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散文

请欣赏英雄的散文(精选11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英雄的散文1:女儿不想当英雄

文/刘继荣

女儿的同学都叫她“23号”:她所在的班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第23名,久而久之,她便有了这个雅号。

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优异,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家的“23号”没有一个值得炫耀的地方。

一次,亲友聚会,众人的话题渐渐转向各家的儿女。趁着酒兴,大人要孩子们说说将来准备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小女孩儿也说将来要做央视主持人。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想当幼儿园老师。”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女儿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女儿也蛮懂事,像一只疲惫的小鸟,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上课,拼命做习题。可到底是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打着点滴,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她仍然排在让我们哭笑不得的第2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揠苗助长的行为,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

这次考试过后,我接到女儿班主任的电话,他说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在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了女儿,全班同学竟然都写的是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班主任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值得称道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成英雄了。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说:“老师曾讲过一句话: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那一刻,我被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儿打动了。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又何妨?

英雄的散文2:追忆汶川地震中的教师英雄们

文/浦景东

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是值得所有国人永远记住的日子。汶川地震震级之高,波及面之广,伤亡人数之多,实属历史罕见!所有华夏儿女的心随之震颤!当灾难发生时,众多的人民教师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保护学生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让我们追忆一下这些教师把生还的机会留给学生,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真实画面,以此缅怀他们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伟大的献身精神。

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的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导主任谭千秋,当救援人员扒出他的遗体时,只见他双臂张开趴在一张课桌上,死死地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孩子们得以生还,而谭老师却永远地离学生而去了……真是大爱千秋,成就了永恒!

什邡市红白中心小学一位叫黎瑶的孩子回忆说:只剩下几个孩子了,汤老师把我拉到了她的肚皮底下,开始的时候肚皮还是热的,但后来慢慢地就凉了。生死关头,汤老师救的是学生,年轻貌美的舞蹈老师汤鸿用自己的美丽、智慧和生命跳出了最后一支绝美的舞!

被掩埋在废墟中的红白中学物理老师张辉兵,他的两手臂,都指向了逃生大门的方向。发现地震之后,张老师立即叫孩子们往外跑,并用双手撑开房门,将孩子们一个一个地往外推。等十来个同学跑出一楼之后,整幢教学楼就塌了下来,张老师倒在了房门之下。

崇州市怀远镇中学初一的英语老师吴忠洪为救两名学生,义无反顾地返身冲进正猛烈摇晃的教学楼内,湮没在轰然倒塌的楼房中。聚源中学28岁的地理老师蒲彬结婚才半年,他坚守讲台,最后离开,被突然垮塌的教学楼深埋在瓦砾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龙居小学教学楼坍塌,教师向倩的身体被砸成了三段,而她双手环抱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人民教师李佳萍用身体挡住门框,让学生逃生,自己却倒在了垮塌的房屋下停止了呼吸……

这是一个光荣的群体,在这里只能选取一小部分献给读者。尽管他们的工作平凡,但是在生死面前,他们毫不吝惜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以“博爱、崇高”诠释着“人民老师”的内涵。汶川等地因地震而殉难的老师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催人泪下的华丽诗章,印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他们是新时代师生们的骄傲!

记着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他们为了学生的生,自己选择了死。在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学生想念着他们,同事怀念着他们,人民记住了他们,历史记录着他们。所有为保护学生而献身的老师们,孩子们会永远铭记你们的教诲,你们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

英雄的散文3:金村英雄

文/程建权

当灾难降临,只要能最大可能地保护公共利益,挺身而出的义士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在金村,金七当得起这个称号。

明嘉靖年间,朝廷的禁海令将中华版图固定在陆地上,一些东瀛浪人勾结成暴力集团,抢占沿海岛屿,袭击陆上居民,掠夺官民财产。这些集团成员被称为“倭寇”,抗倭名将戚继光记载:“倭寇使五尺长刀,善腾跃,我军长兵不捷,短兵不接……身皆两段。”难怪“倭寇”可以一路烧杀抢掠,杀到中国内陆安徽腹地。试想,刀光闪处,鲜血喷洒,尸横遍野,无辜百姓避之不及谁与争锋?这时,站出来挡在屠刀前的就是金七。

与金七作战的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用时下的话说是特种兵,倭寇们的兵器用低碳钢作材料,一把刀的制作周期需要半年,多的甚至3到5年,所以打出的刀坚固锋利,而非明军粗制滥造的铁匠手艺可以匹敌。再说倭寇的双手刀术,包括抽刀术、大辟刀术、转刀术、腾跃刀术,完全是战场上总结出来的,威力奇大,动作剧烈,每刀发动,必须一刀致命。与穷凶极恶的职业杀人机器比较起来,金七一定是业余的,因为金村自古以来就是崇尚耕读传家的江南富庶之地,金七和他的乡党最多也就是乡勇、民兵。但倭寇入侵,朝廷不能安民,民众只有自保。在站着死还是被抢掠蹂躏的选择中,金村一定经过了权衡,金七无疑是主战派,他和他领导的民团也大约经过简单的初级训练。

英雄金七首先是智慧的。朝廷扛枪吃粮的国防军尚不能阻挡倭寇兵锋,自己的民团也绝对不具有与之正面抗衡的实力,凭一村之力消灭倭寇不可能,那么吓跑甚至驱散来犯之敌是否可行呢?智慧的金七充分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用心理战拒敌。刀头舔血的倭寇,毁灭活生生的生命或许眼睛都不眨一下,但是来自神灵的诅咒和报复,或许会使之胆寒。金七一定熟读诗书,抑或粗通兵法。于是,当元宵节夜晚倭寇来犯时,金七命众民团兄弟正面防守御敌,自己率三勇士乔装打扮,身穿彩衣,面涂朱黑,装神弄鬼,使倭寇误以为天神显灵,无心恋战,急忙遁去。

英雄金七一定还是勇武的。面对杀人如麻的倭寇,没有几手硬功夫哪敢突入虎狼之阵,所以和金七一同杀入敌阵的好汉一定是金村最精壮、最勇敢、最急公好义的义士。

倭寇之所以猖獗经年,肯定是朝廷的政策出了问题,禁海的后果至今还影响着中国的版图。富庶如金村这样的江南膏腴之地,早就被倭寇垂涎!于是在四月初八,那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大股倭寇再次来犯,金七依然摆出上次阵法迎敌,只可惜金七对兵法并非专业,没能参透“兵者,诡道也”的精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古训也没能掌握。元宵节的成功只是侥幸,战争终究是实力的比拼,倭寇识破乔装的金七们,四勇士最后倒在倭寇的五尺长刀之下。

金七是当得起英雄的名号的。朝廷下旨立庙封祭,金七谥号“安乐王”,乔装杀入敌阵的三勇士封为“三相公”,被金村的乡亲们祭祀了几百年。锣鼓铿锵、乐舞曼妙,击鼓七通,鸣金七响,这不是两军阵前杀伐的进退,是后人对先贤的祭拜,每年的四月初八,金七和三勇士血洒家园的日子,一定是金村后人对英雄的告慰。

在我心里,金七是英雄。是保卫家园的勇士。

英雄的散文4:我心中的消防英雄

文/谭明旭

“浙江安吉县两名人员落水被旋涡所困,消防队队长在救人的过程中被卷入旋涡,不幸牺牲,他是我心中的消防英雄!”我被这铿锵有力的说辞给感染了,情不自禁地看着接下来的新闻。

消防队队员一接到这个消息,就迅速穿好衣服,争先恐后地坐上车,赶往被困人员地点。

那天晚上,大雨倾盆,犹如一颗颗子弹射向大地。那里河水十分湍急,落水人员已长时间被困,他抓住河中央的一块岩石,逐渐体力不支,情况已危在旦夕。流水就好像无数只饥肠辘辘的野兽,想把他给吞噬了。

消防队员们开始尝试用绳子打到被困人员那里,可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由于河床太宽,流水太急,仍然一筹莫展。

正当气氛化为冰点时,消防队队长打破沉寂,自告奋勇地说:“要不••••••绳子拴我身上,我涉水过去救他!”队员犹豫不决,他当机立断,拿起绳子往身上一套,穿上救生衣,大步走向湍急的河水。他望着这翻滚的河水,好像“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他下了水,冒着湍急的河流,时时被水淹没,又冒出头来,面目又些吃力,看得旁边的人们也是提心吊胆。终于飘到被困人员那儿了,他把事先准备好的绳子套在被困人员的身上,给他穿好了救生衣,吩咐队员把他拉上岸边。可他还想搜寻有没有被困人员。于是,他朝着旋涡的方向游去,不顾大雨的冲刷,不顾河水的湍急,张望四周,发现没有一人,便让队员拉他回去。一个浪头将他淹没,他被卷进了旋涡里,便无影无踪。过了一会儿,却只拉回来了一根绳子。顿时,所有人潸然泪下,悲痛欲绝。

于是,他们便开始了全方位的搜索,撕心裂肺地呐喊着队长的名字,终于在第二天找到了他的遗体。此刻我赞叹到:“这位队长真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呀!”

看到这儿,我的眼眶似乎荡漾着泪水,对他肃然起敬,他就是我心中的消防英雄!

英雄的散文5:那轮明月

文/杨坤

古来英雄刀光剑影,一路腥风血雨面不改色,却都愿停留在皎洁的明月下。为什么?刀光剑影后,谁不愿在一个安全、宁静的地方稍作停歇呢?

每当看到明月时,我都会想:月宫是什么样?月亮上的嫦娥究竟长什么样?可无人能答,它只是个神话传说。拂去嫦娥的婀娜、桂影的婆娑,我们不禁发问,什么才是那轮明月的真面目?

明月的和谐、宁静、婉约、朦胧、淡泊……所有的这些特质,不仅仅是审美,更是人的心灵映像。世间纷扰万物,充盈耳目,嘈杂喧嚣,但只有茫茫静夜中的皎皎明月可以直指人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让多少人在中秋之夜萌发对亲人的思念;“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让多少人萌发寂寞孤独之感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使多少人萌发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明月照出了一丝喜欢,也照出了种种困顿。“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是月亮真的含愁带恨吗?风花雪月,本不是有情人生的点缀,也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它们是穿越年光时不可或缺的情愫。一个人真想与明月交谈,明月就会不离不弃。

世间的纷扰,生死困顿寂寥。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这满世界的花好月圆,我愿随你停下,酌一壶清酒,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但只是小憩不是驻足,因为我们成长的路上虽然没有刀光剑影,却时不我待,那轮明月应该在我的心上,照彻心扉。

英雄的散文6:事不忘

文/赵刚

小英雄“复活”记

抗战小英雄机智勇敢的斗争故事,就像强力磁铁,牢牢地吸引着我和小伙伴们的心。牧笛悠悠,吟唱着王二小为了掩护干部群众,诱敌进入包围圈的故事;羊群咩咩,讲述着海娃巧妙摆脱敌人束缚,将鸡毛信及时送达张连长的故事;渭水潺潺,回味着雨来机智周旋、逃离魔爪的智慧;寒风猎猎,讴歌着刘胡兰大义凛然、英勇就义的壮举……小伙伴们歌唱关于小英雄的儿歌,讲述关于小英雄的故事,描绘关于小英雄的图画,使我深深地感到,小英雄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彼此共享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

一天,小胖突然神秘兮兮地告诉大伙儿:“知道吗?王二小并没有死!”

“你骗人!如果王二小没有死,怎么会有《歌唱二小放牛郎》那首歌?”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反驳,并深情地唱道:“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敌人把二小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上面,我们那十三岁的二小,可怜他死得这样惨……”

小胖眨巴着忽闪闪的大眼睛,狡黠道:“我可以让王二小复活呀。”言罢,绘声绘色地讲述起来——

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烧光、杀光、抢光的残酷扫荡。身为儿童团员的王二小,恨透了这些恶贯满盈的侵略者,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教训一下他们。他常常以放牛为幌子,给八路军放哨。这天,日本鬼子气势汹汹大举扫荡,走到山口时迷了路,抓住王二小,就叫他带路。王二小佯装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掩护转移躲藏的干部和乡亲,把敌人带进埋伏圈。四面八方响起八路军的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起王二小,恶狠狠地甩下山坡。山坡下怪石林立,如果摔下去必死无疑。王二小强忍腹部深深的刺刀伤痛,在身体急剧滚落的瞬间,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了一根青藤,这才避过粉身碎骨的险境。由于刀伤太深,王二小只剩下半条命,怎么办呢?王二小忽然想起以前爷爷带他上山采集过一种对治愈刀伤有奇效的草药,于是,他挣扎着就近采摘了一束草药,按照记忆中爷爷的样子,使尽最后一丝力气,咀嚼成碎末儿,敷在伤口上,便昏迷过去。三天后,当王二小奇迹般从鬼门关捡回性命的时候,他的英雄事迹已经传遍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乃至全国……

小胖讲到这里戛然而止,笑嘻嘻地盯着小伙伴们那一张张张得大大的嘴巴,得意扬扬道:“请问,王二小复活了吗?”

“复活了!咱们的王二小真的复活了!”

虽然小胖绘声绘色讲述的小英雄“复活”故事存在着诸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但是大伙儿却听得津津有味,深深地感到,小英雄们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彼此共享着成长过程中的苦乐酸甜。

英雄的散文7:英雄故里行

文/杜敏

少时曾听《岳飞传》,今朝英雄故乡行。“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岳飞的《满江红》,交织着国家民族大爱与大恨的千古吟诵,言犹在耳,但却绝不仅仅掠过人们的耳畔,而是拨动人们的心弦,引起大家的共鸣,长久留在人们的心里。如今,我站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更觉得荡气回肠、热血沸腾,心灵和精神受到浸润和撞击。

还记得上学时,一边做家庭作业,一边听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播讲的评书《岳飞传》。很多同学也有这样的经历。曾经在北海公园,看到许多游人带着收音机,大家在同一时间,听着同一个波段、同一种声音,就是怕漏听一讲《岳飞传》。

年华似水,满江红遍,千里之外云和日,千年清水润心田。后来看书才知道,岳飞的故里,位于太行山区的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

春节期间,从北京乘坐动车、又转乘汽车前往汤阴。客车行驶在107国道上,车里有几个串亲戚、走乡邻、访朋友的说着当地话的乘客。车窗外,中原大地上,小麦已有寸长的绿色。

车到汤阴西关,司机招呼我们下车。走到一个路口,便看到岳庙街三个大字,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岳飞庙位于县城内,是为了纪念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而修建的。庙门两侧刻着“忠”、“孝”两个大字,端庄有力、特别醒目。在门口,碰到刚刚退休的老馆长。我们一边看门檐下写有“精忠报国”、“浩然正气”的牌匾,一边听讲解员的讲解。

走进正殿,是一尊彩绘的岳飞塑像,威风凛凛。面对岳飞像,有一队前来游览的解放军官兵整整军容,庄严地站在那里。还有怀抱孩子的母亲、长发飘飘的女子,人们表情庄重。

岳飞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他从小吃苦,因为水灾,漂泊他乡。岳母对岳飞家教严格。在民族危亡时刻,她深明大义,忍痛在爱子背上刺下“精忠报国”4个字。岳飞秉承母愿,勤劳刻苦,学文习武,从军抗金。在与强敌的抗争中,他治军严明、令出如山、心明如镜;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呕心沥血、战功卓着,敌人听到他的名字便闻风丧胆。真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但岳飞没有笑卧疆场,而是被奸臣小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残害。他就义时,年仅39岁。虽然英年早逝,但岳飞精神永在、浩气长存。

岳飞乃文乃武,文才武略。他刚正不曲,词如其人。在岳飞庙,看到了由他手书而刻的《满江红》、《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还我河山”、“天日昭昭”、“精忠报国”体现了一种爱国情怀、一片赤胆忠心。

宋王朝腐败无能,酿下靖康之变,侵略军占领都城汴梁。朝廷要抗金时,任他为将,朝廷要议和时,把他投入冤狱。如此上上下下,岳飞怎么想?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们似听到岳飞发自肺腑的悲壮呼唤。词句磅礴大气、如金声玉振,强烈地震撼着人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视功名为尘土,也从不讲“苦”、“难”,他南北征战、风餐露宿、长途跋涉,为的就是拒强敌于国门之外。“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一句时刻勉励我们要珍惜光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是何等的胸襟,何等的情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读到这里,就连柔弱的女子,也想跟着岳飞征战疆场了。

岳飞对国家深情大爱,对敌人切齿痛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精忠报国”一直是主旋律。古往今来,这种英雄气慨、爱国情怀,深深镌刻在中国人民的灵魂里。

伫立在岳飞庙前,我凝望远方。一首《满江红》铭刻在人们的心碑,是一种指引、一种激励。这首词让我们感知生命的意义,时刻激励我们自勉。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们,怎能丢了忧患意识?怎能忘记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今天,我们讲爱国、厚德,可以从这首词里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英雄的散文8:抗日英雄采访记

文/余岳

前不久,爸爸去采访一个叫焦润坤的老军人,说这位爷爷的故事很多,打过鬼子,还作为代表曾经在卢沟桥参加过与纪念抗战有关的揭幕活动。于是,有英雄情结的我,随同爸爸去右安门的一个小区采访焦爷爷。焦爷爷90岁了,长我80多岁,不过他身体硬朗,一看就是军人。一说起早年的生活,他滔滔不绝,不停地挥动着手,表情也很生动,声音也高。

我问焦爷爷小时候的理想,他说他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哪有什么理想,要说理想,就是想吃饱饭、不饿着肚子。焦爷爷的命很苦,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更不用说背着书包上学。爸爸也问了焦爷爷早年的生活,焦爷爷说他一家人在旧社会一直靠磨豆腐卖钱过日子,有一次他在街上卖豆腐时碰到鬼子的飞机轰炸,炸得满街是尸体。于是,他们一家人分开去逃难,他被带到一个儿童避难的地方。可恨的鬼子没有放过他们这些孩子,飞机投那些带病菌的炸弹,让他们90多个孩子受感染,红肿后脓包痛得难受,只得用剪刀剪破,脓血把白床单都染成了花床单。讲到这些,焦爷爷很激动,骂鬼子惨无人道,说自己一辈子也忘不了。

焦爷爷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向我讲了鬼子的许多罪行。他说,后来自己忍无可忍,为反抗鬼子、抢回失去的土地,拿起了枪,当了兵。最终,嚣张的鬼子被赶出了我们的国土。解放后,焦爷爷好不容易找到了自己的家人,这时候他才知道家人一直以为他已经去世了,还经常给他烧纸钱。看到焦爷爷活着回来,一家人哭成了一团,既悲又喜,悲的是焦爷爷的父亲与弟弟不在人世了,喜的是焦爷爷活着找回了家。采访时,焦爷爷一直说,他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受害人,他参军打仗就是为了更多的人过安稳、不受侵略的日子。我给焦爷爷拍了不少照片,爸爸也拍了不少我采访焦爷爷的镜头。

最后,焦爷爷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句话:“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写完,他说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许多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并说自己在战场上见到太多的战友倒在自己的眼前。焦爷爷提醒我要认真学习,报答国家,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给我们幸福的生活。

焦爷爷穿着很朴素,他是我心中的英雄。当年,那么残酷的战争,他敢和鬼子去拼,那么英勇,让我敬佩。现在,我们国家富强了,战争没有了,可是我们不应忘记焦爷爷的那个时代和焦爷爷他们当年的流血牺牲。你说呢?

英雄的散文9:醇酒敬英雄

文/罗雨琛

敬那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题记

战国,一个风起云涌、群雄逐鹿的大争之世;秦国,战国诸雄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星。在此,我谨奉爵,以醇和爽净的秦酒,敬那铸造了皇皇大秦的英雄们。

第一爵,肃敬“万古法圣”商君卫鞅。

严厉公正的法家思想,是你那刚正不阿的铮铮铁骨;雷厉风行的变法措施,是你那炽热激荡的强国之梦;不染风尘的白衣玉冠,是你那视死如归的坦坦荡荡……我听见你掷地有声地驳斥旧贵族——“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我看见你年轻深邃的眼中射出冲破任何阻力的决心。你深知,新法是要以鲜血来维护的,庶民的血,官吏的血,贵族的血,甚至——你自己的血!然而你不怕,你无所畏惧,毅然决然慷慨赴死,你使自己成为一尊神,伫立在秦人心中。赳

赳烈士,天地难泯!商君,商君!这爵酒敬你的无私,正直,公平!敬你的牺牲壮烈,气魄英勇!

第二爵,诚敬“天下第一利口”武信君张仪。

倜傥清高性逍遥,傲岸凌厉自张扬。诗书满腹才思捷,嬉笑怒骂皆文章。高谈阔论觐惠文,披肝沥胆扶危秦。运筹帷幄信手控,独佩金印说敌邦。轻眉淡眼戏庸主,妙语灵言扣昏王。璨星火石劲掷出,苏子坚屏轰然坍。连横破纵谈笑间,犹看彩旌六军散。一首小诗不足以表达我的尊敬,你连横破纵的魅力又岂是三言两语便能展现?有人说你言无义理,行无准则,我却大不以为然:一个朝秦暮楚的小人能成就秦国抗纵?一个贪生怕死的鼠辈能说服敌邦君王?武信君,武信君!这爵酒敬你的才思敏捷、能言善辩、纵横捭阖,敬你的忠以为国,智以保身!

第三爵,恭敬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武安君白起。

凭着战功从最低级的武官一直升到封君,六国之内,闻名胆裂,你是当世的战神,敌人的噩梦!大大小小的城池你攻下七十余座,斩首敌军一百多万——整个战国时期,战死人数也不过二百万众!怎能忘记你“长平之战”时的飒爽英姿——佯败后退、诱敌深入、分割包围、一举歼灭,兵法的魅力在你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你一生从无败仗,细数古今能有几个?在“长平之战”后两拒出兵,只因你冷静的头脑清楚不宜再战;当你收到昭襄王所赐自刎的宝剑,唯有长叹一声,却无澄清之举,也许那冰冷的剑刃溅出你忠勇热血的一刻,你才得以真正释怀——赵国降卒二十万遭坑杀,那些冤魂,就以自己一死给个交代吧。武安君,武安君!这爵酒敬你的冷静分析、精确判断,敬你的骁勇善战、功绩赫赫!

第四爵,敬蒙恬。秦筝古韵唱不完你威震匈奴的赞歌,蒙氏墨龙写不尽你忠心为国的颂谣。

第五爵,敬王翦。你用兵讲究以劳代逸,善于牵制敌军。五国变五郡,你无疑成就了秦的霸业。

……

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一爵酒,一爵酒,要敬那太多的精魂。然而我已不胜酒力,我已酩酊大醉——大醉如痴,委顿如泥,又有何妨?

秦史,战国史上一段恢弘的交响曲;战国史,中华历史长河中一条壮丽的支流。五千年来,数不胜数的英雄们以各自的方式,共同铸造出灿若星辰的中华文明。没有这些志气高昂、才气纵横的英雄,何来这个穿越历史、岿然高标的灿灿中国!

且爵以醇酒,敬那大争之世,敬这小酌之时。

英雄的散文10:英雄出少年

文/张轶

读完《小英雄谢荣策》这个故事,我闭上眼睛,深深地体会着。如果人们问我什么是英雄,我会说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的就是英雄;如果人们问我什么是勇敢,我会说在敌人面前誓不低头就是勇敢。

主人公谢荣策的童年是在苦海里度过的。社会的黑暗,生活的艰难,使他的心灵上萌发了反抗压迫的信念和力量,所以年少的他很早就担任了儿童团团长一职。16岁的谢荣策在一次掩护农会干部撤退时被国民党的骑兵发现,不幸被捕。国民党严刑逼供,软硬兼施,但小荣策就是宁死也咬紧牙关,坚强不屈。最后敌人无计可施,凶残地下了毒手,罪恶的子弹打响了,年仅16岁的谢荣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像这样感人的革命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千千万万个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更要学习他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像谢荣策那样勇敢地面对它,战胜它。

英雄的散文11:那支英雄牌钢笔

文/李庆林

小时候家住平房,有宽敞的院落,也有温暖难忘的邻居。上小学五年级时,我家旁边搬来了一个“上海阿姨”。是啊,她有白皙的面孔,齐齐的黑发以及干练的举止。母亲对我说她从上海来的,解放前从事地下工作,是个老革命。她丈夫解放前也是地下党,曾被捕,被折磨得下身瘫痪。“上海阿姨”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他们是一对恩爱的革命夫妻。他们没有子女,夫妻相濡以沫。

我曾在一个夏日中午风风火火闯进阿姨家的大院,我奉母亲之命给阿姨家端来绿豆汤。瘫痪的叔叔正在房间里午睡,“上海阿姨”静静坐在院子一角埋头写着什么。她见我端来绿豆汤,赶紧抬起头说:“李家小毛头真懂事,谢谢***妈!”我紧盯着阿姨手里的一支黑色钢笔,好奇问道:“阿姨,你在写字?”阿姨立即回应我:“是啊,我在给我的妈妈写信,你要叫她外婆的。”我调皮地凑过去看,阿姨说:“看吧,你都五年级了,这些字应该都认识的。”阿姨的钢笔字跟她人一样清秀端庄,我看入神了,并不由自主说:“阿姨的字真好看!”接着,阿姨将那支钢笔递给我,说:“你在这张信纸上写几个字给阿姨看看。”我接过那支笔,分量很重,我一笔一画写出“伟大领袖毛主席”几个字,阿姨笑了,夸奖道:“真不错!这钢笔好用吗?”我连连点头,阿姨又将笔套戴在这支钢笔上,递给我,说:“阿姨看你很喜欢,送给你吧!”我没敢接,缩着手说:“阿姨,我不能要,你还要给外婆写信的。”阿姨又笑了,说:“拿着吧,阿姨还有好几支呢。”我郑重接过这支钢笔,上面有清晰的金色“英雄”两字。

在我上初二那年,瘫痪的叔叔去世了,阿姨孤身一人要回上海去。我和母亲去送行,阿姨给了我她在上海的地址,说:“记得给阿姨写信,好好学习。”我哭了……以后的日子里我一直用这支“英雄”钢笔给阿姨写信,我对这支笔爱如珍宝……

后来长大了,我远赴大连上大学时,也不忘带着这支“英雄”钢笔。再后来,大学毕业时,我有机会去了一次上海看望她——她的确老了,用颤抖的双手抚摸我的头发,在我们共处的剩余时间里,她总是怔怔地发呆。

我还是保持给阿姨写信的习惯,阿姨的回信越来越少。有一年冬天,我收到阿姨一封信,信里说,她觉得她的时日已不多,问我是否已有女朋友,要是有了,她祝福我们……没承想,这是阿姨的绝笔,她在那年年末与世长辞。至此后,我便将这支“英雄”钢笔放进一只小匣子里,没再用它写过字。我时常拿出来专注地凝望这支钢笔,似乎能看到那个干练的上海阿姨温和的眼神以及美丽的容颜……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