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旅游的散文(精选14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旅游的散文1:蓝色记忆
文/AK-see子鱼
喜欢旅游,莫名的喜欢,中毒一般。
说是喜欢,其实出门很少,近处都没去过多少地方,远处的就更别说了。心里知道,旅游,其实是件奢侈的事。说其奢侈,因它成行,需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要有足够的钞票,二要有足够的时间。没这两点,旅游便是做梦。
因为职业的原因,旅游于我,常如江南之梦。因也出过几次远门,故曰常如。
细想来,有这种浪漫的心事,恐怕与我父母有大关系。他们都极聪明,于方圆数里都极闻名的。父亲身材高大,眉宇间透着儒雅之气,文墨极好,也写一手漂亮的柳公权体。庄上的红白喜事来往契据,年节的对联书写基本都是父亲包下的。儒雅的父亲从不说粗话脏话,即便生气也绝不说一句。
母亲不识字,可这不影响母亲的心灵手巧,我很少见到像她那样聪慧的人。很多在别人看来无法学会的事情或者手艺,她看一看就会做了,并且很快就能靠自己的想像去独立构思自己的作品。她会裁剪各式的衣服,会剪各式的纸花,会做各式的面点,会打各式的毛衣。没有谁教过她这些。母亲喜欢做这些事,做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做得沉醉做得忘我。她的针线和剪纸作品,地道之极,每一件都堪称艺术品。可惜那时我们太小了,还不懂得收藏些母亲的作品,不懂得收藏的意义与价值。
母亲还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一些字,那时她的年纪已经很大,这令很多人惊奇。妻开始总是不信,终于亲见时,感叹而且钦服,常向外人道及母亲聪慧的种种表现。
我的父母亲非常乐于助人,乐意为乡邻发挥他们擅长的手艺。无论谁家请,从不拒绝,而且从没要过什么报酬,无论自家的日子过得有多艰难,有多苦涩。他们就这样常年在人来人往中愉快地忙碌着。
他们心中收藏了太多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带上了太多的神异。他们都是讲故事的能手,善于渲染,讲得活灵活现,我们常常沉醉在他们所讲的故事中不能醒来。这些故事培养了我们美好的情感,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德和准则,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在困苦的日子里不失对美好生活的企盼与憧憬。从那时起,我便想望着外面的世界,想去亲历他们故事中的一切,后来,又用他们给予的翅膀飞出好远好远。我好像特别喜欢在幻想中深深浅浅的走过我的人生。
母亲很能走路。母亲走路却不是为了旅游,不是为了去看外面的世界外面的风景,而是为了养活我们这些大大小小的孩子,为了生计。母亲嫁给父亲时,只过了几年的殷实小康的日子。因为家庭成分很高,加上伯父黄浦军校毕业后做了多年的某州警备司令官,所以后来的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尽管父母很能干,但没有用。不仅穷,而且卑微到谁都可以凌辱的地步,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结束。那个时代给我们家每个人心里都留下了太多的永远抹不去的创伤。我的性情刚烈的母亲终于在我两三岁时,不堪全家受到的非人欺辱而精神失常。那时她四十多岁,直到三十多年后她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没有真正的康复过。可是精神失常的她稍好时,又和更为年迈的父亲互相搀扶着,带着自己的大大小小的孩子,艰难的走过那最为艰难的岁月。
为了生计,母亲必须要走很远的路,提着篮子,背着篓子,或者推着车子。在我的记忆中,她会一年去上三五次县城,带上积攒很久的少得可怜的小小的资本主义 “尾巴”,去换一点在他们看来非要不可的东西。每当这时,母亲更会遮遮掩掩,生怕被人看到或者识破,像是做贼。
我和两个小一点的哥哥,一到母亲要去城时,便会格外的温顺乖觉。母亲高兴起来,也会带上我们中的一两个。我最小,所以一般不带我。我只有无比艳羡的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怅然很久。我想,母亲是偏心的,她不爱我。我不言语,无趣地望着远方想着自己的心事。
母亲不准备带上我们时,会将消息封锁得很紧,一直等她在夕阳的红光里疲惫而愉快地走向家,走向我们。此时,她的心情一般是比较好的,给我们讲她去城的见闻,让我们更多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她也会魔术般地分给我们一两块糖果,或是奖赏给我们小得不堪的梨或苹果,我们则依着母亲的膝撒着我们的娇。“哥那个比我的大,我这个太小了!”母亲则看着承欢膝下的我们微微的笑。那个年代,这于我们实在是难得的佳果。
有时母亲也会走漏了去城的消息,也终于禁不住我们的软磨硬泡,答应带我们去城。条件是要听话,不准要东西。路要自己走,不准喊累。
外面的世界太有诱惑力了,为了去看外面的世界,我们当然爽快地一一答应,并和母亲拉勾。母亲答应带我去城的那一天晚上,我兴奋地睡不着觉,话也很多,我是在雀跃中偎进母亲的怀里进入的梦乡。
早上,我们收拾好,母亲推着木轱辘独轮小车,车上好像并没有什么东西。我像尾巴似的紧跟着母亲,而终于脚力不支,越来越远地落在母亲的后面。母亲不得不放慢脚步等我,而我的两个小一点的哥哥却早蹦到了前面很远的地方,嬉笑着看我笑话。
外面的景致真好,天蓝得让人想哭。第一次见到好大好大的河,第一次见到了神奇的渡船,第一次见到了渡船怎样载着人载着狗摇过水去。这一切在我的眼中是那样的神奇。
渡过了河,我就看到了无边的果林,白白的梨花在我的眼前明亮地招摇,嗡嗡的蜜蜂在我的眼前忙碌,七彩的蝴蝶摆动美丽的翅膀穿梭在原野间。在这样的地方,我当然也闻到了浓郁的香气,那香气逼入我的肌骨,似要把我融化。我在心里无数次地惊喜并叹息,原来外面还有这样美丽的地方,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精彩。
我们终于走上了从没见过的磕脚的石子路,一样的感到惊异,想着石子的下面是些什么东西。不时有汽车从身边颠簸而过,虽然老旧,却一样令我着迷。我搞不懂那东西里面是些什么东西,为什么那样的东西会跑。
我们也终于看到了鳞次栉比的房屋,看到了纵横交错的街道,看到了路道上密密麻麻移动着的如蚁人群,看到了琳琅满目的货物,看到了无数我说不出名字的陌生东西。我看到了一种奇怪的路,远远地延伸着向两头翘起,路的那一头早已高出了两旁房屋。我无法知道路的端头有些什么,可是我想知道,很想。
乡村的房屋永远没有那么集中和拥挤,乡村道路也没有那么平整没有那么宽阔,乡村没有那么多的人拥挤在一起。那时我除了好奇和激动,也在心底生出了浓浓的自卑情绪。我虽然也感受到了不绝于耳的喧嚣和扰攘,却不知道那喧嚣和扰攘是怎样的让人心烦和疲倦。我第一次真切地认识了城市,感受着与乡村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太阳分明就在头顶,天很热,我有点倦。马路上有一种会被人推着走的柜子,乳白的颜色,我不时看到有大人更多的是小孩递给主人一两枚硬币,然后从柜子拿走像冰块一样的带棒子的东西,送往嘴里。那东西一定很有趣,我感到了像蚂蚁一样的东西,痒痒的在嘴里爬来爬去。那东西会是怎样的有趣?我痴痴地想,没有人告诉我。我也终于知道那跟我没有关系,于是我掉转了头,看着另外的东西痴痴地想着另外的问题。
没有想到吃饭的事,也没有想到要什么东西,不随便要东西,这是我们和母亲的君子协定。母亲能带我出门,让我看了那么多我从没见过的东西,让我见识了我以前从没见过的别样的世界,我已经非常开心了,哥哥也一样。
回去的路仍然是我们自己步行,虽然累,虽然慢,却在太阳还没下山时到家了。
这样的经历竟然一直清晰的留在我记忆中,一直伴着我成长,而我也终于在这成长中越来越知道感念我的父母,也感念我的兄长,尤其是我的二哥三哥。只是我的双亲与二哥,已长眠地下,我再也没有回报他们的机会了……
QQ516962221
旅游的散文2:周六的一次 “旅游”
文/王泽元
周六,天气不错,我和爸爸妈妈去西安理工大学旅游。说是旅游吧,其实是骑自行车,说是骑车吧,又像是旅游。
我绕着大学操场骑了六圈,有点累了,就在操场边的大树下休息,忽然发现土地有些裂缝,长出一片绿,从前还是光秃秃的竹子,现在却长得又高又大,茂盛无比。草地上开满了鲜花。
我还去了一个秘密地方——彼得墓。我以前养了一只小兔子,我叫它彼得,可是它最后死了,我难过地埋下了它。停!停!停!我不想为大家讲太难过的事,还是说说开心的事吧!
春天一来,地上长出了小草,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足球场”。我和爸爸一起进行了一场足球赛,可开心了!踢完足球我们又在大学校园骑了几圈自行车,根据爸爸车子的记录,我今天一共骑了五六公里呢!
春天,太好了!
旅游的散文3:东渡苑里桂花香
文/钱志芳
从厦门旅游回来,走向公交车的那一瞬间,我几乎是张开嘴巴,恨不得把鼻子嘴巴全部动用起来做一件事情:把空气中的香味全吸进我的五脏六腑。
“嗯!好香好香的家乡啊!”我的QQ个性签名马上换上了这么一句。
刚放下行李,来不及洗脸,便迫不及待地奔向东渡苑,因为那里,有许多枝繁叶茂的桂花树,如今,一定是丹桂飘香了。
想着,念着,不觉就加快了前行的脚步。离东渡苑还有五分钟的路程,东面的土坡上也种着几株小小的桂花,个头不大,但是星星点点的小黄花已经缀满枝头,无声无息地吐露着芬芳,让来来往往的行人呼吸着香甜的空气,顿感神清气爽。
一直喜欢丁立梅的散文,知道她写花花草草的小情小调特别美,字里行间都是生活气息,浓郁得化不开。丁立梅的一篇《天香云外飘》,吸引了我的注意,她没有满篇嚷嚷桂花桂花,却另辟蹊径,把桂花的香气、神韵出神入化地描述了出来,真的好佩服作家的别具匠心。
从东渡苑北大门往里走,就有好几棵桂花树,抬头,看见桂花正如火如荼地吐露着它的香气,嫩嫩的小黄花,正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说着悄悄话,拥抱着亲个没完呢!低头,小草上,晶莹的露珠在闪烁着太阳的光辉,正和我一样仰头欣赏着美妙的秋天的盛景呢!站在桂花前,总是惊叹小小桂花所发出的香气,总是那样的香甜,那样的醉人。
茶楼里的好友听到我的惊叹,赶紧出来和我打招呼。她说今年的丹桂已经是第二次开放了,这次的虽然没有上次的多,但是已经比去年多好多了。“看,这个品种和别的品种是不一样的。这个是白色的银桂,香味浓;深黄色的是金桂,香气淡,还有月桂,也叫四季桂,花期较长,香气淡; 黄白色的紫桂,多年生的大树才能开花,花朵稀少,稍有香气 。 ”
哎呀,没有想到桂花还有不少品种呢!又一次长了见识。
丹桂飘香是秋天里的盛事,今年的东渡苑也有一些盛事。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迎来了一些尊贵的客人——我们鹿苑钱氏的后人。鹿苑钱氏后人千里迢迢来到东渡苑,有德高望重的钱昌照儿子钱士湘、钱用和的干女儿李眉等,李眉甚至从千里迢迢的美国飞回家乡,把生母的画稿、字画和旧物捐赠给我市档案馆和鹿苑钱氏名人馆,并在钱昌照、钱用和等前辈的雕像前合影留念。旁边郁郁葱葱的桂花树,为他们吐露着芬芳,浓郁香甜的桂花,染香了久别归来的亲人,也染香了此情此景。
有诗曰:“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期待着远离家乡的游子,能常回家看看,东渡苑等着你们的归来,桂花再次为你们盛开。
旅游的散文4:又到枇杷花开时
文/朱昌勤
外出旅游几日归来,发现院内枇杷树开花了,一团团一簇簇,引得无数蜜蜂花尖飞舞,嗡嗡之声不绝于耳。那白色花瓣随风飞起,像雪片一般散落在地上,幽幽清香充满整个小院,在这个初冬花儿凋谢的时节,传递着独有的情意!我连忙拿起手机,拍下美景传送给亲朋好友,企盼明年春天结满果实,与大家一起来品尝枇杷的美味。
枇杷给我留下许多美好回忆。童年时我在牌坊巷幼儿园上大班,因为会敲铃鼓,我被老师选中当了合唱指挥。毕业演出时我们的节目获了奖,老师奖给每个人一份枇杷。那枇杷用牛皮纸包着,我兴高采烈捧着回家,与哥哥、姐姐一块分享。
我家下放在丹阳农村时,日子过得很清苦。有一年端午节前,父亲带着我到陵口火车站接上海的姑妈。路上姑妈笑着对我说:“给你们带来了好吃的水果,能猜到是什么吗?”到了家我才知道原来是枇杷。那年端午节因为姑妈的到来,更因为吃上了甜美的枇杷,我过得非常开心。
姑妈走后,我幻想着自己家能长出枇杷。于是,将吃出的枇杷核种在了屋后菜地里,还用树枝围成一圈当护栏。我每天去浇水,等到绿芽破土而出后,我更是天天盼望枇杷快快长大,但希望却未能实现,刚长出的绿芽不久就变黄、枯死了。
现在我家院子里的这棵枇杷已有30多年树龄。1985年我家搬迁到花山湾,那时的花山湾是全城最新的小区。我家住在一楼,院内有很大的空地,可以种树、种花。父亲在苗木市场挑了又挑选中了两棵枇杷,全家人齐动手将枇杷种在院内。父亲精心呵护枇杷幼苗,给它们浇水施肥。枇杷幼苗像是懂得主人的心情,长得很快,一年下来就有1米多高。过了四五年,两棵枇杷树已在院内遮天蔽日,但就是不结果。后来经行家指点,我忍痛割爱锯掉了一棵,留下的一棵果然争气,当年冬天便开花,隔年春天结出了果实。等到成熟时,家人终于尝到自己种的枇杷了,尽管那枇杷带着酸涩味,但第一次的获得仍然有着一份惊喜。
从此以后,枇杷树日渐茂盛,果实也越来越甜,而且无需打理、施肥。枇杷树一年四季都会带来惠泽。夏天展开的枝叶像一把巨大的伞遮挡着炎炎烈日,让院内凉风习习;秋天换出的新叶翠绿养霜,晨练时站在树下总能感觉到神清气爽;冬天盛开着散发幽香的白花,让院内充满生气;春天结出的果实密密匝匝。
每到枇杷采摘时,兄弟姐妹、长辈晚辈、邻里好友都会应邀而来登高采摘,摘下的枇杷也顾不上清洗,便剥了皮往嘴里送,那时小院内便是欢声笑语一片了。
多年来,枇杷树成了传递友爱、联络感情的纽带,给我平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旅游的散文5:乡下万年台
文/张老侃
巴渝多古镇。随着古镇旅游的热火,人们发现,凡是称得上是古镇的,大抵都具如下硬件:青石板长街,苍老的黄葛树,古旧的宅院,以及一座唱川戏用的万年台。其实万年台不只限于重庆地域,全国都有,其中最有名的,是鲁迅小说《社戏》中的一段描写:“屹立在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这时船走得更快,不多时,在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近台的河里,一望乌黑的是看戏的人家的船篷。”
固然巴渝古镇的戏台前,是没有乌篷船的,但无论《社戏》中的戏台,还是我们本地的戏台,都叫万年台。戏曲是华夏民族的一种传统的文化活动,戏台多建在寺庙和祠堂里;寺庙供神,祠堂祭祖,含“天人合一”、“人鬼同乐”之意。万年是吉祥的口彩,寓意绵延不绝、福寿无疆。万年台是一种缥缈的祈望,但随着世事沧桑,不少曾经热闹的集镇变得破败萧条,惟有万年台在风雨中保持着那份矜持、雍容与神圣,令人生景仰之情;这几乎是今天去到古镇的游客所共有的感受。
我曾去到过本市的偏岩、走马、安居等古镇,有过这样的体会。不用说,重庆乡下的万年台唱的不是社戏,是川戏。这里为啥特地提到乡下呢?因川戏的根在乡下。论年代,川戏的兴起与湖广填四川同步,由高腔、昆曲、胡琴、弹戏、灯戏融合而成的川戏,最早发端于巴蜀各地的乡镇,万年台由此而矗立。川戏班又称火把班、草台班子,最是接地气,也最是草根。
30多年前,在王朝闻等戏曲理论大家的眼里,川戏作为全国几大主要剧种之一,论及编剧水平和唱词、对白的文学性,是水平最高的。比如说川剧折子戏《情探》,其作者是曾任过重庆东川书院山长、有“晩清第一词人”之称的赵熙。戏中有段“月儿髙”唱词,被戏曲界泰斗公推为词坛翘楚,还被选进我国大学文科教材,为当代学子所传诵。这段词是这样——“更阑静,夜色哀,月光如水浸楼台,透出了凄风一派。梨花落,杏花开,梦绕长安十二街……”
如此绝妙好词是川剧的骄傲,是巴蜀乡间古镇一座座万年台的骄傲,这样的唱腔,是由飞檐翘角的万年台的川剧锣和丝竹管弦声中飘出来的。它永恒不变的飘漾在像我一样的重庆老人的记忆里。
川戏唱词和对白中,运用了大量机智俏皮的歇后语和展言子儿。这不单体现在万年台上的演出中,更是镌刻在万年台的廊柱上。凡是万年台,两侧廊柱上必然有字,有对联,此为铁定的规矩。对联风趣,含哲理,经上百年风雨,成为今天的旅游者们摇头晃脑驻足欣赏的一大景观。这里不妨抄摘几句:“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一封书,二进宫,三击掌,四进士,五福堂,堂堂都摆千秋剑;六追车,七剪梅,八件衣,九莲灯,十王庙,庙庙皆立春秋碑。”“入园莫抢前,看戏何如听戏好;为人须顾后,上台终有下台时。”“想当年那段戏文未必如此,看今曰这般光景或者有之。”
旅游的散文6:穷游
文/峰岭
喜欢旅游又不富裕,就只好穷游喽。再说了,花50元吃一条鱼400元睡一宿,总觉得没必要。不就是嘴巴过瘾几分钟躺倒几小时么?穷游最好独行。因为呢,穷跟富不消说是一对冤家,想想你酱油蘸虾我吸溜面条这场景吧。就是穷跟穷也不同路:比如我说咱坐公交吧,还能看街景;你说还是坐地铁吧,多快当。可是人跑出来不就想任性一把么。
穷游的时候,可以穿成这样子:软塌塌溜肩的休闲衣,胖得口袋似的棉布裤,笨头笨脑的旅游鞋。嗯,连自个儿也不想照镜子。好在出来是看风景的,又不是来登台的。再说了,又没有熟人,打扮给谁看?至于遇到的那些个陌生人,全都可以当成木头做的。
不过穿成这副德性,看似随意,实则也是动了心思的。因为人在旅途,舒服比漂亮要紧得多。因为穷游,住的客栈可能也有点穷酸。如果床单有点脏或被子有点薄或洗手间在外头,就可以用和衣而眠来对付,反正又不心疼把衣服弄脏揉皱了。
你可能走着走着累了,或者风景太美了,就随时可以一屁股坐下来。上次去阿坝的一路上,我就这身披挂,坐在半山腰的草丛里听鸟叫喝咖啡读小说;坐在车站的台阶上等班车;看到小河边一片寂静无人的沙滩,就索性躺下来晒太阳,晒着晒着就睡过去了。如果我穿的是羊绒呢子之类,还敢这样率性不?记得爬青城山时,一胖女子居然穿着4寸钉子高跟皮鞋,一步一颤悠,像一堵摇晃的墙。我们都绕开她。有人开玩笑说,她下山时最好倒着穿鞋。
一个女子独自出门,最好像一颗土豆混进一堆土豆里,越不起眼越安全。踏出了家门就等于掉进了江湖。如果你展露姿色,就有劫色的顾虑。你显富,就担心被劫财。操心这操心那的还怎么玩?我从毕棚沟去理县时,找不到车,一个胖胖的羌族小伙子说我送你一趟吧,我略一迟疑就上了他的桑塔纳。如果有人愿意帮这副样子的我,就是真心在帮。
我不喜欢拖着拉杆箱,这个四平八稳长轮子的东西自带优越和文明气息,跟它关联的是鲜衣、街道、汽车、宾馆这些元素。而我偏爱荒蛮之地,总是跟小径、沟坎、砾石、沙滩打交道。基本上打一枪换一炮,家当随身驮。所以我总是背一个简单的背包,东西少到不能再少。记得《走出荒野》里的那些徒步者,连牙刷柄都要锯掉呢。可有时也犯傻,还是上次路过成都时经不住女儿煽乎买了个布朗熊和可妮兔;逛街子古镇时,经不起店主煽乎,头脑一热,又买了件藏式棉袄三瓶臭豆腐。如此肩背手提着爬了青城山、登了羌寨碉楼、穿越了毕棚沟,去了理县,又转回成都,最后回了西安。等于带着这坨不会看风景的吃穿玩货旅游了一趟,等于绑着沙袋长跑了一回,等于成了个驮行李的傻骆驼。
穷游能玩好不?当然!因为从一个穷游者的眼里看出去,花一样红,海水一样蓝,喜悦一样浓郁,一点儿都不比富游者逊色,甚至更美。因为你不必说话不必担心头发乱了不必防扒手,忽略了这个删减了那个只是为了更纯粹更专注,感受就必然更强烈了。听说一富婆去巴黎,每天除了购物就是购物,大包小包往酒店拎。临到要走了,她女儿说咱们去看下埃菲尔铁塔、去看下凯旋门照点相吧。富婆说:有啥可看的,每天来来回回的都能瞅见。如此也算是游了一回巴黎。
当然,穷游时不给自己拍照,原因很明显。也很少给风景拍,只想单纯地把它们摄进心里。
旅游的散文7:想去旅游
文/谢永帅
昨天,一好朋友发上了一张去平阳南麂岛玩的图片,虽然这里只是岛的一角,确令人那么神往,令人有种想马上去游玩的冲动。
有时候,我们总想着远方有多么美,而忽略了在我们身边还有未曾到过的地方是那么美的存在。在我们的故乡,也有不少海岛是那么神奇的存在,相较于内地人而言,我们是幸福的,我们随时去欣赏它们,去聆听大海的声音,去感受海水的温柔触摸,去接受海风的吹拂。而如果我们在有生之年不去感受和欣赏一下,那也是非常遗憾的,白白浪费上苍赐予我们的美景。
南麂岛和北麂岛是我们故乡的两座岛,去岛上我们还要坐船上去,如果遇上海上恶劣天气,船还要停航,这个时候能去岛上玩无疑是幸福的事,特别是我那朋友好像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去年卖掉了上海的房子,回到老家来住,过着快乐逍遥、自由自在生活。相较现在那些在逃离和想逃离大上海的人来说,那简直幸福一百倍。这也体现自由生活的可贵。
旅游无疑是一件快乐美好的事情,它是一种心灵的放松,它能使人变得豁达开朗。特别是对于处于忙碌工作的现代人来说,也是很好的身心放松和调养。
当然,我们的故乡不只只有南麂和北麂两个美丽的岛屿,如果有时间有空你去转一下,你会发现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等着你去欣赏和赞美它,当然你去欣赏的时候,也记得多拍些美景,发出来让身边的朋友也分享一下你的喜悦和大自然美景。
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无私和胸怀,它们总是把它们最好的一面展显在我们面前,这是多么需要我们学习的地方。大自然也无疑是最坚强的,总是在风雨展示顽强的和美好的一面,有时候我们人类还在不断破坏它,这是多么不应该,所以我们要好珍惜自然,珍惜当下。
旅游的散文8:人生就是一次旅游
文/静水
昨晚,朋友家宴。边吃,边喝,边聊。吃喝是媒介,是营造氛围的不可或缺,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的畅所欲言,才是真正的兴致所在。
酒酣,话意正浓。一朋友说,人生就是一次旅游,带着玩儿的心态,你就会更轻松,才会更多的享受人生的美好。
很赞同朋友的说法,欣赏这种人生态度和观念。确实 ,“旅游”比起“旅行”来,少了许多目的性和任务性的包袱,多了些轻松和自在。
台湾着名漫画家蔡志忠曾经说过,坚持到底就能成功,这是善意的谎言,坚持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才是人生真正的成功。他从四岁半开始学画漫画,每天至少工作十六个小时,但从来就没有觉得苦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在享受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瑶毅教授,每天把自己扎在实验室里,做科学研究。有人问他,有没有感觉枯燥无味的时候,他说,从来就没有过,因为自己是的在做有趣味和有意义的事。
与智者交流,总能从中受益。思考的问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总能给人启发,振聋发聩如醍醐灌顶,让你心头一亮仿佛又见桃园般让你豁然开朗。
人生就是一次旅游,既然如此,就自由和轻松自己,带着玩儿的心态,走自己喜欢的路,赏自己喜欢的美景。
人生本应该如此,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趣味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旅游的散文9:天下行不尽
文/小小灵芝
你喜欢旅游么?如果只允许选择一种地理类的景点,你最喜欢去哪儿?
草原?生机勃勃,它起伏成一种姿势,嫩绿的表情,细腻的肌肤,试着想想让自由融入血液渗透到你躯体并每一个细胞!压抑虚空的都市里这博大宽阔一望无垠的地理你是否心生向往?
沙漠?遥望天际,依然一片金黄。它的寂静,死气充斥,脚下是无尽的严酷再看一眼,没有风,没有声息,疲倦似乎就要吞没了你的生命,然而追求绿洲的冲动,又会给你的双眼带来更大的体力,犀利逼人!看到了么,在这片地理的深处,理想在发芽!这是拼搏精神的至高境界!这儿拥有着别样的美丽!
森林?最好是更古老点的森林!在这里,清晨的阳光透过厚厚的树叶,很惬意,静谧!然而,所有的树木都如枯髅一般,太阳的普照,月光的抚慰,遍地长寿,可是它属于暗的天堂,生气并不旺盛!因为这是音乐的发源地,你知道为什么么?
湖泊?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因为大地之所以能够莺飞草长正是拜他所赐!天下无双是诗人对它的赞美,无上荣光的称谓!
沙滩?柔软是沙滩的乳名,它是个被大自然宠坏了的小孩!大自然把最宜人的气候、最清新的空气、最和煦的阳光、最湛蓝的海水、还有最美味的海鲜都赐予了这个地理!不过它有一个声名狼藉的邻居,有人说它是个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这个家伙被叫天涯海角!古代“逆臣”多被帝王流放到这儿来度假!
天下很大,你可以试着闭上双眼想想,现在你正在尽情舒展身心,探索海底世界;或是正在脚踩滑板,你在北极冰原滑翔,让阳光亲吻肌肤;不错,此时此刻你正置身于一片长满薰衣草的农田里,漫步。
你喜欢旅游么?如果只允许选择一种地理类的景点,你最喜欢去哪儿?
有话说“青山行不尽绿水流更长”,有的朋友天性喜欢异想天开,妄想行遍天下!这听起来有点儿疯狂,但是这对年少轻狂的我们来说却是一股动力的源头,反而给人以莫大力量。对此我不表示反对。
人生有很多挑战,当面临选择时,站在十字路口的你会如何选择呢?你会在第一时间里临危而不乱的,走向潜意识里的方向么?还是踌躇不决,拿不出主意,脑袋短路?
记住,天下虽然行不尽,但是一心一意去走你自己的一条路!
前方大路必定一片光明,对了,它只属于你!
去吧!脚步,开始于此!
旅游的散文10:人生就是一次旅游
文/静水
昨晚,朋友家宴。边吃,边喝,边聊。吃喝是媒介,是营造氛围的不可或缺,无拘无束海阔天空的畅所欲言,才是真正的兴致所在。
酒酣,话意正浓。一朋友说,人生就是一次旅游,带着玩儿的心态,你就会更轻松,才会更多的享受人生的美好。
很赞同朋友的说法,欣赏这种人生态度和观念。确实 ,“旅游”比起“旅行”来,少了许多目的性和任务性的包袱,多了些轻松和自在。
台湾着名漫画家蔡志忠曾经说过,坚持到底就能成功,这是善意的谎言,坚持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才是人生真正的成功。他从四岁半开始学画漫画,每天至少工作十六个小时,但从来就没有觉得苦累,因为他觉得自己是在享受漫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瑶毅教授,每天把自己扎在实验室里,做科学研究。有人问他,有没有感觉枯燥无味的时候,他说,从来就没有过,因为自己是的在做有趣味和有意义的事。
与智者交流,总能从中受益。思考的问题,思维的角度和方式,总能给人启发,振聋发聩如醍醐灌顶,让你心头一亮仿佛又见桃园般让你豁然开朗。
人生就是一次旅游,既然如此,就自由和轻松自己,带着玩儿的心态,走自己喜欢的路,赏自己喜欢的美景。
人生本应该如此,做自己喜欢的事,做有趣味的事,做有意义的事。
旅游的散文11:北大印象
到北京旅游,你可以不去故宫,长城,雍和宫,可以不去十三陵,明皇宫,甚至水立方和鸟巢,但你一定要去北大走一走。
没有刻意的炒作,没有旅游景点的气氛,更没有商贩的吆喝声。一切都那么自然,幽深与沉静。
是的,在这里面看不到随处丢弃的垃圾,闻不到旮旯里的尿骚味,听不到喊爹叫娘的哭闹谩骂声;是的,在这里没有恢弘气派,华丽招摇的建筑,没有整齐的一字排开的草木,甚至很少见到鲜花锦缎。但这里有一片片古老葱郁的树木,有一座座古朴敦厚的建筑 。走在里面的人,不管你是多么的气场或是多么寒酸,都可以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能去除旅途的乏燥和疲惫,感受着历史百年的沧桑和对莘莘学子的那份敬慕之情。
北大到底有多大我不了解,只记得从东门进去,看到的是朴实坚厚的建筑分布左右,顺着这条主干道走大约十分钟吧,再向右边走去不多远,就看见北大图书馆了。久慕之名终于得幸相见,内心的狂喜跃然而出,却很快的被一种气息淹没——文化。这座建筑是中国传统与现代艺术相结合,方正严谨,似要告诉人们做人要中正踏实,根基牢固。
顺着图书馆的左侧绕去,登上一节楼梯,是通向二楼各处侧门的一个长廊,长廊一侧均匀排列着一些长椅,在绿树成荫的映衬下格外宁静。我想那些学子们手捧着书,或坐或站,贪婪的吸收着自然和书籍同时赐予的灵气,是多么幸运和幸福的事情啊!
路过图书馆和一些古式建筑时已到正午,我们在学校的南面简单用餐后,继续往北走。
在经过一段烈日当头后,我们来到了一处幽静之所——勺园。这里似乎少人光顾,古树苍天,杂草丛生,依稀中一条小径自外面探进来,曲曲折折通向杂草更深处。斑驳脱落的亭栏在向我诉说着一段往事,是给那个曾经的风华年代在历经沧桑与磨难后的一个圆满。
对于深深喜爱这种僻静幽深的我来说,离开的确是件残忍的事,却还是恋恋不舍的往北走去。
也许是老天对我的厚爱吧,这一路没有让我太大失望,顺着久老的勺湖,循着垂柳的足迹,慢慢的就移到了北门——这个历史最早开出的门。由门东走十米便是校友桥,通过校友桥,我们漫无目的的又往东北方向走去。说是漫无目的,因为我们实在不知未名湖在哪个地方,只能边走边看,也不失为一种享受了。
为什么我如此的喜欢这里,看那一路走来,古树葱郁,浓荫密布,竟没有感受到一丝夏日的焦躁。曲径两旁的松柏,估计有上千年的历史了吧,竟也还遮天蔽日,长势旺盛,它们大概是吸收了北大的地气和才子们的灵气,将这校园装点得安静神秘。对了,还有三三两两的鸟时而穿梭在林木之间,给这安宁增添了几分情趣。
听,似乎有溪水的声音,疾步奔去果然是一条小溪从地下冒出,它们轻快的与石块唱着欢快的歌。此刻,谁也别想阻止这忘我的陶醉了,不去寻什么未名湖和博雅塔,仅这几十公分宽的小溪就让我整个儿的轻快起来,我一下子又回到童年时代,竟忘记我还身在异乡,还只是一个游客了。若时光停止有多好,我真想在这里慢慢等老啊!
这时候有了一些游客开始往前面聚集,我抬眼望去是一片湖水映入眼帘,哦,原来前面就是未名湖啊,原来这溪水就是流向未名湖的。我就站在湖的源头之上,我感觉自己此刻竟比湖水还要清澈,这是怎样的一次洗涤啊!
迫于女儿的央求,我们顺着源头又向前走去。这时候女儿问我:为什么叫未名湖,而且水都是绿色的等一些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
我想了想说道:有名不如无名,所以就叫未名湖了。你知道吗,这里有蔡元培,鲁迅,胡适,钱钟书,等好多的名人巨匠的足迹,你站在这里等于站在了文化先人们的心脏中,精神里,他们说文论道的声音不曾远去,他们挺拔傲然的身影不曾离去。这里更是大哥哥大姐姐们学习之余休憩养身的地方,能够净化他们的心灵,开拓他们的视野。
女儿又说:唉,就是水太脏了。
我说:不是水脏,是年代的久远。绿水青山相映处,不就说得水是绿色吗。绿色代表和平,宁静,就像一块碧玉映亮北大的校园。
湖水流淌的是一种精神,才气,是一脉传承的中国文化。
女儿半懂不懂若有所思的点着头,我想在她小小的内心会否有这样的想法:将来我也要考进这里,和表哥做伴,做那些文人巨匠的校友?应该是吧,因为这才是我此行的真正目的所在。
旅游的散文12:文明旅游
文/卢艺
一天,天气晴朗,鸟语花香,小猴蹦蹦和小熊乐乐去公园里玩耍,它们一起在草地上打滚,一起在小路上奔跑,玩得开心极了。
忽然蹦蹦看到远处有一条河,河中间有一块大石头,心想:“要是我能跳到那块大石头上,就好了!”然后,它闪电般飞快地跑到小河旁,后脚轻轻一蹬,就跳到了石头上,踮着脚向远处张望:“啊!好美啊!”“小熊,小熊,快点下来。”乐乐看到了蹦蹦的行为,连忙阻止它。“为什么呀?”小猴不情愿地说,“我还想再看会美景呢!”“不行,不行,快点下来。这样,很容易滑落到水里去的!”“好吧。”经过小熊不断的阻止,蹦蹦终于跳了下来。
它们继续向前行走,走着走着,蹦蹦又看见了两根红色的柱子,便哧溜一下爬到了顶部,拿出一支笔,在柱子上写了“蹦蹦到此一游”六个大字。乐乐赶快把它拉了下来,批评道:“小猴,你今天犯了很多错误,要做到文明旅游。”小猴惭愧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我会改的。”“那你保证?”“保证!我一定会改!”
之后,它们又兴高采烈地不停奔跑着、欢笑着,一直玩到天黑。
旅游的散文13:生命是一树的花开
文/陈桥生
林芝的旅游季要从五月开始,然而,三月的入藏机票已是甚为紧俏。无他,只因为一年一度的桃花节。三月桃花是林芝旅游季的前奏,只是这前奏来得如此热烈,如此灿烂,一下子便将人裹挟进无边的花海里。
在我的老家,此刻也正是桃花开李花开的时候,房前屋后,溪边田头,点缀着桃红李白,红的鲜艳,白的耀眼。林芝的桃花,却是成片成林,在尼洋河边,在雪山之麓,其色或粉或白,其态娇嫩,其势连绵不绝,总要惊起人们一阵阵的尖叫。
每一个转弯都有惊喜在等待,每一秒都让你不忍心眨眼。长恨桃源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眼前不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桃源胜地吗?在高海拔的荒野之地,有如此天然一处桃花源,那么宁谧俏丽,粉嫩多姿,与刚直陡峭的悬崖雪山相互映衬,亦刚亦柔,恍如幻境。
林芝的桃花节,今年已是第十四个年头。在桃花节现场嘎拉村,这个小小的山坳,有大大小小野山桃一千多株,它们的树龄平均都在百年以上,最古老的已有三百多年。顺着山势,一排排,一行行,在阳光下开得如此明艳。清冽的山泉绕树而流,淙淙作响,恰如琴键上跳跃的音符,在天地间奏出的不绝的天籁之音。轻风过处,花影摇曳,又似那披戴整齐的藏族姑娘在婀娜起舞,风吹仙袂飘摇,环佩作响。而桃花树下,开幕式的现场,则是从林芝各地选拔的“桃花仙子”们在比美斗妍,各逞其能。一边是花团锦簇,一边是如花似玉,共同赶赴一场花的盛筵,好不炫人耳目。
作家张承志曾有过一篇散文写日本赏樱。樱花花期短,但日本的樱花,跟随春天的脚步,从南到北依次开放,足以赏够一个月。徜徉于林芝花海,也有恍如赏樱的意趣。在整个桃花季,林芝的桃花从察隅、波密开始盛开,沿着318国道一直向西,巴宜区、米林县、朗县及工布江达县……桃花依次满山遍野地铺满山坡。
临近晌午,我很想俯瞰一下嘎拉村的全貌,遂独自一人往半山腰爬去。因为海拔,看着很近却爬得很累,终于找到一块稍平整的大石块坐下时,已是气喘吁吁。
一树一树的桃花,灿烂眼底,顺着山麓绵延起伏,一路铺展。桃花的尽头是蜿蜒静流的尼洋河,传说是神女流出的悲伤的眼泪。河的对岸便是318国道,国道的上面是青黛色的峭壁,是飘浮的白云,是哈达般萦绕的雪峰,是湛蓝蓝的天空,构成一幅绚丽壮观的天然画卷,又像是身穿色彩绚丽的藏族服饰的桃花仙子。
我拿着手机一阵狂拍,却总不能框满想要的风景,最后用了全景模式,360度旋转,才终于让自己意有所足。
桃花丛中点缀的便是嘎拉村了。已经有几户人家的烟囱在冒着炊烟,该是在准备午饭了。住在这里的村民,该是惬意幸福的吧,我想。这份感受,待到当天晚上见到广东的几位援藏干部后,便有了真切准确的着落。
林芝是广东对口支援的地区。几天来,一直惦念着要见上几位援藏干部,终于在这个傍晚如愿了。第一个见到的是孙世宏,他援藏前是东莞市财政局的一名干部,现在担任巴宜区常务副区长。三年的时间,他的脸庞已然黝黑,握手间明显感觉出粗糙,穿着黑色的粗布棉袄,外貌上已看不出和地道的西藏汉子有多大区别。
嘎拉村正是孙世宏的对口支援村,他告诉我,全村共有31户155人。他指着展示栏里朱小丹省长2015年3月20日视察嘎拉村的照片,兴奋异常,言语中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全部的情感投注。他说,小丹省长高度赞扬嘎拉村是一个样板工程、一流工程。并与村民约好,如果2016年全村经济收入翻一番,达到100万元,他将邀请村民来广东做客。前几天,孙世宏在电话中告诉我,今年嘎拉村桃花节的收入已经超过120万元,户均4万元,小丹省长专门发来了贺电。由十多人组成的赴约团,也将在本月底飞赴广东。
三年援藏,孙世宏本来已经到期,但他说,还有几个工程要跟进,他准备推后再说。也就在林芝的那天晚上,我竟然在人群中见到了着名的“花姐”——黄细花。花姐因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而着名,现在是惠州市旅游局局长。她告诉我,她已经是第八批的援藏干部了,本应该是五月份才进藏的,但她已迫不及待地提前到来了。临别,她把微信公众号推送给我,内容清一色都是有关林芝,有关桃花。
夜色中,她笑得如此灿烂,灿如桃花。
一批一批的援藏干部,不正是那一树一树的灿烂桃花吗?把全部的美无保留地献给了这片土地。青春的生命,在高原绽放,如一树的花开,如人间的三月天。
旅游的散文14:行走人生心迹凹峪
文/陈涛
旅游与行走的不同,在于“心”。旅游为的是心动,行走为的是心静。
人生与人生的不同,在于“经历”。平凡的人生经历远近,精彩的人生经历高低。
忘了从什么时候起,每年都要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松松紧绷的神经。积以年月,便成了一种习惯。最初出游,总会有些心动,拍些照片,留些收获。随着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心动却越来越少,照片越来越少,收获也越来越少。风景虽有不同,感觉却似曾相识。细节虽有各异,大体却相去不远,甚至有时需要打起精神,来分辨此处与彼处的差异和不同。
也许是为了远离喧嚣,也许是为了寻找自我,后来,我喜欢上了“行走”。单纯的日子,平缓的时光,一种随缘的心态,陪伴着自己,浅浅行走于山谷间。
今年初春,行走凹峪,缘之所致,性情超然。当车辆经历蜿蜒,视线历经红绿,我们背上行囊,开始了在章丘这个海拔最高山村——凹峪的行走之旅。
行走双峰山:感受“凡心”
和煦的阳光照在身上,浓厚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野花在荆棘丛中倔强的绽放,脚步在瓜果树下从容的前行,随手拔几株中草药放在包中,渴了喝几口山泉水滋润胃肠,山顶的风光虽不能与名山大川比对计量,但这里却有着不一样的空气和阳光。
不必苛求高山与流水的默契与张扬,或许荆棘与鲜花才是完美的搭档;不必回味园林与盆栽的精致与装潢,其实自然与平凡才具有超越时光的力量。
行走高山台:触摸“本心”
走进村庄,仿佛看到了自己儿时的模样。石头房子随处可见,闲置的磨盘放在道路两旁,散养的鸡鸭在院落嬉戏,低矮的坯墙对于我们这些外来客没有任何的提防,袅袅的炊烟在空中渐渐消散,老远就能闻见烧柴禾蒸出的馒头所具有的别样芳香。
废弃的房屋告诉我们,很多村民已经去了或远或近的地方。那里或许有电梯,有楼房,有影院和商场,但是,却没有了这里的静寂和记忆中的过往。
行走大凹峪:找寻“初心”
迎面走来的村民两鬓已染霜,身后的骡子身上捆扎的一垛柴禾,是对他一天劳动的犒赏。抽着自家种的烟卷,走在离家不远的地方,那目光不只简朴,而且单纯;那表情不只轻松,而且满足。他不去想这垛柴禾值多少钱,也不想为此劳动一天是否算帐,他只知道老妻在等他回家,晚饭还可以喝上二两。
行走了一天,卸下了行囊,从包中取出采摘的中草药、灌装的山泉水,一头便扎进了书房。脑海中回想着凹峪的画面,写下了上面这段属于自己的文章。
此时,虽然已饥肠辘辘,可是,并不饿;虽然已臭汗满身,可是,我并不迷茫。
我,生来平凡,今后亦平凡。不因失败放弃,不为成功停留。只有百般滋味,方显千面人生。
我,今天行走,今后亦行走。不因风雨停步,不为阳光逗留。只有万般经历,方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