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文章

请欣赏盛夏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盛夏文章1:情不动,心不伤

文/水柔宝贝

七月,盛夏。天空,湛蓝澄澈;心思,安静唯美。

行走在岁月最深处,红尘之外,我驻足回眸,你已不在,而我,还在原地。

遇见过,拥抱过,别离之后,爱如烟火,冷暖自知。

【一】

仿佛千年之前,我们已经认识,那种熟悉亲切的感觉,让我们一见倾心,蓦然对视,情动心跳。

我含笑不语,恰是低头瞬间那一抹娇柔的羞涩,迷醉了你的心;你傲然站立,恰是那高贵沉稳的气质,吸引了我。

有一种爱情叫做“一见钟情”,于你我之间,轰轰烈烈,回肠荡气。

我爱过,如你一般,将彼此珍藏在内心最深处,我读你眼底灵动的美妙,你探我心底缱绻的情丝。

是美好的时光,让我的眼帘袭上了一帘幽梦;是你给予的爱情,在我的世界涂抹上了斑斓色彩。

恰是那一见,便是千年梦回,我知道,我再也走不出你设的牢笼。如果说你的心是浩瀚的海洋,那么我愿溺水而亡,只求能够在你的心海里游弋。

【二】

是否,还记着,那一年,漓江湖畔,十指相扣,青春飞扬的情丝,是你抚弄的妖娆。我说过,我的世界只有我爱的人,可以轻易驻足,而我不忍拒绝。

你,就是那个我等待了千年,渴望邂逅相遇的人,初见时的美好,缠绵于心间,久久流连眷恋。

是爱么,让阳光如此明媚,让世界如此精彩,让人生如此丰盈,让生活如此多彩,让我如此美丽?是你么,让我不可自拔,让我无法抗拒?

窗外,那轮圆月,悄悄爬过山麓,透过雕花的窗棂,投射下一波潋滟,我扶窗而倚,想那嫦娥思凡尘,而我,怀念这一段往昔,不顾不管。

对酒当歌,高脚杯里荡漾出一汪深情,你望不见我的眼,那里面有更深的温柔,一如初见时的娇羞。是不是,只有离别之后,所有的一切,才更美好?

那年那月,那人那事,就在这个夜里,在一汪皎洁的月色里,徐徐铺展开最唯美的样子。不是我情愿,可是我却想,想你的笑,你的泪,你的眉,你的眼,你的唇,你的……

【三】

好久不曾饮酒,因为你说,在夜里独自喝酒的女子定是寂寞的,而我有你,我不寂寞。

所以,我那么乖巧地,在你的怀里俏笑嫣然,听你用那么迷恋的声音哄我入眠。那时候,属于我的夜是迷离的、梦幻的、静好的。

有你的日子,白开水也能够品出甘甜,白米饭也能够吃出香味。只是因为有你,我便什么也不怕,到天涯,到海角,只要有你的地方,就是我的天堂。

我们爱,将爱演绎得如此完美,如此迷醉,如此美妙。那爱呵,伴随我们的光阴,让日子甜美得活色生香,再艰苦的生活,有了你也是如蜜般甜腻。

爱情让生活变得如此美妙哟,那么年轻的岁月里,因为有了彼此的陪伴,而让时光拉伸得无限长、无限深、无限远,而你,是我一路上最美丽的遇见,成就我生命里最美丽的风景。

【四】

五年,长么?不长。短么?不短。

而五年之后,是什么让我们改变了模样,是什么让我们松开了紧握的手,是什么让我们变得无言以对?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么一切会不会就真的如初见那般惊艳、美好、幸福、甜蜜?我行走着,拣拾着一路上的喜与悲,在你的快乐里沉醉,在你的悲伤里哭泣。

若不是曾爱过,那么五年的光阴,我如何将自己放逐在空旷的原野,去维持一段无果的爱恋?心,淡淡地伤了。斟上一杯酒,月色倒映,今夜,又是无眠。

你呢?千里之外,是否也在思念?我那么深的期盼与渴望,你懂得了么?借一缕微风,将我所有的情愫抛却,让它随风,飘向属于你的方向。

【五】

念一座城,许多时候,是因为那座城里,有你我的回忆,有你的气息在氤氲,有我们一起走过的街角,街角有那家我们曾迷恋的咖啡屋。

曾记着,我说喜欢下雨天,不撑伞走在雨天,感受浪漫与豁达,你便陪了我淋雨,雨水浇湿了我们的衣裳,也淋透了我们的思绪,世间万物不复存在,我的眼里唯有你,你是我最清晰的眷恋。

是爱吧,才能够让一个人清醒着也会微笑。唇角总藏有太多的欢快,在年轻的岁月里,你是我生命里最珍贵的遇见,一辈子最铭心的刻骨。

那座城,因为有你,成了我心涯上的一座山,你若快乐,它便苍松翠柏,满山遍野桃红柳绿;你若悲痛,它便冰天雪地,视野所及满目疮痍。

只要有你,我的世界就是一片明媚,叶落有声,花开绚烂。只是因为你,我才在这里,种植下我的希望,让它春意盎然,让它开花结果。

【六】

那一年,别离后,梦里总有你,关于你,也只在梦里完整。

我再也触摸不到你的脸,那么温热的感觉,曾经透过掌心在我的胸前,曾留下了多少美妙的体验哟。也许就是因为往事太过美好,才令我念念不忘,独自悲伤。

如今,相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也已经距离十万八千里,远得我再也无法触及你的好。

若那年初见,我情不动,会否现在便会心不伤,泪不流?总是想要逃避,逃避开有关你的一切;却又总是想要了解,了解有关你的全部。

这样的矛盾心理,日夜纠缠着我,找不到你的踪迹,我唯有在文字里倾诉我的悲乐,抒发我的喜忧;也唯有在文字里,才能够找到我的幸福,因为文字——它是我释放的窗口,是我情感的渲泄,是我怀念的理由。

忆昨年,心雅致;看今朝,自怜悯。若情不动,则心不伤。我们的那一段往事,终已是过眼云烟,烟消云散了……

盛夏文章2:秋意

文/李梅

秋,是一点一点来的。还在盛夏之际,她就派来了探路兵——秋蝉,高一声低一声地打探着军情。直到8月8日,她才姗姗而来,挂出一块“立秋”的牌匾,算是正式开张。

树叶还没绿够,不情愿染上黄色,秋也不急,让她们再绿一会吧,反正有大把的时间等待。雨也隔三差五地来,细心的人会感觉落在身上比以前凉一些。太阳的热度依旧不减,但似乎没那么强势了,被一场雨逼走后,得两三天才缓过劲来。

唯有池塘里的荷最敏感,花越开越少,翠色欲滴的大圆叶渐渐失去鲜嫩的成色。莲蓬高举,亭亭玉立,不知被谁“无端隔水抛莲子”,没几天,便只剩下一个个光秃秃的杆,曾经生机无限的池塘有了衰败的气息。“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五代词帝李煜之父李璟,或许曾经就看到过满塘残败的秋荷,才有了如此的感慨。

一些草木的花朵依旧在开,但开得伶仃而寂寞。如果有知,她们或许遗憾没能选择在春天盛开。看!那些春花结的硕果在慢慢变成这世界的主角。梨子不知道啥时褪去了青色,换一身崭新的黄衣,有了“王”的贵气。苹果较为羞涩,躲在树叶的后面,脸上染上待嫁的潮红。石榴还在紧紧包裹着自己,守着最后的矜持,生怕一不小心笑出自己的秘密。“七月十五枣红圈,八月十五枣落杆。”今年收枣,一树一树的“玛瑙”压低了枝头,每颗枣上面都像被谁吻了一下,留下了一小片口红。柿子不慌不忙,依旧青涩得心安理得,因为她知道,自己是秋天藏在这人间最后的底牌。

田野里,玉米、大豆、高粱、芝麻等庄稼的疯长竞争也停了下来,各自将锋芒收敛,开始向内里修行。时间是最好的老师,她们逐渐学会了低头,学会了谦逊。唯有沉默,唯有安静,才配得上秋的气质,这道理,在地球上生长了千百年的庄稼都懂。

夜间,虫鸣声渐起。“啾啾”、“嗤嗤”、“聒聒”……墙角、树下、瓦砾间、土堆里,一声声,一句句,这边浅吟,那边低唱。蟋蟀,蚱蜢,蝼蛄,油蛉……这些秋天的音乐家们不知何时集结到一起,吹拉弹唱,合奏着一首又一首的小夜曲。这些温柔和谐的小夜曲,伴着习习而来的凉风,一阵又一阵抚摸你的皮肤,飘入你的耳中,压住了你内心里所有的躁动。如果再来一地如水的月光,那秋意就写得明明白白了。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如此的夜,怎会少了露珠呢?她们悄悄凝聚着,趴在树叶,附在草尖,从不惧怕明日清晨的朝阳。因为短暂,所以珍惜,珍惜这段还未成霜的,可以任意晶莹的美好时光。

秋,是一点一点来的,她从不哗众取宠,她用温柔的手掌,轻轻抚摸这世间属于她的一切,掌心的纹路写下一路的沉静,这沉静胜过一切激烈的剑拔弩张。

盛夏文章3:心若盛夏,花开旖旎

夏天就像人生,风雨过后总能见彩虹!

-----题记

盛夏,绿树成荫,花开似海,芳香四溢,阳光也摊开平仄的韵律,让万物都透着生机勃勃。

每个季节都有属于自己厚重的颜色,绿,是夏的主色调,绿色,希望的颜色,人生需要希望来寄托,需要希望去奋斗。

生活,也在希望中演绎一场场美丽的相遇,相逢,相约……

喜欢夏天,喜欢这肆意的绿。

明媚如火的盛夏,精彩纷呈的人生,一直确信,每一个拐角处,都有一段故事,每一段故事后面,都有一份感慨和成长,每一份成长背后,总会有难舍的回忆。

刚刚还晴朗的天气,一会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过后,院子里一棵醉蝶花落了一地,就如红尘间演绎着那些未知的聚散离合。有些人选择了离开,而有些人却会为你留下,所以一切随缘就好。

人生也有四季,而那些起起落落的故事,就是人生四季中最美的颜色……

坐在夏的怀抱里,用热情如火的阳光洗尽铅华,回首往事,心情多了几份淡然,透过阳光寻找儿时遗落在田间小路上的那一片童趣。儿时那个喊着要娶我的哥哥,现在也早已失去了联系。

风中飘着淡淡的花香,花香弥漫中仿佛回到了天真烂漫的少女时代,对爱情懵懂的年纪,因为爱情曾经忧伤难过,现在再回忆那些故事,嘴角总忍不住上扬。

在亲情,友情,爱情伴随中继续行走在我人生道路上,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感慨,你若不离,我便不弃的承诺,你若盛开,清风自来的美好意境……这些不都是精彩人生四季中最美的颜色吗?

借一缕时令的芳菲灿烂生活,只要把握的好,心态平和,这缕芳菲依然会覆盖生命的全过程。

从此让自己的生命静美而充盈。

似水流年,在指尖蔓延,无声的岁月,不会理会你的感慨,其实,只要懂得知足常乐,抓住眼前的幸福,珍惜今生的缘分,那么,即使生活中再充满艰难坎坷,那你也会拥有夏花般明媚的人生。

心若盛夏,你的一生都会花开旖旎!

盛夏文章4:盛夏光年

至今已经不太爱在空间或者博客上写任何日记之类的东西了。日子黯淡的似乎没什么可写,尽管那么多的小情绪,那么多的无病呻吟(当然我所有的呻吟都只因为放不下一个他),太多的情绪没适当的表情。知者自知,不知者不说也罢。

不知不觉中,流年已经从指间悄然逝去了太多。细想来,孩提时代错过童年,学生时代错过目标,遇上爱情的时候错过勇气,都不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现在,每天看起来忙忙碌碌,上课,吃饭,自习,睡觉,阅读,发呆……,其实,只有自己最明白,这些都不过是在打发时间。锦瑟年华,放肆虚度,空有一身的疲倦。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王小波这么说。我很庆幸自己在20岁的时候读了王小波,不算太早,希望也不会太晚。

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在无边的失落中苦苦挣扎。像是掉进了一个深潭,而且,越陷越深。这辈子似乎都难以解脱。心中的自卑快把自己吞没了,可是却喊不出任何声音。

那么多的“以为”和“一辈子”,都在轻易之间变成了转瞬即逝的谈资。

谁能明白谁的深爱,谁又能理解谁的离开。

所有的一切,又重新回到了原点。我还是那个习惯迷路的孩子,总是无助地站在喧闹的十字街口,心中一片恐慌。

奔波,想起了去年打工的那个暑假。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抓抓自己凌乱的头发,背上背包,面包,矿泉水,公交,像个上班族一样,顶着50度的高温,从不说累,因为我喜欢。夜晚10点后的地铁,寂静的车厢,我坐在靠窗的位置,望着黑漆漆的窗外发呆。窗上的玻璃,倒映出一排错落有致的白炽灯,看上去很像走廊,没有尽头的走廊。

或许,我的骨子里生来就是一个矛盾体。可是,可是,我为什么又那么害怕寂寞呢?心不动,则不痛?

改变地点,改变时间,以为就能时过境迁。

路边卖香草冰激凌的小店,木头做的桌椅,古色古香。空气中满是奶油的气息。千百惠在深情地唱,夏天夏天悄悄过去依然怀念你。

坐在空荡荡的公车上,外面下起了雨。整个世界似乎都在融化。江边的街灯,朦朦胧胧的连成一片。那么多的街灯挤在一起,是不是就不会再寂寞了呢?

多么狼狈的一刻,总是一遍又一遍的浮现在眼前,挥之不去。

怀旧,念物,不过是因为自己现在过得不好。试着将你藏在心底,可以做到吗?

如果有人问起,我会说我已忘记。就像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往昔,像花,像火,像无声的脚印在早被遗忘的雪里。

我总是喜欢从一个想,一个人念,一个人活在自己的世界,即使和朋友一起走,我还是会感觉自己是一个人,只是一个人。

忘,我要怎么去遗忘。

拼了命的想要逃离,离开家乡,其实,所有的地方都是一个样子。叶绍钧在《藕与莼菜》里说,所恋在哪,哪里就是故乡。若不留恋,到哪都是浮萍,是杨花,或者柳絮。

拥有就是失去的开始,这些大道理小道理,我懂的,我都懂。

那年盛夏,转身之后,幸福开始变得遥不可及。恍惚之间,似乎一下子相隔了好几个光年。

盛夏文章5:秋夜茶

文/侯喜燕

已是秋天,热浪已不比盛夏。此时的茶山,白天依然热闹,如织的游人或爬山留影、或驻溪戏水,或品一杯香茗坐在凉亭歇息。国泰民安、安居乐业的画卷在这里缓缓舒展,只不过离了闹市十几公里,这里的热闹却如此安然,如此轻松。

我独爱茶山秋夜。当微风悄然而起,苍穹布满繁星,茶山,悠悠然又多了几分静谧的惬意。风从北方吹来,穿过山间的溪流、掠过葱翠的松针,扑在脸上,宛如凉凉的时光带着松香在脑海荡起思绪万千。所有的烦恼,也随着这凉凉的风飘出脑海,飞入九霄。

静静的夜里,听虫鸣四起,断断续续,恍如仙境。透亮的星辉是城里多年来不曾见过的,在这里,眼睛也明亮起来。

所在的房间名叫“摘星”,“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曾揣测李诗仙赋诗时,应在万丈高峰之上,今日看这茶山碧空的星辰皓月,才知只要心境高远,星辰也便近了。

秋夜的茶山,就是这样一个处所。忙忙碌碌的生活一如既往,如果绷紧的神经没有可以停歇放松的“课间”休息,那生活就会从兴趣盎然到平平淡淡再变为索然无趣,而人也在这种态度中渐渐疲惫、慢慢颓废。

如果在工作中心生疲惫,请稍稍放慢前行的脚步来到这里,尝试一次“大隐隐于市”的休整;最好留宿一夜,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聆听这片山水的寄语,给心灵放一次假。深呼一口气,在这茶山秋夜里收拾好情绪,整理好思路,再向着美好的明天奋然前行。

盛夏文章6:盛夏的记忆

文/墨轩

七月,盛夏。台风过往。

深圳的记忆在这一天都被唤醒。江河不再消瘦,大地张开焦渴的嘴巴,肆意的吮吸。高楼,鳞次栉比。天桥下,乞讨者精神出阁,喃喃自语。盲人的耳中,光在走动。伞花在雨中默默地绽放。

狂风骤雨后,一切开始恢复平静。又一首清凉的词。

关外的夏天抖落了春的脂粉气,撕掉裙裾,把成熟的色彩一点一点揉进虫鸣里。池塘上的风绿油油的。荷花上,逗留一串蜻蜓的惊叹。蝴蝶像两片肺叶,呼吸着绿色的清新。

倒垂的柳丝,总是捋不直午后稠稠的雨声。檐角,打着点滴。花,以诗的节拍落入水中。青蛙坐在荷叶上,唱着小情歌,像老唱片在打滑。新蝉娇羞地躲在榕树背后,不做声。

不由得怀念起江南的小镇。没有朱雀桥,没有雷峰塔。没有乌衣巷,没有寒山寺。也没有王谢堂前燕。

每逢初夏,幽深的小院,总会摇曳着一粒粒的红。偶尔三两只翠鸟,啄破几重寂寞。空气中飘着潮湿的味道。

孩子们在清澈的小溪里光着白屁股,打着赤脚,嬉戏。老人躺在摇椅上,抽着旱烟,青苔爬上额头。肥猫慵懒地伸了伸腰,在土屋的窗台上沉沉睡去,午休。农人却在野外的阡陌,顶着烈日,收听掷地有声的歌谣。那些未开垦的土地藏满语言的种子。

此时,对着轩窗,泡一杯香茗,浅酌褪色的青春。青花瓷的茶水,甜着每一寸呼吸。静默,安详。江南的山水沿着舌尖鲜活起来,灵魂半醒。我喜欢捧一卷诗书,最好是泰戈尔的《飞鸟集》,捡拾一种静美的姿态。

兴致起时,还可以铺宣行毫,恣意人生。岂不快哉。偶然一滴墨游入稿纸,灵感孕育。

斜阳下,黄昏缓慢。拖鞋牵着蜗牛去散步。游人踏上石子路,踩着悠长的吆喝,响一片久违的乡音。

窗外,暗香悬浮。小巷挽着暮色余晖,匆匆走过。悄然隐入夜的深处。黑,放大深邃的瞳孔,模糊了几缕生活的剪影。一担菜心,一个妇人,一弯身影,一条深街。巷口,有盏越走越暗的心事。

还记得小时候住在阿婆的老宅子里,那段旧时光是如此令人怀缅。

阿婆的老宅子建在偏远的山沟里,离镇上还有十几里路程。四面青山环绕,流水不腐。那里有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杨梅渡”。

宅子矗立在山谷凹陷的平地上。门前是平坦敞亮的空地,后面有茂密的竹林,夏日蝉声阵阵。空地前面曾经有一大片桑田,四周就是延绵数里的格子稻田。听说很多年前,有一个风水道士从此处走过,不觉驻足,十分惊讶此宅的好风水。于是对旁人说道:此宅孙子辈必出一位能人,将来一定会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一时引为佳话,谣传甚广。

这件事情是否杜撰,我无从考证。

不过阿婆儿时家境确实很好。从阿婆的太祖起,就世代经商。家业做的很大,有良田数亩。那时候最早的宅子在后面不远的山丘凹地上,规模盛极一时,等级森严。解放后不久,她家就被划分为大地主,受到强烈打压和批斗。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家族开始没落和衰败。在这个宅子里也曾发生过许多传奇曲折的故事,足够编写一部书了。

而我现在所说的宅子是第二次选址。虽说不是几百年的老古董,但也住了几十年。是我儿时记忆的初始。那时候,每到夏夜,家里人总会把竹床搬到宅子前面的空地上乘凉。大人们聊着心事,小孩子则打打闹闹,天真无邪。

夜半,微风习习,我们安静地躺在夜的怀里,仰面朝天。看着幕布上的点点繁星,似乎触手可及。孩子们在等待着什么。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渐渐睡意侵袭,孩子们鼾声四起。一觉错过了末班的流星。

半空中飞满了萤火虫,掌灯。远处山峦高高低低,近处虫鸣高高低低。夜,比树高一朵云,比花低一条溪。

盛夏文章7:草长沟游记

文/蝶恋花.杏花雨

盛夏时节,细雨霏霏,走进康乐八松乡纳沟村太子山麓青山绿水间的草长沟景区,欣赏如诗如画的美景,品味旅游富民的硕果,是一幸事。

纳沟村平坦的水泥路在油菜花间穿行,鸟儿在跳跃,我穿行其间。

车子驶近,映入眼帘的是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草长沟,路左面是亭桥棋布的人工湖,右面是百花飘香、整齐划一的农家乐。

草长沟刚建成不久的木栈道在原始森林间若隐若现,农家乐在青山绿水间格外醒目。走上栈道,幽径曲折,蜿蜒前行,游客拥挤……爬上山顶,举目远眺,心旷神怡。向山后望去,却是另一番景象:木栈道弯曲通向绿茵草地、牛羊成群的山底,仿佛置身于草原。

走下栈道,穿过山沟路,又回到刚来时的分岔路,湖水微波粼粼,拍照、赏景的游客络绎不绝。赏完美景,才感疲惫,于是我们来到景区农家乐,品尝色香味俱全的美食。

森林、草坡、栈道、湖水、桥亭、农家,站在草长沟的美景中,在人文景观里,感受产业扶贫旅游富民的成果,一种欣喜、甜蜜之情滋润着我的心田。

我沉醉在这天然氧吧之美和旅游扶贫的杰作之中。

盛夏文章8:盛夏中的美丽

文/郭晓燕

小城盛夏,烈日炎炎带来难熬的酷暑。大多室外生长的花木都失去了蓬勃生机,显得水灵不足。此时,有一种花却遗世独立,如百花中的绝代佳人绽放着自己亭亭玉立的清雅脱俗之美,这就是濯清涟而生的荷。

古城莲池中的荷花别有一番风味,从雕栏画栋的白石桥上观荷,满池荷花婀娜多姿,更具风情。荷花在盛夏之时不畏酷暑炎热,只独自素素地开着;而夜晚风来之时,荷花又饮清露,汲月华,在满池莲叶中,娉婷秀雅地绽放。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清新脱俗之美!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值,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淋漓尽致地道出了莲花洁身自好、超凡脱俗的品性之美。也许,除了盛夏视觉中绽放的美丽,这才是我们大多世人喜爱荷花的原因吧。

盛夏文章9:乡村的盛夏

文/亭云

被混凝土、柏油马路包装起来的城市里,喧嚣和烦躁扰乱了人们安闲的心境,往往使人在生活的负担和烦恼的困扰下失去了闲情逸致。而在乡村的盛夏,那种与自然融合一体,重返纯朴复归宁静的感觉便会更易找到。

我的故乡在北方的平原上,那里有盛夏的凉风穿过田野的棵棵庄稼,穿过村庄外围的层层树林,将阵阵清凉传递到家家户户;那里有轻捷的黄鹂飞旋鸣啼于茂盛高大的白杨林,其清亮的叫声能给人内心带来无限的明媚;那里有雨后池塘的青蛙歌声不断,给人几分兴味,几分乐趣;那里有清澈明净的小河从堤岸下缓缓流淌,给活泼的少年们以美好的印象……

好多年没感受老家的盛夏了,久在城市车水马龙的缠绕下,我越发觉得那段记忆弥足珍贵,每每想起,总会慨叹距家的遥远,渴望回乡看看。

在我还读书的时候,暑假往往赶上七月份,也正是老家的盛夏时节。此时的故乡正是绿油油的一片,树林和田里的庄稼正在疯狂生长,以一种全新的风貌将生命力尽情挥洒。棉花长出一米左右,青翠的叶子正埋藏着秋天的希望,也许你一下还想象不到这些绿色的植物竟能在丰收的秋天形成雪白的海洋。玉米也长势正旺,一个个整齐地排列在宽阔而长远的黄土地里,爬到大树上看时它们就像有序而威武的士兵。梧桐树也脱离了春天的怀抱,在夏日的风中摇曳着厚实硕大的叶片。白杨林更为壮观,浓密的树叶随风而动,噼噼啪啪地相互拍打着,好像顽皮的孩童嬉戏喧闹。

阳光初绽的清晨,若能行于村子附近的树林,那是最惬意不过的。只要不逢上燥热阴沉的天气,晴朗的盛夏清晨是凉爽的。树林中的一丝微风就能让人精神倍增,这种自然风远比房间的风扇和空调好得多,林中不少鸟儿婉转的啼叫还能让人忘记忧愁。在接近中午的田野地头,会有忙完农活的人拭干满脸的汗水到洋槐树下乘凉。我也会跟随家人在烈日炎炎的上午钻进农田拔草,体验那种浑身闷热刺痒的感觉。忽而乘凉于树荫之下,喝口清凉的水,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甘甜。

没有农活的下午,我更愿意去村外的一条河里游泳。说那是条河,倒不如说那是个宽广的小湖。那些水是从地下自然涌上来的,所以,远远望去总有一种天然的澄碧,再加上瓦蓝的天和习习夏风的吹拂,那水面更似一个美丽的“小海洋”。

下午两点的阳光毒辣辣地照射在身上,这时如果跳到这清澈的水中便能消暑解乏,感受河水带来的清凉。双腿不时还会被乱窜的小鱼触碰,弯下身抓取它们时则一无所获。每次来此我都会和伙伴们在河中游上一二百米,给自己来一次技术与体能的挑战。据说这河水最深处有五米,听起来挺吓人的,我都是量力而行,不会游得过远。说起游泳,我倒是想起一事。十几年前,一个人故意把我从岸上推进河里。我惊慌之下越陷越深,喝了几口水,还预想着自己可能完了。我拼命地招手,那人停顿了一会才将我拉回。从那以后我曾对游泳感到恐怖,但后来还是有很多机会在安全的环境下学会了游泳。之后的每年暑假,我都会在那片“湖水”中驱散暑天的酷热,感受游泳这项运动的乐趣。

夏日的农村也会遇到干旱的时候,为了保庄稼生长我们就要全家一起抗旱。早晨天不亮我和父母就要把一团团抽水管装上车子,然后驾驶着装有抽水泵的拖拉机来到田间的机井旁。早晨的庄稼上有不少露水,当我们将水管拖到50多米长的地头时,裤子就要被露水浸透了。此时地里有些清寒,身上被打湿后会感到更加不适。等到机器启动,水管出水后,一阵阵湍急的井水便飞一般地窜出管口,一阵冰凉的感觉迅疾传至全身。父母常常扶着水管浇灌每一株玉米,我有时会帮着他们挪动水管,以更换浇灌的位置。等到日出后,暖暖的阳光渐渐驱散了田间的露水。到了上午,太阳开始无情地炙烤大地。我的父母还要坚持将一二亩的土地全部浇灌,我则光着脚踩在坚硬炙热的黄土上给他们帮忙,不时用井水冲一下脚。中午实在太热,我会拿起水管朝身上冲冲,感受一种特别的清凉。这时母亲往往阻止我,她说井水太冰,会让自己感冒的。

由于我们的田地多,而且不在一处,有时浇完这一块地,还要收拾工具转移地点,将拖拉机开到更远的地方抗旱。浇水的人还有更多,如果哪天机井的位置被人占住,我们只能“打道回府”,改天再来。有时我们浇灌面积较大的庄稼地时可能会忙到天黑,只能凭借着天空微弱的光亮浇水。我和父母常常会弄得浑身是都泥水。太晚的时候收工,我们还面临着拖拉机难以驾驶的情况。由于机井旁边早已是泥泞不堪,而且地势高低不平,拖拉机会陷入泥地,不停地打滑。我当时也会些驾驶技术,就想方设法在泥淖中将车倒来倒去,好不容易才将噪声响亮的拖拉机开出来。由于车子没有灯,我们只能瞅着乡村小路的微光,悄悄地开车回家。

现在想来,这些抗旱的日子,既有许多辛苦,又是一种磨练。还记得晚上到家时困倦得一躺即睡的状态,那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梦乡的舒畅和劳动带来的充实。

乡村的盛夏丰富多彩,充满快乐充满希望。它净化了人的心灵,也锤炼了人的意志。

盛夏文章10:莲叶何田田

文/亢军侠

盛夏,暑热难耐,总想着寻觅一处清凉。

我最先感受到荷花的气息,是在书本里的《爱莲说》《江南可采莲》,尤其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将一池荷花写得清丽脱俗,惹人喜爱。

我在东湖公园看到荷花时,有着怦然心动的初见,但是偌大的水塘竟只有一两朵荷花,令人无法满意。听说城市运动公园旁边也有荷花,趁着偶然路过的机会,前去一探究竟,可惜到处生长着茂盛的芦苇。我和朋友不顾草丛里的蚊虫叮咬,顺着一条小道,拨开横七竖八的杂草乱枝放眼望去,只有几朵零星的荷花独自开着,似乎有心事的样子。仅有的那几株荷花,花瓣也显得干涩,瘦弱的根茎被水草缠绕着,耷拉着枯黄的脑袋。我心有不甘,念念不忘寻觅那一池绽放的荷花。

听闻文史公园荷花盛开,我便迅速前往。顺着花园小道边走边寻觅荷花的踪迹,曲曲折折的荷塘边,绿草葳蕤,荷花星星点点掩映在清亮的水塘。远远望去,层层叠叠的荷叶像撑在水面的绿伞,荷花袅袅地开着,娇羞的粉色、素雅的白色、高贵的淡紫,让人目不暇接。亭亭玉立的荷花站在水面上,微风拂过,就像是美丽的姑娘在水中翩然起舞,有“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的感觉,然而总不能靠近,它们有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姿态,让人不禁又感叹这花中君子的高洁与磊落。

不大一会儿,天空飘起了细如牛毛的雨丝,滋润着脚下的土地。纵然是这般,蒙蒙细雨依然阻挡不住摄影爱好者观荷的心情,反而激发了他们雨中拍摄的兴致。他们撑起雨伞,挽起裤腿,蹚水而入,近距离细细欣赏着雨中的荷花。荷叶在欢笑嬉闹中,簇拥着一朵半开的红莲,那欲开的菡萏泛着红晕,饱胀得想要破裂,仿佛一下子就要开出花来。雨滴落在花瓣上,就有那种“藕花珠缀,犹似汗凝妆”的美感。淡黄色的花蕊紧紧包裹着一个绿色的莲子心,也许不过几日,便会结出饱满的莲子。我站在池畔,尽情地享受着醉人的芳香,满塘的荷花仿佛也动情地看着这一群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

一池绿荷,一池无声的歌,供人们观赏,感悟人生的美善和禅意。生活也许就是一场雨,一路上我们在其中雀跃、沉吟、歌唱、成长、离开……我们应该像荷花一样唯我而忘我地活,欣然接受生命中晴天的骄阳、雨天的潮湿,忍耐没有蜻蜓、鲤鱼相伴的寂寞成长,享受无人问津时的自得其乐,然后毫无保留地献出全身的力量。此时此刻的我们,倘若心中常有这一池荷花,也许便不再惧怕疾风骤雨的来临。

盛夏文章11:盛夏的可可西里

文/张建国

从曲麻莱到不冻泉311公里,沿途基本都是4500米以上的高寒草甸。除了沿途路过曲麻莱乡等两三处村落外,其余全是无人区,并且沿途还翻越了8座看似不高,实际海拔最低都是4406米的高山,这些山分别是加龙山(4556米)、马龙查聪山(4716米)、红土山(4406米)。恰好在途经治多县境时,翻越了达钦拢山(4581米)、哈格松山(4632米)、格郎拉拢山(4509米)、土松涌山(4459米),最高的当数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途中,还跨越了色吾河大桥、楚玛尔河大桥。

途中,当年的曲麻莱县城旧址从车窗外一晃而过,十分荒凉,仅剩下一些残垣断墙,并且都是土墙。一座青砖砌就的横梁上镌刻着“为人民服务”的门牌,让人可以看出这里当年曾有机关驻住,如果没有介绍根本不知道这曾是曲麻莱县城旧址。

车过达钦拢山,草地越来越稀疏,并且沙化逐渐严重,远甚石渠县沙化严重的呷依乡、长沙贡玛乡。如果不是亲眼目睹,很难相信这就是盛夏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如此荒凉和干枯,自然条件如此恶劣。

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沿途几次近距离碰见藏野驴和藏羚羊。虽然在高原呆得久,对藏野驴等野生动物也不陌生,但如此近距离与藏羚羊、藏野驴对视确实是首次,可可西里确实不愧为“野生动物的天堂”。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以发音不同而异)。据文索意,可见当年的可可西里曾经是植物茂盛的,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使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据资料介绍,可可西里目前是中国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之一,野牦牛、藏羚羊、野驴、白唇鹿、棕熊……等青藏高原上特有的野生动物使这这里充满了神秘和诱惑。拥有的野生动物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类野生动物就有20余种。

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夹在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平均海拔在4600米以上,最高峰为北缘昆仑山布喀达板峰,海拔6860米,最低点在豹子峡,海拔4200米。可可西里是长江的主要源区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最后一块保留着原始状态的自然之地。可可西里周围没屏障,地势高峻,是横跨青海、新疆、西藏三省区之间的一块高山台地。保护区西与西藏相接,南同格尔木唐古拉乡毗邻,北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相连,东至青藏公路,总面积4.5万平方公里。

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称为高原精灵,也是可可西里的骄傲,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藏羚羊就被认为是遭受破坏的物种而受到了法律的保护。该区生物区系种类少,但青藏高原特有种比例大,且种群数量大。特有生物种类不但是我国的珍稀动植物,而且为世界上所瞩目,在学术上和自然保护上均十分重要。

可可西里是羌塘高原内流湖区和长江北源水系交汇地区。东部为楚玛河为主的长江北源水系,水量较小,河流往往是季节性河流。西部和北部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外于羌塘高原内流湖区的东北部,湖泊众多。据统计,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107个,总面积3825平方公里,其中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7个。最大的为乌兰乌拉湖,面积为544.5平方公里。

沿途可见可可西里区域内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坡向及地表组成物质等各种水热条件各异的影响,自然景观自东南向西北呈现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更替。其中高寒草原是主要类型。高寒冰缘植被也有较大面积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垫状植被和高寒荒漠有少量分布。高寒草甸、高寒沼泽仅分布在极个别的地区。区内土壤类型简单,多为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和高山寒漠土壤,其次为沼泽土,零星分布有沼泽土、龟裂土、盐土、碱土和风沙土。

在曲玛河乡,看见标示牌上还标着“唐蕃古道7渡口”的字样。藏族作家文扎先生在《寻根长江源》书中介绍到“唐蕃古道进入玉树境内,分三条线路通往拉萨。即南线、中线和北线。其中后两条线穿过治多县境域。中线称“卫藏道”,是古代康巴通往拉萨的重要交通线;北线穿越昆仑山口往西南延伸,古称‘蒙古道’,亦称‘蒙古商道’”。《西宁府新志》卷二十一《自西宁至藏路程》中记载:“柯柯赛渡口(七渡口),有草无柴,由受番子住牧。由此赴藏有三路,惟柯柯赛有渡河皮船。上为七叉河,再上为摆图,水不发时,跎马可涉,然官兵入藏,皆有柯柯赛”。柯柯赛是蒙语音译,是指楚玛尔河注入通天河的交汇点。藏语称“香楚玛尔饶敦”,即北部楚玛尔七渡口。古时在通天河流域没有一座桥,因而渡口便是千条线路汇集的枢纽,位于楚玛尔河入住通天河的交汇点,是唐蕃古道上的一条必经渡口。再往上,我们确实跨过了楚玛尔河大桥。

从曲麻莱到不冻泉全是土路,路很平坦,但多沙石,沿途车胎被小尖石扎破了两次。停车换胎之际,我亲眼目睹了不远处,在宽广的可可西里和巍峨洁白的雪山下,一列火车缓缓奔驰,并渐渐爬升、消失在巍巍昆仑山上。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青藏铁路,每每看见这些场景我心底都会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自豪和激动之情,我想这就是国人精神吧!特赋诗以为留念:

高天高地大高原,野驴野羚皆野生。

可可西里荒凉地,动物乐土植物园。

盛夏纵马掠云淡,精灵不惊藏羚见。

极目远望青藏线,巨龙奔腾上天险。

车子终于驰上青藏公路,抵达昆仑山下著名的小镇纳赤台。这是青藏公路和铁路的必经之地,也是进入昆仑山的第一站,著名的昆仑泉就在此。昆仑泉海拔3700米,是一泓优良的天然矿泉,又称纳赤喷泉,一大一小,相距50米,大泉在青藏公路路边,泉眼周围用块石砌成外圆内八角形、高一米的泉台,泉台周围还用蓝色的木板围着,不过从飞驰的车窗里看见泉水很旺,不停地向外喷涌,不时翻起层层小浪花,形成一个晶莹透明的蘑菇状,将无数碧玉般的花瓣抛向四周,宛似一朵盛开的莲花,又似无声四溅的碎玉落入一泓清池,然后奔向滔滔的昆仑河。据说,此清泉虽处在海拔3540米高寒地区,常年冰天雪地,水温较低,但从不会封冻,是昆仑山中第一个四季不冻的冷泉。开发生产出的昆仑矿泉水,被誉为“冰山甘露”。

“纳赤台”系藏语译名,意为“沼泽中的台地”。相传,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时,随身抬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当公主一行来到昆仑山下的纳赤台时,人马精疲力竭。大队人马就地歇息,附近没有水,大家只好啃完干粮,和衣而睡。第二天早上,人们醒来时,发现昨晚放释迦摩尼佛像的山头被压成了一块平台,不远处,一眼晶莹的泉水喷涌而出,淙淙流淌,这是佛像把山中的泉水压了出来。虔诚信佛的公主为了表达对佛祖的敬意,把自己身上的一串珍珠抛在泉眼里,泉水变得更加清凉甘甜。由此,人们把纳赤台称为“佛台”,把昆仑泉称之为“珍珠泉”。还有一个传说是创造神赴昆仑山西王母寿宴后归途中,饮兴未艾,信手畅饮西王母馈赠的瑶池琼浆,金樽掷地,琼浆四溢,其乘坐的莲花神龛化为赤台群山,溢出琼浆化为昆仑泉。

昆仑泉不仅澄澈清冽,晶莹透明,甘甜醇美,洁净卫生,而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是绝对最纯净无污染的圣洁之水。据说凡经这里的人一定要在此停留,喝上几口昆仑圣泉,以解渴提神、除尘消疲。由于行程匆忙,我们并未停车,但亲眼目睹昆仑泉水喷涌,也觉神清气爽。赋诗以为留念:

昆仑山下不冻泉,纳赤台中珍珠洒。

瑶池琼浆仍流传,今化甘露润万家。

盛夏文章12:地气

文/刘才文

四十多年前,盛夏的一个中午,炽烈的日头蒸烤着我,我骑着自行车赶路。路旁的柳枝蔫蔫的垂着头,田里的高粱与玉米的叶儿蜷缩着。呛人的焦土味儿侵蚀着我的嗅觉。汗水被烘干了,周身冒火,嗓子生烟,眼前一片灼人的茫然。前不着村,后不靠店的此时,寻找阴凉处避暑的欲望强烈起来。顾盼中,左侧远处的一顶“瓜棚”,给了我在沙漠中觅到绿洲的希望。所谓“瓜棚”,就是将四根木桩埋入地下,结构成三角形的吊脚楼式芦苇席棚,上层是守园者了望和睡觉的空间,下层是活动的区域。我下了官道,沿着小路朝瓜棚奔去。按我们那的习俗,行人无论与守园者相识与否,躲一会儿太阳,讨口水喝,是能够被理解的。

说来也巧,守园者竟是我的一位同门爷爷。此刻,这位爷爷端坐在吊脚楼下,两眼扫视着瓜园的边界,见到我被晒成这般狼狈的样子,笑了。问我:喝水?还是吃瓜?我脱口答道:喝水!火烧火燎的正午,日头烘烤下的西瓜,解不得渴,消不得暑,喝水是明智的选择。我躲在吊脚楼下,灼烈的阳光被遮住了,滚滚的热浪顿时被滤化成爽快的风儿。远眺开阔的瓜园,热浪涌动着绺绺的烟絮,似风似火又似水,淼淼的浮荡。那里的人们跟这种看得见摸不着的,酷热天气下的特有景象,称作风水。有俗语说,风水天晒死人。我喝了几口水,滋润。只一会儿,我的眼皮被爽快的风儿挠得懒散起来,困意袭上头来。

就在我懵懵懂懂时,爷爷不知从何处摸出一个西瓜,有排球大小,他左手托起瓜,用右手掌轻轻一磕,齐齐刷刷,西瓜被“切”成周正的两半,顺手递给我一半。我接过西瓜,未曾入口,西瓜的滋味,携着沁人的凉爽,经由双手舒适的漫向周身,惬意!我啃了一口西瓜,凉爽,柔和、清脆,和着瓜的沙甜,浸入了五腹,体内的灼热被扫去了许多,美!我惊奇地望着这位爷爷,爷爷呵呵地对我笑着。在这样焦干酷热的野地里,且是当午,这位爷爷,竟能够将那暴热的西瓜化成清心佳品,奇迹!

爷爷神秘地将吊脚楼靠北侧的几捆干草拉开,又提起底下的一个条筐,显现在眼前的即是一个微型的地窖,我所吃的西瓜,就是从这个地窖里取出来的。我将手伸向窖内探查,虽舒适但并无凉气袭人,有的是淡淡的土香从窖口溢出。

爷爷说,挖瓜窖,须选择在瓜棚的背阴处,土质以沙性为上,深度不超过一米,忌讳有积水。口径不超过脸盆的直径,口径太大了拢不住气,所选用的瓜,以八分熟为限,九分熟的瓤散,十分熟的瓤枯;重量把握在五斤上下,太大了地气浸不透。下瓜的时间选在降露水前,待到子时,瓜的热气散尽了,将新鲜的高粱叶衬到窖底,再轻轻的将西瓜放入。窖内放置的瓜数,以三个为好,不叠不挤,留有空间。最后的工序,盖上条筐,覆上风干的百羊草。待到第二天正午酷热时,取出来受用,就有了美不可言的韵味。

西瓜经过子时到午时地气的“浸润”,饱蓄了地气,瓤不散,汁不泄,甘不腻,清爽祛暑,解乏消夏,润五腹,不伤人。吃的是西瓜,采纳的是地气,养人。不像冰镇的西瓜,吃一口两口解暑,多吃几口就伤脾胃了。

守园者的功夫,其实早在瓜开园前的培植过程中,从掐秧、断蔓、打顶、压苗时,就选定了窖藏的对象,能否成活儿,还得看瓜本身的造化。地气无处不在,只有尽心采纳才可有所得;西瓜随处可见,非精心打理不能成佳味。真没想到,一个普通的西瓜里还能蕴含这样深奥的说道。时间不久,我离开了那豁达的平原,浮萍一般,眨眼即是几十年。虽然那位爷爷已经作古,但关于他的“地气”之说,令我仍久久不能忘怀,且让我不断的探究,寻求着久远的渊源。

喻示阴阳进退变化规律的“十二辟卦”,是《易经》中的内容,其将一年的十二个月,分成一半为阴,一半为阳。“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是说夏至以后,地球开始渐渐吸收宇宙的功能,到冬至阳气下降到地心,又开始生发,阴阳合德,周而复始。一昼夜的十二个时辰,也是阴阳各半。依据《易经》卦象消息的规律,子时,夜半属阴,一阳来复。及午时,昼本属阳,一阴来复。阴阳消长,表象为我那位爷爷所说的“地气”。以井水为例,夏天凉,冬天温,将地气阴阳平衡的状态表象的具体直观。无论天气如何的变化,地气总是固守其特质的状态,欲接地气,必须诚心为之。我的那位爷爷所说的培植、挖窖、选瓜、窖藏,每一步都得合天时和地利。

地气滋润万物,万物生,滋润人,人才繁衍。西瓜得地气充盈,人接地气能厚德。西瓜得地气,全凭“守园者”一双慧眼,可从掐秧、断蔓、打顶、压苗、选瓜等环节去培植。而人接地气,谈何容易!仅就约束自我膨胀这一点而言,就极少有人尽心而为,更甭说“大舜有大焉,善于人同”了。

盛夏文章13:盛夏草如茵,梦里风云

文/青衣雨白鹤堤

心寄盛夏,目入秋云,同携冬雪,月影寒春。

人们说绿叶有着对根的情意,落花有着对泥土的亲情。我才想起,每一片记忆的素羽,都载着对乡土切切的深情,难眠的思念。后来我知道,那是一种对故乡对亲人的依恋。

记得夏至时节,农忙时候,草场上还有我们一家人在夜晚的凉风中卧看星辰。漆黑的夜,没有丝毫的害怕,也许是因为在家人的身边,因为孩提时代的我们都习惯了在亲人的爱与保护下驰骋于自己小小的世界、绿绿的原野。才会有家人面前的娇娇女,却也是同学老师眼里的“懂事长”。当然,那时候的草场很小,却承载着我们一家人未来的希望。我和哥哥的成长就是寄托在这片温厚的土地上,岁岁不变,朝朝依情,满载着儿时那些天真的记忆。

在漫无边际的黑夜里遥望天空,没有数过有多少颗星星,也没有谁告诉我好多好多的星座在哪里,只是记得那些明显的星座。每一次从堂屋到厨房的路上我都会昂起头,看看那显眼的射手座。我记得自然科学书中所绘的射手形象,闪着光,充满着对宇宙的幻想和向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喜欢上了黑夜中点点微弱的星光。我知道在地球的另一边有着明媚的阳光,即使星星是借着太阳的光芒在黑夜发光,看着它就像看见了希望。

星辰明亮,总会在我的梦里出现奇思妙想。我可以清楚地看见院子的上空正在运行的行星轨道,看见奇异的彩虹出现在南方美好的夜空,我不觉间跟着天上所有的美好画面走着,好奇的目光永远跟着梦境圆了现实中不可实现的梦想。从点点星光联想到那么多的景象,我后来的想象力似乎就从梦里渐渐走进我的生活,感情深如海,对文字的情也深长了许多。后来就学会了用文字表达着对未来的坚持信仰。

白云安闲,慰问了缕缕幽思;湖明澄澈,净化了几分心情。那些关于孩提时代的美好画面,似乎都浮现在眼前,总是喜欢看着南边或窗外随风摇摆的萋萋芳草的姿态,总是喜欢或逗留在湖边偷看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漫游着自己的世界,也总是忘不了砖瓦旁边那些密密丛生的野草。记得小鸟儿落在了地上时,无家可归之后,我们便把它安置在自己用那些草做的巢穴里,告诉它你也有一个美丽温暖的家。

那些青青河畔明快而有节奏的行走,那些如鸟儿般飞翔的愿望,忽然有一天我们也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在漫漫人生路上去探索自己的一方天地。于是,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慈母望穿秋水,等待着一同归来回首往昔。欢声笑语,从几时起,没有了朝气生机,我似乎看见了门前冷落的荒草地,失落了当年那只小鸟的故里。岁月苍老的容颜,门上掉色的红漆,一点点蚀在我的心上,有如被酸辛刻蚀的过往,旧景犹存,而我不复当年摸样。

车行马路,车外春景,车内故人思情乡土。为哪般,浅笑中,突显那年梦中景。记忆里,有乌云,有晴空,似乎喜欢仰望天空的我,总是要把蓝天白云记得清清楚楚,害怕回来的路上,看不见熟悉的影子,模糊也会密布了云层深处。犹记得,路旁的树木和着春风摇摇摆摆地从我袖间穿过,那么的温馨,难忘。笑容如痴如醉,在风里,在乡土中。

月色明如水,晕色淡如墨。寒空寂寥的呼吸着,当年明月不在,今朝犹见风云。那些洒在时光里的点点零碎,在我回家的那一刻,伴随盛夏绿草如茵,歌声鸣翠的季节,重返梦中的回忆。

盛夏文章14:桃李成熟盛夏时

文/邓小鹏

春天,桃李花开,木房青瓦组成的村庄,像一张呆板的面孔终于绽开了笑颜。我们一群十一二岁的少年,唱开了“情歌”:“桃树开花红彤彤,我俩相恋在心中。等到桃子成熟了,我再接你到家中。”“李子开花白雪雪,你家有个好姐姐。那天从你家门过,茶饭不思半个月。”老人听了抿嘴一笑,似乎心中隐秘的心弦被春风拨弄。在我们的歌声中,几场风雨,桃花、李花落了,少年懵懂心结似的青扣窜上了枝头。

树上青色的桃果、李果与田野绿色的禾苗一同成长,转眼进入夏天,树上的诱惑一天天在增长,躁动贪嘴的我们开始了“偷吃”。放学后,我们结伴而行,去邻村多果的人家,投石击果;月夜,我们悄悄爬树摇枝,果落池塘,抢果游泳,一箭双雕。“偷吃”的少年还理直气壮地高唱:“桃果李果,伸手乱摸。吃你一个,还你十个。”那年月,风调雨顺的,桃树、李树好像在我们祈祷的歌声中,果实累累。主人家知道了,也不怎么骂,只是埋怨地说:“还没熟呢!”在我们心里,正是冒险精神和酸涩味刺激了极大的乐趣。

学校成了同学们交换和赠送桃子、李子的“自由市场”。果子的品种繁多:脱壳桃,用手一捏,鲜红的果肉就脱离了核;毛桃,表面很多毛,要用力擦洗才能吃;水蜜桃,果实圆圆的,咬一口蜜汁直流;四两桃,桃中珍品,个儿大,果肉多,一棵树上结的个数不多……秧李,早熟,插秧时就能吃;算盘李,像算盘珠子似的串满枝条,风都能吹落在地;乌饭李,像乌饭一样黑,能撕掉皮再吃;桐李,像桐子一样个大,果肉厚,味甜;猪血李,看起来乌红,吃起来酸涩,父母骂女儿常说“猪血李,好看不好吃”……果子吃多了,酸倒牙,到第二天早晨,喝水、吃饭都牙疼。

全村就数伯父家桃李树最多。伯父家院子宽,门前有一棵古樟树,枝叶展开像一把绿色的大伞,荫蔽了半个庭院。所以,夏天这里成了全村人纳凉的好地方。夏天午休时间长,大人们拉家常,谈庄稼;孩子们打闹,玩游戏;年轻人在石板棋盘上下棋。伯母热情开朗、能说会道,特别喜欢替人家抱孩子;伯父沉默寡言、厚道勤快,搬凳,供烟,挑井水,摘桃子、李子给大家吃。大人们的喧哗、欢笑声,孩子们的吵闹声,掩盖了树上知了的嘶叫声。伯父、伯母就喜欢这热闹的场面和旺盛的人气。

童年时代,我学着伯父的样,也在院子里栽下了很多桃树、李树,也想像伯父家一样成为夏天热闹的场所。可是桃树、李树长大了,我却离开了家乡。后来父亲砍掉我栽下的那些桃树、李树,种成了改良品种,虽然果子个儿大、味道甜,但味儿单调。现在的乡村再也看不到那些“杂牌”的桃树、李树了,但我仍然怀念它们,怀念它们给夏天带来的生机和欢乐,怀念它们给童年带来的酸涩和甜蜜。

盛夏文章15:月湖荷韵

文/戴益民

盛夏时节,琴台月湖,荷花盛开。想想那绿的草,绿的柳,绿的湖,绿的荷,想想那亭台、楼榭、栈桥、剧院,心中便充满了无限的向往。“低头看莲子,莲子清如水。”哦,绿荷,夏日燥热中的一池清幽,让浮躁的心洗去尘世的喧嚣,浸染梦里水乡的绿韵,自有一股静谧空灵的感觉涌上心头。

正午的阳光将地气蒸腾起来,越发显示出荷塘的清静和安宁。下得公汽,沿堤岸亦步亦趋,几乎看不到什么游人,只见湖畔弯曲连绵的木廊栈道一直向前沿伸。抬望眼,但见杨柳依依,蒲草青青,浮萍点点,莲花朵朵,好一幅夏日清凉图画。远处古琴台、知音桥、歌剧院或隐或现,如跳动的音符,如弹拨的乐器,给这一池绿水平添了些许流韵。一曲琵琶语,俩心情依依。我想象着,那灼灼荷花,亭亭玉立,在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音乐声中,像舞女般袅娜地开着,翩翩起舞,将古琴台的韵味和内涵演绎得美妙而传奇。当夜幕降临,琴台剧院的歌声和乐声响起,这一池高贵的绿色精灵啊,有谁与之共鸣共舞?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漫步水之中央,恍若行走在梦里江南水乡。于是,眼前便浮现出采莲舫来,桨声水响,莲叶田田,惊醒鸥鹭,波波涟漪,如行画中。多姿多彩的莲花,红的绚丽妖娆,白的雍容华贵,粉的剔透玲珑。高高的莲叶下,还有许多隐藏的花蕊约隐约现,虽然阳光雨露不能直接滋润,但它们还是在荫处清幽绝俗地演绎着生命的乐章。是啊,莲蓬结籽,肉甜心苦,苦在甜中,甜中有苦,正如人生况味,是苦是甜有谁知?或许唯有懂你的那颗心知吧。

且行且停,相机随意抓拍,便是一幅绝妙的风景。入镜的荷静若处子,恬淡宜人,令人沉醉其中浮想联翩。熟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依稀记得这样别致的句子:“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那么,夜晚的月湖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想象着,月色朦胧,有风吹过,送来缕缕清香,荷韵琴音,或哝哝絮语,或浅浅轻叹,或款款而舞,如同默契的心灵之约。这样的夜晚,如何不让人心驰神往?

盛夏文章16:盛夏陪你看草原

文/宋伯航

炎热暑夏,大地烘烤,期许凉意清爽的心境,这个季节去新疆最合适不过了。朋友对我说,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伊犁夏季的昭苏阿克达拉草原,清澈、柔美、热情、绚烂、夺目;蓝天、白云、雪山、云松、花海,入目沁心,人景相融。

从乌鲁木齐出发一路向西,沿伊犁河谷前往昭苏草原,来到平均海拔2180米的西天山境内,因四周被海拔6995米天山山脉第二大高峰汗腾格里山和乌孙山、阿腾套山、查达尔山襟抱,夏季日均气温不超过24℃,形成独特的“天然氧吧”,是新疆少有的“西域凉都”,被世人誉为“天堂草原”。

车入昭苏境内,看到公路旁的高坡上,立着一匹腾空而起的白色天马,这座雕塑便是昭苏地标,2003年昭苏县被命名为“中国天马的故乡”。受地理气候影响,农作物一年一熟,盛夏在新疆其他地方农作物都已收获,可在昭苏草原正值油菜、小麦旺长时节。透过车窗,百万亩油菜花海和翠绿色小麦起伏跌宕,一条宽宽的黄缎过后是一条宽宽的绿绸,一条条色彩随着起伏的土地跳动,明亮彩色的线条像飘逸的绸带,像流动的旋律。

在昭苏县城作短暂休息后,我们沿着中(国)哈(萨克斯坦国)边境公路,兴奋地驶向去阿克达拉大草原的路,碧绿铺展在宽阔的视野中。南边是挺拔的雪山,松涛苍茫,雾霭沉绕,羊欢马嘶,百鸟鸣叫,鹰隼盘旋,天地翠然。当地导游介绍说,阿克达拉草原深藏西天山腹地,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45公里,面积3200平方公里,将反差巨大的寒冷与炎热、干旱与湿润、荒凉与秀美、壮观与精致奇妙地汇集在一起,展现出独特的自然美。

走进原生态的大草原,宛若走进人间仙境。山峦连绵起伏,太阳不再炽热,阳光柔和,线条柔美,层次分明,繁花绽放,雪山云杉,犹如一幅大气磅礴的天然画卷。草原尽头是阿克牙孜大峡谷,谷道石林瀑布,浑然天成,冰川岩画,鬼斧神工,悬崖峭壁,极为险峻;谷内森林密布,溪水潺潺,松涛鸟鸣;远处蓝天白云、雪山巍峨,与辽阔壮美的草原美景交相辉映,形成一道神奇的异彩奇景。

天空蓝得纯真,清澈得透明,草甸繁花密密匝匝,漫山遍野次第绽放,芳香四溢的满地花丛,被碧绿的草地衬托得更加多彩斑斓。油菜花绚烂地装点着大地,黄得夺目,黄得灿烂,形成气势磅礴的金色海洋。枕着雪山入梦的大草原,青草气息弥漫,成片苍翠覆盖的原始云杉林,星罗棋布的毡房,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炊烟袅袅,让人感受着空中草原夏牧场的气息,顿时忘掉烦恼和尘俗,身心融入这片原始的纯净。置身昭苏,没有人触摸不到天堂的七彩。

阿克达拉草原清凉的美,只有走过了,用心感受了,才能真正体会到别样的世外风景。正如人生的经历,只有走过了,才会有深刻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是言语能够全面描绘的,只在心底流淌,涤荡心灵。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