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旦的散文

请欣赏关于元旦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关于元旦的散文1:日暮独登楼

文/任艳

2015年,元旦黄昏。

当我气喘吁吁登上医院的四楼,站在庞大的落地窗前时,发现自己所在的高度,几乎恰恰与西天的落日平齐。

16时53分,夕日在黄昏的云天之中悬着,从四楼看出去,距离树林边缘约莫10多公尺的样子。橘红、胭红、鲤红、瑰丽的夕光,由浅及深地晕染着黄昏时分的一切,房屋、街衢、人群,正在施工的工地、远处的冬树,以及更远处的旷野。

没有鸟影飞过。宁谧的太空,只盛着一颗醺醺落日——古老的,憨厚的,熟红的落日。

拿起手机,对着这生动的一幕连拍数张。拍着拍着,我发现在夕日周围,慢慢出现了几条薄薄的云翳,呈美妙的“Z”字形,缥缈地萦绕在日轮的两侧和上方,仿佛一条阶梯形的云路,落日正是沿着这条云路,一步一步走下来的。

真是有意思啊!我一瞬不瞬地看着它,停止手机拍摄,杵在那里。此刻,夕日如同一枚籽粒饱满的果实,沉实地垂向大地。

接下来,落日下沉的速度越来越疾,如果不是专注观察,是极不易察觉的。若把这时间再分割成小块,也不过一刹,一念,一弹指之间矣。

一弹指间,绯红的日轮已擦到树杪,树杪如水草在风中游弋。

我站在窗前,视线牢牢被落日牵引着,朝着层林和大地垂落。一格,一格,夕日抖了一下身子,滑入林间。远远看去,日轮如荒原上一簇篝火,熄去最后的火焰,只剩下砖红色的半球。

下沉,下沉,一忽儿,那颗砖红的半球,已然没入层林深处,直至消隐,不见。

此刻,从世界纷繁的喧嚣里,我仿佛听到了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天籁,那天籁,正是寂静又神秘的日落之声,铿锵雄浑,振聋发聩!我的心魄,霎时被这超然物外的宇宙之音震慑了!

17时08分,整个太空暗淡下来。从我站在四楼窗下,到夕日沉没,仅仅过了15分钟。我走下楼梯。暮霭微茫,夜色已登台。

新年的黄昏,在饱飨了一顿落日盛宴的同时,也想起了苇岸的一句话——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恒河沙数,随波逐流。一切貌似久长的存在,在宇宙浩瀚的长河里,抵不过一瞬。世界万物,瞬生瞬灭,唯其短暂,才愈美好;唯其美好,才愈贵重;唯其贵重,才倍知珍惜。

关于元旦的散文2:2013,我们都好

文/窅娘

后勤科的同事急性子,离元旦还有个把月,就挨个办公室派发2014年新台历。于是,2013年的最后一个月里,新台历静静躺在办公桌上,大红的封面咄咄逼人,迫不及待地等着与旧台历交接。

迫不及待的还有我。从来没有哪一年,像2013年这样令我小心翼翼。2013年高考刚结束,我就开始了倒计时:还有一年……还有九个月……还有六个月……而2013年最后一天,倒计时是157天。不知女儿是否也在心里倒计时,但那天去学校开家长会,高三教学楼的每层楼栏杆上都挂有大红横幅,全是高考冲刺标语。一刹那,高考的紧张与忐忑充斥周身每条血管,恍惚间我是一个送孩子上战场的光荣母亲,情绪高涨热血沸腾。

一场寒流袭来,岁末的这个冬天终于有了寒冬的样子。可是,我却希望这个冬天能暖和点。陪读的出租房里只有一个房间有空调,清晨五点半起床,哆嗦着进厨房做早餐,又哆嗦着进卧室,喊渡船似地一声接一声,把孩子从被窝里叫起。此时,外面还是漆黑一片。好在,四周楼房的多个窗户灯火明亮,他们也是陪读人家。2013年,租住陪读在这个小区里,我不孤独。而2013年罕见的酷暑炎夏,在这个出租房里挥汗如雨的情景,仿若昨日。

上天总是眷顾着众生。今年的冬至是周日,女儿一周里唯一的一个白天休息日,更兼无风的好晴天。一锅鸡汤慢火煨在燃气灶上,被子和衣服晒在阳台上,连门口的几双鞋也一并晒在阳台的地上。不能浪费这大好的冬日暖阳,午饭也移到阳台上吃。女儿一边喝着滚热的鸡汤一边眯缝着眼睛看太阳,感叹一声:唉!真幸福!要是天天如此幸福就好了。

我说:幸福的形式和内容千变万化。若干年后,当你回味现在的高三学习生活时,你也会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女儿笑起来:打住打住老妈,你的“快乐生存法则”又来了。

女儿清楚,我有一套“快乐生存法则”。2013年里,当我累了烦了苦了躁了时,我就用它鼓励自己。当女儿情绪波动向我抱怨哭诉时,我也用它开导她。日子喜是一天悲也是一天,为什么不乐呵呵地过好每一天呢?

给母亲电话,告知她元旦只放一天假,无法回去陪她。母亲说:我很好,你别牵挂我,好好照顾孩子吧,她快高考了。是呀,高考——注定是我家2013年的关键词之一。

寒夜十点,街灯璀璨,我等候在学校人头攒动的大门口。友人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来电问候,我笑呵呵说:一切都好!

是的,2013,我们一切都好。而且,2014,我们一切会更好。

关于元旦的散文3:一元复始说元旦

文/付智慧

元旦的“元”本义为“首”,引申为“为首”、“开端”、“起始”、“最初”等意;“旦”字本义为“早晨”,引申为“某天”、“日子”等意,元旦即新的一年里初始的日子。从“旦”字的字形上看,一轮初升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不禁让人感到焕然一新。

我们今天所谓的元旦指的是公历纪年——即阳历新年的第一天,这个日子是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下来的。为了与传统的阴历新年相区别,规定阳历新年第一天称为“元旦”,阴历新年第一天为“春节”。因此可以说现代意义的元旦节,只有六十三年的历史。

元旦在民国时期称为阳历“岁首”。民国以前的元旦实际上指的是春节,即大年初一。中国历史上的元旦并不是统一规范的,如夏朝以农历元月一日为元旦,商朝则以腊月初一为元旦,周朝又改为农历十一月初一。到了秦朝,始皇帝别出心裁,以十月为阳春月,十月初一为元旦。汉朝武帝时代恢复夏制,重新把元旦改为农历的元月初一,自此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元旦的称谓历朝亦不尽相同,如秦朝谓之元日,汉代又有元正的称呼;晋代称为元辰,南北朝的北齐称元春,唐代也有元朔的叫法。不管如何称谓,元旦的“三元”内涵一直不变,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古人庆贺元旦的习俗与如今的春节相同,现代中国人的元旦多了一些“一年伊始,万象更新”、“新起点,新开端”的象征,人们在这一天回顾过去的一年一个个历历难忘的日子,憧憬新的一年里每一个崭新的日子里美好的生活。

世界各国都有庆祝元旦的传统习俗,因为地域环境、人文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可谓像各国国旗那样丰富多彩。在亚洲,马来西亚人以椰子浆水泡米,佐以凤尾鱼辣酱、花生等配料,烹饪出新年美味的第一餐。泰国人在新年里相互泼水,以此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传统的日本人在这一天要饮用据传为华佗秘方配制的屠苏酒,以驱邪避灾,此后三日素食祈求新的一年吉祥美满。蒙古老人则在元旦这天穿上皮衣皮帽,用马鞭在空中不停地抽打,以此为家人消除灾祸。

欧洲人的元旦迷信色彩较浓,西班牙人在敲响新年钟声时,人们要开始吃十二颗葡萄,要求在钟声第十次敲响之前必须吃完,据说这样新的一年里就会快乐。意大利人元旦前夜彻夜狂欢,把家里旧的坛坛罐罐摔碎,这样可以消除厄运灾祸。英国人在元旦这天,以第一个来客预测运气。假如第一位来客是个黑发的男人,主人新的一年就会好运连连。若是个浅黄头发的女人,主人在新的一年中将交霉运。

美洲的阿根廷人在新年第一天要采集鲜花放到河水里,人们跳入河水中开始新年第一浴,驱除前一年的污秽。巴拉圭人在元旦的五日内禁止烟火,举国冷食。在非洲,埃及人的元旦不是准确的日子,尼罗河涨水那天就是元旦,人们要在河岸摆上贡品,祭祀河神。苏丹人在元旦这天举办歌舞盛会,与平时不同的是,这一天老年人跳舞,年轻人则在一旁伴唱。

世界上也有一些奇怪的元旦风俗,印度人的新年非但不庆祝,人们反倒相拥而泣,以此表达对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慨叹。巴西人在元旦日相互揪耳朵,以此表达祝福。墨西哥的习俗更古怪。按照传统说法,如果新的一年想交好运,元旦前五日内是不许笑的。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元旦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日子,是一个全新的开端,是值得人们去为之欢庆为之喜悦的,虽然我们并不赞同印度人的哭新年,但不妨借鉴一下那种珍惜光阴的态度,好好把握那些稍纵即逝的瞬间。

关于元旦的散文4:那个香甜的元旦

文/魏益君

每到元旦,思绪便被记忆的潮水打湿一回,梦里依稀再次回到那个开花的年岁!

上世纪1988年,我参军来到驻山东青州某部,第二年,由于我在写作方面的天赋,被推荐到师政治部跟班学习新闻报道,我和兄弟团的两名战士就住在师电影院的三楼。

第二天,随机关首长们出操,我惊奇师部竟有女兵。一打听,几个女兵原来是总机班的战士。本来机关的战士就不多,我们这些战士又在出操队列末尾,出了几回操就熟悉了,再见面时便微笑着打个招呼。后来给老部队挂电话,只要报上我的名字,她们就很热情,也能很快顺利接通。

转眼就到了元旦,每到这样的节日,就是机关兵最难熬的时候。首长们都回家过节了,只有我们几个少数的战士显得很显得寂寞孤单,也开始想家。这天,炊事班按人头发了面和馅让包水饺。我们三个大男人正面对着一团面发愁时,电话铃响了,我一听,是总机班打来的。就听那个俏皮的女战士说:“如果你们不想喝饺子汤,就立即到我们这集结‘战斗’。”总机班女战士的宿舍与电影院对楼,我赶紧推开窗户,看她们正扒着窗户,向我们招手。

因为元旦放假,整个机关大院静悄悄的。这要在平时男兵到女兵宿舍,肯定不敢,好在是放假。可赶到她们的领地才发现,原来她们也一筹莫展。没办法,照着想象中的样子包吧。我们包的水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有的像小老鼠、有的像扇贝、有的像月牙。水饺是包好了,可这样的作品实在不敢拿到炊事班,就用电饭锅煮了。煮好后,却真的成了饺子汤,起码破了多半。为了公平吃到完整的水饺,我们玩起了字头压字尾的游戏——成语接龙。接上的吃,接不上就吃破的。但即使这样,游戏没玩几圈,完整的水饺就没了。破的怎么办?女战士提议,浇上酱油,撒上蒜黄,肯定好吃。我们每人盛上一碗,个个吃得香甜无比。

在部队是几年间,那个元旦成了我度过的最快乐是节日,也成了我以后日子里最美好的飘香记忆。

关于元旦的散文5:那时的元旦

文/隆如

坐在邻居老黄家的院子里晒太阳,黄大婶一边纳鞋底,一边对我说:“一眨眼的功夫,又要元旦了,日子过得好快呀!”是呀,不觉又到了元旦脚下,一年一年,不就是在这样的感叹和期许中过来的嘛!

印象中的元旦,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工厂大门上走来。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七色的彩旗迎风招展,“欢度元旦”四个大字,贴在大门两边,远远看去,是望得见的喜庆。学校放假,我和母亲走路去外婆家串门,那时外公外婆在郊区的工厂做门卫,一路走来,平时觉得好长好长的路程,因忙着数灯笼、看彩旗,反倒嫌它过于短了。

还有一年,我在小城一所中学旁的老师家学画画。我早早地骑了自行车,到画室去打扫卫生,为钵盂添上清水,泡好毛笔,铺开绢纸,便开始练习勾线条、画叶茎。当时对绘画十分挚爱,身心都沉浸其中,同龄的孩子还在玩耍嬉闹,我却在画案前一坐半天。中午,我捧着一摞画稿去请老师指导,老师讲解好了以后,问我元旦怎么不上街去玩,彼时才知道那一天是元旦。年少,因为执着于一己的爱好,连节日都忘记了,却一点也不后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年的元旦也有了非凡的意义。

小城人把元旦叫做“阳历年”,元旦那天,城里乡下和春节时一样热闹。人们争相涌上街头,购买年货,添置鞋帽,炸糙米的炉子,卖姜糖的担子,各式各样的摊子,全都摆到大街上来了。花鸟店也搬出了一盆盆的水仙、腊梅、山茶,冬天的长街,也有姹紫嫣红的风景。

舞龙灯,舞狮子,唱小唱,摇花船,在锣鼓鞭炮声中,民间的艺人们穿街走巷,挨家挨户表演节目。舞龙灯的好不威武,十多位大汉,在方桌搭起来的台子上,来去生风,上下翻腾。摇花船的姑娘,穿着大红的衣裳,涂了胭脂,插了绢花,俏新娘的打扮。前面有艄公引路,边上媒婆相陪,一路走来一路唱,摇摇摆摆,晃晃悠悠,同村一帮丫头小子,尾巴一样在后面疯跑,拍手起哄。老人们褶皱的脸上,乐开了花,姑娘们低着头,转过身去浅浅地笑,脸上飞了粉红的霞。冬日寂静的村庄,一片掌声雷动,喜气洋洋。

唱小曲的,也是一拨接一拨地来。一男一女,男的拉二胡或是弹三弦,女的披了花头巾,进门就是脆脆的一声“恭喜老板家大发财”,叫你想不给钱都不好意思开口。民歌,小调,也有改编填词的,总之都是一些吉祥的话儿,喜庆的歌声。“正月里来正呀月正,家家户户挂红灯”、“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那些歌声从唱小唱人的口中传来,一下子就落进了你的心里,质朴、纯真,乡野的祝福最动情。

元旦那几天,人们成日里追着舞龙灯、摇花船的队伍跑,他们到哪个村,我们就跟到哪个村,他们进了谁家的院子,谁家的院子一定挤满了人。那些表演总也看不够,那些歌声总也听不厌,再远的路,也要赶了去,人们只顾着乐呵,哪里还会想到疲惫呢!

那时的元旦,在说说笑笑、唱唱跳跳中度过,却一直把欢乐的记忆,留在了心底。

关于元旦的散文6:元旦感怀

文/周成新

一轮红日从地平升起,为我们送来新年的请柬。怀揣请柬,我们内心暖暖地急赴一场新年的盛宴。

元旦,是个让人值得怀念的日子。过去的2013年,你的痛、你的伤,你的感动、你的自豪,在时光长线的串连装订下,早已成为一本书,一本能让你保存、回忆、怀念的书。而能真正读懂它的,也只有你自己。

元旦,是个让人值得快乐的日子。辞旧岁、迎新年。踏上元旦的渡轮,我们一路欢歌、一路起航,向春节驶进。大红的灯笼早已挂起,对面的岸上早已是灯火通明、爆竹阵阵。前行的号角已经吹响,新春的彩旗已经高扬。

元旦,是个让人值得思考的日子。告别昨日,往事已久。喜怒哀愁,大小琐事,一去不返。开心的、忧伤的,难忘的、激动的,骄傲的、自豪的,一切已成过去。无论是充实还是虚度,唯有认真总结把握新年才为时不晚。

元旦,是个让人值得期盼的日子。喜庆的外表难以掩饰我们内心的企盼。新年,永远都是一个值得祈求和心愿的日子。未来的空间里,我们有着众多超乎想象的事情。幸福的空间,永远都是那么美好。

元旦,是个让人值得祝福的日子。幸福、快乐,平安、健康,一下充满我们的内心。家庭、事业、国计、民生,家人、亲戚、朋友、同事,我们的祈祷和祝福从来都不吝啬,无论是口袋和内心,永远都是挤得沉沉的、满满的。

元旦,是个让人值得打算的日子。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永远都是个吉祥的数字。一切从头开始,新的打算、新的开始,新的目标、新的任务。路,永远都在自己脚下。

怀念也好,展望也罢。祝福也好,打算也罢。元旦,永远都是一个让人值得迎接的节日。站在时间的分水岭上,我们告别昨日,迎接明天。过去的永远都成为过去,快乐、悲伤,喜怒、哀愁,在这里,永远都被隔离成为历史。而未来则成为期待,生命中最快乐的愿景,永远都能想象。只要你愿意,她永远都是一个世外桃源。未知的空间里,我们可以随心所欲、任意发挥。只要你敢想、敢做,一切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在时间的长河中,元旦永远都是一道亮丽的起跑线,谁第一个奔跑,就能抢先一步,抓住一年中的最美最好。

在奋斗的历程中,元旦永远都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个加油站,思维与智慧加油,美好的目标和理想就在不远的地方为你等待。

关于元旦的散文7:2014,做朵幸福的花儿

文/刘新昌

元旦那天,受邀去一个朋友家做客。

上午十一点到达朋友家,本以为自己到得很早,可被朋友带到楼顶后才发现,我是最后一位到的。

朋友的房子是栋老房子,三层小楼,房顶是平的,似一个偌大的操坪。房顶上种了许多花花草草,在花草的中间,朋友支了张桌子,一干人等围坐在桌子旁,喝着红酒、晒着太阳,聊着天。

见我来了,大家相互问候,忽然一个朋友问我:“阿昌,新年了,你的愿望是什么?”我想都没想,看着身旁的盆栽,脱口而出:“2014,我想做朵幸福的花儿!”

朋友间一阵哄笑,我顿感有点窘迫。一个男人,想做朵花儿,就像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莽汉,学美女做低眉含羞状一样让人觉得别扭。我不好意思地笑笑:“看样子,酒还没喝就已经醉了。”

朋友端着酒杯过来解围,“这么好的阳光,这么好的时节,谁都想做朵幸福的花儿绽放青春与梦想。来,大家为花儿干杯。”尴尬似乎被朋友掩盖过去,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老想着自己那一句不恰当的比喻。酒后,大家去卡拉OK,在包厢里,又一轮“血肉模糊”地拼酒过后,大家开始飙歌。没想到的是,从朴树《生如夏花》到唐磊的《丁香花》,从任贤齐《春天花会开》到阿牛的《桃花朵朵开》,从何炅的《栀子花开》到林俊杰的《花蝴蝶》,从高耀太的《火花》到周华健的《花心》……伤感的、欢快的、清纯的、搞怪的,这些膀大腰圆的男人们视乎与花儿较上了劲,最后,我因有事不得不离开时,朋友正用那醉意朦胧的眼神和搞怪憋屈的嗓音模仿一首儿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走出包厢,歌声已经飘在身后,深吸一口新年的空气,这场欢娱已经结束,我的不快一扫而空,走在暖暖的阳光里,看着周边的景象,我再一次决定,2014,我要做朵幸福的花儿,默不作声地开放在这个可爱的城市里!

关于元旦的散文8:元旦畅想

文/林建致

年年新岁,旧年的脚步正冲向终点。流年匆匆地东去,日子似流水静静地不断流过。新的一年正站在起点上。元旦,新年的第一天,在万声的祝福中正一步一步地走着,走向我们,走进丰裕的心坎,走向远方。它在如梭的岁月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走进辞旧迎新的又一年,走进五彩缤纷的心间。

元旦来了。蓦然回首,盘旋在心里的遗憾不时袭击着心灵,纠结在脑际的无奈缠绕在踏步的心头,难以摆脱。而激动在人生路程上的功成名就也包围着我们,孕育在过去的生活上的亮点也辉煌了一时的角落。过去,爱情、亲情、友情和乡情等曾经令人感叹,令人感慨,也曾经令人感动,令人感恩。它们的镜头在一个个地拍下;它们的表演在一幕幕地拉开;它们的故事在讲诉着。新年的元旦扫去阴霾,带来新的气象,塑造新的氛围。伴随着元旦的到来,生活走向又一年新生的开始。

元旦里,每人心里埋下一颗光彩夺目、感动世界的种子。在新的一年里,种子重现绿的光华,把绿色铺满大地,把绿意荡涤在人间,把绿色的希望种植在广袤的土地上,沙漠尽可能多地绿化,污染的尘土不再恶魔般地飘扬,尘世远离讨厌的喧嚣,地球在美丽的绿色中吐露芬芳;疾病、灾难和挫折尽量减少,仁义之树茂盛林立;贫穷、饥饿和劳顿尽量不再存在,关爱之苗茁壮成长。你我浅吟一首《祝你平安》,低唱一首《一年比一年好》,我们一起欢度元旦佳节,喜迎新年。

元旦里,我们每人呵护一棵生命之树。在新的一年里,空气远离污浊,远离烟尘,远离有害物质,把新鲜带给世界,带给人们良好的的环境。植物的生命盎然,广布天下,吸收多余的温室气体,避免因之引起的过度炎热,放出供给呼吸的生命之气。一切在生机勃勃中屹立,一棵棵绿树美化我们的环境,绿化我们的空间,净化我们的心灵。可恶的灾难远离人间;贵重的生命重现神奇;玉树、舟曲和芦山的痛苦不会重演;物质危害不再为恶,食品安全常留人间,三聚氰胺、染色馒头、地沟油等远离生活。生命健健康康,生命永呈绿色,安全长在,平安是福。

元旦里,我们收获丰收的果实。在新的一年里,累累硕果放在经济腾飞的时光里,将最好、最亮、最美的追求实现,用之于民,为民谋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奋力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相处学会珍重自己和别人;勤奋学会知识,学会探究;生命之浪营养我们的心田;丰收的景象川流不息,大地的粮食放满扬眉吐气的仓库,人民解决人口众多的温饱,奔向追求的小康,迈进向往的富裕。

元旦里,我们手捧祝福,敬献情爱。在新的一年里,无论怎样忙里忙外,无论怎样四处奔波,我们放下繁忙,忙里偷闲,找点属于自己的时间,祝福父母,祝福长辈,把真诚的祝愿献上。血溶于水的亲情之花永远开放,永不枯萎,永不凋谢;互助的友情之果长结,甘甜如蜜,芳香独特。关心孩子的爱在弥漫,在传递,在播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风吹来,老人安享晚年,不愁吃穿,不感孤独,亲人环绕四周;孩子得到照顾,得到成长,走向独立,迈向成熟。

元旦里,我们用最真诚的情感祝福自己,祝福他人;生命之林常青,感动洒满世间;丰收的果实得以收获,生活多姿多彩,绽放光芒。我们洒遍热闹沸腾的的喜庆,共同庆祝喜气洋洋的元旦。在欢快地走来的又一个三百六十五天里,挥手告别昨天,留住美好,快乐欢迎新的一年。

关于元旦的散文9:怀念贺卡

文/吕清明

随着元旦渐渐临近,每次打开电子邮箱,都会收到几张电子贺卡。贺卡上图案精美,寄语浪漫,还有悠扬动听的背景音乐。精美的电子贺卡让我怀念起 10 多年前互赠贺卡的岁月,品味贺卡上的祝福,欣赏贺卡上的精美图案,成为少年时代难以忘怀的记忆。

上初中时,每当新年临近,同学之间就要互赠贺卡。每天下课后,同学们就围在学校门口的小摊前,地上摆满了五颜六色、图案各异的贺卡,那时大受同学们欢迎的贺卡有《西游记》、港台明星、山水风景,我们挤在摊前,不断翻看各种贺卡,然后买下自己最喜爱的图案。回到班级后,搜遍脑海中的所有词汇,在贺卡上写下新年祝福,诸如“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学习进步、一切顺利”等,写好后送给自己最要好的同学。每每收到同学送的贺卡,都非常的幸福和高兴,在心里小小虚荣上一回。把贺卡放在手中,先是看一看贺卡上的好看图案,再翻过来阅读同学写的新年寄语,祝福语尽管寥寥数语,但每一个字都很亲切,读起来让人感到温暖。

我把贺卡珍藏起来,没事的时候,都会拿出来从头到尾翻看一遍,读一读那温馨的新年祝福,回味那纯真的同窗友谊。

在高三的时候,暗恋上了班里一个文静女孩,纯真的感情一直埋在心里。后来我考上了大学,她在高三复读。我们经常书信往来,谈学习,谈理想,谈未来,我不断地鼓励她。我在大一的元旦前夕,精心挑选了一张绽开着鲜艳玫瑰的贺卡,在贺卡后面写着:像铿锵玫瑰一样,绝不放弃,加油!那个女孩也给我邮来了一张贺卡,上面盛开着娇艳的牡丹花,贺卡后面除了地址和姓名之外,是她亲笔画的两个心型。看得我砰然心动,拿着贺卡在学校的操场上恣情奔跑……后来她上了另一个城市的大学,我们也渐渐地失去了联系,但那张贺卡我一直保留到现在,贺卡上留下了我青春的美好回忆。

现如今,每到新春佳节,都用短信或者邮件进行问候和祝福,贺卡越来越少。少了贺卡上的温馨祝福,就少了那种令人久久回味的纯真与温情……

关于元旦的散文10:谢谢,再见

文/邬敏

学校的元旦文艺汇演在加紧排练,日历也被撕得只剩薄薄的几页。2015即将过去,随之而去的,也会是另一个我。

我已经连续两年加入《池州日报·九华晨刊》小记者了。或许,我不是资历最深的,也不是文采最好的,但某天真的要说再见了,还是有些莫名的不舍。

眼看着我已经初二,按家长的话是连学习都顾不上的时候,更不用说是看报写稿的事了。再者写了一些文章,都纷纷石沉大海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知道他们是对的,没有辩驳。

或许,它只是在我生命里若有若无的存在吧。

即便我知道,这只是借口,只是一个我欺骗自己的借口。

翻开过去的报纸,一沓又一沓的,不算整齐地堆在一个墙角的瓦楞纸纸盒里。我俯下身按月将它们一份份理好。来回翻阅,指尖沾上了斑斑点点的墨迹,难道,这就是我关于它最后的回忆了吗?

依旧无法放下的,也不光是这些报纸吧。

我是一个极害怕孤独的人,喜欢看见别人因自己而高兴,却很难说服自己开心起来。看过的笑话,大多都记着,之后再讲给朋友们听——这是我维持友谊最好的方法。看见他们笑得开心,自己的心情也就自然愉悦了。

而那些欢乐的来源,正是一份份报纸上的一个个小的版块。

真的,真的好想对你说一句话。

谢谢你。

再见。

关于元旦的散文11:填充元旦

文/张凌云

写下这个题目,时光仿佛飞回了二十年。这是一位大学好友曾经写过的题目,至今印象深刻。也正是这个题目,每每在新年即将来临的时候会刺痛我,警醒我,又将告诸以往,展望来年,你拿什么来填充元旦呢?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首直白的《代悲白头翁》,道尽心底无限事。二十岁时,常会为赋新词强说愁,念叨起朱自清的《匆匆》,“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你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三十岁时,还会暗自多一分庆幸,认为自己还没到蒋捷词云“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年龄。而如今四十岁时,虽然心里默认了俞平伯的《中年》,“当遥指青山是我们的归路,不免感到轻微的战栗,可是走得近了,空翠渐减……憧憬既已销释了,我们遂坦然长往。”总还是不甘的,不平的,深藏内心的诉求愿望既然没能消解,不会泯灭了一颗执着的心的。

2012年又是一个平淡黯然的年份。转眼即是年根,若论成绩,自然懒得回顾,至于挫折不顺,更是不提也罢,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多少酸甜苦辣,不足为外人道,何况,这是个泛商品化的年代,不会有人对一个普通人多加关注。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在回顾审视自己的时候,多点阿Q精神,也算聊以宽慰自己。

前些日看了一篇有关尼泊尔的文章,配以各式图片,颇有感悟。尼泊尔并不是个发达的国家,但大凡到此旅行的人,都会钦羡这个国度人们的从容达观,《神的孩子都去尼泊尔》:“很羡慕他们脸上简单而幸福的笑容。尽管物质条件并不宽裕,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坚定而富足。也许是因为信仰,也许是与信仰无关的那些东西,每个人都仿佛活得如同热带植物一般丰盈繁茂。”是的,许多时候,我们活得太累,活得不快乐的根源,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羁绊和束缚,我们总在追求那些遥不可及的功名利禄,而放弃了近在眼前的简单快乐。

有的东西,既然过尽千帆皆不是了,既然病树前头万木春了,那么,就证明不是属于自己的,即使历经了千辛万苦,最终得到了也会失去当初的激情。经济学有个边际效用的说法,这种东西就相当于味同嚼蜡,换作张家玲的话说,就是出名要趁早,道理亦然。其实,世上有太多事情,想穿了也很简单。

听过一堂心理学讲座。主讲者不是名家,但有两句话颇具哲理。“把家收拾好,把心安顿好。”看似平淡无奇,却豁然开朗。世间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归根到底在于我们的心如何去辨认,如何去担当。若能给心灵撑一副支架,寻一泊港湾,那么,我们就能化繁为简,去伪存真,再多的雨雪风霜也能迎刃而解了。

所以,我给新一年的元旦郑重地填写下“简单”二字。因为简单,我才会看明白最需要做的事,最适合做的事;因为简单,才会放弃那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努力;因为简单,才会笑看风云,吟啸江湖,更深地体味“大自然是灵魂的反面”这话的精彩。我将给自己定下新的坐标,冰心曾说,人生从八十开始,我不敢比肩先生,那么,我就从四十开始,用简单去筛下新的选择和希望,去丈量苦痛和快乐的距离。

关于元旦的散文12:快乐的元旦

文/张伟

年一度的元旦又来了,为了庆祝元旦,我们学校将举行庆元旦文艺活动。

活动开始了,同学们用歌声与舞蹈,表达了对新年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新一年的憧憬。首先,是班级的小合唱《其多列》,舞蹈《小苹果》。接着是个人的才艺展示,一年级的李国豪代表学校去参加独唱比赛还获得了一等奖,他的歌声真的很好听。活动更加精彩了,我们和舞蹈队的同学们,一起跳起了欢快的大三弦,随着节奏,我们尽情跳舞……

最后是颁奖仪式。老师给参加比赛获奖的、平时学习成绩表现突出的同学颁发奖状。此时,我担心自己的书法比赛没获奖。听着老师一个一个地叫名字,我心里很紧张,念到三年级了,我的耳朵像兔子耳朵一样,竖起来听着,生怕听不到。终于听到老师叫我了,“张伟获书法比赛二等奖。”我激动极了。

这个元旦我很快乐,因为我又有了进步。

关于元旦的散文13:元旦,亲近旧时光

文/葛亚夫

元旦闲暇,窝在家,忽然发现家里凌乱而陌生。于是,决定收拾一下、亲近一次。

两室一厅,不足九十平方米,却花了父母一生的积蓄,并按揭掉我未来的20年。只是,打心底,我并不把它认作家。我的家仍和父母一起,住在乡下。我和它唯一的交集,是一张床、一床书。每天早出晚归,在这个城市,它只是我的落脚点,我也只是它的过客。

次卧没有人住,灰尘便擅自住进来。我打开窗户,没有“撵人”的意思,既然都关不住,那么撵也撵不走。玻璃窗上,那串电话号码已被灰尘湮没。我曾拨打过,和她说了很久很久。如今,他们一起被掩埋、遗忘。对于他们,或许我也正经历着相同的命运。

一间屋,扫了一斗的灰土。我没想到,当时间以尘土的形式反刍时光时,会那么凝重,触目惊心。我把它们倒掉。新年的第一天,它们又要开始新的流浪。我端盆水,找来抹布,把房间打扫得焕然一新。新的一年了,房子和我一样,也要学会遗忘,然后明亮地向往。

客厅的茶几上,茶水和杯下的钱都已泛黄,但一切恍如昨天,我仍清晰记得。

父亲去外地打工,从城里坐车,就提前一天来了。晚上,我带他出去吃饭。那是我第一次“请”他。我点了很多菜。父亲说不饿,匆匆夹几筷子,就数落起菜的味道:还没你娘做得好吃!吵吵闹闹,两人一起生活了一辈子,父亲的胃也习惯了母亲的味道。

我去结账时,才知道,父亲已结过了。回到家,我给他倒杯水。他喝一口,从衣服里摸出“钱包”:一个塑料袋。他一层一层剥开,抽出几张一百的,递给我:没钱你说一声,别饿着了。我怔住!的确,我好久没吃得这样酣畅了!父亲一定以为我又入不敷出了。

“好好干!”父亲拍拍我。他是为我打气,也是为自己打气。一辈子不愿出远门,为了帮我分担生活压力,父亲豁出去了,也要出去闯闯。父亲的钱,我没花。那杯水,我也没动。每天,看到它们,我就会想起父亲,感觉我们一直还都在一起。

卧室里,很乱。衣物、杯子、报纸、书籍、便笺……,蓬头垢面地胡乱摆放着。我一一拾起,和它们再次相遇,然后各奔东西:有用的,留下;没用的,扔掉。就像那些个日子,它们都曾不可或缺,但总会过去,被新的代替。这不能叫始乱终弃,而该叫时光如水。

书籍回到书架上,衣服回到衣柜里。新的一年,都要各就各位。它们走出来,都有自己的理由;乱成一团,也有各自借口。我们一起生活着,彼此都知根知底。有的事,我会帮它们记得;有的事,它们会帮我记得。我收拾好凌乱的它们,是一种提醒;它们唤起尘封的记忆,也是提醒。不过,很快我们又都会忘记,一起回到各自乱糟糟的过去……

收拾完房子,我也跟着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我收拾、亲近的是房子,也是时光。

关于元旦的散文14:那个香甜的 元旦

文/魏益君

每到元旦,思绪便被记忆的潮水打湿一回,梦里依稀再次回到那个如花般的年岁。

1988年,我参军来到驻山东青州某部,由于我在写作方面的天赋,被推荐到师政治部跟班学习新闻报道,我和兄弟团的两名战士就住在师电影院的三楼。

第二天,随机关首长们出操,我惊奇师部竟有女兵。一打听,几个女兵原来是总机班的战士。本来机关的战士就不多,我们这些战士又在出操队列末尾,出了几回操就熟悉了,再见面时便微笑着打个招呼。后来给老部队挂电话,只要报上我的名字,她们就很热情,也能很快帮助我接通电话。

转眼就到了元旦,每到这样的节日,就是机关兵最难熬的时候。首长们都回家过节了,只有我们几个战士,显得寂寞孤单,也开始想家。

这天,炊事班按人头发了面和馅儿让包水饺。我们三个大男人正面对着一团面发愁时,电话铃响了,我一听,是总机班打来的。就听那个俏皮的女战士说:“如果你们不想喝饺子汤,就立即到我们这集结‘战斗’。”总机班女战士的宿舍与电影院对楼,我赶紧推开窗户,看她们正扒着窗户,向我们招手。

因为元旦放假,整个机关大院静悄悄的。这要在平时,男兵到女兵宿舍,肯定不敢,好在是放假。可赶到她们的“领地”才发现,原来她们也一筹莫展。没办法,照着想象中的样子包吧。我们包的水饺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形态各异,有的像小老鼠、有的像月牙。水饺是包好了,可这样的作品实在不敢拿到炊事班,就用电饭锅煮了。煮好后,却真的成了饺子汤,起码破了一多半。

为了公平地吃到完整的水饺,我们玩起了字头压字尾的游戏——成语接龙。接不上就吃破的。但即使这样,游戏没玩几圈,完整的水饺就没了。破的怎么办?女战士提议,浇上酱油,撒上蒜黄,肯定好吃。我们每人盛上一碗,个个吃得香甜无比。

在部队几年间,那个元旦成了我度过的最快乐的节日,也成了我以后日子里最美好的飘香记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