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文章

请欣赏旅行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旅行的文章1:一个人旅行也许更有意思

那天我问你,我在你心里是什么位置。

你说,你想要什么位置。

我激动地问,什么位置都可以吗。

你回答,有一个位置不行,你明白的。

对啊,我明白,我当然明白,你对她那么好,怎么可能抛下她。

这个世界上,谁都可以谈恋爱,只有我不可以。

不是我不相信爱情,是我对自己的爱情再也不抱任何希望。

他们说,你怎么能这么想,你以后也是要结婚的啊。

结婚而已,有什么。就算跟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也有很多人最后分开。

所以,就找一个对自己好的人结婚算了,我对爱情婚姻什么的真的绝望了。

我希望身边的朋友都能幸福,我希望不管我喜欢的人或者我讨厌的人。

都可以过得很好,我希望他们珍惜现在还相信爱情的日子。

旅行的文章2:最后的旅行

他是个搞设计的工程师,她是中学毕业班的班任老师,两人都错过了恋爱的最佳季节,后来经人介绍而相识。没有惊天动地的过程,平平淡淡地相处,自自然然地结婚。

婚后第三天,他就跑到单位加班,为了赶设计,他甚至可以彻夜拼命,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她忙于毕业班的管理,经常晚归。为了各自的事业,他们就像两个陀螺,在各自的轨道上高速旋转着。

送走了毕业班,清闲了的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审视自己的婚姻,她开始迷茫,不知道自己在他心里有多重,她似乎不记得他说过爱他。

一天,她问他是不是爱她,他说当然爱,不然怎么会结婚,她问他怎么不说爱,他说不知道怎么说。她拿出写好的离婚协议。他愣了,说,那我们去旅游吧,结婚的蜜月我都没陪你,我亏欠你太多。

他们去了奇峰异石的张家界。飘雨的天气和他们阴郁的心情一样,走在盘旋的山道上,她发现他总是走在外侧,她问他为什么,他说路太滑,他怕外侧的栅栏不牢,怕她万一不小心跌倒。她的心忽然感到了温暖,回家就把那份离婚协议撕掉了。

很多时候,爱是埋在心底的,尤其是婚姻进行中的爱,平平淡淡,说不出来,但是真实存在。

旅行的文章3:双人旅行

文/何红雨

某些时候,会渴望一种旅行。

是属于两个人的。

——双人旅行。

最好,那个人,就是你心底里最爱的那个。也或者,你于他,亦是心底里最爱的那个。

你们去往一处美好之处。那个地方,是曾经彼此都非常想要去往的地方。

也许,你们并不需要乘坐许多人旅行时必定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只是,你们只是需要一辆属于你们自己的车子,那辆车子,可以经得起路途的颠簸和长途的跋涉,即可。

你们出发,带着一身快乐的轻松。那些平素里纷扰着你们的尘世之烦忧,都让它彻底地远去吧。

整个世界,整个天地,从你们一起出行之时起,就已经完全地属于了你们,仅仅只是属于你们,一对爱恋的人呀。

车子行驶的路面,或者,会有一些坑洼,亦或者,会遭遇愈加的颠簸。路途遥远,也不时会有难料的艰险。然而,却因为你们彼此的相爱,那样即使非常遥远又艰险的旅途,亦是会快乐幸福和浪漫起来。

夜来时,或许,你们的身边并没有合适的可以借宿的居所,但,那又能怎样?你们,完全可以不需要奢华舒适的居所。有两个人深情也真切的爱恋,似乎,一切就已经足够。你完全可以依偎于他的臂弯,或是,紧挨着他,愉快亦安静地睡去。夜里,或许,还可以听到他酣甜的呼吸。还有,他的梦里,也或者仍旧有你,你们,在一起,始终始终,都在一起。

习惯夜半时分醒来的你,或者,会再次醒来。这时,你于外面世界的漆黑与陌生,却丝毫不会恐惧。你非常轻盈地为他搭上一件外衣。你让他继续安然地入睡。你或许,还会在黑暗之中,睁大双眼,细细地看他。

你身边的这个男子呀,是你心中的最爱。他的眼眉、他的鼻翼、他的嘴唇,原来,都是如此的美好。而以往,以往你却总是迷茫于烦扰的尘世间,而并无多少时间或心情,去细细地欣赏他。

白日里,他开车,你坐于他的身边。车窗外可以看到天边轻轻游移的云彩。白色,一朵朵的,甚或,是一片片的,美好成分外轻盈素白的花儿。这时,你会为他唱上一首歌儿。那歌曲,或许,是你即兴而成的。喜好词曲的你呀,其实,并不是没有完成一首好歌儿的天赋,而只是,只是你总被尘世间的纷纷扰扰而牵绊,并不能拥有那些可以静心下来的时间,罢了。

车里的音乐,早已关闭。

无需,无需那些音乐呀。

因为,他说,你随意唱出来的歌儿呀,都会比那些花钱买来的CD里的歌曲好听。甚或,会好听出许多许多倍。

经过一段乡间小路的时候,你们停下了车子。

下车,周围是广袤的田野。绿油油的麦苗呀,在春风中柔成了最美好的女子。它们轻轻柔柔地摇曳身姿,亦送来一缕缕麦苗的清香。

你们找了块地方,坐下来。

是很享受的一段时光。可以隔绝于喧嚣纷繁的尘世。

头顶的天,依然美好。无限的湛蓝与辽远。云朵悠悠着轻浮。好似,好似你那刻无比美丽的心境。

多少年来,你一直都在奢想着——有那么一天,定要完成如此美好的一段双人旅行。

没有太多牵绊。没有任何烦恼。一切,都风轻云淡,但却自有无懈可击,甚或无与伦比的美丽。

人生之中,有些时候,是不妨要放下一些事情,给自己常常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也给自己疲累的身体,一次极好的休憩。和那个你爱的,也爱你的人,一起出行。做次完美的双人旅行。

或者,你们并不需要行走多远,亦或者,并不需要飞机、火车、轮船来伴随。

只是,身边有爱,有快乐和幸福,便可完成一次属于你们两人的完美之双人旅行。

旅行的文章4:心,需要一次寂寞的旅行

文/左岸枫景

又是一个清静的周末早晨,柔和的阳光通过窗台照进宿舍。我亦如往日周末一样,随手拿起床头那堆书中的一本,开始阅读起来。

这是一本关于心灵的散文书,里面的每一个文字都让我有所思索。渐渐的,我开始回想起过去岁月里的点点滴滴,这让我的内心开始不安份,犹如一贯平静的湖面泛起了涟漪。那一刻,我意识到一种可怕的孤独感开始向我袭来,它总是喜欢在我没有防备的时候从我的内心往外窜。为了逃避这种孤独感,我决定放下手中的书,拿起扫把开始打扫卫生,因为忙碌起来内心就不会有空间让孤独入侵。

但后来,我发现我想错了。不管我怎么努力逃避孤独,它仍如饥饿的虎豹般向我扑来,我又如穿着单薄的衣服置身于冰天雪地中,孤独感就像寒风般从每个角落向我吹打,我根本无处可逃。

既然逃不了,为何不尝试去接受这份孤独?于是,我头一次开始试着去享受孤独,享受寂寞。我重新拿起刚才放下的那本书,一边阅读一边回想自己的过去,脑海中似乎在倒带,过去的一幕幕倒退着浮现在眼前。在回想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过去有成功也有失败,也开始想明白过去成功或是失败的缘由;过去以为放不下的,过去执迷不悟的,如今都变得平淡如水;甚至过去因为年少轻狂的心而做过的一些事,在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幼稚,多么的可笑。我突然发现,原来孤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原来享受孤独,接受寂寞的同时,我的思想也有了改变,似乎悟出了点什么来。这让我的心又开始平静下来。

我以为寂寞与孤独是一种可怕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我不愿意承认自己这种孤独的状态。原来不然,孤独是一种境界,更是产生大智大慧的土壤,它完全可以成为一种享受,一种美。这让我想起王维的“兴来美独往,胜事空自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王维在孤独中悟出的大道理,是在孤独中练就的淡泊和释然。

多少年少轻狂不就是因为耐不住孤独,耐不住寂寞,但越是逃避孤独,越是把脚下的路走得糟糕。

漫步在人生的沙滩上,脚下的沙滩就是我们人生的历程,那些贝壳就是我们经历的事情。有些贝壳很美,需要我们用心珍藏,因为这是生活中的美好,这会成为一种精彩;有些贝壳绊了我们的脚,让我们感受到了心灵的痛,这依然也值得珍藏,因为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另一种经历。

但更多时候,我们过于忙碌,过于浮躁,忽略了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在享受寂寞孤独的同时让思想升华,让我们的每一个经历都成为人生中的财富,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一湾溪流,在寂寞中才会唱响心灵的轻音乐,在曲折回转中激起那令人心旷神怡的呜响之声。梅花在冬日来临时,悄悄地探出头来,寂寞的感受着寒意,也正是如此,它们才能不畏严寒,暗香远飘,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会香如故。他们都曾在寂寞中经历过种种的磨难,我想人生亦是如此。当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当我们的奋斗得不到赞赏,也许身边没人陪伴,也许我们倍感孤独,但不能逃避孤独,孤独能磨练我们,孤独能让我们的想法更出类拔萃,更与众不同。

寂寞时人特别理性,能听到自己思想深处发出的细微声音,对事物的思索比任何时候都要真切。这又让我想起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在《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诗选里面的一句话,“向我袭来的黑暗,让我更加闪亮。孤独,也是我向光明攀登的一道阶。”面对生活的意外,面对名与利的得失,冷静的想一想,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发现自然和人生原来还有这么多的奥秘和美。

人若能享受孤独,寂寞也是一种美。我正试图学者享受孤独,学者欣赏寂寞的美。你呢?

旅行的文章5:一个洞 一座桥 一棵树

文/商子雍

20年前,第一次去欧洲旅行,从天蓝天高,到路宽路平,那片土地上,让我心生羡慕的事儿不少。记得有一次,在德国高速公路的一个服务区里,我要了一杯冰啤酒,坐在临窗的吧椅上,一面享受苦涩的清凉,一面观看窗外来来往往的汽车,心中翻腾着一种十分复杂的感情。发达的欧洲、先进的德国,固然让我不能不赞叹,可最强烈的愿望却是,什么时候,在我们自己的国家,尤其是在陕西,高速公路也能够四通八达、畅通无阻呢?

一转眼,20年过去了,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高速公路,已经在中国、在陕西成为现实;屈指一算,我们享受出行的便捷,很有一些日子了。而且,前不久又去欧洲旅行,在德国,我发现,中国高速公路的质量,在一些方面也已经不比他们差,于是,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随之而来的,则是对中国修路人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从欧洲回到西安没多久,就收到邀请去建设中的汉坪高速公路采风。高兴!因为,前不久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曾让我久久不能平静的对中国修路人的感激和崇敬之情,现在有了一个可以充分张扬的机会。这是一条连接汉中石门和宝鸡坪坎的山区高速公路。在山区修路,逢山开洞、遇水架桥是在所难免的事;而这一次采风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项目,也正是一个正在掘进的隧道、和一座已经初现雄姿的大桥。

我们是沿着一条长长的斜井,进入连城山特长隧道,来到一个正在掘进的掌子面。尽管现在的隧道工地,已经有了周全的安全措施,尽管我们只在隧道里呆了短短半小时,但身处一个不见天日且相对逼仄的环境,生理和心理上感受到的压力,还是明显存在的。修路人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夜以继日地工作,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这条隧道全长5.8公里,属特长隧道,已经接近全线贯通。听管理处副处长高贵轩介绍说,开掘这个隧道所要对付的山岩,特别松软破碎,难度极大。我们摸了一下刚刚被清理出来的渣石,哪里像石头,分明是泥团。在这样的山体里掘进,爆破、清渣、支架、箍顶……工作程序环环相扣,争分夺秒,丝毫不敢马虎。不容易啊!

走出隧道,回到蓝天丽日之下,心绪却还久久留在隧道之中。对穿越山区的高速公路而言,隧道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比如西康高速上的那个号称亚洲第一隧的秦岭终南山大隧道,不是一下子就把原本似乎远在天边的柞水县,变成西安人的后花园了吗?而柞水人,也同样一下子就有了大把、大把赚钱的机会。真所谓“隧道有奇效,不通不知道”;只是,当我们尽享隧道的奇效之时,不应该忘记隧道建设者、以及管理者、养护者的辛劳。

比起如今还藏在山中人未知的连城山特长隧道来,石门水库大桥,已经迎着南来北往人们惊异的目光,彰显出它卓尔不凡的雄姿。

秦蜀古道上的石门,是中国、乃至人类公路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遗憾的是,40多年前,随着石门水库的建成蓄水,这个伟大的奇迹被沉入库底,难见天日。陈年旧事,不说也罢。而如今,汉坪高速建设者面临的问题是,对已经成为当地农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资源、同时又是著名水利风景区的石门水库,应该怎样呵护它的纯净和美丽。

于是,一座主跨径达262米、被称作“西北第一跨”的钢管拱特大桥,凌空而起,从空中跨越石门水库和316国道,两端分别连接连城山和石门两座特长隧道。由于科学设计、精心施工,这座大桥不但功能完善、造型雄伟,而且对石门水库的水资源和周边山体的植被,也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保护。这样的一座大桥,其中的技术含量有多高、施工的难度有多大,我说不清楚;但我清楚感受到的,却是修路人敬畏自然、呵护生态的良知。

汉坪高速进入留坝地界后,在一个叫玉皇庙的地方,路旁有一棵高大伟岸的银杏树,十分抢眼。趋前打问,原来这是一棵有着4000岁高龄的古树,虽历经磨难,却依旧生机盎然。在古树的四周徘徊良久,树叶被风吹动发出的沙沙声,仿佛是一位老人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在喃喃低语。古树在说什么呢?我想,有着4.4米胸径和26米身高的这棵古树,是如此坚实地站立在大地之上。向南,它应该能看到不近处的石门;向北,它肯定能看到不远处的坪坎。从2014年开始,连接汉中石门和宝鸡坪坎的汉坪高速公路工地上,那些殚精竭虑、挥汗如雨的日日夜夜,想来都被古树尽收眼底、并刻进了自己的年轮吧!如今,它想向我们倾诉的,正是这些。

应该是如此。

古树常青;汉坪高速建设者的贡献,也将会同样长久地被历史记忆!

旅行的文章6:旅行的意义

文/一叶

我喜欢一个人的旅行。每当世俗的生活使我疲累、厌倦时,我就想一个人出去走走。

年少时就向往一个人背着背包去流浪,也真的那样做了。但是,那种居无定所的日子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得了的,金钱的窘迫,未来的迷茫,心灵的孤苦,亲人的不解,一切的一切都让我绝望和痛苦。

终于漂泊累了,有了一个家。可是在平淡乏味的现实生活中,内心岂能真的安如泰山?我还是时时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向往着不可知的精彩。这个时候,就开始了旅行。

一个人,带上不多的银子,背一个大旅行包,带上喜欢的书,坐上火车,开始或长或短的旅行。遇见感觉愉快的旅伴,就交谈几句,没有,就静静地看书,看窗外的风景,或做一番漫无边际的遐想,任时间悄悄流逝,任火车把我带向远方。

车还是要停的,只要你有目的地,总会有到达的时候。下了车,信步走来,看当地的民居风格,看路边不认识的一棵树,看当地人的穿着打扮,感受他们的生活节奏、生活方式,甚至路边牵手走过的一对小恋人,揣摩他们此刻的心理,也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去街头的小摊吃当地的特色小吃,不用管什么文雅不文雅,吃相不吃相。尤其是在夏日的海边,吃着海鲜,再来点扎啤,吹着腥咸的海风,眺望着深蓝色的海,那种惬意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我喜欢逛那些小商品店,卖乱七八糟小工艺品的小摊,看到喜欢的东西便买下来,都是很便宜的小东西,一个笔筒,一个泥人,等等,图的是个新奇有趣。

喜欢选择旅游淡季去那些山水名胜区。一个人徜徉在山道上,绿水边,可以大声地叫喊,听自己的回声在山谷里回荡;在细雨中独步山林,口里吟着东坡的“一蓑烟雨任平生”,心中是一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宁静;常常黄昏时独坐海边,看海,听海,如痴如醉,任海浪打湿我的衣裳,任波涛震撼我的心灵……

旅行的文章7:旅行

文/李慧丽

10月5日,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上午九时许,我坐在平顺县阳高乡车当村佛头寺大殿外山墙根的青石台阶上,尽情地享受着温暖又安祥的阳光。

穿过金色的光线,远处群山绵绵,近处炊烟袅袅。山脚下的田地里仍可见在辛勤耕耘的农人,炊烟升起的农家屋顶上是堆放整齐的金黄色的玉米穗。村外一条蜿蜒而过的公路仿佛把整个村庄搁到了山的这边,不远处漳河水静静地流淌着。三面环山的地形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阻隔了外界的喧嚣和尘埃,整个村庄静谧而整洁。秋收已过高潮,村中央几位妇女正围在一起看小孩聊家常,谈天说地;毫无顾忌的儿童打闹嬉戏声淹没了偶而进进出出的外地车辆的汽笛声响;老人坐在上午暖暖的阳光下安祥地晒着太阳……此时,整个村庄是如此的安静温暖,让坐在村庄地势较高处的我仿佛都能听到对面不远处漳河水哗啦啦的流动声。一个很文艺的词语瞬间跃然脑海“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青山、绿水、阳光、静谧,中国好多农村都具有的特征,此时在我的眼里却又是如此的美好。一刹那间,我又在心里偷偷地笑着自己,“一个农村人从自己的故土来到别人的村庄,辗转几十公里来为另一幅农村画面而激动,傻不傻啊!”可眼前这幅既熟悉又陌生的安逸祥和的农家画卷,确实让生长于农村的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景致,甚至于打动内心。

车当村三面环山,一面傍水。山下的房屋依势而建,循着山坡层层缓缓地排列下来,竟有了层次分明的美。你看青山含黛、屋顶金黄,层层叠叠,自然天成。村民说再过几天这里会更美,因为那时山上一部分植物的叶子将变成红色。想想都觉得美,山上红的叶子,绿的树,还有山脚下屋顶上金色的玉米,红、绿、黄三色相间,你说美不美?再者车当村是总人口只有几百人的小村庄,却文化历史悠久,保存下来的古迹甚多,全村现存有一所国宝级单位——佛头寺,还有全神庙、药王庙、观音庙、痘疮庙等文物古迹,更有近年来开发出来的月亮山风景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人间美景,人们在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结晶存留于文物中饕餮后人,这一切让我心生敬畏。

在这秋日的上午,阳光洒满了整洁的寺院,一位名叫张素文的师傅为我们讲解佛头寺的历史、现状及构造。佛头寺因背依的山峦状似一尊慈祥的大佛而得名。佛头寺建于宋代,琉璃彩瓦,飞檐斗拱,线条流畅,精致美观。张师傅给我们讲了很多的古建知识,但他说的“古人通过屋顶沿途的弧线和脊的流线改变了古建生硬呆板的形象,赋予了建筑物动感,使其有了飘逸的美……”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当我伸着手指在殿内墙壁上抚摸壁画时,他立即制止了我,并说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大家都要爱护。在这山村乡野,静陌时光里,竟有着这样的精通古建与致力于文物保护的“土专家”,心中忽生敬佩。

正在殿内忙着拍摄墙上壁画的摄友们此时正匆匆走出庙门去拿他的设备。彼时他们的“长枪短炮”已在寺院内的石凳上摊了一堆,见我悠闲地坐在那里晒太阳,他不无遗憾地说,“怎不拍?”“相机没电了!”“唉,看你……”一副叹其不争的表情。极其不理解的样子正如我不能深切地理解他们一样。寺内墙壁上的“二十四诸天”壁画,我看起来也新鲜、稀奇,也知道是极其珍贵的,可我也只是草草地用手机留了影像,记录下我曾经来过,然后走出了庙门安然享受阳光,他们在里面尽情地拍啊,拍了全景拍特写,一个神像挨着一个神像拍。我相机也确实没电了,可即便有电我想结局也和现在差不多。首次与他们外出旅行的我不知道他们的出行即意味着寻找捕捉镜头里最美的瞬间。更不知道他们的寻找其实很繁琐也很艰辛。

历经二个多小时,他们终于心满意足地从殿内走了出来,我也被太阳晒得快化了。看他们一个个肩上背着相机,背后驮着相机,怀里抱着固定在三角架上的相机,额头、 鬓角已渗出了汗珠,我立即上前替他们拿些器材,走向他们要拍摄的另一个目的地。

在药王庙内,“大师们”(我心中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对盘柱石,青石长阶都充满了浓厚兴趣,始终带着如孩童般的新奇,一阵阵地狂拍。阳光透过大殿前高大的柏树枝叶洒向地面,树影婆娑,一地斑驳。光影流动,青石温润,一并带着暖暖的阳光走入了他们的镜头内;在全神庙内,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木制戏楼更引发了他们新一轮的拍摄高潮,一块压窗石、一扇铆钉门都是他们变换着各种姿势用镜头记录的对象。

中午近一点时,我们才坐在路边小店的桌子等待开饭,许是因了有我这样的人存在,他们要了米饭和三个菜。可听他们说,他们出来拍摄一般是自带干粮的,倒不是为了节约经费,而是他们常常去的地方是人烟稀少之地,想买也是没卖的。他们常常是背着一堆器材,外加干粮、水,带着几十斤重的重量跋涉于山水间。有时为了一只飞来的小鸟儿,为了一朵飞溅的浪花,他们也许会在山坳里一蹲就是几个小时。

聊天中,一摄友说他“国庆”当天去板山,大半夜地起来天不明就得赶到山顶。我竟幼稚地插嘴问,“那么早,不怕深山老林里有野生动物吗?”“还野生动物?等你一路马不停蹄赶到板山顶时,也许这时连个理想的位置都找不到,山头上一溜人,已摆好各种姿势,随时准备迎接第一缕晨光!动物早被人类给吓跑了!”

看他们的装备,齐全且还算精良,确实资深;看他们的行事与作风,如此朴素,确实低调。我不知道他们常年的辛苦及投入是否会为他们带来经济效益,因为他们说他们常年的奔波只是为了自己的爱好。但是他们那种对梦想的执着与认真,我是心生敬仰的。

迎着逐渐暗淡的秋光,我们走上了返程的道路。我是个农村人,见惯了农村的人和事,可从我熟悉的农村来到陌生的他乡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见到了不一样的人,经历了不一样的事,也许此行我没有摄友们的“盆满钵满”,但我的心房也是满满的!

旅行的文章8:给出国旅行一个理由

文/兰草

改革开放后,人们走出国门旅行,不再是梦想。

过去,出国旅行是一种奢侈、一种资本,令人羡慕。如今,出国旅行是一种见识、一种释放,不足为奇。

异域它乡,由于地理不同、文化不同、历史不同,各有各山水之柔美,各有各风俗的高洁。一次航班、一个国度、一段旅程,足之所至,心之所抒,是灵魂的自我放逐,也是心之自然的守望和回归。

条条道路通罗马。出国旅行的方式很多,可以因公,也可以因私。可以考察访问,也可以留学、打工、探亲、浏览。可以乘飞机、轮船、火车,也可以自驾游。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国旅行已经成为寻常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似乎无论走到世界哪个角落,都能听到熟悉的乡音,看到亲切的面庞。

电视里节目中,我很喜欢有多远走多远的旅游栏目,通过异国风情的真实画面和主持人尾尾动听的讲述,把你带到地球上某个你熟悉的或者不太熟悉甚至完全不熟悉的地域。当画面中闪现你曾经浏览过的景致,心中不时泛出一种有点亲切、有点温馨的感觉。因为那熟悉的建筑、熟悉的街路,还有那熟悉的风情民俗,让你回到梦里,仿佛是旧地重游。这时回忆淹没了一切,以旅行的回忆照亮今天的生活,常常是旅行者一种幻象,恍惚并错觉了回忆与现实的边界。

更多的是你想去而未去,或者你终生都去不了的地方,大千世界,精彩纷呈,眼花缭乱,目不睱接,让你产生一种神游世界的奇妙幻想。那种身未动心已远的心境,会成为下次旅行的一个愿景。

人的生命有限,有机会有条件走出国门看世界,是件十分幸运的事。之所以这样讲,尽管出国旅行惠及平民百姓,但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旅行的机会、旅行的条件。世界那么大,即使是外交家、旅行家,也很少有人踏遍全球。

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浏览世界,走马观花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旅游广告总喜欢煽情地说,用双脚丈量世界。行走本身,是一次朝圣、一种祭献,对久居城市躁动的灵魂,是一种充满新奇感的享受和独特的抚慰,从中会找到真正的自己。

通常情况下的出国旅行,与专家学者出访不同,不可能沉下身子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深入考察。人生途经的许多地方,也许匆匆的我们都只是过客,尽管满眼是新奇的世界,也只能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赶路。虽然匆匆的脚步,很难一下子丈量出城市的内涵和底蕴,但可以不仅限于赏风景粗糙的旅行,或者说可以在一边赏风景的同时,做一次经历的主人。学会用心灵去触摸,用灵魂去感悟,细细的品味慢慢的欣赏,哪怕只是点点滴滴支离破碎的一段历史、一种风情,或者一幢建筑、一位人物,自己喜欢就好。旅游是由内心的情感,推动走向陌生世界的过程。旅游像条通往心灵世界的道路,可以通过旅行,塑造更好的自己,让自己的视野开阔一点,见识增多一点,说不定还会从中或多或少地对原有的思维观念、工作状态和生活的方式和方法,发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改变。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找寻的出国旅游的根本理由。

十几年前出国,第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车多,车要给人让路。白天街路上车满为患,晚上各种品牌的小汽车停满了巷路。似乎街路有多长,车队就有多长。刚开始过马路的时候,车停下来为你让路,这种在国内从未有的待遇,让你有点受宠若惊。车主见你小心翼翼不知所措的样子,常常会微笑地朝你摆手示意让你先行。像伦敦等一些古老的大都市,市区街路并不宽阔,汽车首尾相接,开得非常快,坐在车里特别是拐弯处都感到有点紧张。好在车子都各行其道道,十分遵守交通规则,很少有车祸发生。近些年,我们一些大城市建设速度突飞猛进,虽然街路不断地扩展,还是缓解不了交通堵塞的压力。我觉得问题的症结,不仅仅是路,还有人,不文明行车是一种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堵车更堵心的因素所在。

出国旅行的人有种同感,就是在国外的公共场所,安静是一种常态。在机场、公交车、地铁里,不同肤色的人,聚集在一起,很多人都是手里一份报纸、一本书,或是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是工作,悄悄地打发等待的时间。在酒巴、咖啡屋,人们喜欢一边慢慢地品尝着美酒、咖啡,一边轻声细语与身边的人聊天说事,不会影响周围的人。即使是用手机打电话,也听不到高声地说大声地笑。而一些中国人出了国门,喜欢抱团取暧,喧嚣和忙碌的过程中,很少有人顾及和体会周围人的感受。即使是孤独的一个人,也不会让自己寂寞,发信息、刷微博、打游戏,唯独缺少外国人安宁的阅读和工作状态。甚至还把不排队、说脏话、随地吐痰、打群架、大声喧哗等陋习带到国外,损害了中国人群体的形象。

走出国门打开文明眼界的同时,也让人学会了严谨认真。一次我们在奥地利与相关部门座谈,约定的时间是一个小时,手表上的时针刚过,就有位女子敲门进来,面对在场所有的人,提醒、告知客人,座谈的时间已结束。

外国人做事的这种认真,不会打半点折扣,有时认真得到了有点不可思议的程度。有一次,我们从洛杉叽乘飞机去纽约,由于路上耽搁,到机场时再按步就班地排队登机,显然时间已经来不及。导游急得一个劲儿地跟机场工作人员解释、商量,能不能破例让我们越过长长的队伍先检票,得到的答复是,无论什么情况都要排队。没办法我们只好等下一次航班。在这里排队是对人权的尊重,每个人都一样,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会象在国内,有熟人可以插进来,随时打断你的时间,占有你的权利。

类似许多不相关的事情重叠到一起,就不免让我思考,他们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从共同的内在的理念上讲,是一种为事风格和为人品位,因为尊重他人才能尊重自己。

国外的一些很有名气的文化街路,艺人表演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唱歌、拉琴、画画、雕像、杂技,做什么无仿,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自己喜欢的工作,都应该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工作是生活的乐趣,首先是获取欢愉的快感,然后才是报酬。这无疑是人们生活富裕后的一种消闲,消闲中透着一种文化、一种文明。

国外的服务行业也是一样,许多年过花甲的老人,看上去有种炉火纯青的大师风度,可干起平凡的服务工作,端盘子也好,售货也好,照样心无旁骛,一丝不苟。这往往是最经得住打量和品味之处。在传统的外国人中,无论做什么,只不过是职业不同,回到家里,修草坪、修汽车、盖房子,都是一种应有的生活情趣和持家本领。

历史和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一部分。一些诞生名人的故居和安葬高贵灵魂的墓地,虔诚的仰望中,能够感受到他们留给这个世界诸如建筑、雕塑、绘画、音乐等灿若繁星的文明和智慧。一些酒巴和咖啡屋,门前和屋中墙上,常常可以看到挂着各种精巧别致的牌子。哪位历史人物或文化名人曾到过此处,甚至在哪张桌前哪把椅上坐过。庄严、安静、神圣的氛围告诉你,这里留给后人的,或许是一部传世的作品,一幅有历史价值的绘画,或许只是一丝值得回味的温馨!

其实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权怀旧,致我们共同逝去的青春岁月。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想告诉我们,历史是不能忘记的,文化是需要尊重的。尊重本身就是一种多元化的生活,一种文化品味。生活不能仅仅成为装满钱币的袋子。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旅行让百姓寻到了生活的情调和乐趣,也让管理者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学会了出发和追赶。记得十几年前去加拿大,看到路边电线杆的半空挂着一个个花篮,上面垂吊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远观近赏都十分耐看,为此我特意站在花篮下照像留念。几年后,不知什么时候,城市的大街小巷出现了同样的景观,也是一根根电线杆的半空,吊着一个个花篮,象如花似玉的少女头像,站在那里向行人微笑。我猜想,是不是哪位管理者也像我一样,特别喜爱这种花篮,从出国旅行中受到启发,将它搬到这座生活的城市。当然这仅是眼力所及的一种移植,我们有许多新产品,都是从吸取了国外科技营养,借鉴发展起来的。

这些年,四通八达的航线,几乎延伸世界尽至地极,尽管我们出国旅行的脚步急切而又执着,但好多奇特的地域、神秘的角落,仍然永远无法抵达。当我们循着一条条航线,在异国它乡短暂的中,常常情不自禁地把有限的思想和目光,集中到自己喜欢的历史文化、人物事件、风土人情、青山绿水中去,真的是受益匪浅。

陶醉过后,回到家里还兴致未减,象小学生复习功课一样,翻阅书籍,查阅资料,渐渐地与其有了一种情感和心灵上的呼应。我发现,人在行千万里路程之后,回到真实的生活状态,有种站位和视野的改变,审视自己过后,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脆弱和渺小。如果说出国旅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某种企盼的话,那么脚踏实地立足现实,则能够在一定意义上给人力量。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精彩并非是天堂童话。贫富差别不是中国的专利,也是西方社会毒瘤和顽症。国外富人有富人的活法,穷人有穷人的追求。其实即使是美国,大街小巷也时常能见到乞丐,我见过他们大白天就懒洋洋地躺在睡袋里,脏兮兮的脑袋露在外面。

如果一个人想永久地保持生命的活力和精彩,就寻找机遇,放松心情出国旅行吧!相信它带给你的不仅是一个个与自然相拥、与文化相伴、与历史相随的灵动故事,而是一次次用眼睛和心灵去观察阅读远方的感动。

旅行的文章9:旅行正当时

文/徐佳佳

今天一早,在朋友的空间里读到一篇新鲜出炉的旅行游记,题目《牵手看世界之婺源探秋》,文字与图片里的深秋美景着实让人心生向往,而旅行之后的思想升华更是引人深思。

先说说我这位朋友,与男友高中相恋,大学四年异地,工作三年至今异地,相隔千里。或许是因为异地的缘故,两人一年难得的几次见面都通过一起旅行的方式来实现,再后来,她旅行成瘾,一个人的时候,甚至周末两天都可以跑去千里之外,周五晚间出发,周一凌晨返回,早上再爬起来正常上班,真是让我佩服得不得了。

于是乎,不知从何时起,我就经常在她的空间里看到“旅行看世界”的系列连载,尽管到目前为止,她的世界还仅仅局限于国内。

说实话,很羡慕。

从小到大,升学、参加社团、应聘工作等需要填各种表格的时候,只要是兴趣爱好一栏,我总会毫不犹豫地写上“读书、旅行”,可是细细想来,匆匆人生二十多年的光景,能算得上旅行的出游,屈指可数。

若问不能成行的缘由,真的是很俗套,无非“假期短,我没有时间”,“这月交房租,我要攒钱”,“我没有合适的同伴”,“我以后还有机会”等等,诸如此类。

就在这一箩筐老掉牙的借口中,青葱岁月渐行渐远,而说好的旅行却始终遥遥无期。

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读书,是心灵的旅行,在文字构造的世界中,有人、有物、有故事,灵魂行走其中,在别人的世界里获得自己的成长。旅行,是身体的行走,更是思想的远行,足迹所至的范围,就是一个人的世界,旅行会告诉我们,这世界,比想象中更宽广。

我曾无数次地思考,旅行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的这位朋友在游记最后写到:“读书使内心宁静,旅行使内心沉淀。认清自己的渺小,接纳自己的渺小。世界很大,见识太短,读书,工作,健身,多出去看看。回来后,你会更加珍惜和热爱你正在拥有的生活。”

我想,也许旅行的意义不在于远方,而在于回归。离开熟悉的地方,探索未知的世界,遇见更好的自己,然后不一样的归来,以更平和、更积极的心态,看待当下生活中的困境,不再彷徨,不再迷茫,找寻出路,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朋友,美景依在,人生正当年,旅行正当时,你准备好了吗?

旅行的文章10:我们都有一个远行的梦

在以前的若干时光里

什么旅行,什么远行,这都与我无关

那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一个朋友说过,趁着年轻 还有精力和时间 为何不出去走走呢

其实好不喜欢有种种顾虑啊

我承认我有够逆天

我喜欢坐火车,管它速度快慢

一直以来,都梦想着能有一个一人游或是两人游。

不管距离,不管熟悉与陌生,只要开心

放开所有的压力、不开心、难过

丢下所有包袱,释怀吧

轻松上路

那该是多么安逸的一件事啊

还有很短的时间就十一了

南京,等着我

这是我有生之年最遥远的一个出行

所有好奇、冒险、逆天的念头充满脑海

我好期待

我知道,你亦如此。

旅行的文章11:这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文/张文骄

窗外下着小雨,打湿了地面,淋湿了心情。

每次旅行归来,心底里总是会有小小的失落,心依然躁动不安,灵魂不肯与身体并行,拖拖拉拉,就这样,需要很长时间才可以元神归位,恢复正常。

好奇怪,不甘不愿的这种感觉好奇怪。仿佛拥有了欣喜若狂的心情还未平复即刻就又瞬间地失去了,这种大起大落让心变得无比沮丧,全然没有了旅行时的那种洒脱与自如。反倒低沉起来,随着归程越来越近心就越来越慌,好像一个贪玩的孩子,总也不想回家。

这一路,怎一个雨字了得。走哪儿下哪儿,整个空气都是潮湿充满了暮霭般的水汽。

草原,没有看到向往已久的蓝天白云,偶尔天气稍好的时候,会有整片阴沉的云层压下来,就在头顶,紧紧地,密密实实地,没有丝毫犹豫地压在头顶,看似轻盈实则厚重。所谓的防晒装备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相反,背包里所有的衣物全都跃跃欲试,激动地往出蹦。

于是乎,从炎热的古城逃出来,就这样,进入了一个寒冷潮湿与自己的想像完全不同的世界。

没有亲历,不会有这般恍然似曾在梦里相识的亲近。当脚步实实在在从车里踏上这片柔软湿润的草地之时,心,化成了水一般没有了方圆。

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周详的计划,只因向往,所以前往。

图片看的多了,美丽已深刻脑海,便是这样,还是在亲眼目睹的瞬间为之惊叹,也为自己能够勇敢驻足而喝个亮彩。

久不出远门的心野了,像撒狂的野马不愿再次被套上缰绳。

被钢筋混凝土整日包裹的灵魂渴望自由。大概,那个时候,就是这般迫切地想要奔跑与呐喊。

有人头痛,有人昏昏欲睡,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与天空更近。小雨依然淅淅沥沥地落下,衣服上一会会便聚集了一层细密的水珠,没有阳光的照射,没有彩虹的映衬,却显得更加纯净透彻,那是我们此时此刻的心吗?

因为雨水的原因,公路上没有一丝灰尘,受到潮湿的浸润远远望去,仿佛在水中行驶一般,雾气上来的时候,整个宽阔的公路看不到更多的车辆,所以,我们宛如神仙一般腾云驾雾,自由翱翔。

路边一簇簇色彩鲜艳的野花,与羊群、与牦牛、与骏马、与蒙古包和更为色彩斑斓的寺院相互辉映,形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令人为之倾倒,为之赞叹不已。

相比之下,倒是更喜欢极了这样的天气选择到这样的地方来,遵从了自己的内心,也符合自己的心境。于是,越走越美,越美越走,与周围人或多或少的高原反应相比,倒是好像更贴近了这个大概原本就应该属于我的地方。

心情,像风儿一样自由,没有蓝天白云的映照,不够明亮,却足够阴柔而不失妩媚。

窗外的雨慢慢大了,如前几日一般,却全然没有了那时的雀跃与欢欣。

城市里的雨怎能与高山草原相媲美,抬头望向天空,灰蒙蒙一片,全然都是阴沉。

于是,这样的天气,在刚刚经历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后,无可奈何的只剩下叹息与怀念。

是在迷失吗?还是不愿面对现实的境遇?别人可以替你做事,但不能替你感受,人生的路永远都只能靠自己去行走。那些一步一叩一曲一膝,用手掌抚摸每一寸土地,用额头亲吻信仰的足迹,饮风喝水不问朝夕的信徒们,响应佛祖远方的召唤,步履坚定心如静海。

信仰在那里有拯救一切的魅力,僧人淳朴的微笑和圣洁的红衣,都能让人心灵平和静谧。短短的时光里走了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行程,笑看落花无语,从容向晚,淡然婉约。站在飘舞的经幡下,闭目聆听,感受高原风声如歌如梦,仿佛诉说着佛祖古老的箴言,警醒被自己困扰的世人,时空变迁物换星移,也不要忘记初心,不改欢颜。有这样的冲动:真想有一天,放下一切,去远方,不想后果,去流浪。

哪怕,哪怕,只有一个人,一个人。

旅行的文章12:带着梦想去旅行

文/曾文睿

暑假里,经过层层选拔,我最终被选进了“兰州首届新少年作家北京训练营”,我们将赴北师大接受集训和体验。有幸成为二十名当中的一员,我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7月16日下午,训练营开营暨授旗仪式在兰州东郊学校举行。兰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建军伯伯用“雅博渡口”来勉励我们,他说,“雅博”原文意为“倒空”,就是在渡口处倒空旧我,活出新我。此次训练营就是为了让我们学习写作中最重要的经验,开阔视野、张扬文采、广交朋友、作文做人,在最高的起点上建立自己的写作目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记录生活,书写文化,表达思想。一想到将由着名作家苏童、格非、曹文轩等文学大师来给我们授课,感受文学奇妙之旅,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好好学习,静心思考,学有所获。

在北京五天的学习中,着名作家苏童、曹文轩、欧阳江河、毕飞宇、李洱、邱华栋、徐则臣、刘汀、甫跃辉、崔曼莉、石一枫等11人为我们进行集中授课。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获得者、着名作家徐则臣建议我们要学会阅读,“如果你有十分时间,6分用来读书,3分用来生活,1分用来写作。”作家石一枫引导我们“写作源于对阅读的喜爱”,着名作家毕飞宇教我们如何独处,“做不了最大的苹果,我们就要学会鼓掌”……每一位老师都有着他们独到的见解。他们不仅教给了我们写作的诀窍和思路,而且还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通过在训练营的学习,我们看到很多新的问题,找到很多新的景观,发现很多新的想法,也坚定了自己写作的信念。

时光荏苒,一转眼,五天学习时间已结束。7月22日下午,带着十一位文学大家教给我们的关于为人、生活、写作的精华要义,我们踏上返兰的列车,满载而归。我的心情既是心潮澎湃、激动万分,又是依依不舍、略有伤感。一周的时间里,老师们向我们传递他们对文学的理解,教我们如何写作,教我们如何做人,我的收获满满。

此时此刻,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老师的话又萦绕耳际,“你们的学习才刚刚开始,在回去之后,要把自己听到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心得,才会不虚此行。”

是的,奇妙的文学之旅才开始,“就带着梦想去旅行,背包里只装着憧憬……不管阴或晴,不问远和近,未来不确定,才更值得前进!”

旅行的文章13:愉快的旅行

文/田卓凡

去年暑假,天气炎热,天天呆在家里吹空调、看电视,感觉很无聊,也不是那么回事,总想放松下自己,可又找不到一个能让我高兴解闷的地方,所以我想去旅游。

可是,我不知道父母会不会同意我这个想法,当我还没提出来时,爸爸跟我说想不想出去玩玩?我当然赞同啊!经过一番斟酌,所以我们选了一个避暑休闲的好地方--秦皇岛。

我很激动,提前就准备好了行囊,准备向秦皇岛进发,一睹那名不虚传、神往已久的美丽城市的风采。7月20日下午,我带着满怀的期待与快乐和爸妈从蕲春出发。我坐上北上的火车,唱着小曲,脑海里想象着秦皇岛是个什么样?那枕着大海的秦皇岛又是怎样的一番风景?惬意及了,迷迷糊糊睡着了。第二天,我们到达了北京,然后转车直奔秦皇岛,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我所盼望的美丽城市--秦皇岛就在眼前。

在火车站的出口处,我老远就看见爸爸的同学在那朝我们挥手,我无比的兴奋。那个叔叔胖胖的,黑黑的,戴着眼镜,看起来憨厚老实。是不是大家看到胖叔叔就会觉得这个人老实啊,呵呵,其实你们错了,几秒钟过后,我就发现何叔叔这个人特热情、特实在,很好相处。与胖叔叔一起接我们的还有他的儿子,也是胖胖的,虎头虎脑的,很是可爱,他们真是一对可爱的父子啊。

秦皇岛的天空很蓝,太阳虽然很大,但是温度不是很高。到了之后我就觉得很凉爽。下午,我们准备好一切后,出发了,打的赶到东山浴场,那里就是秦始皇曾经求仙入海处。这里人山人海,男女老少,海水中、沙滩上,到处都是人,像下饺子一样,而且那海水是如我想象的那样,碧波如镜,清澈见底,秦皇岛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很好。晚上的一顿饭,吃的是正宗东北风味的烤羊腿,我第一次自己动手使用刀叉,切割在炭火上烤得滋滋作响的羊腿,然后放在碟中,放上佐料,我吃得有滋有味,舒服极了。这一顿餐,我吃了很多,心情十分的愉快。

我们计划第二天,向另一个名胜古迹进军,游览长城的最东端--山海关,我相信大家对这个地方不陌生吧,历史上可是很有名的哟。早晨我很早就起来了,匆匆地吃宗教仪式完早饭,又带着愉悦的心情出发了。我们先来到长城,长城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磅礴,高大宽广厚实,远远望去连绵不绝,走着走着就来到了天下第一关关门面前,那块牌匾上的“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是那么粗犷、豪放、有力,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到古代人民的辛劳和伟大,我不得不佩服他们的智慧。然后我们又来到了老龙头,也很好玩。

2013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锦州举办,我也想去凑个热闹。第三天,我们坐了三个多小时的火车,又赶到了锦州,那儿真是鸟语花香,奇花异草,什么都有,美极了。我和小弟弟玩了很多项目,在海边人们休闲的草棚里,躺在凉椅上,我们享受着凉爽的海风,好不惬意,大家玩的都很高兴。最后,我们参观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我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也受到很多教育。但是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转眼就到返程的时间,其实我都舍不得离开这里,可没办法,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在依依不舍之中,我们不得不和叔叔、弟弟告别,踏上返回蕲春的旅程。

旅行的文章14:一个人的旅行

我习惯将独自离家说成是一个人的旅行。

对我来说一个人的旅行并不孤独,虽然有时会辛苦无助,但是从来都不会感到孤独。因为无论我走到哪里,爱我的人给我的爱一直都真真切切的存在着,在我心里。那爱就像明媚的阳光,一直都在默默的照耀、温暖着我。

我虽然很享受一个人的旅行过程,但刚走出家门口时,是我内心最受煎熬的时候。当我将行李拎出家门,我就不敢直视他们了。嘴里不停的说着“回去吧,你们快回去吧。”但那扇门久久的没有被关起来,似乎那扇门在代替父母对我说“孩子下次早点回来,家的门我们始终给你留着。”走的很远了我才敢回过头,放眼望去那里还矗立着两个人,一个是我的父亲,一个是我的母亲,还有他们的身后写着的“我们爱你”。

我小时候还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在离开姥姥家的时候还在说笑,一上了公交车就会坐在角落默默抽泣。现在的我终于明白了。当一个人坐在公交车上,我会放任自己的泪水纵情的从眼眶中流出来,全然不顾周围的一切。等哭过之后,擦掉眼角最后一滴泪水,告诉自己勇敢的面对即将到来的一切。其实每一次哭泣都是一次成长的过程,哭过了人就清醒了,对于什么该放弃和该舍弃什么都变得明了了。

每次离家停留在脑海里久久不能忘却的情景是父母挥手送别时,那泛红的眼圈。父母虽然没有将泪水从眼中流出来,泪水却都流进了他们的心里。每一次分离对于日渐年迈的父母来说都是一道伤口,疼痛的久了,那道伤口便以皱纹的形式,印刻在父母的脸上,所以父母的脸上开始有了一道道新的皱纹。

一个人的旅行因为有了牵挂,而变成了一首抒情诗,诗的里面每天都写满期待和想念,每一句都是发自肺腑的深情。因为爱的存在,那首抒情诗变得更加唯美。因为爱我不再害怕、不再顾虑一个人旅行的终点是什么。

旅行的文章15:清爽徐来

文/罗毅

儿子旅行归来,去的异域他邦,路经某岛,对其卫生吐槽,说那些小巷,卫生不敢恭维。有道是第一印象最真切,我相信这90后不打诳语,不可能带偏见去看他头一回见到的城市。

于是引发了父子俩关于城市清洁的话题。

我问他,这次出国旅行,有何观感?儿子说,除了干净,还是干净,且不说大街小巷清清爽爽,就连偏僻公园、市郊车站的旮旯,也收拾得一尘不染。尤其不可思议的是正在施工的水泥罐车,外表也擦拭得亮晃晃照得见人影。

儿子的一番话,让我想起了多年的一篇随笔:“背街两旁,是用方木和油毛毡搭建的卖菜棚子,菜棚子里又用土砖砌着高低不一的案板。晚上人去摊空,腐臭的垃圾堆放在案板上或菜棚子前面的空地上。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着,生怕踩到土路上大坑小凼里去,那里面,是不知淤积了多少年而黑得发臭的淤泥。”

凭心而论,我们生活的城市一度粗犷豪放,人们总是大大咧咧,在城市清洁、生态建设、人文环境打造上,实在是欠账不少。

但不能说我们没有努力。大街小巷中拎着簸箕、笤帚的清洁工在日复一日地打扫,环卫师傅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更值得欣喜的是,如今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当创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之必须的时候,我们的城市卫生,正悄悄地发生着改变。

不说广阔乡村,也不谈远郊区县,就是天天行走其间的渝中、江北、渝北,总让我有日新月异之感。

乘坐轻轨地铁,或在解放碑、观音桥、沙坪坝“步游观光”。分明的感觉是,轻轨铮亮、巴士整洁、街道清爽,植被葱绿,生机盎然。过去贴满电线杆的办假证招黑工的“牛皮癣”近乎绝迹,沿街墙壁上乱涂乱画的电话号码无处遁形,马路上丢乱乱扔的瓜皮果壳少见了,见怪不怪的污水四溢、摊点零乱摆放的情景,已成明日黄花。特别荣耀的是我的工作之地江北嘴,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豪华气派,黑色的沥青路面平坦,白色的车行道线醒目,街区干净整洁,国际化金融大都市的气息扑面……不自夸地说,硬件环境丝毫不亚于欧洲、香港那些金融中心。

见父子俩说清洁,妻主动加入,说她的工作地杨家坪的清洁卫生确实改观不少,但还是有个别人不自觉,私家车乱停乱放,公共场所吞云吐雾,丝毫不顾及他人感受。

我却笑说,清爽正在姗姗来,便是希望。城市清洁乃凡人小事,只要人人动手,形成了好习惯,何愁我们的城市脸面不干净,城市形象不高大?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