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文章

请欣赏好友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好友文章1:静心升级

文/李小彦

我和阿朱是好友,我们都喜欢玩网络游戏。一有空闲我们就结伴去网吧,常常一玩就是一个通宵。

阿朱谈了一个女友,很喜欢跟他QQ聊天。女友晚上在家没事干,总是在QQ上黏着他。

阿朱跟我玩的是同一种网络游戏,由于女友黏人,已导致他大大落后于我的级别。我快晋升到帮主一级,他还在“原始部落”拿着个破棍斗野兽。阿朱不着急是假的,但又无法摆脱女友,只能望着我频频升级而叹息。

昨天晚上,我和阿朱又来到网吧玩网络游戏。不一会儿工夫,他的女友就通过QQ来找她。我埋头玩着网络游戏,他敲着键盘跟女友交流着什么。

大约过了10多分钟,阿朱停止与女友聊天,并转身对我说:“这下她不黏我了,今晚我总算可以静心升级了。”我疑惑地问:“你跟女友闹僵了?”阿朱摇头说:“没有。刚才女友说她的电脑不好用,让我指点着杀病毒。”我说:“指点杀病毒咋会让她不黏你?”阿朱坏笑着说:“女友是个电脑盲,刚才我指点着她把电脑系统的主程序删了,无法运行了。

好友文章2:保证中奖

文/孙汉宁

好友小周郑重地送我一张邀请函,“我们公司周六上午开十周年庆典,可以凭邀请函抽奖,你一定要参加,我敢保证你中一等奖!”在我狐疑的目光下,小周一再强调让我务必前往。

我按时到达。说是庆祝公司成立十周年,无非是以庆典为由头销售产品。还真有现场抽奖活动,参与者的邀请函抽奖区被工作人员撕下,塞进一个大纸箱里。主持抽奖活动的,正是小周。

三等奖 、二等奖先后抽出,均没有我的名字。最后,开始抽取一等奖。小周热情地邀请前排的一位小女孩上去抽奖。小女孩羞涩地上台,小心翼翼地抽取一张。小周展开来一瞅,读出中奖者的名字。可是,台下无人应答。小周呼唤三遍,始终无人应答。他叹气摇头,无奈地宣布该中奖人作废,重抽。

这次没让别人抽,而是小周亲自操刀。探手入箱,神色庄重地摸索半天,掏出一张,煞有介事地看一眼,接着高声读出我的名字。我诧异地上台,忐忑不安地领取一等奖:一台高档饮水机。

事后问小周何以抽中我,他狡猾地一笑:“抽中的不是你,我只是读了你的名字,反正台下没人知道我抽中的是谁!”我再问:“最先抽到的那张为什么没人认领?”他笑:“这还不简单?我读中奖者名字时,随便编了一个假名,当然没人认领了,这是为第二次抽到你做铺垫。造假,也是讲究学问的!”

好友文章3:墙角苦柚:水中花

文/小老汉姓李

萍和敏是好友,总是腻在一块,可女孩子之间的感情总是让人看不透。今天无话不说,明天就和仇人一样,互不搭理,敏和萍就是这样。

和萍没说过几句话,对她印象深刻是因为她是个很有个性的女孩子。小宇说她长得很像孙燕姿,小宇很喜欢她却不敢靠近她,好吧!小宇也是胆小鬼。萍留着短发,班里的很多女孩子都留着短发,可能是便于打理吧!我是这样觉得。她说话声音很粗,涛说她是故意装成这样的。我也不知道,但那种粗粗的声音并不是女孩子可以发出来的,可能萍内心渴望自己是个男孩子吧!

夏天,突然下了一场大雨,课间我们都跑到教室外面看雨。萍对着我们一群男生大声说:“我想去淋雨,你们有谁陪我去?”没人搭理理她,她又问了几次,洲就说他可以陪她去淋雨。他们就从教室走到学校后门,然后走回来,虽然我们教室离后门也就几十米,但是雨很大把他们浇了个透,他们就湿淋淋的在教室上了一天的课。我很佩服洲的勇气,但敏跟我们说洲是个色鬼。

萍有一次被教导主任请去喝茶,因为放学后她在学校后门口围观别人打架。第二天课间的时候她就跑到敏面前,用她类似男性的声音跟敏大声抱怨。我们跟她并不熟悉,就装作没听到,不作任何反应。

有一天傍晚,我和棍子依完澡就往教室走去上自习,刚过学校那道小桥,萍推着自行车过来,她朝我们笑了笑,然后说:“你们去自习啊?”我和棍子继续聊着天,没有理会,她就尴尬地走了。然后我就问棍子:“刚才人家萍跟你打招呼,你怎么不理人家呢?”棍子说:“她是跟我打招呼吗?”之后,萍碰到我再没打过招呼,而我也不喜欢跟半生不熟的人打招呼。

好友文章4:由爱顿悟

文/苏锦梅

这半年多来,我经常收到高中好友的微信,他总是不断地跟我提到他与他爱人的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他们快要离婚了。感恩他对我的信任,家丑也外扬于我了,可见他在失败婚姻里的痛苦与无助,也许可怜之人必有可耻之处吧,我也不能完全相信他的一面之词,婚姻的幸与不幸往往是两个人的事。

听着同学的苦诉,一开始我感到很吃惊,难以相信,总觉得他们的问题不至于发展到离婚的地步。可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毕竟作为旁观者的我还是对他们的婚姻情况不大了解,难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他的事情更多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爱莫能助,也许我更适合当他的倾诉对象罢了。不过,由于心疼他的孩子,我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同学能不离就千万别离,离了孩子苦,甚至他们整个人生都有可能会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同学也承认他还很爱他爱人,而且从来没干过啥对不起她的事情,但就是爱人不爱他了,天天大吵大闹,面目狰狞,而且她现在已经一个人搬出去住了,两个孩子都不要了。听罢,我突然觉得无言以对,难以置信,不知不觉之中,一切都今非昔比了。

记得几年前我上广州时,同学带着他爱人来跟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吃饭,站在同学身边的她清纯恬静,温柔可人,对他百依百顺,看他的眼神里满是爱意,而如今……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婚姻里谁是谁非,但是我却觉得有时人世间的爱情也很脆弱,它经不起一而再再而三的摧残,于是爱情的小舟说翻就翻了!也许这个世界上最难说得明白的就是爱情吧!如果容易说明白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备受痛苦与煎熬了。我突然觉得自己就是外行,真不懂了。刚好今天我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在婚姻里,没人能保证那些海誓山盟约定终生的爱情就是一辈子的爱情,毕竟人的一生有很多变数。也许这句话就是对我同学婚姻的真实写照吧。

物欲横流、光怪陆离、斑斑杂色的社会下,至死不渝的爱情越来越少了。近几年来,我看到了身边好多同学、朋友的爱情、婚姻之路都是磕磕碰碰,离离合合。有的遍体鳞伤,反目成仇,有的握手言和,破镜重圆。当然,后者是我最愿意看到的。

爱情与婚姻是一本最难读懂的书,爱情不易,婚姻更难,且行且珍惜吧!在一起的时候别辜负了彼此!

但愿:“围城”里的人在朝夕相处中多点调整与改变;多点理解与包容;多点欣赏与赞美;多点信任与忠诚;多点爱与给予。彼此滋养,彼此成长,彼此促进,爱情、婚姻方能细水长流,天长地久!

但愿看过太多悲欢离合的自己,脸上依然阳光,内心依然温暖,值得岁月温柔以待!

但愿人间多点返璞归真,多点古典浪漫。多点“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相懂相知;多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相依相伴;多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忠贞不渝;多点“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不离不弃!

好友文章5:愧疚

文/郭化明

前些日子,一位好友通过微信给我发来一张近日他和老妈的合影,这是他这次返乡专程为母亲90寿辰时摄的。他兴奋地告诉我:“我和母亲的这张合影可称得上是一张40年来从未有过的特写镜头。”

望着这张照片,我暗暗地责问自己:“母亲在世时,你可曾和母亲有过这样的合影吗?没有,这是为什么?”这让我的心猛烈地“咯噔”了一下,我匆忙站起身来取下书架上所有的家庭影集,翻来翻去,翻遍了大大小小厚厚实实的6本影集,却未曾翻出一张我和母亲的合影。

母亲下世已好多年了,我一直不愿意回忆母亲,实在是不敢做更多的回忆,因为伤感的事情太多了。

“文革”初起,单位两派斗争相当激烈,有一次开会到深夜两点,母亲竟徒步从旱西关走到水西关来找我,我却没好气地说:“你来干什么呀”?之后,只是把母亲送到单位的大门口,竟让母亲又独自回去了。那时我还没有成婚,总觉得母亲来单位找我,丢了我的面子。

母亲最后几年是在轮椅上度过的。1986年,市政府办公厅老干部房管处考虑到母亲长期患有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特通知母亲在金刚堰小区或老军营小区可享受一套水、电、暖、煤气俱全的住宅。母亲为了方便我们上班,毅然选择了老军营小区,而她依然蜗居在那一年四季靠蜂窝煤烧饭、取暖的排房里。

几年后,母亲的病发展得更加严重了,特别是下肢关节肿胀得厉害,膝盖上像扣着一个馒头,明晃晃的。疼痛时母亲常常用擀面杖使劲锤着自己的小腿肚,不时发出“砰砰”的声音,我们回家看望她时我总是吩咐闺女去给奶奶捶捶,自己却从来没有一次亲自给母亲捶捶背,揉揉腰。现在想起来鼻子酸楚楚的。

最让我痛心的是母亲临终的那年,我和闺女、女婿推着母亲上街,刚出新建路口,就看到一家饭店贴出招牌,今冬新推出的涮羊肉现已上市。母亲高兴地说:“有机会咱们全家品尝一回!”当时,我没在意,后来住院了,母亲再一次提及此事,我一口答应,只要病情一有好转,我们一定推着您“涮”它一回!可是从那以后,母亲的病情一直走向反面,以至卧榻不起。现在想起来,后悔死了!当时愚蠢的我怎么就想不到推着母亲进去吃上一顿,哪怕是只吃上一口也罢!哪知道,竟连母亲这最后的一点“奢望”也成了泡影!

古云“人穷则返本”。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往往忽略了他们的存在,忽视了在每一个细节上随时随地地关爱老人、孝敬老人和感恩老人。每当我回忆起那昔日的岁月时,留给我的只能是更多的内疚、羞愧和悔恨。

好友文章6:你有多久没联系过“好友”了

文/鲸落

周末无事,想起阿媛在朋友圈分享过一份电影清单,点开她的头像,她的朋友圈里只剩下一条横线。

不是仅三天可见,而是……我看不到她的动态了。我试探着给她发了一个表情,还好,没有被她删掉。

但是,我被她屏蔽了。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久,也翻了很多我们以前的聊天记录,始终想不明白她屏蔽我的理由。

我和阿媛是一年前在一次海边徒步的户外活动中认识的。那天我穿了一双挤脚的新鞋,刚出发一会儿脚踝就被磨破了皮。

看见我在费力地粘已经掉下来好几次的创可贴,这个女孩儿二话不说摘下了自己用来遮阳的丝巾,帮我包住了脚踝。

因为两个人恰好都在广州,后来我们又约着吃过两次饭,也一起去爬了白云山。

她辞掉工作回了老家后,我们很久没联系。

朋友问我,有多久没看到她的动态了。我才意识到,我一直想知道被她屏蔽的原因,似乎并不重要了。

很长时间里,我们都没有主动联系过对方,也没有想起过对方。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都不是对方至关重要的人呢?

我们的好友列表里,似乎有太多的人,只是“加个好友”的关系。

不是加了好友就是好友,不是在朋友圈的就是朋友。

也许你们曾经一见如故过,志趣相投过,甚至心心相惜过。但很多关系,都是有保质期的。很多人,也只有陪你一程的缘分。

知交零落,实是人生常态。

那些没来得及说的再见,其实没那么可惜。

很多人在你的朋友圈里消失,也不会提前打声招呼。一份感情的中断、结束,也并不一定需要一根导火线。

我们终将要学会接受无常,接受不知所以。

我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34岁的女高管,年前被公司裁员了。失业的那段时间,她一个人去做了手术。

两个半月之后,她找到了新的工作,身边的亲戚朋友才知道这件事。

被裁后的两个多月,她一直消失在大家的视野里。生活还是照旧,只是变得很安静。好友群的聊天没有参与,朋友圈的动态没有她的身影。

朋友问她:在最难熬的时候,为什么不把这件事情告诉他们?

她回答:我想等好起来的时候,再跟你们说。

我瞬间就被这个回答戳中了。

真正的难过,很多时候都是无声无息的,不会第一时间找人倾诉,也不会嚎啕大哭。

恰是那些没说出口的难过,其实藏着更多的心酸。

收拾好自己的心情之后,再云淡风轻地跟别人谈起这个事儿。

是他们不够伤心,不够难过吗?

不是的。

嘴上说着生活不就是起起落落的人,心里的难过,大概只有自己懂吧。

很多时候选择沉默,只是觉得说出来,事情并不会因此变得好起来。

那些低谷和难过,也不一定就有人能理解,能感同身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想给身边的人徒增烦恼,不想把自己的负面情绪传染给别人。于是那些心事,也就习惯了放在心里,让自己慢慢消化。

因为我们都知道,成年人的世界里,有很多悲伤。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大多要靠自己默默扛过去。

看到过一个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发朋友圈了。

有个答案让人觉得心酸: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都在努力扮演一个戒掉了情绪的成年人。

难过的时候,不想让家人看到,怕他们担心;抱怨的时候,不能给领导看到,怕他们质疑;负面情绪来袭的时候,怕别人觉得你矫情,不堪一击……

偶尔心血来潮想发个动态,又担心不适合对所有人可见。

于是,我们习惯当那个旁观者,当一个默默刷动态的人,而不是发表动态的人。

但很多时候,发个朋友圈,其实只是想简单地记录生活,表达当时的心情感受。有时候还会因此和哪个老朋友突然有了互动,朋友圈也是我们和外界链接的一种方式。

有人喜欢安静,有人喜欢热闹。有人倾向于独自领会,有人偏爱分享。

发不发朋友圈,都是一种自由。

就如杨绛先生所说: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在我们看不到的角落,每个人都在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生活。

过日子,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不幸福,开心不开心,又不是给别人看的。

如果可以活得随性一点,为什么不呢?

不管喜欢与否,只要自己开心,就好。

好友文章7:微笑的涵义

文/刘映莹

前几日,与好友在外吃饭,落座后,发现正对我视线的是门口站立的一位迎宾小姐。看得出,这是个外地姑娘,二十出头,高高的个子,身着与其他饭店迎宾员无异的旗袍,每有顾客光临或离去,她总会微笑着说“欢迎光临”或“请慢走”之类的话。大概是食客们对迎宾小姐早已司空见惯的缘故,他们要么只顾着和身边的人攀谈,要么就匆匆走过,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她的存在。而这个外地姑娘似乎也习惯了人们的冷落,在没有顾客经过的时候,就收起微笑,面无表情地站着。她的漠然和热闹的饭店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但是,没人注意到,除了不经意间坐在她对面的我。

一个年轻女孩走了出去,外地姑娘的脸上又露出了职业性的微笑。但出乎她意料的,年轻女孩没有像其他客人一样对她视而不见,而是回过头回应了她一个微笑,一个甜甜的微笑。外地姑娘愣了一下,但很快的,笑意重新回到她的脸上。不同的是,那笑是如此由衷,如此生动。年轻女孩已走远,但外地姑娘的笑却依然灿烂。

原来,一个微笑就足以温暖一颗心。

目睹这一切,我不禁想起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小事:每天下楼,都会碰上一位小姐,她是楼下新搬来的住户。我很想跟她打招呼,但又怕她不理我,自讨没趣。一天,我下定决心打破沉默,可她板着脸;一副冷冰冰的模样,我又犹豫了。思忖半天,终于硬着头皮对她微笑着点了点头,岂料,她马上回应了。后来我知道,其实她也很想认识我,只是怕我拒绝她罢了。

原来,一个微笑就可以拉近两颗心的距离。

微笑,蕴含着丰富的涵义,传递着动人的情感。怪不得有位哲人曾说:微笑是人类最美的表情。

生活中的你,是否也曾从别人的微笑中感受到尊重、肯定、接纳、关怀、友善……又是否将这种温暖传递下去呢?不要吝惜你的微笑,因为,也许不经意间你已扫除对方心中的阴霾;不要吝惜你的微笑,因为,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也许就只一个微笑那么简单。

好友文章8:走,我们跑步去

下班了,好友说:走,我们跑步去。

我欣然应答,换上久违的运动鞋,走上软软的塑胶跑道,带着心的愉悦,甩开小碎步,享受着不带任何负担的健身慢跑。

天已黑,小雨夹着晶莹的雪花在我们身边愉快飞舞,微风带着丝丝寒意在我们的脸上肆意抚摸,四圈下来,我身上的寒意渐渐消散,筋骨舒适,暖意融融。

我笑说:该拍一张照片下来,一定是个笑话——你是皮袄棉裤,我是大衣围巾,这该散步才是。好友笑了:明天我们要带一套适宜的运动服,每天坚持一小时,保你活到一百年。

是啊,人到中年,才感到名利离我们越来越远,夕阳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时候,还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呢?

我们继续在操场上跑着,我们的身后开始有学生跟跑,我的思绪在飞扬:奔跑,是一种力量;奔跑,是一种不舍不弃的追求;奔跑,是一种风雨兼程的坚定;奔跑,更是一粒深埋在地下的种子,只有以生命的奔跑历经寒冬,冲破厚厚土层,才能将生命的绿意伸向蓝天。

好友文章9:灯熄后知交好友剩几个

文/吴念真

我始终很佩服某些擅长交际应酬的人,总觉得那是一种天生的才华。那些人无论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样的人,好像都能应对自如、谈笑风生、礼数周到;有些人甚至还具备超凡的记忆力,任何一张脸、一个名字,只要见过、听过,仿佛就可以记入档案,存取自如。

这方面我承认自己是有心学,但力不足。

年轻的时候在电影公司上班,直属上司不但善交际而且酒量好。那时候最怕的工作任务,就是“晚上留下来,陪客人吃个饭”。

我和朋友可以彻夜瞎说,上台演讲好像问题也不大,但到了那样的场合,却始终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表情和态度去应对、交谈。

而一旦心里有了这样的犹豫,言行举止就必然拘谨、尴尬。加上酒量超差,一杯脸红,两杯过后马上睡意朦胧,老怕自己出丑,于是无论敬酒或回敬都小心翼翼、畏畏缩缩。

于是,在这个经常以喝酒的态度来衡量一个人“诚意”的地方,我难免被归为“不够热情”的一类。

记得有个朋友,当年还很好意地给我上了一个晚上的交际课。他说人际交往上有三个不同层次,都必须学习、关照。

第一种,那是一种即使勉强也要凑合的场合,目的是广结善缘,情感成分属于“略低”的一种。

第二种,广结善缘也是目的之一,不过在这个层级上,人与人之间基本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熟悉度或关联性,是为了累积情分,是“养兵千日,可能用在一朝”的积极性交往,情感成分属于“中级”。

第三种,往来的不是亲戚就是非常熟识的朋友,不过,真正的情感成分则属于“自由心证”,浓淡之间甚至还会凭双方“礼尚往来”的程度而有所改变。

已经到了这般年纪,他说的我

当然都懂,只是要做到自然、安心,对我来说还是很难。

举个例子,我最怕遇到的场面是听到别人跟我说:“好久不见了,哪天聚聚?”我了解那绝对是善意,但让我难受的是:这善意无丝毫真心。

记得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带他上街,在玩具店里遇到一个早已转行的制片。聊了一阵分别后各自的工作和发展之后,他说:“哪天聚一下,吃个饭?”随即握手告别。没想到我儿子竟然问我说:“他要跟你吃饭哦?”我说:“是啊。”没想到儿子却一脸疑惑地说:“那你们怎么都没有留电话?”

小孩清澈的直觉,有时候真是一面镜子。

几天前跟当初要我把交际当成人生一种必要的那位朋友聊天,没想到他忽然冒出一句话说:“这几年懒得交朋友。”理由是:“已经到了这样的岁数,未来交到的朋友,再怎样也不可能像现在的老朋友这么久。”

他说从年轻到现在,朋友来来去去,有些甚至从好朋友变成老死不相往来的敌人。“但总有几个是不必应酬也打死不退的家伙。”他说,“没骗你,有一天晚上我很认真地算了一遍,觉得……有这几个其实好像也挺够用了!”

没问他“那几个”里头包不包括我,因为怕一旦问了,他的回答会让我觉得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应酬。

从以前到现在,我都很羡慕、敬佩那些会交际、会应酬的人,一直学不会或不自在,常让自己很自责。以前常在热闹非凡的场合里,因为觉得无能、无趣而提前默默离席。现在想想,好像这样也还不坏,至少比在人群散尽、灯光黯淡、杯盘狼藉的时刻,发现现场只剩一个疲惫、孤单、空虚的自己好多了。

好友文章10:“轻移民”生活

文/汤小小

周末,好友小雅忽然打电话来,邀我“郊区一日游”,惊得我半天没回过神来。要知道,这家伙可是出了名的大忙人,去年才按揭在市中心买了套房子,房贷压得两口子春节都不敢回家。还郊区一日游,别说她没这个闲工夫,就是有时间,也舍不得这游玩的费用啊,为了不让移动榨取那几毛钱电话费,她可有半年没主动联系过我了。

见她言语恳切,连地址和乘车路线都一一交待清楚,我只好半信半疑地出了门。坐上公交车,城市的喧嚣渐渐甩在了身后,一小时后,在郁郁葱葱的马路边看到了阿雅的身影。

还别说,郊区就是空气好,没有拥堵的车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菜园。阿雅指着不远处一幢单门独户的二层楼房说:“这就是我家了!”

我再次吓了一跳,难不成这家伙买彩票中了500万?市区里的房子不住,在郊区又买一幢新的!

阿雅笑道:“我把市里的房子卖了,买了这一幢,一次付清,再也不是负翁了。”

我三度惊讶,市里房子离公司近,上下班多方便啊,干吗非得住到郊区来?阿雅笑而不语,只是领着我参观了她家的菜园,又在院子里喝了茉莉花茶,生活似乎一下子充满了情调,一向火急火燎的我也不知不觉爱上了这种慢生活。

阿雅说:“住在市区里,房子贵,一切都贵,生活像块大石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里就不一样了,虽然上下班远了点,但开销小了很多,蔬菜都是自己种的,绿色环保,重要的是,压力没有那么大,人会快乐很多。现在,很多人都爱上了这种轻移民生活。”

小雅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身边真的有好多人过上了,市中心房价太高,移民到郊区居住;外企工作压力太大,为防过劳死,移民到民营企业;大城市消费太高,移民到小县城……总之,觉得现在的生活太苦太累,无力再承受,就移民到自己可以轻松hold住的生活中去。

好友文章11:雪中宴

文/白万伟

雪未落,但已与好友相约一顿雪中小宴,共销飘雪的闲散,共品温暖的滋味。只因,志趣相投。

宴摆何处?隆重也罢,朴素也罢,但必须靠窗,通透的落地窗尤佳。北方的城市,冬季格外肃杀单调,雪便如精灵般装点了天地。倚窗而坐,窗内暖意融融、人气热旺,窗外雪花飞舞、人行车驶,晶莹的水珠爬满窗子,朦朦胧胧、饶有情致;这冷暖迥异的境遇,顿生一种莫名的幸福与安全,美妙而自足。唯摆宴,以表达。

何以成宴?食冬,当以热、烫为宜;最美不过涮锅。贮藏的美味,统统奉上:猪羊牛肉、各色蔬菜、豆腐粉条、面条煎饼,凡可涮食、不一而足,率性搭配、极具创意。炭锅、气锅、柴锅,煮沸一锅或清淡或麻辣的锅底,便可爽涮而食。小酒必不可少,酒不在多少、好坏,只为调剂助兴、借以释怀。唯涮锅,方应景。

与谁赴宴?可一人独宴,雪中静心,难得与自己相遇而语;追忆往昔、思考人生亦可,恣意畅想、独自伤怀亦可。可二人对宴,或是同学、朋友,或是恋人、知己;相视对坐,小酒、小菜、小吃、小酌,彼此诉述、心灵相通。可三五围宴,气场足、氛围浓,推杯换盏、调侃打趣、欢声笑语,热烈而温馨。唯率性,才畅快。

一位朋友对“宴友”的界定分外恰切,颇中人心。对得起清静、闲逸“雪中宴”的,当为“无用”的朋友。简言之,就是不以功利成朋友,不为谈事而相聚,简简单单、纯纯粹粹、坦坦荡荡,彼此赤诚相见、互无他求;没有主宾之分、级别之异、礼数之累,只为聚而聚、宴而宴,如此,才不会枉费“飞雪连天,围炉乐宴”的闲情雅趣,才不会辜负“雪舞时节,举杯相邀”的浓情挚意。

犹记小城几位所谓“文人骚客”雪中邀宴的欢畅淋漓。那日,天降初雪,兴致大起,便相邀聚于城中一火锅小店。此店不大,但分两层。抖落因步行而落沾的雪花,搓手、重步,相拥登上二楼。捡一靠窗的座位自由落座,手握一杯暖茶,凝视窗外雪花纷扬,自由感慨这雪之浩然与飘逸。或许旁人听来酸不溜秋,但我们却感觉极富情调。

火锅沸腾,涮料摆好,小酒斟满,任意一人一呼,便开涮开喝。咕嘟嘟的汤里,肉、菜、菇,荤、素、鲜,相遇相融,毫不排异;一锅烩,烩出万般风情、鲜香滋味。热闹闹的宴上,天南海北、文学艺术、坊间巷里,众人敞开话题、借酒闲侃;一席谈,谈出独到见地、情谊悠长。如此,这火锅与宴友便自然契合,皆是融洽和谐、融成一派。隔窗而望,灯火阑珊映衬着漫天飞雪,与满脸红润相谈甚欢的一帮“闲人”相映成趣,宁静安详、温馨惬意。不觉慨叹:人生最大快意当不过如此。

那日宴罢,雪中漫步,透过临街店面的玻璃窗,瞥见多对情侣依窗而坐,或喝着咖啡,或吃着快餐,卿卿我我、甜甜蜜蜜,好生羡慕。想必,这用心而设的雪中浪漫小宴,定会彼此铭记于心,珍藏一生。

每遇雪天,便分外怀念农村老家一家人围坐炕头的温暖家宴。暖烘烘的炉中炭火、热腾腾的猪肉烩菜、香喷喷的家常馒头,颇具味道;再烫上一壶温酒,嗞嗞一品,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如若除夕遭遇一场瑞雪,那顿团圆和美的雪中年夜饭,气氛自是调到绝佳,定会幸福满怀。

雪中宴,极应飘雪之景,极富宴饮之趣;雪中宴,有关于食,须暖心暖胃;有关于人,须至情至性。如此,才会趁雪宴出小情小调、真情真意。

好友文章12:认知

文/十大岁月

昨天看了一个好友的日志,每一篇都是亲笔,有感悟,有生活,言辞朴实,深刻而细腻,很是感触。看了一下午,有共鸣,有值得反思或借鉴的地方。昨晚看了一个长者的微信动态,附有文学,填有种种知识,突然间感觉自己像一个饿了好几天的孩子,一下子吃的太多,总想吐露些什么,也许这需要沉淀,沉淀。

现代的社会是个什么社会,我不敢轻易下概念。同学感悟说,这是一个集体沉沦的时代,那些看起来像英雄的人,难免会有表演的痕迹。承认自己肤浅,往往比承认自己在伪装深刻更难。确实是这样吗?我们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知道,你的世界到底是快乐抑或悲伤,是幸福抑或踏实,是温暖抑或焦虑?生活的大背景,又需要第一人称不完全、不完整的展现,被第三人称理解。成长背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使这个社会出现了太多的不完美的认知,不对等的理解。

虚伪的人想向社会展示他有多饱满;幸福的人在向社会渲染超出幸福本身的幸福;还未取得一些大成就的人,也许已经展示出了胜利者的姿态;也许只有像祥林嫂这样的人,才会诉说着她有多悲伤;当然也有活得逼近真实的人淡入淡出……这也许就是当下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吧。

年少时,总是以“外在”张扬着自己的与众不同,长大后渐渐明白,真正的个性是你“内在的认知”。而不是靠外在乔装打扮,来标榜自己多么的格格不入。年轻时总是有很多时间去折腾自己,长大后慢慢懂得,也许“优雅”只有画上的人,才能一生表里如一、历久弥新。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一旦接触到生活,也会变得鲜活明亮起来。

生活的大环境总是在以不同的力度塑造着每个人,而只有调适自己的心境,才能使自己活得更像自己想象的自己。一个没有深度的人,外表无论再怎么光鲜,那也只不过是一个不和适宜的躯壳,总有人看出你的苍白。一个满脸施粉浓妆、故作明媚的女子,坚定“无才便是德”,再怎么口号响亮,也变不成十足的颜如玉。一个故作潇洒、洋装富有修养的绅士,举手投足表演的再是精湛,一旦披上时间的外衣,再怎么伪装,你也只是一个自己臆想的不扎实的物品,易碎。

放低姿态,平淡、真实,丰富自己,接受主流。勤勉、隐忍、克己、无私。含蓄凝炼、潇洒自如,做一个心态阳光、心灵柔软、心地善良的路人甲吧,这样多好,简单。

好友文章13:忆好友

文/君子意如何

好友,好友,如今可好!

忆好友,叹流年,人生相逢恨苦短,今时月,难照旧时人。

恨事多,伤别离,昨夜星辰语知己,今宵醉,长街话孤影。

是否天涯多歧路,此生再难相聚首?

往事历历,如在眼前,昔日声声,犹入耳边。

何曾想,匆匆一聚,两载光阴,再回首,难为思量,便做遗恨十年故人情。

长风起,寒露重,一夜街冷,多少秋雁过。

未及道声珍重,好友,愿汝心安,吾之幸甚!

忆好友,醉无眠,何意阑珊闲步月,望天涯,还照旧时人。

好友文章14:为什么微信好友越来越多朋友却越来越少

文/九满

一直以来,我都有不定期清理微信朋友圈的习惯。唉!没有办法,好些家伙加了我的微信之后,就静静地躺在我的通讯录里睡大觉,连寒暄一句都找不到打扰的理由。我们存在于对方通讯录里的意义,只不过是可以看看彼此的朋友圈,满足一把窥私欲,仅此而已。

说起来,许多的微信朋友,只是存在合作或互相利用的关系,这些朋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泥沙俱下”的朋友,渐渐地被风吹雨打去,于是,彼此淡出了对方的生活,他在他的朋友圈里热闹,我在我的世界里孤独。因此,我不得不时常打开微信通讯录,默默地与许多“朋友”说声再见,便将其清理删除了。

我删除微信好友的动机不一而足,但是,无论何种原因,肯定是对他不痛快了,有些人是冒犯了我的尊严看着恶心,有些人是不在同一地平线上留着碍眼,有些人干脆是僵尸白占地方。但这些删除都无足轻重,只有一种删除最是伤筋动骨的,就是那些曾经还是推心置腹被视为知音的人。

我的大学同学万清纯,我俩曾是无话不说的朋友,一起逃课,一起补考。越是关系密切,就越是对现阶段所拥有的一切美好感到坦然不安,当年,我曾担心,哪一天我俩分开了,失去了他,我该怎么办?大三时,我试探着问他:“老万,大学毕业后,你还会理我吗?”他笑着说:“九满,你怎么老问一些蠢问题!”但是,大学一毕业,他竟消失得无影无踪。那天清晨,一觉醒来,我突然想念他,思念之情如潮水般涌来。于是,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觅得他的行踪。微信世界里,一声声呼唤依然亲切,一个个表情恍如从前,毫无陌生和尴尬的感觉,我们可以不拘小节,可以直呼对方的外号或口无遮拦。

去年六月,我带着妻子满怀喜悦与期待的心情去长沙看他。一路上,我对老万的记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地闪现着,我不知道这一路是怎么过来的,觉得去长沙的路好长好长。酒桌上,他邀请了一对农民工夫妻来陪我,我知道,那是老同学叫来买单的客户。唉!我不忍心让农民工的血汗钱为我的长沙之行买单,我也对老万的小格局深恶痛绝,我真的不知道他这几十年是怎么混过来的!我默默地叫妻子把帐结了。唉!老万这个同学,只有删除才能结束一段已经变质的情感。完成这道仪式之后,我们便成了两个毫不相干的陌路人,爱恨清零。

当年的“班花”媛媛,美丽如游云浮雨,说话柔声细语,一副多愁善感的样子,是我少年情感境界里最理想的爱人,每次与她打招呼,我都要先深呼吸一下,看她一眼都需要很大的勇气。去年六月,我回长沙参加同学小聚,她姗姗而来。她一看到我,就跟我打招呼——“嗨!九满!”听到她叫我,我的心顿时被一股滚烫包裹,感觉脸上也是火辣辣的,脱口而口:“媛媛”!这是我第一次呼唤她的名字,学生时代,她坐在我的后排,我与她一定说过话,但我没有叫过她的名字。那时候,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又不善言辞,而且学习成绩还特别的差,形象也不潇洒,像我这样的男生是没有资格直呼“媛媛”这个名字的。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却大大方方地呼唤了她的名字,连我自己都有点惊讶。

我的目光朝她泼去,华发未生但皱纹是有了,嗓音粗砺了,身材也有些臃肿,各种隐喻的斑点布满整个青黄的脸上。曾经骄傲的笑变得卑微,在眼角的鱼尾纹里泛动着不安。但她刹那间的神态,还能让我依稀嗅到曾经的青涩的时光味道。她坐在一堆同学当中,满面通红,衬在死气沉沉的的米黄色外套上,像冬天依然没人要的桔子,就快从枝头上跌下来。

有一些失落,又有一些慰藉。从今以后,媛媛怕是要从我的通讯录里移走了。

高中同学彭向阳,一个特别温和善良的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发脾气,他和你相处,好像他压根就没有从你身上得到什么的意欲,相反,在很多的时候,我们却从他身上得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关爱与牵挂。参加工作后,我们还保持着书信或电波来往,以此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心事。如今,他在长沙一所大学当书记,可能是工作需要吧,他时常在微信朋友圈里弘扬“爱国爱校,砥砺前行”、“人民健康高于一切”之类,时不时还会告诫微信朋友们:“不付出就不配拥有!”哎,我这个人,一个把自己的健康、幸福、快乐高于一切的人,我只期盼自己能好好地活着、幸福地活着、愉快地活着,至于其它,只能是呵呵呵了。

我担心自己放纵的文字影响他的光辉形象。对他,我也只得咬紧牙关把他的头像从我的微信通讯录里删除了。

当然,删除的只是名字,删不掉的是记忆,毕竟当初相处是美好的,而美好犹如一幅画,已经落笔成景,只不过把它们卷起来,扔到一个谁也看不见的角落,最后不敢也不愿意再去面对那越积越厚的灰尘。

好友文章15:给婚姻输入正能量

文/朱凌

好友聚会的时候,我碰见了美娜夫妇。以往只要有聚会,美娜都会把老公盯得死死的,不是让他少喝点,就是一个劲地催促他早点回家,往往是大家刚吃完饭,美娜就拉着老公往家跑。

她老公被她惹烦了,只要是有聚会,便很少带她。而她则不知道从哪得知消息,总能够找到他。一旦找到老公,便会喋喋不休地训斥数落他,所说内容无非就是少喝点酒是为了他好,在外面吃饭吃得太晚,万一晚上回家不安全怎么办?

为此两人时常吵架。美娜是个认死理的女人,她认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对方好,为什么他就不领情?可美娜的老公则认为,她完全是小题大作,酒喝多少自己心里肯定有数,没必要让她成天挂在嘴上。

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其实全是这样的鸡毛蒜皮小事。美娜的老公曾经抱怨,说美娜完全就是一个怨妇型女人,什么事情在她嘴中,就成了不好的事情,婚姻似乎也因这些小事情而变得岌岌可危。

只是这一次,美娜不再像以往那样了,整个聚会的过程,她始终面带微笑,偶尔会轻声对老公叮嘱几句,而她老公也不再像以往那样见她说什么便反驳什么,相反也很温柔地对待她。

看着与以前态度迥乎不同的夫妻俩,我有些意外,闲聊时问起,美娜说,现在她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在生活,还是婚姻当中,都不能过多地干涉对方。以往她不懂得这个道理,总以为自己说的就是对的,总拿着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一旦达不到自己标准,便会指责或者抱怨对方。时间久了,婚姻就变得了无生机,沉闷乏味,正应了那句“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美娜有天醒悟后,与老公谈心,一起回忆了谈恋爱的甜蜜、婚礼上的承诺,以及孩子降临人间的幸福,觉得两个有缘的人能够步入婚姻,就要用心珍惜、体谅对方,不管什么时候,都应有话好好说,保持与配偶友好沟通的良好心态。

我为美娜的醒悟而欣喜。其实,在婚姻当中,夫妻对待同一个问题,没有什么硬性的标准。就像美娜所说的,以为让老公少喝酒就是对他好,可事实上呢,老公并不能体会妻子的苦心,听多了反而指责妻子聒噪、瞎操心。与其强制老公按自己要求来,倒不如陪在他身边善意提醒,这总比不分场合地训斥数落或拉走他要好得多。

很多时候,我们总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对方好。一旦对方不领情,我们便会抱怨指责,让自己的婚姻充满压力和烦恼。而走进婚姻,就是要同甘共苦,多站在对方角度上考虑问题,包容对方,原谅对方,婚姻的喜悦与幸福才会如期而至。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