坐在父亲的办公桌上照一张照片,父爱总是无言,忙把我和大弟弟召集来,做起了这张照片的导演,摆道具,指导我们姐弟仨造型。

残缺的照片中,破旧的房屋,奢侈的马蹄表,在我和弟弟的童年里,添了风景。不难看出,我是文静的淑女,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大弟弟是善于思考的小帅哥,执笔托腮,沉思解答。小弟弟太小,属于他的只是钟表的快乐滴答声,傻乎乎地看着我们。当然,桌子上“共同学习”四个大字,是父亲对儿女最美好的祝福和希望。

好的散文11:我只向美好的事物低头

文/雪小禅

深情有时是清淡,是问:你吃了吗?你冷吗?你热吗?最家常便是最温暖的。

山高水长,无非是这些家常中的情意,像王羲之的《奉橘帖》,其实是人世间最动人心魄的深情。

器物是有温度的,恒久而有耐力。所谓的惊天动地,其实都是一个个动人的刹那。任何事物都抵挡不了时光的洪水。日常成为最有力的武器,可抵半生尘梦一席相似。日影,月光,老茶,夜雨。美,惊动天地光阴,人间慈悲,是过尽种种千帆,仍有幽兰之心。

俗尘帖。但是,我爱。

对于绝美的事物,我脆弱到无能为力。对于青春,更是无能为力。愿到老都有赤子之心,愿此生都是春风少年。沉醉于每个黄昏、清晨、器物的女子,活得像一株清丽的植物,内心里充满热爱。甚至,热爱光阴中的每一个刹那。月白风清,落雪鸟鸣,万物有灵且美,带着岁月积淀下来的清明与干净简单,从喧哗热闹的外界回归明亮安稳的内心。愿在光阴中不断加持更多能量,依靠自身的光亮,照耀自己也照亮别人,渐行渐变的过程中,自渡彼岸。

往昔种种,尽皆欢喜;日后种种,尽皆礼赞。

万头攒动火树银花之处不必找我,如欲相见,我在各种悲喜交集处,能做的,只是长途跋涉的归真返璞。

草木情深、坛坛罐罐、日月星辰、山川河流,爱这些事物的人,值得托付深情。

爱情的最高境界:喜相牵,病相扶,寂寞相陪。

我热爱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煮字疗饥,银碗盛雪。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真正惊天动地的从来是似水流年,生活的审美哲学是厚重的有纹理的……我愿意在烟火气中活出一身诗意。慢的东西才打动人心,它是人心潦草的世间,绿雪诗意的生活。

一个人,与天地光阴对话,与草木情深相许,内心装着风暴,在时间中寻找生活真意。

这世上只有一种好生活,那就是你知道自己想要,并为自己创造出来的生活。

我是个自修者。只能在文字中无限堕落,无可救药。每个人,其实都是自己的风雪夜归人。我只相信平缓、温良、细水长流、矜贵自持的力量,它坚固而深远……就像亲手做的一粥一饭。

什么时候遇见你,都是你最好的时候。

抱歉,我只向美好的事物低头。

好的散文12:喜欢你的清爽

文/张冬娇

冬天,择一个天气晴好的日子,在田野或山谷中漫无目的地闲游,这是我们都喜欢的。就像天边那几抹闲云,总是那么悠悠然、淡淡然,随意前行,随遇而安。

阳光真是宜人,疏疏淡淡地,漫不经心地洒在树木、草丛、田野间,泛着丝丝缕缕的光芒。已近大雪时节,眼前还是晚秋模样。我一直是这样感觉的,不到霜落,冬天便是秋天的无限延续。

四围锅盖似的石壁山梁,头顶丛丛枯草,秀气又安然地守望着四方。枯草下隐隐露出的黝黑滑亮,是地球铁骨铮铮的胸膛。每每如此,便想伸手去抚摸,近距离地贴近它有力的心跳。收割后的稻田袒露无遗,路边、山坡、田埂上,草木枯黄。那神态,那气度,都是一副繁华过后的不惊不扰。

空间悠远又开阔,树木渐渐萧疏,唯有稀稀疏疏的几棵劲松,那不变的姿势,有惯看春花秋月后的清逸与洒脱。此时的栗树,是最好看的。看栗树,要在山村,也必须得在乡村,才有满山满坳的栗树,成群结队,成规模,成气势。站在地面望过去,迎着疏淡阳光,栗树的枝条纵横交错,粗细相叠但又疏朗有致。在蓝色天空的映衬下,像素描,更像工笔,看似随意的一笔一划,实则每一根枝条蜷曲的方向都有讲究,横竖撇捺间有一种不用任何修饰的清清爽爽。地面铺满黄褐相间的叶子,踩去,“窸窸窣窣”的声音,在空山里回响。

有麻雀、八哥,在树枝间悄悄转来走去,偶有几声鸟鸣,传在旷野里,愈显清幽。不过也许是因为天气的晴朗,它们有时也很任性,也不知道什么事这么喜庆,一双双,一群群,叽叽喳喳,嬉嬉闹闹,整个林子都沸腾了。这样闹着,忽然一只鸟大声喊了几声,“嘭”的一声,众鸟飞起,空中一群,排列得整整齐齐,斜斜飞向另一棵树。又有几只鸟在商量着什么,旁边还有几声鸟叫,在煞有介事地说着什么,然后再一起飞往更远一点的树。鸟鸣渐趋平和,一切又回归到当初,平衡的天籁之音,平衡得人们又专注于自己手中的事,仿佛天地间根本就没有鸟鸣。

只剩下风了,依旧柔和,在脸颊、眼睛、鼻子、耳朵、嘴唇间温煦地滑过。偶有一阵风,有力度地从山那边过来了,带着松涛声,仿佛来自旷古遥远的天际,随即拉扯着对面山上的翠竹杂柴,声音里有纯粹金属的质地。不一会儿,这股风便到了眼前,撩起头发裙裾长长地飘,再向远方去了。

一切随意,坦然,清爽。就像一些人,也有这份美,那是来自内在的修为和感悟,从而散发出来的睿智与洒脱。此景此情,只想闭上眼睛,摒弃一切人事上的干扰,对着苍穹,深吸一口气,那清新的空气,从晴空里,从草木间,直入肺腑,再从肺腑长长呼向苍穹。头脑渐渐放空,清净得也像山间小溪,坡上杂树,静静流淌,默默伫立。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作同样的呼吸,有同样的心思。“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一体。”这个世界,我们本来就是一体的。

喜欢你的清爽,心思洁白,单纯安恬。如深井,嗞嗞冒着热气;如山泉,清澈见底。无需隐瞒,无需暗示,语言也是多余。轻轻一瞥,即可抵达内心。这是我对冬天的告白。

好的散文13:遇见更好的自己

文/唤醒沉睡的猪

每一次远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当我又一次摇下车窗,和小区保卫叔叔道一声“早安”,然后踏着轻拂的晨风开始又一天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时,我清醒的意识到西子湖畔的密柳长堤、雷锋塔下的浪漫爱情、江南水乡的斜阳倒影……都终将化成回忆定格在了我短暂而美好的旅行时光里。它们不曾属于我,也不曾让我欢喜或悲伤,但是,遇见,还是让我有丝丝的感动,因为是遇见丰富了我一个人的旅途,也丰盈了我短暂而曼妙的成长历程。因此,每一次远行,我都告诉自己,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习惯一个人行走的缘故,这些年,我曾一次次选择一个人在路上。从学生时代的一个人跋山涉水、远走他乡,到毕业之初的一个人背起行囊、远赴异地,再到工作之后的一个人辗转奔波、独自旅行等等,对我来说一个人远行已经不是什么陌生的事情,所以,它的发生就像吃饭睡觉一样的顺其自然。

其实,会有不少人问我一个人旅行孤不孤单?看起来是这样的,但是,实际上却是一个人旅行让我爱上了远方、爱上了旅行,也爱上了自己。应该说是一个人旅行比较自由自在吧,当你不用被随行的人摇摆不定的思绪左右,不用为了一个小小的决定众口难调时,你就会发现一个人旅行是多么幸福的事情。更何况一个人旅行让我看到了更多的风景,听到了最动人的故事,体验到了停下来看一看世界的美好。就像在杭州,因为一个人,所以我可以选择住进太空旅馆,体验在模拟太空舱上的梦幻感觉;选择搭乘最大众化的公交车,慢慢领略这座城市美丽的街景,看梧桐叶落、扬尘飞起、步履匆匆,然后认真的聆听公交车上素不相识的阿妈津津有味地给我讲关于杭州的吃喝玩乐等等。这些点滴的美好,在快餐一样的社会里你是很难会遇见的。同样,一个人,也让我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慢慢品味那些流淌在古老水乡里关于乌镇和乌镇的美妙传说,甚至,可以细细回味那一首镌刻在绍兴沈园里陆游写给唐婉的《钗头凤》,然后再去遇见那一位为我引吭高歌的乌篷船老船夫等等。那一刻,我会顿然发现,世界很美,而我正好有空。然后,会套用顾老师那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这样,哪怕只是冥想,都觉得人生就是一场奇妙的旅行。

大概这是一个人旅行最独到而美妙的地方吧?终于不用为了一个共同出发的时间无比纠结,不用为到下一个景点到底是打的还是步行难以抉择,更不用为了住什么样的客栈或者旅馆而迁就退让。而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形单影只,你也可以选择住在同样是一个人旅行的聚居地——青年主题旅馆里。那里,有刚刚毕业的学子、有和你一样来自天南海北的旅人,当然还有和你一样年轻正在艰难创业路上的客栈或旅店老板。在乌镇,我看到旅馆老板就是一个和我年纪相仿的人,他整天穿梭在乌镇车站和东、西栅景区的路上,忙得不亦乐乎。而在杭州慢生活街区,我认识了两个女孩,一个是和我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深圳的女孩,我们一起逛街喝咖啡,一起啃着零食看球赛到深更半夜,进球时一起疯狂,失球时一起叹惋,未曾认识却如此熟悉。还有一个是刚刚从重庆大学毕业的新疆女孩,她是在我居住的旅馆做义工的,她可以不厌其烦的和我讲刚刚来杭州时的种种不适以及现在爱上杭州的种种理由等等。后来我才发现,一群和她一样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相互鼓励、彼此搀扶、相互分享就业信息,每天其乐融融,哪怕他们来自天南海北,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所以在杭州她们并不孤独。我想,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大概就是这样吧,有时候也许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理由而已。

这些人、这些事,让我的一个人旅行时光变得不再枯燥和乏味,相反,它们让我遇见了不一样的风景、听到了不一样的故事,然后,在聆听与感悟中渐渐的让自己也变得简单而纯粹。正因如此,我总是说,每一次远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当我们在微笑向前、一路聆听、一路感悟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灵或多或少都会有过那么一刹那的感动,那种感动源自于对美的触动,对简单幸福的领悟,还有对美好未来的坚信不疑。

记得有人曾说,心灵和脚步,至少有一个在路上。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风景,听过很多故事,渐渐发现,有时候我们在一个地方、一个角落呆久了,自然而然就会喜欢钻牛角尖,如果要让自己不再如此,甚至变得豁然开朗,那么,出去走走,也许你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好的散文14:你是父母最好的礼物

文/蔡源霞

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家在外地的同事莲子却愁眉苦脸的。我有些不明白,十多年前我也曾经在外面打工过,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归心似箭的。

“其实我也想回家,可是我今年没存到什么钱,就这样回家……”莲子说着眼圈都红了,我很理解她一年到头想给父母带些礼物的心情,可如果因此就不回家了,反倒是本末倒置了。

记得当初在外面打工的时候,我曾经也有过和莲子同样的纠结。那时我刚刚工作,别说过年了,一入冬我就天天想着怎样衣锦还乡。甚至我都已经想好了要给父母买的礼物,可是临到年终却接到通知,我们这些工作没够一年的新人,奖金要等到年后才发。

消息发布以后我顿时傻了,钱没发多少,就算加上之前的积蓄,如果把礼物买了的话,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如果空着手,我觉得没脸回家。左思右想,我撒了个谎,告诉爸妈今年单位安排新人加班,不能回家了。

老爸老妈对我的“正当理由”表示了理解,我也松了一口气。可我没想到的是,除夕那天中午,我从超市搬回一箱方便面回家的时候,爸妈竟然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站在我租住房的门外,他们竟然站了一夜的火车来陪我过年。

那一刻,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涌出了眼眶。也就在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春节团聚对于我和爸妈来说是同样的重要。

老爸老妈带来的行李里面,大多是我喜欢吃的食物,而当他们知道我是因为没有钱买礼物才不回家的时候,既心疼又忍不住要责怪,老妈红着眼睛扭过脸不看我,老爸则苦笑着说:“你才是我们最好的礼物,你不回家,我和***这年过得有什么意思?”……

自那以后,不论在哪儿打工,不论春运的票有多难买,不论手头的钱是否充足,我都会尽可能地回家过年。不为别的,只为能让爸妈开心地过一个新年,因为我才是他们最好的礼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