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看书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看书散文1:我与经典有约
文/沈一钒
从小,我就很爱看书,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爱读诸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经典童话和寓言故事书。读《白雪公主》,让我懂得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人要做个善良的人;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让我懂得了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因为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读《丑小鸭》,让我懂得了坚强、勇敢、乐观是一个成功的法宝……这一个个简单、朴素、纯洁而又美好的故事时时感动着我,让我体会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
这个寒假,我开始尝试阅读古典名着——《三国演义》。书中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让我对它真是爱不释手。刘备,在卖草鞋营生时仍心怀天下,想着为国家效力,在诸葛亮等人的辅助下,终于开创了蜀国大业;他的儿子刘禅,同样有诸葛亮的辅佐,却胸无大志,不思进取,最终成了亡国之君,还留下了“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这样的千古笑料;吕布,虽然是当时第一猛将,勇不可挡,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因自己无理想、无主见,每次失败后都像丧家之犬,投奔不同的主人,最终一事无成,被人绞死;关羽,虽能文能武并有非凡的毅力,过五关斩六将,意气风发,却因骄傲自满,大意失荆州,最终败走麦城,丢掉了自己的性命;马谡,自幼饱读诗书,能言善辩,却总是纸上谈兵,最终因不听王平建议,失守街亭,为诸葛亮所斩,真是应了古人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自古乱世出英雄,但没有哪个时代能如三国时期那样涌现出如此多的经典人物。书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向我们再现了群雄逐鹿的精彩瞬间。阅读这样的名着,既丰富了我的语言词汇,也让我知道了“三顾茅庐”、“乐不思蜀”、“纸上谈兵”等成语典故的来历,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不仅需要远大的理想、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为之奋斗的决心,而且要做到不骄不躁。
常听人们说:“半部《三国》打天下,一部《论语》治天下”。我相信,与经典名着相约就等于交了一个终身受益的好朋友。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启迪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
看书散文2:书海闲谈
累了,喜欢看看书。
到书店,随便溜达溜达,翻翻那些饱含着作者思想与激情的书籍,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测去衡量,都是一排排的,规整而又干净,满腹是缕缕令人墨香。可以想象成波浪翻滚着的书橱,整个呈现出热闹非凡的思想,幽静的张狂的,平淡的激烈的,在激荡中形成无限魅力的海洋。尘世间,唯有这片海洋能让我迷恋,能让我徜徉,能让我身心松弛地品味生命的点滴。于是,此刻的我只是一个伟大而又平凡的思维飘荡,融入海里游弋,而后笑声爽朗。扶着书架如同身临海滩,低头一看,身体还浸泡在智慧的水里。真美,而后会深深的吸一口气,在这年轻的季节。
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仿佛是童年最甜蜜的夏日,在树荫里沉睡梦想。阳光下满是蝴蝶的梦,在旷野上藏着幽静的思想,点滴淋湿,便是午后的雨,淅淅沥沥,如同那些令人遐想的散文中所赞美的“沾衣欲湿”的浪漫,一种唯美的体验。现代人读书多是急功近利,纯粹陶冶性情的读书在今人眼里是近似于愚笨的事情,诚然跟现代社会快节奏有莫大关系,但归根溯源还是人心的浮躁。在古人眼里,读书不仅是增长知识和积蓄能量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体验美的感受。晚唐杜荀鹤曾写道,“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试想一下,阳光临窗的晨曦,倦鸟归巢的黄昏,抑或万籁俱寂的深夜,捧一本书,墨香氤氲,潜心读去,仿佛独自与作者进行默默的对话,这一刻,万丈红尘中的烦恼被抛却脑后,心清神逸,常常让人感到幸福。文人读书或可当做一种自然的行为,做官之后依旧能满腹书韵就属难得了。明代名臣于谦将读书比作是去除心底杂念的良器,在诗里这样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可见读书不仅是自我提升的途径,更多时候也是抵御外界纷繁芜杂的心理防线。毕竟任何形式的尘世俗见在历代智者形成博大精深的思想海洋里都会得到迅速得以净化,而后肮脏和卑微消弭无形,崇高与伟大彰显无遗。
突然想起了《老人与海》,想到了弥老弥学的精神状态。如果我没记错,当年海明威之所以凭借这本书一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精于叙事风格的他,某种程度上被赋予资产阶级战胜世界的硬汉形象。书海浩淼,难得有女性的色彩,这跟世界结构类似。然硬汉的海明威却执着地一再将海洋比作女性,苍茫而神秘的大海,她是“仁慈的,十分美丽的,但是她有时竟会这样地残忍,又是来得这样的突然,那些在海面上飞翔的鸟儿,不得不一面点水搜寻,一面发出微细而凄惨的叫喊……”,海明威给大海赋予了女性的身体和灵魂。海的女性,让她自身蕴含着大量的生殖力和可能性,所以才能为老人准备好一个巨大无比的鱼,她的宽广足以使老人驶入体验不可知的和未知的现实奥秘的领域,她的浩大足以允许老人生活的永恒之中。
海明威直接将大海作为了书的标题,同时也将智慧的书海留给了后人。圣人先哲们每每将思维的灵光述诸笔端,留于文字,每当深夜或是凌晨,饮一杯清茶,流连于这无垠的大海,整个身心都无与伦比的惬意。
累了,看看书,真美。
看书散文3:我为父亲读小说
文/江左秋
父亲喜欢看书。父亲的阅读不仅仅在于中外经典,更多的是杂志。自记事起,父亲的案头就没有离过书。
父亲教了40年书,订了40年杂志,大都以文学类为主,平均每年订三至五本,其中《人民文学》或者《小说选刊》是雷打不动从不更改的。
退休后,因为离开了学校不能及时收到,杂志渐渐订得少了。由于母亲先走了,父亲视力急剧下降,也就断了这份爱好。我便把发表了自己文章的杂志带回给父亲看,父亲自然很乐意,并经常为我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最近几年,父亲的反应越来越迟钝。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都不在身边,和保姆又没有共同语言,聊不到一块,再说保姆做完家务就去忙自己的事了。每天面对一台电视,没有互动,即使一个好人,语言和思维也会退化的,何况是一个七十几的耄耋老者呢!因而我尽量抽出时间陪父亲谈话,而话题自然是他所熟悉的文学。
父亲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了。渐渐地父子之间的对话有此起没了彼落,更多的时候父亲都是点头微笑地听着。因此我便说,爸,我给您读小说吧,好啊!其实我是为了一点虚荣常常读自己的小说。每到此时,父亲都是很愉快地听着。我明白父亲的快乐缘于我们曾经所共同经受的文学浸染和体验。这种感受是不可以言传身教只能默契意会的。
父亲听得很认真。当听到我的小说里有时出现一两个他不理解的词语时便打断我的朗读问,刚才那个词是哪几个字?我便说是哪个字和哪个字的组合。父亲一听便不高兴了,说你怎么能随便生造词语呢?我说这也不是我造出来的,是最近流行的网络用词,而且许多纸媒报刊也默认在使用了。父亲说不好,词典里肯定找不到,听着也别扭。
父亲就是这样,作为一个曾经教了十几年中学的语文老师,他对传统文学经典的坚守我是理解的。虽然不会与时俱进,但那份对于纯洁祖国文化的执着信念和固执与敬畏不由得令我肃然起敬。如果再次遇到类似的网络用词时我尽量避开或用一个近似的老词代替。
我很理解,父亲那份对于文学的眷念是割不断的。因而每次寒暑假回家,都要和父亲聊聊文学动态。每到此时,也就是父子之间最投机的时刻。我们的谈话是处于同一层面几乎找不到年代断层的。
父子都很享受这段时光。虽然互动不是很热烈,但父亲的享受远远要高于我的享受。因为我想起了儿时的夏夜,我们躺在竹床上乘凉时,母亲在旁边驱赶着蚊子,父亲则讲着那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那时我们聆听的享受也是远远高于父亲的。
每次读完,我的心里都沉甸甸的。总担心我的这次朗读会不会成为父子之间的诀别。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每次离别的时候都会说他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你不要担心。医生说我可以活到85岁,我还要等看到你的长篇才走呢?
父亲终究没有等到我的长篇,兀自走了。虽然没有了忠实听众、铁粉,但我的文学路会更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他仍然听得到。
看书散文4:我和书的故事
文/刘旭航
很多人都喜欢看书,我也不例外,今天我就来讲一讲那些发生在我和书籍之间的有趣故事吧!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许多的书,但那时候我不是特别喜欢看书,直到有一次我随手翻开一本书读了几页后,自己就被书里的内容深深地迷住了,越看越想看,不知不觉地一本书就看完了,就这样,我渐渐地喜欢上了看书。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该上床休息了,可是看的那本书实在是精彩,舍不得放下,但奶奶不高兴了,让我把书放下睡觉,并且说着说着就过来夺我手里的书,我躲奶奶夺,她来抢我再闪,于是深夜里上演了一幕婆孙夺书大战,而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混战中“坚持看完”了这本书。
你说我是不是很喜欢读书?
有些非常不错的书我会一遍又一遍地看,比如像《可怕的科学》,虽然看过多遍了,可是我依然很喜欢。有些书我看了没一半就已经放在一旁,当然,也有一些书我到现在连动都没动过,可能是书名不吸引我吧。渐渐地我发现一个现象:只要是我喜欢的书,无论旁边有多大的噪声都不会影响我阅读,可是如果它内容不精彩不吸引我,我会没心思看,任何东西都能分散我的注意力。
每次看书的时候,我会自行想象书中的画面,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看电影!实在想不出场景时我就把身边的场景代入,很有趣,相信喜欢读书的你也有这种感觉!
现在我那两米高的书架上摆着不同种类的书,我也在尝试着看那些我还没有翻阅过的书籍,相信在不同年龄段对于同一本书会有不同的认识,也相信现在不喜欢或者没有看过的书籍总会在未来的一天吸引我,原因就是这些书可以教我许多知识,让我通过书本来快速地了解世界,帮助我成长!
看书散文5:我心中的图书馆
文/高畅
我喜欢看书,妈妈也给我买了许多的书,可是有些别人推荐的书,县书店里找不到,县图书馆里供小孩看的书很少,设施也很简陋。我想如果有一个高科技的少年儿童图书馆该多好哇。
这样的图书馆很大,世界上所有的少儿读物都有呢!进入大门,眼前是一个大厅,大厅里有几排电脑,只要你输入书名,它就会告诉你那本书在几号房间几号书柜内。我输入《呐喊红宝石》几个字,它立刻显示那本书在5号房间17号书柜。
走进图书室,每一类图书都分一个小房间,房间的门上插了个小牌子,分别写着:1号科普类、2号科幻类、3号漫画类……每个房间里都整齐地排列着一排排的书柜,每个书柜都不高,最上面一层我一伸手就能够得到。根据编号,我很快找到了那本书。
我拿着书再往里走,就到了阅读室,明亮的光线和舒缓的音乐让人觉得很舒服,里面还有许多桌椅,我在一个空位子上坐上去,刚坐上去,背后就觉得痒痒的,一看,原来是按摩系统安在了椅子上,正为我按摩呢。我在这音乐和按摩中读起了书,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两个小时,肚子有些饿了,向四周看看,旁边还有出售小点心的柜台呢,真是太好了!
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每一个城市都能建起这样的高科技图书馆。
看书散文6:我爱看书
文/蔡家乐
我爱看书,爱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我很疼爱我的弟弟,但如果我看书时弟弟拿着玩具来找我,我就会让他到别处去玩。他若还不走开,我就把他抱走,连他的哭声也装作没听见。
妈妈喊我吃饭时,我总会说:马上就来,再看一页。其实我又多看了两页。吃完饭,我马马虎虎地抹下嘴,又去看书了。
洗完澡后,我也要坐在房间里看会儿书。弟弟洗完澡要穿睡衣,我给他歪歪扭扭地套上,因为心思在书上,一不小心给穿反了,又要给他重新穿。
弟弟看我的眼睛始终不离书本,就对着我大嚷:“你能不能别看了,我还光着身子呢!”这突如其来的抱怨把我吓了一跳,我赶紧给他穿好,让他去看电视,自己又坐在那儿看书。直到妈妈也洗完澡出来,让我马上去睡觉,我才不情愿地放下书去睡觉。
看书散文7:书生宁静
文/佚名
每个人看书的目的,大概都不尽相同。
常看到有人捧着厚厚的《厚黑学》,希望能练就皮厚腹黑的本事;也看到有人对成功秘诀之类的书特别着迷,总觉得看了这类书,自己跻身高大上的几率就高了许多;也有人为了升学就业而抱书苦读,希望从中获取功名利禄。
可对我来说,读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宁静。
当我会拿起书的时候,多数都是心浮气躁的时候。觉得烦了,思绪纷扰,难以理清,于是就会拿起身边常备的一本书,慢慢翻,慢慢看。渐渐地,那些铅印的字仿佛有一股魔力,总能让人的心绪归于平静。
而这种平静,对每个人的生活来说,都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平日里,你习惯戴着面具做人。人前活络,人后落寞。时间一久,恐怕连自己都记不得最初的自己是什么模样?渐渐失去自我,习惯以别人期待的方式和面目出现,于是在自我之外,总会因世俗眼光,而多出一个虚假的自己。
而看书,是为数不多的、不需要戴着面具的时光。你面对的,是古往今来的人所留下的文字。面对这些文字的时候,是不需要你去迎合,也犯不着怀有戒心。此时的你,卸下了心防和面具,用本心来品读手中的书。任何一缕细微的感受,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体会,都来自内心深处蒙尘已久的自我。
也唯有在这样的时刻,那个几乎被自己遗忘的自我,才会重新浮出水面,为自己所察觉。做多了不由心的事,再次与本心重逢,这样的欣喜往往是难以言喻的。你会惊觉,原来自己也曾有率直而纯真的初心,只不过后来,渐渐蒙了尘。
放下心防,找回宁静,邂逅本心,这是获得幸福感的必经之路。唯有在宁静中,我们才能知道,哪些是好的,适合自己的;哪些是不好的,不适合自己的。此时此刻,我们做出的决定,才是出自本心,能为自己获得幸福的。
书,就是有这样的魔力。多读书,多些静谧的时刻,生活便会好很多。而在喧嚣之中,哪怕得到再多的名利,也难以让你的心宁静片刻。你觉得自己成功了,有房有车,有钱有势,可总有一天,如果有机会静心品味,你便会发现,这一切不见得是你想要的。而你在这样虚假的快乐中,游荡得太久,以至于都忘了自己该是什么样子?
也许读书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就是书能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在书中,你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你可以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于是,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好。
有句话,真的挺唯心,但细细一想,却又挺有道理。当你心静了,这世界也就静了;当你觉得美好了,透过你的眼睛,这世界也是美好的。
看书散文8:老去的竹躺椅
文/张梅
在竹椅上躺着看书时,腰下松动了一下,我的腰也轻轻侧了一下,身下似乎有年迈的呻吟声传出,起身一看,连接竹条背面的帆布条“闷”了,断裂处,线头无力下垂。
刚到夏天时,母亲要打开这把竹躺椅,我不太愿意,觉得与客厅的茶几、沙发不搭。这把竹躺椅,从父母的屋子被他们费力地搬到我这儿,又被我嫌弃地挤放在阳台的旮旯里,覆了灰。炎夏时光,父亲以椅为床,用来午睡。渐渐地,闲时,我也爱躺上去,捧本书看看。与松软的沙发比,老旧的竹椅沁凉,反而多几许惬意。
直到今天,竹条松动,才细细地打量起来。两个把手,多年的摩挲,光滑如老玉,木纹清晰像经脉,那是一株树生命的记忆。母亲说是青檀木的,木质坚硬,当时备有两个躺椅框架的木料,师傅好不容易才做好一个,尺寸稍有偏差便难以收拢,并不擅长打躺椅的师傅是勉强而为,他觉得费力又复杂,不像打橱柜等家具简洁易操作,不愿意再做。
虽然说是师傅操作,是打家具时的附带,在贫瘠岁月里工钱甚低的情况下,做躺椅的图纸设计、躺椅中的竹条等主要操作都是父亲完成的。竹条一尺多长,普通竹尺的宽度,多年后的今天,越发黄亮,是父亲一根根剖竹条,用砂纸打磨,像打磨一件工艺品,边角光滑圆润,然后去车间机床上钻眼,一个个拧上螺丝,耗费了很长时间。
那时,家徒四壁,仅有的几样家具,就是这样辛苦地置办起来的。一粥一食,来之不易,一椅一凳,亲力亲为,这把竹躺椅,见证了曾经艰辛的岁月,见证了父亲的勤劳能干。
见连接竹条的帆布条断了,我思忖着竹躺椅使用寿命行至终点,可父亲找来布条,细细地绑着,用手摁摁,看是否平整。父亲惜物,衣服,一穿数十年,褪了色也舍不得丢;鞋帮开裂,自己买胶粘上;坐垫被褥,常是缝了补、补了又缝;瓶瓶罐罐之类,总是洗净留存,如果提议买新的,总会引起他的不满。布衣暖,菜根香,在这简素的暖和香中岁月安宁,从未去奢求平淡生活以外的富足,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依旧朴素、朴实、朴厚如昔。
修好了,父亲满意地打量着,好像打量着旧日的老友,喃喃自语:老喽,一晃四十多年了。可不是,这竹躺椅在我有记忆前就已存在。
人与物,敝帚自珍,旧物自惜,是一种朴素的习惯。旧物如一把钥匙,存放着属于个人的家庭的记忆百宝盒“哗”地打开了,或者说这竹椅是一个盛放时光的罐子,蹲在椅边修理,父亲掏出久远的往事,山间的竹林,奔波乡路的北风,没膝的积雪和积雪后的春天。
循着这些存在的旧物,往昔的时光风尘仆仆地在记忆里浮现,是曾有的青春,是流过的汗,是手上的茧,是度过贫乏岁月的努力。抚摸着这竹躺椅的扶手,也渐渐懂得这份惜物的情怀。
看书散文9:我是我们班的小书迷
文/陆楷怀
我非常喜欢看书,是我们班的小书迷,总是离不开书。
有一次,我向同学借了一本故事书。下课了,我赶快拿出故事书,趴在桌子上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我尽快地遨游在书的海洋里,身边发生的一切我都没有丝毫察觉,简直就像进了一座无人岛一样。上课铃打响,老师快进来了,可我却仍然在看书,要不是同桌捅了我一下,我可要倒大霉了。
还有一次,我把所有家庭作业都写完,就从书架上拿了一本《恐龙未解之谜》,认真地读了起来,不知不觉一个小时过去了。妈妈让我关灯睡觉,我很不情愿。终于,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骗妈妈说我肚子疼,妈妈信以为真,我偷偷在怀里藏了一本书去了卫生间。过了大约二十分钟,妈妈等不及了,推开门一看,哭笑不得,对我说:“你呀你,真是一个‘小书虫’!”
书,真是我的良师益友。是书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让我改掉了许多坏习惯……我真想大声说:“我爱你,书!”
看书散文10:好书是朋友
文/李国庆
我爱弹吉他也爱看书。如果去旅行,路程远的话我会带上一本好书我,如果路程近的话我会带上我的吉他。这样旅行就不会孤单了。
带上一本好书去旅行,那是件非常有有意义又有趣的事。你可以一遍一遍地读而不会乏味。每读一次都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每一次品读都会有不一样的感悟。你会发现,原来一本好书里有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可以自由地遨游。
如果你去爬山,带上它能解疲劳;如果你去划船,带上它能陶冶性情。所以,不管你去哪里,带上它,你都会有不一样的精神享受与体验。你可以读一遍又一遍,好像是在交一个好朋友,它会告诉你许多许多你所不知道的事,每一次品读你都会有这样的感叹:“原来你知道这么多呀!”。
一本好书值得你读成百上千遍却不乏味,反而让你更想读下一遍。
看书散文11:美丽的梦
文/马琦侣
晚上,看书的我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迷迷糊糊地感到自己睡在一朵白云上,而且云朵上还有一所学校。
突然,我看见张老师走到了我的身旁,拉着我的手走到一个蘑菇房旁,亲切地对我说:“马琦侣,这里以后就是你的房间了。我发现周围也有好多蘑菇房,透过窗户我看见了我们班的同学,原来同学们都来了,我们都来蘑菇房里上学了。第二节课,我们跟着张老师走进一间开满了鲜花的玻璃房里,房子中间的桌子上有一只母鸡,我用手轻轻一摸母鸡的背,它便咯咯地叫一声,马上生了一个热乎乎的鸡蛋,我敲开鸡蛋一看是煮熟了的,原来母鸡是假的,桌子的旁边站着一头奶牛,我拿着玻璃杯放在奶牛乳房下面,玻璃杯里立刻注满了浓浓的牛奶,走近一看,奶牛是假的,大家争着抢着要骑牛。热闹了好一会,全班同学坐到桌子前,吃着香喷喷的早餐。
我们的教室是在草坪上,我们在张老师的面前排成半圆形,早晨的阳光照在我们的身上,将影子留在我们身后,张老师开始上课了,老师问我们:“,小朋友们,你们都转过身去,看看你们身后有什么?”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影子”。
突然,我的影子不见了,云朵上的学校也不见了,我被吓了一跳,原来我是在做梦呀!
看书散文12:幸福人生书香伴
文/高艳飞
“自从喜欢上看书以后,书本似乎已经成为了我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谈起读书,汤华琴的脸上荡起开心的笑容。
汤华琴是贵州民族大学的一名学生,平时有较多的空余时间可以自行支配。所以,到书店看书,对汤华琴来说,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只要学校没课,朋友们准能在书店里看到汤华琴。
每次到书店看书,汤华琴总是一待就是一天,连中午饭也是简单地在书店附近解决,“我每次到书店,一天可以看完一两本自己喜欢的书,碰到十分喜欢的,就买回家收藏。”汤华琴说,她家里有一个专门收藏书本的柜子,每年大概会收藏4、50本书,碰到喜欢读书的朋友,她会很乐意地把书本借给朋友们。
“我的读书兴趣,其实是这两年才培养起来的。”聊起自己看书的经历,汤华琴说,“以前我也不太看书,因为周围的朋友都喜欢玩,如果我看书会显得不合群,让朋友觉得很做作。”
“其实以前是我想多了,看书只是一种兴趣爱好,只要处理好看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读书并不会影响和朋友之间的友谊。”汤华琴颇有感悟地说,“现在有书香相伴,我觉得生活很幸福。”
有些兴趣爱好一旦培养起来以后就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现在只要有一天不看书,我就会感觉很不踏实。”汤华琴说这话时,脸上溢满幸福。
看书散文13:爱看书的我
文/王不了
嗨,大家好!我叫王不了,名字特别吧!是不是看到这里,你肯定忘不了我呢?
我今年10岁了,出生在四季如春的昆明。长着一张瓜子脸,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不偏不斜地嵌在我最为骄傲的柳叶眉下面,看上去特别炯炯有神,在那张不太白皙的脸上,常常被误认为刚从夏威夷非洲回来,面对别人的惊讶,妈妈笑着说,这孩子一看就是云南人,高原紫外线强呢!最讨我喜欢的是,我那像玫瑰花瓣一样的粉嫩小嘴,学校广播室里经常有我传出的声音。
我的爱好有很多,羽毛球、声乐、英语、写作、下棋、美术、看书等我都喜欢,但是在这么多爱好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看书。
自从我认识书,它就没有离开我的生活。妈妈告诉我,书是我最好的朋友,它是唯一一辈子也不会离开你的朋友。还在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给我订了幼儿画报,慢慢地我上小学了,妈妈就给我买有字的故事书了,刚开始是拼音的,后来就直接变成了纯文字。现在,我的几个书柜里面,全都是密密麻麻的书,《海底世界》《昆虫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吹牛大王历险记》《红楼梦》《水浒传》……这些书我都读过。
记得在一个晚上,吃完饭休息一会,我就要上房间看书。半小时后,妈妈过来叫我去睡觉,我一口答应,但又接着看书,又过了一会,妈妈又来了,说“你怎么还不去睡觉,现在都几点啦?”说完就把房间灯给关了,我只好乖乖地爬上了床,心里却想,等你走了我再看……第二天,在妈妈的多次叫声中,我磨叽着半天都不想起床,趁妈妈没有发火之际,只好顶着熊猫眼去学校了。
有时候,为了看书忘记了吃饭,中午忘记了睡午觉,晚上有时候不知不觉地看到了凌晨。长期下来,我在书上学到了很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当得到老师的夸奖时,我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在同学们眼里,我是一位很负责任的班长,是一位可交心的朋友。在老师眼里,我是优秀的好学生,在父母眼里,我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
这就是我,一个弥漫着书香味的小姑娘。
看书散文14:我的书虫老爸
文/仇董涵
老爸很喜欢看书,是我们家名副其实的“书虫”。但是,我总是和老爸争这个特殊的“荣誉”,因为,我也很爱看书,总是跑到书店买书,但看到老爸为了看书如此痴狂,我也只好拱手相让了。
一天,我和妈妈到外面玩,晚饭也在外面吃了,把爸爸一人留在家里,让他晚饭自理。结果,老爸不吃不喝,连续看书5个小时。直到我们回家,他才知道,晚饭时间早过了。老爸爱看书,书柜里基本上都是他的书。他常常在吃饭时看,睡觉前看,在厕所里也看。一本书,看上六七遍都不嫌烦。老爸为了看书而发生的好玩事儿,只能用“不计其数”来形容了,所以,面对这个强大的“对手”,我终于败下阵来。
这天,我感觉无聊,就对爸爸说:“老爸,我想玩玩你的手机。”老爸一边看书一边把手机给我,并说:“不要玩太长时间,马上还给我。”才过了那么一会儿,老爸就跳起来问:“我的手机呢?刚才还在桌上的呀,到哪儿去了,女儿,过来帮我找找。”妈妈数落爸爸:“你刚才不是给女儿玩的嘛,真是的,眼皮底下的东西还找不到。”我一边笑着,一边把手机还给了老爸。
老爸不但糊涂,还特爱耍赖。每次打羽毛球,老爸总不认输。因为一旦输了,老爸就说我打歪球、扣球。每次下棋,老爸总是赢家,因为,他总是趁我不注意,动一颗棋子,而这一切,我都尽收眼底,说出来他还不承认。一次打牌,我快赢了,但被妈妈叫去干一件事,走时我还说:“不许看我牌哦。”说完,我便把牌放在桌子上走了。结果,我的牌不但被老爸看了,他还偷偷拿走了我一张王牌。回来时,我也没在意,结果,我输了,后来才知道是老爸捣的鬼,真是气死小女子也!
我爱我那童心未泯的书虫老爸!
看书散文15:我为父亲读小说
文/江左秋
父亲喜欢看书。父亲的阅读不仅仅在于中外经典,更多的是杂志。自记事起,父亲的案头就没有离过书。
父亲教了40年书,订了40年杂志,大都以文学类为主,平均每年订三至五本,其中《人民文学》或者《小说选刊》是雷打不动从不更改的。
退休后,因为离开了学校不能及时收到,杂志渐渐订得少了。由于母亲先走了,父亲视力急剧下降,也就断了这份爱好。我便把发表了自己文章的杂志带回给父亲看,父亲自然很乐意,并经常为我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最近几年,父亲的反应越来越迟钝。也是没办法的事,我们都不在身边,和保姆又没有共同语言,聊不到一块,再说保姆做完家务就去忙自己的事了。每天面对一台电视,没有互动,即使一个好人,语言和思维也会退化的,何况是一个七十几的耄耋老者呢!因而我尽量抽出时间陪父亲谈话,而话题自然是他所熟悉的文学。
父亲的老年痴呆症越来越严重了。渐渐地父子之间的对话有此起没了彼落,更多的时候父亲都是点头微笑地听着。因此我便说,爸,我给您读小说吧,好啊!其实我是为了一点虚荣常常读自己的小说。每到此时,父亲都是很愉快地听着。我明白父亲的快乐缘于我们曾经所共同经受的文学浸染和体验。这种感受是不可以言传身教只能默契意会的。
父亲听得很认真。当听到我的小说里有时出现一两个他不理解的词语时便打断我的朗读问,刚才那个词是哪几个字?我便说是哪个字和哪个字的组合。父亲一听便不高兴了,说你怎么能随便生造词语呢?我说这也不是我造出来的,是最近流行的网络用词,而且许多纸媒报刊也默认在使用了。父亲说不好,词典里肯定找不到,听着也别扭。
父亲就是这样,作为一个曾经教了十几年中学的语文老师,他对传统文学经典的坚守我是理解的。虽然不会与时俱进,但那份对于纯洁祖国文化的执着信念和固执与敬畏不由得令我肃然起敬。如果再次遇到类似的网络用词时我尽量避开或用一个近似的老词代替。
我很理解,父亲那份对于文学的眷念是割不断的。因而每次寒暑假回家,都要和父亲聊聊文学动态。每到此时,也就是父子之间最投机的时刻。我们的谈话是处于同一层面几乎找不到年代断层的。
父子都很享受这段时光。虽然互动不是很热烈,但父亲的享受远远要高于我的享受。因为我想起了儿时的夏夜,我们躺在竹床上乘凉时,母亲在旁边驱赶着蚊子,父亲则讲着那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那时我们聆听的享受也是远远高于父亲的。
每次读完,我的心里都沉甸甸的。总担心我的这次朗读会不会成为父子之间的诀别。父亲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每次离别的时候都会说他的身体比以前好多了,你不要担心。医生说我可以活到85岁,我还要等看到你的长篇才走呢?
父亲终究没有等到我的长篇,兀自走了。虽然没有了忠实听众、铁粉,但我的文学路会更坚定地走下去。因为他仍然听得到。
看书散文16:白天看人,晚上看书
文/黄家双
有朋友问我最近在干什么。我说:白天看人,晚上看书。这话似在调侃,实则是有感而发。因为,最近突然发现,自己过去看人不够认真,看书过于粗心,如今自觉惭愧,还得补上一课。
多少年来,在我眼里,人流如梭,神色匆匆,从未看清他们的面孔。只觉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生计而忙碌,一个个都很辛苦,一个个都很可怜。谁知我的同情是何等肤浅和幼稚。原来就在这忙碌之中,有的人是为自己好,也为别人好,有的人则纯粹是为了让别人不安。于是,有的在笑,有的在哭,有的是喜,有的是忧。
白天看了这些喜怒哀乐不同的脸,晚上对照书本找答案,那真是一种快乐的研究:有先贤说,人心有善恶之分,自古以来就如此,不足为怪。今人说,人格尊卑有别,古今相同。于是,疑也释然,惑也释然。这才知道,书是个好东西,能给人解疑释惑,给人轻松和愉悦。
看人那真是个吃力的活。一张张喜怒哀乐变形的面孔,让人感到无比怪诞。
最难看懂的是笑脸。笑脸相迎,本可给人温馨。但如今的笑脸其内涵仿佛太深刻,太虚假,易变化。
有一天,一位经常相遇就点头的熟人,迎面是微笑,过后我回头一看,他正作咬牙切齿状。那晚上,我去找书看,书上只是说,险恶随时在你的身边,永远不要机械地把人简单地分为好人和坏人,看人永远要关注两面性。
很多人在人前展示着自己优秀的一面,但只有他自己内心知道,他做过多少不能向人言的不光彩的事。很多人可能现在对你很好,因为你有点权势,但不排除将来他就是你的对头。还有很多人在台上说着动听的话语,但不排除心里暗想之事还是“钱、权、色”三个字。这让我毛骨悚然。
这书上的话也不可全信。它一时让你飘上天堂,眼前是金碧辉煌;一时把你带入地狱,眼前是漆黑一片。其实,生活中有恶也有善,有丑也有美。
看书的境界是圣洁的,从中可以得到解脱。
原以为,看书容易看人难,其实,看书也不容易。晚上看书,书中说,学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白天,还得不嫌铜臭去找钱。书中说,学陶公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白天,还得小心翼翼看上司的脸色行事。
所以说,晚上看书,白天还得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