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关于趣事的散文(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趣事的散文1:童年趣事
文/周胄
童年中的趣事犹如沙滩上的贝壳,多姿多彩。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现在回想起来我还会忍不住笑呢!
那是一年暑假,天气闷热,我和老爸老妈回老家探望外公外婆。到了外婆家,感觉真是凉快,汗流浃背的我立马神清气爽。带着新鲜和兴奋的心情,我在外婆家度过了上半天。可等到新鲜劲一过去,坐在树荫下听着树上的知了没完没了地叫唤,我就感觉除了无聊还是无聊。
舅舅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周胄,要不要去喂猪啊?”我一惊:“外婆不是养鸡的吗?”“哦,看来你还不知道,我带你去看看。”我万分激动,立刻一蹦一跳地跟上舅舅。刚进养猪的地方,我就闻到了明显的臭味。只见外公挑着食槽开了栅门。“好臭!”我捂住鼻子。舅舅递过来两棵又白又大的萝卜,让我喂猪。我瞧了瞧那头肥壮的黑猪,有点兴奋但又不敢,我慢慢靠近它。黑猪似乎没什么反应,只是若无其事地吃着猪食。我放心了,刚准备把萝卜放进去,黑猪猛地抬起头,一声吼叫,我吓得腿一抖抱起萝卜就溜走,外公对我说:“没事的,猪不会跑出来。”听了这话,我才镇定下来。吸取上次的教训,这次我走到栅门前,把萝卜使劲一扔,却不偏不斜正好砸到猪的脑袋上,吓得我连忙跑回外婆家里。后来,舅舅告诉我,给猪喂食时,只要把猪食轻轻扔到食槽里,既不会砸到猪,也不会激怒它,猪更不会跑出来追你。真没想到,原来喂猪也是有学问的呀!
每当我想起这件事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关于趣事的散文2:端午趣事
文/䖝二
“在东北,无论是什么节日都是要吃饺子的。”最近总是能听到这样的调侃。当然,端午节也不会例外。只是除了吃饺子,还有很多不同的风俗乐趣。
我对端午节最完整的记忆还停留在很小的时候,节日的前几天,总会有走街串巷的小贩推着一个五颜六色的小推车,“纸葫芦,五彩绳,小孩带了保平安!”吆喝声中偶尔夹带着几句吉祥话从一个破破烂烂的大喇叭里传出几条街那样远,奶奶听到后会早早的来拉着我和妹妹在家门口侯着小贩的到来,买上几个很大很漂亮的纸葫芦,而我和妹妹说几句吉祥话也会讨到额外赠送的五彩绳或者一个小香囊。倘若没从小贩那里得来,奶奶会用五色的丝线编成一条新的彩绳给我们带上,必须要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飘走,带来一年的好运。
北方五月多雨,为了不被淋湿和刮走,买好葫芦之后也不会马上挂起来,要等到端午节那天绑在艾枝上,插在房檐下面,风轻轻吹拂,饺子的香味就飘出来了。
我也问过这些习俗的由来,奶奶也说不清,只是说取“福禄双全,逢凶化吉”之意。后来才了解到,原来,葫芦的谐音是“福禄”,而五色的彩绳则来自五色五行之说,分别象征木、金、火、水、土。同时又分别象征东、西、南、北、中,蕴涵着五方神力,代表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期盼。
读书以后,很少能在端午回乡下过节,只能给奶奶打电话,自然又聊起端午节的话题。我对粽子没有特别的感情,觉得那是南方的食物。后来我发现以东北人的角度,山海关以南都算南方。大家都很爱吃饺子,其实我猜过奶奶包饺子是个中好手,但也可能不会包粽子。
奶奶说我们小时候,没粽子吃,端午节吃白水煮鸡蛋。还说记得我们姐俩一人两个鸡蛋,还舍不得吃,非得等到晚上一边赏月,一边吃,我对这件事情深表疑惑,但我没有打断奶奶。
这件事有两种可能:或许是我奶奶记错了,说着说着变成了中秋,我们姐俩其实是留着月饼等着晚上一边赏月一边吃。这样说来,我们小小年纪竟也能附庸风雅。另一种可能就是我俩如奶奶讲的那样,两个人手里捏着个凉透了的水煮蛋等着赏初五的月亮,然后小口小口的吃掉它。真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的智商有些值得怀疑。我和妹妹可能是冰封后存活下来的新史前人类,科学家们该围着这颗小脑袋研究只有人类知道的关于快乐的秘诀。
我也不敢向奶奶追问,因为我既不想证实是她的记忆力出了问题,更不想真的让科学家来研究我从小堪忧的智商。
从前读“每逢佳节倍思亲”还不能明白个中滋味,这样的节日,朋友们都会回家团圆,而我或许还能在食堂吃一个透凉的水煮蛋。
关于趣事的散文3:中外名人趣事
文/肖新花
中外许多名人生性幽默,留下了不少逸闻趣事,读之不但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还能从中得到多方面的启发。
民国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过五十大寿,给马寅初发了请柬。寿宴上,有人想巴结孔祥熙,提议讲笑话。马寅初首先站起来说:“我不会讲笑话,只会讲故事,我先为大家讲一个故事助兴,怎么样?”大家拍手叫好。马寅初接着说,“从前有兄弟三人,老大叫年纪,老二叫学问,老三叫笑话。有一天,父亲叫他们兄弟三人上山砍柴。晚上回来后,老大年纪砍了一把,老二学问一点也没有,老三笑话倒是砍了一担。”这实际上是讽刺孔祥熙“年纪一把,学问全无,笑话一担”。众人心领神会,顿时鸦雀无声。孔祥熙听后,无可奈何。
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为了谢绝社交活动,安心写作,竟想了个绝招:把自己的头发和胡须分别剃去半边。亲朋好友一来,他就指指自己的滑稽相,谢绝社交约会,待须发长还原,他的大作也告成功。
有一次,雨果出国旅行到了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就问他:“姓名?”“雨果。”“干什么的?”“写东西的。”“以什么谋生?”“笔杆子。”于是宪兵就在登记簿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贩卖笔杆。”
法国着名作家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蘑菇。但服务员听不懂他的法语。他灵机一动,就在纸上画了一只蘑菇,递给那位服务员。服务员一看,恍然大悟,飞奔离去。大仲马沾沾自喜,心想:我的画虽不如我的文字传神,但总有两下子,行!
一刻钟后,那位服务员气喘吁吁地回来了,手里拿了一把雨伞对他说:“先生,你需要的东西,我给你找来了!”大仲马愕然。
卓别林能编,能导,能演,是不可多得的全能影人。有一次,他召开影片摄制会议,一只苍蝇在他四周绕着圈子飞。起初他用手拍打几下,没有打到,就要了一个苍蝇拍。会议进行中,他就握着苍蝇拍,摆出打苍蝇的姿态,眼睛狠狠地瞪着那只苍蝇。可是打了三次,都没有打到。后来苍蝇就在他面前的桌上,他慢慢地拿起苍蝇拍,正要作死命一击时,忽然放下手中的武器,让苍蝇飞走。在座的人看了,就说,“为什么你不把它打死?”卓别林耸了耸肩,说:“这只不是方才那只!”大家听后都乐了。
关于趣事的散文4:买菜趣事
前几天的一个早晨,妈妈跟我商量,让我单独去买菜,我爽快地答应了。
八点钟的时候,我准时到达了菜市场。呀,原以为自己来得很早呢,殊不知这里早已人山人海了!
有的人在为几毛钱跟卖菜小贩讨价还价,有的人在为买什么菜而徘徊,有的人在认真挑选蔬菜……
我手心紧紧攥着买菜的钱,心里想:一定要让老妈对我刮目相看,让她知道,她的女儿是上得了课堂下得了菜市场的!哈哈!
可转念一想,买什么好呢?挠挠自己的脑门:外婆胃不好,不能吃辣的;妈妈一直以来就喜欢吃素菜。嗯,有了,先买一点黄豆芽,家里冰箱里有肉,可以切一点儿肉丝加豆芽炒。
嘿嘿!再买一根大白菜。我最爱吃茄子了,买两根就可炒一大盘,我仿佛闻到了炒茄子的香味……
想到这里,我又准备向一篮又大又红的番茄“下手”了,我飞一般地跑向那个摊位,甜甜地问道:“阿姨,这个西红柿多少钱一斤?”阿姨一听,立马向我热情地介绍道:“这个呀,很便宜的,才三元五毛一斤,是从我们老家摘的,不打催红素的。”看着阿姨那唾沫横飞的样子,生怕别人不买似的。我说:“打住,行,我买几个吧!”我挑了几个大的,一称,四元钱,阿姨小心翼翼将番茄装好递给我,我拿出五元钱:“找我一元吧!”阿姨补了钱,我将钱放好后又放眼四周,茄子呢在哪儿?
突然眼前一亮,我似鸟儿般飞到那摊位,一个个紫色精灵正等着我呢。看着这些小精灵们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二话不说,连忙挑选出两个衣裳最紫最亮的,递给老板,一称正好一斤,付了钱,拎起袋子继续“搜捕”好菜。
不一会儿,我手上便提满了东西。本来我还想吃卤猪小肚的,可手里的钱所剩无几了,只好望着卤菜店,咽了咽口水,在心里说:“亲爱的卤小肚,下次再带你回家吧,再见啦!”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着手里辉煌的“战绩”,心里美滋滋的。
关于趣事的散文5:童年趣事
文/雷佳豪
欢乐的童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回忆,其中这样一件事让我总也忘不了,每次想起它,我都会开心一笑。
那时我才四、五岁,还没听说过小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有一天夜晚,我到院子里玩,见家门口前面的井旁边水盆里,有一轮圆圆、皎洁的明月。我欣喜如狂,赶紧跑回家,神秘地对姐姐说:“我捉到了一个月亮,我明天一定要捉个太阳!”姐姐笑呵呵地说:“你这个傻瓜月亮和太阳都离地球很远,再说太阳有130万个地球大……”姐姐又喋喋不休地说个没完。“你不信我捉到了月亮?那就过来看一下吧!”
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拉住准备离开的姐姐:“姐,你看,这就是我捉的月亮!”姐姐一看,哈哈大笑地走了,妈妈看见我在外面,就走过来说:“做什么呀?”“我捉到了月亮呀!”“在哪里?”“这不!你看,在水里面呢!是我把它捉住的!”妈妈顿时微笑起来说:“这是月亮的影子呀!”我没有听懂就被妈妈叫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我看见盆子里的月亮不见了说:“妈妈,月亮跑了,你给我弄个月亮嘛!”我一边说,一边拉着妈妈的手摆起来。妈妈最后没办法说:“好!好!好!今天晚上再给你弄个月亮就是了!”……
这就是我傻乎乎的童年,这就是我的童年趣事。
关于趣事的散文6:记忆中的趣事
文/杨馨媛
记忆像一个个肥皂泡,有的被太阳一照便没了踪影,有的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也是最有趣的一件事——找乌龟。
二年级时,我家养了两只可爱的小乌龟,一只叫小黑,一只叫小花。小黑全身都是黑色的,样子帅极了,小花身上布满棕色的花纹,样子美极了!两只乌龟是一公一母。
有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姥姥说小花不见了,我和姐姐顾不上看书,赶紧分头去各个房间找小花,但每个房间空地上都没有小花的踪影。于是,我俩拿起手电筒,趴在地板上找了起来,桌子腿旁、沙发底下、钢琴底下、花盆旁……我们都仔细找了,可还是找不到,这会儿手电筒也没电了,我俩冥思苦想很久,终于想出来一个好办法——利用镜子原理!我和姐姐一人拿着一面小镜子,趴在地上,想利用镜子反光找到地板上小花的小脚印,然后顺着脚印去找她,可是我们失望地发现,小花的脚印可能被姥姥早上拖地给拖没了!
这个办法不行,我们又想了另一个办法——把小黑放出来。这应该是个不错的办法,说不定小黑会找到小花呢。放出小黑我们就去看书了,过了一会儿,我瞟了它一眼,它还在原地不动,又过了一会儿,我再次瞟了一眼,发现小黑不见了,我赶紧叫上姐姐去找,结果,小黑在卧室门背后,小花却不在。我生气地把小黑放回盆子里。
连续几天我都没见到小花,突然有一天,姥姥告诉我们小花不知从哪儿出来了,我们欣喜若狂,跑过去对她说:“吓死我们了,还以为你再不回来了呢!”看着她身上脏脏的狼狈样,我们忍不住笑起来,赶紧给她洗了个澡,放进盆子里,让她跟小黑一起去玩。
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一看到小黑和小花,我就会想起这事,一想起来就忍不住想笑。
关于趣事的散文7:童年那些难忘的过年趣事
文/张照准(临商银行)
上世纪七十年代沂蒙山区老百姓的日子还很穷,物资十分匮乏,基本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顿饺子。
进入腊月,一过小年,生产队就开始杀猪,每家每户分上几斤肉,这样年夜饭就可吃上猪肉饺子或者猪肉炖粉条子。如是一进腊月,我们这些孩子就天天盼年,盼年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可以看电影和痛快的玩。
过年吃饺子,主要是年三十晚间12点后,辞旧迎新的时刻,煮饺子、放鞭炮。饺子有新岁交子之意,图的是吉祥如意。除夕之夜的饺子要包进几枚硬币,谁吃到谁有福。小的时候,我们兄弟都争抢着吃,我吃到的时候多。
小时候,平时难见荤腥儿,过年才能大快朵颐。那时靠吃粗粮、白面很少能吃上,只是时间长了调剂一下,豆油也不够吃,怎舍得熘炒烹炸。母亲每月都尽量少放油,积攒下来过年,年前再去附近的村子换些豆油。这样过年时会凑够几斤豆油,炸丸子、炸鱼、炸豆腐,烹制这些菜,都很费油。
多数人家,年夜饭会做上满满一大桌子,鸡鱼不可少,特别是鱼一定会有的,一般都会买回一条鲤鱼,当然是冻的,做法主要是红烧或炖,一次不能吃尽,大年初一早晨还把它端上桌,取连年有余的意思。鸡的做法主要是小鸡炖蘑菇加粉条。
在农村,年夜饭一般从年三十下午三点多开始,大人从早晨就开始忙着准备、烹制。年夜饭当然离不开酒,酒是本地的地瓜干酒,那时没有电视,自然也没有春晚可看,吃到六七点钟,小孩开始走东家串西家到“请家堂”的人家去磕头,(请家堂,就是年三十家人把逝去的老人,用“排位”请到家里共同过年,年初五再把他们送走。)这样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因为到谁家都好好打赏我们。
除夕夜以吃饺子为主,零点前把饺子煮上,吃前放一挂鞭炮。过年说话是有许多禁忌的,比如饺子煮破了,不能说破了、坏了,要说挣了(指挣钱的意思),打坏盘子、碗,要说碎碎平安(岁岁平安)。但小孩儿不懂,经常会说错话,因此常常会挨训。
大年初一,还是吃饺子,母亲早把饺子煮好,叫我们起来吃饺子,没等吃完,早起拜年的人就络绎不绝上门了。我们也草草吃过,也跑出去到别人家拜年。街上热闹非凡,到处是拜年的流动大军。拜年者进门先称呼,然后行礼,说“过年好!”。不知从何时开始,拜年的少了,后来电话普及,就打个电话拜年,给长辈、给师长。手机普及后,就短信拜年了。
除了过年吃饺子,年夜饭让孩子们狠狠地解馋外,过年吃柿子饼子、嗑瓜子,吃炒花生、还有平时很少吃到的糖果,那时糖品种很少早时只有地瓜糖,这些零食给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光带来无穷的乐趣。
过大年除了吃,最重要的就是穿,过年要穿新衣服,不像现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买新衣服,过去穷多数人家都是在过年才会给孩子买一身新衣服。母亲手巧,是无师自通的裁缝,母亲每到过年,都会给我们兄弟四人每人做一套新衣服,衣服式样新颖,穿着合体,让邻人和小伙伴都羡慕不已。
过大年,最让孩子们乐不可支的就是玩儿。农村里临近年关都会包场电影,平时难得看场电影。所以一进腊月就是我们孩子们最忙的日子,走村看电影就是我们的快乐,临近的村庄都留下我们的脚印。偶尔也会走趟远的去十几里远的金矿看电影。因为金矿上有自己的电影机,年底天天放电影,可是父母是不会让我们自己去的,所以我们就缠着大人带我们去。年底货郎们会走街串巷来卖些小东西,如果没钱可以拿东西换,香甜的糖块、好看又香的米团、还有我们最爱的摔炮和火鞭。
现在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了,娱乐项目也多了,过去很多过年的习俗也被人们丢弃了,过年那份欣喜劲也渐渐没了,不知不觉的年味儿也就越来越淡了……
作者:张照准,笔名:紫荆藤、陌上迎春开、山青石,工作单位临商银行
关于趣事的散文8:儿时趣事
文/王尊孝
那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还是个小学生。
记得一次院邻(我家住四合院)送我们一碗拌汤捞饭,即陕北人用糜子末做的米饭,带汤的。母亲叫我和哥分着吃,我说我先吃,给他留一半。于是我在米饭表面中间画了一条线,我只吃我的那一半。吃着吃着,哥过来一看,大叫你怎么快吃完了。原来尽管我只吃我的这一边,因米饭有汤,饭平面往下滑,已快到碗底了。母亲见了很生气,朝我屁股美美地给了一巴掌。
农历七月十五,我们老家不知是什么节日,反正很隆重。当日要蒸茄子、吃饺子。下午城西门外河滩上有大集、唱大戏,人山人海,可红火啦。晚上还要放河灯。灯笼点着,随水流去,点点灯火,像夜空中银河一样美丽。特别是之前家家要蒸面人人,即用麦面做成大肚罗汉、狮子、兔子、鱼等模样。蒸熟后不能马上吃,要放着晾凉。给小孩们每人分一份几个,也不许一下子吃掉。要用线拴着挂在墙上,让它们慢慢风干,以后再当干馍馍吃。也想让别人家看看,有彰显手艺的意思。我眼馋嘴馋得不行,就想吃。瞒着家人把我的那份摘下来,从背面挖着吃。过不了多久,就给掏空了,但挂在墙上仍像完好的一样。当大人终于发现时,真是哭笑不得。
中秋节家乡过得更为讲究。每家都要备面、油、糖、芝麻等原料,拿给饼子匠炉做月饼。其中要做一个特大的月饼供月亮爷爷。由于各户油、糖、青红丝等材质多寡不一,做出的月饼味道各异,能当作礼物赠送亲友。购买瓜果,西瓜要雕刻成石榴、元宝等形状。节日当天,家家要在自己门前放一张大方桌,献上月饼、雕花西瓜和各种水果。下午送太阳,晚上敬月亮。皓月当空,烛光摇曳,儿童欢乐,大人虔诚,天上人间相约。
事先买下的瓜果为防小孩们不等过节就吃光,大人们将其装进筐内,用绳子吊在屋里的房梁上。那天乘着家人不在,我实在想吃点什么。就站在炕沿上,伸手探取筐内苹果。不料刚抓住筐沿,绳子就断了。扑通一声响,瓜果撒了满地,人平展展地趴在地板上,急忙喘不上气儿。母亲闻声进屋一看那摊场,心疼得眼含泪水说不出话来。事后才对父亲说,宁可不过这个节也不能把我摔成那样。
啥都不怪,就怪那时穷。除非像过年、中秋那样重大的节日,一年四季,平时见不到麦面星星。不要说吃白馍馍了,就是一般时分八节,也只能吃顿稀面片了。那光景,现在的孩子恐怕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关于趣事的散文9:童年趣事
文/闫佳鑫
我曾经有许多“英雄事迹”,但最让我得意的还是五岁那年的“孙悟空大闹天宫”。
那天我和妈妈去超市买东西。突然我看见架子上有一根“定海神针如意金箍棒”,当时我就特别喜欢吵着要买,妈妈无奈只好买下了。
一回到家里,我二话不说打开电视。嘿!真巧!正碰见“偶像”大闹天宫,我便顺手拿起金箍棒学起了孙大圣。但没有天兵天将怎么办呢?我就拿家具当敌人。
我拿起金箍棒便打起来,电视里打打打,我也哈哈哈,随意挥舞着我的金箍棒。我感到心里美滋滋,仿佛自己此刻已经在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上和天兵天将厮杀。最后孙悟空把天将打倒了,我也把沙发弄了个“四脚朝天”。电视里孙悟空向天宫走,我就向客厅走去,刚一到就打了起来。我往凳子上猛一打,“砰”一声,“天将”没打死,我的金箍棒却断了。我连忙拿胶水来粘,等我粘好了这儿也成“河”了。正当我得意时,一不小心滑倒在地上。我从地上费力爬起来时,妈妈回来了。她有着一副“火眼金睛”,一看家里乱七八糟的,便火冒三丈,一猜肯定是我的杰作。
正当妈妈罚我的时候,孙悟空恰巧也被如来佛祖压在了五指山下。这种情况真让我哭笑不得。
这件事已成为我童年最珍贵的回忆,每每想起,我都会掩嘴而笑。
关于趣事的散文10:童年趣事
文/周雅倩
童年的趣事就像是五彩缤纷的花朵,点缀着人生的道路,现在回忆起那些趣事,我还笑得肚子疼呢!
☆扫微信
一天,我抱着手机坐在书桌前冥思苦想,原来手机上有广告说“扫一扫,有惊喜”。从何扫起呢?我灵机一动:可以用扫把扫一下呀!说干就干,我赶紧拿了一把扫把对着手机扫来扫去。扫一阵子了,累得我满头大汗,可所谓的惊喜,却仍是无影无踪!气得我大哭起来。妈妈闻讯赶来,听我解释后,哈哈大笑。原来“扫一扫”并不是用扫把扫呀!
☆“种硬币”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小时候,在电视上看见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没有书念,我便想:如果我可以种出硬币来,就可以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了!于是,我马上找来花盆、硬币,把土放进花盆里,再挖个小洞,把硬币放进去,再拿水壶浇上水,大功告成了!可等了好几天,还没有结出硬币来!爸爸见我沮丧的样子,便问我怎么回事,我把来龙去脉给爸爸说了一遍,爸爸告诉我:“种硬币是不能结出硬币的。你如果想帮助贫困山区,那就把你的衣物捐出去一些好了。”第二天,我就把衣物捐出去了。
现在回忆起童年的趣事也仍然觉得好笑呢!
关于趣事的散文11:童年趣事
文/倪睿涵
还记得去年妈妈带我去嵊泗列岛旅游,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出海钓鱼。
来到码头,穿上救生衣,登上渔船,我们就出发了。哇,这儿的景色真美呀!看,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
我们每个人都拿了一根钓鱼竿。这个钓竿和普通的钓竿可不一样哦。普通的钓竿上只有一个钓钩,而我们的钓竿上连着好几个钓钩。
开始钓鱼了,我拿起鱼竿,甩起鱼钩,然后再把钓线抛向远处,等着鱼儿上钩。可是,我等呀等呀,鱼儿就是不上钩。这时,我看见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有个叔叔竟然一下子钓到了六条鱼。这可把我急坏了,妈妈在一旁安慰我:“不要心急,耐心等待,相信你一定能钓到很多条鱼的。”听了妈妈的话,我耐心等待。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哪!我一次连钓到了五条鱼,这让我高兴得活蹦乱跳。
这次钓鱼真是太有趣了,有机会的话,我还要再让妈妈带我到嵊泗列岛玩。
关于趣事的散文12:借调趣事
文/兰草ygl
1975年,我被县武装部、县知青办和市知青办先后借调工作近一年的时间。当时我的知青身份有变,每月按误工补贴的标准发给我工资。所以无论碰见什么人,我都特别强调自己是借调来的。
一
我记不得是一个什么样子日子去县武装部报到的,径直找到武装部接待我的又是位什么模样的军人,这些事在我的记忆中没有留下什么深刻印象,只记得公社武装部长通知我去县武装部,武装部要编一本民兵故事,我写其中的一篇,题目自己定。
我被安排在县招待所住下。招待所是幢红砖瓦房,我住的那个房间窗子临街,汽车、拖拉机的声响清晰入耳。特别是县广播站的大喇叭就挂在房顶上,每天十多个小时不停地播颂新闻、音乐,吵得人心很烦。
和我同去的有一位农民作家,至今我还记得他的名字。他四十
岁左右岁,挺单薄的身子,罩着一套蓝褂子,五官长得很紧凑,戴着
厚厚的眼镜。当时他在县里已小有名气,《吉林文艺》等文学期刊发表了不少小说。他的字写得不错,写字的时候眼睛都快贴到纸上了。
说实在的,我从来没有写过故事,也没有编故事的才华。我在招待所闷了两天,冥思苦想想出了个带有当时政治色彩又有些离奇的故事,名字叫《嫂子兵》。大致情节是:下乡女知青在农村结婚生子,她被批林批孔运动所感染,把不满周岁的孩子交给婆婆积极参加民兵训练,引发了一些自以为很感人的故事,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嫂子兵》。由于后来政治形势发生了变化,这本民兵故事化为泡影。
当时我把这个故事说给农民作家听,他象一个评论家,评头品足地发表了一番意见,听后对他油然而生敬意。他还滔滔不绝地给我讲写作技巧以及他的作品。尽管他肚子里有很多墨水,可还是个长着老茧的农民,在离县城很远的乡村有他的妻儿,所以他在招待所住了几日,就匆匆回去了。从此以后再没有见到他,但他朴实而又十分自信的样子事隔20多年仍记忆犹新。
二
我把故事《嫂子兵》交给武装部就去了县知青办。县知青办听说我在武装部,就直接找到我,还有两名知青一起借调上来搞报道,我们仍住在招待所。我们的领导是一位中年男子,因为没有官职,我们都称他老师。他在知青办可以说是个笔杆子,办公桌上堆满了各种材料,他的思维经常活跃在先进知青典型之间。他这个人一碗水清澈见底,走路大步流星,说话开门见山。他经常给我们布置任务,然后我们下到集体户去采访,再分头去写稿。
每次我把写的稿子交给他时,他粗略浏览一下,就挥笔删改,一会儿功夫本来抄写得工工整整的稿子变得乱乱糟糟,返还你时他三言两语地说明改动的理由。当我与他那十分自信的目光相遇时,我常常想,怎样才能让下篇稿子少些他的墨迹呢?
也有的时候是他龙飞凤舞地写,我和其他知青在一边一笔一划地抄写,或是用复写纸誊写一式几份。当时比较兴奋的事,莫过于县广播站的大喇叭里播音员播放我们动笔写的稿子的声音。广播站的大喇叭不止一个,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在县城的街上大都能听得见。
转眼到了一年一度推荐上大学的时候,我下乡已经两年多还入了党,有被推荐的可能,上大学是我镀金和回城的最好选择。我心里有事,饭吃不香,觉睡不着,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找他谈。谁知他几句话就把我多年来梦寐以求上大学的欲望给熄灭了。
那个场面我记得太真切了,窗外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办公室他正在看材料,我走进去坐下,满怀希望地述说着,他回答的态度很坚决,无非是干什么都是需要。从办公室出来,我的眼泪就象天上的小雨滴落下来。冷静下来一想又有点自责,被借调才几个月就跟组织讲价钱。可能这自责仅仅只源于我,第二天见到他时,他什么询问的话也没有,跟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有点怨恨他,我由此失去了一次上大学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那时的我还是听组织的话的,如果当时真的被推荐上大学,或许对人生事业的选择是另一种情形。
后来我到省城工作后,他来看病时特意找过我,说话不再是当年居高临下的口吻,好象我这个学生成了他的老师,这反倒让我不安起来。我随便问了几句他后来的工作,好象不太顺利和愉快。对此他都不在意了,他实实在在在意的是自己的身体,隐约中透着对生命的珍惜和渴望,我的心一下子软到了极点,时间让我溶化了我对他的不解甚至怨恨。我不知道他当时是不是就知道上大学不是我惟一的选择,还有新的机遇在等着我?事隔一年后听说他就病逝了,我心里着实难过了好几天。我知道他这个人是真实的,工作执着,为人坦诚,他的形象在我心中越来越清晰高大起来。
三
初冬,市里要开知青代表大会,市知青办又把我借调去筹备会议。开知青代表大会,工作报告是重头戏。那位个头不算高,说话嗓音大的科长是知青办的大笔杆子,起草报告的任务理所应当地落在他身上,听说他写的材料领导都认可。记得那次我和另一位同志去给市主管知青工作戴着眼镜的老领导送材料,他先是问材料是不是那位科长写的,然后才戴上眼镜慢慢地阅批起来。
起草报告的时候,领导为了锻锻炼炼我,让我也跟着滥竽充数。科长写材料给我的印象是一丝不苟,他的字有板有眼很有形体,如果不是后来一个劲儿地改来改去,根本不用抄写。他每写过一页稿纸,大致用眼溜一遍,然后用力扯下来放在一边。更多的时候是他领着几个人坐在一起讨论题纲,标题怎么立,每部分怎么写,用什么观点,举什么例子,然后分头去写再由他统稿。一篇报告反反复复折腾了好多天,常常是后半夜才睡觉。我纯属凑数帮着抄抄写写打个下手,坐在那困得直打磕睡,躺下又精神得翻来复去睡不着。我后来有时失眠,想来多少与这段借调时光有关,是一种心理、能力不适应的结果。
事后我知道,这次借调有点先试后用的味道。果然代表会开过之后,我被转为机关干部。那年我刚好20岁,每每跟科长去农村集体户调研,比我大的或是比我小的知青也称我为老师。
后来的一切平平淡淡,行云流水般自然,借调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是从零起步的过程,但终因我的悟性太差,没有练成耍笔杆吃饭的本领。借调是我人生的一个铺垫,也是一个转折,它向让我初涉社会渐渐地成熟起来。
关于趣事的散文13:童年趣事
文/杨婷
我家住在一个乡街子上,可是从小我就喜欢去村子里的奶奶家。从我记事起,奶奶家就养了许多小鸡,一有时间我就去奶奶家看小鸡。
小鸡渐渐长大了,又过了许久,母鸡下蛋了,蛋中要孵出小鸡了,这也是我最高兴的一件事儿。听奶奶说,21天后,小鸡就可以破壳而出了,于是,我就掰着手指头数着母鸡孵蛋的天数。终于等到20天了,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奶奶家去,因为我想见证小鸡的出生,更重要的是去“帮助”一些小鸡的出生。机会,终于来了……那天,母鸡找食去了,淘气的公鸡也不在家,跑出去玩了。我趁奶奶不注意顺手拿起一个有点破壳的鸡蛋,捧在手心里轻轻抚摸着,还听到小鸡“叽叽”的叫声。我一本正经地说:“小鸡不要害怕,一会你就会来到世界上了。”说完,我不再犹豫了,剥开了一个鸡蛋,一只带有余热,未睁开眼睛的小鸡“诞生”了,它看了看我,叫了两声好像在说:“谢谢你,让我早日来到这个世界上。”我可高兴了,又剥开了第二个,当我剥到第四个的时候母鸡回来了,看见我正在“欺负”她的小宝宝,就猛啄了我一口,顿时,鲜血流了出来。
我哭哭啼啼地去找奶奶,奶奶并没说我,反而哭笑不得地说:“小傻瓜,鸡要到一定时候才会出生呢!你这样给它们接生,会死的。”我听完,赶忙跑看小鸡,果然刚刚被我“接生”的小鸡都快死了,而没被我“接生”的都活了下来。我后悔极了,但一切都晚了……
虽然这件事过去很久了,虽然那时我还年幼无知,但这件事一直鞭策着我,使我明白:知识是要学习和实践的。
关于趣事的散文14:童年趣事
文/蒋李豪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那蝴蝶停在上面……”每当这首歌在我耳边萦绕时,一件件童年趣事就从我脑海里蹦了出来,可尤其让我难忘的还是那一件。
记得那一年春天,妈妈从下坝乡带回了许许多多甜津津的樱桃。它们安静地躺在篮子里,馋得我口水直流。妈妈在水池里小心翼翼地洗着樱桃,生怕把它们娇嫩的皮肤弄烂了,这可急坏了我这只小馋猫,我急的一边直跺脚一边催促着:“妈妈,妈妈,快点洗,快点洗。”樱桃终于洗好了,我迫不及待抓起一大把猛地丢进嘴里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哇!这樱桃可真甜!真好吃啊!可一不留神那调皮的樱桃核偷偷地溜进了我的肚子里,这下我可慌了神,连忙跑去问妈妈:“妈妈,刚刚我不小心吞进了一粒樱桃核,它会在我肚子里长出一颗樱桃树吗?”“当然会啊!”妈妈笑着说。我最喜欢吃樱桃了,要是能在我身上长出一棵樱桃树,那该多好啊!我乐得合不拢嘴。于是我天天盼望着明年春天的到来,终于,在春雨的“淅淅沥沥”声中,我终于迎来了万物复苏的春天。可奇怪的是我的樱桃树怎么还不长出来呢?我失落地跑去问妈妈:“妈妈,樱桃树怎么还不长出来呢?”“你还真信啊,你这傻孩子,当年你吃下的种子早就消化了。”妈妈笑着温和地回答。“唉!我真是傻啊!”
童年的故事总是很有趣,每当回起来,都会让我抿嘴偷笑。
关于趣事的散文15:童年趣事
文/东山峰人
十一、《童年的趣事》之三
井架下面的故事
故居的记忆,除了亲人,便是儿时耸立在四栋宿舍中央的那口老水井架了。一种像小亭子式的井架,亭尖是枣红色,亭柱是古老的深黄,白灰色麻石铺成的水井台面,组成了一幅仿古的画面。从复兴街小巷子拐进来,亭式井架便隐隐可见,岿然屹立,有种独立于普通宿舍建设的优越之感。那时常常与伙伴们在亭子里小憩、玩耍,打发了童年和少年许多幽静与欢乐的时光。
而今回想,那绝对是一件无可复制的地域性水井,成就了水絮塘商业厅宿舍之外独一无二的标志,在童音的缭绕中,缓缓讲述着井架下面所发生的日常生活的趣事。
爬上这座井架,在蓬勃的生命力面前,那些机敏灵动,那些童真的笑泪交织,如此鲜活,如此生动,丝毫不会感觉眩晕感。对一起爬上井架的伙伴来说,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快感,此时,也分不清是这是高还是低,反正是被好奇冲昏了头脑,手牵着手,护着井架的横梁之间,仿佛是立于天地之间,一起找寻着童心未萌的日月。
井架,即吊水井架,是旧时乡村和城市市民取水用作日常生活与灌溉的工具。一般用竹竿或木材搭建在打好的水井眼上,利用杠杆原理从井底汲水之用。
上了年纪的老人说起宿舍中央小亭式井架,曾不免遗憾的说;‘唉,多好的井架阿!比前面那口水井漂亮多了,真是糟蹋了,可惜’。因为宿舍前面还有一口露天深井,水质好,冬暖夏凉,是宿舍周围许多人洗衣、洗菜、做饭、饮水的必用水。日久下来,且能省下一笔莫大的自来水费用。
宿舍前后的两口井,都没有像农村或是北方那样用辘轳做摇架汲水,而是用绳子把桶栓住,丢置于井中用手左右摆弄着绳索,让水桶沉入井底,然后,再猛的一蹬,顺手就满满的提起一桶井水来。
那天清晨,我曾好奇的往前坪那口深井去探寻,描着身子,眼睛直勾勾的往水井底下看,一种阴深恐怕的凉气直窜脸面,‘哇、真的有蛮深’,口里的一声惊叹,又随着井里的回声和老井中一声“哐当”的泛水声,还有打水人从井底里提水的一大把绳索绕在手中而感觉,特别是“吱扭”“吱扭”的肩担声而发出的声响,瞬间使宿舍在雾霭中被打破。
四周的民宿一缕缕炊烟升起,鸡鸣狗吠声接连不断,偶尔还伴有猪声的嚎叫,就连井架下面也有老人在舒缓的练着太极拳,城市的角落开始沸腾。人们打着呵欠,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劳作。岁月磨平的老井,一道道井口勒出的深沟,记录着宿舍周围的变迁,书写着那个年代人的喜怒哀乐。
古老的水井发明,打破了了人们依赖河流生活的限制,逐水而居渐渐演变成依井而居,聚落的规模不断曾多,于是形成了一种城市格局,因而就有了‘市井’一说。
思绪依然回到水絮塘宿舍中央的老井架,据说此井架是与宿舍一同建造的。此地当初还是比较荒凉,十字岭、南大十字路口、子弹库和南元宫以及相隔不远的菜土及众多的鱼塘与山包就彰显了那个年代的一切。
当初商业系统在此选址,并建造了四栋宿舍和修建了独一无二的井架。井架是用四根碗口粗杉木树立起,周边用较粗的杉木树做成的横梁,横梁之间的支撑都是卯隼结构,架顶如同亭阁一样,砌成了一个陡翘的尖顶,顶上全部用杉木皮复盖,有些仿古阁亭的味道,这在当时恐怕还是极为少见,如同找准了自己的定位,知道自己的使命,不愧为是为干部而建的宿舍区域。后又,父辈们和邻里从各个单位迁来,辗转几地,最后落户于此,并有了我童年与伙伴,进而又引出童年、少年与水井架的许多故事。
审视着阁亭式井架下的那口老井,感觉它有着丰富的水源,与前坪的深井不同,甚至不需用绳子,匍匐下身子就能打到井里的水,而且一年四季井水从来没有枯过,再干旱的年份都有挑不尽的甘泉水,井水碧如玉,冬暖夏凉,不枯不涌。
记忆中,井口是用麻石砌成的双圆形,像一个8字,圆形中间切有一条缝,可能是便于在提水时栓在水桶上的绳子可左可右,水井四周台面都是用麻石铺成,而且还砌有两层台阶,再往台阶下面就是一米多宽的水沟,非常便于洗漱、排水,又不污染井水。早先,我曾看见有人在此提水洗菜,洗衣,抹竹凉席、竹铺子。
夜幕降临,深邃的天空下无数小星星,一眨一眨的,仿佛是邀请宿舍里的人们来水井边,让凉气浸润着大伙的心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围坐在井边的栏杆上乘凉,先来者就占据着井台,在上面搭好竹板子;后来的却绕着井台边围成一圈,放着竹铺子、铺好竹板或者木板;然后点然一盘蚊香,摇着蒲扇驱赶着蚊虫叮咬。
朦胧的夜色中,一些萤火虫在井边飞来飞去,放眼望去,一盏盏绿色的灯,忽亮忽息,闪闪烁烁,飘忽灵动,一些不知疲倦玩皮的小伙伴追逐着这些小精灵,放纵着儿时的快乐。远处偶尔还传来还几声‘呱呱’的蛙鸣。
拥挤在这仲夏之夜的小亭井架旁,大人们在这里谈天说地,讲叙着家里和社会上的逸闻趣事。我也拿着一块竹板挤在空隙间听大人们讲《三国》、《水浒》和《西游记》里这些经典的故事,它让我憧憬,又让我产生许多奇幻,总想扯清楚《三国》里面谁的武功最高,想着、就想起了吕布的那杆叱咤风云的‘方天画戟’,想起校尉典韦的‘雄武壮烈’。梦想着,自己那天也有他们那样的盖世武功,好‘举起王者之剑,让鲜血烙上王者的衣袍’。然而,那许下的诺言,最后便都成为了传说。
走过了十个无忧无虑的路,后悔没数过往昔轻轻巧巧的脚步,多少次穿过牢固、扎实又空旷的井架边,看亭阁枣红的尖顶,抱杉木黄色的圆柱,爬上隼木结构的井架上,做‘躲抹子’的游戏,让童年与少年之花灿然开放。于是一缕缕我与井架的故事便涌上心头眼角。
总有刺激、快乐、得意的小事,甚至是恶作剧,在几乎没有任何现代娱乐媒介的环境下竟然悄悄地诞生了。
晚饭后,无电的井架里早早安静下来,只有四栋宿舍一些房间还亮着浅淡黄色的灯光。五六个精力旺盛而又无事可做的伙伴们就会趁着夜色悄悄来到宿舍中央的井架边。然后,手脚并用,像猴式的偷偷地爬上井架,并躲在各自的井架角落里,把小脑袋钻进井顶,仿佛是神不知鬼不觉,碰见胆小的女孩路过,就会从井架上突然朝她大喊一声‘喂’,吓得她惊愕失色、魄散魂飘。如果遇见离井架稍远些的人员走过,便会扔些小木棍或小石子在他们周围,制造异响和神秘,让他们感到大吃一惊,不知所措,而且还摸不清头脑,看不清抛物从何而来?因此,只能幸幸地骂几句便匆匆的离开。
此时,躲在井架上的我们,听到大人们无可奈何的呵责声时,便会屏住气息,躲在暗处窃窃私笑,特别是又没有被发觉,就显得更加兴奋,更具有刺激感。这种恶作剧的始发,带有原始蹦发出来的满足感,仿佛是我童年最得意的来神之作。此举效果,把童年最本真的习性和顽劣性发挥到了极致,还超越了极限而‘面露童性的狰狞’,但且灿烂而炙热。
童年的野性一旦找到出口,就会膨胀,像脱马的缰绳一下子扑到没有规矩的事件里面,那些理智和尊严却没敬意地全部丢弃了。
人性,其实从根本上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人性虽然会在各种诱惑面前变得不堪,但它也同样会在好的周遭环境里变得美好。井架伴随着十年的洗礼。在缺乏教育再加上自负,使得我们那代人的童年与少年,显得特别的畸形。巨大的自卑和自负交替在一个人身上显现,就显得特别的吊诡。不读书、不上课,整天折腾在野性之间,的确产生许多人生的负面影响,做出许多荒诞不经的事情出来。
回味在井架上骚扰人家的那一幕幕,没想到,许多年过去了,这等恶作剧竟难以忘怀,每每想起,总显得那么清新、那么特别。如果要认真研习顽劣的品性,就足以令吾辈瞠目结舌,不明觉厉。
井架下面环绕的事,说出来,几天几晚也说不完。它有小孩们的事,也有大人们的事,记得某栋三楼有一对年轻夫妻,就因女方风姿绰约,喜好粉白黛绿,因此,男方怀疑她有外遇,在闹矛盾后将其拖往井架边准备跳井,后经邻居劝住方才罢手。宿舍普通人的生活里,谁都有柴米油盐的压力,谁都有一地鸡毛的琐碎?大相径庭的形象里,藏着的是不同的生活态度。
再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井架下面的水井慢慢的就无人再使用了?慢慢荒废的井架边就有了杀鸡、打狗、用石灰在麻石上揉猪肚子、做藕煤的。又过了些时日,连井架顶上的杉木皮也掉得所剩无几,最后,小亭子井架也开始晃动。
当我低头再看水井时,水井里早已没有了那份清澈,一些木屑和草根漂浮在水面上,井里周围冒出许多绿色的苔藓,甚至还有一些小蝌蚪在游来游去,不用说,井里石缝中一定藏有青蛙,而且污染程度非常严重?即便如此,我想,何不放几条小鱼让它在此安生呢,真的,我就放过几条小鱼和泥鳅,但最后不知道它们命运怎样?井架的表面尚还存在,實際上卻是在沿着破败的軌迹快速墮落。
水絮塘商业厅宿舍中央的井架分享了我的童年和少年。72年,我初中毕业后,旋即离开了宿舍,下放到湘北边陲的农场,几年后,再归回童年的井架原址上,眼前的一切都已经面目全非,它随着童年的痕迹消失的无影无踪。
人到老年,记忆有时会闪电般苏醒,我多次在梦里与宿舍中央的井架的原址相遇,那亭尖的枣红色,亭柱的深黄,白灰色麻石的水井台面,夏夜铺着竹板子绕着井架周围乘凉的景象,就有了痕环相绕的感觉,伤痛并快乐着。
一个奔波异地谋生的返乡人。岁月带走了曾经的熟络和不舍,只留下两鬓斑白的我与月光映衬的井架而相对无言。这,是否久别重逢后的尴尬,还是中年人历经磋磨得辛酸?我知道,不是所有问题都有正确的答案,不是所有聚散都有最佳时机,别等你有故事才约想起井架的事,因为,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