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月初散文(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月初散文1:割麦子的往事
文/信丽
在我的家乡,农历五月初的时候,是小麦成熟收获的季节。
记忆中那成片成片金色的麦浪随风舞蹈,乡亲们黑红的脸庞绽放出喜悦,阳光下闪闪发亮!
开镰了,男女老少齐上阵。刷刷刷,只能看到镰刀上下翻飞,划出一道道炫目的弧度,好像银蛇狂舞,有点嚣张有点霸道,身后的麦子别无选择,只有前赴后继倒下的份了。老人负责把麦子一摞摞捆好,以便运回村里的打麦场上。我们兴奋地在田野跑来跑去,到处拣麦穗。爆满的颗粒圆滚滚,引诱着我们,尖尖的麦芒挑衅似的竖起全身的刺,却也抵挡不住我们跃跃欲试的心。取几枚麦穗放手心,三两下,麦芒便丢盔弃甲,青青的麦粒落满手掌。手指微弯并拢,麦粒聚集掌心捂在嘴上,青葱岁月的美好滋味伴着那份醇香在嘴角蔓延开来,嚼出了有滋有味的童年。
夜晚的打麦场灯光如昼,机器轰鸣,周围贴着注意安全等宣传标语。场里是不让小孩进的,大喇叭里连续播放着严禁烟火,机器附近闲杂人等免入。麦秸打碎后,柔软喧腾,空气中涌动着好闻的淡淡青草气息。于是场边的麦垛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翻跟头、捉迷藏,跳啊笑啊,心随夜风飞出村庄,飞向憧憬的远方。
记忆最深的场景,还是后来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觉得可以帮父母割麦子了,于是拎着镰刀来到麦田。可是灵活的镰刀到了我的手中笨拙慌乱,依葫芦画瓢,左手使劲握住一把麦子,右手拿起镰刀放在麦秆上,向我站立的方向用力一拽,结果我摔了个四脚朝天,麦子却无动于衷。不信割不下麦子呢,重新再来,这回我认真学着父母的样子,试着把镰刀放在麦秆底部,半弯腰,稳稳有力的劲道割下,成功了!一把两把,越来越熟练,很快身后便躺倒了一片麦子。虽然很累,心中却有了满满的成就感。
傍晚时分,一向很严肃的父亲说:“俺闺女还真行!今年收成好,能多攒两个钱,等你上大学就不用愁学费了”。我很讶异:“能考上吗”?“拿出你割麦子的劲头,卯足劲,怎么不行”!从此,那金色的麦穗里,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后来,麦子逐渐减少,麦田变成了拔地而起的高楼或经济价值较高的果园。再也不见曾经割麦的热闹场景,打麦场也由专门的场地转移到了角落里。再后来,索性不见了麦子的踪影,小伙伴们也各奔东西。
麦收时节让我拥有了一个有快乐可以回忆的童年。想念那一望无际的麦香,想念那一张张流淌汗水的脸庞,还有我的那份最初的梦想。记忆中的麦收已退出时代的舞台,而我的心却始终萦绕在那些不可复制的时光里……
月初散文2:百舌鸟
文/张林青
四月初的一天,阳光和煦,刚出叶的白杨,沐浴阳光,叶儿闪着绿色的亮光,生机勃勃。忽然“倏”的一声,一只黑色的鸟落在我的窗台。我定睛端详:黑褐色的羽毛,乌色的啄喙,纯黑的脚爪。这就是百舌鸟,书名乌鸫鸟,它伸着头,机警地瞅了瞅我,瞅了瞅窗台西角,然后放心地飞走了。不久,它衔来泥草。我明白,它要在我窗台西角垒巢。见我毫无驱赶它之意,又舒坦地飞走了,接着又衔来泥草,细心地搭着,像燕子垒窝一样,来来去去,一个下午竟搭了个直径约五寸,高半寸的黑圆圈。就是这口口泥,不到一周,一个外部倒梯形,内空圆柱形的黑色鸟窝立在窗台西角。
人建房为居住,鸟亦如此。每天暮霭降临,百舌鸟就归巢。这天早饭后,我刚准备去上课,老伴推开纱窗惊叫:“老头,你看!”雌鸟已惊飞,我怔住了,窝里躺着六枚新鲜的褐色鸟蛋,极像鹌鹑蛋。我马上关好纱窗,一分钟后雌鸟又飞来,伏进窝里,分明是在孵卵了。跟母鸡一样,它整天伏在窝里,除极短时间飞去找点食物充饥外,其余时间都不声不响地蛰伏窝中,听到我们有响动,或见我们有走动,它有些怀疑地飞走。等我们停止人影晃动或响声时,它又伏下来,那么专心,那么尽职!为了不让百舌鸟受惊吓,我在纱窗上粘贴一张大报纸,遮住它的视线,让它安心地孵雏。
约摸两周,忽闻有细嫩的“唧—唧—唧”叫声,我循声推窗,哟,小鸟出壳了,六只生命像六个红红的肉球儿,赤裸裸的,没有羽毛,黄黄的嘴,叫声低微。母鸟见我推窗,飞到对面翠绿的林中,大声叫着,似乎害怕我们侵害它的幼雏,我迅速关上窗,让它精心哺雏吧!
俗话说:儿多母苦。这话对鸟同样适用。随着小鸟逐渐长毛,体形不断增大,喂食将成为母鸟最艰辛的任务。清晨,天刚刚亮,小鸟“唧—唧—唧”地吵声一片,它们饿了,母鸟一大早就出去寻觅食物。这天清晨六点,我来走廊做操,就见对面白杨枝上,母鸟衔着两条蚯蚓,两眼四处瞄瞄,见是我,“唧”的对我叫了一声,便高兴地落到窝边。此时窝边像爆开的热豆,六个小脑袋伸出,张开黄黄的小嘴:“唧乌—唧乌—唧乌”地叫个不停,噪声一片。母鸟把蚯蚓分别塞给两只小鸟口里,然后嘴对着未喂食的小鸟,与它们一一亲了一下,好像安慰它们:“乖乖们,别急,别急,妈妈马上就来喂你们。”张开翅膀,箭一般地飞向蓝天。这样,周而复始,母鸟日趋忙碌,几乎没有休息。小鸟羽翼渐丰。这天,风和日丽,我想看看小鸟长得怎样。哟,六只小鸟,全身长满了羽毛,翅膀也丰满了,它们挤在窝里,窝小,挨挨挤挤,六个小脑袋,六只小喙向着外边,由于太挤,有两只小鸟竟将爪子牢牢地抓住窝边沿,不停地叫,真有趣,真可爱。
过了三天,大早,我正起床,发现小鸟走出窝,在窗台上,高兴地走来走去,然后洗洗羽毛,“唧儿—唧儿—刮儿—刮儿……”地鸣叫。我一走近,它们“噗哧”一声,都展翅飞到对面浓绿的白杨林中,一边瞅着我,一边亲昵地亮开歌喉,那声音清亮、甜润,像杜鹃鸣音,但不凄厉,确切地说,极像乡间牧童在阳春三月,用青麦秆儿做的土笛声,清润悦耳,似乎在向我们两老谢意。
望着展翅蓝天的雏鸟,伫凝空寂乌黑的鸟窝,我高兴和眷恋并存。鸟,是富有灵性的,百舌鸟尽职哺雏,知爱憎,通友情,与人为友,人类若能善待它们,同大自然的生物和谐相处,那么,我们这个地球将天蓝云白,山青水秀,阳光明媚,鸟语花香。
月初散文3:蝉
文/隆如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想象着千年前的那个夏日的夜晚,初月的微光澄净而又薄凉,池上的荷花蘸着露水,悠悠然地盛开了,摇曳的柳荫里传来了新蝉的第一声歌唱。
千年后的这个夏天,一个被清露淋湿的早晨,太阳就要爬上门前那棵老槐树的梢头。这时,那个久违的声音,越过青翠的枝叶,划破夏日的长空,就这样不期然地撞进了我的心中。
夏天,整个世界都属于蝉。它们是隐逸在千枝万柯里的禅者,在树荫里唱着信仰的歌。从朝至暮,从暮至朝,生命不息,歌唱不止,仿佛它们来到这个世间,就是以歌唱为使命、为事业一般。
鸣唱,是蝉的生命宣言。晨曦初露,一只新蝉飞上了高高的枝头,于乡野静谧之中高声放歌,它应该是领唱的。不一会儿,那边便传来了应答,而且是一只唱来万只答,想来就算对歌高手刘三姐,在这鸣蝉跟前,也是要甘拜下风的。那悲壮的歌声似万马奔腾,喧嚣中自有一种不卑不亢、不媚不谄的气质在其中。
是什么样的歌喉,什么样的毅力,支撑着一个歌者这样专注而又忘情地歌唱?渐渐地知道了,原来蝉并不是用嘴巴唱歌,而是通过腹腔的震动来发声;蝉蛹埋在地下也要经过数年才会孵化,最长的达到十八年之久,而且蝉的生命很短暂,也就七八天的光阴。对于一个等待了许久,生命又将转瞬即逝的歌者来说,有什么理由能阻止它们昼夜不停的歌唱呢?
十八年,不敢想象,也无从体会。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个十八年呢?每当我听到蝉的歌声,无端就会这样想象:在绿叶里歌唱的哪里是一只蝉呀,分明就是一位翩翩的少年,吹响了青春的竹笛,年复一年,在那些翠生生的夏天里。
我侧耳聆听它们的歌声,试图破译那些高亢而又激烈的音符密码。它们在歌唱什么呢?夏天、清风、生命,抑或是爱情?可我总是听不懂,在一声接一声的“知了、知了”声中,立在树下,仰头望天的我,在凄怆、悲烈的嘶鸣中,还是一个懵懂的“不知道者”。
在知了声里,我回望童年,回望老屋门前枣树下听蝉的小小的我们。我长他一岁,他小我一辈,我们是叔侄,也是朋友。夏天的夜晚,奶奶把家里的小方桌搬到栆树下,我们就头挨着头地躺在上面,数星星,听蝉唱,我说这边槐树上的最响亮,他说那边榆树里的最高亢,我们争辩着,却从不红脸。
还是一样的夏夜,知了声里长大的我们,早已不再是最初的模样。可是我坚信,在这山高水长的日子里,总有一些记忆是抹不去,抛不开的。
我有一只竹节雕成的茶匙,匙柄上镌了一只栩栩的蝉,用漆点了两只黑溜溜的眼睛,很生动的样子。茶的醇厚和蝉的清冽,是一种多么诗意的相衬相合。
清冽,对,就是清冽,除此之外我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形容蝉的歌声。初听也许是聒噪刺耳,再听就会为之震颤,那些来自心底的呼唤,从林荫深处漫溢出来,有清风的柔和,明月的莹澈,更有山间溪流一般的清冽。
去山东,看到当地人热衷于食蝉,心为之寒噤不已。那些还没来得及蜕壳的蝉,变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这是一件多么遗憾而又残忍的事情。我又想起那些在黑暗中等待了十八年的生命,那些本来应该破土而出振翅高歌的蝉。这到底是蝉的不幸,还是我们人类的悲哀呢?
月初散文4:梦莹的九寨
文/吴晓明
今年的九月初,我如愿前往。从遥远的苏中平原小镇来到了“中华水景之王”——九寨沟,出游观景,独自看寨。
那天清晨,山区随处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凉意,爽爽的。我乘着旅游车,沿着林道,穿越在盘旋的山路上,扭来扭去,慢慢而行,一路向下。窗外是一片让人眼花缭乱的流动风景,山川与河谷绵延而过的每一个转角都会出现一种无法预料的美丽。凝目远眺,那山坡上云蒸雾绕,清新迷人,溪云浮生。而那瞬变的风云又凸现出深蓝色天空一块又一块,仿佛是天境在伸手召呼去天堂……啊!这仙境般的云,我在梦里似曾相识,不过,一切却在这个普通的九寨清晨如梦如痴。
车在山与山的夹缝中,缓缓停下。
当“九寨沟”三个大字,赫然显目,映入眼帘时,心里不禁:咯噔!这就是神奇的九寨沟吗?门前的两侧是一片绿莹莹的草坪,沾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它们快活地接受晨曦送来的礼物,舒畅地、忘乎所以地向上生长,在阵阵的微风中,掀起着层层绿浪,像在不断地向我点头:远方的客人,欢迎您!
我随着欢快的人群穿过门寨。不知为啥,一种久违的激情在心中油然而生:啊!与其说是享受大自然的美,倒不如说是步入了艺术的殿堂……我闻到了寨沟内干净、透明的水味道,是那么的清凉。我忘记所有,尽情地呼吸着从翠绿的山上四周飘荡的浓郁香风,感到有点甜,舒适,使疲惫的心身在映满艺术韵味梦幻般的殿堂中得到抚慰。我抬头仰望着,那蔚蓝的天空中飘过的一朵朵白云,似乎瞬间我张开双臂就能触摸到那空中的丝丝云线。这不就是一幅阳光洒在大地上挥毫泼墨的中国画!
犹如“Y”形的三条景观主沟,从清澈明净的山水之间已向我伸出热忱多情的胳膊拥我入怀,融我入体。刹那间,群山、翠峦、树木乃至空气……那逼人的洁净扑面而来,仿佛将人的五脏六腑洗涤得一尘不染。面对着那高阔的蓝天、清新的空气、神秘的雪山、蓝郁的松林……清纯如镜的水、神话般的意境崇得我注目不动,美得我心旌摇荡。九寨沟啊!我完全融于这美好的景致中,一切都好像置身于童话般世界里。让我变幻、让我陶醉、让我倍感舒畅……
九寨沟山清水秀,玉带般的溪沟将湖、泉、瀑、溪、滩连缀成一体,一点一景,景点相连,形成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五彩缤纷,恬静秀美,多姿百态的一道美景。群海碧蓝澄澈,水中倒映着山、林、云、天,一步一色,创出了“鱼在云中游,鸟在水中飞”的奇妙幻境。水在树间流,时尔陡峭,时尔平缓,层层跌落,构成湖下有瀑,瀑泻入湖,湖瀑相生,层层叠叠,相衔相依的幅幅动人画面。这天景、气景、水景的绚丽,仿佛又把我带进了一座精美的山水画廊。
如果说苍山峻岭是九寨沟的气魄,那么水一定是她的灵魂,是跳动的精灵。九寨沟的水,真难以用语言去描绘她的神圣、洁净、崇高与伟大。河流、悬泉、飞瀑、小溪、高原湖泊一应俱全。令我心动和难以忘怀的是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的瑰宝,大大小小的高原湖泊——海子。她们不仅仅个个都有着美好的神话传说,而且星罗棋布地散落在群山峻岭之中,如珠似玉、或聚或分或连,形状各异,在阳光下变幻出极为丰富的色彩层次,璀璨迷人。有些海子(如:箭竹海、熊猫海、孔雀海、火花海……)绿得仿佛可以与晶莹剔透的翡翠相媲美,是那样幽静、那样蓬勃,镶嵌在群山绿树之中,安详地享受着高原阳光的沐浴;有些海子(如:长海、卧龙海、老虎海……)却蓝得仿佛可以与幽幽发光的蓝宝石相比拟,是那么幽深、那么内敛,静静的躺在陡峻的高山怀中,犹如熟睡的孩子那样的娇憨、纯洁;而有些海子(如:五彩池、五花海)又是五颜六色的,一团团、一块块,如天空般湛蓝、宝石般墨绿、鸟羽般翠黄、深褐的……多种颜色交相辉映,混杂交错,五光十色,犹如孔雀开屏彩翅一般;还有的海子里面生长了矮小的灌木,一丛丛,“树在水中生,水在树中流,人在画中游”,一看就知是多姿多彩的盆景;还有的海子……我望着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久久地陶醉了,犹如走进了仙境一般,身飘欲醉。
然而,在所有海子当中,有着“九寨沟一绝”和“九寨精华”之誉的就是五花海。海子的两湖有着妙不可言的色彩——翠蓝和绿色。在波平如镜的湖面上,呈现出浅红、鹅黄、墨绿、深蓝、宝蓝等色块,如同无数块宝石镶嵌成的巨形佩饰,珠光宝气,雍容华贵。远望山峦的倒影清晰如画,水光山色,相映成趣。近眼在阳光作用之下,水色层次分明,那水中枯树,水底植物……纵横交错,层层叠加,交织成锦,犹如一幅幅色彩丰富、姿态万千的西洋油画,夺目耀眼。这海子的水啊!,仿佛把你的眼睛洗亮,把你的灵魂涤荡干净,一霎时,变成一个无私无畏的人了。
假如巧遇上天有灵,一阵微风轻盈的滑过湖面,碧波荡漾,就像仙女手中的一把镜子,脱手了,变得支离破碎,荡漾开来,显得更加美丽。假如到了金秋季节,特别是处于黄昏时分,火红的晚霞映在水中,其色彩一定会超出你的想象力——金星飞溅,彩波粼粼,绮丽无比。
告别幽静,九寨沟雄姿挺拔要数瀑布了。雪山融化之水汇集成溪,从树丛中顺势而下,遇到悬崖峭壁,飞瀑千丈,倾斜奔腾,勇往直前。有的细水涓涓,如丝如缕;有的洪流直下,气势磅礴;有的若玉带当风,凌空飘举;有的似蛟龙狂舞,意气飘扬。让你领略到“动如脱兔”的迅猛。
有着水色最美、水势最急、水声最大之称的珍珠滩瀑布。湍急的水流涌入宽阔的珍珠滩,从灌木丛中奔涌自高悬边,一泻而下,吼声如雷,浪花飞溅,晶莹夺目,似颗颗珍珠闪跃,向东狂奔而去。这让我想起了那飞动、清爽的《西游记》的主题歌:你牵着马,我挑着担……似乎又回到拍摄现场……
有着最为宏伟壮观之称的诺日朗瀑布。滔滔水流自诺日朗群海而来,从瀑顶树丛中越过宛如一把140米长梳的水柳齿间凌空而下,如银河飞泻,水势浩大、声震山谷,颇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实属罕见的森林瀑布。
此外,有着汹涌澎湃,激情飞扬之称的树正瀑布。纯净的水流穿过丛林,跌落山谷,滑过圆石,漫过堤埂,从落差100多米瀑顶带着轰隆的声响飞出,水大势猛,层层瀑布,犹如千军万马擂鼓摇旌,吼声如雷。
神奇的九寨,不愧是人间的天堂,让我痴迷的“童话世界”。也由此深深地体验了作家魏巍那“自然的美,美的自然,人间天上,天上人间”的美妙感受。
充满梦幻与诗意的的九寨啊!你真正让我在梦幻里走了一回,玩游了一趟,仿佛自己也抵达一场生命的纯净。
再见了!梦莹的九寨,我会再来看春天花里的九寨,冬天雪里的九寨……
月初散文5:流光。二月初的絮语
文/心莲
晨醒。恍然。已经是二月。
不觉中,流光日日不休。平淡,安然。是千篇一律的日子。似静水深流。偶有涟漪,亦会无声消散。似漫不经心,却又常常教人惊诧的无情且公正。
忙于琐事。纷杂而忙乱。单调却用繁复。久不曾静心写字。仿似渐被尘烟湮埋,却又许多的不甘。而欲待落笔,却又无言。
其实,怎又是无言。只是心中万绪,难以理清头绪。索性,不言。
这个周日的下午,阳光懒懒。却也没有丝毫会下雪的痕迹。
午时,跟友小聚。她的微信上,出差武汉的她的爱人晒出武汉大雪的照片。满地晶莹,一片素洁。羡慕,惊讶,喜欢。
盼一场雪,盼了很久。其实未曾真的不曾来。那夜,雨落在先。后来夹杂着雪花漫舞。却落地无形。心有小小的喜欢。深夜里,想着梦中不断重复的画面,安然睡去。满心的渴望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看到一地素白。而最终看到的,却是一如往日的灰色。这个小城冬天的主色调。
像一场刚刚萌芽又未及开始的恋。
而等雪的心情,一直在。
静夜里,捧卷而读。繁花不惊,银碗盛雪。是一直在看却又没坚持看完的书。随性如我。看书亦是常常随手拿起,却难以坚持读完一本。
她说: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年少的轻狂,白日放歌、纵意,随着尝遍世间毒草而克制,温润,收敛。不再向似水流年索取,而是向光阴贡献渐次低温的心,那些稍纵即逝的美都被记得,那些暴烈的邪恶渐次遗忘。与生活化干戈为玉帛,任意东西,风烟俱净,不问因果。
以为,自己有了足够强大的内心去笑看尘世,却还是在一些现实面前拜下阵来。那日,与你絮絮一些,我的委屈与忍让。你知我心性,并不喜与人争长短。只是我本凡人,容亦有度。难免会对一些莫须有的言辞心生愤懑与委屈,却也只会诉说与你听。你说:开口即是错。不解。后来静心而思,便觉禅意所在,亦觉得自己也是无聊。只是……
“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是成熟与否的一项标志”。还记得你曾说过这样的话。大概,心性里依然是小孩子。总爱较真,亦偶有顽劣之时吧。
一笑。我,还在成长ing……
“做你自己,说出你的感受。因为你在意的人不会介意,而介意的人,你不必在意。”嗯。我就是我。任何言语都不能改变事物的本质。何必入心一些无关?活出自己的率真和美好。我依然是我。只做自己,做最真实自己。简单,自然。何曾改变?!
而人生际遇,诸多细节,亦会如大浪淘沙,任流年里暗换,却也见得真心。懂得你的人,珍惜你的人,自然会相依守护不离不弃。所有的美,所有的暖,亦会不露声色沉淀心底深处。珍藏。
此刻,夕阳缓缓沉落。有着往日如常的静谧安然。单曲循环的曲子,无始无终。而窗前的绿萝,依然蓬勃着。新生的枝蔓张扬着,毫不掩饰的旺盛的生命力。一任窗外风寒料峭,而自有属于它的馨暖与安然。
一如我。一如我们。岁月静好,现实安稳。
月初散文6:清明时节
文/温秀荣
四月初,地气返暖,东风渐柔,山川大地依次从一冬的酣眠里醒来,清明如期而至。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唯有清明。
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叩头行礼祭拜。
清明,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阳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近二十天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又叫踏青节,这期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的好时候,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在我国的南方,清明时节已经是春草萋萋春花绚烂,尤其江浙之地文化底蕴深厚,自古不乏才子佳人,源于清明的风流佳话、红粉诗词实在是太多了,唐代诗人杜牧,不正是在那清明的细雨中寻觅酒家,顺着牧童的指尖,遥遥的看见一林子的杏花。
要说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传至民间相沿成俗。还有一说则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寒食二字,在古诗词里经常看见。寒食节,又称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冬至后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两天。寒食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这是一个关于友谊和君子不慕荣华的故事。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曾经割股为他充饥。晋文公归国为君后,分封时独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居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介子推不愿为官,躲藏不见。晋文公便命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出山,结果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颗大树被活活烧死,晋文公悲愤至极,于是下令每年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准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后因寒食节与清明日期相近,逐渐地两节合并。
祭扫踏青一般多在南方,因为南方的清明已是满目翠绿,花艳蝶舞,来来回回,一路上风景如画。而在北方,清明节就只能扫墓祭祖了,因为野外荒芜一片,实在是无青可踏。人们携家带子,顺着乡下的山坳、沿着绵延的草坡,放慢匆忙的脚步,凝重的来到故乡的祖坟前,点燃纸钱在一座荒草离离的坟头。那里沉睡着故去的亲人,他们的音容笑貌再一次浮现在眼前、响起在耳畔,让这些前来祭奠的人再一次重温过去的温暖和幸福,也又一次体味失去这温暖和幸福的疼痛。回忆故去亲人给我们的爱,让我们感恩生命的美好,再一次咀嚼失去他们的苦楚,让我们再一次的生出面对未来的信心和战胜苦难的勇气。
返青的山野和温润的天色,透露着生命的讯息,让我们把欲出的泪水吞咽下去。谁都知道,祭奠仅仅是一个仪式,但是谁都愿意相信亲人们能够接收到我们的馈赠。我们感慨着祖先的功业、荣誉,感恩着亲人的辛劳和清誉,暗自都希望自己也能有所成就、至少不留恶名,以便告慰先祖和垂范后人。从祭祖的活动中,我们找到自己的来路和归宿,我们都深知自己是在完成家族的功业接力,我们都从这寂寥无声的荒凉之处获得了许多精神的安慰和无限的动力。扫墓祭祖,我们都祈盼祖先保佑子孙,赐福于子孙,家族如此,民族亦然。
清明扫墓祭祖是传统文化,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感恩和孝道的盛大节日。它是我们民族重视血缘、祖先崇拜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不衰的重要原因。
月初散文7:牵手
文/志琦
朋友老父七十有余,六月初生病住院,术后感染,医院连发病危通知,意识模糊的老人亦无求生意志。
儿女们已准备后事,通知亲友同学见最后一面。一同学告知几百里外老人初恋情人。七十岁的老妇即乘最快客车赶回。同学告知老人,老人一听血压、心率骤然升高,吓得医生忙用镇静剂。
儿女就是否让两人见面起了争议。反对的儿子说:老爸现已如此激动,见面怎承受得了?赞同的大女儿和女婿言:父亲迟迟不咽这口气,或许就是为等见老妇一面呢?“让他们见面吧,老爸死也是高兴死的!”大女婿一锤定音。
风尘仆仆的老妇赶到病房时,老人的镇静药效剂尚未消失。儿女在其耳边言:阿姨到了,你听到眨眨眼,老人拼命挤眨双眼。儿女悄悄退出,扭头见老妇轻轻拉住老人的手喃喃呢语。
老妇当晚即要陪护老人,儿女不从,将其请至家中休息。老妇含羞对老人的女儿言:今天,我第一次牵了他的手。
次日医生查房,惊奇道:老人的情况竟有了好转,身体器官又恢复了勃勃生机。拍板见面的大女婿无限感叹:没想到爱情的力量如此之大。大女婿还讲述了一个感人的细节。按照风俗,老人的衣袋里放了几百元“上路钱”,老人知老妇生活艰难,抖索着手执意把钱掏出给老妇,老妇躲出病房嚎啕大哭。
老妇陪伴老人直至康复方回。
月初散文8:一个小小的春天
文/马子沛
三月初,我们去了蓝田县的王顺山踏青。虽然气温不是太暖和,但树梢上都吐出了点点的新芽。那些长在山路两边的灌木的枝条,变得柔软而水灵起来,不再像冬天时那么的僵硬和干枯,颜色也由深灰色变成了青绿色,一下子有了生命的活力。一根枝条在温暖的阳光里,欣欣然睁开了眼,萌发出三两片暗红色的嫩芽,我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东风第一枝”。
一直紧跟在我们身后爬山的,是一队中老年驴友,他们提着音响,一路上都在放着欢快的歌曲。有的人,和着乐曲放声高歌;还有的人,挤在一起说说笑笑。我听见一位大妈兴奋地说着:“春天了,爬爬山真好,活动活动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感觉人都变年轻了。”
王顺山的山势较高,背阴的地方还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但是小溪已经开始解冻了,叮叮咚咚地一路奔下山去。山谷里的微风,已经没有一丝丝的寒意,轻轻柔柔的,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那一簇簇新生的嫩竹从雪堆下面钻出来,碧绿的枝干在白雪的映衬下格外得抢眼。我明白了,春天就是冬天诞生下的孩子,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一个大山里的小女孩,趴在一棵大树下的石桌子上写作业,他的爸爸则坐在一旁,一边招揽着游客买山货,一边给她听写着生字。她每一笔每一划都写得非常认真,当爸爸给她指出写错的生字时,她抬起头看着爸爸不好意思地笑了。我觉得,春天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新一年的开始,是对未来的希望,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我发现——春天已经无处不在,根本不用费力地去找寻,而我自己,也已经是一个小小的春天了……
月初散文9:雨丝携着思念在飞
文/小仵的天空
六月末,七月初在我们这里是飘雨的季节,往年这个时候三天两头的会细雨蒙蒙,偶尔还会电闪雷鸣,冰雹与雨俱下,是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白亮亮的帘幕中。今年却有些特别,这几天一直是连续的暑热,穿着莫代尔的黑色小背心儿,纯棉的黑色短裤走在树荫下,一会就有汗水爬满了前胸后背,天上有些云,但仍遮不住热啦啦的阳光的奔逃。第一次注意到今年的知了开始叫了,“知了知了”有一搭没一搭的叫着,似乎也热的张不开嘴了,倒是那几只麻雀精神,喳喳的叫着从窗前飞过去,落在树梢上,有节奏的上下晃悠着……
早晨起来撩开窗帘:外面无声无息的开始飘雨了,看来下的时间还不长地皮都没湿透,水泥马路上留下些或深或浅的水印儿,树丛在朦朦的烟纱里边缘倒有些模糊了。雨缠缠绵绵的,窗纱上稀稀落落的挂着些大水滴,飘来新的雨丝,和水滴簌簌的和为一大颗,亮亮的顺帘丝滚落下来,拉成一条模糊的线,像极了这七月寂寞的心情。
这个时候总喜欢斜斜的靠在那张奶白的椅子上,把窗户大大的张开,让滴滴答答的雨轻轻的敲打着窗棂,打开音响放上卡伦卡朋特的《世界之巅》或是《情人》,让她怀旧的声音缓缓的穿越迷蒙的雨雾,慢慢的飘到云端。手里握着透明的玻璃杯子,冰凉的橙黄的果汁滴溜溜的打着转儿,微笑不禁爬上了嘴角,仿佛你的叮嘱又在耳边:少吹点风,别喝太凉的饮料----
从凉水壶里再倒一杯凉白开,转转杯子让展开的白色菊花和金红的枸杞子在杯子里上下颠簸着,看他们尽情的在微温的甜甜的空间里痴痴缠绵----
雨不知不觉间又停了,外飘窗上还偶尔滴答一声,那应该是楼上滑落的陈雨。小鸟们也醒了,树丛间一会扑楞一下,鸟儿扑打着小翅膀冲出来,枝叶晃晃悠悠打着秋千,雨滴受惊般的没次序的滴落下来。
雨丝停止了飘荡,可是思念的灵光却还在循着他们固有的轨迹,依旧无声无息的朝着你在的方向延展,那一分清凉中的微微的暖滑过你的手臂,慢慢的浮上你的脸----
月初散文10:与一株蒲公英邂逅
文/赵智远
四月初,永登寒意犹存。在我晨练的青龙山坡小道上,一点绿色突然使我眼前一亮——一株嫩绿的蒲公英,在水泥台阶缝隙间,铺展出锯齿状的小叶片,“天时人事日相催”——永登的春天来了!
说来,我与这株蒲公英认识已六年了。记得六年前,在这同样的季节里,不经意间,我发现了它。当时我想,这株蒲公英真会选择生长地——山坡上、台阶处,避风向阳,自然它也就成了第一批报春的小草。此后,每年四月初,它都会在固定的位置上发芽抽青,铺展叶片。夏日来临,它会在叶片中间长出细茎来,顶端长一个花蕾,继而绽出一朵黄灿灿的小花,开的自然洒脱,恣意灿烂。再过些日子,花瓣脱落,花盘变成一个毛茸茸的白色绒球。不消几日,在微风吹拂下,那白色的绒球飞出无数个小“降落伞”,带着它的种子飞向远方……
蒲公英在我们家乡被称为“黄花郎”,它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可食用,可药用。在正常的年月,它是野菜,饥荒的日子,人们拿它顶粮度日。《本草纲目》中记载,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蒲公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种子无论飘到何方,它都会孕育出新的生命。小道上的这株蒲公英,就在水泥砖的缝隙间固守了五六年,“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怠,伴我晨练。它的品性,也勾起我年轻时的一段回忆。
十七八岁时,我在省城一个省直机关工作,那时的我,刚从北京受培训回到兰州,对前途、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个人的命运总是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后因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和我一起工作的十几个小青年先后被“调整”,我被调往郊县农村当教师。我的情绪可谓“一落千丈”。出发的前一天,三叔赵燕翼要我陪他“一起外出走走”。叔侄俩来到黄河边,信步游走。三叔要
我谈谈调往郊县的想法。我当时心如乱麻,老半会没有说话。夏日里,河岸边野菜不少,三叔随手拔下一只毛绒绒的蒲公英种球,放在嘴边一吹,那些“小伞”四散飘开,接着说:“你看,这里,有高大的柳树、杨树,远处的雁滩上还有果树,更多的是各种小草。自然界里一切都有生存的价值,白杨可以做栋梁,枝条可以当烧柴,果树可以结出甜美的果实。就拿蒲公英来说,虽然它庸常卑微,却可以做中药,可以作蔬菜果腹。古今往来,出类拔萃的人永远是少数,多数只能是平常的普通人。我希望你,不管命运把你抛向哪里,都要像蒲公英一样,深深扎根泥土,努力完成自己的生命历程……”从此,我便在永登扎了根。
岁月流转,世事变迁,三叔也已辞世六七年了。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与蒲公英再次邂逅,三叔当年的教诲,又在我耳边响起。回想,我在这几十年人生历程中,无论是在艰苦的农村小学校、还是在县城的党政机关,无论是干教学、干宣传、搞文史,不管是做乡村教员还是当县上部门领导,我都没有忘记三叔的叮嘱,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坚守心灵的平静与和谐。当生活不富,日子凡俗,或遇到曲折和困难时,我都不怨、不忧,保持一份踏实、温暖,感恩和热爱的态度,去对待同志、对待工作,这样困难也就迎刃而解,心里也就坦然了,工作也就能出成果。
蒲公英是我人生的教科书,我爱它普通、朴实、遇土而生的品格;我也怀念三叔,永远铭记他那亲切、明理、感人的教诲。
月初散文11:似水流年,拈一瓣落英暖指尖
文/梅花三弄
五月初已是暮春,北方贪睡的绿恍然醒来,一夜之间便泛滥了眼。天色清澈,暖阳夺目。一棵棵桃树等不及与绿叶牵手竞先开放,红白朵朵连绵枝头,纵使开的单纯孤独,却仍是灿烂热烈了路人的眼晴和心情。
院子中心,寂静无人,斑驳的长椅寂寞了一冬,终于迎来了特意赏花之人。仰面满眼开的热闹,却不由心生怜惜,再不看,花就要老去了。曾几何,花开浓烈傍腮香,红颜斗艳染素妆,却只叹,暮春一刻方盛好,缤纷苦短尽流芳。凝望微风下摇曳生姿的花枝,感伤,酝酿了近四季的精华,只为了这短暂几日的蓬勃,欣喜花绽为谁香?惆怅花落为谁伤?可惜问花花不语,凭添一丝疼痛在心上啊!
放下手里的书卷,慢慢坐在树下,微风拂过,有花瓣零落在肩。轻拈一瓣,放于唇边,闭眼轻嗅,清香润脾。心念起伏,苍白的脸颊泛起红晕,想起那时和你誓言相约要在花开的季节再见。可如今,人面桃花相映红,君却已经漂洋过海,不知何处去了,徒剩我一人独坐于桃树下伤感流年。泛黄的镜头回转,那年,文学社的一群伙伴在桃花间穿梭,寻找文字的灵感。我立于花丛,手执花瓣,眉头微蹙,风掠过,长发和裙摆轻舞的画面,燃烧了青春的眼晴,灿然盛开在你的心上。可惜,那一场倾心倾世之恋啊,终是抵不过岁月的利手,在风里枯干至灰飞烟灭了。就像未来一场寒雨后,这树上的每一朵都将离枝而去,纵使满含不愿不舍,终是抵不过命运的轮回安排。
花飞落英逐流水。时光如梭,我们都在随波向前行走。如今,滤去尖利悲凉,只留温暖点滴,心已经能安宁地回想过往了,想你也是如此吧。人生一世,定会遇人无数,只是桃红纵有三千树,在我们心里是否能及当年初开时的那朵鲜?所以,请原谅我仍是习惯性地喜欢春天的朦胧,喜欢看桃蕾初结、幼花绽芽,喜欢一夜醒来,看见千花万树轰然热烈重来。纵使那个素衣长发、仰面痴望花瓣的清秀女子定格在了你的镜头中,烙印在了你的眼晴里,却终是桃花净尽百花开,从你的心里凄然凋落,我却学会了善解世态炎凉,学会如何一个人持续着自己的喜欢,缤纷着自己的流年。
岁月如沙,匆匆从指缝间漏过。爱情开花时芬芳浓香,惹人疼爱;凋落时便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不忍目睹。心碎无法弥补,绝尘无力挽留。一些人无缘相伴,终要远离;一些事无需继续,终要尘封。心底埋藏已久的那根相思的弦,经不起岁月的风吹雨淋,丝已残断,爱情已淡,就像这桃花与叶子既然有意选择了此起彼伏,便要错身而过。然而,花开一刻,终是曾经香氛满襟,当年你亲手插在我发间的那朵桃花仍然芳形不散、余香缭绕,每每在寒冷的日子里让我心生暖意。此时,我这里是白昼,你那里已是夜晚,相信在一轮明月映照的地球上,当我的面容再次泛上你的心头时,也定是微笑相对,温情握手问安吧。是啊,人生不能执手,便留淡香于彼此心中吧!
有只小鸟落在枝头好奇地向树下张望,吱喳有声,似乎在劝我不要感伤。“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种心境,两种态度。眼前这盛开得近乎荼糜的一树树,肆意缤纷过、美丽过,落地成泥也无怨无悔;两个人的爱情甜蜜过温暖过,有缘无分未能结果,分手离别亦不应该余恨不休!
流年逝水,可以揉皱我们的容颜,洗白我们的乌发,却也抚平了坎坷的怨伤。一些想忘记却难忘记的人和事,积淀于心,纵使香如故,终是会成了摇椅中安静沉默的回忆。折叠过往,厚积生暖,就把曾经的花开花落都珍藏在记忆中吧,留待细雨淋漓的夜晚、絮雪纷飞的午间,一盏清茶伴我们温情翻开泛黄的相册,一页一页回味,轻拈岁月的一瓣瓣落英暖在指尖、香在心间吧!
月初散文12:落花人独立
文/卿倾子轻
八月初的时候发过这样一条动态:“如果这个世界上的某个人特别难以原谅,那就不要再想了,你在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原谅。”
我其实一直对某个人离我远去而耿耿于怀,我一直告诉自己,不是那人不要我了,是我扔掉了那人。可是每次听到《最佳损友》这首歌的时候,眼泪就像放了闸的水库喷薄而出,回忆就像是早就准备好的影片一帧帧的连续不断。
我一直有着一种死鸭子嘴硬以及最柔软心肠的错位组合。大概是太害怕别人不喜欢我,而变得有些好像不在乎。在别人离开我之前,会笑着抱抱T,然后决然转身,纵使痛苦也绝不低头乞求。这种表现大概是为了维护自己想要的那可能不存在的可怜巴巴的自尊。
有时候越是在乎,越会装作无所谓,因为清楚的知道那些东西,即使你开口也没人在意,倒不如放在心里不给自己难堪,也不让别人尴尬。
人在这个世间,从初生牛犊不怕虎,到在不断打磨下开始有所畏惧,然后等有些许能力之后,有些许底气。这个过程你会遇到很多人,会遇到很多事,有些事,会让你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从而导致你在日后时常惶恐时常不安。
周国平曾经说过,每个强者的背后,都有一段屈辱的历史。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我这样的普通人。
每年都会有一段阴郁时期,被过往的阴影纠缠,那种暗无天日的绝望,就像是在水底缠住你脚踝的水草,越是挣脱,越是紧缚。会把自己的灵魂关在一个角落,如行尸走肉般,靠着另一个人格去和现实中的人进行交流,所有的人都认为你和往常没什么两样,可是每当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就会被那团水草拽的没有气力。
我一直都做不到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即使一遍遍的进行心理暗示,自己已经足够好,不需要再害怕。可是依然会被那些过往压的喘不过气。
我也曾经尝试遗忘,可有些事情你越是想要忘,反而会不断加深记忆。你会发现原来你不曾在意的细节也都一点点的浮现,最终变成一个魇,张着血盆大口想要把你生吞进去。
每当这个时候,总是在不断的回想从小到大所有自己记得的事情,然后会沉溺于某件事某个人而耿耿于怀不能自拔。
我曾经歇斯底里的痛恨,心底暗暗的告诉自己,如果那人不再联系,那么我这次也一定一定不要再联系。
可是当我想到这一生,如果我不再联系那人,那人大概一辈子都不会联系自己时,心底的隐痛又会发作。我时常劝慰别人,任何事情都会随着时间而过去,因为时间在一秒一秒的流逝。可是我也深切的知道,有些人有些事,永远是藏在你心中的倒刺,如果试图拔除,只能开膛破肚。
我不知道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这样一个人,还是我太过揪着过往不放。我只是发现,无论时间过去多久,无论我再遇到多少人,我还是会在某个瞬间,因为那个人而悲伤的不能自抑。我最终无奈的发现,不管是那人不要我了,还是我扔掉了那人,都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我还是在每次想起那人时,灵魂不断的被思念扑倒。可是我还是不敢再重新尝试找那人。
我害怕。
害怕自己所思念的东西轰然坍塌,害怕自己所有的期待会在一瞬间落空,害怕自己心心念念的人会松开自己的手,心中描绘了无数次的重逢,刹那间,会变得无影无踪。
我想那人不会明白,连我自己都不明白。
月初散文13:九华天池散记
文/戴益民
甲午年六月初十日,雨后初晴,我们一行数十人自天池人家出发,一路且行且停,登临被誉为江南“阿里山”的九华天池。
人在山下向上望去,只见一幅俊朗恢宏的山水画卷映入眼帘。导游介绍说,九华天池是由“两池一谷”构成,“两池”是指天池与龙池,“一谷”是指冰川石谷,它们连同峡谷溪流、飞瀑怪石、幽林迷窟一起,构成了九华天池独具特色的江南奇观。通往山上的路径浓荫蔽日,耳闻蝉音鸟语,目视潺潺溪流,一种如沐春风之感油然而生,顿觉天宽地阔,心旷神怡。人生无论进退得失,也无论穷达荣辱,当你身心融入大自然,一切的喧哗与骚动便都归于宁静。
蟾园是上山的第一景。只见水池中匍匐着一块巨石,那便是金蟾石,蟾园二字就是以此金蟾石命名。金蟾正前方有许多游客扔下的钱币,仿佛是从嘴里吐出来,寓“吐宝发财,财源广进”之意。民间关于金蟾的传说,多和月宫有关,所以月宫也叫蟾宫,自古以来就用“蟾宫折桂”来比喻考取功名。缘此,金蟾就成了人们非常喜爱的吉祥物。登山伊始,便遇金蟾吐宝,乃上上吉兆,于是脚步平添了无限活力。
踏小道拾级而上,但见四面林木葱茏,竹海起伏,山谷叠翠,水波荡漾。一潭绿水像一块巨大的翡翠,如画的景色扑面而来。我想,这就是龙池吧。龙池上游有一座廊桥,人行走其中,晃晃悠悠,令人心旌摇曳,浮想联翩。站在桥上回望池水,看阳光投射水面,波光粼粼,一池绿水如同圣水般洗净了心灵。过了廊桥往北走,前方的悬崖峭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一条十几米宽的瀑布从山崖滚落下来,如同一条银色玉带飞流直下,右侧滚圆的奇形巨石陡然隆起,露出一个三角形的洞口,洞口刻有“龙宫”两字。脚下潺潺流水,耳边清泉飞溅,林中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给人以浑然天成的和谐美感。
沿着龙池往前走便进入一条大峡谷,也称之为龙宫。峡谷内巨石密布,形态各异。有的石臼深达数米,有的像巨蛋一样依附在悬崖上,还有的形状像罗汉、像天梯、像脚印等等。这是第四纪冰川飘砾的遗迹,形成很多由怪石堆积而成的天然洞穴。行走其间,除了石头和流水,便是随处可见的古树。在一处山崖的平台上,只见一棵古树抱住一块巨石,缠绵纠结,相依相生。据介绍,这棵古树树龄已达500年,它抱石而生,吸日月精华生长,被当地百姓称为“神树抱石”,其根纵横交错,与巨石结为一体,俗称“根缘”。这是属于檀根的世界,它们在石缝里求生存,可以不需要土壤,在生长的过程中慢慢将石头分解、包裹,形成“檀石一体”、“根石一家”的奇特景观,这不能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更惊叹生命的奇迹无处不在。穿越洞穴时必须小心翼翼弯着腰,否则就会触碰到石壁,更直观的感觉是洞内寒气逼人,全身骤然清凉。而且甚为奇妙的是,石谷内别有洞天,洞中有洞,地下暗河穿洞而过,水绕着石,石抱着水,巧妙组合,融为一体。地下暗河冬暖夏凉,有一种奇特的山娃娃龟生活在这里。走出峡谷暗河,我们仿佛从一个世界来到另外一个世界,在强烈的紫外线阳光照射下,凉热交加,冷暖自知,一时竟然不知身处何时何地。
临近天池,眼前忽然出现一座雄伟的大坝。这大坝高出地面约100多米,须仰视才能看见那坝上的景物。沿着石级攀登而上,忽见一座天然的湖泊出现在面前。在群山环抱之中,湖光山色,碧水万顷,仿佛人间仙境。站在大坝极目远眺,峡区数十里山光水色尽收眼底。那一山一石,一草一木,一潭一瀑,仿佛都有了灵性,有一种人类无法言说的力量,将我们完全带入大自然的怀抱。坐在游船里,我们一边观赏景色,一边拍照。幽深的树林,清新的空气,静态的巨石,动态的瀑布,潋滟的波光……如果说雄奇的峰群石窟或如刀枪剑戟般充满阳刚之气,那么娴静的高山平湖则如曲线音符般尽显阴柔之美。我们为这高山出平湖的优美景色而来,却又不知不觉融入景色中浑然不觉。正应证了那首“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的诗句。
九华天池,风景画廊,千年秀色,不虚此行,是以记之。
月初散文14:雨天
文/唯祎
九月初,一个人在街上闲逛,忽如而至的一场雨把我困在这里。一时无处可去,便在街对面的一家咖啡店里歇脚。
一个人,一杯泡沫拿铁,一本旧书,让时间滴答流淌。听着轻爵士的小调,望着窗外的人来人往,有的撑伞小踱,有的冒雨快跑,车鸣声渐渐多了起来,桌上的咖啡散发着浅浅的温热。我正无心地搅拌着咖啡,门口进来的一个大胡子老外吸引了我的注意。
老外约莫50多岁,头发花白,胡子细密地长在脸颊两侧,头顶微秃,戴一副细框眼镜,一副温和的模样。他很健谈,能和店里的年轻人们从北京聊到上海,话锋一转,又聊回这座小城的安逸。聊到兴奋处,他哈哈大笑,眉毛飞舞,我停下手中搅动着的勺子,望向他们,喝了一口咖啡。
手头正翻着一本小说,我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的青葱岁月,那是和同学们一起努力奋斗的美好时光。而如今,好多同学都结婚了,联系也少了,即使有联系,也难有心情时常见面。
人有的时候很奇怪,过去没有条件用手机,一到暑假几个要好的姐妹互留家里的电话和地址,或煲“电话粥”,或三五相约一起讨论作业,住得远的同学,有心的还会互相写信……我至今仍保留着学生时代的信件,因为那里面有着我们最单纯、最热切的想念。而现在,通信发达、交通便利,我们却很难再聚,或许是时间变少了,各自忙碌,或许是心态不一样了,没有了年少时的单纯心境,于是也任由友情流淌在这时光匆匆里,最后矫情地怪责于时光和岁月。我深知,有些东西永远都回不去了。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年轻人和老外仍在聊天,我零碎地听着他们的交谈,简单而又快乐。他们的对话辽远广阔,简单却很热情,一直不停,如这缠绵的雨。
又过了好一阵,雨才渐渐停了,年轻人和老外相互告别,分别时竟然还来了个西式的拥抱,忽然发现人和人原来是可以那么亲近的,不像这雨一般无情。
不觉间一个下午过去了,我在门口站了一会,望着渐落渐疏的雨,慢慢走出小店。
月初散文15:忆痕
文/叶月由汐
三月初的周末,天气晴好。大学里的第一次春游,目的地是西塘,一个如诗如画的古镇,小桥流水中江南的内敛秀美自然流露。初春萌芽的柳树临岸而立,暖风吹过,青枝曼舞,我不禁想起了周庄,那个与西塘如此相仿的江南水乡,想起那个与你同游的地方。石板小弄里有过我们的足迹,厅堂楼阁间有过我们的合影。
你看,我是这么容易就想起你来,毕竟关于你的记忆占据了我大半青葱岁月,悄悄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只是,你不知。
一年前千里跋涉,我来到这个陌生的N城,与你一江之隔,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很少再会去想以前的事了,忙碌没有给我充裕的时间去思考、回味、缅怀和感伤。只是当暮色四合的校园里渐渐升起一层薄雾时,我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你。潮湿的雾气把路灯的光芒散射出一片柔和氤氲,那是我们说再见的背景画面。不知多年后我会以怎样的心情怀念这片朦胧。极度思念的时候,远距离的声音在电话那头给我安慰——
喂……
熟悉的声音却不再是熟悉的语调。
在N城的一年,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黄昏在操场边走过,看着空旷的篮球场,回忆再度与我为邻。
想起第一次在你打篮球时为你买饮料,满心欢喜的买了三罐可口可乐,却在很久以后才知道原来你只喝百事,那是你只是笑着把饮料递给队友。之后与你并肩在操场上走过一圈又一圈,看夜幕把天边的晚霞一点一点吞没。想起第一次收到你送的生日礼物,是一个小小的沙漏,底座上刻着Brave,你说希望我勇敢。它在我的书桌放了两年又三个月。想起第一次一起去旅游,慢悠悠的乌蓬船在周庄的小河里静静划出两道水痕向岸边扩散开去。临河沿街的小楼下坐着几个晒太阳的老人,表情安详。第一次……
这些我都记得,它们变成的一种叫回忆的东西,每次偶然的想起都让我心口泛起一阵微微的酸楚,而你亦不知。与你有关的记忆,悄然埋藏心底,随着年岁的增长,愈不肯轻易示人。时光洪流的冲刷下,再深刻的感情也慢慢黯淡下去,逐渐成了回忆,也只是回忆而已。
爱的最终回,在岁月的年轮里留下一道细痕。
回忆你,梦,你能听到吗。
月初散文16:夜,真凉
文/李深艳
三月初的一个夜晚,晚饭后闲来无事,便搬起小凳坐在院里的枇杷树下,想重温儿时与邻里孩子围坐在一起,观星赏月唠嗑捣蛋的美好时光。但是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却依然只一树一凳与我相伴。望向天空,没有丁点儿星光,只有悬挂着的墨黑的天幕,沉沉的,似是要向我压来。微风吹过,拂动发丝树梢,我拢了下敞开的羽绒服。
这初春的夜啊,微凉!
静坐着,百无聊奈,我便打量起这院落来。院里的坪上,还有春节时放鞭炮后留下的些许残物,零星的散落着,在灯光和黑夜的衬托下,就像是沉寂的大地开出的花。院中有几间或古朴或现代的房屋,青石瓦房和红砖住宅错落在一起,别有一番韵味。每间屋子的门上有春节时贴上的对联,在正中屋子的两扇大门上,还倒贴着两个大福字,这对联和福字,红中带着点金粉,在光照下,微闪微亮,看起来好不喜庆吉祥!
这个小小的村庄,有不少的房屋,但只有几户人家有炊烟和灯光,其余的便只是空屋,在这漆黑的夜里寂寞无生气。突然,窝棚里的狗似是被舞着的飞蛾惊扰了美梦,吠了几声,打破了这夜的沉寂。屋里,爷爷和奶奶坐在沙发上观看戏曲频道,时而铿锵,时而柔亮的声音透过墙壁,散落在这漆黑的夜里。其实,以前院里喜欢听戏曲的老人很多。老人们经常会到各家串门,大家坐在沙发上,共同评鉴哼唱,花木兰的巾帼不让须眉,刘海哥和胡大姐的爱情故事等,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主题。只可惜,那些掺杂着欢笑的夜晚,随着人的离去,不复返了。
老人中有一位黄奶奶,令我印象深刻。她早年丧夫,儿女又都在外安家立业,一人独居在空旷的屋子里,格外寂寞,因此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每次来我家的时候都带着一大把糖果,要我陪她说说话。在外读书,很少回家,但每次回家,她遇上我还是会塞一把糖果给我。只可惜我长大了,课业繁忙,没有时间陪她多说话,也不再是那个缺牙还叫嚷着要吃糖的小孩了!还有送我漂亮裙子的王奶奶,要我努力读书的刘爷爷,以前只要一见着我,总要拖着我和他们说说学校里面的趣事。可是现在,我有满腹的趣事想要诉说,却又无人分享了。还有儿时一起过家家,下河捉虾的伙伴,也各自在不同的学校上学,奔向自己的前程,想要相聚,又不知要到何时!
其实,春节所过时间并不长,但大多数人选择在家吃上一顿饭后,就投入城市繁忙的人流,只留下那零星的花儿,和那泛金光的对联,两个爱看戏曲的老人与一只老狗相伴。以前踩在青石板路上的脚印,现在也只留下水泥路上车轱辘的痕迹。这些发生的种种,许是人变了,许是村变了,又或是人和村都变了!
戏曲不知什么时候已然终了,奶奶唤我回屋睡觉。我却还有些不舍离去,还想在这树下多回味一下家乡的味道……骤然间,起了大风,枇杷树叶碰撞在一起沙沙作响,天空也愈发黑沉了,就算是拢紧了羽绒服也显单薄,想来也该是回屋的时候了。
这初春的夜啊,真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