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欣赏元旦的文章(精选15篇),欢迎分享,更多好文请关注笔构网。
元旦的文章1:古诗词中的元旦
文/夏爱华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于古诗词中感受春的氛围,自是一种美。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孟浩然的《回家元旦》,尽抒回家务农的自由与快乐。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远离官场,醉心农耕,诗人乐观地说,春来宜耕种,秋来定丰收。对于诗人来说,故乡就是心中的桃花源。于桃花源中快乐一生,是何等幸福啊!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春光无限好,人人心情舒畅。邻家在饮酒,孩子在歌唱。春花繁茂,娇艳美丽。更有那悠扬的笛声,在月色中萦绕耳畔。春天真的很美,如诗如画。
“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陆游的《已酉元旦》中所描绘的“桃符”指的就是春联。一夜的细雨融化了残雪,阳光灿烂,晴空一片,阴郁一扫而光,何等清新美好。此时,把酒写联,辞旧迎新,真是一件赏心乐事。
“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春风回笑语,云气十丰壤。柏酒何劳劝,心平寿自长。”宋伯仁的《岁旦》,反映了诗人知足常乐、悠闲自在地欢度新年之情趣。春天来了,一切如常。心情惬意,自斟自酌。诗人告诉世人,心灵平静,沉静安详,一切顺其自然,定会健康长寿。春来了,心情振奋,快乐在心,享受人生每一天,这就是人生极致的幸福。
品读古诗词中的元旦,令我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天。
元旦的文章2:我家有女初长成
文/胡临雪
元旦后的一个晚上,上高二的女儿打开门对我说:“爸爸,我送您一件贵重的礼物,是我想办法帮您留下来的哦!”然后,从她的书包里把一本书庄重地递给我。哦,那是一本叫《溪梦》的校园文学。
构图清新意境淡雅的封面,让我眼前一亮。再轻轻地翻开来:卷首语《把你手中的灯给我》,卷尾语《第101封情书》,读来饶有趣味。她用青春的文字记述了一个十几岁孩子最朴素的思想和最纯净的生活,也描绘了那美好而又并不遥远的梦想。
今年女儿担任了学校“溪梦”文学社的“社长”后,就着手出版一期《溪梦》。然而,当面对处理学习与活动的时间安排、向作者约稿与排版、出版与资金等诸多问题时,这个计划在刚开始时就有要破灭的迹象。既然接过了这盏灯,就不能让它熄灭!于是她与小伙伴们经过几个月的组稿、改稿、排版、校对,并找到广告商后,付诸印刷……其中的苦与乐只有她与她的小伙伴们才知道了哦,但这些点点滴滴从来没有对我说起过。
日月如梭,韶华易失。她那歪歪扭扭的步子似乎还在眼前,她那稚嫩的声音仿佛还响在耳边,然而,这确确实实已是过去很久很久的事了。转眼间,她都能编出有模有样的“刊物”了。
女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对阅读充满了兴趣,偶有作文被报刊选登,她都要乐上好几天。课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跑书店,我也经常陪她一起阅读,晚上就轮流讲故事。我也深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于是,我陪女儿曾在岳阳楼上观看洞庭湖船只穿梭,感叹八百里湖面的浩渺;也曾在华山顶上论见解,探讨人生的意义……在陪伴她的日子里,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然而,真正陪她成长的日子却是那么的短暂。女儿常说:“爸爸,等我长大了,一定在美得乱七八糟的天池边上买套房送给您,或者陪您在烂漫的法国乡间小道上散步!”是啊,我没理由不相信女儿的许诺是一个可以实现的梦想。
前几天,女儿在信中说:“爸爸,坐在您电瓶车后面的我,发现您乌黑的头发里已悄然冒出了些许白发,我恍然才意识到,岁月竟如此匆忙和无情……”
深夜,再读《溪梦》,文字虽然很稚嫩,但梦已经发芽。也许这个梦成不了大树成不了栋梁,但成为一棵小草成为一株小花,只要拥有自己的四季,拥有一种普通的幸福,并能健康地成长,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梦想呢?
元旦的文章3:我的第一次“爱心义演”
文/陈奕朵
元旦之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五,我们学校举行了第三届冬之火——暖冬爱心义卖活动,我报名参加了其中一项活动——梦想剧场表演,演奏小提琴。
下午2点,演出正式开始,我第三个上场表演。周老师组织15个同学当拉拉队为我加油,他们齐喊:“陈奕朵,你最棒!”在同学们的鼓舞下,我顺利演奏了“花好月圆”这首曲子。随后,中队长蒋易衡带着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到小观众们中间,为我拉票。蒋易衡说:“大哥哥、大姐姐,请为陈奕朵投上一票吧!投一票就是献一份爱心。”许多同学纷纷拿出自己的零花钱,放进我的投票箱。不到一个小时,我就得到142元钱,全部交给少先队大队部,用于帮助他人。
这一天,天气很冷,但我心里暖洋洋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通过自己的才艺参加“爱心义演”活动,它不仅锻炼了我的胆量,获得了“校美丽梦想之星”的称号,更使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用自己的劳动,能为他人奉献一份爱心,这是一种应该培养和拥有的品行。
元旦的文章4:日暮独登楼
文/任艳
2015年,元旦黄昏。
当我气喘吁吁登上医院的四楼,站在庞大的落地窗前时,发现自己所在的高度,几乎恰恰与西天的落日平齐。
16时53分,夕日在黄昏的云天之中悬着,从四楼看出去,距离树林边缘约莫10多公尺的样子。橘红、胭红、鲤红、瑰丽的夕光,由浅及深地晕染着黄昏时分的一切,房屋、街衢、人群,正在施工的工地、远处的冬树,以及更远处的旷野。
没有鸟影飞过。宁谧的太空,只盛着一颗醺醺落日——古老的,憨厚的,熟红的落日。
拿起手机,对着这生动的一幕连拍数张。拍着拍着,我发现在夕日周围,慢慢出现了几条薄薄的云翳,呈美妙的“Z”字形,缥缈地萦绕在日轮的两侧和上方,仿佛一条阶梯形的云路,落日正是沿着这条云路,一步一步走下来的。
真是有意思啊!我一瞬不瞬地看着它,停止手机拍摄,杵在那里。此刻,夕日如同一枚籽粒饱满的果实,沉实地垂向大地。
接下来,落日下沉的速度越来越疾,如果不是专注观察,是极不易察觉的。若把这时间再分割成小块,也不过一刹,一念,一弹指之间矣。
一弹指间,绯红的日轮已擦到树杪,树杪如水草在风中游弋。
我站在窗前,视线牢牢被落日牵引着,朝着层林和大地垂落。一格,一格,夕日抖了一下身子,滑入林间。远远看去,日轮如荒原上一簇篝火,熄去最后的火焰,只剩下砖红色的半球。
下沉,下沉,一忽儿,那颗砖红的半球,已然没入层林深处,直至消隐,不见。
此刻,从世界纷繁的喧嚣里,我仿佛听到了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天籁,那天籁,正是寂静又神秘的日落之声,铿锵雄浑,振聋发聩!我的心魄,霎时被这超然物外的宇宙之音震慑了!
17时08分,整个太空暗淡下来。从我站在四楼窗下,到夕日沉没,仅仅过了15分钟。我走下楼梯。暮霭微茫,夜色已登台。
新年的黄昏,在饱飨了一顿落日盛宴的同时,也想起了苇岸的一句话——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恒河沙数,随波逐流。一切貌似久长的存在,在宇宙浩瀚的长河里,抵不过一瞬。世界万物,瞬生瞬灭,唯其短暂,才愈美好;唯其美好,才愈贵重;唯其贵重,才倍知珍惜。
元旦的文章5:纸片上的温馨
文/白帆
元旦期间,在家休息,一张张贺卡卯足了劲从门缝挤了进来。细细翻阅,扬起的甜言蜜语瞬间填满了心窝。一句句简短的祝福与问候,虽有点落俗,但还是温情四溢,暖意融融。
在贺卡堆里,有一个洁白的信封拉人眼球。我小心翼翼地捡出,信封上一本正经地署着我的名字。字迹下方朦胧,似刻意留下的阴影,有着诗意般地缠绵。我心头一热,是小凤。
小凤右手残疾,写字用左手。而汉字书写顺序从左及右,左手写字,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写完一行,向左折返,稍有不慎,就把墨迹未干的字抹了。字如同长了翅膀,在云层上飞舞。每当这时,小凤就会责怪自己,没有一点用。见此前景,我及时上前安慰。心静、气平、注意集中才能写好。小凤听了,立即全神贯注,一行一行写下去,字清晰明快了,她的性格也开朗活泼了,曾经的自卑失落荡然无存。
可好景不长,没多久,爹妈离婚,小凤辍学,随母亲去了姥姥家。不久母亲改嫁,她一人守着姥姥。姥姥去了,她就跑到坟头蹲守。接连的不幸,小凤已是遍体鳞伤,深陷绝境。我得此消息,和同学们去找,想挽救这个孤魂野鬼。小凤如同蒸发一样,没了影踪。她的名字与容颜已从我的记忆中渐渐淡去。
我怕撕碎小凤的心,找来剪刀,开启这封没有地址的信。一张与信封一般大小的纸片,折折叠叠、任意涂抹,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碧海蓝天,凸现眼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绿意浓浓的草丛洋溢着微笑与祝福:"老师,与您在一起的日子,我学会了写字,学会了做人。对于身患残疾的我来说,是一笔永远享用不尽的财富。我现在过得很好,老师勿念。祝您幸福万里长。小凤。"
字下仍有一片朦胧,似她人生的一段不幸,永远挥之不去。透过这片朦胧,我欣喜地捕捉到纸片上的温馨:自尊、自立、自强的她,应该是大姑娘了吧,或许成家立业了吧。信中提及的"财富"应该引领她进入新的生活了吧。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但愿小凤一路走好。
元旦的文章6:人间有味是清欢
文/米粒
元旦那天,朋友聚会迎新年,说,同时也为我的身体康复祈日后平安。
但,好残忍,他们定的地方是“沸腾鱼乡”。那是我原来很爱的一家川菜馆,水煮鱼、小炒肺、馋嘴蛙、毛血旺……一想起热油滋滋作响、青褐色的开口花椒香气四溢,我就吸口水,全身的味觉细胞开始沸腾。可现在,我这个辣妹子已被严令禁止一点辣椒都不能吃了。
所以,早上一起床,我就开始看林清玄的《人生最美是清欢》,吾爱辣椒,却在开始练习,练习习惯没有辣椒的世界。
从此,“怡红快绿”变“遗红快绿”,不过一字,差之千里。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去辣后,少了辣椒火热、犀利的霸道,突然能更好地感受到食物本来的味道,得到解放的味蕾也变得更为敏感,每种食物有每种食物各自的独特,莴笋香脆之后的微甜,红心菜杆甜但菜叶却有淡淡的涩,我爱上了寻找各种菜在味蕾上的细微变化,并乐此不疲。原来,唇齿除了酣畅淋漓,亦可留清香。
都说文字最能看出一个人,食物何尝不是!有人说:“人总是选择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一个人对食物的喜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也有人说:“因为不同的食物素材,慢慢在一个人身体上积累沉淀,饮食习惯也会改变一个人的脾气,比如喜肉者豪爽热血但易怒,喜素者寡欲宁静但缺乏激情。”有一些地方,饮食喜好也是为了调剂身体的机能,能更好地适应当地的气候而已,比如川渝之地喜辣去湿气,南方粤桂之地喝凉茶去火气。
我家靠近川渝之地,我从小就喜欢吃辣椒。高中时我们表演过一首歌:“辣妹子从小不怕辣,辣妹子长大不怕辣,辣妹子嫁人怕不辣,吊一串辣椒碰嘴巴……”是的,辣妹子说话泼辣辣,辣妹子做事泼辣辣,辣妹子待人热辣辣,辣椒伴我走天下。
长痘痘?那是什么鬼!我还是上大学才知道她们吃辣椒会上火长痘痘,相较之下,百毒不侵的我幸灾乐祸之余,何尝没有为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暗自欣慰过。
大学毕业后就独自离家在外,闯江湖,走天涯,真真是辣椒陪我走天下,直到遇到了苦瓜哥哥。
苦瓜哥哥大多数时候是沉默的,只在睡前给我默默用温水冲好牛奶放在我面前,再倒好热热的洗脚水放在我脚边,帮我脱掉鞋袜,收走空牛奶杯,督促我早早睡觉。连浪漫都是无声的,有一回周末,他出差走得很早,我醒来发现桌上摆着我喜欢吃的点心,打开冰箱,全是新买的果汁和水果,我背着背包准备去打球时,发现包里面是一套新的运动衣。到晚上,我跟苦瓜哥哥煲电话粥,心血来潮说想喝杯红酒,他让我看下桌角。桌角边果然放着一瓶红酒,上面还拧着红酒启子,轻轻一提就可以了。他说:“你喝一杯就早点儿睡觉……”
苦瓜哥哥很少说话,更别说说情话了,我总嫌他很无趣,有时候还闹他,他却只是说:“乖,别闹!”
我喜欢旅游,喜欢看书,喜欢运动,喜欢安静也喜欢热闹,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我说:今年我要报班去学书法、学舞蹈、学古筝,好不好?
他嘴角微勾,对我说了一个字:“好。”
我点点头,见他仍然看着我,脸一热,低头问:“我的爱好是不是有点太多了?”想起他似乎没什么特别的爱好,又问道:“怎么感觉你什么爱好都没有啊,你的爱好是什么呀?”
苦瓜哥哥这次多说了一个字:“是你!”
好像被踩到了尾巴,我忙转身,耳朵根子都是滚烫滚烫的。
生病期间,我闹着要吃热米皮,苦瓜拗不过,又是叫外卖又是闪送,穿越大半个北京城从大东边送到西边的医院。我就是这么执拗,还只认那一家,跟小孩一样,要一样东西就会不停地闹,要到手吃到口后才心满意足,哪怕这个吃到口只有几口。但苦瓜却抢着把剩下的都吃了。我又是沮丧,又是羡慕,心里头住了只蛮猫,不停地抓。他原来是不吃辣的,但娶了辣妹子,居然吃辣椒吃得有滋有味、有模有样。看着他被辣得不停地吐舌头,我不禁噗哧笑了出来,心里头的猫也乖顺了。他解释说,这么辣我不能多吃,我面上不以为然,说这么点辣算什么。心里却觉得他说这话时跟他说“乖,别闹”的样子真像。
但身体是诚实的,没少因为痛痛快快解了馋,半夜里胃火烧火燎地痛醒来,然后哭着跟苦瓜哥哥说,我再也不吃辣椒了。
从此,辣椒真的是路人了!
当我在辣和不辣之间游移时,他帮我做了决定,而后不折不扣地执行。转眼,我已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沾辣。他们都说我的性格没那么火烈急躁了。而我自己对很多事开始看得平淡,执拗已久的事物忽然觉得不过如此,待人更是随和温柔了许多。更要命的是,苦瓜哥哥的口头禅“不至于”,渐渐也变成了我的口头禅。
想起来有一天在医院跟苦瓜哥哥聊天说:“你看那个护士长得那么漂亮还那么温柔,可那个长得不漂亮的怎么还那么凶呢?”
他说,因为那个漂亮的经常被温柔对待,所以也就知道怎么温柔待人。
因为被温柔对待,所以也就知道怎么温柔待人。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听这么一说,我恍然大悟,人还真是这样,别人怎么对你,你也会怎么对待他人,环境总会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这才发现,那个大大咧咧、风风火火的辣妹子不知不觉中已学会放慢脚步,学会照顾他人,学会洗手做羹汤,将那些风风火火变作了细水长流,从心里生出温暖和柔软,变得从容淡定很多。一部分是因为年龄的增长,更多的是因为受到苦瓜哥哥的影响。所以,突然很想感谢他,感谢他如涓流抚石般温柔待我。虽然我不怎么漂亮,也要感谢上天让苦瓜眼神不好。
谢谢苦瓜哥哥给我的温柔,让我也从心底生出温柔,以平常心领略食物乃至许多事物的真味,让我在尘世间领略到清欢的滋味。
元旦的文章7:备好春联迎新春
文/陈频
元旦一过,就似乎有一只无形的手在不停地搔挠着我的神经。难怪,为春节创作春联,已是40多年形成的积习,积习难改,亦到了该动手的时候了。
春联年年贴,内容年年变。祖国面貌日日新,每前进一步,无不触动着老百姓的心弦。诗言志,歌咏言。介与诗与歌之间的春联,当然亦是。春联是时代的足音,亦是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老百姓把切身的感受和未来的展望,斟词酌句,编写成春联,还要隆隆重重地贴在自家的大门之上。春联吐露的是自家的心声,春联展露的是自家的脸面,还要让广大群众都知道,马虎不得。
2014年,合肥一跃成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进而与南京、杭州比肩。身居在此,高兴之余,不能不有所表露,搜肠刮肚,写成两副嵌名联:“合成正能量;肥及圆梦人”“与宁杭合,成长江气势;同社稷肥,酬富国鸿猷”。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合肥的风貌和精神追求,若能够在春联中得以反映,肯定为广大市民所乐见。为了了却这夙愿,一时间直弄得我寝食难安。推推敲敲,总算凑成一副:“大湖开怀,为名城亮倩影;高地挺脊,替创新搭平台”。
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为新年头经济建设展现出宏图大略。明确指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事关国家,事关百姓,春联也该概莫能外,因之,撰短联一副,虽有标语口号之嫌,但却朗朗上口,易于传播:“适应新常态;践行价值观”。
习近平主席召开文艺座谈会之后,文学艺术家纷纷下基层、接地气,决心要写出反映人民群众心声的文艺作品。作为一名文艺老兵,为他们,亦为自己创作一副春联:“下基层,承地气,吹奏时代号角;圆美梦,遣春温,抒发人民心声”。
画家、书法家,为了回报人民,亦为了烘托节日气氛,春节前夕,送书画下乡。按照老百姓的传统习俗,还画了悬挂在堂屋正中墙上的中堂,其中不乏山水画。有中堂就得有陪对(即对联),所以特意创作了几副:“风推波夺冠;山举树为峰”“山清水秀春光永;人寿年丰幸福长”。
去年春节晚会上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唱得许多为父为母的人潸然泪下。细细品味,总感觉歌中有那么一点淡淡的忧伤。有付出就有回报,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为了提振精神,今年春节,我以歌名为上联,对出这么一副下联来:“时间都去哪儿了;喜悦却藏这里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实让人耳目一新。一幢幢别墅般的民居,一处处公园般的花草;远处是看不到边的稻菽,近处是没有尽头的村村通公路。此情此景,理所当然要在春联中有所体现。“窗含金穗千重浪;门对通衢万里程”“上楼眼界开阔;筑梦生活更甜”。
备好春联迎新春。当我写好这些春联时,不觉已是春风拂面。快准备大红纸、羊毫笔,且泼墨,且舒胸臆!
元旦的文章8:女儿的礼物
文/翠薇
女儿上大三了,每年过元旦时,都会给我寄礼物来。
第一年收到的是一条丝绸的围巾,五彩喜庆柔和,女儿知道我喜欢素色的衣服,搭配哪一件都合适,让我那个春节增色不少。第二年收到的是一个镶满钻石的胸针,戴在我的黑大衣上,还真是别致出众,衣服好像一下子上档次了。
这两件礼物都被我看作是至宝,经常放在身边,还在朋友面前炫耀。这不,元旦又快到了,我知道,女儿一定会想着给我准备元旦的礼物。女儿是个乖巧的孩子,不用嘱咐她自己就会想着。有时在微信上和女儿聊几句,我故意轻描淡,什么也不说。其实我心里在想,今年元旦女儿会给我买点什么呢?
女儿买什么都行,买多买少都是她的心意,只有在家里安心等着就行了,我这样安慰着自己。元旦的前一天,我接到快递哥打来的电话,让我下楼取件。不用说就是女儿寄来的,等快递哥打完电话,我换上衣服先穿上棉袄,换上鞋子准备下楼的时候,我心里暗暗思考着,会是什么呢?一件棉袄?一双鞋子?对礼物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从自己家到大门口的快递车,这段距离,我故意放慢脚步,给自己充足的时间,猜一猜看能否猜对女儿寄来的礼物,化妆品?一个手包?还是别的什么好玩的东西呢?
当我拿到一个不小的箱子,回到家拆开,是一个浅蓝色的纸箱,写着防雾霾口罩。是整整一箱的防雾霾口罩!由浅蓝色无纺布做成,鼻子那里尖尖的,鼻梁部位还有一个扣条。右脸部分一个四四方方的凸起,像个小窗子。哦,那叫呼吸阀。
这时微信上也收到女儿的留言:妈,今年雾霾严重,我给您买了一箱防雾霾口罩。记得每次出门都要戴哦!您用不了可以送人,健康最要紧!祝妈妈元旦愉快!
老公说:还是女儿疼你。这东西好,时尚又实用啊!
元旦的文章9:2014,做朵幸福的花儿
文/刘新昌
元旦那天,受邀去一个朋友家做客。
上午十一点到达朋友家,本以为自己到得很早,可被朋友带到楼顶后才发现,我是最后一位到的。
朋友的房子是栋老房子,三层小楼,房顶是平的,似一个偌大的操坪。房顶上种了许多花花草草,在花草的中间,朋友支了张桌子,一干人等围坐在桌子旁,喝着红酒、晒着太阳,聊着天。
见我来了,大家相互问候,忽然一个朋友问我:“阿昌,新年了,你的愿望是什么?”我想都没想,看着身旁的盆栽,脱口而出:“2014,我想做朵幸福的花儿!”
朋友间一阵哄笑,我顿感有点窘迫。一个男人,想做朵花儿,就像一个满脸络腮胡的莽汉,学美女做低眉含羞状一样让人觉得别扭。我不好意思地笑笑:“看样子,酒还没喝就已经醉了。”
朋友端着酒杯过来解围,“这么好的阳光,这么好的时节,谁都想做朵幸福的花儿绽放青春与梦想。来,大家为花儿干杯。”尴尬似乎被朋友掩盖过去,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老想着自己那一句不恰当的比喻。酒后,大家去卡拉OK,在包厢里,又一轮“血肉模糊”地拼酒过后,大家开始飙歌。没想到的是,从朴树《生如夏花》到唐磊的《丁香花》,从任贤齐《春天花会开》到阿牛的《桃花朵朵开》,从何炅的《栀子花开》到林俊杰的《花蝴蝶》,从高耀太的《火花》到周华健的《花心》……伤感的、欢快的、清纯的、搞怪的,这些膀大腰圆的男人们视乎与花儿较上了劲,最后,我因有事不得不离开时,朋友正用那醉意朦胧的眼神和搞怪憋屈的嗓音模仿一首儿歌,“我们的祖国是花园,花园里花朵真鲜艳,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每个人脸上都笑开颜……”
走出包厢,歌声已经飘在身后,深吸一口新年的空气,这场欢娱已经结束,我的不快一扫而空,走在暖暖的阳光里,看着周边的景象,我再一次决定,2014,我要做朵幸福的花儿,默不作声地开放在这个可爱的城市里!
元旦的文章10:幸福如花
文/清风旷野同行
很多年前元旦放假,回老家。那天,天空一直飘着细雨。通往家乡的公路正在修筑中,颠簸了4个多小时,到镇上已是晚上七点。天漆黑一片,细雨如织。母亲让人来接我没接着,又没有电话,就回去了。
从镇上到家十八里路,最后一班汽车早就过了。我带着行李,一个人顶风冒雨往家走。
寒风、细雨、泥泞、饥饿一起袭来,热乎气很快就没了。除了机械的移动,人僵得没有一丝感觉。我拼命添着细雨,恨不能一步就迈到家。
当我推开家门的时候,我发现母亲和一家人都坐在那儿等我。昏暗的灯光下大家一脸的诧异,一片疼惜。随后分头给我忙饭。母亲拿出干净的衣裤和鞋袜,又把灶膛点燃,让我坐在灶膛口换衣。烤着红彤彤的火,我感觉很温馨很幸福。
后来,从农村来到城市,每天吃着香喷喷的大馒头,我感觉很幸福。再后来,迎娶一个美丽又心地善良的南京姑娘,我感到很幸福。接着,有了房,有了可爱的女儿,我感到很幸福……
今天,当我开着车,淹没在密密麻麻的车流,我没感到幸福;当我站在高楼,推开窗,闻着浓烈的粉尘味,我没感到幸福;当我拎着过去想都不敢想的鱼虾回家,我没感到幸福。当我面对满桌的珍馐,我也没感到幸福。
公厕边住着一个拾荒的老人和孩子,他们每天喝着稀饭,一天,爷爷煮了干饭,仅仅有一碗青菜,这孩子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今天我很幸福,我吃到干饭了,真香啊!”。
菜场边上,住着一家五口,每天靠打烧饼为生。每次走过那里,见他们一家其乐融融,围坐在那里,有说有笑吃着粗茶淡饭,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一家很幸福。
早晨,见一群打工者,在卖卷饼的小摊旁,吃得津津有味,说笑间洋溢着甜蜜,我也分明能感觉到他们简单生活的快乐。同样是,不久前,一位已拥有数亿资产的朋友从外地来,特别想吃家乡的蒸饭卷油条,我开着车好不容易找到,又飞车送到机场,看他尝了几口,问道:“感觉如何”?
“怎么就没有老早吃起来香呢?”。老早时,他在南京打工,一天才几毛钱工资,每天早晨吃两毛钱的蒸饭油条,感觉生活在天堂一样。
幸福是一种感觉,如盛开的花,在那时,那个地点,那种境况下,悄然盛开。又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情境下转变。
幸福的标准在变化,幸福的主体在变化,幸福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如果记住那刻,幸福就可以沉淀,多年后你就是幸福的人。如果总用攀升的标准来衡量,幸福的感觉就会一点点消失。
像花儿一样,留住那份感觉和记忆,让它芳香在你的心田,那里就是幸福的家园。
元旦的文章11:父亲的拐杖
文/七月邂逅
元旦伊始,阳光明媚。尽管是“二九”的寒天,但温暖如春。
父亲从小妹家打来电话,要我接他回老家。我答应了父亲的要求,驱车赶了过去。三十分钟的车程就到了。我从车上下来,发现父亲拄着拐杖早早的站在院子里等候。他满脸胡子,帽檐上的灰尘很厚。佝偻的身体,被厚厚的棉衣包裹着,更显得臃肿不堪,行动艰难!我把父亲扶进车内,把两根拐杖递给父亲,我挨着父亲坐着,见拐杖影响父亲的坐姿,于是我又从父亲手中接过拐杖,将拐杖放置在我的怀里。
父亲已经九十高龄。如今,他的行走主要依赖着两根拐杖。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已经用过一根拐杖。那是在他六十岁的时候,他的第一根拐杖,是我去黄山游玩时带回来送给父亲的。父亲那时的年纪不算大,腿脚好使,行走很方便,几乎不用拐杖的。据父亲说:他为了减轻儿女们的负担,常常深更半夜起床,去田间地头拾回被抛弃的农药瓶,可以换回一些钱用于改善自己的生活。每只农药瓶几分钱,父亲就得一个田头一个田头去收集,每次去他都要带上自己的拐杖。因为那拐杖就是父亲手中的武器,一来可以作为防身之用:二来瓶子收集多了,他可以用拐杖做“扁担”,把空农药瓶装在蛇皮袋里,用拐杖背着省力气。我送父亲的第一根拐杖很结实,父亲很喜欢,问我那拐杖是什么材质做的,我也叫不出名来。那拐杖陪伴父亲多少年了,他一直没有丢失,后来也不知什么原因,却被人“偷”走了。从那以后,父亲一如既往的拣他的农药瓶,没了拐杖,却在某日的晚上,竟走滑了脚,掉进一个很深的田沟里,把自己的腿给蹩坏了,从此,父亲就染上了腿疾,看了好多年,吃了许多药也没见好转。我把父亲狠狠说了一顿,埋怨父亲不该那么做!从那次摔跤后,父亲彻底死心了,不再去田间地头拣空药水瓶。知父莫如子,父亲染上了腿疾,更需要拐杖!
有次,我儿子去浙江普陀山游玩,我对儿子说:“你爷爷腿脚不好,顺便给他带根拐杖回来!”儿子听我这么一说,几天后便给他爷爷带回来了,于是我父亲便有了第二根拐杖。这根拐杖是楠木的龙头拐杖,是他孙子花了二十元钱给他爷爷买的,也算是一根高档的拐杖了。我父亲很看好这根拐杖,觉得它很漂亮,每每走到什么地方,就会说起这拐杖,在人面前显摆,很是得意。父亲拿着拐杖从不舍得放手,晚上睡觉把拐杖放在自己床头,吃饭拄着拐杖靠近饭桌,风和日丽拄着拐杖去路边和人聊天,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风景。拐杖几乎和他形影不离,成了他最亲密的伙伴和战友。他对拐杖的依赖与日俱增,他走到哪,拐杖就跟到哪,一步不曾离开,一日不曾离开。没有了拐杖,父亲显得没有依靠,很不习惯,很不方便。他对拐杖的感情不亚于对母亲的感情。拐杖用久了,抓手的龙头被磨得光滑透亮,着地的那头却被磨得光滑,我有次回家发现父亲不再用那拐杖,用了根竹竿做拐杖。我好奇的问父亲:“这么不用那拐杖了?”父亲说:“那拐杖已经不好使,拐杖的低端被磨光了,打滑!”我误以为父亲是图一时新鲜,对他有些责怪。我说:“没关系,我给你做个防滑的。”父亲说:“别做了,用这竹竿就行了。”我说:“竹竿不也是打滑吗?”父亲见我执意要为他修理那拐杖,也就不吱声了。我找来旧轮胎,照着拐杖底头的大小,把废旧的轮胎剪成与拐杖底部相同圆圈,再把拐杖的底部磨平,把剪好的轮胎圆圈皮,用黏胶剂粘上去,又用几根鞋钉钉在上面,结实的很。父亲看我修理好的拐杖,他拿在手里试了一下,走了几步,十分满意。至今那拐杖一直陪伴在父亲的身边,父亲几十年来都是依靠这拐杖精心照料着我母亲的,直至母亲去世!母亲在世时长年卧床不起,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亲成了母亲的拐杖,没有父亲这拐杖,母亲是寸步难行。母亲的一切生活起居都得靠父亲!我竟然感觉到:父亲是母亲生命中的拐杖,那根拐杖几十年来与母亲相依为命,已经成为母亲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今母亲不再借助父亲的拐杖了,她去人间最幸福最完美的地方。可是父亲依然拄着自己的拐杖,在艰难的坎坷的生活道路上行走。
可是,父亲又多了一根拐杖。那是去年的二月间,父亲不小心摔了一跤,又把好好的另一条腿摔坏了。真是“屋漏偏逢雨”,父亲是“雪上加霜”.我们做儿女的,为父亲忙前忙后,送父亲去医院检查拍片,好在父亲的腿没有伤筋动骨,医生给开了些药,但是想恢复原来那样是不可能。原有的那根木拐杖是不够用的,还要再加用一根拐杖才可以助他行走,而这根拐杖必须是在腋窝上夹着使用。我根据医生的建议,花了六十九元,给父亲买了根铝合金的拐杖。从此,父亲用上了双拐,左手拄着木拐,右手撑着铝合金拐,每走一步是那样的艰难。父亲对拐杖的依赖心理比以前特别的强,只要走路,就把拐杖紧紧地拄着,非常地紧张和小心,即使他的右腿已基本痊愈了还不肯放弃拐杖。每次看着父亲一拐一瘸的样子,心里特别的难受和心酸……其实,我知道,父亲并不是怕再次摔倒,而是怕摔伤后,会再次给我们这些做子女的带来更多的麻烦和不便,住院、伺候、花钱、请假……子女们的正常的生活会因一次老人的生病或住院而被完全打乱,他知道,子女们都不容易,为生活操心已够多的了,做老人的要体谅子女们,应该尽量地少让子女们为他们操心啊!
去年父亲来我家,他拄着双拐杖一瘸一拐的,自己还自得其乐的对人说:“人家两条腿走路,我是四条腿走路!”我看着父亲,怕有闪失,装着听父亲说着笑话,但我的眼睛一刻也没有离开父亲的腿,生怕父亲的腿劲不够,支撑不住而摔倒,可是父亲竟然在说笑中爬到我家楼上。其实,父亲每挪一步,是非常吃力的,而且受伤的腿因受力较大,也非常的疼,可他就是要自己坚持一步一步地爬上楼。起初,我要执意背父亲上楼,被父亲拒绝了,他想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是可以的。父亲从那次上楼以后,便不再去我楼上住了。他说:“在地下室住,方便!可以拄着拐杖到外面走走,透透气,比在楼上好。”我听父亲的话,也就随了他的意思。现在,父亲每次来我家,那两根形影不离的拐杖伴随着他。父亲走到哪,这两根拐杖跟到哪。如今,我也成了父亲生命中的拐杖。父亲在六十岁的时候,是一个浑身充满活力的老头儿,走起路来脚底生风,成天起早贪黑的干活,做起事来有着使不完的干劲。而如今九十岁的高龄,身体呆板,目光呆滞,精神大不如从前,行走时不得不拄着拐杖。仅这时,拐杖的主要功用远远不在于辅助人的行走,而它的意义却在于支撑人的生存信念。至于象征财富和地位,或者借以防身等,那样的拐杖不再是过去父亲手中的道具而已,与拐杖的本身意义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我觉得:生命的拐杖,就在我的手中。我要学会珍惜,学会善待!为父亲做好生命的拐杖,使他晚年过得平安幸福!
我把父亲扶下车,从车上拿下父亲的拐杖,轻轻地放在手里,深情的抚摸着,还放在鼻下闻闻,那拐杖上面还散发着父亲油烟的味道!我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着:愿父亲健康生活,期盼父亲的拐杖能成为他不屈的信念,成为他生命的延续和希望!
作于:2014年元月2日
完稿:2014年元月8日
元旦的文章12:元旦书
文/赵传昌
一
冬雪中有梅花开了,它日夜不眠心上人,你可踏着昨年的雪花一刻不停,向着等你的早晨靠近向着我新年的芳蕊,靠近了吗
二
时间凝结在冰面,风穿过了流年一棵旷野沉默的杨树失去了多少鲜活的绿色梦想而新年的诗意在今天,就从根须重新记取吧
三
昨天萎谢过多少花事绿意至今,仍心存我一隅涉水于山峦间,寻找红枫痴情南飞的燕雀啾鸣,你让谁泪洒在素年,朦胧了远去背影
四
小桥弯成心中明月流水情感载你从天涯归来触摸风雨电闪幕幕往事我只为明春的约定,唤醒你沉睡一冬的懵懂相思
五
生命的色彩,涂抹沿途岁月风景冬去春来有转机,让这个世界永葆年轻。岁末不是沉沦迷茫元旦就是新的笑脸扬鞭起程,伴你春风白马我将与你一起驰骋鲜花开满的春天路上
元旦的文章13:回与不回
文/郭华悦
乡间元旦,与城里大不相同。
早在元旦前,城里便已热热闹闹,处处张灯结彩。各种促销活动,活跃在大街小巷。人人的脸上,都是一派喜气洋洋。
可一到乡间,却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没有张灯结彩,没有各种促销广告,走在路上,空气中漂浮着静谧的味道,一切都静悄悄的。
此时的乡间,反倒是一年中,最平静的时候。没有春耕的辛劳,没有夏收的乏累,也没有秋收的狂欢,有的只是独属于冬天的,沉寂而内敛的气息。
刚走到村口的大树下,就看到三叔的声音。三叔依旧坐在树下,一手夹着烟,一手拿着棋子。对面,是三叔多年来的老棋友。两人说说笑笑,闲谈古今,但都是与元旦无关的话题。看到我,三叔笑着点了点头。
乡间的一切,似乎未因为元旦的到来,而有所变化。
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此时离着回家的时候,还早得很。乡里的树下,路边,照例是老人和孩子们的天下。老人们三五成群,手里织着毛衣,不时看看四处疯跑的孩子,有时站起身,呵斥几声,又坐下,接着闲话家常。
直至走到二婶家的门口,才觉出了热闹的味道。
二婶忙前忙后,进进出出,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笑意。见到有熟人从门前走过,二婶就高声打招呼,高亢的嗓音隔着大半个村子,都能听得清清楚楚。见到我,二婶更是热络,忙拉着我进屋,非让人喝碗茶才能走。
我一边喝茶,一边对二婶说,到了你这里,总算有点过节的样子了。
二婶依旧闲不下来,手头忙着,笑呵呵地说,乡下地方,哪里跟城里比?留在村子里的,都是有了年纪的人,别说元旦了,就是春节,也懒得过了。哎,等你到了我这年纪,一辈子过了好几十次的节日,哪还提得起兴趣?
可不是!我一边答着,突然又想到了什么,接着问二婶,那你这么忙是干啥呢?
二婶告诉他,她女儿和女婿要回来过元旦!最后,二婶说,你们年轻的要是不回来,我们老的哪有心情过节?
走出二婶的家门,心头沉沉的,酸酸的。
乡间元旦,多是如此。儿女们归家,那便是热热闹闹的过节味道;儿女们在外,那便是冷冷清清的平常时候。回与不回,俨然造就了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
元旦的文章14:元旦精神
文/郭文斌
元旦,是一个特殊的节日。大家都知道元是开始,是根本。古人讲“一元复始”,它告诉我们,到哪里去复始呢?到一元那里去,不是二元,可见它就是根本的生命力!还有,旦——早晨刚刚出来的太阳。这两个字都在告诉我们:什么是最有生机的状态。
对,从日子里的元旦,过渡到生命的“元旦”,就是这个关键词——生机。我们常常讲元气,一个人一旦伤了元气,你再补、再医,也医补不回的。可见保持我们生命力的是元气,它是我们生命的春风。因此,在这一天,来体会一下带有“元气”意义的文化,就显得无比重要。
什么样的文化,可以称得上是具有“元气”呢?元旦是阳历的新年,在农历的新年,我们会贴春联:比如前面提到的“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再比如“三阳开泰从地起,五福临门自天来”——今天我们要找的答案就在此中。
三阳开泰、五福临门,指的是吉祥如意、平安喜乐等人们所祈求的幸福。它们如何才能得到呢?古人为我们道破了天机——“从地起”“自天来”——天、地,这两个字眼里暗藏玄机。
关于天地,老子讲过,“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中国古人强调效法天地,因为天地精神中有圆满的人格典范,有生机之元。孔子最欣赏的弟子是颜回,因为他“不迁怒,不贰过”。孔老夫子为什么要首先强调不生气呢?当年搞不清楚,后来在讲授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突然明白了。人为什么会生气?生气是因为自我被冲撞啊;人在什么情况下不生气?无我啊。那么,如何才能无我?利他,差不多是一条路;用时尚的说法,就是通过爱别人。
于此,天地给了我们最好的参照,那就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我们且不要说像颜回那样完全消灭自我,就是把自我尽可能地弱化,快乐也会成倍增长。因为烦恼和焦虑来自患得患失,而要消除患得患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去掉得失心。反过来,一个人如果还有得失心,那他离快乐、离元旦精神,还有很远的距离。
关于天地,老子还说过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有些人将此看作天地无情之证,其实大错特错了;“天地不仁”,正是一视同仁呀!就是眼中的万事万物都一样呀!孔老夫子说,自己是到六十才达到这个境界的:耳顺。什么意思啊?耳顺了——别人赞美他,他开心喜悦;别人批评他,他也喜悦。得志,他喜悦;不得志,他也喜悦——都一样呀!这也是让我们去掉得失分别心的一大妙招。
所谓元旦精神,实际上就是要学习天地精神!这种精神的实质是什么?总结成两个字,“奉献”。记得小时候,天上还满是星斗,许多人还沉浸在梦乡,父亲就赶着老黄牛下地了,那串叮咚叮咚响过巷道的铃声,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从老黄牛身上,我知道了什么叫任劳任怨。那种不辞辛苦的乖顺,真让人感动。还有禾苗,如果你盯住一棵禾苗,每天观察它成长的轨迹,就能理解做母亲的某种感觉,体会到母亲看着孩子从出生到一天天长大的那种感觉。还有杏子,从一朵花,到一个青杏,再到成熟,最后奉献给主人,那个过程,悄无声息,却惊心动魄。
当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们平时吃的东西,全是种子,心里就打过一个闪电。每次用夹子捏核桃,我都有一种强烈的罪恶感,一个那么完好的世界,却让我们咔嚓咔嚓地捏破。终于明白哲人为什么要说,如果不是一个奉献者,活着就是犯罪。只要活着,我们就得吃喝拉撒,而每一次吃,无疑都是破坏。一粒米是一个世界,一个苹果也是一个世界。每天,有多少个世界到了我们的胃里,而它们,是种子。这些种子如果到了田野,将是一个无法估量的生机。
因此,我们的生机,我们的元气,归根结底,都是天地给予的。所以,我们要通过参天悟地,学会爱,学会奉献,学会自修。这,也许就是元旦精神吧。
元旦的文章15:跨年之思
文/苦茶
国人顶有意思,元旦叫“跨年”,春节叫“守岁”;一跨,一守,带出的是两种味道:一忽视,一敬重。
跨。也好。一个跨,跃动,英武,步子大,速度快,有一种积极向上的飒飒风神;守呢,更多的是留恋,是不舍,是惜别的依依和守望的神圣,是对过去的深情凝望。
跨也好,守也罢,时间不会因为谁而快或慢。倒是跨,更合乎岁月流逝的倏忽。一年,都没来得及品出个味道,就完了,给人的感觉是滑溜溜的。一颗青橄榄,含在口里,余味还在,看看,已是新的一年走到了眼前。
2017,倏忽而至。
人到中年,已有过一沓子这样的辞旧迎新,来路和去路都能想像个差不多,一览无余,一马平川,这也好。生命浑似流水,从该来的地方来,到该去的地方去。
平常人生,不发什么新年宏愿,健康就好,快乐就好。安静地读书,好好睡觉,锻炼身体;和知心的朋友谈天,谈天内容,以回忆快乐的时光为主题,不发或少发牢骚;多读书,顺带瞧瞧别人的生活是怎么过的;勤做家务,定期搞卫生,学会几个新鲜菜式;在周末,回老家,陪陪背已驼、牙已摇的老父亲;晚上跟女儿通电话,讲讲各自生活中有趣或烦恼的事儿。
有阳光的日子,不浪费阳光,晒被褥、晒衣物,晒自己;下雨的日子,不浪费雨声,听雨在房顶叮叮当当,在檐下滴滴答答,划过花和叶子那一阵温柔的私语,渗入地面时像情人亲吻。见到喜欢的人,不像以前那般羞涩扭捏,要亲热地说话,伸出手去握一握,或者抱一抱;见到不喜欢的人,也要端一个微笑在脸上。
今年,方才明白了一个理儿,别人尊重你,不是因为你的优秀,而是因为别人的优秀。2017年,努力,去做一个优秀的人。消极的时候,读一读沈从文教导黄永玉的话:“摔倒了要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充满了爱去对待一切;死死抱住自己的业务,不要放松。”
喜欢一个人,一件事,或者一种事物,就喜欢下去。比如,在银亮的屏幕上,种豆子一样,种字。那种吐丝一样的感觉,倾诉一样的情怀,总是上瘾。那就瘾上一回两回七八回;赖着写字,烧坏了锅,烧溢了汤,嘘……别言声,偷偷原谅自己一下下。谁没有上瘾误事的时候呢?
进厨房,来往穿梭,要用心。做菜,煲汤,蒸馒头,要从容,不抢火候。万物从容,菜品也各有自己喜爱的温度。握着炒瓢把儿颠菜,菜飞起来,不要慌,凑一下准确接回去。五分之四留在锅里,其余的跌到灶上,拨拉拨拉偷偷扔到垃圾桶,那是2016。汤在锅里小沸,可以跟唱一段于魁智的“大雪飘”,手执勺子打板眼,“荒村沽酒慰愁烦”,腔调迷死迷活,也要记得清醒过来,不要醉得连汤都忘了搅一搅。
2017,要把早起的习惯,捡起来;曾经,是那么迷恋蛋青色晨光里做事的清醒和凉意。可是,贪恋晨睡,一丢,再丢,好长时间拿不起来了。晨光,转瞬即逝:睡眠,所爱也;阅读写作,亦爱也。它们都让人身心满足和富足。我发誓,新年里,只爱后一个。
像我这般平淡小人物,新年新景,如此寡味,是可想而知的。但新年里,我会去看更多美丽的事物,用以祛除我的寡味。春风轻拂最初的萌芽,气息稚嫩若小孩儿;夏天一场豪雨带来凉爽和清心;秋天,在火一样红、雪一样白的枫叶和芦花前停步,体味一下凋谢前最盛大的灿烂;冬野,站在窗前欣赏大雪最初的模样。
我还想用文字描描新年每个月圆夜的月亮。一月一记,不是多难的事儿,但中断的理由,却可以装满一卡车。我将以此打磨自己的恒心,因为我是那么虎头蛇尾、做事不能有始有终的人。