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菜的文章

请欣赏种菜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种菜的文章1:种菜的乐趣

文/任静

忽然有一天,我们小区楼下的草坪允许开垦种菜了。

我打电话让老家捎来了铁锹和锄头,手忙脚乱地用了足足两个上午才铲了两畦地,手上早打了两个大血泡。那块地可真难铲,到处密布碎石子、水泥块和草根,我边铲边弯下腰捡拾这些障碍物,还要时时拿毛巾擦汗。汗水就像个小淘气鬼,专门和我作对,一不小心就会流进我的眼睛里,蚀得生疼。地总算铲完了,闻着泥土的清香味道,我特别高兴,先给地里撒了点菠菜籽,可是等了好久也不见有动静。有经验的邻居告诉我,种得太深了,无法出苗。我又尝试栽了小葱和韭菜根,不久便活了,初次成功,我大受鼓舞,又陆续种了青菜、香菜、丝瓜、西红柿、茄子、辣椒、萝卜。

种菜是极有乐趣的事情,种菜的乐趣不只是在吃菜的时候,为了这片菜地,我改变了作息习惯,把每天的晨练,改成浇菜园,下午散步也是去浇菜园。我不但自己每天坚持给菜地浇水,一旦家里的其他成员回来,我便发动一切力量,全部投入菜地里。于是,我家可以盛水的家伙都派上了用场,我提着水壶和油篓,女儿提着一个大大的暖水瓶,儿子则端着一个特大号的铝锅,浩浩荡荡的浇水队伍,五花八门的浇水工具,惹得邻居笑翻了天,“哇,母子兵出阵了!”

种菜的整个过程随时都有乐趣。施肥,锄地,整畦,浇水是花费劳动量最多的时候,将籽种下后,或许很多天都看不到蔬菜的影子。但是想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心又像涨潮般注满了希望。母亲来了,我自豪地告诉她,我有一大片菜地。当母亲看到我的菜地时,竟然“扑哧”一声笑了,说我以为多大一片呢?原来就屁大点地。母亲侍弄了一辈子土地,她的心里当然装的是故乡数不清的山峁田地。母亲说,人勤地不懒,要勤浇水,勤打掐,出一分劳力就一定能有一分收成。果然,十多天后,地里就拱出了又鲜嫩又茁壮的蔬菜的新芽。

清晨,我踩着畦垅间苗或者锄草,新鲜的泥土气息,素淡的蔬菜清香,一阵阵沁人心脾。西红柿棵儿带着露珠儿,随风微微点头,仿佛在赞美我的勤劳。有时我什么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立在地边看一会儿,听菜畦里昆虫轻轻地鸣叫,黄瓜花、丝瓜花相继开花的声音,嗅着香菜在散发脉脉的香气,感到一种真正的田园乐趣。园里的蔬菜经过我的精心侍弄,焕发出一派绿油油的生机。空闲的时候,我俨然一个地主似的,常常望着我的菜地,心头蓬勃着无限收获的热望。

我的菜园像绿海一样沐浴在阳光之中,那样踏实,那样憨厚,仿佛每一片叶子都在说话,都在笑,这样的风景在我眼中比任何名胜风景都要撩人心动。在这片芬芳的土地上,春天有菠菜、青菜和小葱,夏天有西红柿、黄瓜和辣椒、秋天有萝卜和成熟的大葱,冬天依然绿油油的是香菜。我的蔬菜安静而又疯狂地展示着独有的旺盛生命力。

我拔了许多香菜,分别送给院子里熟识和不熟识的邻居。当每个厨房里氤氲着脉脉香气的时候,我的心灵便欢快地吟唱着一首喜欢的老歌:“我的心中有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其实,蔬菜与人的成长一样,都需要那一块爱的土壤。

种菜的文章2:万物生长

文/徐斌

自从进园种菜,我写过数篇文章,几乎所有的蔬菜,都曾在我的文字中蓊郁。其实,在我的园子里,韭菜才是正宗的土著,其他的菜都是移民。

几个月以前,我提着镰刀走进园子,用了几个下午,砍完里面的杂草——草太茂盛,根茎粗壮,已割不动,只能挥镰猛砍。突然,我发现一块韭菜地,一片白生生的韭菜花好像一群被困的孩子,举着精瘦的小手,朝我喊叫:救我,救我!

我蹲下来,爱怜地理顺一丛丛韭菜的绿叶,拔尽跟它们挤在一起的茅草,之后浇水,施肥。过了几天,韭菜叶子变绿,婀娜妖娆。

它们见风生长,又不生虫,割过又长。有时清炒,有时炒鸡蛋,有点辛辣,有点儿甜。还曾剁碎做饺子馅,还曾掺在面粉里炸着吃。想到古代有个人,用一把韭菜两个鸭蛋,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诗意做成菜,仿佛自己也受到诗的浸染。

而今,天气已冷,韭菜瑟缩,长不起来,风中颤抖,令人心痛。从空地里铲些肥土,细细地撒在韭菜根上,像是给它们盖床棉被,让它们休养生息。又从田沟里捋了银杏树叶来,加盖在肥土上面,成就它们金色的梦。

我知道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规律。我尊重每个人,同样尊重韭菜,尊重青菜、芫荽、大蒜、萝卜、菠菜、茼蒿、芹菜、生菜、荠菜(我们乡下叫做野菜)、豌豆、蚕豆、菊花脑。它们都是我的园子里的居民,都享有自由权、居留权。我只是召集人,愿尽最大的可能,为它们服务。我知道它们生命短暂,都不容易。

我时常在午饭以后,在温暖的冬阳之下,在园子里闲逛。我爱园子里的树木,爱园子里的菜,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两棵银杏树,说落叶就落叶了,像是被风猛扯几把似的,只剩下铜干铁枝。那些叶子落在青菜畦上,像金黄的扇贝,像太阳的鳞片。我却无意发现,有几棵青菜,叶子边缘腐烂成泥。这是怎么回事呢?

突然想到,冬日风紧,寒气似隐藏形迹的魔鬼,把人们往绊住太阳之脚的南墙底下驱赶。况且有句老话,万物生长靠太阳。莫非,青菜并不需要树叶覆盖,而是需要阳光的爱抚?于是弯腰,把那些黄叶,一把一把抓起,抓不到的地方,一片片地捡,都扔在田沟里——后来都盖到韭菜上。越是矮的青菜,上面聚的黄叶越多,腐烂程度越重。我责怪自己太不小心,像做错事的孩子,向它们道歉。

那些腐烂的青菜,还真渐渐缓过劲来,叶片挺括,片片向上,散发着温和的绿光,而叶脉显得更白。我后来发现,渴求阳光的还有生菜。不论是播撒的,还是移栽的,只要晒到太阳,都显出明亮的嫩黄,那些叶片,好像是透明的。而且,那些移栽的生菜,仿佛都会转动,那些洁净菜心,始终向着太阳。

靠近墙根,是些蚕豆,约莫半尺高,过了冬季,就会开出蝴蝶花朵,结出愣头愣脑的饱满豆荚。它们似乎不怕寒冷。还有荠菜,也已生出许多,像孩子们做操,踢腿伸臂,四肢打开,全身舒展。我凝视它们,感觉它们已经生出翅膀,想要飞到外面玩耍去。

种菜的文章3:父亲种菜

文/董国宾

这些年,父亲在农村老家承包了几十亩土地种蔬菜,西红柿、朝天椒、黄瓜、冬瓜,红红绿绿的满地都是。父亲整天在菜地里忙碌,可别人对他种菜的方法却不认同。大家都说父亲种的菜虽好吃,但产量上不去,效益不高。他们还形象地比喻道,别人种菜能换回一头大牛,父亲种菜只能换回一头小牛犊。

父亲不管这些,只固执地认准了一个理:种菜就要做个好菜农。菜是入口的东西,要环保,要好吃,味道要纯,要有品质。父亲不盲目追求产量和效益,更不种劣质菜,默默地按自己的方法科学种植,尽管收入不算多,但心里踏实。

不曾想,城里人看上父亲种的菜了,好几家大型超市都把父亲的菜园作为蔬菜供应基地。他们说,父亲种的菜是绿色食品,城里人很喜欢。他们给出了很好的价格,上门收购父亲种的菜,有多少收购多少,还签订了正式供销合同。父亲踏踏实实,辛勤劳作,用种菜赚来的钱,在家里盖起了新楼房。前段时间,我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农村老家,家里焕然一新的模样,父亲始终忙碌的身影,让我感慨不已。

我生活在城市里,在工作和经营上,常有不少小心思,爱耍些小聪明,总想走捷径,可往往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父亲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春播秋收,锄草施肥,一辈子没离过田间地头,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他有过挫折和磨难,但从没向命运低过头。父亲种菜的经历让我明白,有些操守,终其一生不能丢。

种菜的文章4:万物生长

文/徐斌

自从进园种菜,我写过数篇文章,几乎所有的蔬菜,都曾在我的文字中蓊郁。其实,在我的园子里,韭菜才是正宗的土着,其他的菜都是移民。

几个月以前,我提着镰刀走进园子,用了几个下午,砍完里面的杂草——草太茂盛,根茎粗壮,已割不动,只能挥镰猛砍。突然,我发现一块韭菜地,一片白生生的韭菜花好像一群被困的孩子,举着精瘦的小手,朝我喊叫:救我,救我!

我蹲下来,爱怜地理顺一丛丛韭菜的绿叶,拔尽跟它们挤在一起的茅草,之后浇水,施肥。过了几天,韭菜叶子变绿,婀娜妖娆。

它们见风生长,又不生虫,割过又长。有时清炒,有时炒鸡蛋,有点辛辣,有点儿甜。还曾剁碎做饺子馅,还曾掺在面粉里炸着吃。想到古代有个人,用一把韭菜两个鸭蛋,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诗意做成菜,仿佛自己也受到诗的浸染。

而今,天气已冷,韭菜瑟缩,长不起来,风中颤抖,令人心痛。从空地里铲些肥土,细细地撒在韭菜根上,像是给它们盖床棉被,让它们休养生息。又从田沟里捋了银杏树叶来,加盖在肥土上面,成就它们金色的梦。

我知道万物生长,都有自己的规律。我尊重每个人,同样尊重韭菜,尊重青菜、芫荽、大蒜、萝卜、菠菜、茼蒿、芹菜、生菜、荠菜(我们乡下叫做野菜)、豌豆、蚕豆、菊花脑。它们都是我的园子里的居民,都享有自由权、居留权。我只是召集人,愿尽最大的可能,为它们服务。我知道它们生命短暂,都不容易。

我时常在午饭以后,在温暖的冬阳之下,在园子里闲逛。我爱园子里的树木,爱园子里的菜,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两棵银杏树,说落叶就落叶了,像是被风猛扯几把似的,只剩下铜干铁枝。那些叶子落在青菜畦上,像金黄的扇贝,像太阳的鳞片。我却无意发现,有几棵青菜,叶子边缘腐烂成泥。这是怎么回事呢?

突然想到,冬日风紧,寒气似隐藏形迹的魔鬼,把人们往绊住太阳之脚的南墙底下驱赶。况且有句老话,万物生长靠太阳。莫非,青菜并不需要树叶覆盖,而是需要阳光的爱抚?于是弯腰,把那些黄叶,一把一把抓起,抓不到的地方,一片片地捡,都扔在田沟里——后来都盖到韭菜上。越是矮的青菜,上面聚的黄叶越多,腐烂程度越重。我责怪自己太不小心,像做错事的孩子,向它们道歉。

那些腐烂的青菜,还真渐渐缓过劲来,叶片挺括,片片向上,散发着温和的绿光,而叶脉显得更白。我后来发现,渴求阳光的还有生菜。不论是播撒的,还是移栽的,只要晒到太阳,都显出明亮的嫩黄,那些叶片,好像是透明的。而且,那些移栽的生菜,仿佛都会转动,那些洁净菜心,始终向着太阳。

靠近墙根,是些蚕豆,约莫半尺高,过了冬季,就会开出蝴蝶花朵,结出愣头愣脑的饱满豆荚。它们似乎不怕寒冷。还有荠菜,也已生出许多,像孩子们做操,踢腿伸臂,四肢打开,全身舒展。我凝视它们,感觉它们已经生出翅膀,想要飞到外面玩耍去。

种菜的文章5:让生活变得精彩

文/杨金花

只有尝尽各种菜才能品出特色的味道,人生的道路更是如此。尝试得多了,路自然就会走得平,生活自然就充满阳光。

平坦的道路是脚踏出来的,辉煌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因此,人生中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有敢不敢尝试。自卑的人字典里永远都有“不可能,不行”两个词,而自信的人永远都会说:“试一下。”即使没有把握,他也会义无反顾地踏出第一步,然而一句“试一下”,总能给他带来难以预料的惊喜,给他的生活增添色彩。

心态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成功与否往往就在一念之差,有时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会注定一个人的一生。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但是,我们谁都无法预料未来。不是吗,都是在为一个未知数的未来而奋斗,下一秒发生什么,谁都无法预料。或许,下一秒就会有掌声响起:或许,下一秒就会伴随着痛苦……

曾有这样一幕:两个好朋友一起约好要为人生的路创造辉煌。他们一起走到一个岔路口,分别要走不同的方向。一个选择了比较宽的那条路,而另一个走那条狭窄的,当他们走到一半的时候发现前面的路都是黑的,无法选择方向,更无法继续前进。他们当中的一个选择了止步,而另一个却冒着生命危险前进……几十年后,他们再次回到约定的地点,前进的那个人已经身价百万,而回避的那个却依然如初。

或许,我们当中像这样选择回避的人有很多,何不勇敢地踏出一步试一试呢,哪怕让自己伤痕累累,哪怕让自己受尽苦难,都应该尝试一下。这样,至少不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等到再次提起时就对周围的朋友说:“那时候,我真的已经尽力了,我没有遗憾。”

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远不失败,而在于能够屡败屡战,敢于不断地尝试,敢于不断探索,敢于对生活尝试。

的确,尝试需要勇气,需要果断。生活不也是如此吗,它需要勇气、果断、信心。如果没有了勇气,生活就像没有阳光,即使很美也没有生命的气息。如果没有果断之心,做什么都无济于事。因此,我们应时刻持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我已经准备好了!”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未来道路确实不好走,但只要敢于尝试,或许下一秒就会有奇迹发生,试着做自己不敢做的,去体验其过程的苦与乐,只要尝试着去做了,哪怕没有结果,你也会体验到乐趣的!

只有不断地尝试,才能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体会到世界很大,生活很精彩。尝试得多了,路自然就会直。

种菜的文章6:楼上楼下,种菜养花

文/俞苏青

老婆较“小资”,喜养花种草。

老房子不大的阳台外,安了一溜花架,其上拥拥挤挤地排了一二十盆花草,虽不名贵,倒也养得茂盛。闲时没事,老婆把我拉了去观。一来二去,我也习惯了照顾它们,老婆不在家时,常去观察,见盆干,麻溜弄水浇之;有长势不好的,翻书查网,弄清怎么侍弄,时间一长,更有了些责任感。

买新房的时候,除买房人惯常的讲究外,我们多了一层:适合养花。最终,选了处位置不错的房子,专要了顶层。

房子上面的楼顶,与房子面积一般大,除安放有几个太阳能热水装置外,余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空间。我和老婆高兴坏了,搬家伊始,其余东西尚未整理妥当,先将花草在楼顶摆放整齐。这一摆,显出了决策的英明:以前拥挤在阳台外的十几盆花,在这里,只可怜地占了小小一隅,算算,尚可添百来盆。

此后的一段日子,我们快乐地奔波于花草市场和新房楼顶。买花买盆,往楼顶搬;遇休息日,开车进山,挖熟土,有值得盆栽的野花野草,也顺便挖回来,薄荷、兰草、百合什么的,像宝贝样弄回栽之。其间快乐自不必说,辛苦也是有的。一次,我们带了五个化肥袋,一袋袋铲满土,扎牢袋口,肩了往停于山下农家饭庄的车上扛。从头至尾这活儿自然是我的,小资的老婆赏赏野花、看看阳儿、情致来了再咕叨几段古诗,哼几声曲儿是行的,最多发现哪儿有好土吆喝两声,余事不敢多作指望。来来去去扛了我个龇牙咧嘴。这还不算,回去后又一袋袋朝七楼楼顶扛,劳作完毕,直把我累得浑身瘫软。老婆给了句很高的评价:“嗯,今天这身体锻炼的,有些效果。”

多番折腾,硕果累累。不久后的楼顶,整整齐齐排了百十盆大小不一的花草树木,有喜阴的花木,盆用好看的,摆在屋里,也摆了它近20盆。这一来,楼上楼下,一幅生机勃勃之模样。

春天,枯了一个冬季的植物开始柔软,慢慢,枝头抽出点点嫩绿,随着时光的推移,点点的嫩绿渐渐连成片,再过过,绿茵中不知不觉就有了别样的色彩,白的、黄的、红的……忽而有一天,本是骨朵的东西绽开了,啊,好漂亮的花!桃花、连翘花、海棠花依次盛开,引得蝶儿、蜂儿翩翩舞来,平静的楼顶不仅从此有了斑斓的色彩,又增添了鲜活的动感。热闹一阵,春花们开始谢落的时候,夏天来临,海棠、石榴、百合们登场了。夏花的香,更有几分浓郁,顶着骄阳,模样比起娇媚的春花,更多几分热烈奔放。再往后,绿叶逐渐凝重、深沉起来,花们该落的落了,该结果的,结出了圆圆的果实,秋天到了。秋天,桂花用它那别样的香气,日夜熏染着整个楼顶,菊花更是悄悄绽露它欺霜的傲气……

生活,在楼上楼下百十盆花草中有滋有味地演绎着美丽与芬芳。

美丽了,也芬芳了,但我添了一份责任与辛苦。百十盆花草,虽不用如养动物般天天喂食,水是要喝的呀,尤其骄阳似火的夏天,楼下的好办,楼上的,一天不喂它水,第二天准蔫吧,三天四天下来,必死翘翘。当初没考虑清楚,楼顶少安了水管,每天靠从家里往上提水。我们买了桶,初时一个,早晨接了水提到楼顶,晒到傍晚温度正合适,浇之。随着花盆数量的膨胀,水桶增加到两个、三个,晴天,每日三桶水是不能少的。我便嗨呀嗨呀进门出门往上提,然后逐一给花们浇。

老婆也忙前忙后跟在我屁股后面朝楼上跑,跑是跑得勤,只是回回空舞着两只手跑,最多带把花剪。

我玩笑道:“你应该提高效率,带桶水不是也有成就感啊。”

她倒是答得我无话可说:“为你着想啊,这么娇嫩的胳膊提这么大个桶爬楼,你心疼的多难受。”

好嘛,人家为我想得特体贴。

上得楼,我一盆盆地浇,老婆拿剪,这“咔嚓”一下那“咔嚓”一下,倒也没闲着,末了,得意道:“这干活啊,什么人干什么活。没技术的干体力活,有技术的,自然干脑力活。”然后四下指指:“看看,修枝这活,不是什么人都行的。”一副园艺大师的自豪。我真看看,许多花盆旁,堆了剪下的枝叶,再看上面,有的剪和没剪差不多,繁茂的枝叶照样枝丫八叉,只是整体缩小了些,有的,几乎光秃了,仅剩一截干。我哭笑不得,嘴上却恭维道:“这剪的,嗯,确实有水平!”

别说,有时候,真让她搞对了。有的花,不知怎么就死了,她一顿乱剪,留下一根光秃秃的杆儿,咦,过些天,竟然从根部发出了新芽。也不知是蒙对了,还是人家本来就可以从新开始的。

后来,准备安水管的,想想,又不安了。为何?我们的花,从未施过肥,仅有的一次,是大姐带来块豆渣饼,随意喂了喂,但长势一直不错,原因大概就在我们的提水上。我们提上去浇花的水,都是家里淘米洗菜的脏水,尤其洗鱼洗肉,那水,是真正无污染的有机肥。还有,刮鳞削皮,剩饭鸡蛋壳什么的,从来都是丢在桶里,这些东西,浇在土里,时间一长,充分腐熟,肯定强过化肥。再一条是:环保节约呀,用过的水浇花,不浪费资源,一举三得!还有呢,天天提水爬楼梯,锻炼了筋骨。

于是,决定这么提下去了。

忘了,还有个好处:意外收获。

我们的花盆里,经常冒出些个辣椒苗、南瓜苗、丝瓜苗什么的。长长,竟结出了果。有几次,懒得出门买菜,上得楼去,摘了丝瓜做了碗汤,摘了捧青椒做了盘虎皮椒,吃着喷香,比买的用化肥催出来的不知香多少倍!我们边吃边感叹道:可算尝到了丝瓜青椒本来的味道。

去年春天,我们决定专门种点菜。以前用过的塑料油桶酒桶,我们一直扔在楼顶蓄水,现在派上了用场。用剪刀从中一破两半儿,装上土,买来辣椒苗茄子苗,栽上,到了夏天,隔三差五,还真能收获些。吃着自己种的菜,不仅是感觉不一样,那味道,也真不一样。

楼上楼下,种菜养花,不图别的,给自己单调的生活,增添一份悠然,营造一份乐趣。

种菜的文章7:种菜小记

文/王茂平

“种花好,种菜更好。”吴伯箫先生在他的《菜园小记》里如是说。不过,他说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国人勒紧裤带闹革命那阵子,忆的是“瓜菜半年粮”的抗战时期的艰苦岁月。当今,我却认为,种花与种菜各得其所,若我们粤西俗语所说的:“留须长鼻毛,各人心绪好”。那时吴老的理由硬得当当响:“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多浆的果实,却可以食用。”不过,近今不像昔日,大多数人,尤其是城里有银一族,不愁吃不愁穿,赏菊花学跳舞,拥猫遛狗什么的,比什么都重要,买青菜区区几个钱,衣兜里有的是。不过,也不能一概而论,就平民百姓而言,自给自足还是合算些。尤其是,如今各式各样的有毒食品充斥市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从孔雀石绿到苏丹红,从毒豇豆到毒韭菜,防不胜防。食品安全事件一次又一次地闯入舆论的风口浪尖。因了菜篮子问题,城里人诚惶诚恐的过日子。他们食用的蔬菜,想方设法像革命前辈当年那样自种自给,既可减少经济压力,又可免除食用风险,岂不美哉!

妻子因了农民出身,泥土味不管怎样也没法褪净,小农意识颇为根深蒂固,一向闲不住,得悉有毒蔬菜流入市场的有关信息后,圈地种菜的愿望便更加强烈了。因了这种情况,妻子的建议也得到举家的赞同,于是我们夫妻同心,圈地种起菜来了。

说起“圈地”,我们这些夫子,有的是教案本、黑板以及教学小平台等任你恣意耕种,余就无他了。“圈”哪?弄哪?早些年,妻子从农民朋友那里匀来一点,她自个儿(因我在职忙)圈了,种了。但我们总觉得,挑水、挑粪、摘取,路途太远,费时且费力。后来,见周边或邻里的楼顶上蔬菜长得郁郁葱葱,我们才依葫芦画瓢的在楼顶上“圈”了起来。因为自己住在顶层,“近水楼台先得月”嘛,这点便宜不捡,人家会说你傻冒呢。

妻子不知在何处弄来一个个旧胶桶、旧脸盆、废镬头、烂箩筐、泡沫箱等东东,在楼顶上行兵布阵,倒也有模有样。这还不算什么,劳动强度最大的要算肩挑手提泥土了,走一两趟就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了。幸而楼不甚高,仅六层,加之妻子用的马拉松式的战术;不过,只二十余天,就0k了。

说是菜园也不尽然,以蔬菜为主将,还有些花花草草,藤藤蔓蔓等散兵游勇,那是从旧套间那边搬迁过来的,有十多盘。有木本的,多的是草本。有菊花,水仙,富贵竹,艾草,半边莲,崩大碗、薄荷,宽筋藤、灯芯等。花草不多,但是春夏二季竟肥争绿,长得郁葱蓬勃,上大下小,活像一尊尊绿色的大甜筒,又似倒放着的翠绿色的豆腐头。草花里边长得最繁茂最泼辣的要算那三盘菊了,身段娉婷多姿,花朵怒放时,满盘“尽带黄金甲”,浓香扑鼻,发出醉人的清香。

菜园子里的菜品种可谓多矣。有白菜,心菜,芥菜,萝卜,生菜,蕹菜,唛菜,芥兰,菠菜,芫荽,韭菜,荷兰豆,还有姜、葱、蒜,等等,不一而足。白菜中有卷心白,黄芽白,条羹白;萝卜中有白萝卜,红萝卜。胶桶、脸盆种的蕹菜不比其他旱蕹,它吃起来非常鲜嫩,脆口,同水蕹没有两样。冬春二季种的荷兰豆,不仅好吃,而且长得很有看头,出落得像一个个待字闺中苗条的少女,非常可爱。叶子互生,花朵幼小,颜色白中透着紫色,像一只只飞舞着的美丽的蛱蝶。园中种的是菜,间或也漫生着小花,发出脉脉的清香。

菜园中生产的蔬菜,除了一家子每天鲜食外,剩余的腌制成咸菜来供平时食用,间或还送一些给亲朋戚友,以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如每逢过年过节,大包小包或大盅小盅地送给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及女儿,此时彼时,妻子往往感到一脸的满足与自豪。

我也许算一介书生,咬文嚼字四十余年,儒家经国济世的志向倒没有,可大男子主义观念却根深蒂固,因而积习了远离琐碎,远离庖厨的不良习惯。退休后,没有先前的工作压力,每天健健身,读读书,看看报,敲打一下键盘。囿于小圈子,落寞之感自然有之,于是乎便请缨近近庖厨,干点给蔬菜浇水的活儿。至于播种、施肥、除草、间苗、除虫等活儿咸由妻子负责了。

吴伯箫先生对此饶有感触,他说:“种菜是细致活儿,‘种菜如绣花’;认真干起来也很累人,就劳动量说,‘一亩园十亩田’。”“ 种菜如绣花”,既有细致的味儿,还涵盖着乐趣。播种劳动虽轻松,但要下得均匀,倒是一件技术活儿。细小的种子,在妻子拇指与食指、中指的合作捻揉下,一粒粒的掉了下去。幼芽长出来时,一颗颗(一条条)疏密有致稀稠有道,带着笑,发着光,充满着无限生机。这不得不折服妻子手工的精巧。施肥,我们施的全是农家肥,如清尿、鸡粪、草木灰等。施用农家肥的蔬菜生长虽缓慢些,但质地鲜嫩脆口,与施用化肥的蔬菜味道截然不同。别看,菜园在楼阁上,但菜兜中的野草四处飙出来,拔了一茬又一茬,恣肆不绝。因此拔草工作一如当今习勤平、王岐山的反腐,永远在路上。说起间苗来更为有趣,稠一点的间出来可食用,这些幼苗尤其好吃。至于除虫,我们通常不用杀虫剂,除偶尔万不得已才使用些许乐果这低毒农药治蚜虫外,其余我们都是靠人工捕捉。捕捉一般的害虫,多在白天,而捕捉蜗牛却在晚上。这些家伙对蔬菜危害不小,如果任它们胡作非为,往往可将菜叶子吃个精光。它们白天躲在暗处逍遥,晚上才出来吃喝。每当月朗星稀或膝黑如墨的晚上,我们便登上楼顶打着电筒,弓着腰,注目叶子,将那些出没在叶子上的家伙一个个“捉拿归案”。可这些家伙非常狡猾,你的手刚碰到它,它就像石子一般掉下来,装死扮傻,稍不留意,就让它逃之夭夭了。一袋烟工夫,把蜗牛捉完。举首望天,但见群星璀璨;俯首聆听,只闻“蒜在抽薹,白菜在卷心,芫荽在散发脉脉的香气”,使人感到一种真正的劳动的乐趣。

其实,种菜的乐趣,何及吃菜,吃放心菜的乐趣?尤其是有毒蔬菜大量流入市场令人防不胜防的当下。餐桌上,青菜水灵灵的,鲜嫩脆口,任君肆意的制作享用。诸如生菜、白菜生炒,荷兰豆炒瘦猪肉,红萝卜炖猪骨……一碟碟、一碗碗热腾腾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任君放心食用,这多么的惬意,多么的舒心!就现代医学来看,每餐多吃蔬菜水果,总比大鱼大肉强着哪。

种菜的文章8:诗和远方

文/徐斌

我喜欢种菜,骑行,看电影。

韩国电影《诗》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影片的主人公美子,年逾花甲,患有轻度老年痴呆症,除照顾上初中的孙子外,还在一户人家当钟点工。但她报名参加了诗歌学习班,并写出一生中唯一的一首诗:“是告别的时候了……”

《诗》是一部探寻美的电影。用美子的话说,“爱诗就是去寻找美丽的东西”,而写诗,自然就是探索美的历程。电影的最后,当参与轮奸女同学并致其自杀的孙子被警察带走,人性中最基本的善恶观念和对生命的尊重化成了诗,成为美子苦苦追寻的美好。

骑行延伸了我的脚步,拓展了我的视野。我借助自行车的两只轮子,走遍周边,环游巢湖,寻访徽州古道。又看骑行电影《转山》《破风》《轻音乐》《车轮滚滚》,神游世界,每每仿佛身临其境。

而在菜园,我也怀揣梦想,追求诗和远方。近三年来,我种过许多蔬菜,写过许多蔬菜,有些写了几遍,但今天写的两种,是我没有种过但心仪已久的。它们是诗,也是远方。

先说秋葵。

我初次结识秋葵,是在吾乡的台创园。无论远看近看,都像一株棉花:主茎直立,又生侧枝数条,木质;叶片心形,有巴掌大;花朵或黄或红,形似木铎,如同轻吟的《诗经》;果实立于主茎与杈枝夹角,像略略弯曲的羊角,像细长的尖辣椒,像春水春草颜色,外敷浅浅绒毛。

听朋友介绍,才知道它的俗名叫羊角豆,又叫洋辣椒,性喜温暖。原产地有两种说法,一是埃塞俄比亚附近以及亚洲热带,一是我国,《辞海》有记:“黄蜀葵,一名秋葵,原产我国。”我不管它的祖籍,有用就好。

我也吃过,比如凉拌秋葵、清炒秋葵、秋葵汤,都有点黏;还在超市买过油炸秋葵,碧绿,崩脆。听说也能生食,但没试过。百度上说,其黏液中含有少量类荷尔蒙的天然物质,能够强肾补虚,对男性器质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享有“植物伟哥”的美誉。

我一直想自己种,看它长高,看它开花,看它结出像男性生殖器似的果实;朋友也答应给我种子或者幼苗。但愿明年春天,我能实现这个美好愿景。

再说莲花姜。

去年国庆,我到骑行皖南,欣赏黄山美景,在屯溪老街吃毛豆腐、臭鳜鱼等等,第一次吃到莲花姜。紫红色,像莲花,像生姜,像洋葱,像竹笋,有点儿辣,有点儿甜,就六块钱一斤。我从饭店老板那里买了两斤回来,用玻璃瓶腌着,吃了半个月。

就想到家住皖南的几位大学同学。当年相聚芜湖,同住四合院,在一起读书、闲聊,跟他们学吹口琴,学拉二胡,毕业之后各奔东西,接触渐少。到了皖南,吃莲花姜,想起远方,想起他们。我想种植莲花姜,也是为了种植友情和梦想。

偶然读到余秀华的诗《一颗玉米籽在奔跑》,非常喜欢:

快过一场秋风,快过一列火车/快过玉米棒子的追赶/不能阻隔于河流、和鱼的汛期/不能耽误于山坡,和一场红枫的事故/不能在一阵雁鸣里徘徊/是啊,这么小/世界多么大/要赶在天黑前跑到生命的另一头/要经过秋风的墓穴,经过雪,经过春天的疼/一刻不能停,一刻不能停/经过城市,经过霓虹和海水一样的失眠/经过古堡,和玫瑰的死亡/它时刻高举内心的雷霆,最朴素的一粒金黄

这首诗歌传达出一种新生的喜悦之情。在我看来,诗人也像这颗玉米籽,在努力地奔足跑。你看记述诗人生活的纪实电影《摇摇晃晃的人生》,也确实如此。我也是。

种菜的文章9:安放心灵的三分地

文/刘学正

种菜,对中国人而言似乎再平常不过,哪怕是钢筋水泥的城市,也不乏绿莹莹的蔬菜在阳台、楼顶,在泡沫箱子里铆足劲儿朝高了蹿。当作家徐斌接过朋友交付的院门钥匙,拥有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菜园,他便翻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把小菜园料理得朝气蓬勃。《蔬菜月令:我的耕读笔记》一书,是徐斌有感于每一粒种子、每一棵幼苗、每一片绿叶、每一朵小花,所写的长长短短的文字,这是一本记录种菜生活的散文集。在他笔下,远离尘世喧嚣的小菜园,有散漫的节奏,有细腻的日常,有奔放的情感,有对生命本真的一切美好期盼。

书中记录了作者种菜的点滴,以及对一年四季中蔬菜生长变化的感受。每一畦地,都是一锹一锹翻出来的,个中甘苦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每次劳作,都是一头一脸一身的汗水。一身浊汗让一个庄稼人时时安逸,夜夜酣畅,在他们的愁苦中,一点也没有对身体的担忧。所以每次挖地,我都是踌躇满志,双腋生风,似要飞至太空。”作者的笔触如山泉汩汩流淌,沉浸在与妻子一同耕种的城市菜园里。任凭思绪游走在这部书所营造的情境中,好似看见那个虔诚的“城市菜农”以铁锹、锄头、镰刀在大地上书写的全过程,进而为他的娓娓诉说而感动。

镰刀“除旧”,铁锹“布新”,它们既是兵器,也是作者与草木、土地沟通的红娘。汗水不住地滴落,如同秋雨敲打,清音响起,犹如天籁。这时,妻子则用锄头把地耙平,像母亲为孩子铺床。“她把生菜种子、菠菜种子托在右手手心,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成鸟嘴样式,再用鸟嘴啄出种子,均匀地撒在地里;神态安详,满脸喜悦,动作优雅,像在演戏。”种完茼蒿、芫荽、油麦菜,再播点蚕豆、豌豆,再栽点莴笋、洋葱、圆白菜……只凭恃想象,菜园便已展开无限绿意与生机。

各种蔬菜,一如人生际遇。徐斌写冬日里的青菜,“像极了戏剧中的青衣,素雅、端庄,安详、稳重”。不同的是,戏曲中的人物,多经坎坷,命途多舛,有的遭受遗弃,有的生活困苦,故有“抱肚子旦”“苦条子旦”之说;而青菜们则是开朗沉稳,乐观知命。他把空心菜看作是乡间极皮实的孩子,只是浇水,略施肥料,便蔚然成景。“一棵一棵,分蘖成蓬,贴地蔓延,铺满菜畦。从阳春吃到仲秋,还是碧绿。”同样皮实的还有芋头,经过一夏半秋,虽然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依然倔强地站立。气色很差的是秋黄瓜,它们不言不语,满面愁容,相处多了,仿佛蔬菜也会撒娇。

菜园不大,仅三分地,却足以安放浮躁的心灵。在这里流汗、沉淀、思考、收获,徐斌寻觅到了最理想的生活状态,渐冷的生命开始回暖、热切,心底流淌出满满的爱意。阅读这本别有情趣的散文集,顿然发觉那些平日里叫得出名、叫不出名,堆垒在菜市场摊位上的蔬菜,竟也这般明媚丽人,这般温暖可爱。俯身小小菜地,耕耘如斯,收成如斯,内心恬静如斯。

种菜的文章10:种菜

文/王厚为

一天,我听妈妈说明天要种菜,我高兴极了,因为长这么大我还没有种过菜呢!

第二天早晨,我和妈妈来到菜地里。你知道我们去哪里种吗?哈哈,说出来你也许不相信,我们是在我家楼顶的露台上种。妈妈早已买好种植的工具、菜秧和种子,我们先把挖好的土装到一个个种植箱里,装好后就开始种菜了!因为我是第一次种菜,所以有些笨手笨脚的,妈妈就指导着我怎样操作。我和妈妈又是撒种子,又是插菜秧,忙活了大半天终于种完了。突然,我似乎听到讲话声,仔细一听,原来是地里的小菜秧、种子在说:“口喝了、口渴了。”我和妈妈听到后立即给它们喝上水,它们喝足了水后又挺直了身子。我和妈妈看着一棵棵生机勃勃的菜秧和一粒粒正在使劲成长的种子高兴极了。

现在,我们的菜一天天茁壮成长,马上就可以采摘了!看到长得很好的菜,我很开心。真是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啊。

种菜的文章11:母亲种菜

文/张聪蓉

母亲已去世40多年,但我经常情不自禁地想起她,想起她就会想到她千辛万苦地种菜的情景。

母亲的菜园有十多厢菜土。母亲精耕细作,把菜土整理得整整齐齐,一寸不荒。她一年四季都用充足的农家肥,菜土相当肥沃,各种菜长势都相当好。为了充分利用菜土,母亲一年四季都采取轮流间种的办法。比如,春夏两季,她在菜土里先后间种小白菜、黄瓜、豆角、茄子、辣椒、空心菜、苦瓜、苋菜等,每厢菜土的边沿种上韭菜、香葱。菜园的四周是用荆条扎成篱笆围起来的,母亲就充分利用,在四周种上南瓜、丝瓜、刀门豆、苦瓜。在秋冬两季也是这样,把大白菜、小白菜、白萝卜、红萝卜、大菜、牛皮菜、红苔菜、大蒜等套种。这样,母亲的菜园一年四季不闲。

母亲如此拼命地种菜,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家在资兴一个偏远的穷山村,田不多,加上落后的耕作方式,水稻产量很低,所收的谷子不够一家人吃,如果碰上天灾、虫灾,缺粮的时间就更长。所以,母亲就在种菜上打主意,不是农忙季节的时候,她就在家里煮很多菜,要我们吃稀饭和菜。春暖花开时,她要我上山挖些笋回来,与她做的腊菜一起炒,全家每人一大碗,搭点稀饭。在夏秋两季,母亲经常用她种的南瓜与玉米一起煮,一家人过着“瓜菜代”的日子。有时候,母亲要我上山挖蕨根,做成蕨根粑子与她种的玉米、南瓜、丝瓜一起吃,度过了许多“青黄不接”的苦日子。我父亲多年生病,不能干重体力活,他曾多次对我说:“你一定要记住,我们家里要是没有你母亲种菜,我们不饿死,也要脱成皮!”

母亲千辛万苦种菜,不仅让我们全家人少挨饿,而且为家里解决了不少困难。母亲种的菜产量高,她经常把一些菜晒成干菜。母亲做干菜的技术相当好,她能掌握各种菜的不同特点,能充分利用好天气的变化情况,能把握好往干菜里放盐的度,能管好装干菜的坛子。她晒的南瓜干又脆又甜,无论怎么吃都相当好吃。母亲做的萝卜干又爽又脆又香,把萝卜干切成丁,与腊肉丁、腊八豆、大蒜、红辣椒一起炒,满屋溢香,垂涎欲滴,真是喝酒下饭的好菜。

由于母亲做的干菜质量好,在市场上就很好卖。每逢渡头、旧市开墟场时,我和母亲带的几十斤干菜没多久就卖完了。一年四季,母亲卖干菜的钱,除了买日常用的食盐、火柴等外,父亲生病买药的钱,我读小学的学费都是从这里获得。每年到了过年,母亲还尽量想办法从墟场上买些便宜的布,给全家人做新衣裤和新鞋子。

母亲种菜的办法和精神,让我受益匪浅。我1959年夏参加工作,在郴州一中上班。第二年,我结了婚,可正碰上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上下都过苦日子,饥饿蔓延。当时郴州一中四周有许多荒土,学校领导为了让大家“度荒”,就把那些荒土分给每个老师,让大家种。我从小就跟着母亲一起种菜,掌握了一些方法,就和爱人一起挖土种红薯种菜,都长得不错。我们也经常以菜代饭,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

“三年困难”过去不久,中国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在这动乱的10年时间里,我和爱人10年没加过一分钱工资,两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不足100元。在这极端困难的日子里,我们发扬母亲种菜的精神,咬紧牙关,共度艰难,终于把3个小孩抚养大,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种菜的文章12:种养

文/徐竞草

城里人,多养花,少种菜;乡下人则恰恰相反,多种菜,少养花。

无论是哪种,要想种养出好结果来,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

我虽然生活在城市,却喜欢种菜,在自家的小院里。这种爱好,源于我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属于自家的菜地,向阳临水。

跟大人去种菜,是乡下孩子们习以为常的一件事,翻土、打凼、播种、施肥、浇水、护苗、驱虫……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去菜地里忙碌一番,手脚沾上泥,是必须的,出力流汗,更是必须的。

汗水流到位了,鲜嫩的蔬菜,才会纷纷冒出来,让人心生欢喜,对一日三餐充满期待。

我母亲既种菜,也养花,但她是精细地种菜,粗糙地养花。对于小院里的那几盘花,除了偶尔浇浇水外,基本上不管,但那些花,竟然也开得很好,香得很。

种菜和养花最大的不同是,菜长大后,可以摘回去吃,既美味又饱肚子;而花则是让人赏心悦目,能送来阵阵香气。

无论是哪种种养,只要投入进去,都会很有趣,也都会有收获。

种菜的文章13:我的种菜情结

文/朱桂金

多年前,我曾有个梦想:退休后,有一亩三分地,“旧隐躬耕,自食其力”,有二三百平方米的小院,栽上几棵果树,种几畦蔬菜和数棵花卉,养几只鸡鸭。过上那种“桃红柳绿,鸡鸣犬吠,田园茅舍,袅袅炊烟”“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现在看来,这仅是幻想而已。我于1978年转为国家干部,原来的责任田被集体收回,即便回到原籍,也已无地可耕种;住在城里,都是高楼大厦,想寻个几十平方米种果蔬的“别墅”也是很难的事情。

“田园式”生活理想破灭后,我又把种几畦或几棵菜作为一种乐趣和追求。尤为喜种丝瓜。一是种丝瓜占用面积少;二是丝瓜不仅营养丰富,还可以美容、治病;三是丝瓜比较好种植,一般在清明到谷雨期间,10厘米土层的地温在20℃以上,挖个土坑,浇足底水,可直接下种,然后盖上两厘米厚的细面土,10天左右就出苗了。

2009年我迁居市里一小区,在自家储藏室门口两侧种了丝瓜。每天早晚我都会伫立凝望黄绿相间的丝瓜藤,它们不断地生长着,开花结果,每一个细节变化都是那样的令人赏心悦目。看到绿色,那种清新的味道,让我陶醉,忘却生活中的琐碎烦恼之事。

丝瓜采收季节,除了自家食用外,还不时送给邻居家享用,增进了邻里间的友谊和团结。

今年元月份,我又乔迁新居,安顿好家后,我骑着自行车四处寻找种菜的空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四月初的一天,果然找到大约200平方米、多年闲置的生荒地。我和老伴不顾年老体弱,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使出浑身的力气,抡起镐头和铁锹,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累得腰酸腿疼,才整理好地面。然后均匀地分出几块畦垄来,直直溜溜,方方正正,井然有序。谷雨这天,栽种上了丝瓜、芹菜、韭菜、辣椒和茄子,“梦想”又一次实现。

种菜,它带给我的是快乐、充实、满足和希望,更是一种情趣和境界。

种菜的文章14:门前种花,屋后种菜

文/耿艳菊

林语堂说,芸娘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芸娘,《浮生六记》的作者沈三白的妻子。这个最可爱的女人淡泊自然,率性由真。有一年夏天,她与丈夫到苏州郊外,看到清新质朴的农家气象,欢喜地对丈夫说:“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以修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这个最可爱女人的愿望不过是守着一个人,门前养点花,屋后种点菜,布衣菜饭,过简单的田园生活。

“门前 种花,屋后种菜。有柴米油盐诗酒茶。有三五知己秉烛夜谈。”“窗外蔷薇灿灿的开,人在屋内风长气静的笑。”这是雪小禅银碗盛雪的日子。银碗盛雪,纯净、清新、澄澈。而在雪小禅眼中,也不过是种花种菜、柴米油盐的日常。她说,小狗睡着了,孩儿睡着了,屋内有米香熟透了,琴师操琴我唱戏,日子一天天老透了。到八十岁,依然旗袍球鞋小酌。此生,足矣。

这样的日子简单,是银碗盛雪的纯粹,是真正日子的样子,是要把平淡的生活过出日子的芳香。日子一天天老透,人也渐渐老了,而心却没有老态,到八十岁,依旧和年轻时一样,穿旗袍球鞋,和知己小酌。

门前 种花,屋后种菜。红尘万象,苍茫世间,这般银碗盛雪的纯简日常生活,是多少女子梦寐以求的一生。有一个小小庭院,有一个知己般的爱人,有一个调皮有趣的孩子,有一份闲心,有一份闲情,有一颗爱生活的心。亦有一份素朴轻灵的心境,可抬头望云,低头看花。

这是一个女子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好不容易来这人间一趟,本应活得这般美好,才不辜负天地人间的恩赐。

这样的美生活,有多少人在追寻,却又得不到?

“和丈夫住在一栋小房子里,前面是院子,后面也是院子,孩子在屋前屋后跑,我提着篮子到市场买菜,偶尔在厨房里,会听到丈夫呼唤我的声音。”这是张曼玉曾经对生活的幻想。可惜,她为我们塑造了那么多好看的角色,而这样一个简单的愿望却不曾实现。很多年后,她在《十二道锋味3》中说:“我觉得每个人过几年都要挑战一下自己,我接下来还要画画,还要种好我的菜。”这个光环耀眼的女子,一直想要拥有的不过是有一个小爱好,画画,种种菜,这般接地气的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谁都在拥有。关键在人心不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

昨日下班,在公交车上听木心的书。人多,挤挤攘攘的,听得断断续续,心绪也乱乱的。只是机械地听着,不知讲的是什么。突然就听到了那句话,令心头一震。大意是这样:这个世界上的复杂,多是缘于一个简单的问题。

门前 种花,屋后种菜。这样的生活真的不难。陶渊明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心不为形役,所以归园田居。我辈小女子却没有古人的勇气,心为形役,给简单的问题设置了一个复杂的答案。

种菜的文章15:种菜的乐趣

文/飞翔

我记事起家里就有一块菜地,那个时候妈妈负责菜地安苗、播种、施肥、浇水。菜地按人口分配,大约每人1分地,供应一家人家常饭的蔬菜。

我们夫妻26岁时与父母分灶吃饭,父母给了我们一块菜地,不足1分地,妻子负责管理。后来进城人家的菜地荒芜,我们种了3分田的菜地,一家子5口人吃饭,蔬菜主要由菜地供应。我每月拿200元左右的工资,负责周情答礼开支,家里人买点新衣服。

2000年春我们一家人住进了学校,学校给住家的老师划了一点菜地,大伙也是挤时间种好自家的菜地。我家的菜地完全由妻子负责,我没有兴趣参加菜地的劳动。2013年春回家居住,妻子在门前挖了一片地,那是二弟家的门口,二弟早已去世,弟媳早已改嫁。大侄女出钱盖了一栋三间的楼房,预备社区还建赔房子的。两个侄女已经出嫁,等待机会各得一套电梯房。有人说我家想霸占二弟的宅基地,实在令人惊诧!

农民喜欢菜地,出于收入低,不想掏钱每天上集买蔬菜。谁不想成天玩乐、啥事不干啊?我的儿子到了成家年纪还没成家,虽然我有一份退休金,必须供应全家人的开销,所以种好菜地成了妻子的责任。不到2分地,不必要二人忙碌,我只是有时给菜地浇浇水,菜地的播种、管理几乎是妻子一个人干的。我地的责任田于2007年被政府全部征用,我们再没有种田压力了。我的任务是学习、阅读、写作、交友、管理家里开支账务;妻子的任务是种菜、做饭、洗衣服、做卫生。需要买菜,要么妻子一人上集,要么二人一起上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确实庄稼人流下汗水,到了丰收季节,不是收获冬瓜、西瓜、菜瓜、丝瓜,就是收获萝卜、白菜、大蒜、葱花等。门前新垦的菜地,第一年蔬菜长势很不好。过了两年,妻子把一块贫瘠的土壤改变成了肥沃的菜地。靠人粪尿和草木灰改造它们。开始我是不同意妻子在门前种菜的,因为菜地常施肥,臭味熏天,着实难闻。现在闻惯了臭味,看见绿绿的白菜、黑白菜、包菜、萝卜长得特别可爱,我感到了妻子种地的乐趣。

家园菜不用化肥,主要用人粪尿,蔬菜味道甜美。几乎不用农药杀虫,用草木灰杀虫、人工捉虫。保证了蔬菜的安全新鲜。

一把黑白菜炒虾子,味道芳香。一盘青辣椒炒鸡蛋,加点自家种的葱花,味道可口。买回两斤筒子骨,扯两个红萝卜炖汤,全家人喝着汤满脸微笑。

家里有2分菜地,也不是不买蔬菜。妻子每天上集,买点瓜棚蔬菜、鱼肉、佐料,添加点食欲也是她的任务。现在的生活每餐像过节一样,不可马虎,儿子吃饭比我们讲究一些。

这个月初妻子给蔬菜浇水,不小心踩滑了脚,把左桡骨折断,住院一周。我抱怨过妻子“就是你喜欢种菜,这好,一次医疗费能买多少蔬菜啊?”妻子出院不到半月,每天到菜地转悠,生怕蔬菜缺水长不好,几次催促我去给蔬菜浇浇水。深秋无雨,蔬菜需要人工浇水才长得旺盛。我家的小黑白菜一家人吃不完,妻子叫亲房、好友帮忙扯回家做菜吃。过早栽下的大蒜没生苗,妻子又买回蒜子重新栽,上面附上一层乱草,天天浇水保湿,希望它长出新苗。

我认为种菜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不是为了挣钱。集市上的老人每天拿着自己种的蔬菜摆地摊销售,没卖多少钱。他们常说:“家里蔬菜吃不完,不卖点浪费了。”我的妻子只爱种菜,从来不敢拿蔬菜上集摆摊叫卖,怕丢人!

春季种西红柿、黄瓜、茄子、豇豆、辣椒,夏季种丝瓜、冬瓜、菜瓜,秋季种小白菜、萝卜、包菜、日菜,冬季种芹菜、红菜薹、莴苣。韭菜、葱花在秋季、春季、冬季种,温度高它们长不好。

这些年虽然妻子种了一块菜地,还是满足不了家里人的需要。家里每天花20元左右买菜是不能节省的开支。收入高了,开销大了,手里的钱还是存不下来。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