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的文章

请欣赏亲人的文章(精选16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亲人的文章1:离去的亲人

文/李凤林

第一个离开我的亲人是祖母。

母亲说,祖母没过多少好日子,病痛一直缠身。而我记忆里清楚的画面是,黄昏,祖母抱着我去捉萤火虫,祖母一手抱着我,一手摇着芭蕉扇,我手里提着的是用蛋壳做成的灯笼,祖母高大,摇摇晃晃的追捕,我或许兴奋、胆怯而尖叫着,祖母紧紧地搂抱着我,芭蕉扇一下一下地扑打,终于有虫子扑在地,祖母放下我,用手去捉虫子,粗大的手骨节突出,显出拙笨,需用好长时间才将一只虫子关进蛋壳灯笼。我高兴地举起小灯笼向家祠跑去,祖母急急的声音追赶着我:梅子梅子别摔着。就在这一年,祖母去世。我正跟堂弟在家祠的戏台下玩着龙骨水车,有人拉着我的手穿过一张张门,最后把我拉到祖母的床前,祖母望着我,有人把我的手拉起来放进祖母的手心,祖母慢慢地握紧,一颗颗泪从祖母的眼里滚出来;我叫着阿婆,用另一只手捂着祖母的手,祖母露出了笑容。母亲说,祖母握着我的手咽下最后一口气。家祠的戏台下挂着鬼神画像,怪模怪样地看着躺在地下的祖母,许多人吹吹打打。我为祖母看守着油灯,祖母从一圈圈的光亮里走出来,当我伸出手去迎接那双粗大而温暖的手时,祖母又没了,祖母最终没有走出那一圈圈光亮。我知道从此没有祖母,是在黄昏时围着母亲哭吵着去捉萤火虫,我提着蛋壳灯笼,母亲正在灶台忙,她突然伏下身子紧紧的搂抱着我,泪水不断地滴落我的脸上,一滴一滴冰凉,我不理解母亲为什么这样伤心,母亲眼泪汪汪的望着我说,孩子,我们再没有阿婆了。我紧紧搂抱着母亲,哇的一声大哭,从此没有一个祖母摇晃着用芭蕉扇为我扑捉萤火虫,家祠从此空荡。

这一年我好像是四岁,死亡如一枚落叶飘然而下,我其实是不能理解的。

死亡在家祠沉寂,似乎酝酿某些主意,二十年后鬼神的主意打定,盯着了我的伯祖父。那时我已经离开家祠在外地工作,我的祖父、母亲及弟妹伴随父亲离开家祠迁往小城,他们只能从断续进城的乡邻那里获得消息并与家祠的亲人们保持联系。消息突然,因为我们无法脱身,七十已过的祖父独自回家祠为伯祖父送葬。葬事完毕返回城里的祖父,数天沉默不语,他星星点点地说着伯祖父后事一些情况,常常欲言又止。我想像家祠里一个将死的八十老翁与七十出头的小弟最后生死握别的情形,那是一种怎样的生死离别!随后是我的伯祖母去世。伯祖母最先在平地摔一跤后从此失去行走的自由,而后是失去言语的权力,只能用眼色表示对于一件事的肯定与否认,而后眼神也渐渐呆滞。上帝一点一点剥夺着伯祖母的生存权力,用了整整十年的时间,我不能理解是人的坚硬还是上帝对人的残忍。父母及兄妹都回到了家祠。阔别的家祠更加空荡,已无往日的暄嚣。躺在地下的伯祖母瘦小干瘪。往事一幕一幕推到我的面前,在一个接一个的画面里,是老人们亲切而慈爱的笑容,我们是那样的玩皮不懂事,需要训斥呵护。然而现在,他们丢下我们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家祠空荡,让我们寂寞孤独地待在人世。

十年以后,我的祖父在城里仙逝。祖父是在八十五岁离世的。一个月前,我们刚刚高高兴兴地为老人做过寿诞,不想突然老人就躺在床上说起胡话,他总说自己在家祠里,而后又告诉我们种的棉花需要收拾了,而后又说为什么打制那样多的棉被。老人在离开家祠十多年后又回到了亲亲的故居,以他的灵魂。我相信灵魂,是可以离开身体躯壳的人的完整的精魂。老人在进城前的长长岁月,耕作,始终与土地相依。在最后的日子里,祖父的精魂日夜与远处的土地相恋,坚守坚持,寸步不离。

祖父的离世,悲苦煎熬着我,直至现在。那时我们上班,老人在他七十多岁时因挂念着曾孙无人看管,每日匆匆来去,终于在初冬的一天,急匆匆上楼而后如厕时摔断腿骨,从此只能依靠一条腿摸着墙壁移动。老人是在住院治疗十多天后才清楚自己一条腿从此残废,母亲告诉我老人顿时泪水满面。老人泪水满面的镜头至今仍在我的面前,永远无法消失。可是祖父从未对我表示过半点的埋怨,甚至不肯让我看到他的半星痛苦,更让我愧疚如刀切割心肉。当我跪在祖父脚前为老人最后修剪指甲时,我紧紧地抱着那双终止在世间行走的脚泪水滂沱地呼喊:爷爷,您为什么要离开我们?

他们还是离开了,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需要呵斥呵护的我们。我们已经无法知道离去的亲人们对世间和过往生活的留恋有几分,但我们至今仍在内心十分的依恋着他们,像血流在血管的流动,也似乎总有一堵坚硬的墙可以依靠,带给我们温暖、信心。

亲人的文章2:因为是相爱的亲人

文/七色风儿

你说她霸道,尖刻又不讲理。她可以告诉你,她在你面前的行为都是为她爱你,爱你所以就可以蛮不讲理,当然那也是在你爱她,宠她,纵容她的前提下。在别人面前,她是很大度而且也很优雅的,绝不是你说的那样刻薄的。别人可以伤害她,欺骗她,嘲笑她,当然她是管不了别人对她的抨击,但她是不会允许你伤害她,欺骗她,嘲弄她,你只能怜惜她,心疼她,爱她,因为她爱你,如果你不爱她,也别欺骗她,她是受不了你对她的欺骗,她会心身俱焚的,她就是这样一个小女人,对爱绝不能有一点瑕疵的,你认为她这也太苛刻,可她的心会疼,你说她苛刻,她要求多吗?她只是要求爱的高一点而已。也许现在的社会太不能给人生活里的安全感了,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草木皆兵,她就是自私,自私的她自己都很难以相信自己的那点狭隘。

你每天都在和她讲道理,讲你的空间和自由,讲你的领地,你的大好岁月,可你从来不讲她的空间和自由,她是一个以家为主的女人。你说你去为她扫天下,她为你扫家,她不知道你天下扫的怎么样,但她是兢兢业业的扫家。后来你们都发现讲道理不通,你说她会胡搅蛮缠,不可理喻,你一定发现她胜利的微笑,因为你说她不讲理的时候,也是笑着说的,你也找到了你们相处的规律了,就是这样惯着她,和你胡搅蛮缠,你说没办法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办法。即使她再和你之间胡搅蛮缠,也不是什么大原则问题,因为你知道她在别人那里是一个很讲道理的人,所以你们常常争辩,浪费很多时间,两个人抱在一起打嘴仗,你认输,无论是对还是错。然后她就会得意的为你擦皮鞋,看看你们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当然你要允许她买漂亮的衣服,花你的钱还不能心疼。

你说你握着她的手就像左手握右手,可她觉得你常常握我的手,并且很多就是给她暖手。你说我是女人,见识短,可你每次都很想听听我的看法,即使不在一起,也会打电话问问。她也是这样,在很远的城市迷路了,也是很委屈的声音向你求救,其实心里一点都不乱的,因为她会做出租车,但还是会让你看见她多么依赖你,你也知道,即使和她说了什么路口,她还是不知道,你就说,坐车吧,直接到达目的地,是你最了解她的弱点。这就是你们的习惯,多年的习惯,彼此依赖的习惯,习惯了习惯,就很难改变。

因为爱你所以才会如此的不讲道理,这你是知道的,所以还故意和她说道理,女人不讲道理,那是因为爱。因为爱,女人才会和你不讲道理,她不是家里的女皇,但是喜欢发号命令,喜欢有个男人来归她指挥,喜欢有个男人让着她,还和她吵架,她做了家里的很多家务,却喜欢指挥你把你的臭袜子放在什么地方,你的拖鞋在哪里,你的衣服该换了,你的饭没吃完,像个天生的指挥者。其实你知道,她是个劳碌者,把家人伺候得很周到,所以你总容许她在你面前胡闹,来彰显你对她的包容和爱。你们是亲人,是亲人就会相爱,不止是血脉亲人,是习惯的亲人,是因为偶然相爱,一生相伴的亲人。

亲人的文章3:渴望生病

文/羊远鹏

我看见有人生病后,亲人会十分照顾他,并且有吃不完的美食,想想就让人垂涎三尺。

为了生病,我计划了n多方案,例如:晚上睡觉不要盖被子,让自己受冻;吃很多雪糕,把肚子吃坏……

可是事与愿违,晚上,正当我把被子故意踢开时,老妈的声音传了过来:“儿子,把被子盖好。”我只好把被子盖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看爸妈睡着了,便悄悄把被子挪到一旁,倒头就睡。第二天早上,我刚睁开眼睛,一件郁闷的事发生了,被子盖得严严实实,密不透风。哎,老妈呀,你怎么这么勤快,半夜起来还要帮我盖被子……

我郁闷地走到空调房内,赌气地调低气温。慢慢地,我睡着了。过了好久,我痛苦地睁开眼睛,只觉脑袋里放了一个大火炉。我心想:这下计划总算成功,接下来就等着被人照顾,吃各种好吃的了……心中虽暗自得意,可还是敌不过一阵阵的头痛,我痛苦地呻吟着。妈妈听到后,立刻把空调关掉,让我躺在床上休息,打电话向老师请假。

这时,爸爸刚进家门,就吆喝起来:“儿子,爸爸给你买了你最爱吃的汉堡。”他走进房门,看到我生病,便一脸坏笑:“既然你生病了,不能吃油腻的,我就帮你一个小忙,帮你吃了吧。”说着,便左一口,右一口吃起来,一边吃还一边做意犹未尽的样子。

第二天,我背着书包上学去,一进教室,就听见同学们正津津有味地谈论着昨天看的电影,原来昨天同学们都去电影院看了《里约大冒险》。这可是我最喜欢看的,我好悔呀,真有点撞南墙的冲动。这次可真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啊!

亲人的文章4:陌生的亲人

文/杨进涛

南方入冬以后,早晚就开始降温,如遇下雨最冷的天气也不会有零下。可此时的黑龙江已经零下十几度,路面开始结冰。就是在这寒冬的季节,我和我的家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去牡丹江与陌生的亲人见面。

他是我爱人的堂弟田君(平时电话里我都称呼他为弟弟),祖籍黔江人,当时黔江隶属于四川省涪陵地区。他的父亲于五十年代初从黔江去沈阳军区当兵,后来又去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安居乐业。弟弟很小就知道自己是黔江人,但他的父辈一直没有回过黔江,这主要是源于当时交通不便和经济条件有关。据说,他父亲病危时一直喊着“我要回家”,这或许就是对故乡的眷恋。可能很多人会想,不回家但也应该保持联系。其实,后来随着行政区域的变化,地址已经发生了变化,书信已经无法按原址寄送。

我爱人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他有一个叔叔在外面当兵,并定居在牡丹江,这些信息来源于她初中时父亲的口述。

心中的亲人,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忘;团聚的愿望,在时间的流逝中会更加期待。

2000 年以后,随着网络的发展,我利用当时最常用的 QQ 专门加牡丹江籍的好友,并给每一个好友讲明找人的缘由。事实证明,还是好人居多。通过十年的努力,终于通过一个医生联系上了失散多年的亲人。此时的心情平静了很多。

第一次通话是尴尬的,没有过多的语言,没有太多的问候,只是希望彼此能尽快加上QQ,并约好晚上视频。亲人短暂的通话,心里的滋味无以言表。下午的时间觉得很慢很慢,天黑的等待感觉无比漫长。

联系上弟弟是六月份,天黑的时间在八点左右,但我六点就在电脑边等待弟弟加我为QQ 好友。等待中,感觉时间停止了脚步,就像冬季的寒冰一样已经凝固,与我同坐在电脑边的家人都期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没有说话声显得特别安静,眼睛盯着显示屏一动不动的,静得能听见呼吸的声音。此时,或许都在思考着从未谋面的亲人是什么样的容颜?

七点三十分,当看见显示屏同意加为好友的字样时,喜悦是无法形容的。相互的问候,相互的家庭了解,还相互介绍父辈的阅历,千言万语直到很晚很晚。此时,才知道远方亲人的不易,才知道远方亲人的艰辛和曲折。其实,亲人背井离乡的凄凉与清苦和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家乡的眷念,或许是他们一直没有治愈的伤痛。

三天一夜的火车生活,虽说枯燥无味,但丝毫没有影响我们北上的美好心情和团聚的愿望,一路的风景很好但无暇顾及,只期待着团聚的那一刻早些到来。

十月的牡丹江是寒冷的,已经开始下起了小雪,寒风吹得刺骨。早已在火车站等候我们的弟弟和弟媳,也被寒风赶走了本身的美貌——衣服穿了很多,围巾也包得很严。但北方室内是非常暖和的,他们的取暖主要靠暖气,并且二十四小时保持恒温。弟弟家也一样。

多年的期盼,在那团聚的时刻已经忘却了长途的疲惫和地域的变迁。遗憾的是,叔叔已经于2005年去世,我们整整迟到了五年,他老人家或许也期盼能在有生之年见见自己的亲人,可惜,未能如愿以偿。或许这是他一生未能完成的心愿。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婶还健在。

带着悲伤和遗憾,我们随弟弟一起去看叔叔的归宿地——坟墓。叔叔的坟墓距家里不是很远,但也是在山上。牡丹江的山没我们南方的山高,并且以泥土为主,岩石占比相对要少很多。我们走了大约一公里路程后就开始爬山,全程也就三十分钟就到了叔叔的墓地。

牡丹江殡葬管理要求是火化,所以,叔叔也难以逃脱炉火的焚烧。由于没有用棺材的习俗,坟墓就显得很小,加上没有立碑就更是显得格外的低矮,几乎没有给大自然带来任何伤害的坟墓,或许正是叔叔他生前的写照——低调处事为人。坟墓旁边有很多高高的松树,已经陪伴叔叔度过了五年春秋。枝繁叶茂的松树,展现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叔叔的坟墓在松树的陪伴下,却阴森的可怕。生前叔叔在没有亲人的日子里是孤单的,离开尘世后依然在偏僻的环境中独自相处,想必,仍然很孤单。

烧烧纸,上上香,然后叩叩头,就算是与叔叔的初次见面,转身离开时心情是悲伤的,难免要多回头看几眼那安静而又孤独的坟墓,也希望叔叔——那边安好。

回到弟弟的家,我把带去的黔江影像册拿出来给弟弟,并给他作详细讲解。这些图片记录了黔江的变化。弟弟获悉黔江的变化和空前的发展,他说:“老家发展真好!一定要回去看看。”

相聚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几天时间一晃而过。离别是痛苦的,牡丹江的火车站留下了我们的泪水,但,却没有留下我们的脚步。

八年以后,弟弟真的回来了,这时的黔江比那时更加美好,干净的城市街道,灯火通明的城市夜景,都彰显出了黔江人民的幸福。弟弟还去给爷爷奶奶上了香,烧了纸。这其实也是弟弟为他的父亲完成了回家的心愿。

回家的路真的很远,他们走了几十年才又一次回到自己的故乡——黔江。这里面没有对与错,只有情感和眷念,来之不易的回家之路,我只想弟弟永远记住——你的故乡是美丽的黔江。

亲人的文章5:有一种亲人叫嫂子

文/卢慧君

屈指算来,嫂子嫁入卢家已32载。从当初与你朝夕相处,到成家后的来来往往,一路走来,你成了我血缘以外最为牵挂的人。

这些年来,你任劳任怨、上奉公公婆婆、下养儿女子孙,把自己的大半生都奉献给了这个家,你与卢家这个大家庭早已融为了一体。你和哥哥成亲时,年华正茂,我豆蔻梢头;而今,你花发鬓染。或许,漫长的光阴流逝,你早已记不起当初的故事,但我却记得人生的几个第一次都与你有关,林林总总的片断像旧电影,每一帧都深深根植在我记忆里。

你婚后第一年的春节,按习俗要回娘家拜新年。那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为御风雪,你在商店精选了一条绿色围巾,配上你的新衣,是那么漂亮。在你的笑靥里,看得出你对这条围巾的钟情。走完亲戚,你却把这条围巾送给了我。人生中,我拥有了第一条围巾。它不仅保暖,更重要的是亮丽的围巾,满足了一个女孩儿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展示。这放在任何一个物质匮乏、爱美如花的女子身上,都是难以做到的。

那时上学,最怕的是雨天。因为一下雨,我就只能光着脚丫去学校。特别是早春和深秋两季,脚常常冻得通红。稍有不慎,还会踩着带有棱角的石块或瓦铄,顿会鲜血直流。你结婚时新买的雨鞋,我已忘了你是否穿过,它就成了我的。从此,结束了我光脚上学的历史。还有,第一次给我送雨伞的也是你。当时,我真的好意外、好激动啊!雨水滑过伞叶滚落在地上,一股暖流却注入我的心上。

都说婆媳、姑嫂难相处。我们姊妹五人,哥哥排行为二。也就是说,你嫁到我家,除了上有父母,还有三个妹妹。哥哥是独子,难免娇惯,身懒固执。处在这样的家庭里,媳妇的确是不好做。但通达善良的你,对我们总能以诚相待。所幸的是,我们也不是刁钻之人,对于你的真诚,自然也能敞开怀抱接纳。偶尔发生的婆媳、夫妻间的矛盾,也因你的善良,我们都会站在你的一边,向着你。不护短,是我们一家人和睦相处的秘诀。

一直最让我感动感激的是你对父母的孝心。父亲抱病卧床期间,母亲身体也不太好,最多只能自保。做饭、洗衣、家里卫生,这些倒也罢了,关键是每天还要倒便桶。偶尔为之,或许可以,若天天如此,搁在谁身上,怕是都难。但是你却承揽了下来,“就行床前有孝媳”,朝朝日日,从不言苦。惭愧的是,我们亲生儿女都没有做到的,你却做到了。

令人剜心痛惜的是,母亲最后也因病卧床长达半年之久。我们虽每周回家看望母亲,但基本上未给母亲做什么事。每次看到母亲都是穿着干净的衣服,换下的脏衣你早已洗过。夏天,你每天早晚两次给母亲擦洗身子。如果大姐或三姐回家,你们就一起给母亲大洗。然后,再给母亲全身扑上爽身粉,让母亲身体保持干燥清爽。在你的精心护理下,身体从未长过疮。你担心屋里有异味,用石灰消毒,喷洒空气清新剂。每隔个把小时,你会帮母亲翻身,调整枕头的高低,以便让母亲舒服一些。我喂母亲吃饭时,母亲吃两口就不吃了。你说你来喂,然后和母亲玩笑道:“你是不是想让我喂您?”你一勺一勺耐心地喂着,母亲也乖乖地把饭吃下。最后这大半年,病床前伺候母亲,变的是我们这些亲生儿女,不变的却是你,我的嫂子。你以你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有爱心,就没有越不过的坎,也赢得了四邻八方的亲人对你的交口称赞。

常言道,父母在是家人,父母不在是亲戚。因为你,父母逝去的这几年里,我们依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每逢佳节,你便会打电话让我们回家,还是像父母在世一样,倾其所有,给我们做满满一桌好吃的。过年时,接你进城里,给你买衣服,你执意不肯。说我刚买房子,孩子又在上学,正花钱,你在家里,不用穿那么好。推不掉,你说,那就家乡集镇大同街上买,便宜。每每听到这些话时,我心里就是一阵酸楚,这不就是活脱脱父亲在世时说过的话吗?

长嫂如母。这话真的不假。这些年,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次走时,你要么去菜园给我摘一些鲜嫩如水的无公害蔬菜,要么给我盛上一袋袋自产的环保粮食。只要你有的,哪怕再少,都会分给我一点。你给我们纳的布鞋,让我们在家里穿着不长脚气。你身体孱弱,但你撑起了这个家,用那双长茧的手,书写家和万事兴的诗行!

这30多年,我目睹了你对家庭的贡献,也见证了岁月的无情。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对人说过,父母去世后,现在让我最牵挂、最放心不下的人,就是和我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嫂子了。

亲人的文章6: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文/邢雅妮

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住着两个人。她们一个是小姑娘,一个是老奶奶。

这地方十分清贫,老奶奶住在用木柴搭成的小屋里,在寒风中,这小屋显得弱不禁风。老奶奶时常抱怨:“唉!我为何如此命苦!希望儿女能想起年过花甲的老娘,把我接出这地方!”

小女孩叫荷,她的确像荷花一样亭亭玉立,清雅美丽。但不幸的是,她父母早亡。她住在人家不用了的旧房子中。

有一天,老奶奶外出散步,荷想送点儿鸡蛋给老奶奶,就来到老奶奶的屋中。只见屋中除了一把三条腿的竹椅、一个破旧的盆和木架外,空空如也。

荷想:“老奶奶本来就年老体弱,又这么穷苦,我要帮帮她!‘见穷苦亲邻,须加愠恤’嘛!”

开工了!瘦弱的荷把老奶奶需要洗的粗布衣服放在盆中,迈着沉重的步伐一摇一晃地来到河边。当她将小手浸泡在冰凉的河水中时,她忍不住哆嗦了一下。但是,当她看到一件件脏衣服渐渐变干净时,又是那么的喜悦!

荷使劲搓洗,她要让老奶奶穿上干净整洁的衣服,她要将所有的衣服洗得无可挑剔!

荷把洗好的衣服搭在了木架上。

当老奶奶回来的时候,她黯然无神的眼睛中闪出晶莹的泪花,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干裂的嘴唇因激动而颤抖……她忍不住说:“我的好……好孙女……”

是爱,让这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一老一小,成了亲人。

亲人的文章7:爱到亲人,才是永恒

许多人以为,两个人熟悉的像亲人就没爱情了。其实爱到平淡,才是一生的开始。浓烈的爱往往是流动的,爱你也会爱别人。所以重要的不是爱上你,而是只爱你一个。重要的不是爱有多深,而是能爱到底。找人恋爱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所以请记住这句话:爱到亲人,才是永恒。

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一个人越是成功,他所遭受的委屈也越多。要使自己的生命获得极值和炫彩,就不能太在乎委屈,不能让它们揪紧你的心灵、扰乱你的生活。你要学会一笑置之,超然待之,要学会转化势能。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

亲人的文章8:我的亲人我的爱---母亲

文/林中红花

与同事闲聊,言及其父母已不在人世,只觉得生活没有了寄托。蓦然,想到我的父母,顿时觉得自己很幸福。已到中年的我,每次回家还能叫一声妈!有时到县城,看到城里的老太太开心的扭秧歌,而自己年迈的母亲还在田间辛苦的劳作,真想什么时候也能让自己的母亲成为她们中的一员!

【一】

母亲生于1940年,在她的姊妹中她排行为大。母亲的生日具体是哪一天,母亲至今没有告诉我们,我们也问了舅舅们及小姨,他们都不清楚。听说母亲小时候很聪明,只用了三年时间便将小学五年级的课程分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跳级上完。后来舅舅们要上学,母亲只好辍学回家,帮助外公外婆干家务。又听说是外公欠了我爷爷的一些钱而偿还不起,这便促成了母亲与父亲的婚姻。父亲比母亲大7岁,又没有文化,母亲当时是很不同意但没有办法。母亲在与父亲结婚后三年中,都打着闹着企图离婚,终是爷爷相告外公外婆劝说母亲而没有达到目的,再后来便有了我们兄妹几个。

【二】

小时候,只感觉到母亲很能干,她曾是村里的会计保管妇女队长,也曾是大队的妇联主任。母亲当时是一心为了集体一心为了群众,而对我们兄妹几个则顾及很少,但要求很严格。记得我7岁那年吧,我从母亲的钱柜里拿了1元1角两张钱而误认为是2角,买了1斤多水果糖,我和村里的伙伴没有分吃完,便放了一部分水果糖在钱柜,结果是挨了母亲狠狠的一顿打。我8岁那年已报名上学了,母亲却让我回家照看小妹,原因是小妹一个人在家母亲到村里干农活不放心。我们兄妹几个从上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在爷爷的关照下生活学习的。

我上小学时,母亲得知我的许多老师都是比她多上了一两年学而教书的,曾无意中说她当时再继续念一年书,就可以是老师了。我真为母亲没有能当上老师而遗憾。我上初中时,国家干部队伍要求年轻化,即将到公社当妇联干部的母亲因超过年龄而回到村里,母亲当时心里肯定是不好受,但是没有办法。后来母亲遇到她以前的同事,人家已在县城妇联工作,母亲不无感叹!

【三】

在花钱方面,母亲表现的很大方,这与爷爷刚好相反。记得兄长结婚时,母亲卖了家里的一大一小两头牛值1千6百多元,爷爷则坚决反对,并以夜半出走以示不同意,母亲一方面是动员村里许多人寻找爷爷,终是在一亲戚家见到;另一方面兄长的婚事则是如期进行,那天晚上,有些爱热闹的人给我家叫来了电影和锣鼓,母亲笑脸相许。现在想来,母亲当时是多么的有分寸,不过当时的我,则站在爷爷的一边而怨恨母亲。又记得有一年,家里收入能好些,母亲便添置了当时村里人少有的电视和风扇,这又和爷爷闹的不愉快。而当时的我,表面上向着爷爷,但从心底里赞同母亲!

在很多方面,母亲和爷爷是对立的。而我考上大学,则让他们关系有了好转,因为我的学习一直是爷爷照看的。到了爷爷去世后,我才听到了许多母亲对爷爷的赞语,说爷爷一辈子很不容易,又当爹又当娘拉扯父亲长大;母亲当村干部,一方面是母亲的确有才能,另一方面也有爷爷在村里的威望所就;就是爷爷去世前,他也很好强,一次大便到内衣上,硬是让母亲端来水,而他则挣扎着自己坐在炕边洗。如今我每每回家带些好吃的孝敬父母,母亲欣慰之余说了一句话,:“这本是属于你爷爷应享有的福分,倒是让我们享有了,你爷爷一辈子没享上什么福,那时想给他买个沙发躺躺都没能做到,他要是能活到现在该多么好啊!“

【四】

母亲对于我们的恋爱及婚姻,保持着一种自由自愿的原则。姐姐的婚事,双方上下还是一致通过的;到了小妹,姐夫因和小妹夫家有矛盾而三番五次的说他们的坏话,而母亲则说,只要两个孩子愿意,同心协力日子会好起来的;到了我,母亲则是没有看上我现在的丈夫,她曾说:“你这门婚事我不同意,不过,成不成还是你决定,你将来后悔可别埋怨我没劝说你”。如今,姐姐小妹的日子都在好转;而丈夫和我都是属于不擅长迎合领导,不善于察人观色而说话行事,所以在单位干事很平平而没有提升的意思。不过母亲也很满足,她说:各人有各人的处事原则,只要俩个人合得来,一家子和和睦睦平平安安就行了。

小妹结婚一年喜得贵子,而她的婆婆得了乳腺癌到省城看病,公公陪同照顾,小妹夫没有关照产妇的经验,这可忙坏了母亲,她跑前跑后的服侍着小妹;再一年后,小妹因误吃了老鼠吃过的馒头得了出血热,母亲更是忙医院忙家里,总算挽回了小妹的生命。我那年因工作不顺利几乎想到***,母亲得知后,责怨我好糊涂,那里黄土不埋人,摔倒了爬起来,人活一生,不容易啊!再后来,姐夫得了一个病,浑身是病态的黄颜色,医院诊断为黄胆肝炎,治疗一周后不见效果,后又转院诊断为氨气中毒,治疗了一个多月,期间,没经过大事的姐姐和人一说话就泪流满面,真担心姐夫有个三长两短,母亲到姐姐家住了好几天,一个劲劝说着:如今医学这么发达,什么怪病诊断不了,没事的,好好配合医生治疗,一切会好起来的。

看着我们兄妹几个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母亲很是开心,尤其是大侄子考上大学,母亲更是乐开了怀,加上小侄和外甥女又将高考,而且他们学习很不错,母亲对未来是充满了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母亲对父亲渐渐好了,每年,母亲都忙前忙后,张罗着给父亲过寿,一说到她自己,她忙说真想不起来。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在现在看来很好笑;母亲作为舅姨的老大,不知道她的生日,我很是怀疑。不知道母亲是真不知道自己的生日,还是有意不说,反正母亲身份证的生日是随便写的。

【五】

母亲是从不甘落后的,甚至可以说是与时俱进的。我们添了电脑,年近古稀的母亲新鲜的坐在电脑前,让我们教她怎样打字,如何上网;村里来了个雇人作工艺品的,他们提供材料技术且回收成品,村里的许多年轻媳妇争相学习,母亲也踊跃地加入其中。那几天,我正好在母亲哪,只记得母亲学来学去学不会,可她还是一个劲的练习,夜半醒来,依稀看见母亲坐在炕头练习,我劝她睡觉,母亲笑了笑说,”你睡吧,我不困睡不着,练习练习么。人家那谁谁都学会了。“

如今,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各地的变化也愈来愈多。母亲常常和村人谈论共产党的好处,也流露出想到外边去看看的想法。前几年,村里到新疆拾棉花的人很多,母亲也想去并说她

是想到外边看看,我拦住了她说:你都这么大年纪了,和人家年轻人忙活什么。其实我是很自私,我不想工作了一段时间,回到家,见不到母亲的笑容、听不到母亲说话的声音。后来母亲也背着我到家乡附近的乡村做活,事后,我埋怨母亲不要再出去了,这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母亲的心。

以后的好几回,我便请母亲到北京转转,母亲总是说,你们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快忙你们的吧!暗暗的,我从心底里提醒自己,等忙完了这几年的事,一定请母亲出去走走,让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的母亲,也坐坐那蓝天上的飞机,在那北京天安门前照张像,在那万人属目的人民大会堂说两句话!

[六]

最近一两年,感觉母亲苍老了很多,我也迫切的体会到要常回家看看了。先是有一段时间,母亲感觉胃不舒服,吃了些药也不见好,她担心会和外婆一样是胃癌,于是让兄长陪着到县医院检查。事后姐姐问我此事,我才想到要回家看看母亲了,母亲笑着说:没事没事,是胃炎,吃些药就好了,如果真是胃癌,咱也就不花那冤枉钱了。听了母亲的话,我是泪水往肚里流啊!

今年春节前期,母亲杀了喂养的几只鸡,为的是给我们兄妹每家一只,不料她不小心将自己的手指剁了,年上初五我们拜年时,看到母亲包裹着手,才知此事,听嫂子说当时她都吓坏了。事后过了好长时间,母亲去掉裹手的纱布,我清楚看到母亲是将手指一节的一半剁掉了,当时我的心里是咯噔寒渗了许久。母亲啊,你让做儿女的……

最后,只希望自己快快忙过这两年,好陪母亲出去看看。更祝愿我的母亲有个好晚年!祝愿我的母亲健康长寿!祝愿母亲出去走走的愿望也早日实现!

写出上文已经几年了,日子在匆匆忙忙的过着,自己对母亲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相继着大侄二侄结婚有了孩子,侄媳们忙于生计将孩子放家中养育,而嫂子也忙着日子,于是管养孩子的事落在了母亲的身上。母亲思虑再三二话没说,主动承担了这一重任,这一操劳又是一年多。看着母亲一天天的苍老,自己的心中不由升起一种念想:就是陪同母亲出去走走。

今天是父亲八十大寿,也是母亲忙碌的日子。想想母亲已是早早的起床,准备了一大桌菜饭,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呢!

(再记母亲于父亲八十大寿日 )

亲人的文章9:只有爸爸是她的亲人

父亲去世后,照顾继母的责任落在了我和哥哥身上。

母亲去世两年后,原本是父亲下属的她嫁了过来,不过因为担心我和哥哥受委屈,她一直没有要孩子。

办完父亲的后事,继母主动提出每年跟我和哥哥各住半年。我们觉得这是最佳方式。

我喜欢和她一起住。有她在,原本杂乱的家一切都会井井有条。我下了班不会去和同事应酬,回家就能吃上继母做的晚餐,早晨起床时,她已经把屋子里每个角落都擦拭了一遍。当我和哥哥“平分”后,这种依赖越来越重,每次继母离开时我都会不舍,强烈要求她再住一阵子,可她从来一天不耽误,赶场似的早早做好准备,等哥哥来接她,或者我送她去。

继母的全部行李,只有一只手提皮箱,有些老旧,却被她保养得很好。她平时就把东西放在箱子里,用时拿出来,用完了再放回去,家里有给她准备衣柜,可她总是把整个手提箱塞进去,除了怕皱的衣服会和我们的挂在一起,她连常穿的衣物也不拿出来,好像随时拿起包就可以出发。要走时,她也不会在家里遗留任何一样东西,包括洗漱用具。继母离开后,她睡过的屋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就像从来没住过人一样。

我隐约觉得她的态度极似住旅馆——我们去旅游时就是这样一个包。难道她准备随时离开?抑或,她从来没把我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有时我也想劝她,东西全拿出来放柜子里吧,摊得平平整整的,那样我才会觉得您是安安心心、长长久久地想住上一阵子。可我又猜疑我是多心了,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我觉得应当尊重。

她搬去哥哥那时,我们的主要联系方式就变成了电话。我当然会想她,有时也有去看看她的冲动,但总想着还有半年继母就过来了,更何况哥哥那的住处又小,去了还得挤客厅,再忍一忍吧。除非她身体不好,我和哥哥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很少走动,两个城市离得远是一层,大家工作忙又是一层。如果继母一切OK,我们只在交接的时候短暂地碰个面。

没人觉得奇怪,也没人觉得别扭,我们一直以这样的方式相处愉快。继母在我和哥哥家轮番住了13年,去年冬天去世了。办丧事是在哥哥家,我住在她原先睡过的房间。屋里干干净净的,我甚至找不出一丝她住过的痕迹,只有她留下的一个软软的小枕头和温暖的被褥。我嗅了嗅,一股洗衣粉的清香。

她的遗物也少得可怜。当初的房子在父亲去世后她就卖了,钱分给了我和哥哥,于是这十几年里,她拥有的就是几身洗得发白的衣服、洗漱用具、常年带在身边的枕头,以及一个布包包着的文件夹,其中有一张是70年代的结婚证,照片里她还很年轻,头微歪,想靠到父亲肩上去,却又有些羞赧。

那个手提皮箱的内层破了一个洞,被她细心地补过,洞的上方有一行小字:给凤之。那是父亲的字,有一种年深日久的模糊。

我一边收拾继母的东西,一边和哥哥说,继母也许从来没把咱们的家当成自己的家,她无论住多久,都像在住旅馆。

可反过来想,我们又有把继母当成一家人吗?我们永远对她客客气气的,即使感觉她做得不对也从不嗔怪。我们对她永远只是感激和感恩,而这种感恩拉远了我们的距离。多年来她早已待我们如己出,可是因为没那层血缘关系,她无可依仗,所以小心翼翼,生怕给我们带来点滴的麻烦。

对她而言,只有爸爸是她的亲人,那个行李包不仅仅是爸爸给她的礼物,也是她小小的家,她随时可以带着这个“家”去找爸爸。

我给继母穿上一身她的旧衣服,哥哥把单薄的她轻轻抱起,我低低地念,妈,咱们回家。

亲人的文章10:雪

文/杨晓景

每次看到雪,就像看到久别的故乡和亲人一样,都会带着同样的欣喜去迎接它,去凝望它。

被雪花重新改写过的世界,洁净,温暖,庄严,神秘。形态各异的建筑和广袤的土地,被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抹去了生硬粗粝的线条,填平了彼此之间难以逾越的沟壑,变得极其平滑而相似。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你都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差异,仿佛眼前的这方天地已经摆脱了俗世的种种羁绊,变成了心中的圣地。

那些穿着洁白纱裙的雪花,跳着芭蕾从天空翩然而至的天使,在朝圣的路上似乎并不顺利,但是,当她们以庞大的数量聚集在一起时,却创造出惊人的辉煌。在无人知晓的暗夜里,这些曾经用同样的节奏同样的音调唱着同一首歌的天使们,从不同的方向来到了同一个地方。她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几乎没有什么力量可以把她们按照清晰的轮廓分离开来。

不管雪下得多么大,喜欢雪的人都能从中感受到欢欣和浪漫。即使厚到没膝的程度,影响到日常出行,也绝不可阻挡那颗充满好奇的心。他们的眼睛并不满足于有限的视力范围,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在雪中探险,寒风呼啸的山顶、阴冷而偏僻的山沟、盛开着白色花朵的松林、凝结成冰凌的瀑布…… 冰雪和严寒考验着人们的意志,但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会在心灵上带来极大的震撼,平淡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妙不可言,充满了奇幻色彩。

当然,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那些根须深埋在土层下面的植物了。一场雪也许改变不了那些过于坚硬的东西,但是却能让柔软的事物变得更加长久。比如,貌似干枯的草,脱光了叶片的树,还有静静地待在洞穴里保持缄默的动物。

就像一场有始有终有情节的戏剧一样,无论经过怎样阴郁而漫长的铺垫,怎样艰难的转折与跨越,雪,最终呈现给这个世界的是一片明亮。即使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便迅速消融,那明亮的色彩也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留驻人们的心田。

亲人的文章11:亲人就是要相伴的

无所事事的时候,最想亲人朋友。以前,有时妻子在我上班时,不时打电话来,其实又没什么事,我便有点不耐烦,妻有些难过地说:“我办公室就我一个人,每天上班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有时就想给你打个电话解闷。难道非要有什么事才可以打电话吗?你每天跟一大群人在一起,不理解我的感受。”

现在,我理解太太了。也理解太太每天下班回来见到家里有人的欢喜,和打开门家里静静的没有人的那种落寞。

人生路上,夫妻、亲人就是要相伴的,不需要任何事由。

亲人的文章12:故土之恋

文/高兴

时隔多年,家乡亲人和睦相处的情景,不时呈现在我的脑海里;那片故土上,生机勃勃的景象,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思乡的情结,在我那平静的心田里常常激起层层涟漪,此起彼伏……

淅淅沥沥的雨点打在窗户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以前的我,一向觉得这是大自然无偿赐予的美妙音乐。此时此刻,这些雨点就像一缕缕愁丝,缠绕在我的心房。也许这些小精灵是在提醒我:无论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这片深沉的土地--生我养我的乐园。这片生我养我土地,有自己儿时的点点滴滴成长的印迹;这片生我养我土地,有我父母亲友的欢声笑语;这片生我养我土地,更有众多乡亲希望梦想!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在另一个城市落地生根;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在祖国最需要的岗位上工作一辈子;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会永远告别这个世界……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难以使我忘记,我那可爱的家乡--这片生我养我土地!

生命之河源远流长,时间总在不经意间从指间滑过。世间的一切事物总在不知不觉中,日新月异。然而,唯一不变的,就是我对故土的深情厚谊。记得一个朋友曾经问过我:“在你的生命历程中,哪一路风景最为难忘?”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家乡。”的确,家乡的人,最为难忘,他们是一群默默耕耘,艰苦朴素的劳动儿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土地为生,以土地为宿。也许他们的职业,很少使人们敬礼膜拜,也许他们创造的物质财富,不足以用巨多的金钱来衡量。他们做的,就是静静地守护这片神圣的土地,为人们奉献着收获和快乐,创造财富,支撑着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家乡的菜,是我最为想念和回味的。尽管我尝过四川菜,吃过东北菜……有时也出入一些西餐厅。但是,哪里的都不如家乡的美味。尤其是妈妈炒的菜,是我这辈子都无法忘怀的。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不似山珍海味,但是,只要有的只是几个蔬菜小炒,再加上一碟花生米,就足以让我心满意足。因为我品的不只是家乡的味,更是那浓浓亲人的爱!

家乡的风俗人情是淳厚的。走街串巷,就像家常便饭。东家有难,西家帮,更是不足为奇。一逢喜事,全村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一贯的村风。要是赶上一些特殊的节日,那更是家家笑开了颜,一起忙活着节日的琐琐碎碎,吃着各种各样的美食,看着各具特色的表演,享受着邻里之间的亲情与厚爱,每个人的心里都乐开了花。

对家乡的爱,是我永远也割舍不开的情结。这片生我养我土地啊,即使我到了天涯海角,你也永远鲜活在我的心里。我愿未来的某一天,我能再次重返家乡,和我可爱故乡的亲人,一起携起手来,把故乡建设得更美好。(作者:赣南师院科技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0级本科1班曾美军;推荐人:赣南师范学院 林俊华)

亲人的文章13:你是我最晴朗的亲人

文/倚窗听雨

越来越喜欢寂静了,这样的性格恰好适合了冬日。

内心筑一座繁华的城池,把世俗的慵懒和粗糙抛却在外,一个人自顾自地静享光阴,偶尔翻看几案上停放的书籍,一种禅意般的清欢便脱尘而出。

触手可及。初秋刚出版的散文集《暗香》就在枕边和书桌上各放一本,它是我冬日的窗前月,亦是我心口一枚殷红的朱砂痣,时不时碰触着我的视觉和触觉,让我感知馨香落入尘埃的圣洁,就像某人落入灵魂里,温暖且纤尘不染。

房间薄荷一样的凉,冷而不寒,这温度像极了一个人。一个在我生命中滞留很久都不愿意走散的人,曾经的磕磕绊绊,厚重了彼此的情深意重,继而成为我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米阳光。有些景致,只有在词穷夜寂的时候才璀璨,因为它无需华丽,轻轻叩击的是人的心扉。

冬日,有阳光温暖抵达,融化的不仅仅是冰雪,还有孤寂冷漠的心。我承认,低迷的光阴里,我渴望过尘世的两情相悦和无法抵达的彼岸。然而,却也是任性地虚度过彼此的良辰美景。当我提笔落下,那些流长蜚短一样的句子,终究还是无法忘却生命里有一个人给予的晴朗。

岁月如诗,无论哪个季节,我都缠绵于明媚和墨香。

在文字的大海里,我曾一度如一叶小舟,兀自前行,载着青春的梦想颤颤惊惊,不知彼岸是一个如何的富丽与堂皇?而你恰逢其时的一句点拨和鼓励似乎给了我目标和航线,我在文字的潮涌中此起彼伏,终于抵达了心中渴望已久的彼岸,那里有青草和鲜花,当然也有一路留下的汗水。

时光流逝,岁月如斯,一起走过的流年早已芬芳为文字里的一阕一行,无论我怎样的矫情,落笔始终无法避开你的旷野,好庆幸我策马扬鞭肆意奔跑的过程中,你一直守候在不远处,看着我一路驰骋。你给予的关心和守护总是暗暗的,不动声色,若即若离般抵达我的柔软的心田。

总有些感情让你感动,不华丽,悄无声息的,看起来是那么平凡,只因太沉重,太彻骨。

寂静的文字里,我思绪纷飞,正为一些老去的故事潸然泪下,你的信息至达,嘘寒问暖……

近期的懒散,忽略了文字里的成长,偶尔沉溺于电视剧的情节里不可自拔。你总是提醒我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而我身上显现出来的一些缺点,你不但给予很大的包容,还给予了理解。我欠你的岂止是一份懂得?无论再怎么晦涩和尖刻的文字落下,你都能穿透字符的表面,寻出里面暗含的深意。这大千世界,芸芸众生遇到一个真正懂自己的人很难,而遇到你的那时,我恰如一朵“暗香”,不惊人,不起眼。从此,你把这朵“暗香”带入了红尘,每一次看到它散发出来的清香,你都是笑的最开心的那个人。

磕磕绊绊的流年,有过矛盾,有过争吵,有过怨恨,最多的还是两个人之间的默契。

那日你说:“若我离开了,你或许就可以写出山高水远,触动灵魂的文字了。”

我鼻子一酸,倔强地说:“我宁愿不写任何文字,也……不要你离开。”这后半句说的声音很小,小到连自己也听不见。

“假如没有遇到你,我会不会有另一种人生?不管有没有结果,我还是宁愿与你相逢。”喜欢张小娴的话,不经意间走到人的心里去。

遇到一个人靠缘分,我只知道倘若岁月没有了你,我的世界将是一片干涸,流淌不出那些灵动的字符,更谈不上深邃的感情。

常常碰到一些“懦弱”的词句在你的三言两语推敲下竟然不堪一击,起初心里偷偷地怨恨你挑刺,但却一遍又一遍思量着对你指出的“故障”进行维修,我曾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滴。除了累,还有少许“怨恨”。似乎你在雕琢一件工艺品,对我的“手工艺”挑三拣四。其实,我很清楚,那是因为是我的字。

犹记得《暗香》出版后,当我接到书的第一时间,看到的是比我还高兴的你的笑脸;工作上,我遇到棘手的事情说给你听,三言两语令我茅塞顿开,驱走心头的阴霾,还我一个晴朗的碧空。

有时候,真的有那么一个人等在岁月深处,你的惆怅和喜悦,他都愿意听。你惆怅,他难过;你喜悦,他比你更喜悦。

想起,只要想起,就满目苍绿,看山绝色,看花倾城。所有的树木和花草都绽放出逗人的相思,向我浅笑。原来,灵魂只要有了支柱,一切便如凌波微步,把现实和浪漫在步履之间拉近。

“你若心晴,我就安好。”从来不曾听过你的豪言壮语,然任何细微的关心都恰到好处,像一件纯棉的衬衣贴近心房,柔软而舒畅。最好的男人,其实就是一座宝藏。他潜藏的华美,只留给那个愿意用长长的岁月去读懂他的人。

我感激时光,赐予我靠近的机会,终于读懂了你深深浅浅的言语,收获到了暖暖的阳光。在这冷风瑟瑟的冬季,温暖我的除了棉衣还有你的鼓励和笑容。生命里,总有一些藤蔓盘根错节在你前行的路上,有人愿意为你披荆斩棘,就是对你最大的在乎。

渐渐地,我懂得了雨声弥漫的窗前,安静地读一本书,写一段文字,喜欢一个人,便是最好的状态。

想起作家田媛的一部小说《你是我最晴朗的客人》,而我想说,有个陪我横渡时间的人,在我心中永不流逝,是我最晴朗的亲人。

亲人的文章14:说家宴、话家史

文/阎锦文

二爷在“老阎家亲人”微信群里发起家宴邀约,酒店由四爷四娘落实。在老家宿迁方言里,我把爷爷叫作“爹爹”,把爸的弟弟叫“爷”。这个群是六爷的女儿阎澜去匹兹堡访问留学前由她组建的。我仔细一扒拉四世同堂竟有55人之多。

家宴确定在周日的中午,正好是立冬。奶奶是地道的老镇江,小时候常听她念叨:“立冬不落雨,来年准太平。”那天,我踩踏着东吴路满地的梧桐落叶,隔街仰望秋色斑斓的北固雄峰,缓步走到聚景缘酒店,起大早从上海赶来的六爷六娘竟先我到达。宽敞大包厢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挤一桌,唠唠叨叨的姑嫂妯娌挨一桌,酒少话多的叔侄几个围一桌,谈笑风生。

家宴,其实顾名思义应该是在家置办的筵席。爹爹属虎,六十大寿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那天,爸爸披星戴月骑自行车把鸡鱼蛋肉从上党驮回镇江。妈妈提前好几天凭劵托人在食品公司挑了只粗脖厚嘴的鲜猪头。焯水钳毛洗净劈成两瓣,码放在头号钢精锅里,放酱油白糖姜葱大料后,加满温水在煤球炉上文火慢炖了一宿。

我二爷参军,三爷到南京工作之后,凑着他俩的探亲假,我爸妈总要尽其所能地弄桌菜,一家人都跟着沾光。爹爹两盅白酒下肚,再挟两块汤汁黏糊的红烧肉,便急着回去陪我奶奶。奶奶属猪,18岁过门,辛劳一生。二爷属蛇,小我爸一转,他俩之间先后五个姊妹都因战乱或病魔夭折。熬过知命之年,奶奶却患青光眼致盲,大门不能出二门也难迈。二爷、三爷和四爷相继在老宅娶妻生子,逢年过节的家宴顺理成章地回归到了互助巷3号的老宅。

互助巷3号亦是我的衣胞之地。天井花坛里有棵藤蔓牵扯的葡萄树,夜逢春雨丝缕般的新芽便争先恐后钻了出来。那一朵朵奶白孕黄的葡萄花,宛若一只只灵动的小蝴蝶讨人喜欢。一串串葡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翠绿到紫黑,牵挂着孩童们心间的期待。爹爹很是勤劳,总惦记着给它修枝施肥疏果。那葡萄酸酸甜甜的滋味袭人心脾。

杨千嬅的《饮酒思源》里有句:“没有过去的你,便无今天的我。” 1956年,爸爸赶在去南京师范学院报到前,带着全家经牌湾街过二道巷翻三里岗去祭祀我的曾祖父母。午睡醒来,我便高烧抽搐,奶奶在半碗清水里立起筷子为我喊魂,妈妈不假思索抱起我直奔医院。

1905年,我的曾祖父阎东洲携妻率子,推着独轮车从骆马湖畔沿着运河大堤迁徙到镇江落脚谋生。舞勺之年爹爹便去篾匠店学徒三年,除去帮师傅打杂,还要给小少爷洗刷尿布。曾听爹爹诉说:“一日三餐屁股不敢落板凳,店小二似的忙着给师傅和师兄们添饭舀汤,自己却很难填饱肚子。”熬到出师,爹爹凭靠眼尖手快偷来的手艺,在伯先路典房开铺做竹器生意,继而迎娶何氏(我的奶奶)为妻。1929年农历五月初四,我的爸爸在竹匠铺的阁楼上呱呱坠地。

那年,忆苦思甜,听爸爸说过:淞沪会战失利后,日本军机每天都来镇江撂炸弹。他便跟着爸妈逃到城南何家湾的娘舅家,躲藏在地窖里。1937年12月8日镇江城破,竹匠铺亦被日寇的烧杀队焚为灰烬。为了养家糊口爹爹去火车站擦过“龙头”,再往后,便带上我爸到正三巷(后更名互助巷)的合计牛行打工。1946年冬天,牛行老板以45万元法币的价格将三间两厢泥墙草屋“以房抵工”给爹爹。新中国成立后,爹爹被政府安排到老西门桥东的搭建社用其所长。小时候,我时不时会捣鼓他工具包里的竹刀、搓钻和篾针,也没少被训斥。

赓续血脉还有精神层面的传承。曾祖父母的相貌,我无从知晓。而爹爹奶奶、爸爸妈妈、二娘、三爷和姑父做人做事的点点滴滴却始终记忆犹新。

亲人的文章15:家书里的历史与情怀

文/仵埂

家书,是亲人之间抒发情感,了解彼此近况的信物。家书同时具有私人性和隐秘性特征,除非有人在写家书时,内心就存着将其公之于世的想法,借家书以达其另外目的,除此而外,家书无疑是一个人情怀的最为诚挚的流露。

阅读左权将军抗战期间的家书,历历可见八路军之英勇,日寇之残酷,民众之艰辛,将军之情怀。情真意切中,既有为国捐躯之慷慨悲歌,又有儿女眷眷的深情,左权将军报效国家的大义,艰苦卓绝下的坚韧和乐观,无不令人动容。

抗战爆发,红军在朱德、彭德怀等将领的率领下,开赴太行山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左权将军任副总参谋长。在太行山上,极为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里,打击日寇,成为抗日的两大战场之一。因为日寇要经常扫荡,我军要反扫荡,为了妻子刘志兰和女儿左太北的安全考虑,左权将军将妻女转移到了延安。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之间在日寇封锁线阻隔的情况下,让去延安和从延安来太行山区的同志带信,左权将军前后写给妻子刘志兰书信十一封。从这些带着亲人的体温的信件里,人们看到了一个抗日将领的风骨和令人难以忘怀的崇高情怀。这些家书,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时代的真切状况,看到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将领的情怀和向往,更为真切地令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处境和忧思,家书作为一个私人物件,它的真挚性使后人真切地领悟到写信人的伟大人格,看到了在抗战烽烟里挺起的一个民族的脊梁。

左权在给妻子的家书中,叙述了他所亲历的日寇的兽行:“敌人的残酷如故,新的花样就是放毒……因为毒伤老百姓很死了一些人,伤的更多。女县长刘湘屏中毒非常厉害,全身发烂,皮肤掉了三分之二……其痛苦之极也可想而知。”毒气本来是世界公约中禁绝的武器,但是日寇无所不用其极,用来摧毁我抗日之决心和勇气。在战争环境下,日寇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孩子妇女亦不放过。左权在信中写到:“在敌人此次清剿中妇女儿童被害者特多”,“大章同志的孩子寄养在群众家中,亦不幸遭万恶的鬼子连同奶奶一齐枪杀了。听说孩子被鬼子打了一枪后,痛苦了好几个钟头才死,真是可怜。”日寇在太行山区的扫荡中,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左权给妻子叙说前线的境况:“敌人的政策是企图变我根据地为一片焦土,见人便杀,见屋便烧,见粮食便毁,见牲畜便打,虽僻野山沟都遭受了损失,其状极惨。”在这样的境况下,一个人正常的个人生活便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遥想,左权身处抗日疆场,也向往着孩儿绕膝的天伦之乐,“时刻想着如果有你及太北和我在一块,能够听到太北叫爸爸妈妈的亲恳声音,能够牵着她走走,抱着她玩玩,闹着她笑,打着她哭,真是太快乐了”。这一切只能是想象,而且这个想象对于一个伟大的抗日将领左权来说,是再也无法实现了,他于1942年5月25日日寇的一次扫荡中壮烈牺牲,长眠地下。看着左权将军书信,看着一个时代的缩影,看着他叮嘱妻子:“不要忘记教育小太北学会喊爸爸,慢慢地给她懂得她的爸爸在遥远的华北与敌寇战斗着。”忍不住眼眶发热。是的,他们当年所祈求的正是我们今天所历经的最为平常的日子。

正因为中华民族有这一批洒血疆场的志士仁人,有这样一批脊梁,我们才有不一样的日月和天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我谨以这样的文字告慰这些在抗日战争中为了中华民族而捐躯的先贤的英灵。

亲人的文章16:正在归来的亲人

文/易州米

偶尔经过火车站,我看到候车大厅前拎着大包小包准备回家过年的人们已经排成了长队。或许他们已经给远方老家的父母或妻儿打了电话,告知了自己的行程。而那些父母或妻儿也因此有了一份热切的期待,心中越发惦念正在归来的亲人。

我对这份期待是非常熟悉的。小时候,我的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所以每年春节我们全家都盼望着他回家过年。那时通讯很不便利,别说家里,就连我们家所在的那条街也没有一部电话,只能靠书信传递信息。父亲给母亲提前写信,告知回家的大概时间。于是从接到信的那天起,我就开始有所期待了。由于父亲只说了一个大概时间,所以母亲和我会提前两天就到火车站接他。当时县城只通一趟窄轨火车,是那条铁路的终点站。母亲和我站在站台上,等着远方传来的汽笛声,然后是轰隆隆开过来的火车。火车停下,旅客们快速走下来,直到车厢空了,父亲也没有出现。其实母亲和我都知道很可能是这样的结果,父亲的归期一般而言只会推迟不会提前,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早一天接到他。

第二天、第三天可能还会让我们空等,失望自然是有的,但和期待相抵,失望很快便烟消云散了。终于有一天,我们在人群中看到了肩背手提沉重行囊的父亲,那一刻我会飞一般地奔过去,然后被父亲一把抱住。从车站往家走的路上我难掩兴奋,因为我知道父亲的行囊中一定为我准备了礼物,在那个物资还不丰富的时代,父亲每年都会带给我一份惊喜。

当然,母亲和我也有接不到父亲的时候。有一年直到除夕,直到那班空荡荡的火车开进站,只下来三五个旅客,也没见到父亲的影子。我们先是失望,而后开始担心。不过奇迹发生在大年初二晚上,随着一串熟悉的脚步声,父亲自己进了家门。原来父亲临时需要加班,又没办法通知家里,便成了迟归的旅人。

记得我读初一那年,母亲和我照例去接站。这次父亲如期到达,不过和他一起下车的还有一对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和母亲都不清楚怎么回事,到了家才知道,原来这对老人是父亲刚参加工作时带他的师父和师娘。他们的两个孩子都出国留学了,春节也没时间回来。父亲去看望他们时,见他们一脸的孤独,家里也冷冷清清的,没有一点过年的氛围,就把他们请回了家,和我们一起过年。

那个春节我们家异常热闹,除了欢声笑语、美味佳肴、灯笼鞭炮,那对刚刚认识的爷爷奶奶还给我讲了很多发生在异乡的有意思的故事。而父亲对师父师娘的尊重和孝敬,也像一份送给我的无形的礼物。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