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文章

请欣赏善意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善意文章1:你用善意表达爱

文/冯娟

与一帮故旧相聚小叙,大家刚刚落座,一位老友便从黑色手提包里拿出一个文件袋递给我,说这是你当初交给我的物品,前段时间整理东西又找到,现在还给你,东西珍贵,要好好保存。我好奇地立即打开,那深棕色的档案袋里装着的,竟是我的一些个人资料的复印件,媒体上发表过的作品,个人的介绍、大头证件照等。我瞬时泪水盈眶,热血刮心。镜头推远,是10年前的光景,我正在为未来惆怅,进退与否,完全没有答案,恍若人入迷境,不知前路。那时我们还不是老朋友,仅是初识,他便慷慨为我指路,并皆尽全力提供帮助,这些资料,便是那时他让我复印出来,要递交给相关人士,用以佐证我的才学与能力的依据。

我以为它们早已被销毁,却想不到被保存至今。那经过数年岁月尘积的纸页早已泛黄,墨迹晕染,唯照片上的长发少女,明眸皓齿依旧,笑容灿烂依旧。

晚上和家人一起观看由董卿制作兼主持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演员濮存昕在节目里亮相,在朗读诗篇之前,他先讲了自己的一个故事。他说,他因2岁时得过的小儿麻痹疾病,导致身体落下残疾,9岁以前基本依靠拐杖行走,在学校被同学们戏称为“濮瘸子”,自尊心备受打击的他,天天盼望着早点离开学校。直到有一天,遇到了荣国威医生。荣医生通过手术,帮助他扔掉了拐杖,让濮存昕重拾自信,使他可以像普通少年一样骑马、打球、参与活动,能用更好的心态面对自己。濮存昕在节目中为大家深情朗读了老舍先生的作品《宗月大师》,遥寄心中感恩给当年曾改变自己命运的荣国威医生。

老舍笔下的宗月大师,前半生是乐善好施的富家公子,后半生则是持戒修习佛法以援救众生为己任的僧侣。幼时家贫的老舍先生,因母亲出不起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十多岁了还进不了校门,后在宗月大师的资助下才得以进入私塾学习。宗月大师不只承担了老舍的教育费用,还时常邀请年幼的他到家中吃饭谈心。老舍先生写作《宗月大师》时年近五十,宗月大师已逝去多时,他在文中这样慨叹: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诚挚感念之情溢于言表。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曾有机缘遇到像荣国威医生、宗月大师和我的老友这样的人,他们慨然大度,善以“举手之劳”的形式向人伸出援手,也许受到惠益的我们之于他们,若浪花堆叠,平凡普通到无以数计。

但他们的出现,却为我们狭小的世界打开了一扇门,照亮了一条通道。让我们曾经在幽闭房间里缺少烛火光照的辛劳寻觅,得以完结。也许在那个当时,我们还未领悟到这身影出现的重要性,但没关系,门已被打开,通道已呈现。那曾囿于困境的生命因此获得新的提示,我们也得以继续前行。

古谚常道:大恩不言谢。不是不谢,而是面对浩荡恩德和仁义,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感谢。就如同某个作家朋友曾在某个微醉的时刻对我说的那样,那启蒙我写作,引导我往艺术这条路上走的人早已故去,但我落在纸上的每一行字,无不是对他的述说。而在今夜,在写下这些文字的这一刻,我的心里亦在一遍遍诵念,那慷慨仁慈的人哪,愿星星为你指路,愿月亮为你祝福。

善意文章2:用善意化错为美

文/王举芳

朋友是小城小有名气的书画家,创作之余,办了一个绘画辅导班。那天我路过她的工作室,便进去坐坐。绘画班里还有一个男孩没被家长接走。

男孩十一二岁的样子,完成一幅画后,朋友允许他下课了。他立马像脱缰的小马般满屋撒欢。

我和朋友闲聊着,好一会儿听不到男孩的动静。朋友赶紧起身去隔壁的创作室,我也跟了过去。我们都傻眼了:一幅挺拔清秀的竹图下方,多了一大块黑乎乎的墨迹。

“你帮老师画画了啊。”

男孩放下毛笔,飞速地跑了出去。

“这孩子,特别喜欢画画,就是调皮些。”朋友轻描淡写地说。

男孩的家长来接孩子,朋友只字未提那幅画的事儿。我知道,那幅画儿,是朋友费了很多心思画出来,准备参加全国绘画大赛的。

“快到参赛日期了,你再创作一幅画,恐怕来不及了。”我对朋友说。

“孩子嘛,他还不懂事。就是大人也难免犯错的。错已经在那里了,埋怨和怪责起不了任何作用,要想办法尽力去补救才好。”朋友一点也没有生气的意思。她对着那块墨迹左右端详一番,在边缘点出山石、林木、细草,给黑乎乎的墨迹尽力增添点意趣。

想起了德国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一个酷爱音乐、家境贫困的女学生,为了开好音乐会,在贴出的宣传海报上谎称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一个偶然机会,李斯特看到了这个海报。李斯特十分注重诚信,并因此受到人们的尊崇。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女学生撒谎呢?在音乐会的前一天,李斯特怀着好奇心,突然出现在女学生面前。

女学生看着李斯特,有些慌乱无措,她为自己的错误而痛悔哭泣。她跪在李斯特面前,请求宽恕。了解原委之后,李斯特把女同学扶起来,说“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什么补救的办法。”女同学看李斯特这么和蔼可亲,心情轻松了很多。李斯特要求她把音乐会要演奏的曲子先弹一遍给他听,并且边听边给她指点,有的段落他让她反复弹奏。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直到女学生完整无误地演奏完整首曲子。李斯特温柔地说:“好了,你就大胆地上台演奏吧,我指点了你,现在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为了证明这一点,你还可以向剧场经理要求,音乐会的末了再增加一个节目,是由你的老师——我为我的学生演奏的。”

第二天,音乐会如期举行。临近结束的时候,听众突然间欢呼起来,他们发现,原来弹奏最后一支曲子的不是学生,而是李斯特。

人难免会犯错。面对一些错误,有时候需要的不仅仅是严严的责罚,还需要教导、宽容、用爱去纠正错误,用爱的包容给予悔改的机会和信心的支撑。那么,错误在善意的引导下,会变成美丽动人的旋律、爱的颂歌。

善意文章3:善意

文/王开林

三十年前,史泰龙主演的好莱坞大片《第一滴血》曾令无数观众的血压飙高。

越战幸存者兰博退伍回国,绕道探望昔日的战友,获悉对方患癌去世的噩耗后,情绪低落,神色郁闷。在小镇上,霸道警长偶遇兰博,故意找茬,竟将他当成流浪汉,抓进警局,滥用私刑。即使有警员查明兰博是国会勋章的获得者,是劫后余生的战斗英雄,霸道警长也没打算给这位特殊身份的“流浪汉”一丁点回旋的余地。忍无可忍,退无可退,兰博的小宇宙瞬间大爆发,他使出浑身解数,将小镇夷为了废墟。

片中,那位霸道警长的表现强横、执拗、愚妄、刚愎自用,他导演了这场悲剧,也沦为了这场悲剧的牺牲品。我们探寻这场悲剧的根源,不难发现,远因固然是极其残酷的越南战争严重扭曲了兰博的心理,近因则是霸道警长滥用公权,缺乏善意。就算兰博不是战斗英雄,不曾获得过国会勋章,千真万确是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难道霸道警长就可以罔顾法律,肆意践踏他的人权?影片《第一滴血》能够在全球产生轰动效应,可谓瞄准了观众的心理节点,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各国公民仍然痛感社会正义不张,善意奇缺。兰博以其美军特种兵顶尖高手的种种“必杀技”撂倒那些盲目盲心的追杀者,观众大呼痛快,没人将他斥为嗜血狂魔,倒是有不少人将他誉为孤胆硬汉。完全可以这么说,兰博代表的是社会上一大批饱尝不义不善之苦的受害者和被逼至悬崖边的抗争者,其泄愤的方式愈显暴烈,观众就愈觉解气和过瘾。

时至今日,科学进步有目共睹,网络信号无缝对接,然而这个世界仍然很不完美,贫困、猜疑、争斗、厮杀、不解之仇和恐怖袭击令它千疮百孔,险象环生。善意之不可多见、不可多得,竟如同石山上的巨木、沙漠中的淡水。我们揭开任何一部悲剧猩红的帷幕去放眼打量,都会发现相似的剧情:善意要么缺席,要么失踪;人性要么扭曲,要么撕裂。

两千多年前,中国圣哲就极力标举善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句句善言均为仁爱大张旗鼓,可是在漫长而黑暗的专制时期,善言善意落在实处的时候不多,历史的常景就总是泪流成海,血流成河。

即使在和平时期,培养善意也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希望工程,须从个人做起,须从细节做起,我们不得不承认:消除社会戾气的难度远远高于治理城市阴霾。

善意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也无法用真金白银购买到,它要求我们将心比心,将心贴心,将心印心,将心暖心,将心换心。不问事业成败,不问官职高低,不问名气大小,不问家底厚薄,只问善意之有无和多寡,人与鸟人的全部区别,在此不在彼。

善意文章4:善意的谎言

文/刘亦舒

生活中,常常会有人为了他人的感受而编造善意的谎言。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的童年里,有一位姐姐曾小心地保护过我幼小的心灵。

那时正逢寒假,我和院子里一个要好的姐姐发现了一窝小猫。我们仔细地照料着它们,经常给它们带食物。慢慢地,一只深黄色的小猫开始和我们玩耍,把我们当成它的好朋友。它渐渐让我们抱,也可以听懂“跟我走”这样的话了,我们更加喜欢它了,并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小黄”。

有一次我出去游玩,临走前叮嘱姐姐好好照顾小黄。当我回来后,迫不及待地找到姐姐去看看小黄。姐姐有点儿局促不安地说:“小黄这几天不在院子里,不过食物还吃得很好,你看,我正要去放食物呢!”说着晃了晃手中的方便盒。我没见到小黄,有些失落。但知道它还能吃好玩好,也就不是太操心了。

过了好长时间的一天下午,姐姐说她们家要搬到南方的一个城市去了,临走前她反复叮咛我:“食物放下后就离开,不要非等到小黄来吃。”我有些奇怪,但还是照做。后来有一次我和姐姐的一个朋友说起小黄,我说再也没见过小黄,不知道它现在咋样?姐姐的朋友告诉我,小黄早在你那次出去玩的时候就不幸被车轧死了。怕你伤心,才没告诉你,她顿了一下,又说:“那是我和她一起看见的……对不起,隐瞒你那么久。”

我突然间明白了姐姐对我说的那些话,她清脆的声音仿佛又在我耳边响起:”小黄又长胖了……”她只是为了不让我伤心,所以编造谎言骗我。

姐姐离开了我,只留下了那善意的谎言……

善意文章5:善意的伤害

早晨到校,新月同学从口袋里掏出五十元递给我:“老师,这是爸爸让我带给您的。”崭新的五十元,叠得很整齐,我打算上了课以后再问家长是怎么回事。

上完课,我开始批阅家校联系册,这是联系我、家长和孩子的平台。读到新月的本子,我才恍然大悟。看完她爸爸的留言,我感到愧疚极了,因为我的善意伤害了一个男子汉的心,我一直非常不安,又不知道该怎样表达我的歉意。

上学期,学校与消防大队结对开展了“春蕾助学活动”,由他们出经费,资助我们每个班三名同学,大概在每人伍佰元左右。因为我之前知道新月的爸爸身体不太好,一直不能从事体力劳动,就自作主张报了她,心想一下拿五百元给孩子添置一些学习用品也是很好的。

没想到学校为了把这次活动搞得更有影响力,计划这伍佰元在五年内分别支出。在放寒假时就组织了一次赠送活动,发了一个书包。这个星期,学校又组织了一次,把非免教材的五十元返还,又买了几本书。兴师动众地请家长来,还要上台发言表示谢意,给消防大队写一封感谢信。

新月爸爸今年身体好了,开始工作了,那天还特意请假参加了活动。也就是这次活动深深刺伤了这位大男人。今天读了他的留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李老师,我们现在已经走出了困境,正一天天好起来。感谢您给新月安排的捐赠。看到其他家长,我知道比我们困难的人有很多,所以我把五十元退还给您作为班费,哪怕给孩子们春游时每人买一瓶水也行。另外,我们收到的书,等新月看完我也一并交给您,让全班同学共享吧!谢谢老师的关照。”看来,确实是我考虑欠妥,我深感抱歉。这样也好,免得未来的几次捐赠再次伤害他。

以后做事真得三思后行,像这样好心办坏事的活一定不能再做了。希望新月家长也能理解我的苦心,绝对没有恶意。也相信这样一位有良知的男人一定会通过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善意文章6:不再流浪

文/疏帘竹影

所有心存善意的人,请祝福我。

--题记

站在已装修好的家的中央,竟有不肯置信的感觉,曾经记忆中,心目中的家,是那样的空旷,或许还有一点点荒凉,而今,每个角落,都是那样的温暖。

一个人,要用一己之力,点点滴滴,垒起一个窝,个中的辛苦和酸楚,自不必说,如今,那么大的家,竟然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安放寂寞。

三个月,是无家可归的惶恐,焦虑和迷茫,一层层累积成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所幸,在没有星光和月色的夜里,没有太多的人,能看到眼角淡淡的泪痕,于是,才可以生出勇气,用时光慢慢修复曾经支离破碎却依然善感而柔软的心。

人生,从不曾有过如此仓惶的姿态,小小的女子,要独自面对来自整个世界的伤害,曾经华美的生命,在流言蜚语中,布满尘埃,夜夜不能睡的夜晚,慢慢的不肯相信,会有什么样的风华,可以逆风盛开,总是说期待依然在,却深深知道,期待,不过在此生无法到达的沧海。

春如旧,人空梦,到底承受不起岁月清瘦,那么多的磨难之后,如水般清澈的目光里,仍然倔强的盛满不谙世事的温柔。

三个月流浪的时光,短暂却漫长,于是可以静下心,一点点再次筹划只属于自己的未来,直到所有的空间,都被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填满,入夜,点亮所有的灯光,便点燃了心中所有的温暖。

于是恋恋四顾,于是流连忘返,便是亲手营造的那一个叫做家的地方,此生唯一可以遮风避雨的港湾。

终于,不需要任何人,便可以独自承载所有的从容和安静,以疏离,淡漠所有的往事和仇恨,微笑着,向爱和伤害说感恩。

善意文章7:接受善意 也是一种尊重

文/小希

邻居家的老太太,在房屋后面开垦了一块荒地,有吃不完的青菜,总是喜欢东家送,西家送。早上六七点,便听见她在门口喊:“小希,我摘了一些青菜,挺新鲜的,来送给你尝尝。”我起初过意不去,觉得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不该欠她的,总是推托,后来婆婆劝我:“她给的你就拿着吧,先收着,咱们以后想办法再还她,你推来推去,反而不容易处理邻里关系。”

想想确实是,老太太原来对我挺热情的,后来因为几次推托,她竟然见了我忽冷忽热了。那天,我买了一兜水果回家,在路上碰上她,随手拿出两个苹果,她竟然也摇手拒绝,我有些受伤。怎么样才能缓和我们的关系呢。得知老太太虽然家境不错,但她总是闲不住,喜欢捡些废品贴补家用。我突然间想到,我家里还有一些旧书报,反正是堆在那里无用,不如送给她。

利用周末时间,我特意清理了一大堆东西,跑到她家招呼她来我家拿,我说,这些东西堆在家里实在占地方,丢了又太可惜了,不如请您帮忙给处理掉,她看我说得诚恳,又因为它们价值并不大,就乐呵呵地接受了。

这之后,每每家里多出空纸箱、空瓶子,我就会集中在一起,趁她在家时交给她。她对我渐渐好了起来,在路上碰到老远就跟我打招呼,“小希,小希”叫得亲热极了。她也总是回报我新鲜的蔬菜,有时候过来时我没开门,便把菜放在我家门口。我感受到了浓浓的邻里情,也和老人家的子女亲如一家了,两家人常聚在一起吃饭、玩乐。有一次,婆婆突然病了,我们刚好外出,是她家孩子把我婆婆送到医院去的。对她一家,我充满了无限的感激。我常常在接送孩子时,把她家那个正在念书的娃儿一同捎上,虽然是举手之劳,但是付出是快乐的。

学会接受别人的好意,其实也是一门学问。当别人真心想为你付出,你就顺从地接受好了。等过阵子,你以她能接受的方式再回报她。邻里之间,有往才有来,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正需要这样的你来我往吗?你欠我一点情,我还你一点爱,欠了就还,还了又欠,在来来往往中增进感情。

接受别人的善意,这也是一种尊重。

善意文章8:宽容

如果我们都能用善意的目光去看待他人,多为对方设身处地的想想,相信你一定会体会到对方的无可奈何和身不由己,此时只要宽容就能抚平两人之间的伤痕。

其实,当你原谅别人时,并不意味你有多么的宽宏大量,或者多么的品德高尚,实际上,你只是将心比心;因为当你去想,去感受时,你祝愿别人什么,也就等于祝愿你自己什么。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认的胸怀----雨果

宽容是什么?

当你放下对某人的仇恨时,宽容就是一种博大的胸怀;

当你不与别人争得失时,宽容就是一种深厚的涵养;

当你原谅他人偶尔犯下的错误时,宽容就是一种非凡的气度;

当你处于保护不再批评时,宽容就是一种无私的爱;

当你不对批评,误解辩驳和反击时,宽容就是一种谅解和忍让;

2013-01-18在深圳机场偶然看到这本书,深有感触。

其实,我们每个人欠缺的不就是这种心态么?

常说自己心太大,胸太小导致心脏疼,可不是么?

所以学会宽容吧!

善意文章9:善意

文/姚文冬

为了讨一笔债,我又回了一次老家。

几年前,一个穷亲戚借走我一些钱,一直拖着不还,我讨过几次,他都是无奈的样子。即使真没钱,也得想办法还啊,当初好借好还的承诺都忘了吗?

况且,虽是亲戚,平素并无往来,只是需要钱了,才到我这儿说了一堆好话,该还钱了,又百般推诿,难道想赖掉不成?

结果,又是失望而归。他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用可怜的目光看着我。我差点发火,真想痛痛快快地告诉他,那钱,我不要了!钱没了,倒也赚个爽快。

回到母亲家,母亲已做好饭菜等我。她听了我近乎愤怒的讲述,并没宽慰我,也没责怪亲戚,而是一如既往地给我讲老家发生的事。说到舅舅,母亲没了以前的埋怨,舅舅是个懒人,日子过得也很穷。母亲说,舅舅也找到事做了,也能挣钱养家了。

他除了种地,还做些其他的事吗?

母亲说,在镇上的高家拣垃圾,一天能挣三十块钱呢。

高家有什么垃圾?

母亲说,高家的浴池不是要烧锅炉吗,他就买了很多垃圾来烧,比如烂纸破布、碎木头屑什么的,但垃圾里有很多东西不能烧,得挑拣出来。于是他就贴了告示,谁都可以去拣,按拣的多少付工钱。

镇上就有很多人都去拣垃圾了,运垃圾的车一到,他们就蜂拥而上,完了,就去老高那里领工钱。

这个老高,真是发达了。他是小镇第一个做生意的人,很早就富了,现在不仅开了浴池,还开着一家烟酒副食批发部、一家超市,方圆几十里的小商小贩都去他那儿进货。

这还不算新鲜呢,母亲说,更新鲜的是,他还承包了一百多亩地种。

他家会种地?这个老高,在生产队的年代就不安分,经常偷偷去做小买卖。后来允许经商了,他如鱼得水。他天生就是个做商人的料,可是他为什么不好好做生意,还要承包土地去种呢?一百多亩,还不累死?

母亲说,咱们镇上都是农民,自古以来就以务农为生,虽说现在经济搞活了,可还是有一些人,除了会种地,别的啥也不会。而且每家也就那几亩口粮田,料理完了就没事干了,想多承包些吧,又没本钱,况且靠种地卖粮也赚不了啥钱,所以日子过得只够温饱。多亏了老高,他承包了很多闲地,雇这些人去给他料理,从春到秋,要锄草、浇水、施肥、收割,这些人都在行,而且还能从高家领到工钱。母亲说,舅舅除了拣垃圾,也去高家种地。

母亲又说,即使承包了那么多地,刨除种子、化肥还有承包费,又要支付工钱,是不怎么赚钱的。还有那个浴池,表面看,他进那些垃圾来烧,像是为了省钱,可付了工钱给拣垃圾的人,和直接买煤烧没啥区别。

那他为什么多此一举呢?

母亲说,这就是老高会做人,自己富了,捎带想着帮比他穷的人,而且是让这些穷人靠自己的力气挣他的钱,没有受施舍的感觉。人家是有善意的啊。而这种善意,即使是那些从他那里挣了钱的人,也未必能体会得到呢。

原来是这样。我觉得老高这个人,真是不错。

母亲把话题引到我这儿,你看你在城里,有那么好的房子住,还有私家车开,更有固定的好工作给你源源不断的收入,可咱们那个穷亲戚呢,他家只有一台旧电视,一到夏天房子就漏雨,他身体不好,还要借钱抓药。他能沾上你什么光呢?

听到这里,我仿佛才明白了母亲的用意。

吃完饭,我说再去那个亲戚家,我要告诉他,他借的那些钱,我不想要了。

母亲拦住我,也不必那样做,那样会伤了他的自尊。记住,有些善意,别让人晓得,却又能让人受惠,会更好一些。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我想去亲戚家,拿走那一筐红薯干和半袋玉米渣,这些粗粮,是他之前觉得愧疚,要送给我的,当时我心里窝火,没有要。

善意文章10:善意的谎言

文/周紫慧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我曾经经历过许许多多愉快的事,其中有一件事,使我终身难忘。

小红是我的妹妹,也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俩天天在一起,形影不离,而且,我俩也是家中的“小淘气”。爸爸妈妈虽然表面上说我们调皮,但在他们心里,却十分的爱我们。只要家中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爸爸妈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和妹妹,就连一颗糖,也要留着给我们吃。爸爸妈妈爱我们,我们也爱爸爸妈妈,于是,我和妹妹商量并制定了一个“骗人计划”,让爸爸妈妈也能吃上我们留给他们的东西。

计划在悄无声息中慢慢展开了。记得一天下午,爸爸妈妈从外边回来了,而且手中还提着一兜桔子。我和妹妹一看,机会来了,心中暗喜。这时,爸爸给我和妹妹各递了一个桔子,我们二话不说,爽快地接住了。我们拿着桔子坐到一边的沙发上,假装吃得津津有味,接着,我一个眼神,妹妹仿佛知道了我的心思,于是,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啊,好酸的桔子呀!”爸爸妈妈听了,都感到很疑惑,说:“是不是桔子不好吃?”“你们自己尝尝就知道了,这么酸的桔子怎么入口啊?”我抢着说,还装出一副极不高兴的样子。爸爸妈妈各自掰了一个桔子,想证实我说的话,他们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跳进了我和妹妹设下的“陷阱”,而我们则在心里暗自发笑。这时,妈妈说话了:“没有酸味呀!蛮甜的,尽胡说八道……”“那是你们运气好,没吃到酸的,不信再尝一个。”妈妈话没说完,妹妹又抢着说。于是,爸爸妈妈又一次跳进了“陷阱”。这时,一直没说话的爸爸开腔了:“不酸不酸,一点也不酸,别捣乱了,有得吃就快吃吧。”

终于,我和妹妹都忍不住了,哈哈大笑起来,爸爸妈妈却在一旁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和妹妹不约而同地说:“爸爸妈妈,你们上当了,平时,你们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们,你们也应该吃一点呀!”这时,他们才恍然大悟,也同我们一起笑了起来……

善意文章11:擦肩而过的善意

文/肖进

下车的地方,离家仅有一百多米的距离,我将大背包放到肩上,再牵着女儿的手,向着家的方向走去。走了约三十米远时,一个拿着剃须刀、背着小背包的青年却拦住了我,说:“大哥,我帮你背一下包吧?”他露出一脸真诚,征求我的意见。

可我却莫名其妙,无法捉摸到他内心的真实意图:是做好人好事吗?可他自己都还背着包;是想借机窃取我的包吗?也没理由,这大白天的,我这笨重的大包,他即使得手也一定跑不快,很容易被我捉到;难道是想让我赢得他的好感,买他的剃须刀……就在我胡乱猜测的时候,他又说:“大哥,我没别的意思,我帮你背包,你背孩子,你看,孩子小,走路累得让人心疼。”他依旧一脸的真诚。

我看着女儿,走这几步算不了什么,只是女儿晕车,脸色看上去不怎么好,确实让人心疼。

但我仍旧很怀疑他的意图。他似乎看出了我心中的疑惑,说:“我这背包里全是剃须刀,我就是一个兜售剃须刀的人,就算不帮你背包,我也得大街小巷地走,你要是不放心,我将我的钱包放在你那里押着,如何?”

我终于明白他真的是想帮我,顿时,一股愧意在心头泛起。我不好意思地笑笑,说:“谢谢你的关心!我家就在前面不远处,帮我背包就免了,你要是不嫌弃,到我家去喝口茶,歇一歇。”

他呵呵地笑着:“我还以为你是刚出远门回来,没钱了,才会不坐车而走路,如果是这样,那我走了,茶不喝了,你需要剃须刀的时候,照顾我一下就可以了。”

说完,他真的走了。

在这人来人往的街头,他并没有实质性地帮过我什么,只是在擦肩而过的时候与我说过那么几句话,可寥寥数语,温暖的言语字字珍贵,闪耀着人性的光芒。我想,我很难忘记。

善意文章12:障碍赐予的善意

文/汤小小

有位创业的朋友,特别忙,基本上每天都有人找他,或者谈合作,或者交流心得,或者想见见面。对于这些邀请,真的很难拒绝,这让他疲于应付,烦不胜烦。

后来他想到一个好办法,就是每次有人打电话要求与他见面时,他都会选择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这个地方交通不方便,离市中心远,来回需要特别长的时间。于是,很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那些打电话要求见面的,在听到地名后,很多人就歉意地表示时间不够,可能去不了,有些人则直接消失,再也不联系,而最后,也总有一些人,哪怕折腾很久,也会去见他一面。

对于这些不畏艰难,一定要见他一面的人,基本上,都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谈,而且非常有诚意。是啊,事情如果不重要,如果不是很有诚意,谁会跑这么远与人见面呢。

朋友自动设置了一点障碍,看似不合情理,实际上,自从这么做以后,他就没有以前那么忙了,而且只要跟人见面,合作成功率都特别高。

有位同学曾经特别想学写作,知道我在一些地方发了文章后,她就来找我,希望我教她。这当然没有问题,问题是,她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每次坐在电脑前不到半小时,就感觉头晕,浑身不舒服,必须出去走走。而且,她不能忍受至少半年没有收入的情况,不能忍受可能落下的职业病。也就是说,想要写作没问题,但这条看似一本万利的路,其实并不那么好走,一路上有很多阻碍。比如:你必须忍受孤独;你至少半年没有收入,半年后有没有收入也不敢确定;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可能会让你的肩椎、颈椎、腰椎都落下毛病。在这些障碍面前,那位同学热情高涨了不到一个月,没有看到一点儿效果,慢慢地也就放弃了。

我没有怪她不坚持,因为我知道,有些阻碍,就是为了把不合适的人拦在门外。既然你不合适走这条路,你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要走这条路,那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调转方向,去找更适合你的路。

这世上的任何事都是有阻碍的,找工作有阻碍,创业有阻碍,谈恋爱也有阻碍。好像没有人喜欢这些阻碍,但我们真的应该感谢那些阻碍,它就像大自然的优胜劣汰,自动帮助我们淘汰掉一些不重要的人和事,帮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让我们自动把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人和事上。

这是生活给予我们最大的善意,让我们少走弯路,少浪费生命。

善意文章13:善意让世界更单纯美好

文/木双

记得有一回,我看到一位衣着朴素的母亲带着女儿,在超市服务台附近徘徊,犹豫之下,她把手中的娃娃递给工作人员,低声说:“这个娃娃可以退吗?”

工作人员接过小票,“这个娃娃只有15元,您确定要退吗?”小女孩目不转睛地盯着娃娃,母亲看看孩子又看看娃娃,咬咬牙:“麻烦您帮我退了吧!家里已经有了。”话音刚落,小女孩就哭了出来。

工作人员笑着摸摸小女孩的头,掏出自己口袋里的糖给她,并给这位母亲退了款。这位母亲十分感激地说了声“谢谢!”

看过一句话:用善意去理解别人,会让世界单纯美好。

超市的工作人员看懂了这位母亲的不容易,她更明白母亲并不是不疼爱孩子。作为陌生人的她,虽帮不上什么忙,但给予最基本的尊重却是相对容易的。

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遇见一个陌生人,他沉默不语,却为我们留下暖心的回忆。

我的同事小蕊,中午吃饭的时候又把我们这帮同事拉去一家她常去的米粉店。路上,我不解地问:“附近这么多米粉店,她们家味道一般,你怎么老去?”“习惯了!”她笑了笑说,“别客气,我请客!”

后来我听说店主是位单亲妈妈,独自带着孩子,家里还有个生病的老人,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这一年里,小蕊吃饭就选她们家,呼朋唤友的“聚餐”也选她们家。小蕊说:“反正饭总是要吃的!”

我突然明白了小蕊的善意:在她看来,她每多吃一顿,那位女店主的生活就可以好过一点,而这不过是举手之劳。

古语有云: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或许某一天,当我们身陷泥泞时,会遇见一些陌生人,他们伸出温暖的手,帮我们找回生活的力量,带我们走出人生的迷茫。

生活中,许多陌生人与我们萍水相逢,却让我们倍感温暖。

哭泣时,陌生人的一句关切,是结实的肩膀;被雨淋湿时,陌生人的一把大伞,是避风的港湾;努力生活却看不到希望时,陌生人的慷慨解囊,是无言的关怀。

陌生人的善无处不在,它有时很小,有时很大。

小到一碗充满能量的炒饭,让人暖胃更暖心;大到一束明亮笔直的光,为人照亮前行的路。

曾看过一个关于陌生人善意的小故事。主人公乔伊,在风雪中帮助了一位老妇人,他不要回报,他只希望老妇人日后可以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后来,老妇人帮助了一位怀孕的女店主,她也不求回报,只希望这份爱可以传递下去。故事最后,女店主救了脚踝受伤的乔伊。

这世间所有美好的相遇,终是善意将我们紧紧相连。

善意文章14:善意的拒绝

文/朱凌

楼下的那个女人,又上来借东西了,只是这次母亲却不像平常那样爽快地借给她,而是婉言拒绝。她下楼之后,我问母亲:“不就是几块生姜吗,为什么不借?”母亲轻声说:“不是我不想借,而是想让她知道,居家过日子不能像她这样能混则混,总有些东西,是该她自己准备的。”

印象中,这个人就是这样,今天上来借点酱油,明天再借几头蒜,后天她可以到你家借走你的拖把,甚至于就连抽纸,有时她都上来借。每当她上来的时候,母亲总是会慷慨解囊,母亲曾说过:“这楼上楼下的就像一家人一样,分那么清楚做什么。”

只是时间久了,母亲发觉,她居然是故意的,她是能混则混,她的那点心思完全不在自己的家里,而是在牌桌上。可怜她那个在外面工作的老公,晚上回到家的时候,很少能够吃得上一口热饭热菜。

自从生姜没有借到,有些天,她不再上来借东西了。母亲倒也无所谓,见面的时候,依旧会主动和她打招呼。可她似乎对母亲有了一点意见,总是冷言冷语地回答着。见到这种情形,我对母亲说:“以后啊,少理她这种人。”可母亲却说:“我不借她,不是怕她占便宜,更主要的是让她明白,我这样做是为了她好。”

或许是碍于情面,在母亲多次和她打招呼之后,她终于和母亲聊了起来。那天,母亲对她说:“一个女人,最重要的就是家庭,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照顾不好,那么做人就太失败了。”母亲的话,对她似乎有了一些作用。在那之后,母亲总能见她去市场买些日用品,并且主动向母亲请教厨艺。

母亲对我说:“其实有时拒绝别人,也是为了对方好,如果我不拒绝她,她还像以前一样,能混则混,从不曾想着如何去打理她的那个家。你看看现在的她,完全变了一个样。”母亲的话的确有道理,拒绝的背后,其实还另有深意在其中。

再后来,偶尔她也会上来借东西,当然,都是一些应急的东西。过些天,她总是能将所缺的东西补齐。而她和母亲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她曾对我说:“如果不是***,我还不知道自己的缺点,说不定,时间久了,我的婚姻都会出现问题。”

如今的她,变得很能干,而她那个早出晚归的老公,回到家后,总是有热饭热菜等着。当然,她也会时常上来找母亲,只不过,不再是借东西,而是学厨艺。看来拒绝别人也是一门学问,也是能够起到帮助人的作用。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