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常见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常见的文章1:春雪
文/童话
在我的家乡,春雪不很常见。
在农历二月下旬,庄稼都已播种在了地里,准备即将破土而出的时候,却下了一场春雪,带给人意外的惊喜与收获。
这天早上,天气阴沉沉,空气也非常潮润。准备去地里干活儿的人,扛着农具出了门。临出门前,又给自己添加了件衣服。因为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田野里嗅到的满是春的气息,清新的空气扩张着人的每一个毛孔,令人感到呼吸通畅,全身神清气爽。
快接近中午的时候,云块聚集了起来。远近的村庄、低矮的群山和延伸的道路凝滞了一般,树木及田间的一切都在等待着一场讯息。
中午时分,刮起了风,返青的柳枝不停摇动着,虫儿也避匿了起来。云弥漫开来,眼前一切景色也越加黯淡。老天爷在迟滞半天之后,最终做出决定,细碎的雪粒洒在了屋顶墙头枯草地面,钻进泥土的缝隙中。
雪的突然造访令惊蛰之后的虫儿感到惊讶,气温的确不似冬天般寒冷,只不过感觉一丝冰凉滑过肌肤。它们睁大一双眼睛,收拢四肢,在好奇地探望着外面的世界。田野间正在准备给自己做新巢穴的鸟儿,抖着沾湿了的羽毛,准备回旧巢穴暂且一避。行走在小路上的人,猛然感觉脖颈一凉,手一触摸,触到的是水珠。仰头看天,不甚密的雪粒就扑在了脸上。裹紧一下自己的上衣,加紧步子向家走去。落在地面的雪,和泥土来了一个亲吻拥抱,倏忽融化,它们似乎不愿错过今春的这一场难得的机会,再相逢已是冬季。越来越多的雪争先恐后从空而降,化为冬与春相思的情意,地面已经湿漉漉的了。这是春天的一场甘霖。紧接着,雪粒由小变大,变为雪片,排列着杂乱队形,轻盈而飘摇,寻找着自己的栖身之地,越来越多地覆盖在了自己的伙伴身上,地面已经一层泛白。
黄昏已渐降临,随目望去,在萌发的绿意之上,在干燥的泥土中,是一痕一痕的白色。不久又变为了一片斑白。远方的道路上已经没有了人影,低矮的远峰影影绰绰,房屋朦朦胧胧。天色已晚,人们屋顶的烟囱里冒出轻烟,室内已经生起火,以驱走春雪带来的潮湿和寒冷。风在窗外进行着一厢情愿的谈话,紧接着又像一个莽撞少年,掀动门帘,从缝隙间挥洒雪花,直待无聊疲累困乏,便倒头睡去。只有春雪,在晚间昏黄的灯光下,以晶莹的身影仍悄无声息落下。地面已经完全变白,踩上去,湿滑的脚下发出轻微的响声。静寂让人似乎重又回到了冬季。是的,人们刚从冬的倦怠慵懒中走出来,而这一场春雪把人们暂且又拉回冬季的回忆。
第二天清晨,窗外泛着雪白亮光。起床后推开门,一场春雪将春改变到了冬的原始面貌,雪对每一个生命都进行了一场检阅。泛青的树皮显得温润,枝杈间有着朵朵洁白的点缀。泥土的缝隙间都被它填满了,沟渠里枯叶下也有它的身影。它们的底下是虫儿温暖的窝,此时它已经睡足了“回笼觉”,精神抖擞。麻雀早早就起来了,嬉戏的翅膀抖落一团一团的雪沫,从空中洒落下来,清晨的它们抑制不住兴奋,练了练自己的嗓音,然后不断欣赏四周景色。春雪对一切生命以特殊的方式行了一个见面礼。太阳已经从东方露脸,俯瞰冬与春之间完成的一场交接仪式。
早饭后,大人和孩子纷纷出门。感受这一场春雪带来的潮润清新的空气,阳光映在红润的脸上,门口是舍不得扫去的雪,只有一条供人出行走的小道。赏雪的人在洁净的雪地上留下几个清晰脚印,撷取洁白于掌心,只待它渐渐融化,将它沉浸到记忆的印痕上和生命的年轮里。
我愿代表春天的一缕生命,感谢春雪赐予生命蓬勃成长与沉甸甸的收获!不久天地间将会是春雷滚滚,春雨将代替春雪作厚重完整的生命旅行!
常见的文章2:我发明的玻璃
文/和瑜
玻璃,大家都很常见,在许多建筑物上都可以见到。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发明的玻璃吧。
第一种玻璃叫“隐身玻璃”,这是用来防盗的。它可以安装在一些存放重要的文件、图纸的建筑物上。白天,隐身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是看得见的;而晚上,它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晚上要是有人想偷东西,以为窗子上没有玻璃,就想潜进去,结果会被狠狠地撞一下。如果你家装上这种玻璃,那坏人再也不敢来了。
第二种玻璃叫“快乐机器玻璃”。它虽然不是用来防盗的,但它很坚硬,还会帮你做事。白天你不在家时,它会帮你把家打扫干净,会帮你接电话……晚上,你回来如果很疲倦,它就会发出很动听的音乐帮你放松一下。你睡着了之后,它会帮你关灯,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休息。
第三种玻璃叫“投影玻璃”。如果你想去电影院看电影,而爸妈不让你去时,你一定很难过吧?但有了投影玻璃你就不用担心了。你只要说一句我想看电影,它就会感应到,然后自动把电影院里正在播放的电影传过来。它还会把还未播放的电影都放出来,这样,你就不用再担心看电影的问题了。
我介绍了三种我制造的玻璃,希望以后能真的出现在商场里,给人类带来方便和快乐。
常见的文章3:番薯梗的夏天
文/厉勇
番薯在乡下实在是太常见太普通。一到夏天,番薯藤匍匐成一个个小山丘,长得很是茂盛。乡下人的餐桌上,一整个夏天都有清炒番薯梗的身影。
小时候的夏天,我到村里人家玩耍,总是可以看见每家每户的家庭主妇和女孩在撕番薯梗的表皮。她们坐在板凳上,随手拿起地上散落的番薯梗,从叶子处往下撕,熟练地撕去表皮,放进脸盆里。这个群体劳动的过程,自然少不了闲聊和打趣。
尤其是那些女孩子。一时兴起,就把番薯梗轻轻掰开成一截一截的,里面“藕断丝连”,像是长长的一串耳环,挂在耳朵上又清凉、又好玩。她们戴着天然耳环,一边追逐,一边打闹,走起路来环佩叮当的样子。玩疯的时候,邻居家女孩还把“耳环”戴在我——一个男孩子的耳朵上,哈哈大笑。
小时候,我是不爱吃这道清炒番薯梗的。因为,一到秋天,乡下堆积成山的番薯藤都是给猪吃的。我心里有轻微的抵触。到了夏天,胃口不好,母亲则因为喜欢清炒番薯梗的爽口清脆,母亲总说,还是番薯梗开胃呀,晚饭炒一个番薯梗就算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许是从自己到城市生活开始,对番薯梗这样的天然有机野菜变得不那么挑剔了。回到乡下,看着餐桌上青翠的番薯梗,让人很有食欲。偶尔吃一回,觉得真还不错,很下饭。
城里边缘地带,也有番薯梗卖,一把两三块钱。前些日子,我忽然想起小时候撕番薯皮的日子,也想给自己的生活增加点情趣,就买了几次。一盘番薯梗,竟然被我一个人吃完了。原来,人的某些习惯是可以在岁月的沉淀里改变的。以前不喜欢的食物,随着年纪见长,岁月更迭,也可以慢慢接受。
乡下的番薯一般都是红薯。我今天才知道,不起眼的红薯叶有提高免疫力、止血、降糖、解毒、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而且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含量极高。在欧美、日本、香港等地曾掀起一股“红薯叶热”,在香港被誉为“蔬菜皇后”“长寿蔬菜”及“抗癌蔬菜”。
据研究,红薯叶的营养非常丰富,它的大部分营养含量比菠菜、芹菜等这种高营养物质高很多,特别是类胡萝卜素比普通胡萝卜高3倍,比鲜玉米、芋头等高600多倍。
夏天悄悄过去。到了秋天,番薯梗就不那么流行了,也不知道这是为啥?
常见的文章4:突如奇来的大雨
文/赵晟栋
雨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事物,但它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及时雨,一种是延时雨,我就来讲讲今天看见的雨。
今天下午放学回家,我刚迈进家门一脚,突然就被一只闪闪的蜗牛吸引了,它正在一点一点向柱子上爬。我正想上去观察,突然,天空中坠下许多雨点,又立马汇聚成一阵雨,我的视线扫描着外面的雨帘,深深吸了几口气,觉得神清气爽,舒服极了!再等我低下头,那只小蜗牛早已不见。
我又气又急,这么宝贵的东西居然被雨打走了!但雨不理睬我,继续向地面坠落。雨越下越大,我的心却渐渐平静下来。这时,我开始为刚才感到后悔:我不应该怪罪它,雨是大自然所造,为的是造福人类,有些地方年年干旱,这些小雨滴可是拯救他们的幸运雨呀!是雨,让他们拥有了鲜活的生活和美好的生活,而我只会一味怪罪,蜗牛没了可以再找,如果水没了,那就要出现旱灾了。原本美丽的地球,就会因为没水走向灭亡!
想到这,我心里对雨充满感激和敬佩,不知不觉,雨停了。
常见的文章5:红柳花开
红柳是西北荒漠上,常见的一种植物。开花时,粉红遍野,成了辽阔荒原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题记
初夏的凉风,轻轻摇动红柳绿绿的枝条,烈烈的阳光,轻吻着红柳花枝招展的枝头。红柳兴奋地涨红了脸,像似一群绿色的精灵,在黄黄的沙沟里,涂染着一片一片耀眼的粉红色,默默地展示着自己生命的风采。顿时,沉寂的沙漠热闹起来,鸟儿清脆的歌声,从红柳绿色的枝条上传来。合着驼铃梦坡的雅静,仿佛把人们带进一个自然、和谐、美妙的梦境,让那些久远的回忆,像一首甜蜜的歌,荡漾在心田里,把温馨的笑意,浮上人们的脸颊。
那粉红色的花絮,聚集着无数小小的花朵,在枝头尽情的绽放。像似在倾诉着一种生命的美丽,又像似再积攒顽强的能量,敢叫沙海戈壁换新颜。如果,当你面对黄沙遍野的沙漠,单调的色彩让眼睛感到疲倦时,忽然眼前,出现一团团绿色的红柳,你一定眼前一亮,精神为之一振,那么,那些摇曳在枝头的粉红花朵,必定是在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那种对生命的敬畏会留在你心间,喷薄而出是你对顽强生命的礼赞。
由于,我是军垦人的后代,从小就喜欢红柳,记得幼时,我家的房前屋后都长满了红柳,记事起,红柳林里就是我和小伙伴们的天然乐园,曾给我们留下无尽的乐趣。清凉无比的红柳林里,绿草茵茵,鲜花遍地,还不时有野兔窜过,留下它矫健的影子。那些寒冷漫长的冬天,也是靠着烧红柳取暖度过的。父亲常说:“红柳是咱们军垦人最亲密的伙伴,它和我们一样寂寞的坚守着戈壁沙海,播种着绿色的希望,用生命谱写着一曲可歌可泣的悲壮乐章。
红柳花开的日子,田野上像似飘起了一片片红云,夹杂着块块绿色的庄稼,远看就像花花绿绿的彩巾,铺在大地上,煞是好看。红柳花像粉红的云雾缠绕着我家的土屋,土色的房屋在花海里,变得格外优雅别致,像似一处人间仙境,伴着清清流淌的渠水潺潺不绝的水声,一条飘带似的小路,在粉红的花海中,蜿蜒而去,更显幽静、淡雅。母亲会在屋子插几支花,让粉红色的浪漫弥漫了土屋。父亲那朗朗的笑声,像奏起的一曲其乐融融的乐曲,就着粽子的清香在土屋里萦绕。
每每夕阳的余晖,浸染了红柳的枝头,粉红的花海里像似被镀上一层薄薄的金光,微风荡过,柳枝摇摆,花海里金波荡漾、金光闪闪,像似涌起的一层层金色的浪花向远方推进,渐渐地被傍晚的夜幕淹没。农舍上空的炊烟,袅袅婷婷飘浮在半空,像似也留恋这美景,舍不得散去。早归的人们已经端着海碗,坐在红柳旁吃起了晚饭,浓浓的饭香随着人们的笑声,回荡在红柳林的上空。
红柳和军垦人一起扎根在戈壁沙海,一年又一年地播撒绿色的心愿,如今,当荒原变成了万顷良田时,红柳粉红的倩影,又向戈壁沙海腹地挺进了。瞧,那沙梁边,河沟里,乱石滩处处有它们的身影。只要扎下根,不管漠风的肆掠,不管炎热的干旱,不管荒原的孤寂。来年一定长出绿色的小苗,相信不出几年,那个粉红色梦,也会在戈壁沙海深处流淌。
望着这红柳花开成了的粉红色的花海,不由让人由衷的敬佩和赞叹,这些不屈生命,给我们展示出多么绚丽多彩的风姿。我仿佛看见了父辈们,战酷暑、斗严寒开荒造田的身影。如今,他们面对绿海茫茫、植物茂盛的良田,星罗棋布、楼群整洁的小镇。那舒心的笑脸,不也如这红柳粉红的花朵一样的灿烂吗!
红柳花开,给戈壁沙海增添艳丽的色彩,我觉得,这饱含着苦难的生命之花,是世上最美丽的花,也最弥足珍贵的花。就像我们军垦人一样,把最灿烂的生命之花,也绽放在亘古荒原上,留下屯垦戍边的丰功伟绩,彪炳史册。沙沟里的红柳花,静静地开放着,一只只絮状的花儿,像似一只只美丽的的手,在风中舞动着妖娆。生机无限的沙海,在我们面前露出靓丽、迷人的风光,让人眷恋。
这鲜艳的红柳花哟!像一团团火苗在我眼前跳跃。我想,这火一样的花朵,会烧尽荒原上的荒凉、寂寥。把生命最美丽乐章,奏响在辽阔的荒原上,这正是我们军垦人梦寐以求的愿望。
哦!红柳花开……
常见的文章6:苦楝树
文/邹文倩
苦楝树是乡村极常见的一种树。树的枝桠多,或长或短,曲折的笔直的,一枝有一枝的形态,绝没有重复的。苦楝树的树皮呈深褐色,如历经风霜的老人,长满了褶皱,看起来古老而沧桑。它随处可以生长,也不需要肥沃的土地,或在水塘边临水照影,或在人家园子的一角探出褐色的枝桠。
苦楝树不是什么名贵的树种,看起来也并不起眼。所以很少有人把苦楝树当做风景树来种植的。也正是如此,它不需要人刻意地修枝剪叶,它的生长是自在的,无拘无束。
春来,苦楝树的枝头开始发芽了,先是长出细嫩的叶子,而后在叶片间,冒出一些细小的花儿来,紫色的花蕾白色的瓣儿,像一只只秀气的紫蝴蝶在枝头飞舞。苦楝花小巧精致,花色并不美,可它有好闻的香味,很雅致的香味。淡淡的药香味夹杂着丝丝甜味,深呼吸一口,把这清雅之气吸入腹间,顿感神清气爽。
有雨的日子,苦楝树的叶子上沾满了透亮的水,花的香味越发香浓起来。有风吹过,玲珑的紫蝴蝶从枝头簌簌飞舞,就像下了一场花雨。花落满地,被风一吹,又向四周飘舞,那情景,竟让人感觉有几分梦幻。
枝头的蝴蝶飞走了,叶子也渐渐浓绿。在花凋谢的枝桠间,结出了细细的绿色果子,像绿色的玛瑙,一粒粒饱满透亮,就如那紫色的小花一样,它不是一朵一朵的开,是成串成串的聚在一起。绿果子长到如指头般大小,一串串挂在枝头,喜了那些活泼的孩童。他们攀着枝桠,很轻巧地爬上树,伸手摘下果子,一串一串丢在地上,地上的孩子就捡了起来,用一个小小竹篮子装着,或是用衣兜兜着。果子是不能吃的,孩子们知道,他们就用这些果子来打仗。翘起辫子的小姑娘躲在苦楝树后,光脑瓜的男孩就抓起一粒苦楝树果,倏的一下掷了过来,女孩儿就躲,被砸着了,就跑了出来笑嘻嘻地还击。
苦楝树下就成了孩童们的乐园。
深秋季节,苦楝树叶子都落尽了,只剩下一束束一串串苦楝果孤独地挂在枝头,而后,苦楝果渐渐变成深黄,变得柔软了,一粒一粒从枝头落了下来,果子碾进泥土,慢慢的腐蚀掉。有的果子落进的地方冒出细细的芽儿,过了不多久,又会长出一棵鲜嫩的小小的苦楝树。苦楝树的生命又开始轮回。
叶子落尽,果子也落尽,在烈烈风中,苦楝树的枝干显得更加苍劲,那么多的枝桠盘旋枝头,显示出一股不屈的团结的力量。
苦楝树生长不够快,也因为如此,它的木材很坚固。成材了,就会被砍掉,成为人家房顶的横梁,成为实用家具……它有了新的归宿,最大能量地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苦楝树朴实,就如我的乡亲们,坚守着一方天地,生根发芽结果成材,积蓄着力量贡献着自己。
常见的文章7:新型玻璃
文/和瑜
玻璃,大家都很常见,在许多建筑物上都可以见到。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制造的玻璃吧!
第一种玻璃叫“隐身玻璃”,这是用来防盗的。它可以安装在一些存放重要的文件、图纸的建筑物上。白天,隐身玻璃在阳光的照射下是看得见的;而晚上,它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晚上要是有人想偷东西,以为没有窗子、玻璃,就想潜进去,结果会被狠狠地撞一下。如果你家装上这种玻璃,那坏人再也不敢来了。
第二种玻璃叫“快乐机器玻璃”。它虽然不是用来防盗的,但它是很坚硬,还会帮你做事。白天你不在家时,它会帮你把家打扫干净,会帮你接电话……晚上,你回来如果很疲倦,它就会发出很动听的音乐帮你放松一下。你睡着了之后,它会帮你关灯,然后回到自己的位置休息。
第三种玻璃叫“投影玻璃”。如果你想去电影院看电影,而爸妈不让你去时,你一定很难过吧。但有了投影玻璃你就不用担心了。你只要说一句“我想看电影”,它就会感应到,然后自动把电影院里正在播放的电影传过来。它还会把还未播放的电影都放出来,这样,你就不用再担心看电影的问题了。
我介绍了三种我自己制造的玻璃,希望以后能真的出现在商场里,给人类带来方便和快乐!
常见的文章8:地皮菜
文/张晓慧
地皮菜是老家一种常见的野菜。常常是连着下了三天的雨后,天一放晴,我便同几个小伙伴全副武装地拿着盆子上了山。路上碰到熟人看我们这打扮,就知道是要去山上捡地皮菜。
老辈人说:“地皮菜遇到连阴雨,大展了。”这是因为不下雨的时候,地皮菜紧缩成小黑团,趴在土里或藏身草丛中,让你根本找不见。唯有下雨后,便会舒展开来,一串一串,像极了黑木耳。
如果你直着身子找地皮菜是很难找到的。你需弯着腰,用手轻轻拨开草丛,就会发现草丛中躺着一串串黑乎乎的、光溜溜的、像木耳般的东西,那便是地皮菜了。有时候捡完一片地方,只需耐心细致地找,总能越捡越多,越捡越大。就如我们做事情一样,总得蹲下来,耐心细致一些,假以时日终会成功。
不到半日,我便捡来洗脸盆那么大一盆。下山回家后,我将地皮菜摊在报纸上,放在通风的地方。等地皮菜干后,反复用簸箕将其中的土和草棍扬去,再用清水淘干净就可吃了。
晚上,母亲将地皮菜、粉条、豆腐干剁碎,包了地皮菜包子,又炒了一个地皮菜炒鸡蛋,别有一番风味。父亲一进门,闻着香味赞不绝口,说:“小时候物资匮乏,地皮菜是我们这代人记忆里最美味的食物。到了你们这代人,地皮菜竟成了稀缺的野味。无论哪个年代,都得感谢大自然的馈赠。”
常见的文章9:腊八粥
文/顾文显
小时候,常见母亲吃白果红枣或核桃时,总要抓出一把锁进抽屉里。问她,说留着做腊八粥。后来到农村,见奶奶做饭时,也刻意挑稀有的粮种留下一点,也说要过腊八。我因此记住寒冬时有一个叫作“腊八”的节日。
旧历腊月初八早晨,热腾腾、黏稠稠的腊八粥端上桌来,色泽红里透黄,煞是鲜艳,玉米高粱大豆大米小米绿豆小麦黍米花生核桃红枣……当然是常见的主打,稀有的意思一下充数,如加上点白果、松仁,内容就更丰富。这顿节日餐有其自己的特色:节日的正餐大多在中午和晚上,春节在半夜,惟独这腊八粥是清晨就吃。我想这与时令有关系,老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化(也有说‘冻掉下巴’的)”,嘎嘎冷的天气,饱餐一顿热粥出门,顶添件衣服了!
端上腊八粥,奶奶就说故事:有一家子,好吃懒做,熬到腊八这天,断了顿,只好把各种粮食的囤底扫巴扫巴,凑合熬了一顿粥,吃饱了出去找活干,这才有了生路。往后为提醒后人不得偷懒,腊八这天必要做杂粥。母亲有文化又懂些佛学,她告诉我,腊八是佛教的节日,释迦牟尼修行到腊八这天,大雪铺天盖地,他看见草丛中有一母老虎产了三只崽,母子四口眼看要饿死,佛祖大为怜悯,便舍一身,活四口,做了老虎的美餐,他老人家也修成了正果,这叫做《释迦牟尼舍身喂虎》。佛祖得道,这当然是佛家重要节日,每到这天,大寺沿街舍粥,小寺也可以免费供乞讨的穷人腊八粥吃。母亲还说,旧时官府亦在这天搭粥棚,吃不上饭的,端碗排队,轮到了,给一勺,吃完再排队,相当相当隆重的。凡节日除了吃,总要有假日等辅助项目,这一天,妇女们不用推磨做针线,可以找女伴坐于热炕头上聊天,交流刺绣技术或心得,故民俗谚语有“冬不推(磨),腊不碾,十月一日不转转”之说。
奶奶讲的朴实,母亲讲的生动。无论劝人博爱还是诫人勤劳,都使腊八节显得很有意义。
我不管。那时贪吃,山区一年四季玉米饼子当家,吃得够够的,猛换一顿腊八粥,撑个肚儿圆,不是节日又是什么!时至今天,日子好得出乎意料,经常往饭桌前一坐,不知道点啥菜,这也未免枯燥乏味,换一餐腊八粥,成了吃稀罕,连孩子都高兴。小粮贩瞅准商机,提前给你兑好了杂粮,不用特意积攒搜集,市场上拎一袋就是,就算贵点儿,如今哪个在乎几块钱的投入?成全了商贩,方便了你,这叫皆大欢喜。若仍嫌它粗糙简陋,可以自己加点莲子什么的,放燕窝鱼翅都没人干涉。
想想感慨良深。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人们在饮食上精益求精,倒衬托了这顿腊八粥,当年算改善,今天还是改善!我想,那两个有关腊八粥的故事,切切不要忘记,它真像腊八粥一样,越品越有滋味……
常见的文章10:年关萝卜
文/龙会吟
萝卜是梅山区域最常见的蔬菜,容易栽种,生长期短,产量也高。每年秋末冬初,乡下农民把萝卜籽播到地里,到了残冬腊月,就可以收获萝卜了。梅山区域的萝卜,甜、脆、嫩,大的一个有二三斤重,吃一口,甜津津的,比任何水果都好吃。我们那里的农民,出萝卜的季节去地里劳动,很少带茶水,口渴了,就在地里拔一个萝卜解渴,吃完一个萝卜,比喝了一瓶果汁还舒服。
萝卜做为一种菜肴,有很多种吃法,可以切成片儿,清煮,熬猪骨头,也可以切成丝儿小炒;可以放在坛子里制成酸萝卜,还可以切成条儿晾干做榨菜,总之,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口味极佳。而我记忆最深的,最好吃的是年关萝卜。
我们那里,家家都有做年关萝卜的习惯。就是过年时,把腊肉洗净,切成一段一段的,然后把萝卜切成片儿,和腊肉一起放锅里煮。腊肉熟了,萝卜也熟了,清纯的香味满屋飘荡。这时把腊肉拿出来,再把萝卜倒进一个大坛子里,盖上盖儿,到了正月十五以后,就可以拿出来吃了。那时的年关萝卜已有了微微的酸味,吃一口,特别爽口,也特别下饭。如果放一点辣椒炒一下,微酸微辣,色味俱佳。这种年关萝卜,有些人家一做就是一大坛,一般可以吃到农历二月,都是自家人吃,也有做为一种小菜,拿来招待客人的。
近一二十年来,我很少吃到年关萝卜了,原因是进了城,一切都简单化了,菜是一餐做一餐的,蔬菜都不能过夜。萝卜是蔬菜之类,当然就不敢做一大坛子吃到二三月了。回家乡时,也偶而吃过几次,但总感觉没有从前那种味道,不知是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舌头变得高贵了,已品不出贫穷时代那种味道,还是现在的萝卜施过化肥,没有原来的那种甘甜?细细一想,不完全是,而是现在农村烧柴火的不多了,熏出的腊肉,已没有当年的那种柴火香,用这种腊肉做出的年关萝卜,味道自然差远了。
常见的文章11:落日鱼鹰
文/徐学平
在水乡,舢子小船是最为常见的。它无帆、无舵、无篷、无桨,光溜溜一条船身。乡间的男女老少都能用一根竹篙将它使唤得神出鬼没,在河汊里拐弯抹角地蹿。倘若在船舢子的两舷挑出些树枝来,让每根树枝上栖一二只鱼鹰,这就成了鱼鹰的战船。
鱼鹰学名鸬鹚,是一种生活在湖泊、湿地、池塘上以淡水鱼为食的候鸟,因为它们浑身长有黑羽,眼睛贼亮,喙长带钩,貌似乌鸦,故俗称“水老鸦”。鱼鹰从小即受到训练,专门为人捕鱼,但是它脖子上的皮肤宽松,总是一鼓一鼓地动,再大的鱼也有可能被其吞食掉。因此,下水前主人总要用细细的绳圈绾在它们脖子的根部,使它们能将鱼衔在嘴里,吞在宽大的口腔里却不能咽下,只好把鱼乖乖地交到船上来。
鱼鹰出猎,多在夕阳西下的傍晚。落日金霞中,河水弥漫着水草与阳光的气息,碧清的水面上,鸟飞鱼跃,轻舟荡漾,岸边长满了野生的芦苇,淳朴厚重的乡风民俗,一切都让人感觉自己正宛然置身于一幅写意的水墨画中。
几个赤脚的渔人驾驶着蚌壳一样轻盈的渔舢,飘然而来,手中的竹篙插入水中,搅起满河涟漪。他们将船停在河道的开阔处,三五条鱼鹰船便围成一个圈。牧鹰人都是当地经验丰富的老渔民了,甚至还有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但放鹰时的矫健身姿却丝毫不输给年轻人。只要一声令下,鱼鹰就会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开始捕鱼,一旦发现有鱼鹰叼着鱼儿浮出水面,牧鹰人便眼疾手快地一手抓鹰,一手把鱼扔进舱内。
“噢—嗬—嗬!”众人一齐喊号,同时跺响船板,嘭嘭如鼓。粗犷的吆喝,热烈的节奏,让人仿佛置身于土着人的篝火晚会,浑身每一根血管里都充斥着原始野性的力量。这种渔家祖传的号子既可以惊懵水下的鱼,又能激发鱼鹰的斗志。鱼鹰纷纷下水了,在落日的余晖里,英勇得像一个个斗志昂扬的战士,叼起活蹦乱跳的鱼儿……
那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极为贫乏。每每此时,村里的男女老少便挤满河岸,跟看社戏似的。鱼鹰愈战愈勇,围观的人群欢呼不已,整个村庄也便跟着沸腾起来。更有些村妇正好趁机讨上几尾小鱼,回家炖给猫吃。太阳落山了,直到鱼鹰凯旋归队,兴致盎然的人们这才不舍地离去。如今,这种捕鱼的方式已几乎灭绝,鱼鹰更是少见了。然而,那种火辣辣的风情却造就了一方水土,那种水盈盈的韵味才是最能滋养人心的。
常见的文章12:看客难为
文/呆贝贝
是一个很常见的公园,公园里有一条护城河,河中有一座石桥。只是很多的人都不爱走这座石桥,而是走十几米远处的一棵大树搭建的临时浮桥。因为树是圆形,加上风吹雨淋,表面很滑,所以平衡感不好的人很容易从木头桥上掉下去。
但即便如此,一到放假的时候,还是有很多的孩子从木头桥上跑来跑去。先是胆子大的孩子冲在前头,然后一个接一个,仿佛“怕”跟他们的身体一样还没有长大。何况人往往有从众心理,喜欢跟随,怕被排挤掉。喜欢凑热闹,本是很正常的现象。只是,盲从有时候也不是那么好玩的,总要留下点什么吧!比如,平衡感很差的我就从木头桥上掉了下去。
这是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只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笑着掉下去,在浑浊的河水里还一直笑个不停。按道理我该恐惧地大哭,或者吓傻了干脆一声不吭。可是我当时就只会用无法停止的笑声来表达自己也控制不住的恐惧。
多年之后,我一直都会被这样的噩梦纠缠,梦见自己无数次地再次掉入那条肮脏的河里,狂笑不已。直到我看到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看到那些天真的孩子被德国军官赶上卡车,他们边走边唱,面带笑容,神情喜悦。他们真的就一直在开心地笑着、高兴地唱着跳上了那辆通向死亡的卡车。他们还不知道这是一趟死亡之旅,只天真地认为奥斯维辛是一个新的地名罢了。
然后卡车缓缓启动。远处尚在为自己没被选中去奥斯维辛而暗自庆幸的女人们,笑容才刚刚绽放,马上就凝固在孩子们投射过来的无暇眼眸里。她们像发了疯一样的冲向奔驰的卡车,哭喊着自己孩子的名字。
可是晚了,画面上只留下扬起的尘土迷乱了一双双哭红的眼睛。如同当年我掉入河中时大人焦急的哭喊声与我的笑声、灌入口中的河水发出的“咕噜”声混合在一起,成为了那个夏天的一场最糟糕的演出。如果只是看一场电影,你懒得伸手拍巴掌也就罢了,毕竟选择权在你,你可以高声叫好,也可以双手抱肩,不发一言,你只需要静观其变就好。
与孩提时候盲从对应的是长大以后都不愿做出头鸟。受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的影响,长大之后变得越来越谨慎的人们都害怕成为被枪打的那只倒霉的出头鸟。于是,喜欢躲在背后叽叽喳喳的大有人在,堂堂正正站出来说话的人却寥寥可数。
总在说世态炎凉,人心叵测,只是当大环境都充斥着浮躁与功利的气息时,怎么能责怪人们的趋利心理呢?当一种价值导向出现底背离时,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的麻木观看者、幸灾乐祸者、挑拨是非者、煽动鼓劲者,看人倚强凌弱觉得过瘾者,害怕惹祸上身在远处观望随时准备拔腿跑路者,或者像墙头草一样两边喊打者。在事不关己的情况下,谁还会有秦汉时期的慷慨悲歌的勇气去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你不从背后捅别人一刀就算是好人。别人不从背后捅你一刀就算是你的运气。
这就是生活的残酷所在,没有道理,甚至没有天理可言。不要指望老天报应,也别期盼良心发现。弱肉强食的较量结果就是胜者为天,败者如草。人命如草芥,割了一茬又长出一茬。
所以,看到新闻:“一位年七十岁老人突然摔倒昏迷,从白衣女子出现到急救人员赶到,此间有一百七十八人从老人身上跨过。整个过程中,只有白衣女子一人帮忙看护老人。”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新闻就见怪不怪了。因为向老人施加援手是吃亏不讨好的事情,不仅不得利,甚至弄不好就会惹祸上身,这样的傻事谁会去干?一比一百七十八,就是良心与利益较量之后的比重。
当一种习气蔚然成风以后,再回头指责这样的风气岂不是本末倒置?如同你养的一个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什么也不懂,只是本能的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慢慢的长大之后开始懂得模仿,懂得察言观色,会耍一些小手段获得自己想要的糖果或玩具,这个时候的哭已经有几分表演的成分在里面了。再大些会开始质疑,会觉得不公平,会生出叛逆之心,可是却又没有足够的勇气与能力去担当起自己想要的一切。等到了成年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时候也就开始被这个社会同化了。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被同化,前提是你强大到可以推翻你认为不公平的次序,建立一个由你掌控的新次序。或者宁愿被当做异类清除掉也在所不惜。
其实,懂得谦卑并不可怕,贪生怕死也无可厚非。可怕的是头都快埋进了土里还不敢吭一声。试想:你本来是为了明哲保身,才不去做那只出头的鸟。可是,如果出头的鸟都被捕杀完了,你还逃得了吗?横竖都是一个死字,何不死得壮烈一些。如同横竖都是为了一个活字,何不活得得随性一些。
人生如戏。这句话如果成立,那么我们的身份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演戏者,还有一种是看客。如果演的人投入,看的人过瘾,算是双赢。如果演的人心不在焉,看的人昏昏欲睡,大家也都没有损失。就怕演的人声泪俱下,看的人却哈哈大笑,
都说好戏难演,其实,看客也同样难为。不该你喝彩的时候你喝彩了别人会说你不懂装懂。不该你流泪的时候你流泪了别人会说你矫情。不该你伸手的时候你伸手了别人会说你多此一举。该你伸手的时候你没有伸手又会被冠上冷酷无情的帽子。
可是,何时该出手,生命的价值可以比较吗?当我们被动的成为了看客,而且还无力掌控事态的发展时,我们只能凭感觉选择。比如救溺水者。你无法先去熟悉这一片水域,也无法知晓自己有无这个能力完成这场援救。因为你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情,你奋不顾身的代价可能就是救了对方的命,却要了自己的命。
当看客与主角捆绑在一起的时候,所有的侥幸会反扑在自己身上,这就是生活的真谛。蝇营苟且之辈,也逃脱不了厄运的魔掌。当你庆幸自己逃过一劫的时候,也许会有更大的悲剧在等着你。
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会有舍生忘死者,还是会有英雄在我们的泪水中涌现。他们用朴素的良知去碰撞坚硬的生活,用生命去支撑起这个时代的脊梁。虽然我不赞成一命换一命,甚至一命还可能换不了一命,这样的行为从逻辑学来讲是不可取的。但生活不是逻辑,而应该是一场救赎与被救赎。
只是这样的救赎付出的代价太大,所以才越发的弥足珍贵。活着很难,可是再难也要活啊!无论是卖命的演出者,还是见风使舵的看客,其实都是乘坐在一条船上,都是希望历经生活的波澜之后,能找到渴望的那一片桃园。所以,生要尽欢,死才无憾。
“有情看客无情泪,得意文章失意人。回首百年空一望,繁华竞逐乱红尘。”人生也不过短短的几十年,演过了该演的角色,看过了世间百态。剩下的,求个心安就好!
常见的文章13:木梓树
文/周百义
木梓树是大别山中最常见的树,家乡的土地上,隔三岔五,便有这样一棵棵随意生长在田埂上、山坡上的树。
在我的家乡,并没有人特意地去栽培木梓树。不知是贪食的鸟儿衔来的,还是秋风给吹来的种子,就那么不经意的,田埂上或者土山坡上,这里那里会长出一棵两棵木梓树。
木梓树小时树干细嫩而且光滑,当年能长到一米多高,成年后,树皮便一块块呈不规则状,斑斑驳驳,写满了岁月的沧桑。进入壮年时期,木梓树便横生出无数的枝丫,在空中恣意生长,它不像松树,也不像柏树那样树干笔直,受到人们的喜爱。木梓树的材质不能用来建房,也不能用来做各种家具。当生命终结的时候,它只能被送进农家的灶台中。
春天来了,杏花开了,李花开了,杜鹃花染红了整片山坡,整个村庄都被花儿包围了的时候,木梓树则依然不动声色,连一片点缀的绿叶尖尖都没有出现,黑黢黢的枝干伸向春风荡漾的天空。如有踏青的人们从它的身边走过,眼神儿这时都不会朝它投去一瞥。等到春天轰轰烈烈的过去,夏天已经随着蝉声降临,木梓树才迟迟地绽开花儿,这时,它已经绿叶扶疏,大树像一个写意的水彩画留在田野上。
木梓树的花躲在繁茂的绿叶中,如果不留神,你不会看出它正在绽放青春。细小的花序排列起来,像北方大地上的粟米,低垂着,处子般羞答答的。这时,自然界各种花儿都已经谢幕,张着鼻子的蜂农们便会带着他们的队伍,轰轰烈烈地过来——整棵木梓树便成了蜜蜂的乐园。农人们走在树下,便会听到蜜蜂在窃窃私语,那翅膀振动的声音,仿佛在召开一场小型的音乐会。
夏天多雨,也多风。风来了的时候,木梓树显得有些孤单,它以一己之力,抵抗着风雨。风雨过后,一地的残枝碎叶,但它不抱怨,该生长则生长,该结果照样结果,树上的果实,像一串串绿珍珠,与绿叶相伴相依。秋天是百花凋零、万木萧索的时节,但秋天却是家乡的木梓树展示青春的T台。一片片木梓树叶憋足了劲儿,精心装扮着自己。那树叶先是有淡淡的黄,那黄不是枯萎的焦黄,而是如用油彩涂抹了一般。再接着出现了红色,一种透明的红。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又慢慢地变深,成为赭色。但树叶们仿佛懂得色彩的搭配,整棵树先是有一小部分变黄,这时树的主色调还是绿色,黄色则是点缀。再等到黄色染成了红色,绿叶又开始变黄。整个秋天,木梓树都是五彩缤纷的。这时,田野里的庄稼已经收割了,田野和山坡上的木梓树,便成了大自然的主角。你沿着整个河川望去,在远方苍黛色的青山和白墙黑瓦的农舍映衬下,仿若一幅摊开的油画。这时,远远近近写生的画家便会准时赶来,摆开画架,要把我家乡的美丽收藏在心中和画作里。
冬天寒风呼啸的时节,木梓树也开始陆续卸下华丽的外衣,但这时,在错落无序的枝干间,却绽开了一束束白色的恍若花朵的果实。这是木梓树奋斗了一年的收获。这种果实的内外都是油脂,但用途不同。外面白色的一层叫皮油,坚硬的壳里叫籽油。皮油可以用来做蜡烛、肥皂,籽油过去主要用来照明。
木梓树的学名叫乌桕树,但我的家乡不这样称呼。因为,木梓树不仅指一种经济作物,在游子的心中,那是家乡的象征。桑梓之地,父母之邦。正如《诗·小雅·小弁》中所言:“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所以,家乡田野上的木梓树,始终是游子心中的向往。
常见的文章14:芦穄
文/施建兵
芦穄是沙上常见的一种植物,有翠竹青节,顶端有熟黍之红穗,叶片翠绿修长。整个儿窈窕身姿婷婷玉立,更因它的茎节汁水丰沛而清甜,所以看上一眼就会令喉舌激动几下子。
春末时节随处随意地撒下一些芦穄穗子,落地生根,拔节而长。不像其它一些倩禾甜苗,需人们悉心照料、精心侍候。据此想来我们南方的其他省份也该遍植其禾,所以也就谈不上特产两字。冲其掘贫瘠之土顽强挺立的不娇不惯之性,冠以土产的名份比较合适。
前天,在深圳开公司的表哥携子回家省亲。我砍了两根芦穄招待身着“洋装”的小阿侄,本以为高档饮品营养的嫩嘴薄唇会对土里土气的芦穄报以不屑一顾的轻鄙。岂料,他浅尝即叹,清甜爽口,上等的绿色饮品。
这种美誉我从未听到过。如今乡村的孩童不大稀罕芦穄,眼睛爱盯着橱窗里的雪碧、可乐、果汁不肯挪步。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城市种一朵小花都得找土取盆上阳台,哪来口福享受这原汁原味的绿色饮品,一见钟情于芦穄属情理之中的事。而乡村孩子吃腻了这类土生土长的芦穄,央求买瓶易拉罐盛装的饮料解馋尝鲜,也就难怪他们了。
可我对芦穄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爱恋,源于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记忆里,那时大片大片的土地归集体统一调配,属自由种植的“自留地”少得可怜。母亲就在“弹丸”之地费精劳神地搞立体种植。仅有的几株芦穄只能孤伶伶地立足于“弹丸”之地的边缘了。量少嘴多,母亲自有办法解决:一次只折下两节来,一节又切成两截平分给我们。刚懂事的大姐时不时地省下她的那份塞给我或是小妹,所以那时我常常感激大姐。
悠悠岁月匆匆逝,往昔事,今重叙,表哥和我感慨不已。小阿侄边嚼芦穄边听我们闲扯,他倒感觉新鲜好奇。我的女儿则嫌我啰嗦。历史总在向前推进,生活也将越来越变得美好富裕。
常见的文章15:古诗词中赏桃花
文/朱小毛
桃花是乡间常见的植物花朵。古人以桃花入诗入词者信手拈来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唐人李峤说:“独有成蹊处,秾华发井旁”,野外的桃生长在一条小路的水井旁。李先生也不直呼其名,而曰“秾华”,就像一位质朴的山姑,却有一个文雅的学名,让人思忖半天,才可与之对上号。
当然,桃花随意生长的地方很多。如明代储氏说“夭桃灼灼倚窗前,春色缤纷带紫烟”,它就开在姑娘的窗前,开也可见,阖也可见。女主人与桃花四目相对,彼此辉映,人面桃花相映红,多么诗情画意。用小资的话说,那就是罗曼蒂克,通俗地说大饱眼福。
“艳色秾芳夹岸栽,苎萝溪下水潆洄。”这是鉴湖女侠秋瑾女士在春游西施家乡苎萝溪时,看到的桃花,盛开在溪水两岸。它是否耳濡目染,沾有美女西施的魂魄,而分外妖娆艳丽呢?那是肯定,当仁不让的。它又名“秾芳”,似与秾华是双胞胎姊妹。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所谓前人植树,后人乘凉。这是刘禹锡看到的长在道观里的桃花。囿于环境的限制,飘荡着隐逸气,少了世俗的浓艳,天然有一份与世隔绝的清寂。
花开有先后。初开的桃花是怎样的呢?还是让南朝梁萧纲来告诉你吧。“初桃丽新采,照地吐其芳。枝间留紫燕,叶里发轻香。飞花入露井,支干拂华堂。若映窗前柳,悬疑红粉妆。”端的是一位出自闺中待嫁的新人。一身丽装打扮,满身清香,引来紫燕观看停留。走哪,都使人觉得蓬荜生辉、顿生异彩,光芒辉映。让人喜不自禁,纷纷向前靠近,哪个不想与其为伍呢?放之现在,定然吸引众多年青女郎驻足观看,在它身旁摆着各种POSS,一通咔嚓咔嚓,尔后晒在朋友圈,自娱娱人。众人一片称赞叫好,大拇指多多,可谓艳福不浅啊!
亦有“天生愚钝、资质平平”的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是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大林寺深藏庐山,“大林穷远,人迹罕至……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四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体,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庐山山势高气温低,大林寺的景物气候要比平地村落晚两个月。因而也勿怪此地的桃花,就像早先贫困人家,因家境的原因,孩子的发蒙读书也要自然比家境好的人家晚两年。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晚也有晚的好处,“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就有自己独到的体会。他正遗憾春天早已远去,哪料想,这深山密林还保留着桃花的踪迹,叫人豁然开朗。真是大器晚成!
刘长卿的《晚桃》同样开在“四月深涧底”,四月正是暮春立夏时节,这里却是“桃花芳欲燃”,正待开得如火如荼。别人的结束却是自己的开始。有人说,大自然是公平的。孰不知,也有不公正的时候。“宁知地势下,遂使春风偏。”春风来此姗姗来迟,致使这儿的桃花,要比别的地方,来得更晚一些。
清代宋琬《暮春将半桃花始开》却是一副无可奈何的语气:“梅花开已迟,却恨桃花晚。把酒问花神,何事今春懒?春风如画工,粉黛凭深浅。花是女儿家,迟早由他遣。”原来,桃花的开谢、早迟,任凭春风做主。想必,春风是三姑媒婆、是月下老人?桃花出阁,嫁与春天,得由春风来牵线搭桥?
宋代朱敦儒也说:“灼灼一枝桃,粉艳天然好。只被春风摆撼多,颜色凋零早。”
桃花又是如何对待她的恩人、催生她的春风呢?
“每对春风竞吐芳,胭脂颜色更浓妆。含羞自是不言者,从此成蹊入醉乡。”宋代才女朱淑真的桃花是含有报恩之心的,她们竞相吐艳,羞涩腼腆,低调谦逊。
唐代白敏中的桃花呈现的是另一类,是风光毕露的“占断春风是此花”;是浓艳四射的“一枝特缀乱云霞”。
“桃萼正芳菲,初占春时。”宋赵师侠的桃花是一位揽镜自照临水梳妆的少女,“斜出繁枝临曲沼,鸾鉴妆迟。”
春天的桃花,或质朴、或浓艳、或清丽,肆意“盛开”在古人的诗文里,姿态各异风情万种,每每捧读吟诵,让人品味无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常见的文章16:小燕子
文/阿明
晴天的时候,常见她在阳光最好的一块地下晒太阳。
她似睁似闭的一双眼睛很警觉。感觉她不大爱理人,很提防人。警惕性极高。人只要略靠近她,她立起身子马上躲开了。
寒冷的早晨,也不时看见她,孤单单在小区那块停车地和绿化带相连的地方转圈,尾巴耷拉着,很是可怜。
然而她,你又感觉是很聪明的。聪明在很会躲车,比人会躲车。只要看到人拿着钥匙去开车,她一溜烟就躲到远处观瞧。
有时担心她就在车周围,开车要躲着她。事实证明人的担心是多余的。她一听到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就警觉地绕到一边。她就像是对人说:谁也别想伤害我!
是啊,别说是伤害!就连关心她也不够格。有善心人拿东西喂她,她是坚定地躲开,只看着,绝不会上前闻一闻的。她定力怎会如此之好?!感觉好多地方,人都比不上她。
她常年光着身子,在人目力所及的小区游逛着。夏天晴朗的早晨,她静卧在青青的草坪上,像双手托腮沉思的美丽少女,土黄色皮毛闪出光泽。
就这样,她在小区停车场附近一晃就是两三年。人以为她只是一只流浪犬。
那天进车位的时候,人却有了惊喜的发现:分明是她,上窜下跳,活蹦乱跳,兴奋异常,眼里闪着光芒,在一老太身前身后缠绕不停。
人问:这是你的狗?
老太曰:是呀!我的狗呀,我养了好多年的狗啦!
人曰:怎么感觉像流浪狗?
老太说:她是我家的狗,跟我可亲啦!我是安徽阜阳人,早年在佳木斯,你是安徽人吗?
人曰:我不是。可你的狗常晒太阳,人给东西不吃,感觉很聪明。
老太笑了,皱纹也跟着笑了:她是我从老家带来的土狗,看着笨头笨脑的,其实可贼着呢。她吃东西不当着人吃,人给她东西,她不理,等人走开了,她左嗅右嗅,感觉可以吃她才吃。有的人给的东西她想吃,但我不让她吃,她就坚决不吃。我同意她吃,她才吃。
人问老太:那她怎么像没人养的狗呢?
老太说:我家住那边一楼,儿媳妇不让养狗,最讨厌她,几次都想把她杀了吃肉,我不同意,儿媳就不让她待在家里,她就常在外边晃荡。晚上就可以回家了,悄悄地,和我在一起,不能让儿媳妇给看见。她可聪明了,跟我去跳广场舞,那些舞伴都可喜欢她了。她特会躲车,很贼的,但有一次远远看见我,就朝我跑过来,差点被车碾死。为紧跟着我,她不会躲车啦。
人说:这狗聪明,很好的。
老太高兴:她叫小燕子。兄弟,我喜欢唠嗑,我喜欢兄弟这样的人,有空来找我玩。
人很高兴,车停好,还想看看小燕子。
小燕子撒着欢,跟着老太走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