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竹林文章(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竹林文章1:竹林
文/杨从彪
我老家的四合院,坐落在山青水秀的丘陵地带,一面朝阳,三面临坡,坡脊平坦,平地上生长着成片竹林,四季长青,茂密高挺,清幽雅致。慈竹、斑竹、水竹、灵竹、獠叶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竹子,成为我们木质瓦房结构的四合院一道绿色屏障。竹林南边长着一棵高数丈的苦楝树,西边我家屋旁长着一棵黄岭树,高十余丈,鹤立鸡群,峭耸挺拔,特别显眼,方圆几十里地都可以一眼望见。
故里竹林是哺育我成长的圣洁的摇篮!
春风吹度,春雨潇潇。竹林里拔地而起长出高高矮矮粗细不一的竹笋。竹笋尖尖的,毛茸茸的,活像一把把匕首插在地上,争先恐后向上生长。竹笋上有一种跟竹笋颜色差不多的黄绿色的竹虫,不小心就发现不了它们,它们的嘴上有一根针一样坚硬的刺,刺穿硬硬的竹壳,插进笋中,吸取嫩嫩的竹汁。我们捉住竹虫,用线系紧它的一条大腿,再放飞。竹虫飞起来的声音嗡嗡嘤嘤,特别响亮沉雄,像动听的音乐,优美舒缓。所以,每到春笋齐发的春天,我们就忙开了,去竹林里捉竹虫玩。被竹虫几经叮噬的竹笋会慢慢焉下来,最后死去。于是,凡被竹虫钉焉的竹笋,我们就掰下来,拿回家让母亲炒肉当菜吃。鲜嫩的竹笋吃起来特别香脆可口,鲜美极了。
竹林是我们夏秋季节乘凉的好地方。我们在竹林里打鸟掏鸟蛋捉迷藏等玩累了,就躺在厚厚的酥软的干竹叶上,聆听鸟鸣和风吹竹叶的飒飒声,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幸福时光。一天下午,我竟然在竹林里睡着了,小伙伴们也不喊醒我。等到一觉醒来,已日落西山。起身拍打净衣裤上的竹叶,回到四合院里,遭到同伴们的奚落:“我们摇都摇不醒你,以为你要在竹林里过夜喂蚊虫呢!”
竹子边落叶边长叶,四季都是绿油油的。竹林是孩子们捉迷藏的好地方,竹林里的每一处都是很好的掩蔽体。我们做“藏猫猫”的游戏,大家藏进竹林深处,小伙伴到处寻找,被捉的人总是想捉的人找来,但又怕他们找到自己。找不到自己时,心里又痒痒的;找到了谁,就打谁两个手板或刮一下鼻子。因此,大家都很紧张,又格外开心。我胆小,藏的地方不会很远,也不会很隐蔽,所以输多赢少,老被小伙伴们打手板刮鼻子。
每到寒冬季节,我们便去竹林里拣拾干竹叶。落在地上的干竹叶足足有三四寸厚,用脚一趟,干竹叶便成堆,装进背兜,背回家,可以烧火做饭。我们有时候从家里“偷”出几个红苕,到竹林里用干竹叶烧熟大家分享,吃起来特甜特面特香特鲜,哪怕烧得半生不熟,吃着也别有滋味。现在想起来还口流涎水呢。
故乡的竹子用途很多。斑竹和慈竹可以用来编织竹席、竹床、竹椅、竹筛、竹刷、竹篮、竹扇、竹烘笼等等,我家的家具大都是自家的竹子编成的。做家具剩下的不能用的竹子晒干后是上好的燃料。水竹和灵竹又细又长,我们家人将它们插在豇豆和四季豆地里,爬满藤,通光通气,结的豇豆四季豆又多又大又壮实。我们这些孩子还用水竹做钓鱼竿,柔软轻便,经济实用。又矮又小但叶子十分宽大的獠叶竹,竹叶是做斗笠的最佳材料。我们那一带有人专门做斗笠卖钱,我家獠叶竹的叶子,大都贱卖给他们了。
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小时候做的一种“竹电话”。在长三十厘米直径六七厘米的空心慈竹竹筒一端,蒙一层胶纸或者结实的厚牛皮纸,四周捆紧,用一两百米的长线将两个竹筒连接起来,就可以“通话”了。通过细细的线传过来的声音,与原声相比,有些变化,但很清晰。我们在“竹电话”里讲故事。比我大两岁的程世源在电话里唱的歌最好听,雄浑有力,优雅别致,我听得出神入化,真是一种极其舒坦的享受。
我还学会做一些竹家具,虽不精,但也还过得去。一次,我在家编竹刷子,一边编,一边看一位小名叫“草狗”的邻居青年下象棋。他下错一步棋,我伸出右手去给他指点。由于出手太快,右手背正好挂在竹丝上,划开一条大口子,我大叫起来,堂姐从英马上找来乌黑的麝香面,撒在伤口上。后来伤口愈合,但伤疤变成绿色,这个难看的残疾至今还留在右手上。
我怀念故乡的竹林,怀念家旁的那棵被砍伐的巨大无比的黄岭树和那棵鹤立鸡群的高大的苦楝树。而今,老宅西、南、北边过去密不透风的竹林已变得稀疏,大都被菜地或柑橘林所代替,那四季常青百鸟争鸣的幽幽竹林只有留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里了。
竹林文章2:故乡啊
文/快乐一二
还记得那片片的竹林吗?就在远方的家的那边,一年四季都是如此的青翠,郁郁葱葱的枝繁叶茂的,竹干是多么的高长挺拔,用它做出来的竹筒子饭,是多么的醇香可口,透着绿油油,亮晶晶的,让人啊!一看就觉得亲的哟!
每年端午前后,在那粽子香飘的季节,用那青翠肥大的竹叶包出的粽子,更是清香可口,青纯透亮的,叫远方的游子更是无限的回味,总是留连。在那个季节里,家家户户都爱做上几斗的粽子,捎点给远方的游子们,和亲戚朋友们,再送上几筒的竹筒子酒儿,更是显得多么的情深浓浓。叫多少外乡的亲友,外地的儿女,妻郎,总是的热泪盈眶,来年我一定来,一定返。
春季是盛产竹笋的季节,那里出产的笋是多么的肥厚多肉,甜嫩可口,用来做出的菜肴那实在的好吃,是那种百吃不厌的,不腻的,不论你再无好的胃口,闻到那笋香定会叫你张口大吃。
用那笋晾做的干笋。母亲总会捎来一些的,总是叫我不舍得吃,那是注满了大浓的爱子思儿之情,总要叫我好番思量,娘亲,你可要保重啊!
我的家就在那竹林的旁边,四面环山,是一个座北向南的回字型客家民居,两层的瓦房,周围约有几百户这样的人家。
我家门前有好多的鱼塘,是那种象七星伴月型长分布的,那是祖辈们留下的,是辛劳加智慧的结晶,希望留个好的风水福地的。
家前不远有一条河,虽不大的,但一年四季水长流,河里孕育着很多的生灵,小鱼很多的,小时候经常去抓的。那里的水实在是太清沏了,那里的人们每年夏秋季节,那是戏水的日子,大人们带着全家小子都到河里洗澡,大人们与小孩子们都在一起的嬉戏,到处都可看到,听到,欢声笑语和热情奔放的嬉闹景象。
妇人们在河边洗刷着衣物,
男人们,小孩们在河里打闹着。
妇人们总爱吆喝着,笑骂着,
男人们就会傻傻地偷着乐。
小屁孩总是在大人周边来回的胡闹的,
妇人们总会偷偷地注视着那纠在一起的父子们。
男人们会猛一转身抱住身边那小子,
嬉戏着,打着的水花溅起了千重乐。
那就是我的故乡。那是游子们梦里都会笑醒的人间天堂。那里的人们是如此的热爱生活,如此的留恋故乡,远方的亲人啊!快快回家吧!遥想那停坐家门的老母亲,面容是多么的慈祥,正在遙望那远方的好儿郎,泪儿模糊了双目静静地流淌。妇人们还在那田间,一边劳作一边抬头眺望着,那本不俏美的脸容,现在回想着也是如此的娇情啊!回家吧!我的夫,我的儿,那是我们都在盼望的时刻啊!我也想你们啊!那两个家中的女人啊!你们是我今生的最爱,最想的人啊!我会努力点,多挣几个钱,我要让你们过上好点的生活,我一定会尽力的。
我爱我的家乡,爱那片竹林。我爱那回字的瓦屋子,也爱那里的人们。我更爱家中的双亲和妻子,还有我那一双小儿女。你们都好吗?爹,娘亲,你们可要保重身子啊!记得时常吃药,可别忘了啊!爱人啊!你也要注意点身子,家里的一切都交给你了,要看顾好父母亲和那一对乖乖啊!孩子啊!为父在外边,也记挂着你们,你们要听妈的话,看顾好爷爷奶奶还要努力点读书啊!
家人是我的牵挂,是我一生的最爱,誓必追随守爱一生,无论身在何地都会记得他们,那是血脉相连的情感啊!
故乡啊!生我养我的故乡,我爱你想你了啊!现在离家已有三载了,今载不回奈何时。不论如何,都要归家去,其它来年再表吧!
竹林文章3:竹林晨曦
文/一瓣桃花
站在小楼的窗前,窗外升起一层薄薄的雾,至轻至柔,妖艳在这个宁静的村庄,温暖在生我养我的故乡。
远处的山峦只留下了一条优美的曲线,那是你温暖的笑吗?近处的竹林青翠欲滴,靠路边的那一根,在晨风里轻轻摇摆,是村子里最美的新娘。一只灰色的斑鸠落在竹枝上,那压弯了的枝头笑呵呵的低着,一阵风掠过,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啊。
旁边菜地里的丝瓜藤蔓一簇簇顺着架的方向生长着,叔佝偻着背,那一团黑只有满头的银发在向东的那一缕阳光里闪耀,熠熠生辉。
这是多么宁静的村庄,我是多么喜欢这样的清晨。
我下楼来,悄悄走到竹林边,哪怕是衣袂带起的风声也会惊了这一林的宁静。这是陪着老爸一起走来的竹林,密密的竹子你争我挤,努力的向上抬起头,却被岁月压弯了腰。也许就如老爸,多少年的风风雨雨,那开在心里的梦想一直未曾放弃,即使是最苦难的日子,也没有低头,没有放弃,竹林为证,天地为证。
老爸是村子里一带很有名气的篾匠,可是从不准我们跟着学,他只是希冀我们走出村庄,去到外面的世界。在家做点竹器,或上门做点篾活,老爸一样把哥培养到高中毕业,供我念完了北京的大学。在当时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在靠老爸一人撑起的这个家,在他一样瘦弱的肩膀上,我们五姊妹快乐的成长路上,哪一步不是泪水,那滴不是辛酸。
竹林记忆了老爸太多的故事,如今的老爸也会清理出一些竹子,依然为乡亲们做些精致的竹器,大多都不收钱。每次回家老爸也会为我们准备几包筷子,那用竹削成的筷子,环保又卫生。
那一切都成为了记忆,如今站在老爸的竹林边,看他早起的身影在清扫禾塘,还是那么稳健,还是那么有力。
竹林里开着一群蒲公英,白色的,淡黄色的,一朵朵没有艳丽,宁静如此刻的清晨。我就这么静静的看着,我知道这一刻的陪伴是此生最后的缘分,谁也不知道下一刻,你会吹落何处?
竹林里最多的鸟就数斑鸠了,一只只都肥肥的,笨笨的。那丰满的羽翼,柔软的羽毛,再也不用担心会成为别人餐桌上的美食。斑鸠开始鸣叫,叫声里有些欢愉,有些温暖,也有点淡淡的悲凉。我知道人生也一样,等一切都尘埃落定的时候,你最后的欢愉里不一样透着悲凉,那是生离死别,那是红尘里的烟消云散,是生命里的无人喝彩。
视线从竹林里移开,看叔的菜园,南瓜藤牵着小曼,到处伸展着触角,如胶似漆的粘着。生活不需要太多的色彩,有阳光,有温暖,有幸福,有相伴就是很美好的了。
我还在思绪里驰骋,一条信息进来,今天是端午节了,一句温暖的问候,将那些洒在心灵上的阴霾驱散的干干净净。走过去接过老爸的笤帚,用力的在地上飞舞,尘埃和落叶顺着风的方向飘舞,耳边响起老爸的那句,"一身的灰尘也是收获。"
竹林文章4:竹林情思
文/王硕男
闲时喜欢漫步在机关院里那片竹林,它是那样容易牵动我的思绪。
我不禁又想起老家房屋后面的那片竹林来。
那片竹林真的很美,很美。我自幼耳濡目染于此,可谓“成竹在胸”,难以忘怀。可惜我不擅丹青,否则,宣纸上一定少不了它那苍翠如盖、挺拔俊秀的倩影丰姿。在我的家乡,小桥边、流水旁,房前屋后都是种着竹子的。春天时节,几枝新笋映于一弯明丽的清溪之上,那种疏淡清雅的诗情画意,舒卷在多情的乡村大地,令人流连。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故乡青竹的绿色波浪中度过的。我家屋后的那片竹林,更像那绿色竹海中的一个小岛,我和伙伴们当年的课外阅读大多是在茂密的竹林之中进行。清风徐来,书页随意翻动。彩蝶在竹林中翩翩起舞,百灵鸟在枝头叽喳飞跃。少年的抱负,也如那青青的竹篁,饱张着如梦如幻的理想的翅膀,意气风发,直冲云霄。
故乡的竹林美得像首诗。每当春雨初霁,各家的屋舍旁氤氲着可人的绿意,苍绿、嫩绿、黄绿、斑驳迷离,生机盎然。当你独行在那幽静的小径,披一身带花的阳光,沉思着聆听竹音格格的清响和小鸟的鸣啼,你会感到那绿的柔润,绿的光泽,绿的意趣,弥漫在整个乡村的上空,洁净如洗,让人体会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醉。
我爱故乡的青竹,还因为它有着不畏狂风暴雨和严寒酷暑的刚毅品格。它不像室内文竹那样纤细幼嫩、容易夭折,而是生在茅草丛丛的荒坡上,长在淙淙作响的涧水旁,扎根于坚硬岩石的缝隙中。贫瘠、干旱、荒凉,不会使它感到凄苦;雨打、雪压、霜冻,也无法改变它倔强的性格。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它默默地出土,悄悄地露尖,无声地生长,顽强地从石缝里汲取营养。在它光洁坚硬的外表上,竹节把竹子分成一段一段的,正是它不屈的生存意志的标识。这种生命的痕迹,坚韧而高贵,令人联想起自古以来那些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
青竹的可爱,还在于它那平凡而伟大的精神。竹子是不轻易开花的,听说,要是竹子开出洁白的竹花时,也就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它一生高雅,朴实无华。春天里,不和那些娇艳的百花争香斗艳;夏日,也不和大树比高低、与小草论长短。秋阳柔照,它寂静无语;寒风吹来,它默默承受。它鄙视柳絮的癫狂,桃花的轻薄;又不像春兰秋菊,仅夺一时之娇秀。随着雁鸣金风,百花衰落,雪欺霜降,万木凋零,而它却依然青翠如故。
青竹一生所求甚少,只需大地几滴乳汁,但它却付出甚多,慷慨到“碎尸万段”,片片叶叶不吝惜,家具、门帘、扫帚、竹篮……处处都有它闪光的身影存在。
青竹,就是这么平凡,但又是那么无私、伟大。它的生命属于大自然,却寄寓着那么深刻的人文启示:捐躯者愿和它毕生为伴,无私者愿与它心心相印;卑鄙者见它而面存汗颜,怯懦者见它而心存惶愧。
我想,只要有竹林,无论天涯海角,就一定会有我的情思。
竹林文章5:竹林情思
文/王硕男
闲时喜欢漫步在机关院里那片竹林,它是那样容易牵动我的思绪。
我不禁又想起老家房屋后面的那片竹林来。
那片竹林真的很美,很美。我自幼耳濡目染于此,可谓“成竹在胸”,难以忘怀。可惜我不擅丹青,否则,宣纸上一定少不了它那苍翠如盖、挺拔俊秀的倩影丰姿。在我的家乡,小桥边、流水旁,房前屋后都是种着竹子的。春天时节,几枝新笋映于一弯明丽的清溪之上,那种疏淡清雅的诗情画意,舒卷在多情的乡村大地,令人流连。
我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故乡青竹的绿色波浪中度过的。我家屋后的那片竹林,更像那绿色竹海中的一个小岛,我和伙伴们当年的课外阅读大多是在茂密的竹林之中进行。清风徐来,书页随意翻动。彩蝶在竹林中翩翩起舞,百灵鸟在枝头叽喳飞跃。少年的抱负,也如那青青的竹篁,饱张着如梦如幻的理想的翅膀,意气风发,直冲云霄。
故乡的竹林美得像首诗。每当春雨初霁,各家的屋舍旁氤氲着可人的绿意,苍绿、嫩绿、黄绿、斑驳迷离,生机盎然。当你独行在那幽静的小径,披一身带花的阳光,沉思着聆听竹音格格的清响和小鸟的鸣啼,你会感到那绿的柔润,绿的光泽,绿的意趣,弥漫在整个乡村的上空,洁净如洗,让人体会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醉。
我爱故乡的青竹,还因为它有着不畏狂风暴雨和严寒酷暑的刚毅品格。它不像室内文竹那样纤细幼嫩、容易夭折,而是生在茅草丛丛的荒坡上,长在淙淙作响的涧水旁,扎根于坚硬岩石的缝隙中。贫瘠、干旱、荒凉,不会使它感到凄苦;雨打、雪压、霜冻,也无法改变它倔强的性格。暑尽冬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它默默地出土,悄悄地露尖,无声地生长,顽强地从石缝里汲取营养。在它光洁坚硬的外表上,竹节把竹子分成一段一段的,正是它不屈的生存意志的标识。这种生命的痕迹,坚韧而高贵,令人联想起自古以来那些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
青竹的可爱,还在于它那平凡而伟大的精神。竹子是不轻易开花的,听说,要是竹子开出洁白的竹花时,也就临近了生命的尽头,它一生高雅,朴实无华。春天里,不和那些娇艳的百花争香斗艳;夏日,也不和大树比高低、与小草论长短。秋阳柔照,它寂静无语;寒风吹来,它默默承受。它鄙视柳絮的癫狂,桃花的轻薄;又不像春兰秋菊,仅夺一时之娇秀。随着雁鸣金风,百花衰落,雪欺霜降,万木凋零,而它却依然青翠如故。
青竹一生所求甚少,只需大地几滴乳汁,但它却付出甚多,慷慨到“碎尸万段”,片片叶叶不吝惜,家具、门帘、扫帚、竹篮……处处都有它闪光的身影存在。
青竹,就是这么平凡,但又是那么无私、伟大。它的生命属于大自然,却寄寓着那么深刻的人文启示:捐躯者愿和它毕生为伴,无私者愿与它心心相印;卑鄙者见它而面存汗颜,怯懦者见它而心存惶愧。
我想,只要有竹林,无论天涯海角,就一定会有我的情思。
竹林文章6:仰视那片竹林
文/邹奎敏
修竹千杆,苍翠挺拔。微风吹过,秀叶婆娑。啊,如诗如画的竹林,那片绿,那片清幽,是我的梦,是我一生的向往。
向往竹林,源于我的父亲。父亲的名字就叫“竹林”。按照辈份,父亲名字中间一字应是“桂”,于是祖父就为父亲起名“桂茂”。然而,成年之后的父亲似乎不喜欢“繁茂的桂树”,而是喜欢秀逸的竹林。于是,“竹林”,不但是父亲的向往,而且成了父亲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他离开这个世界。
我知道文人都是爱竹的。不仅因为它的秀美,更是因为它的高洁。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父亲不是文人,但骨子里却有文人的气质,有文人的清高,有文人的孤傲与不羁。
父亲上过私塾,写得一手好字。喜欢收藏。记得小时候,家境窘迫,父亲却时常斥资买回些字画条屏老旧瓷器,每每引起母亲不满。父亲爱读书爱买书,家中曾有大部头的辞海辞源,有线装的竖排版的古典名着,古色古香。可惜的是,都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收缴而流失。父亲也于当年去世。
父亲十几岁就赴北京学徒。后来在这座小城开了一家店铺,经营棉布和金银首饰。字号“庆丰祥”。靠着精明与诚信,生意兴隆,口碑极好。一九五六年公私合营,父亲把全部资产献给国家不留分文,父亲也由此成了一位资方代表。
父亲命运多舛,幼年丧母,年轻时又克妻。三任妻子或难产或患病先后夭亡。到了四十岁,才有了我的大姐,并陆续有了我们。在七个子女中,我排行第四,是父亲最疼爱的。小时候冬日放学回家,迎接我的总是父亲那双温暖的手。当冻红的小手被那双大手握住,父爱的温暖顿时流遍全身。
父亲很早就教我背三字经、千字文,使我爱学习明事理,让我成为一个好人。手把手地教珠算,使我在后来的数字工作中受益匪浅。而早期的说古典讲唐诗,培养我的文学爱好,又使我受益终生。
记忆的深处,还有一条鲜亮的红绸发带。那是在最窘困的年代,父亲能给予我的最好的春节礼物。那条红绸发带,是当年那个十岁女孩儿的最高向往。火红的绸结,缠绕在辫梢,柔柔的质感,温暖了我的一生。
父亲唤我,从来只称一字“敏”。直到现在,父亲那“敏”“敏”亲切的呼唤仍萦绕耳际。所以,我现在的笔名网名都是“敏子”,我要让天堂里的父亲在俯瞰人间的时候,在熙攘的人群里看到我,看到他最疼爱的小“敏子”。
父亲如竹,品高气清;父爱如山,令人仰止。
之所以写下这些文字,是因为我想他了,想念我那耿直又慈祥的老父亲了。
父亲去世时,我十六岁。而今,我已六十多岁了,父亲给我留下的是渐行渐远的背影。
我时常抬头遥望天际,看那飘动的白云,看那穿过云隙的道道霞光。我想,也许那就是天国里的竹林,父亲就在那片竹林里。或者说,那片竹林就是父亲,父亲已化作那片竹林。天堂里的父亲愉快地生活在那里,没有世间的喧嚣,没有尘世的烦恼,那是他的灵魂圣地。
我向往那片竹林,我仰视那片竹林。父亲啊,天上人间,阴阳两隔,那是我们父女俩共同守望的精神家园。
竹林文章7:一片竹林
文/杨邦
我很爱我们的学校,那里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有广阔平坦的操场,但我最向往的还是那绿葱葱的一片翠竹。
沿着崭新的教学楼,顺着楼梯走下去,就来到了那片绿葱葱的竹林。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竹子就像变戏法一样变得翠绿无暇!繁茂的枝叶遮盖住了曾经发黄的主干,再五颜六色的花朵也比不上它那无暇的绿、朴素的绿、纯洁的绿;微风拂过,好似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在翩翩起舞。沿着小路钻进竹林,能看见几棵新生的竹笋刚刚萌芽。小朋友们的心都被它拴在了上面,他们抵挡不住诱惑,常沿着小路钻进竹林,在那里玩耍。
在烈日炎炎的夏日,人们个个大汗淋漓。而对于竹子来说,好像显得没有关系。它们还是像往常那样拼命地生长,挨挨挤挤连成一片。走进去,只能隐约望见外面的世界。在炎炎夏日,我很喜欢在那里停憩,因为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避暑胜地”。一阵轻风拂过,使人心旷神怡!
天高云淡的秋日,没有夏日的炎热舒服多了,而那绿葱葱的翠竹却一下子冷清了下来。它的茎部逐渐枯黄了,竹叶也失去了往日的绿色,但它不像花朵那样凋谢,因为它有坚强的心!
在北风呼啸的冬日,翠竹和秋日时的它没有什么两样,仍然那样枯黄,只不过大自然给它穿上了一层雪白的衣服。瞧,它的生命多么顽强啊!
我爱学校这片竹林!
竹林文章8:牛山脚下有竹林
文/石昌林
老屋在汉滨区牛山脚下,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从老屋门前的院坝坎一直沿着斜坡延伸到坡底,同坡底老舅家房后的竹林连成竹海,远远望去,半面山坡上覆盖着一大片一大片的绿色,四季常青,蔚为壮观。
每次回到老屋,我便搬把椅子,背北面南坐在院坝上。身后是不时有飞机轰鸣起飞的安康富强机场,面前是黛青色的南山,身旁是翠绿的竹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里用于生产生活的燃料只有木柴和枯枝败叶。那时候我们每天放学回家,母亲在厨房里做饭,便让我们姊妹几个提上笼子去竹林里捡拾竹叶。我们捡拾满一笼子,便跑步送去厨房,倒在灶塘里,让母亲生火做饭用。这是一件苦差事!竹林被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捡拾踩踏,已经蹭光发亮,看不见任何枯枝败叶了。可母亲做饭还得用柴火。幸好竹园里还有其他高大的树木,我便爬上树顶去掰那些枯黄的还没有落下的干树枝。枯枝被我摇摇晃晃地掰下来扔到地上,弟弟妹妹们便在下面捡拾起来送去厨房……竹林被我们常年累月地扫荡着,竹子得不到任何的营养,稀稀落落地生长在竹林里。有些竹子还没有我家的土房子高;有些竹子细细的如同我的大拇指一样。
83年土地到户后,粮食增收,各种农作物丰收,农民的日子好过了。很多农民家庭开始用石碳作燃料生火做饭。农作物的秸秆堆积如山。母亲做饭再也不使唤我们去竹林里捡拾柴火了。竹林安静下来。一阵萧瑟的秋风过后,一片片走完了生命历程的枯枝败叶纷纷飘落下来,竹林里满是厚厚的竹叶;一场秋雨,竹叶紧紧地匍匐在地面,依偎在竹根周围;一场冬雪,竹叶变成了竹子最需要的养料,一点点渗透到地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的,竹叶也是有情的。它把最深的情回报给了滋养它的土地,给了它生命的竹。在一个秋冬的雨水的滋润下,它在蓄势,它要爆发了。
农历五月前后,一场饱墒雨过后。在你不经意间,在竹园的空隙处,忽然间就发现一根根又粗又尖的竹笋破土而出。几天功夫,它便由刚刚破土的矮小竹笋长成了两人多高的笔直挺立的大竹笋。让你不得不惊叹生命之力,蓬勃向上之力;不得不惊奇地去喜欢它、仰视它了。又高又直的竹笋这里一根,那里一根,气宇轩昂地生长着。夜深人静的时候,你睡在床上侧耳细听,可以清晰地听见竹笋拔节时“啪啪啪”的声音。再过几天,粗壮的竹笋已经长得高过了身旁的竹子,它便开始从下往上脱去裹在身上的厚厚的竹叶,竹叶终于被脱离干净了,它便在每一个竹节处都对称地长出一对竹枝,生出了嫩嫩的竹叶。竹笋变成了高大挺拔的竹子。
如今的竹林,密密麻麻尽是竹子。椿树、白腊树、洋槐树、榆树等都不见了身影。它们老了,没有了新鲜血液的置换,只能落寞地退出竹林。竹林里只剩下清一色的竹。竹子高大壮硕地生长着,没有人再去用竹子手工制作生活用具或者农具,人们把老的竹子卖给加工厂,制成筷子、生活用纸和建筑工地上用的壳子板。
一阵秋风,一层落叶;一场冬雪,一床厚被。春雨淅沥,冬去春来,又是满竹林的竹笋密密麻麻地拔地而起。要不了几天功夫,竹笋就长成了高大挺拔的竹子。竹林又是一片勃勃生机。
竹林文章9:校园里的竹林
文/石莉昂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这句诗是宋代诗坛成就卓越的大诗人苏轼题写的。说到竹子,我自然会想到学校里的那片小竹林。
竹子由竹笋长成。竹叶尖尖的,摸起来软软的,但叶边有点割手。竹竿一节一节的,青绿中带着几丝嫩黄。春季,竹子绿意盎然;夏季,竹叶葱绿繁茂;秋季,竹竿绿而带黄,就连大雪纷飞的冬季,竹子依然坚强不屈,像个勇敢的士兵,冒着大风大雪,还仍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不像大多植物,都枯死了,可竹子没有被寒风刺骨的冬季所冻死,它坚忍不拔,勇敢不屈,难怪《竹石》一诗里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的作用可大了,一天一夜也讲不完。竹子能做成笛子、筷子、生筒碗、篮子……竹叶还是大熊猫的食物呢。这样看来,不仅人要竹子,动物也不能缺少竹子。
校园里的小竹林,有一番唯美,也有一种坚强,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
竹林文章10:相遇,是最美的传奇
文/潘鹤
竹林在看,因为那一场雨正下在我目光殷切的地方,剪一段韶光,让风去挽住那纯净的幸福。许一份长长的希冀,留岁月去善待年华,岁月无声,我将乘着梦的翅膀,飞翔在旧日的时光中。
秦时明月汉时关,那隔代的相遇,是最美的传说。相遇在突如其来的时间里,正如一树花开。这别致的欣喜,好似一种天然的注定,又仿佛在冥冥之中,前生早已定下今生相遇的这一份盟约。
相遇,如云;于武陵说:“因风离海上,伴月到人间。”我倒觉得那真正的相遇应该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天然契机,犹如云划过树影或滑过竹林时,来时匆匆,去时亦匆匆,不剩任何痕迹,只给经历留下一份美好而悠然的心境。相遇,如云,因云神韵时常不一,所以相遇更是百般不同,懂的相遇如云的人,其心就能容纳相遇过后的悲欢离合,相遇,如云;聚散,两依依,终归去,明起,或又是归期。
相遇,如风;王摩诘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那一次,将军渭城狩猎,声势颇为浩大,彼时,风肆意翻滚,竖立在城墙边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心是旗帜,相遇犹风。心原水平如镜,因风激起,使她波澜壮阔,从而在岁月的演绎中画出内心宏大的局面。喜怒常因相遇而起,哀乐也源于相遇而生。相遇,能引出情仇,勾起爱恨,这如风的相遇啊!风没有方向,本无常,故相遇也是如此,无常之物演绎出来的故事,岂能有常!惠能在广州法性寺时,碰上两个和尚为飘动着的法幡争论不休。一个和尚感觉自己理直气壮,于是就高声叫道:“明明就是旗子在动!还有什么可争论的?”另一个和尚更觉得自己已经洞察到了法幡现象背后的本质,于是犀利地反驳道:“没有风,旗子怎么会动?明明就是风在动!”二人互不相让,几近扭打,众人来辩,终是莫衷一是,惠能见状,摇头叹息:“既非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你们大家的心在动啊!”相遇,如风,吹动法幡,若能淡定从容,不悲不喜,以寻常之心对待相遇之时的欣喜和相遇之后的失落,那么旗动将是心灵碰撞的舞动,风动就是岁月给予生命的明快。
相遇,如雨;苏东坡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沁人心,赋以滋润,美好的相遇亦是如此温纯的,这相遇的雨哦,下在一个人期待的午后,她在一个人的世界中,似曾相识地像突如其来的故人。雨下,雨停;缘聚,缘散。世界上的每一场雨水,总有停歇的时候;人生的每一份相遇,终有清淡的时刻。雨水,长久地随风潜入夜,相遇,永恒地润物细无声。若能视相遇为雨,懂得停歇聚散之道,心就可以驻足于淡然宁静的山林了,过后,定能收获雨后那道绚烂夺目又清远十分的彩虹。
相遇,如雪;王初诗名并不大,但他那句“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却是颇有意思的,愿作上林雪,送春归,真好!月正十五,是元宵,明月深处,可见有缘人!相遇如雪,那份晶莹剔透的相逢,是携手,是感动,是期许,是容纳。人生若只如初见,在圣洁如斯之际抛弃烦扰,在花开朦胧之时丢弃琐碎,万般一定好,此时的相遇是一种满足,是一次痴痴自问下的灵魂对答!相遇是一份突如其来的美丽和温馨。天高地厚,无论情缘深浅,在亲情、友情、爱情的天平上,相遇都是一种深藏于岁月里的祝福。相遇之时,不卑不亢,捧出纯良之心;相遇之后,不悲不喜,赠送祝福之意。相遇,如雪;若雪化水,又能悄然而至,火热在心头,外形的冷艳别样芬芳,情怀终是斩获了至柔至刚之物。
相遇的漫天大雪,化成了昨天午后的那场大雨,她下得真好,滴滴答答地击落在老屋的瓦片上,泛起一阵又一阵轻微的水雾,随后弥漫这方天际中,不时起,不时散,心无多念,身又何来纷至沓来的忧苦!
相遇如云,相遇如风,相遇如雨,相遇亦如雪。心怀相遇,寄身于天地之间,白昼,有青松翠柏相伴,入夜,有明月清风为友,人生竟如此地自然。
生活这般清洌。世界,你告诉我,相遇,是人生中最美的传奇。
竹林文章11:屋后那片竹林
文/雨凡
我家屋后有一片竹林,那翠翠的叶、绿绿的枝、青青的杆,着实让人喜欢。路人行至这里,都驻足“啧啧”观赏一番。
这片竹林已有四十多年了。那时我正上学,一次在同学家玩,看到他家屋旁长有竹子,便顿生好奇,因我第一次看到真的竹子,以前总是在图画上看到,从叔父讲的故事里还知道清代画家郑板桥擅长画竹子,他在晚年的杰作《竹石图》上题到:“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我想竹子一定是不平凡的植物,肯定有它独特的可贵之处,才使得这位画家这么喜欢它,一生画它,研究它。我便挖了棵竹子回家栽在屋后,在我的精心呵护下,居然成活了,后来越长越茂盛,渐渐长成了一片竹林。
竹子是一种多年生的植物。春天一场夜雨,第二天发现从地下钻出了许多黑乎乎的尖尖儿,这就是常说的雨后春笋。过几天再来看它,它长得已高不可及了,竹子冒到一定的高度后,就开始生枝长叶,不久就成形开始长结实了,一年后就能用了。竹子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夏天到了,常有邻居家要竹子撑蚊帐,便砍上几棵,用竹子撑起的蚊帐既美观又结实。粗竹子可用来做撑船的篙子,我家地处水乡,这里沟河纵横,水网交织,种地养殖少不了船,每年都有一些“老种田”的或养殖户要些竹子做篙子,或用竹子围网养殖。用竹子做的耙子、锄头、杈子的柄,既结实又轻巧。这片竹子给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我家的屋子坐落在村子后面,屋旁有小桥,屋后有绿竹、粉桃,一条小河从屋后经过,真真就是“小桥流水人家”。春天来了,桃花盛开,配上这成片青翠欲滴的绿竹,让人赏心悦目;夏天避暑,竹林里十分清凉,一阵风吹来,林中阵阵清凉从窗户钻进屋里,让人好不惬意;冬天风狂雪密,屋后的竹林就像一堵墙,为屋子遮风挡雨。隆冬时节,外面北风呼啸,人在屋里只听见竹叶沙沙作响,颇有诗意。屋子冬暖夏凉,且清雅宜居,都因有屋后的这片竹林。
竹林还是鸟栖息的家。林里整天鸟飞鸟落,鸟进鸟出。鸟类众多,叫声迥异,有麻雀、乌鸦、喜鹊、鹁鸪等,还有许多大大小小叫不出名儿来的鸟。尤其到了傍晚,竹林里鸟儿热闹非凡,各种鸟都归林栖息了,竹林里唧唧啾啾,老远就能听到鸟叫声,离别了一天的鸟们见面了,有的好像在互致问候,有的像是在倾吐一天的见闻,有的在相互追逐嬉戏,上蹿下跳,呼朋引伴,好像不愿早早入眠。林中热闹的情景,等到天黑才能静下来,晚饭后,天黑了,竹林里一片寂静,鸟儿们在竹林的家里睡得是多么的舒坦、安详。
屋后的那片竹林,对我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它美化了环境,启迪我的生活。工作困顿时,或生活上遇到挫折而烦恼时,到屋后的竹林里走走,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那竹叶沙沙的轻吟,鸟儿上蹿下跳的欢快,小桥流水的自然景致,林间的静谧与幽雅,让人感觉一新。此时的我,完全融入于这片如画的竹林之中,心境豁然敞亮起来。我受惠于屋后的那片竹林,尽享一片绿色与美好。这也许是竹林对我当年不经意栽植它的感恩和回馈吧。
竹林文章12:白竹林
文/李雨桐
清晨,我从朝雾山上下来,草上的白霜沾湿了我的鞋袜和裙摆。远处的高山淡如水墨仙境,云霞氲氤,而被云雾隔开的山头便是神话里的天宫了。我踏着青石板,一步一踏地向山下走去。
朝阳破开云层,露出了脸。远处的山岭,渐行渐远。山下炊烟袅袅,溪中河流悠悠缓缓。
我顺着溪流回到白竹林,大老远望去,像刚下过一场小雪。竹叶上的露水滴落在我发间,一阵凉意顺着头顶直灌到脚心。而心却无比欢喜、热忱。这样的一林一人,如此良辰美景岂不惬意?
我索性顿足在林间,观赏着这一草,一竹,一屋,一物。只因竹叶太过浓密遮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只剩得一缕一丝的余光。而这样的一丝一缕却恰到好处,不惊不扰的叫醒了沉睡中的生物。林中高处传来鸟儿的起床曲,清脆而悠扬,欢乐而满足,鸟叫声此起彼伏,传向了山的那一头。
清风拂来,伴着阵阵沙沙声,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颜面,轻绕着肩腰。空气明净而纯粹,胸襟跟着绵长的山径开拓,思想跟着山壑间的水声,山坳里的泉响,有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激起成篇的波动,流入到长江里去。
竹林文章13:乡村三题
文/赛男
竹林
岁月深处,你们整齐地排列在村庄那些被遗忘的空地,这里一坡,那里一片。苍翠,青葱,甚至不放过绝壁上的生机,让人类不相信荒凉与贫瘠。
起风的日子,你们浑厚的歌谣一路响起,如箫。不,比箫声更雄阔,仿佛千军万马在召唤。
更多的时候你们低头不语,沉思是你们的性格。沉思的你们也要成群结队,人类无法知道你们在思考什么,你们统一的姿势与契合让人类汗颜,在你们面前,人类有理由拷问团结的含义。
其实人类还想知道,为何鸟雀都喜欢把窝棚搭在你们身上?为何人类的童年都爱把你们当作一片休闲广场?
出土时,你们有节;凌云处,你们虚心。你们一生充满包容和坚守,为星罗棋布的村庄站岗放哨。你们挽起饱经风霜的老屋,让它在怀中入梦;与庄稼相依为命,俯身打量禾苗的长势,聆听它们拔节的声音。
有村庄的地方,就有你们——竹林,竹林的深处便是人烟。
竹林是乡村大地上的朴素风景,是天涯游子不灭的故乡记忆。
土墙
乡村的土墙在雨中静默着,房屋敞开耳朵,似在窥探大地的心事。
蔓生的野草或枯藤,衣带一样缠绕在土墙伤痕累累的腰上,它们是在寻求你的庇护?还是在打量你的高度?土墙无言,如村头那些抽着旱烟的老人。
土墙和农人相依为命,同庄稼一道在贫瘠的土地上坚守,爬满裂缝的蛛网挡住了岁月风霜。土墙神情安详,日复一日地沉默注视屋顶的炊烟,那是农人一辈又一辈的最美梦想。
土墙托付着沉重的历史,撑起了农人的天空,它们踏实憨厚,从不多话,总是站好自身的立场与角度。一场一场的风雨过后,土墙仍旧依偎在那些低矮的田庄,守候着人类的家园。
土墙能决定房屋的高度,却不能把握乡村的命运。城市渐渐蚕食村庄,土墙瞬间倒下时没有叹息没有挣扎,它肩负了纪念碑的重量。
扇子
天空喷火的时候,竹片、纸片、蒲草编织的扇子,在低矮的檐下或慵懒的屋里不停摇摆,似乎要赶走这个季节。
扇子是醒来的风喂养的一群庄稼,它让蚊虫在衣裙外飞绕却无处近身,它让凉风抵达了稻禾的闺房。在它晃动的影子里,夏天的河流渐渐远去。
扇子是风生水起的乡村符号,摇摆是它唯一的语言。只是有时,到底是扇子在摇动,还是心情在沉浮,人类说不清楚。
扇子永远在人类手中,无法挣脱自己的宿命,于是它把心事晾满房前的竹竿,也许只有风能读懂它的心事。
如今,扇子一天天老了,渐渐消失在岁月深处,徒留记忆。
竹林文章14:海上烟雨紫竹林
文/陈瑶
几场秋雨刚刚停息,找一个阳光温暖的早晨,独自一个人,背起双肩包,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随意得像风。
舟山群岛普陀山的紫竹林,是我最喜欢的地方,虽然曾经去过很多次,但像今天这样顶着迷蒙的秋雨,还是第一次。紫竹林,虽没有普济寺那样的宏伟建筑,但它却是普陀山佛教圣地的发源地,它的渊源应当追溯到紫竹林中的“不肯去观音院”。
相传唐咸通年间,日本僧人慧锷从五台山请得观音佛像泛舟取道现今的普陀山回国,就在如今的不肯去观音院院址处下海,驶入莲花洋,第一天遇到了风暴返回;第二天又遭遇暴风雨返航;第三天,虽风和日丽,但船行不远却又仿佛生了根似的进退不得。此时只见海上相继生出一朵两朵铁莲花,转眼间整个洋面布满了朵朵铁莲花。慧锷心中大惊,一次次开船不是风浪阻隔,就是铁莲锁舟,顿然悟觉,难道观音大士不肯去东瀛?虔诚的日本佛子跪拜在观音像前祷告:“若日本众生无缘见佛,我当从佛所向,建立精蓝,供养我佛。”旋即天空云开雾散,满洋的铁莲顷刻间也无了踪影,船又回到原来的出海处泊岸。当时有村民张氏目睹此灵异,遂舍宅供养,称为“不肯去观音院”。这就是“佛选名山”,普陀山遂成为观音菩萨道场的传说。
不知不觉中,不肯去观音院已在眼前,虽是雨雾迷蒙,但香火却依旧很旺,善男信女们在院门前的香炉里点燃3支清香,恭恭敬敬地双手捧着香朝观音像叩拜,最后再把香送回香炉,让它在香炉里静静地焚烧,直至化为灰,化成烟,随着缕缕清香飘向佛界净土。
走出紫竹林,对面就是浩瀚无边的大海了,那烟雨中的莲花洋,此时显得格外平静、安宁。深吸一口大海的气息,阵阵海风夹杂着蒙蒙晨雾迎面拂来,透着丝丝凉意,刹时传遍全身的每一寸肌肤。
也许这样的天气注定是这样的心情,在北方的朋友,非常羡慕我出生在海岛,以为每天可以看到大海,可事实上,像今天这样的如此靠近大海,却是不常有的。走过大士桥,道头就在我的脚下,这里应该是当年慧锷遭遇风暴后停靠的岸边,崖下的潮音洞,据说是观音现身处。海边错落有致的大大小小礁石,历经海水长年累月的冲蚀,表面变得班驳而光滑。极目远处,水天已浑然一色,仔细聆听,一种低沉的声音荡漾在海天间,像是海螺吹奏,低沉而有力,由远处飘来。此刻,闭上双眼,抛开都市所有的喧嚣与烦恼,卸下所有的包袱与压力,静静地站在海边,倾听着天籁之音,内心也渐渐地坦荡平静下来。
此时,整个紫竹林在一片蒙蒙的烟雨中醒了过来,寺中的木鱼声悠远地传来,那单调空寂的声响,敲打在我随风飘摇的心绪里,仿佛自己也渐渐融入了禅的世界。或许因为我的大海情结,又或许因为禅理蕴涵着我所想拥有的一份淡定心情,要不然,紫竹林何以像磁铁一般深深将我吸引?要不然,我的心何以就有了一种如此淡然的亲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